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法》第五版使用说明
- 格式:ppt
- 大小:6.84 MB
- 文档页数:62
·工作研究·《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中乐谱文献分类的优化刘 莹(浙江音乐学院图书馆 浙江杭州 310024)摘 要:乐谱是专业音乐院校图书馆中重要的馆藏文献,乐谱分类的优化对文献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章通过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中乐谱相关类目设置的分析,梳理其与音乐学科领域相关概念范畴不相符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并提出在音乐院校图书馆增设专业排架标识的建议,以期更为贴合音乐院校读者的乐谱使用需求,促进音乐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开展。
关键词:乐谱文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音乐专业;学科服务中图分类号:G254.1 文献标识码:AOptimization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Musical Score Literature in the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 (5th edition)Abstract Music score is an important collection in the library of professional music colleges. The optimization of musicscore classifi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literature resources and reader services. The research analyzes the setting of music score-related categories in the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 (5th edition) and identifies the problems of its incompatibility with the conceptual categories related to the field of music subject. The study proposes an optimization plan and suggests the addition of specialized shelf markings in music college libraries. Our goal is to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music colleges in the use of musical stores 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ibrary subject services in music colleges.Key Words music score literature;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 ; classification; music major; subject service* 本文系2021年度浙江音乐学院理论研究类项目“乐谱文献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基础上的优化分类研究”(项目编号:2021KL008)的研究成果。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说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是为适应信息环境、技术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对第四版所做的修订,其新增类目1631多个,修改类目5200多个,停用或直接删除类目2500个,补充了新主题、新概念,调整完善了类目体系,增加了复分标记等,将类表的科学性、实用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反映和体现了信息组织、知识组织、文献组织的工具性,更好地满足文献标引、信息、知识、文献的检索需求。
其修订特点主要有:1 确定了特别处理的大类、重点修订大类和局部调整大类根据用户使用意见、《分类法研究与修订调研报告》以及“修订报告”对《中图法》第4版存在问题的分析,此次修订确定“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特别处理的大类,“F经济”、“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U交通运输”为重点修订大类,“D政治、法律”、“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TS轻工业、手工业、生活服务业”等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计算机技术相关类为局部调整大类。
最后的修订结果也基本体现了这些修订重点。
A类:推荐选择使用法。
规定若不集中A大类文献,可按文献性质及学科内容分散处理。
对A类均给出选择使用类号并在D大类增设了相关类。
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综合性著作及其研究可入D33/37的“\|0”;毛泽东、邓小平的综合性著作及其研究可入D2\|0;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专论、专题汇编及其研究入有关各类。
例:马列主义研究入D0\|0,毛泽东思想研究入D610.0,邓小平理论研究入D610.1,邓小平论文艺入I0,毛泽东传入K827=73等。
F类:增删改类目数最多。
(1)新增类目230多个。
直接增加主题概念类目,如F0\|08西方经济学(总论)、F209涉外经济管理、F26产业经济、F719.52博彩业、彩票业、F740.46国际贸易代理等;对某一类目扩充加细、增加下位类,如F271企业体制、F49信息产业经济、F590.7各类型旅游、F840.6各种类型保险等;修改某一类目的类名,调整其下位类,并扩充其他类目,如F25物流经济、F241劳动力与人力资源、F272企业管理(总论)、F293城市土地经济、房地产经济、F713.36电子商务等。
《中图法》(第5版)“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类目修订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社会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枯竭问题,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中图法》作为我国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领域的法律法规之一,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原有的《中图法》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今的需要,亟需进行修订和完善。
研究背景中,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当前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为修订《中图法》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当前我国仍然存在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等诸多环境问题,自然资源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也已经导致了资源枯竭和生态失衡。
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原有的法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足,需要对《中图法》进行修订,以更好地适应当今环境保护的需求。
对《中图法》进行修订已经成为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迫切需求。
通过对研究背景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环境保护的关键问题,为接下来的问题分析和修订建议提供具体的依据和方向。
修订《中图法》是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保护自然资源的刻不容缓之举。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中图法》(第5版)中关于“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类目的修订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深入了解当前法律现状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修订建议。
