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纲要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4
历史中考基础知识复习纲要(一)中国古代部分概述: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
中国境内至少在17O万年前已经出现了人类活动。
经过漫长的岁月,原始人类完成了从氏族、部落到国家的发展。
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自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革。
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长期的分裂局面,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逐步实现了与汉族的融合。
随着北方人口的南迁,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隋唐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政治开明的局面,国内各民族友好交往和中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
宋元时期,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南下,民族关系出现了新变化。
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经济和文化取得了一定成就。
同时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知识概要:中华文明的起源,从元谋人、北京人的演化过程,勾画出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轮廓。
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是起源于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期的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们共同构筑远古中华农业文明的基础。
远古时代的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的曲折而漫长的历程。
夏、商、周三代是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的转型时期,由夏朝开始出现国家,到商与西周时期创造出青铜文明,春秋战国进入铁器时代,先进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进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时代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A:1)云南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目前已知的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初三历史复习提纲初三历史复习提纲一、古代文明与人类起源1. 人类起源的理论2. 古代文明的发展3. 杂交与万物起源二、中国古代的初步发展1. 夏朝的建立与特点2. 商朝的兴起与社会状况3. 周朝的建立与分封制度4.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形成与变革三、中国古代的统一与繁荣1. 秦朝的统一及其政治制度2. 汉朝的兴起与文化繁荣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荡与文化交流四、唐宋时期的辉煌1. 唐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2. 唐朝的科技与文化成就3. 宋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状况4. 宋朝的科技与文化成就五、元明清时期的国家演变1. 元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2. 明朝的兴起与社会改革3. 清朝的专制统治与国家衰落六、近代中国的崛起与挑战1.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开放2.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3.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4. 抗日战争与中国共产党的崛起七、现代中国的建设与发展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2. 文化大革命与中国的政治动荡3.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经济崛起4. 当代中国的建设与挑战八、世界历史的发展与变革1. 古代西方文明的兴起与衰落2.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与教会权威3.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4. 工业革命与现代资本主义的兴起5. 世界两次大战与对现代世界的影响九、亚洲古代文明的辉煌与交流1. 印度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2. 希腊与罗马古代文明的影响3. 伊斯兰教与阿拉伯文化的传播十、历史观与历史思维1. 历史观的涵义与重要性2. 历史思维的培养与运用3. 历史知识的应用与价值。
江苏中考历史各册复习提纲一、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1.人类的起源和石器时代a.人类的起源和出现b.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特征和差异c.旧石器时代的文化特点:石斧文化、洞穴壁画等d.石器时代向金属时代的过渡2.农业革命与聚居生活的形成a.农业革命的意义和特征b.农业文明的出现和发展c.农业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d.聚落的形成与发展3.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a.两河流域文明(古代苏美尔文明)b.埃及文明的产生与特点c.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兴起(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d.中国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二、古代文明的交往与发展1.古代社会的分工与交流a.分工与交换的产生和发展b.丝绸之路的开设与影响c.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对比2.文明古国的兴亡a.古代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波斯、印度、中国等b.古代文明古国的兴衰原因c.古代文明古国的互动与影响3.古代留学生的交往与传播a.古代留学生的背景与目的b.留学生对本国文化的传播与影响c.古希腊人的游历与留学三、世界帝国的兴起与扩张1.希腊城邦的兴起与繁盛a.希腊城邦的起源和特点b.雅典和斯巴达的对比c.希腊城邦的政治、军事及文化贡献2.古罗马帝国的建立与巩固a.罗马城邦的发展与扩张b.共和政体的发展与困境c.奴隶制度、角斗士、建筑和道德哲学3.古印度的王国与帝国a.孔雀王朝的兴起和繁荣b.孔雀王朝的政治、军事及文化发展c.孔雀王朝的衰落和分裂四、文艺复兴与伊斯兰科学的传播1.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与影响a.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和特点b.文艺复兴运动对科学、文化和艺术的影响c.文艺复兴对欧洲国家的影响和地位提升2.伊斯兰科学的传播与发展a.伊斯兰帝国的兴起与扩张b.伊斯兰科学的繁荣与贡献c.伊斯兰科学对欧洲的传播和影响3.环球交往的扩大与密切a.新航路的开辟与发现b.东西方文明的碰撞和交流c.世界地理的认识与更新。
