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道路景观设计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13.77 KB
- 文档页数:2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及施工要点摘要: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工作是市政工程当中的重点工作之一。
在现代化环境下,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城市道路上设置一些良好的景观植物,既可以有效提升城市风貌,增强城市的绿化面积,也可以减少交通运输过程当中造成的噪声污染,空气污染,给人们的交通出行提供更加良好的体验。
基于此,本文就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及施工要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施工要点一、城市道路绿化园林景观设计1.1把握城市特点,吻合城市特色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历史文化脉络、城市建设发展历程、城市规划特色定位等等,设计之前设计人员要多方面的搜集这些信息,通过城市规划博物馆、城市历史信息管、城市资料库,数据资料库等等了解到这些信息。
同时,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还离不开与自然气候和立地条件的配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工作人员要研究当地的气候、地形地貌、土壤、土层、施工难度等等。
1.2适度超前考虑,面向城市未来的设计与城市的发展计划发展节奏、人口增长规模、城市未来发展重点相一致,在重点的工业企业、居住小区、产业科技园以及重点的公共设施项目,例如图书馆、博物馆、学校两侧等等,要重点进行绿化园林设计与规划。
在这些地区,整个绿化的走向要与城市给排水管线、照明管线、道路工程、路桥工程等等,深入的结合在一起,通过绿化的整体性配合,显著提高这些工程项目对于市民的吸引力,将这些工程项目打造成为城市的名片,提高城市的环境保护等级。
1.3安全、可持续的城市景观设计发展和继承是城市建设的中心,设计人员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整个园林景观设计工程具体项目的经济成本进行一体化分析,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探究目前的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是否与城市文化脉络延续吻合,在区域当中是否协调,是否会引起其他的矛盾,是否获得了周边居民的统一,因而在设计的过程当中,要始终考虑到道路交通安全。
避免不适当的栽植了过多的高大树木,或者植物根系影响道路平整等等,对城市安全性造成隐患。
园林景观道路设计中的常用规范园林景观道路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提供美观的视觉体验和创造舒适的环境而进行的设计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遵循一些规范是必要的,以确保设计的质量和可行性。
本文将介绍园林景观道路设计中的常用规范,包括路面材料选择、路线设计、绿化植被布局以及交通安全等方面。
1. 路面材料选择在园林景观道路设计中,路面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不仅要考虑材料的美观度,还要考虑其耐久性、耐磨性和适应不同气候条件的能力。
常用的路面材料包括混凝土、沥青、鹅卵石和砖块等。
在选择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权衡取舍,同时考虑施工工艺和维护成本。
2. 路线设计园林景观道路的路线设计需要考虑人流量、车流量以及场地环境等因素。
在设计过程中,要尽量避免道路的急转弯和陡坡,以提高通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同时,根据道路用途的不同,可以设计出步行道、自行车道、停车位等不同功能区域,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3. 绿化植被布局绿化植被是园林景观道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布局方面,需要根据道路的长度和宽度确定合适的绿化带宽度和绿化间距,以保证植被的生长和观赏效果。
同时,需要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考虑其抗风抗寒的能力,以及对空气净化和噪声控制的作用。
4. 交通安全园林景观道路设计中的交通安全至关重要。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斑马线、交通标识和行人过街设施等,以提醒和引导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
此外,还需要合理规划停车区域和交叉口,确保交通流畅和避免事故发生。
总结起来,园林景观道路设计中的常用规范包括路面材料选择、路线设计、绿化植被布局以及交通安全等方面。
遵循这些规范能够提高景观道路的使用价值和观赏效果,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好的环境和体验。
