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猫眼看世界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大门上的猫眼去看世界的不同的作文咱家里那大门上的猫眼,可真是个神奇的小玩意儿。
每次我凑上去瞄一眼,都像是打开了一个通往不同世界的小窗口。
透过这猫眼,我看到过快递小哥风风火火地跑来,手里抱着大大小小的包裹,脸上满是急切,好像在说:“这一家可别等急咯!”也看到过隔壁奶奶慢
悠悠地走过,手上还拎着刚买的菜,那步伐慢得哟,仿佛时间在她那儿都变得
不着急了。
有一回,我看到一个小朋友在门口哭鼻子,原来是他的玩具掉地上摔坏了,那伤心劲儿,让我都想开门去安慰安慰他。
还有一次,看到一对小情侣在门口
亲亲我我,那甜蜜的样子,让我这个旁观者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猫眼啊,就像是个迷你的舞台,各种各样的人在这儿上演着他们的小故事。
有时候是急匆匆的上班族,有时候是悠闲散步的老人,有时候是调皮捣蛋
的孩子。
每个人的表情、动作都不一样,就像一部没有剧本的生活剧。
从这小小的猫眼望出去,我看到了世界的快与慢,喜与悲,热闹与安静。
它让我明白,这个大大的世界是由无数个小小的瞬间组成的,每个瞬间都有着
独特的色彩和温度。
所以啊,别小看这大门上的猫眼,它虽然小,却能让我们看到生活的多姿
多彩,感受到世界的千奇百怪。
下次你也不妨凑上去看看,说不定会有不一样
的发现呢!。
猫的旅行读后感
这是一本书比较有特色的书,走一路,看了一路!猫眼看世界,很有特色,很是让人匪夷所思,不是以常人的视线看世界,而是用了猫咪那一日三变的眼睛,看一看这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
很明显,这是一只自命不凡、略认为自己尊贵的猫,而且如果按照人类的等级划分,大概也属于中产阶级了吧!旅游过很多有特色的城市,而且以旁观者的视角见过一些大事中的大人物,让阅读者知道一些大人物的另一面。
看过这本书,忽然发现以猫咪站立的位置,看待世界的姿态和感觉就与我们成年人是不一样了。
让我们试想一下,孩子们的站立位置只是比猫咪高一些,比我们却低了许多,故此这本书又给了我-个新的启迪:我是一个小男生的妈妈,我们应该经常保持蹲态,从孩子的高度来重新审视一下世界,您会发现孩子也有许多自己的所见所想,是我们那样高高在上所无法看到的!这个位置还有许多孩子们的无奈!当了妈妈才发现原来小时候为什么不喜欢和妈妈去那些过去的百货
商店,因为在那些古老的玻璃较少的柜台外小小的孩子多半什么也看不见。
猫咪眼里的色彩-猫咪眼里的世界是什么颜色的猫咪眼中的世界是什么颜色猫咪眼中的世界是什么颜色的?各位铲屎官一定发现了,猫咪就是黑夜的精灵,在晚上也能看清周围的一切,那双大眼睛圆溜溜的,甚是可爱。
那么猫咪眼中的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它们的眼中世界与我们有什么不同?但真的是这样吗?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猫咪瞳孔进行研究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猫咪的眼睛是可以分辨颜色的,但是辨识度不高。
推翻了之前的理论。
猫咪并不像狗狗一样只能分辨出蓝色、紫色、黄色等少有的几种色调,猫咪眼中的世界其实是色彩斑斓的,能够分辨出蓝色、绿色、紫色、黄色等颜色,只不过猫咪眼睛对色彩的辨识度很低罢了。
虽然猫咪眼睛对于色彩的辨识度不高,但是就像上帝给你关了一扇门,却打开了一扇窗一样,猫咪超强的夜视能力是我们人类不可,人类的眼睛能够捕捉光线的感受体,称为光感受体,这种光感受体也分为两种,一种是视锥细胞另一种是杆状细胞。
分别来讲一下这两种细胞,视锥细胞是明视觉细胞,顾名思义,就是负责在光线明亮的情况下的视觉活动,视锥细胞能够判断光的强弱,也可以分辨色彩,能够分辨视觉细节,对于视觉的敏锐性较高。
杆状细胞,杆状细胞是暗视觉器官,主要就是负责光线比较暗或者是夜晚的视力活动,当光线较暗时,杆状细胞就会活跃起来,启动暗视觉过程中的光敏色素,但是杆状细胞是不参与对颜色的区分的。
其次猫咪的瞳孔是椭圆形的,自然收缩的速度也是比人类要快很多的,在夜晚,猫咪瞳孔甚至可以扩大到眼球表面的90%左右,通俗来讲,猫咪只需要很微弱的光就能捕捉到猎物。