一、古代文明与各类文明的形成及其对世界的影响1.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人类起源与旧石器时代-农业文明的形成-古代河流文明:-两河流域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古代河流文明的成就与影响2.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流变-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秦汉之际的思想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分化与融合3.其他重要古代文明及其影响-希腊文明:-迈锡尼文明、克里特文明-古希腊城邦文明-希腊哲学、艺术、科学的贡献-罗马文明:-洛马共和国与帝国-罗马法、罗马道及其他制度的影响-印度文明:-印度教与佛教的兴起及传播-婆罗门制度的特点-伊斯兰教文明:-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及传播-伊斯兰教对世界的影响4.中外文明的交流与互鉴-古代丝绸之路的建立与发展-中外文明交流的途径与方式-中西方文化互鉴的典型案例与特点-中外文化交流对世界文明的影响二、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的兴起1.封建制度与封建社会-封建制度的起源与特点-封建社会的组织结构与等级体系-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与生产方式2.世界各地的封建社会与封建制度-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与封建制度-东亚封建社会与封建制度-封建制度的兴衰与末代的消亡3.资本主义的兴起与社会变革-资本主义萌芽与商业革命-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社会生活的影响4.资本主义的发展与世界历史进程的转折-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国的传播与发展-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时代的到来-资本主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与启示三、近代以来的世界格局与中国的命运1.近代以来的世界政治秩序的变动-世界的两极格局与美苏冷战-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与发展-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的特点2.近代中国的发展与变革-晚清社会与甲午中日战争-辛亥革命与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改造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3.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与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与中国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发展中国家的支持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成就与特点四、历史上的革命与社会进步1.近代世界革命的总派别与代表-资产阶级革命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与俄国十月革命-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与古巴、越南的胜利2.中国近代革命与社会进步-辛亥革命与开创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尝试-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战争-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3.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影响-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的兴起-工业革命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及其带来的问题与挑战4.科学哲学的发展与传播-人文主义道德观与科学的关系-科学哲学的发展与启示。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提纲(精华整
理版)
第一章古代中国的治理与文化交流
1.1 三皇五帝与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 “三皇五帝”、“夏、商、周”简要介绍
-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比较
1.2 著名的古代思想家和他们的思想
- 孔子思想
- 墨子思想
- 荀子思想
- 道家、法家思想简介
第二章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和辉煌的唐宋文化
2.1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朝代更替
- 夏朝、商朝、西周到东周
- 秦到汉和三国
-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2.2 唐代和宋代的辉煌文化
- 唐代文化
- 宋代文化
第三章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和市场贸易
3.1 中国古代经济的起始和发展
- 农业生产的发展
- 生产力的提高
3.2 中国货币的演进和市场贸易的兴起
- 货币的演变
- 交易的方式
第四章近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变革
4.1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 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后果
- 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反侵略斗争
4.2 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 五四运动和中国的成立
第五章互联网时代的中国
5.1 互联网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 互联网的特点
- 互联网的优点和缺点
5.2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 互联网产业的现状。