同时,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场地条件和需求进行合理调整和权衡,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环境的需求。
景观道路绿化设计说明绿化工程是创造处景色如画,健康文明的绿化景观,是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的空间艺术,要满足人们精神文明的需要,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景观道路绿化设计说明,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景观道路绿化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城市道路绿化条例》2、《公园设计规范》3、交通部公路发包(1995)1036号文《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4、交通部发JTJ/T006-98《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5、《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6、河北省园林绿化有关规定7、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的107国道该路段施工图8、现场勘察测绘资料二、设计理念:1、提高公路绿化层次的差异,从高大乔木、小乔木花灌木、色叶小灌木、地被植物形成多层次、高落差的绿化格局。
2、多栽乔木,少栽甚至不栽草,实现从“路边有绿化,到道路从森领中穿过”设计理念的跨越,实现公路绿化带长远性与可持续性。
3、提高绿化种植密度(三年后可以移植),极大地提高道路绿化地含绿量,重要路段力求工程竣工时即有很好地效果4、根据道路绿化的管理难度,本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在城市外围、绿岛、交通转盘,进行重彩浓墨的刻画。
三、园林绿化树种选择:景观美化工程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植物品种的选择是否科学合理,本路段所经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要使绿化苗木成活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植物生长的必备条件。
为此,我们继续遵循“适地适树”绿化建设基本原则,加强树木花草生态学特性的考察和研究,在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上应注意当地环境的适应性,种间关系的协调性和互补性,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应用经过试验的适应当地条件的引种树。
107国道绿化的总体目标是:以绿为主,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注意保护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增加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性。
植物选择应考虑生物学特性、公路结构特点、立地条件、管理养护条件等诸多因素,具体有以下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抗逆性强,要求耐干旱,抗污水,病虫害少,便于管理。
园林景观设计的九种方法园林景观设计的九种方法景观设计是多项工程相互协调的综合设计,就其复杂性来讲,需要考虑交通、水电、园林、市政、建筑等各个技术领域。
各种法则法规都要了解掌握,才能在具体的设计中,运用好各种景观设计元素,安排好项目中每一地块的用途,设计出符合土地使用性质、满足客户需要、比较适用的方案。
景观设计中一般以建筑为硬件,绿化为软件,以水景为网络,以小品为节点,采用各种专业技术手段辅助实施设计方案。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园林景观设计的九种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构思构思是景观设计最重要的部分,也可以说是景观设计的最初阶段。
从学科发展和国内外的实践来看,景观设计的含义相差甚大。
我们这里认为,景观设计是关于如何合理安排和使用土地,解决土地、人类、城市和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与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它涉及区域、新城镇、邻里和社区规划设计,公园和游憩规划,交通规划,校园规划设计,景观改造和修复,遗产保护,花园设计,疗养及其他特殊用途等很多领域。
同时,从目前国内很多的实践活动来看,景观设计着重于具体项目本身的环境设计,即狭义的景观设计。
两种观点并不相互冲突。
基于以上的观点,我们认为无论是关于土地的合理使用,还是一个局部的景观设计方案,构思都是十分重要的。
构思首先考虑的是满足其使用功能,充分为地块的使用者创造、规划出满意的空间场所,同时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尽量减少项目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干扰。
然后,采用构图以及下面将要提及的各种手法进行具体的方案设计。