那为什么晚上猫咪眼睛会有光?绒毡层猫咪是不是近视?1-0.2左右,如果和人类相比,猫咪能看到的应该是我们视野范围内的十分之一的事物,猫咪的视野角度是200度,人类的视野角度是180度,虽然猫咪的视野角度很宽,但是只能够看到6米左右的事物。
但是猫咪的眼睛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猫咪眼睛既有共同的视野,也有单独的视野,当猫咪在使用共同的视野时,会有距离感,但是当猫咪使用单视野时,这种距离感会消失,也就意味着猫咪在捕猎时,能够准确计算出自身与猎物之间的距离。
影音素材\素材前沿101从猫眼里看到的世界——世界经典音乐剧《猫》素材运用高琳琳□ 编辑/ 高明燕《猫》是世界音乐剧四大名剧之一,由作曲家安德鲁•劳伊德•韦伯根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略特长诗《擅长装扮的老猫经》改编而成。
这部剧的剧情其实并不复杂: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舞会,众猫们会在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
于是,形形色色的猫纷纷登场,尽情表现。
最后,当年曾经光彩照人今日却无比邋遢的猫格里泽倍拉以一曲《回忆》打动了所有在场的猫,成为可以升上天堂的猫。
该剧自1982年10月7日在纽约百老汇的冬园剧院公演,就成为百老汇最轰动的音乐剧。
1997年,《猫》更是冲破纪录成为百老汇历史上最长演不衰的剧目。
直到现在,《猫》仍在伦敦西头(英国舞台剧中心)公演。
这部音乐剧之所以拥有如此大的魅力,除了作品本身的精美以外,更多的还应归功于它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该剧当初设计的初衷就在于“从猫眼里看到的世界”,因此,它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现代寓言,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应有尽有。
同时,它也告诉了我们幸福的真谛——珍惜时光、珍惜亲情、珍惜朋友,只有我们学会了爱,学会了珍惜,那么幸福才能始终与我们相伴。
关键词:勇敢面对这位名叫“格里泽倍拉”的猫年轻时曾是一只桀骜不驯而又我行我素的猫,它看不惯甚至鄙视其他猫的生活方式,觉得他们笨拙而又没有追求,它常常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要求其他猫们做这做那,终于也招致到外面独自闯荡的格里泽倍拉尝尽了世间的辛酸与苦楚,它开始想念猫族,想念朋友,想回家。
有了回家的决心,它无论受到什么困难与折磨都能默默忍受,回家的路途崎岖而坎坷,它跌倒过无数次,却从未绝望过,面对猫族里自己的“敌人”,落魄素材前沿\影音素材102的它不怕遭到耻笑,勇敢地重新面对家族敞开心扉,向大家诉说着自己的遭遇与回归的渴望,最终用自己的真诚打动了所有猫,回到了家。
编辑提点:全剧共有三十六只猫,而格里泽贝拉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猫眼看世界讽刺在其中作者:***来源:《初中生世界·八年级》2021年第08期小伙伴们好!今天,初初还要给大家介绍的一本名著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我是猫》。
夏目漱石本名夏目金之助,可能是觉得这个名字太俗了,在22岁那年,夏目金之助给自己取了笔名夏目漱石。
“漱石”两字出自《晋书·孙楚传》,可见他对中国文学的热爱。
小伙伴们可以在课后查阅资料,了解一下“漱石”两字的丰富文化内涵。
夏目漱石在日本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国民大作家”。
我们今天要读的这本《我是猫》,是他的小说处女作。
1905年,《我是猫》发表于《杜鹃》杂志,最初篇幅不长,但因太受读者欢迎,便又连载多期,最终成为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
初见“我是猫”这个题目,有的小伙伴一定会认为这是一本写猫的书。
其实,这本书就是借一只猫的口吻,讲述并嘲笑了以苦沙弥、迷亭、寒月等人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自命清高、无所事事和平庸无聊。
