2018广东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形而上学哲学
- 格式:docx
- 大小:38.31 KB
- 文档页数:2
广东省韶关市《通用知识》事业单位考试真题《说明:本卷为历年及近期公务员(国考)考试真题》本卷共15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 重大行政处罚决定、重大行政强制决定应当经作出机关的法制机构进行复核,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依法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
情节复杂或者违法行为可能造成较大社会影响、拟决定给予重大行政处罚、重大行政强制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决定。
A、由主要负责人B、集体讨论C、由分管负责人D、由直接责任人【参考答案】B2. “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法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参考答案】A3.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进行行政处罚,其法律后果由下列机关承担的是()。
A、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B、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上级机关C、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同级人民政府D、复议机关【参考答案】A4. 作为商品的移动电话,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A、移动电话的型号和技术水平B、移动电话对消费者的效用或有用性C、为购买移动电话消费者所付出的货币D、用来支持移动电话的软件【参考答案】B5. 要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行政机关应当建立有关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行政执法的案卷。
A、行政强制B、行政指导C、行政合同D、其他【参考答案】A6. 胡某非法经营地下钱庄,公安机关获报后迅速前往查封,下面哪一项是公安机关不得查封的()。
A、涉案的场所B、涉案的设施C、胡某的生活必需品D、涉案的财物【参考答案】C7. 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A、十周岁B、八周岁C、十四周岁D、六周岁【参考答案】B8. 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内作出终审判决。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附含答案)— 、单选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第【1】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它表白了唯物辩证法的( )。
A.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B. 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C.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D.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正确答案】:B 第【2】题 哲学旳主线问题是〔 〕。
A.物质和运动旳关系问题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旳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旳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旳关系问题 对旳答案:C 第【3】题 哲学及详细科学旳区别表目前〔 〕。
A.哲学是世界观,详细科学是措施论 B.哲学是绝对旳,详细科学是相对旳 C.哲学提醒一般规律,详细科学提醒特殊规律 D.哲学以各门详细科学为根底 对旳答案:C 第【4】题 哲学为详细科学旳研究提供〔 〕。
A.一般措施 B.经历材料 C.理论结论 D.详细措施 第【5】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同详细科学旳关系是〔 〕。
A.普遍和特殊旳关系 B.整体和局部旳关系 C.替代和被替代旳关系 D.有限和无限旳关系 对旳答案:A 第【6】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旳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第【7】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旳创立意味着〔 〕。
A.人类哲学思想旳开展抵达了顶峰 B.科学哲学体系旳最终完毕 C.绝对真理旳体现 D.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开展旳起点 对旳答案:D 第【8】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旳〔 〕。
A.重要内容 B.理论根底 C.关键局部 D.实质和灵魂 第【9】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劳感人民旳世界观 B.无产阶级旳世界观 C.为全社会效劳旳世界观 D.新兴阶级旳世界观 对旳答案:B 第【10】题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旳主线目旳在于〔 〕。
2018广东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模拟
练习题(五十三)
1.柏拉图认为“世界是理念的影子”,这一观点属于( )。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论
【答案】A。
【解析】柏拉图认为“世界是理念的影子”,通过区分现象世界与理念世界这样的做法来追求客观的独立于人的精神而存在的理念世界,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故本题答案选A。
2.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答案】A。
【解析】通过对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和解决,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
故本题答案选A。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一种( )。
A.道德选择
B.价值选择
C.人道选择
D.两洁选择
【答案】A。
【解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句意思是说,干违背义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好像飘浮在天空的云彩。
孔子不是说富贵对自己没有意义,而是说违背了道义的富贵对自己来说毫无价值。
体现了道德的问题。
故本题答案选A。
2018广东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部分基础测试很多学生在学习公共基础知识的非法部分时常常抱怨哲学部分太难,即使上课认真听讲也和分数“遥不可及”。