方案构思“四法”1草图法草图法的特点和作用在运用草图法进行构思的过程中,可以捕捉灵感、自由发挥、不受约束。
能将自己的想法较明确地表达出来,也可以随意修改。
2模仿法模仿法的核心在于通过别人的想法、构思,激发自己的灵感。
模仿法在仿生学领域的应用:模仿鹰眼的成像原理仿制出来的微型照相机、摄像机自动调焦的摄像头等;人造卫星的拍摄系统;模仿飞鸟的翅膀结构原理制造出的飞机机翼等。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思路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道路绿化是指在城市中的道路两侧或中间,通过植物的种植和园林景观的设计,使得道路周围环境更加美观、生态友好、舒适宜人的一种设计构思。
在城市发展和建设中,道路绿化的设计往往是一项重要的环境改善和城市美化工程。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形象,改善空气质量,增加绿色空间,提升生活质量。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思路应当围绕以下几点展开:一是生态环保意识,绿化景观设计应当以生态环保为出发点,注重植被的选择和配置,尽可能选择当地适宜生长的植物,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二是景观效果,绿化景观设计在美观的要考虑植物的季节变化、树种色彩、形态特点等,使得整体景观效果更加协调统一。
三是实用性,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实际使用需求,保证道路通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不影响交通秩序和行人通行。
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应该结合城市规划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绿化方式,比如树木绿化、草坪绿化、花卉绿化等。
树木绿化可以选择高大挺拔的乔木种植在路旁,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提供阴凉和净化空气的功能。
草坪绿化可以利用绿地种植草坪和小灌木,形成连片的绿化带,提升整体绿化效果。
花卉绿化可以在路旁设置花坛或花境,通过各种花卉的搭配和精心设计,打造出不同季节变化的花卉景观,增加道路的色彩和活力。
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还应该结合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需求,注重景观元素的布局和植物的选择。
可以通过设置景观节点、绿色廊道、休闲广场等方式,打造出多样化的景观空间,为市民提供休憩和娱乐的场所。
要注重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可以考虑植物的生长速度、适应性和抗污染能力,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的植物,确保绿化效果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考虑到生态环保、景观效果、实用性等多方面因素,尽可能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达到美化城市、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的目的。
只有在设计思路清晰、方案合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最终目标,让城市的道路变得更加绿意盎然、宜居舒适。
浅谈园林景观之道路设计作者:王绍海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6期摘要:本文从园路的布局、功能、设计原则等几个方面论述,说明园路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以及在园林景观中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园林道路、园林风景、园路功能、园路线形、铺装、种植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园林道路是园林的骨架和脉络,是联系各景点的纽带,是构成园林景色的重要因素。
园林景物对于游人来说是一幅幅的画面,游人的视觉在流动中积累着自己的观感,最后才算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或概念。
这个“流动”主要靠园路的延伸来指引。
在园林设计师的安排之下,将各种景物联系在一起,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将全园游览一番,综合了视觉、听觉、嗅觉的印象,洞察到园林艺术的美,这个收获是与园路分不开的。
此外园路本身又是园林风景的组成部分,蜿蜒起伏的曲线、丰富的寓意、精美的图案、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园路的规划布置是园林规划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是贯穿整个园区的“引线”,园路的设计同其他因素一样可以反映不同的园林面貌和风格。
例如:我国苏州古典园林,讲究峰回路转,曲折迂回,而西欧古典园林凡尔赛宫,讲究平面几何形状。