除此之外,这只猫还特别讨厌靠高利贷起家的“实业家”金田老爷和他的“大鼻子”夫人,以及视财如命的铃木等人。
这只没有名字却聪明绝顶的猫,洞察世事,用幽默讽刺的口吻,批判了明治时代日本社会日益盛行的拜金主义,以及在物质文明急速发展下的人类价值观。
《我是猫》是一部特别的小说,它没有完整的情节结构,没有一个贯彻始终的具备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故事。
就如作家本人所言:“这部作品既无情节,也无结构,像个海参一样无头无尾。
”因此,读这部像海参一样的小说,我们不能过于关注情节,而要把重点放在书中塑造的典型形象上。
下面,初初就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给大家梳理一下这本书中的重要形象及其个性特征吧!看了这幅思维导图,大家是不是对书中纷繁复杂的角色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呢?下面,就请小伙伴们跟着初初的脚步,一起来细细品味《我是猫》吧!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了解、品味《我是猫》这顿“海参”大餐,初初想出了如下步骤,供大家在阅读时参考:第一步:了解“海参”要想充分吸收“海参”的营养精华,我们就必须先了解它,知道它的最佳“吃法”。
猫眼看世界——读《我是猫》心得札记书店中层层叠叠的书架上,随意地一瞥,【我是猫】进入我的眼帘,于是便对它一见钟情。
买回家后,倚在桌角花了半天便把它读完了。
书中的人物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消散不去,上演一部部现实的话剧【我是猫】,顾名思义,作者是以一只猫的角度来观察明治时代的人民生活。
小猫刚出生时因为饥饿,误打误撞便进入了一户人家,后来被苦沙弥——后来的主人,所收养,从此作者细微的猫眼便开始观察世界。
“我”也就是本书的主人公,虽然出场狼狈了些,没有名字,但在这个混沌的社会中,却是“众人皆醉我独醒”。
当其他人都被名利金钱所迷惑了双眼,小猫确是十分清醒。
“尝遍人间甘苦味,言外冷暖我自知”便是小猫的真实写照。
当主人和他的朋友谈天论地,夸夸其谈时。
在小猫的眼中却如一场话剧一样。
其中许多猫语也是语出惊人的,让人不禁赞叹一只猫竟能有如此高深的成见。
主人是一所中学的英文老师,也是作者所批判的第一类人:迂腐暴躁的旧知识分子。
尽管自己没名没权,但他的虚荣心却一点也不比一般人弱,不懂装懂,常常装着若有所思的样子,仿佛自己在许多领域都有所涉足,但其实只不过是过气的虚荣心在作祟。
例如有一次,主人最会折腾人的朋友,迷亭,见主人在画水彩,便随意地编了一段话,说“以前的意大利画家安德烈德尔萨托曾经说过画画就是描绘自然本身,而大自然本身就是一幅巨型的活生生的画卷”。
主人为了显示自己学识渊博便附和道“非常有道理,事实便是如此”。
迷亭轻蔑的笑凸现出了主人的无知和迷亭的荒谬,这一妙剧生动地讽刺了明治时代的社会风气。
主人自认为自己是一名知识分子而认为自己高高在上,但实际上,他每天的生活只充斥着柴米油盐,夫人的争吵和胃病的折磨。
没有基本的自知之明,因此只能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
他的自以为是让他连读一个疯子写的信都读的津津有味,认为字里行间充斥着万物的道理。
如此荒谬的行为恐怕也只有像主人这样虚荣,自以为是的人才能做得出来。
主人是作者的一个寄托,寄托了作者对主人为代表的这一班子人的蔑视。
大门上的猫眼去看世界的不同的作文
作文一
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注意过家里大门上的猫眼呀?通过那个小小的猫眼,能看到一个很不一样的世界呢!
有一次,我好奇地趴在猫眼上往外看。
我看到一个快递叔叔扛着一个大大的包裹在门口,他的脸上都是汗水,看起来很累,但还是很认真地在找我们家的门牌号。
还有一次,我看到一只小狗在门口跑来跑去,它的尾巴摇得像个小风扇,特别可爱。
猫眼就像一个神奇的小窗户,让我在家里就能看到外面各种各样的人和事。
有时候是卖糖葫芦的爷爷,有时候是放学回家的小朋友。
每一次看,都有新的发现。
所以呀,别小看这个小小的猫眼,它能让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精彩世界!
