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饲料原料及添加剂的营养价值概要
- 格式:pptx
- 大小:191.11 KB
- 文档页数:20
饲料的营养特性一、青绿饲料1、豆科青饲料:主要有苜蓿、苕子、紫云英、三叶草等。
①含水量高,75-90%,因此,单位重量含热能低。
②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较平衡。
③开花期前粗纤维含量低,开花后高。
④含钙高,钙、磷比例适宜。
⑤维生素含量丰富,胡萝卜素含量高,苜蓿V B2丰富。
2、禾本科:①含水量高。
②蛋白质含量较豆科低。
③含糖量高,粗纤维含量高为。
④钙、磷比例适宜。
⑤维生素含量丰富。
3、蔬菜类:①含水量高。
②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高。
③粗纤维含量低。
④钙、磷比例适宜。
⑤维生素含量丰富,适口性好。
二、青贮饲料:①含水量高,PH4.0左右,适口性好。
②消化率高于原料。
③有一定的轻泻性。
三、粗饲料:包括干草、干树叶、秸秆、秕壳等。
①粗纤维含量高。
②豆科干草、干藤蔓类粗蛋白含量高,禾本科次之。
秸秆和秕壳类低,且难消化。
③磷含量低,豆科含钙较丰富。
④V D丰富,优质干草含较多胡萝卜素,其它维生素缺乏。
⑤体积大,有填充、促进胃肠道蠕动作用。
\ ▲青干草:①粗纤维含量较高; ②在粗饲料中, 蛋白含量高较高, 消化率较高.③磷含量低, 钙磷比例较适宜. ④维生素损失少,不含V D2⑤体积大,有填充、促进胃肠道蠕动作用。
四、能量饲料1、▲玉米:①有效能值高,主要含淀粉、脂肪。
粗纤维含量低。
②蛋白质含量低,且品质差。
赖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含量都低。
③矿物质含量低,且钙少磷多。
④黄玉米含胡萝卜素、叶黄素,含有丰富的VE、VB1,其它B族维生素缺乏。
⑤易霉变而产生黄曲霉毒素。
2、高粱:①富含无氮浸出物,能值高。
②蛋白质含量低,缺赖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等。
③钙低磷多。
④含有单宁,适口性差。
3、▲大麦:①粗纤维含量高,消化率低。
②缺蛋白质及必需氨基酸,赖氨酸含量较玉米高。
③钙低磷多。
4、▲小麦:①富含无氮浸出物,能值高,但低于玉米。
②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构成好于玉米。
③矿物质、维生素类似于玉米。
5、▲稻谷:①富含无氮浸出物,带壳稻谷粗纤维含量高,②蛋白质含量稍高于玉米。
奶牛饲料营养组成及常用饲料简介张学峰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吉农博瑞科技研发中心前言一、奶牛需要的营养物质养殖奶牛是以收取牛奶为目的的,但是奶牛生产牛奶是建立在满足自身需求之后再来满足牛奶的生产。
即所谓的“营养需要=维持+生产”。
所以饲料的营养物质首先要保障奶牛自身的需要,在此基础之上再谈产奶需要。
另外,犊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日后的产奶情况,所以,在母牛妊娠期间就要对胎牛的发育给与足够的营养供给,保证生产出健壮的犊牛,为产奶打好基础。
所以奶牛的营养需求包含了自身的营养需求、胎牛的营养需求和产奶的营养需求三个主要部分。
奶牛需要营养物质用来维持自身新陈代谢、体组织构成、犊牛发育和产奶需求,从营养物质分类上来说都可以归结到概略养分分析方案中的六大营养物质中。
此外,一些非营养物质作为重要的生理生化调节物质,可称其为“活性物质”也需要获得足够的补充。
二、奶牛瘤胃生理及对养分的改变由于奶牛的生理结构与猪鸡等单胃动物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胃部4个分区的特殊构造,使得奶牛的营养物质来源要复杂得多。
正常的奶牛胃由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真胃)构成。
其中网胃的主要功能如同筛子,随着饲料吃进去的重物,如钉子和铁丝,都存在其中。
瓣胃主要功能在阻留食物中的粗糙部分﹐继续加以磨细﹐并输送较稀部分入皱胃﹐同时吸收大量水分和酸。
功能类似单胃动物的胃,与前胃不同的是,该胃附有消化腺体,可分泌消化酶,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消化,因此被称为真胃,同时也被称为“腺胃”。
但对于反刍动物而言瘤胃的功能是最重要的。
瘤胃如同一个大的有吸收功能的皮囊,其中的瘤胃液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正是这些微生物的存在和对饲料纤维物质的降解发酵,才使得反刍动物能够大量的利用粗饲料作为营养物质的来源。