下面是园路在景观中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1. 园路的布局原则设计者要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地形、地貌、风景点的分布和园务活动的需要进行综合考虑,统一规划。
园路布置须因地制宜,主次分明,有明确的方向性和指引性。
形成环路是常见的做法,这样可以避免空间的混乱,增强景观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在功能方面,可使进入特定空间的人线路清晰,避免迷失方向2. 园路的功能园路和多数城市道路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组织交通、运输;还有景观上的要求——组织游览路线;提供休憩地面;园路、广场的铺装、线型、色彩等本身也是园林景观的一部分。
总之,园路不仅可以引导游人到景区,沿路组织游人休憩观景;园路本身还可以成为观赏对象。
杭州“花港观鱼”牡丹园内“梅影坡” 就将自然光影景观用铺装的形式进行描绘:对着梅桩,铺砌其倒影的路面。
园林景观设计的步骤
一、前期调研。
1.1 了解场地。
首先得亲自去那场地瞅瞅,看看地形咋样,是平坦还是起伏大。
周围环境是啥样,有没有啥特别的景致或者障碍物。
还要瞅瞅土壤条件,是肥沃还是贫瘠,这可关系到能种啥植物。
1.2 倾听需求。
跟业主唠唠,听听他们想要啥样的园子。
是想要个能休闲散步的,还是能开派对的,或者是专门养养花种种草的。
了解清楚他们的喜好和期望,这是设计的基础。
二、初步规划。
2.1 功能分区。
根据场地和需求,划分出不同的功能区。
比如说休闲区、游乐区、种植区等等。
就像给一个大房子分房间一样,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用处。
2.2 道路规划。
把路给设计好,得让人能方便地在园子里走来走去。
路要顺畅,不能七拐八弯的,让人走着走着就迷糊了。
2.3 景观节点。
找几个吸引人的地方,设计成景观节点。
比如说一个漂亮的喷泉,或者一个造型独特的亭子,让人一看到就眼前一亮。
三、细节设计。
3.1 植物搭配。
选好植物可重要了,要考虑四季都有景可看。
春天有花,夏天有荫,秋天有果,冬天有绿。
还得注意高矮搭配,颜色搭配,不能乱成一团。
3.2 设施选择。
像座椅、路灯、垃圾桶这些设施,既要实用又要美观。
座椅得让人坐着舒服,路灯得照亮道路,垃圾桶不能太丑影响心情。
园林景观设计就像是给大地画画,得用心去构思,用情去描绘。
每一个角落,每一处景致,都要精心雕琢,才能打造出一个让人陶醉的美丽园林。
视觉分析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探究一、道路景观视觉分析的相关理论道路景观视觉分析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即城市意象理论、环境心理学理论和动态视景分析理论。
下面我们将分别对这几个理论进行阐述。
(一)城市意象。
在城市意象理论中,将城市景观构成的要素划分为道路、区域、边界、节点以及标志物这几部分。
这些构成元素的合理应用大大提升了城市环境的建设质量,为道路景观设计的开启提供了更多可靠依据。
城市道路属于以一种线性形态的开放空间。
通过对城市意象的研究,可以将城市道路视为一种视觉通道,而各种构成要素在道路景观设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道路两旁的建筑、绿化植被等是对空间进行限制的重要因素;道路穿越的不同区域路段给人们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道路节点的视觉信息相对较为丰富,给人们提供了不同的方向选择。
标志物,如建筑物、雕塑等装饰物,则成为不同区域的划分标准,为人们展示了不同的环境空间形态。
在道路景观设计中,既要对道路的线形特征进行考量,又需对各种构成要素特点进行思考,通过两者的结合,来强化道路环境的意象效果。
(二)环境心理。
环境心理主要是通过视觉感知和环境认知这两部分内容对道路景观进行合理分析,以此来营造一种不同的线性空间感受,实现城市与外部环境的有效连接。
人们在出行过程中,不管是车行还是步行,其视线范围均呈现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也就是说,视线范围集中在前侧和道路两侧上。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建筑、绿化和各种道路设施的组合应用形成了一幅较为完整的画作,其本身是静止不动的,但是当人们行进时,前侧和两侧的景物是会不断变化的,这使得原本较为单一的景象,更加富有活力,给人们不同的视觉感官享受。
由于城市空间区域功能和环境要求的不同,在进行道路景观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区域内人们的视觉规律,营造不同的景观特征,以此来强化城市整体设计效果。
(三)动态视景。
道路是人们体验和感知城市环境的重要途径。
但是这种体验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随着空间上的流动而存在连续性的变化。
风景园林设计中园林道路的设计摘要:风景园林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而风景园林建设最关键在于道路的规划。
园林道路的作用主要是方便人们观赏园林景观,在游客拥堵的情况下,对游客进行疏导。
另外,园林道路还要满足对园林景观的绿化、修剪、养护、管理等作用。
本文通过探讨各类园林道路在风景园林中的作用的探讨,以期起到指导设计师在设计风景园林时合理的规划园林道路的作用。
关键词:风景园林;道路;设计1风景园林设计中园林道路的重要性分析(1)园林道路的交通作用。