通过对现行法律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为未来的法律修订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相关法律条款,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有效保护。
本研究旨在为推动我国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贡献力量,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法律条款的修订建议,还可以提高广大公众对自然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推动社会各界更加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自然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1.3 研究意义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攀枝花市中小学校《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推荐使用类目简表(一)A——K(根据第五版编制)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A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A2列宁著作A3斯大林著作A4毛泽东著作A44诗词A49 邓小平著作A5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著作汇编A7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生平和传记A71马克思A72恩格斯A73列宁A74斯大林A75毛泽东A76邓小平A8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A81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A82列宁主义的学习和研究A83斯大林思想的学习和研究A84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A849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A85 著作汇编的学习和研究B哲学、宗教B0哲学理论B0-0马克思主义哲学B0-49哲学学习与普及B01哲学基本问题B02辩证唯物主义B03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B08哲学流派及其研究B1世界哲学(世界哲学史,两大洲以上)B12古代哲学B13中世纪哲学B14近代哲学B15现代哲学B1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发展B2中国哲学B20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B21古代哲学(总论)B22先秦哲学(~前220年)B232秦汉哲学(总论)(公元前221~公元220年)B233秦代哲学(公元前221~前207年)B234汉代哲学(公元前206~公元220年)B235三国、晋、南北朝哲学(220~589年)B241隋、唐、五代哲学(581~960年)B244宋、元哲学(960~1368年)B248明代哲学(1368~1644年)B249清代哲学(1644~1840年)B25近代哲学(1840~1918年)B26现代哲学(1919年~)B27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B3亚洲哲学B4非洲哲学B5欧洲哲学B512俄罗斯、俄国及苏联哲学B516德国哲学B561英国哲学B563荷兰哲学B565法国哲学B6大洋洲哲学B7美洲哲学B712美国哲学B80思维科学B81逻辑学(论理学)B81-0逻辑学理论与方法论B811辩证逻辑B812形式逻辑(名学、辩学)B815哲理逻辑(非经典逻辑)B819应用逻辑B82伦理学(道德哲学)B82-0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B821人生观、人生哲学B822国家道德B823家庭、婚姻、恋爱、性、生育道德B824社会公德B825个人修养B829其他伦理规范B83美学B83-0美学理论B832美学与社会生产B834美学与现实社会生活[B835]艺术美学宜入J01B84心理学B84-0心理学理论B841心理学研究方法(电生理、数理心理学、心理统计法、实验法、观察法、心理测验)B842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认知、感觉与知觉、学习与记忆、表象与想象、言语与思维、情绪与情感、意识与潜意识)B843发生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动物心理学、原始人类心理学、心理与遗传)B844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B844.1儿童心理学B844.2青少年心理学B844.3成年人心理学B844.4老年人心理学B844.5女性心理学B844.6男性心理学B845生理心理学(神经、感官生理、内分泌、精神药物、神经化学、环境与生理)B846变态心理学、病态心理学、超意识心理学B848个性心理学(人格心理学)B848.1神经类型与气质B848.2能力与才能(技能)B848.3兴趣、态度B848.4信念、意志、行为B848.5智力、智慧B848.6性格B848.8个别差异B848.9其他B849应用心理学B849:G4 教育心理学B9宗教B91对宗教的分析和研究B92宗教理论与概况B93神话与原始宗教B94佛教B95道教B96伊斯兰教(回教)B97基督教B98其他宗教B99术数、迷信C社会科学总论(全球问题入此,专论世界各国的著作入D5∕7有关各类)C0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C1社会科学现状及发展C2社会科学机构、团体、会议C3社会科学研究方法C4社会科学教育与普及C5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C6社会科学参考工具书C8统计学(统计方法、世界各国统计工作、世界各国统计资料)C91社会学C91-0理论与方法论C912.1个人(社会人)C912.11 人际关系C912.12 个人社交礼仪C912.2社会团体C912.3社会关系、社会约制C912.31 公共关系C912.4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C912.6社会心理、社会行为C912.8区域社会学(社会地理学)C913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总论,各国有关问题入D5∕7各国家)(恋爱、家庭、婚姻、职业、生活与消费、残疾人问题、贫困与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保障等)C914社会利益C915社会调查和社会分析C916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C92人口学C923人口与计划生育(预测、规划、政策研究等,节制生育方法入R169)C924世界各国人口调查及其研究C93管理学C931管理技术与方法C931.4办公室工作C931.46文书、秘书工作C931.47会议组织与管理C932咨询学C933领导学C934决策学C935管理计划和控制C936管理组织学C939应用管理学C95民族学、文化人类学(民族起源、发展、变迁、民族社会形态、社会制度、民族性、民族心理、民族融合、民族同化等;民俗学宜入K890;民族工作、民族问题宜入D5∕77有关各类)[C952]民族史志、民族地理宜入K1、7有关各类。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通用复分表修订评介周冰(河海大学图书馆,南京210098)摘要:最近出版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对通用复分表进行了重大修改:在原“通用时间、地点表”中新增环境表及人员表,加强了分类法对文献信息的分面揭示,但作为独立的、不同的分面,环境表及人员表单独设置更为合适;采用增补新类目、规范类名、增加类目注释、增设参见等方式,对复分表进行了充实和完善。
尚存在缺少语种表及人物资料类型表、通用概念类目设置不当的问题,未能解决同一国家文献集中等问题。
关键词:复分表;中图法;分类法修订10年前出版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第4版)曾对通用复分表做过重要修订[1]。
随着信息环境的日益数字化和网络化,与国外的分类法如《杜威十进分类法》(DDC)、《国际十进分类法》(UDC)等相比,《中图法》越来越不能满足网络环境下各种信息分类的需要。
网络环境下的数字信息分类,大多采用主从分类体系、多重分类体系并列的模式,如把按照学科主题划分的分类体系作为主分类体系,把面向对象、区域、资源类型、语种等的分类体系作为辅助,主从结合,交替使用。
通用复分表实质为文献分类法提供了除学科主题外的对象、区域、资源类型等信息内容和表现形式的若干组面,因此,分类法修订中,应把复分表的修订列为传统分类法分面改造是适用于数字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2]。
最近,《中图法》出版了第5版,现对其通用复分表的修订特色与存在的问题予以简要的评介。
1新复分表的增设《中图法》(第5版)在“通用时间、地点表”中增设了环境类目及人员类目,同时将“通用时间、地点表”改为“通用时间、地点和环境、人员表”。
1.1新增环境表环境复分表最早是由阮冈纳赞在《冒号分类法》(CC)中提出设置的[3]。
“5环境”设置了物理环境、化学环境、自然环境、航空航天环境、人文环境5个类目,每个类目之下通过注释形式加入多种环境概念,从而提供了从各种环境角度细分文献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