历史中考知识点大纲包括以下内容:一、中国古代史1. 先秦时期:夏朝、商朝、西周、东周(春秋、战国)2. 秦汉时期:秦朝、汉朝(西汉、东汉)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期、西晋、东晋、南北朝时期4. 隋唐时期:隋朝、唐朝5. 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6. 宋元明清时期: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二、中国古代文化1. 文字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2.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3. 诗词歌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4. 古代建筑:宫殿建筑(如故宫)、园林建筑(如圆明园)、祭祀建筑(如天坛)5. 古代服饰:各朝代服饰特点及代表服饰,如汉服、唐装、旗袍等6. 传统民族文化: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等三、中国近现代史1. 清朝晚期: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2. 中华民国时期: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3. 新中国成立及改革开放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4. 港澳台地区历史: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台湾问题四、世界历史1. 古代史: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腊文明等2. 中世纪史:欧洲中世纪史、伊斯兰文明等3. 近代史: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等4. 现代史: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5. 当代史: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及演变,如北约与华约的对抗,苏联解体等6. 国际关系:不同国家与地区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国际组织的发展与演变7. 世界经济发展:世界贸易组织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特点和问题,如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等。
8. 国际文化交流: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如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等。
9. 国际安全问题:国际恐怖主义与反恐斗争,军备竞赛与国际安全威胁,核武器与生物武器的发展与控制等。
10. 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破坏,如温室效应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2024年部编历史中考复习框架(含详细步骤)2024年部编历史中考复习框架(含详细步骤)一、复习目标与要求1. 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理解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和重要历史事件。
2. 培养历史思维能力,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增强历史意识,认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复习内容与重点1. 中国古代史: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中国近现代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等历史事件和人物。
3. 世界历史: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等历史事件和人物。
三、复习步骤与方法第一步:梳理历史线索1. 以时间为线索,梳理历史发展的主要阶段和重要历史事件。
2. 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
第二步:重点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学习1. 对重点历史事件进行详细学习,包括事件背景、过程、影响等。
2. 对重要历史人物进行学习,包括人物生平、主要事迹、历史评价等。
第三步:历史知识的巩固与运用1. 采用多样化学习方法,如阅读教材、观看历史纪录片、参加历史讲座等,巩固历史知识。
2. 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第四步:模拟测试与反思1. 定期进行历史模拟测试,检验复习效果。
2. 分析测试中的错误,查漏补缺,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四、复习时间安排1.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确保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充足的复习时间。
2. 根据个人学习情况,适当调整复习进度,保证复习效果。
五、注意事项1. 注重历史素养的培养,提高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敏感度。
2. 关注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拓宽知识面。
3. 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积极面对复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通过以上复习框架和步骤,相信同学们能够更好地备战2024年的历史中考,取得优异成绩。
中考历史复习提纲归纳一、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1.世界上最早的文明是哪些?2.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过程有哪些重要事件?3.欧洲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过程有哪些重要事件?4.古代文明的影响与意义有哪些?二、古代帝国的崛起与衰落1.古代帝国的兴起与特点有哪些?2.中国古代帝国的兴起与衰落有哪些重要事件?3.古代帝国的兴衰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如何?三、封建社会的形成与演变1.封建社会的形成与特点有哪些?2.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与演变有哪些重要事件?3.封建社会的演变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有哪些?四、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与贡献1.古代中国的科技发展与贡献有哪些?2.古代中国的农业、工业、商业、航海、造纸等方面的发明创造有哪些?3.古代中国的科技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如何?五、世界历史上的重大变革1.英国的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有哪些?2.法国大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有哪些?3.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对亚非拉地区的影响有哪些?4.二战与冷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有哪些?六、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1.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发展过程有哪些重要事件?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及建国的过程有哪些重要事件?3.新中国的发展道路与主要经济建设成果有哪些?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1.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与历史地位有哪些?2.世界上哪些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3.社会主义制度在不同国家的发展特点有哪些?八、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1.中国开放的基本内容与历史意义有哪些?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建设成果有哪些?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文化特征有哪些?九、世界多极化与全球化的发展1.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与特点有哪些?2.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与特点有哪些?3.世界多极化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十、历史思维方法与历史人文素养1.历史思维方法有哪些?如何进行历史分析与比较?2.历史人文素养的培养与历史学科的关系如何?3.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学会珍惜和传承文明的重要性。
