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笔算乘法
- 格式:ppt
- 大小:608.00 KB
- 文档页数:9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笔算乘法∣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 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 乘法计算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乘法竖式计算的原理,正确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新课(1)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学习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教师讲解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让学生明确乘法竖式的书写要求。
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学习乘法计算的应用。
教师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掌握乘法计算的应用。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及注意事项。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要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详细补充和说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计算技能。
以下是具体的步骤和方法:1. 分解因数:将两个两位数分解成十位和个位,例如将34分解为30和4,将56分解为50和6。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课时《因数末尾、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因数末尾、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课时的重要内容。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理解其算理。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整数的乘法,对乘法计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在实际计算中,遇到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情况,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
因此,本节课需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因数末尾、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正确计算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乘法,并能理解其算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生能自主探究因数末尾、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因数末尾、中间有0的乘法算理,能正确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因数末尾、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因数末尾、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的相关课件。
2.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以便于巩固所学知识。
3.小组合作工具:如白板、彩笔等,方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小明买了一台电脑,每小时可以打字800字,如果他要在一天内完成16000字的打字任务,他需要多少小时?”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因数末尾、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因数末尾、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笔算乘法∣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细心、耐心、合作等。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乘法竖式的书写规范。
3. 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乘法竖式的书写规范。
2.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熟练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乘法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乘法竖式的书写规范。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复习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规律。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自主尝试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总结计算方法。
(2)教师点评学生的计算方法,强调乘法竖式的书写规范。
(3)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合作:(1)分组讨论,总结乘法的计算方法和竖式书写规范。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了解学生对乘法的掌握情况。
2. 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笔算乘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第50-52页练习七的2、4、5、8-11题。
教学目标:
1、知道用乘法解答应用题可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
2、正确解答应用题。
教学重点:正确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理解应用题中有关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小黑板出示笔算题:
134×16 246×34
学生笔算(两名学生板演)。
让学生笔算过程。
2、口算:
14×7 25×3 160×5 23×100
60×70 21×300 18×50
(二)练习
1、投影第2题: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钟,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钟?比5天时间长些还是短些?
2、问:怎样列式表示什么?5天时间有几分钟?
学生试做(一名学生板演)。
114×59=6726(分钟)
114
×59
60×24×5=7200
7200>6726
问:59 114
×114和×59比,哪一种计算更简便?
多名学生回答(个别学生会列这种式子)。
59
×114
学生比较后得出:114
×59
笔算时比较简便。
1、练习:完成4、5题。
学生练习(两人板演)
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作业:练习七:8-11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笔算(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要学习的是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这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笔算乘法的步骤和技巧。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今天要学习的是第67页到第69页的内容,主要是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这部分内容包括了笔算乘法的步骤,以及如何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方法,并能够独立地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学生们在笔算乘法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比如忘记进位或者计算错误。
教学重点则是笔算乘法的步骤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笔算乘法,我准备了一些练习题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在黑板上写下一个三位数乘以一个两位数的算式,让学生们尝试进行笔算。
通过这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们对笔算乘法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新课讲解:我会详细讲解笔算乘法的步骤,包括如何写下算式、如何进行计算以及如何检查计算结果。
3. 例题讲解:我会用一些例题来说明笔算乘法的具体操作,并且指导学生们如何一步步地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地进行笔算乘法的计算,并且我会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列出笔算乘法的步骤,并且在旁边用具体的例题来说明每一步的操作。
七、作业设计1. 123 × 452. 789 × 56答案:1. 123 × 45 = 55352. 789 × 56 = 44424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在笔算乘法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忘记进位或者计算错误。
在下一节课中,我需要重点讲解这些问题,并且给出解决的方法。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们一些拓展延伸的任务,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笔算乘法》同步讲解教案知识解析知识点一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问题导入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平均每小时行驶145千米。
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知识讲解1.理解题意:火车平均1小时行驶145千米,从某城市到北京用12小时,求火车所行路程也就是求12个145千米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计算145×12。
笔算方法提示:可以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类推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一般方法。
145×12=1740(千米)归纳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典例剖析解析此题错在积的定位上,十位上的1乘436所得的436,表示436个十,所以积的末位要与十位对齐。
答案×,正确计算过程是:564×35=解析先用35个位上的5去乘564得2820,表示2820个一,O要与35的个位对齐,再用35十位上的3去乘564,得1692,表示1692个十,2要与35的十位对齐,最后将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即为结果。
答案点拨用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
知识点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问题导入特快列车每小时行驶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行驶106千米。
它们30小时各行驶多少千米?知识讲解1.理解题意: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驶160千米,行30小时也就是行驶了30个160千米,因此用乘法计算。
同样方法也可以求普通列车30小时行驶的路程。
因此分别列式为160×30,106×30。
2.探究160×30和106×30的计算方法。
(1)160×30一4800口算方法:先算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笔算方法:通过对比发现笔算方法一:先用个位上的0去乘160.因为0乘任何数都得0,而且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