同时瘤胃中的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会对饲料中的绝大部分营养物质进行降解,并重新合成微生物所需的相应养分,这就会改变饲料的品质,所以奶牛饲料不是直接满足的奶牛的需求,而是在瘤胃内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让微生物提供的代谢产物最大程度满足奶牛的营养需求。
饲料原料价值
饲料原料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们的营养价值和饲用价值。
不同的饲料原料具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和功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饲料原料及其营养价值:
1. 大麦:大麦呈淡黄色椭圆锥状物质。
裸大麦的粗纤维含量为
2.0%,与玉米相当;皮大麦的粗纤维含量较高为4.8%。
无氮浸出物含量为67%以上,主要成分为淀粉。
2. 玉米:玉米是一种常见的饲料原料,其干物质含量为86.0%,粗蛋白质含量为9.4%,粗脂肪含量为
3.44%,粗纤维含量为1
4.39%,无氮浸出物含量为3.24%,鸡代谢能为13.0 MJ/kg。
3. 豆粕:豆粕是一种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的饲料原料,常用于家禽和猪的饲料中。
4. 鱼粉:鱼粉是一种高蛋白、高营养的饲料原料,主要用于鱼类和虾蟹等水产动物的饲料中。
5. 苜蓿草:苜蓿草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饲料原料,常用于奶牛和肉牛的饲料中。
猪饲料的常见种类及合理营养的搭配方法-养猪技术猪体维持生命、生长、发育、繁殖和进行各种生理活动都需要能量,而猪体所需要的能量则由饲料提供。
在养猪生产过程中充分的掌握猪常见的饲料以及其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这对于科学合理的配制猪饲料非常重要,可为猪提供适宜的营养,从而使猪健康生长发育,保持强健的体质和抗病能力。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饲料的常见种类及合理营养的搭配方法。
1、能量饲料玉米。
玉米是生猪养殖中常用的能量饲料,有饲料之王的美称。
玉米的营养特点是能量含量高,主要成分是淀粉,消化率较高,但是粗蛋白质含量较低,约为7.2%-8.9%,并且品质较差。
氨基酸的含量不足,尤其是赖氨酸、色氨酸以及蛋氨酸的含量较低。
玉米中的脂肪含量较高,约为3.5%-4.5%,亚油酸的含量约为2%左右,在所有谷物饲料中含量最高。
对于饲喂生猪的玉米用量占总日粮的50%时即可满足其对亚油酸的需要量。
玉米中含有丰富的胡萝n素和叶黄素,同时维生素E的含量也较多,但是其他类维生素的含量很低,尤其是不含有维生素D;玉米中钙的含量较低,虽然磷的含量较高,但是多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对猪的利用率低。
因此在饲喂时要注意搭配其他类蛋白质类、维生素类以及矿物质类饲料,才可使猪获得充足的营养。
玉米在收割、贮存以及加工的过程中易发生霉变而产生赤霉烯酮和黄曲霉素,对猪产生较为严重的危害,因此要禁止饲喂发生霉变的玉米,在玉米的加工过程中需添加脱霉剂。
麦麸。
麦麸又称为麸皮,是小麦加工的副产品,主要的成分是小麦的种皮、糊粉层、少量的胚和胚乳。
麦麸的营养价值取决于生产面粉时对面粉质量的要求,如果对面粉的质量要求较高,则麦麸中含有的胚乳与胚、种皮等的含量就高,因此营养价值高,如果对面粉生产的质量要求不高,则面粉中胚乳、甚至糊粉层的含量增多,麦麸中该类物质的含量减少,营养价值降低。
因此麦麸的营养价值的差别较大,在购买时要注意鉴别。
麦麸中粗纤维的含量较高,约为8.5%~12%,粗蛋白质的含量约为12.5%-17%,氨基酸的组成良好,并且B组维生素的含量较高,但是钙的含量少,磷的含量多,比例极不平衡。
猪饲养标准及饲料成分和营养价值表1.饲养标准(l)概念:猪的饲养标准,也称营养需要量。
是根据养猪加工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结合物质吞噬作用试验和饲养试验,科学地规定出有不尽相同各生产阶段不同生产性能、不同生产目的的猪,每头每天应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的数量。
饲养标准以表格形式列出各阶段猪对各种营养物质的。
饲养标准中规定的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是通过猪采食各种猪饲料来体现的。
因此为方便具体养猪大批量生产中实际应用,饲养标准中各营养物质的需要量除了以每头猪每日需要的绝对量来表示外,还根据动物的换言之采食量,列出配方中各面霜营养物质的相对百分含量以供参考。