作文二
嘿,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大门上的猫眼吗?透过它看世界,可有意思啦!
有一天,我从猫眼往外瞧,看到隔壁的奶奶提着一篮子菜慢慢走着,她走一会儿就得歇一会儿。
我想,那篮子菜一定很重。
还有一回,我看到一个小朋友在门口哭,原来是他的风筝挂到树上拿不下来了。
猫眼虽然小,但就像一个魔法洞,让我看到好多生活中的场景。
有开心的,有让人着急的。
它让我知道,外面的世界每天都有不同的故事在上演。
小伙伴们,你们也快去从猫眼看看吧,说不定会有惊喜哟!。
透着绿光的恐怖猫眼,猫咪眼中的世界是绿色的猫咪眼中的世界是绿色的你知道吗猫眼构造动物能看到的颜色是由视网膜能分辨的光的波长决定的,猫的眼睛能分辨蓝绿色光,这和人不同,人的眼睛能分辨三种光。
美术里的三原色能配出任何颜色,光的三原色也是一样的,只不过两种三原色光混合后出现的不是混合的颜色,而是两种光共有的颜色,人的脸在猫的眼里是近似茶色和栗色。
再比如所完全不反射绿色光的鲜红色苹果,在猫眼里就可能是黑色了。
也就是说,猫的世界缺少鲜艳的色彩,但并不代表就只有纯粹的绿色,在完全暖色调的环境里,猫的眼里是比较暗淡的。
动物的视网膜上有感应光强弱的杆体细胞和感应光颜色的椎体细胞两种细胞,猫眼睛里的杆体细胞比人多得多,而且猫的视网膜在眼球的前方,透过视网膜进入眼球的光还能再一次反射到视网膜上,所以即使有一点点微弱的星光,猫也能看见。
这就是为什么猫能在夜晚也能看见东西,因为猫能看见事物的最低光强度是人的六分之一。
然而在夜晚,猫对不反射任何光的物体也束手无策,比如批着保护色的茶色老鼠和红色老鼠。
顺便说说狗,对狗来说,狗也并不是真正的色盲,狗眼睛里的杆体细胞远远多于椎体细胞,所以更侧重于分辨光强弱,也就是所谓狗的世界是黑白的,但是科学家证明狗也能分辨色彩,只是色彩对它们的意义不大,如果真的出现鲜艳的物体,狗能看见的也只是粉色而已了。
透着绿光的恐怖猫眼养猫的朋友可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晚上起床上厕所的时候,常常看到两个发出绿色光芒的恐怖双眼,即使养猫很久,还是会因为它的突然出现而吓得睡意全无。
特别是当一个人在家、刚看完恐怖片后,你总是会想它是不是已经被妖魔附体来问你索命。
其实猫咪并没有被妖魔附体,它们的眼睛之所以能发出让你觉得恐怖的绿光,是因为它们的眼球有一层反光色素层,当光线被猫咪眼球接收后又从这个反光色素层反射出来,于是就被你看到了。
不同猫咪的眼睛发出光芒的颜色也可能会不同,蓝眼睛的猫一般会发出红光,而绿眼睛及金黄色眼睛的猫则会发出上面所说的绿光。
猫眼看世界我,一只猫,一只流浪猫,在大街上流浪。
或许,在你们看来,我或许微不足道。
但是,我想告诉你们,我也是一条生命。
就是那一天,我在大街上走来走去。
独自瘪瘪的,多想找一些东西来填饱肚子。
这时,有四个男生向我跑来,他们用蔑视的眼神看着我,说道:“你看着直可恶的流浪猫,天天在马路上走来走去,好像鬼魂似的,烦不烦哎呀!不如,我们教训它一下吧。
旁边异口同声地说:“好!”于是,他衙门里充满了邪恶,缓缓地向我逼近,我害怕的连连后退,但是在努力也逃不出黑暗的阴影了。
很快那些男生把我包围了,他们高兴的咧嘴笑着,这是祸患来临前的预兆。
我心想:我并没有招惹他们,我只是想要找一些食物,他们为什么……还没有想完,一个高个子的男生飞起一脚,重重的踢在我的肚子上,我只觉得眼前忽明忽暗,景物若隐若现,肚子一阵剧痛,又随着一声“咔嚓”的声音,我的尾巴被人踩断了,我绝望了,眼前一黑,昏倒在地。
不知过了多久,我隐隐约约听到了一个声音:“你们凭什么打它,它又没有招惹你们,没有伤害到你们,你们为什么要这样?”高个子男生说:“你管什么,它的死活不关你的事。
”我的眼睛渐渐的清晰了,看见一个女孩和男生辩论,她边说边流泪:“它虽然小,可是也是生命呀!”随之,她将我抱起来,快步离开了现场。