园林道路的主要作用是供人行走,所以园林道路的根本作用是交通作用,其交通作用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游人的通行,集散,以及在紧急情况下对游客的疏导;②利于管理人员对园林的管理,植物的修剪等;③方便商家对货物的运输,以及某些休息区域的修建(如餐厅,咖啡厅等等);④引导游览:通过在道路两侧设置路标等,可对游客对风景园林的游览起到指引的作用。
(2)引导游客观赏的园林景观。
园林景观主要的布局是要做到形神不散,在细节设计上先要严谨,在整个园林空间设计上要做到层次分明。
园林道路上要通过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通向小型景观处,主要是将所有的道路进行分支或者延伸,主道路与次道路配合的过程中,游客能欣赏到不同的景观,也能形成不同的道路网络链接,在不同的角度和观察点上看待不同的景致会有着不同的感悟。
特别是对于部分设计精巧的景观,更能通过道路体会其精妙之处。
如迂回曲折、曲径通幽的设计方式,道路的设计能提升其设计图的效果,也能让设计人员结合设计构思,形成新的媒介,观赏者能看到期间的每一处独有的景致,通过道路的指引能将游客送达到最佳的观赏位置上,使游客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其中的美感。
2 风景园林中园林道路的类型分析2.1 主干道园林中的主干道的主要作用是供游客通行以及供游客休息,基本上是风景园林中容纳人流量最多的地方,在某些紧急情况下将能通行较大的人流量甚至车辆的通行。
据以上主干道的功能,要求在设计中将主干道的宽度设定在5-8米的宽度。
园林道路绿地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道路绿地的设计和建设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园林道路绿地作为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交流社交的场所,同时也可以净化空气、调节气温、改善生态环境、减缓交通压力等。
二、设计原则1.功能性:园林道路绿地应满足行人和车辆的需求,提供适宜的休闲娱乐空间和交通功能。
2.可持续性:园林道路绿地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节约利用,采用可持续的材料和技术。
三、设计要点1.景观布局:根据道路的功能和形成,结合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点,确定景观的布局和分区,如主动绿化带、休闲广场、游憩设施等。
2.植物配置: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根据植物的功能和景观效果,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布局。
可选择具有观赏价值的花卉、乔木和灌木等,同时也可以选择具有生态功能的植物,如吸收有害气体、改善空气质量的植物等。
3.材料选择:采用环保、耐久的材料,如透水砖、颗粒材料等,以增加绿地的透水性和抗冲洗能力,减少水负荷,同时提高绿地的美观度。
4.照明设计:在道路绿地中设置适当的照明设施,增加夜间的可用性和安全性,同时也可以作为景观点,提升绿地的美观度。
5.雨水收集和利用:利用道路绿地的透水性,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绿地的灌溉和补给,减少城市的排水负荷,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6.设施设备:设置符合功能需求的休闲设施,如长椅、凉亭、游乐设备等,提供便利和舒适的休闲环境。
7.艺术装置:在绿地中设置艺术装置,如雕塑、喷泉等,增加绿地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四、设计实施措施1.与相关部门合作,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方案的制定,确定工程的实施步骤和时间计划。
2.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场地的勘测,并采集必要的数据和资料。
3.进行方案设计和预算编制,包括景观布局、植物配置、材料选择、设施设备等。
4.进行方案的深化设计和施工图的制定,明确具体的施工工艺和要求。
浅谈公园中园路的设计摘要:园路作为公园的一个组成部分,除了具有交通功能之外,还具备组织空间、划分景区,还有景观的功能。
自古园路的设计就很讲究,《园冶》中说:“惟厅堂广厦中,铺一概磨砖,如路径盘蹊,长砌多般乱石,中庭或宜叠胜,近砌亦可回文。
八角嵌方,选鹅卵石铺成蜀锦”,“鹅子石,宜铺于不常走处”,“乱青版石,斗冰裂纹,宜于山堂、水坡、台端、亭际。
”又说:“花环窄路便宜石,堂回空庭须用砖。
”本文仅从色彩,铺装材料、铺装形式等各个方面探讨园路这一公园组成元素。
关键词:园路;色彩;铺装材料;铺装形式引言在公园道路中的道路,即为园路。
它是构成公园基本组成要素之一,一般分为:主要提供车辆行驶的车行道,供市民休闲散步用的景观步道、健身步道等一切硬质铺装。
园路除了具有交通、导游、组织空间、划分景区等功能以外,还有造景作用,提供活动场所和休息场所,组织排水等作用。
因此,在进行园林绿地道路设计时,有必要对道路的色彩、铺装材质、形式等从实用功能和美观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一、园路的形式主干道:联系全园,必须考虑通行、生产、救护、消防、游览的需要。
次干道:沟通各景点、建筑,通轻型车辆。
休闲小径、健康步道:健康步道是近年来最为流行的足底按摩健身方式。
通过行走卵石路上按摩足底穴位达到健身保健的目的,也成为公园中的一景。