(2)正确应用饲养标准:饲养标准是在科学试验和总结总结实践基础上制定的,所以它蕴含一定的科学性,对养猪生产具有操作性。
只有正确应用饲养标准,结合各地饲料资源经济状况,制定科学规范出以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才能做到科学饲养,在保证畜禽健康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降低生产成本。
饲养标准在配方设计和养猪蜂蜜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同时又认识到饲养标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制定的,它所规定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数量,是根据许多试验研究结果的平均数据提出来的,只是一个概括的平均数,不可能完全符合每一个群体的除非需要。
而且,各个地方所喂食猪的品种、环境条件、生产水平、健康状况均不完全相同,甚至相差很大。
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灵活应用,适当地调整,以求饲养标准更接近于实际。
不全是饲养标准规定的指标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它将根据猪龙头股的改良、生产水平的提高,与猪营养及饲养相关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地修订、充实和完善。
(3)国内外猪饲养标准所述:我国第一版猪饲养标准(NY/T65–1987)是在发草许振英教授牵头,联合原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畜牧信息中心等11家单位,历经10年完成的,统一标准实现了我区猪的营养标准从“无”到“有”,营养指标由少数到多数。
第二版猪饲养标准(NY/T-2004)的修订由中国农业大学李德发教授牵头,农大联合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完成。
养殖业饲料配方手册第1章饲料原料概述 (4)1.1 植物性原料 (4)1.1.1 谷物 (4)1.1.2 豆类 (4)1.1.3 油料作物 (4)1.1.4 牧草 (4)1.1.5 副产品 (4)1.2 动物性原料 (4)1.2.1 鱼粉 (5)1.2.2 肉骨粉 (5)1.2.3 血粉 (5)1.2.4 蚕蛹粉 (5)1.3 添加剂原料 (5)1.3.1 营养性添加剂 (5)1.3.2 非营养性添加剂 (5)1.3.3 生物活性添加剂 (5)1.3.4 其他添加剂 (5)第2章猪饲料配方技术 (5)2.1 猪的生长阶段与营养需求 (5)2.1.1 哺乳期 (6)2.1.2 断奶期 (6)2.1.3 生长期 (6)2.1.4 育肥期 (6)2.2 猪饲料配方设计原则 (6)2.2.1 营养平衡 (6)2.2.2 原料选择 (6)2.2.3 经济性 (6)2.2.4 安全性 (6)2.3 猪饲料配方实例 (7)2.3.1 哺乳期猪饲料配方 (7)2.3.2 断奶期猪饲料配方 (7)2.3.3 生长期猪饲料配方 (7)2.3.4 育肥期猪饲料配方 (7)第3章禽类饲料配方技术 (7)3.1 禽类生长阶段与营养需求 (7)3.1.1 禽类生长阶段划分 (7)3.1.2 禽类营养需求 (7)3.2 禽类饲料配方设计原则 (7)3.2.1 营养平衡原则 (8)3.2.2 原料选择原则 (8)3.2.3 经济性原则 (8)3.2.4 安全性原则 (8)3.3 禽类饲料配方实例 (8)3.3.1 育雏期饲料配方 (8)3.3.2 生长期饲料配方 (8)3.3.3 育肥期饲料配方 (8)第4章反刍动物饲料配方技术 (8)4.1 反刍动物营养需求与饲料特点 (8)4.1.1 反刍动物营养需求 (8)4.1.2 反刍动物饲料特点 (9)4.2 反刍动物饲料配方设计原则 (9)4.2.1 符合动物营养需求 (9)4.2.2 考虑饲料资源特点 (9)4.2.3 保证饲料安全 (9)4.2.4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9)4.3 反刍动物饲料配方实例 (9)第5章水产动物饲料配方技术 (10)5.1 水产动物生长特性与营养需求 (10)5.2 水产动物饲料配方设计原则 (10)5.3 水产动物饲料配方实例 (11)5.3.1 鲫鱼饲料配方 (11)5.3.2 虾饲料配方 (11)5.3.3 贝类饲料配方 (11)第6章特种动物饲料配方技术 (11)6.1 特种动物营养需求与饲料特点 (11)6.1.1 营养需求 (11)6.1.2 饲料特点 (12)6.2 特种动物饲料配方设计原则 (12)6.2.1 营养平衡:根据特种动物的营养需求,合理搭配饲料原料,保证营养成分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