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二)细胞
3.角质形成细胞: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与皮肤成纤维细胞 的相互作用,在调整组织内环境稳定与修复中发挥了重 要作用。有研究发现,有瘢痕疙瘩的角质形成细胞存 在时,成纤维细胞表达更多的TGF-β1、β2受体, Ⅰ型 胶原纤维、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胰岛素源生长因子、T GF-β的活性因KD角质形成细胞的存在而显著提高。
. 29
(五)细胞因子
1. TGF-β(转化生长因子-β) 2. α-MSH(α- 促黑素细胞雌激素) 3. 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 4. PD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5. 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6. IL- 8(白细胞介素-8) 7. 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8.CT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
30
(五)细胞因子
1.TGF-β(转化生长因子-β):是目前已知与病理性瘢 痕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因子,目前在哺乳类动物中检测到 TGF-β1、TGF-β2和TGF-β3 , 其中TGF-β1 和TGF -β2 生物活性相同, 是促进ECM过度密集的最密切的 正性调控因子之一,参与瘢痕形成; TGF-β3 则具有抗 纤维化作用。瘢痕疙瘩中, FB 的TGF-β1 和TGF-β2 水平明显增高,而TGF-β3 无变化。
. 8
四、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鉴别
两者统称为病理性瘢痕 相同点:基本病理形式均以胶原纤维在真皮大量沉积为 组织特征 不同点: 过去:增生病变局限于病损——增生性瘢痕 增生病变超出病损区——瘢痕疙瘩 现在:两者除了“量”的区别,还有“质”的区别 瘢痕疙瘩可以归入皮肤良性肿瘤的范畴
.
9
四、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鉴别(续)
增生性瘢痕:是因成纤维细胞增殖、生长失控,胶原过 度沉积导致真皮纤维化,增生往往持续数月或数年以 后,才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