一、古代史1.北京人与厨子山人-相关考点:北京人的发现与相关遗址,石器制作技术,生活方式与文化特点。
2.夏、商、周三代王朝-相关考点:三代王朝的成立与衰落,都城变迁,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变化。
3.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相关考点:西周的建立与统治,封建制度,礼乐制度,春秋时期国家的分裂与争霸,战国时期国家的兼并与统一4.秦朝与秦始皇统一中国-相关考点:秦朝的建立,秦始皇的主要政治措施,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等制度,长城修筑,秦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矛盾。
5.汉朝的建立与东汉的繁荣-相关考点:刘邦的建立汉朝,外戚干政,地理博物学考试等,与光武中兴政策,西汉末年豪强割据,王莽的新时代,东汉政权的建立与繁荣。
6.三国时期与晋朝-相关考点:东汉末年疫病与战乱,魏、蜀、吴建立,三国争霸,晋朝的建立,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
二、近代史1.隋朝和唐朝-相关考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秦二世杨广的征服,唐朝的开创和繁荣,玄武门事件和玄宗的贞观之治。
2.五代十国与北宋时期-相关考点: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北宋的建立与繁荣,林则徐与禁烟运动,武功雷达、测地仪和历书制作。
3.南宋和元朝-相关考点:南宋的建立和对元朝的抵抗,文天祥等爱国将领,元朝的统治和对汉族的压迫。
4.明朝和清朝-相关考点:明朝的建立和繁荣,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清朝的统治和对满洲的封建压迫。
5.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相关考点: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洋务运动和自强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北洋政府的垮台和国共合作。
三、现代史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2.开放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相关考点:开放政策的实施与经济发展,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建设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影响。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四、世界史1.西欧文化的传播与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发展-相关考点:传教士活动与宗教,封建制度与农奴制,十字军东征等。
2.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与新殖民地体系-相关考点:近代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新殖民地体系的产生与影响,鸦片战争等。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一、古代社会1.考古学和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方法2.人类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及旧石器时代3.新石器时代的农业、手工业和居住地的转变4.流行于中后期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和彩陶的产生5.炎帝、黄帝、尧、舜、禹等传说中的中国古代英雄人物6.三皇五帝时期和夏、商、西周的建立和衰亡7.新石器时代至周代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特点二、中华古代文明1.东周时期的春秋战国时代的政治、军事形势2.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他们的学说(例如:孔子、老子、墨子等)3.孔子及其学说的主要内容和影响4.乡里制、郡县制及其特点5.秦朝的国家和社会6.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措施7.秦始皇陵及其意义8.汉朝的建立和王莽新朝的创立9.西汉和东汉的国家和社会10.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和三国分裂时期的政治、军事形势11.东汉末年的佛教传入和中国佛教传统的形成12.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成果三、世界古代文明1.古代埃及的政治、经济和社会2.希腊城邦的特点及其民主政治的发展3.古罗马帝国的建立和政治体制4.罗马法、希腊罗马科学和文学艺术的成就5.印度佛教的产生和发展6.印度“千禧年”的政治、军事形势7.伊斯兰教的创立和发展8.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文明及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四、封建社会1.中国封建社会的划分及其特点2.隋唐的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形势3.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4.南宋和北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5.元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6.明朝和明朝的经济和文化状况7.清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8.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阶层和人民生活9.忽必烈和清朝入主中原的过程及相关历史事件10.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五、近代史1.明末农民起义和资本主义的兴起2.中国近代史的整体进程、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3.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结果4.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5.甲午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变局6.辛亥革命的内容、影响和意义7.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军事形势8.五四运动和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9.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革命的开展10.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11.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探索12.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立和战争的结束13.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和发展14.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和成就15.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以上是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的提纲,可以根据此提纲进行复习,加强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了解和掌握。