他带我来到一个房子里,房子很灰暗,但却是很温馨,一个小小的天窗在屋顶,从哪里可以看见蓝天和白云。
不知不觉中,我的病好了,在我熟睡的时候,女孩把我放到柔软的草坪上,接着,悄无声息的走了。
伺候,我总是会回想起那些男生与那个女孩,心中,总会有一些不解。
为什么同样都是人类爱却没有同时在两者内心?但很快,我便想通了这个问题,在我的眼中,世界时好时坏,有时很冷清但有时却又充满了爱,在男生眼中,世界中人类是最高等,动物则很微小;而在女生心中,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所以她的心中充满了爱。
这就是我,一只流浪猫,在我的眼中,世界就是这样,生命是平等的。
亦是人子,同是人父。
从猫眼看世界
作者:王丹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21期
【摘要】讽刺与幽默是贯穿小说《我是猫》的主线,作者夏目漱石借猫公之眼望其社会,借猫公之口,言其所不敢言,借猫公之想,评其所不敢评。
日本文学评论家森田草平称之为“滑稽而不流于庸俗,诙谐中含有苦涩的余味”。
【关键词】夏目漱石;批判;讽刺;幽默
长篇小说《我是猫》是日本近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夏目漱石的代表作与成名作之一。
小说从一只猫的视角,采用幽默诙谐的语言,灵活巧妙的结构,以讽刺写实的手法,尖锐的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
这部讽刺小说至今魅力犹不减当年,成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日本社会与文学的经典佳作。
这部小说没有所谓的故事情节,但其独特的视角和和滑稽手法却令作品充满了强烈的讽刺精神和无所不在的讽刺锋芒,揭露了明治时代的社会矛盾,一方面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资本主义思潮兴起,由于日本对西方文化的全盘吸收,西方资本主义精华文化流传国内的同时,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思想开始形成大潮。
另一方面,东方固有的文化观与价值观又构成知识分子的精神支柱,生活在东方思维与西方文明碰撞冲突又趋于交融的时代,一些穷酸潦倒的知识分子自命清高却又无所事事,不满现实却又无力反抗,只得惶惶不可终日。
一、批判的载体
毫无疑问,小说的主人公——一只拟人化的猫公,是作者借以窥视这个庸俗世界的载体。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猫公就是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的一个旁观者,以超越现实的视角透彻的看待万物。
它富于哲理,精于辞辩,夏目漱石屡屡借它之口对笔下的人物发出精彩的评论,语言诙谐幽默又一针见血、鞭辟入里,令读者在坦然一笑之余自然而然地意识到时代的黑暗。
例如在猫公的眼中,金田夫人“年约四十出头,已经秃顶,发际却有一排发帘,活像一个大坝似的高高耸立,至少有半个脸那么长,直对青天。
眼睛的倾斜度很像劈山路的峭壁,直线上吊,左右对称。
独有鼻子大的出奇。
顶端兀自高耸,半路上自己也觉得这样太过分,又谦虚起来。
到了鼻尖,再也不像顶端那么气派,开始下垂,窥视鼻下的嘴唇。
”以猫公的口吻刻画人物形象,见地独到,语言犀利,漫画式的夸张言辞精彩的表现了金田夫人的丑恶庸俗,妄自尊大。
二、小说的文明批判
(一)对社会拜金风气、利己主义的批判。
明治维新以后,随着投资实业兴起,物质文明在日本迅速发展,资本家的财富积累越来越雄厚,而普通民众的生活越来越困难,阶级分化日趋严重,同时迅速膨胀的物质力量使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金钱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对象,道德标准下降,拜金主义日益严重。