其实,哲学部分重在理解,通过分析近年来的考试,我们发现,哲学题目热衷于出现古诗句或文言文,所以就需要学生通过理解句意,来把控知识点。
本篇针对2017年的事业单位考试,带大家来看看真题中是怎么考察的,看看你是否能够得分?【真题再现】“物有甘苦,尝之者识”。
下列名言警句中与之哲理相近的是:A.为学之实,固在践履B.学如不及,犹恐失之C.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答案】A。
解析:“物有甘苦,尝之者识”是指:事物有甘苦之分,尝过的人才会知道其中的滋味。
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项中“为学之实,固在践履”指的是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行,与题干哲理近似;B项中“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指的是学习勤奋,进取心强,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C项中“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指的是读书要随时发现问题才能进步,体现了辩证的否定观;D项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指的是学习需要思考,体现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故本题答案选A。
【真题再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材料揭示的认识论知识是:①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能指导实践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科学理论对实践起促进作用③真理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D。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能动的反作用。
其中,实践决定认识体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2018广东揭阳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18.7.2)1.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认识决定实践,实践反作用于认识。
A.正确B.错误2.一切哲学都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A.正确B.错误3.养殖场贾某在市场上卖鸡蛋,突闻其妻心脏病复发,急忙离去,相邻菜贩陈某见状遂自作主张代为叫卖,以比贾某每斤高出2元的价格卖出鸡蛋100斤,并将多卖的200元收入自己囊中后,陈某因家有急事将余下的100斤鸡蛋以比贾某每斤低于3元的价格卖出。
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陈某可以要求贾某支付一定的报酬B.陈某的行为构成无因管理C.陈某低价销售的100斤鸡蛋构成不当管理,应承担赔偿责任D.陈某收取多卖的200元构成了不当得利参考答案与解析1. 【答案】B。
中公教育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故本题说法错误。
2.【答案】A。
中公教育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从古至今的一切哲学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即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故本题判断正确。
3.【答案】A。
中公教育解析:无因管理是一种自发性的行为,指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到损害而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行为。
在无因管理中,管理他人事务的人称管理人,被他人管理事务的人称本人。
通常管理人是债权人,本人是债务人。
无因管理之债发生后,管理人享有请求本人偿还因管理事务而支出的必要费用的债权,本人负有偿还该项费用的债务。
但是无因管理不得要求支付报酬。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而获得利益并使他人利益遭受损失的事实。
依法规定,取得不当利益的一方应将所获利益返还于受损失的一方,双方因此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即不当得利之债。
本题中陈某没有法定或约定义务,为了贾某的利益为其管理事务构成无因管理,故A错误B正确。
无因管理要求管理人为了维护被管理人的利益而管理事务,本题中陈某以低于3元的价格卖鸡蛋,很显然已经损害到贾某的利益,属管理不当,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018广东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实践近三年来,纵观全国事业单位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是一个重中之重,在这其中有关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又是热门考点,考试占比也是最多的,因此成为众多考生不可忽视的一个领域。
下面就针对此重要考点,为大家作以解析,帮助大家找到解决这一类题目的法宝。
(一)实践的本质与特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实践基础上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观点。
1.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主体能动的认识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通过实践的概念,可以得出实践的主体是人。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这句话阐明了实践的作用,即通过实践活动将人头脑当中的主观想法变成现实。
2.实践的特征(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是指构成实践的诸要素和结果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
具体来说,即完成一个实践活动的诸要素,如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以及最终的劳动产品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
(2)自觉能动性实践的自觉能动性是指实践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
实践的主体是人,只有人才具有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所以实践的自觉能动性只有人类才有,动物没有。
(3)社会历史性实践的社会性是指人们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实践活动。
通过这个概念可以得知任何实践活动都不是一个人可以单独完成的,都必须基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共同完成。
实践的历史性是指人的实践力量是历史地形成和发展的。
因此,人类的实践活动都天然的带有历史的烙印,也必然会收到历史条件的制约。