中考历史复习纲要
·Part1政治部分(要记一条一条东西的)
【列表:商鞅变法,秦始皇汉武帝巩固措施,贞观之治,明清时期加强集权,洋务运动,百日维新,1861年改革,明治维新,美苏争霸,改革开放】
1)商鞅变法
原因:新兴地主阶级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的需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内容(P125):土地私有(→土地改革),自由买卖,奖耕战,立县制
影响:秦成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洋务运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上海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三海军(→甲午中日战争)
性质:失败的封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6)百日维新(康有为、梁启超)《万国公报》→《中外纪闻》【思想启蒙】
序幕:公车上书
光绪帝的支持下变法:改政府,用维新,私人可把工厂兴;新学堂,新思想,报刊言论要开放;训练新式军队。
(具体内容见KP33)
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7)俄1861年改革与明治维新(见九上历史复习资料)
8)美苏争霸(两极格局)
①冷战:
标志:杜鲁门主义
经济:“马歇尔计划”
军事:北约VS华约
②争霸:
50-60年代:肯尼迪VS赫鲁晓夫→古巴导弹危机、玻璃墙的修建,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占优势】
70年代(高潮):尼克松VS△勃列日涅夫→美从越南撤军,苏占领阿富汗,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美战略收缩,苏进攻战略】
80△
9
·
1
夏
2
中小型企业国有化→允许私有经济
取消自由贸易(计划经济)→恢复自由贸易
3)斯大林时代
两个五年计划:第聂伯河上的大坝;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由传统农业国变成强盛工业国】
农业集体化: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开始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工业化
4)第一、二次工业革命(见九上复习资料)
5)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四个领域:原子能,计算机(电子计算机为核心),航天技术,生物工程
特点:
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的渗透
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技进步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影响:
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引起世界紧急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推动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Part3 战争与革命(△表示资本,■表示社会)
涿鹿之战:炎黄VS蚩尤
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
巨鹿之战:项羽VS秦军(背水一战,破釜沉舟)
漠北战役:卫青霍去病VS匈奴
陈桥兵变:赵匡胤
澶渊之盟:北宋VS辽
郾城之战:岳飞抗金(淮水大散关)
戚继光抗倭:明VS日本
郑成功收复台湾:清VS荷兰
雅克萨之战:康熙VS沙俄
平大小和卓:乾隆VS和卓
△鸦片战争:清VS英国(《南京条约》)近代史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清VS英法联军+美俄帮凶
左宗棠收复新疆(除伊犁):左宗棠VS浩罕国阿古柏(先北后南,缓进急战)△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英美俄日法德意奥《辛丑条约》(瓦德西【德】西摩尔【英】)△辛亥革命:孙中山VS清(1912中华民国成立)
■五四运动:新民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北伐战争:国共第一次合作(广东国民政府→武汉)
■南昌起义:第一枪
■秋收起义: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
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杨靖宇)
双十二事变:杨虎城,张学良兵谏蒋介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七七事变:全国抗战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台儿庄战役(国):李宗仁,重大胜利
百团大战(共):彭德怀,主动出击最大规模
辽沈战役(东北):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中原和华东):奠定解放长江以南的基础(小推车推出来的战役)
平津战役(华北):傅作义,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倒台
抗美援朝:巩固统治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查理一世开议会,克伦威尔,纳西比战役,光荣革命,《权
利法案》
△北美独立战争:来克星顿的枪声,华盛顿,《独立宣言》,萨拉托加战役,《1787 年宪法》
△法国大革命:攻占巴士底狱,路易十六,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帝国,《法典》
■英国宪章运动:《人民宪章》群众性政治性
■巴黎公社:首次尝试
△南北战争:南部联盟,林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法俄协约VS德意奥同盟,巴尔干半岛,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绞肉机
△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资产阶级联合政府与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共存)■十月革命:列宁,“阿芙乐尔号”,斯莫尔尼宫VS冬宫,人民委员会,首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慕尼黑阴谋: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归德国,绥靖政策顶峰
莫斯科保卫战
偷袭珍珠港与两颗原子弹
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转折点
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