作为公园的道路设计,应注意几点:・避免多路交叉,这样路况复杂,导向不明。
・尽量靠近正交,锐角过小,车辆不易转弯,人行要穿绿地。
・做到主次分明,在宽度,铺装,走向上应有明显区别。
・要有景色和特点,尤其三岔路口,可形成对景,让人记忆犹新而不忘。
・园路在山坡时,坡度≥6,要顺着等高线作盘山路状,考虑自行车时坡度≤8,汽车≤15。
・人行坡度不宜≥18%,当纵坡度超过18%时,应设台阶,台阶级数不应少于2级。
坡度大于58%的梯道应做防滑处,宜设置护栏设施。
台阶宽为30厘米,高为10-15厘米。
・园路和等高线斜交,来回曲折,增加观赏点和观赏面。
园林景观设计的九种方法(2)园林景观设计的九种方法渗透与延伸在景观设计中,景区之间并没有十分明显的界限,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渐而变之。
渗透和延伸经常采用草坪、铺地等,起到连接空间的作用,给人在不知不觉中景物已发生变化的感觉,在心理感受上不会“戛然而止”,给人以良好的空间体验。
空间的延伸对于有限的园林空间获得更为丰富的层次感具有重要的作用,空间的延伸意味着在空间序列的设计上突破场地的物质边界,它有效地丰富了场地与周边环境之间的空间关系。
不管是古典造园还是现代景观设计,我们都不能将设计思维局限于单向的、内敛的空间格局,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之间必要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都是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它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平面布置,而是关系到整体环境的质量,即便是一座仅仅被当作日常生活附件的小型私家花园也应当同周围的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
景观渗透设计的常用手法及元素包括栽植各样植物、堆山叠石、理水、设建筑小品等,包括造景、组景。
从庭园布局到树木花卉形象的塑造,都需要在保持自然的基础上加以再创造。
酒店的室内绿化设计应根据场所本身的性质,从维护生态环境角度出发,以植物为主进行布置,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创新造景。
1、采用开放式空间形态,将室内空间向大自然延伸。
2、自然光的引入,使大堂、中庭等室内空间内外景互相融合。
3、水体与植被的运用。
(1)植物,绿化用植物主要有乔木、花木、藤蔓和水生植物。
其中乔木大多是常绿观叶乔木,一般都运用在高大的空间内,其树冠能形成一系列伞形小空间,从而有效地弥补大尺度空间的荒凉感,并提高内部环境的自然化效果。
(2)动物。
常用的动物有鸟、鱼、龟和昆虫。
(3)水体。
室内环境中的水体一般都需经过人为处理后才能形成。
明镜似的水池有平和宁静之感,若加上丰富的倒影则变幻莫测;蜿蜒的小溪,气氛欢快;喷珠吐玉的喷泉千姿百态;奔泻的瀑布则气势雄伟??如果水体与灯光、音响设备结合,其效果更加动人。
(4)山石。
园林道路景观设计方法
道路景观是城市景观中重要的一部分。
不论是在城市的规划、旅游的景区还是住宅小区方面都是以道路为指向,与其目的地进行联络。
其中道路沿线的景观是否优美,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下面就分享下园林道路景观设计方法。
一、行道树绿带
行道树以乔木为主。
乔木的树型、品种和间距都应根据干道的性质而定,应选择遮蔽效果好、分枝点高、速生、树型优美、适合城市道路环境且对行人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
道路两侧的树木,在形成道路景观设计的空间层次的同时,也构成了道路的特点。
道路较窄的宜选择树冠较小的乔木,道路较宽的宜选择树冠丰满、树型优美的乔木。
二、分车绿带
分车绿带在设计上应采用大手笔。
在现代城市中,汽车为主要的交通工具,道路的使用者为驾驶员或乘客,分车绿带的绿化设计必须符合这类人群的视觉特性和规律,以提高视觉质量。
每条分车绿带的植物品种不宜太多,分车绿带的图案变化在一般的城市道路中以5 0~100米为宜,不宜以丛植的方式种植灌木,尽量采用行列方式种植,图案也应简洁大方,避免形成急剧变化的跳跃感,减轻用路者的视力疲劳。
位于交叉口的分车带及导向岛需考虑到安全的因素,一般不宜种植乔木和较高的灌木,应选择适当的地被,以保证拐弯车辆及过路行人的安全视距。
三、人行道绿地
人行道旁绿地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设计要求进行绿化设计。
位于商业区的绿地宜采用规则式种植,并将绿地适当地断开,创造一些开放和封闭的空间,使绿地与建筑形成一个整体。
两种空间的交替出现形成了城市绿地景观中的韵律感。
位于居住区旁的人行道绿地宜采用自然式种植,由于居住区内人的活动较为频繁,为了减少道路行车的尾气、噪声对居住环境的影响,在人行道绿地应多种植乔木。
乔木种植宜疏密有致,品种切忌杂乱无章,应以一两种乔木作为基调树种,再适当地配置小乔木、灌木,地被采用成片种植,形成大色块。
四、护坡绿化
护坡绿化就位置不同可分为上护坡和下护坡绿化。
上护坡绿化指由开挖土方所形成的路面以上的坡面绿化。
为了减少土方量,此类坡度一般较大。
按栽植条件不同可分为植被坡和非植被坡。
植被坡过去采用藤本攀缘类植物进行垂直绿化,现在已逐步使用了草坪喷播、草坪植生带等新型手法。
非植被坡(石质坡)的绿化常采用藤本攀缘类植物绿化。
下护坡绿化指由土石方堆填路基所形成路面以下两侧的坡面,此类坡面由于是人为的虚方压实坡,因此坡度较上护坡小土质好,硬化处理少。
主要采用种植池槽绿化为主,可选择植物有爬墙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