通过对猫公在苦沙弥家所见所闻所感的描写,这些丑恶的资本主义企业家形象便跃然纸上。
最具代表性的是资本家金田,金田在明治维新形成的资本主义浪潮中捡了漏子,逐渐拥有金钱和势力的他是个拜金思想极其严重的暴发户。
金田的老婆请贫寒教师苦沙弥帮忙女儿的婚事,在被苦沙弥拒绝后,愤怒的金田利用金钱和权势,通过一些卑劣的手段对苦沙弥进行打击报复。
他指示车夫老婆在屋角下辱骂苦沙弥,唆使落云馆的学生闹事,甚至花钱雇铃木藤十郎监视苦沙弥的动静。
铃木藤十郎本为知识分子出身,然而在金钱的诱惑下,他竟然说出了“如果不下定了‘人为财死’的决心,是干不来这一行的……要想发财,必须实行‘三绝战术’——绝义、绝情、绝廉耻”的话,这一切在猫公看来,它说“咱家不清楚使地球旋转的究竟是什么力量,但是知道使社会动转的确实是金钱……连太阳能够平安地从东方升起,又平安地落在西方,也完全托了实业家福。
” 借猫公之口,夏目漱石对资产阶级黑暗面的深恶痛绝表露无遗。
(二)对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社会各阶层的批判。
在明治时代,知识分子作为首批接触外来文化的“先进人物”,其思想自然兼具开放性与包容性,然而,其所生存的东方固有文化环境,又一时难以消除知识分子骨子里存在的保守和懦弱的特点。
小说中猫公的主人——贫困教书匠苦沙弥,是一个不附庸权贵、具有正义感的人,面对以金田老爷为代表的权势人物给予的不公待遇,他并没有听之任之而是用自己的方式,例如回骂等进行反击。
但另一面,他又有多种缺点甚至令人讨厌,他头脑不太清醒,缺乏智慧,在中学教了十几年英语却还没把英语学好,常常写些错误百出的英文文章,向杂志投稿。
在严谨的教育界,神圣的讲坛上,竟然存在像他这样不负责任、误人子弟的教师,实在可以看出作者对教育状况深刻的讽刺。
文章中另外一个主人公,苦沙弥的朋友迷亭,同样是知识界的一份子,他是一个有几分才华的人,知识丰富但轻佻浅薄,玩世不恭。
他当众表演面条的吃法,把一笼一尺多长的面条,一口气吸着吞下肚里去,惹得众人哈哈大笑,对此他却卖弄“吃面也有各种流派,初学吃面的人,大抵只会把面放在嘴里乱嚼,完全尝不到面的美味。
吃面应该是吸面而不是嚼的”。
深刻的刻画了这类小人物面对社会大潮无能为力,只能在市井生活中卖弄自己所学的矛盾心理。
此外,苦沙弥之类的知识分子还有很多:木讷呆板、埋头于“吊颈力学”,研究课题远离现实的水岛寒月;写新诗的越智东风,像一个唱文明戏的戏子,所写诗句肤浅而不自知;这些人常常聚集于苦沙弥的家中高谈阔论、卖弄学识。
以猫之口,漱石一阵见血地指出以知识分子所面对的精神危机,他们重视知识、热爱学问,不附庸权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但同时也自命清高、无所事事,面对滚滚而来的新思潮,他们既顺应又嘲笑,即贬斥也无奈;面对黑暗丑陋的社会现实,他们愤懑不满却无所作为,最后,太平逸民的聚会宛如杂耍一般散场。
“……说不定整个社会便是疯人的群体。
疯人们聚在一起,互相残杀,互相争吵,互相叫骂,互相角逐。
莫非所谓社会,便是全体疯子的集合体,像细胞之于生物一样沉沉浮浮、浮浮沉沉地过活下去?……大疯子滥用金钱与权势,役使众多的小疯子,逞其淫威,还要被夸为杰出的人物,这种事是不鲜其例的,真是把人搞糊涂了。
”这是夏目漱石对其所处时代的形象比喻,借猫眼猫心,来看来想身边的事物,作者能够肆无忌惮地言其所言、想其所想,以批判的精神针砭时弊,同时作品富于幽默诙谐,读后余音绕梁、引人沉思,不愧为大家手笔。
参考文献
[1] 夏目漱石.我是猫[M].于雷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