(4)直接现实性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是指实践不是仅仅停留在意识范围内的精神观念的活动,而是通过人与客观世界的实际相互作用而引起客观世界的变化的活动,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实实在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过程。
通过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才构成了整个客观世界。
(二)题目展示1. ________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观点。
2018年事业单位公开招录工作人员考试《公共基础》科目复习资料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物质观的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列宁: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2018广东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分析之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事业单位考试中政治部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比分析。
一、知识点剖析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唯物辩证法是由基本规律和范畴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
包括两个总特征: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五对基本范畴: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必然和偶然、形式和内容、可能和现实。
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两者的对立表现在四个方面:1.普遍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主张普遍联系的观点,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或只承认事物的外部联系而否认其内部联系。
2.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主张发展变化的观点,而形而上学否认事物的发展变化,至多只承认事物的量变。
3.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主张全面的观点,而形而上学则片面地去观察、研究问题。
4.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区别。
二、考点分析与例题展示1.事业单位考试中会考查形而上学的发展观,告诉人们这种孤立,静止,片面的看待问题是错误的。
【解析】只要体现其中一方面的特征就属于形而上学。
2.古代的思想家董仲舒说:“古今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属于( )观点。
A.辩证法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D.经验论【解析】C。
题干中的表述很明显是把古代当成今天,把今天当成古代,那就意味着古代和今天一模一样,那就是没有发展,静止的看待问题,属于形而上学。
故本题答案为选C。
3.盲人摸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属于( )怎么看待问题。
A.片面的看待问题B.孤立的看待问题C.全面看待问题D.静止的看待问题【解析】A。
题干的意思体现了盲人摸象时觉得摸到哪儿大象就是什么样子的,属于片面看待问题,只看见了树木,没看见整片森林也属于片面看问题,属于形而上学的发展观。
2018广东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形而上学哲学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候,我们在绪论这一章介绍了哲学的分类。
其中说到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时介绍说,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及马哲。
讲义里告诉我们,近代形而上学的哲学是有缺陷的,我们要看到它的不足。
但是在实际阅读哲学著作和做一些相关哲学题的时候又感觉很多哲学家都在研究和讨论形而上学的哲学观点。
那到底这个哲学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去理解,来确保我们在学习中正确掌握,下面我简单做一些介绍。
首先要说的是,形而上学这个概念我们要从宽泛的角度和狭义的角度去理解。
从欧洲来说,哲学家一般把形而上学这个概念等同于哲学,而从狭义的角度来讲,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一个部门或者说是一个部分,这也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形而上学。
那这四个字最初是从什么地方而来,就要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学者亚里士多德,后人在整理他留下来的遗作时,给他所有的手稿按照知识门类做了一个排序,其他的手稿之间都有逻辑关系,而唯独有一份手稿难以归类,人们把这份手稿的顺序放在了《物理学》的后面,所以由于这个原因,英语上把形而上学称之为“metaphysics”即“物理学之后”的意思。
亚里士多德在归纳人类所有知识时,把“以存在为对象”的学问称之为狭义的形而上学,所以我们把这种形而上学叫做“本体论”。
这是它的第一个含义。
第二个定义形而上学的哲学家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康德。
他认为人研究存在的目的是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一个理论前提。
如果人们认为这个前提是合理的,就在这个前提上构建知识。
如果人们认为这个前提不合理,那就提出一个新的前提。
举个例子来说明,比如我问大家从兰州到北京我们要向什么方向走,向东方走,还是向西方走。
我们都知道兰州在西北地区,北京在华北地区,所以有人说往东走没错。
那么有些人说往西走也能到北京,这个说法对还是错呢?其实这就涉及到一个前提:我们认为地球是一个平面还是一个球体了,我们都知道地球是圆的,如果从这个前提出发,那么说往东走或者往西走到北京这两个答案其实都是正确的。
简而言之,就是认为形而上学是为构建某种知识提供必需的理论前提。
此时形而上学的就是在泛指哲学。
到了19世纪,黑格尔则把形而上学表述为了两层含义:一种是方法论,即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也就是我们讲义上所讲的含义。
另一层意思是黑格尔企图把人类世界的一切知识用一种哲学去全部概括,即把形而上学看成是“知识的汇总”的观点。
最后要说的是恩格斯的看法,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批评了黑格尔把哲学看成是科学的科学这种观点,他认为哲学还是要讨论构建知识的理论基础这一观点,也就是康德的观点。
在了解了形而上学的含义和不同时期哲学家对形而上学概念的理解后,我们就可以知道,哲学习题中有一个判断题说:哲学是科学的科学,答案是错误。
就是因为我们现在所学的哲学(形而上学),其实是把它当作是对科学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非全部知识的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