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案例:消费者购买行为研究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32.50 K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营销案例: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作者:————————————————————————————————日期:

市场营销案例: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案例1. “康师傅”开拓中国方便面市场

背景

灵感+分析:顶新决定生产方便面

顶新企业的创业者是来自台湾的魏家四兄弟。1988年,魏家兄弟开始在大陆投资设厂,刚到大陆时,他们不仅感到内地地理环境很大,而且看到了内地市场蕴涵着的巨大商机,特别是注意到当时许多家庭的食用油都是品质较差的散装油,于是想到做生不如做熟,决定把在台湾经营油脂的家族经验移植到内地,在内地生产高品质的包装食用油。因此,顶新在大陆发展的第一步就是在北京生产“顶好清香油”。但由于缺乏对市场的了解,产品价格不为消费者所接受,生产的“顶好清香油”叫好不叫座,导致公司入不敷出。

后来,顶新又在济南投资生产“康莱蛋酥卷”,还曾到内蒙投资一个蓖麻油顶目,但都以失败告终。从台湾带来的1亿元台币股本赔掉了80%。现为顶新董事长的魏应行回想起创业时的心境曾感慨地说:“当对内地形势认识只有5分或10分的时候,感觉真是太好了,什么东西一乘上12亿,心情就很激动,恨不得拥抱大陆;随着时间的延长、投资的深入,当认识到30分至40分的程度时,就沮丧起来,因为不合市场规律的事太多,做什么都不顺利;等到股本赔光,恨不能卷铺盖回家的时候,已经是认识到50分到59分了,一旦越过这个阶段,到达60分以上时,就会‘柳暗花明,峰回路转’了”。

爱因斯坦曾说过:“成功需要99%的努力和1%的灵感。”魏氏兄弟在创业道路中所需要的正是这1%的灵感,而不可思议的是,这1%的灵感竟然是在一次旅途中偶然诞生的。

魏应行一次出差旅行,因为不太习惯火车上的饮食,便带了两箱从台湾捎来的方便面,没想到这些在台湾非常普通的方便面引起了同车旅客极大的兴趣,大家都觉得这面好吃、方便,到后来甚至有人忍不住“偷”吃起来,两箱面很快一扫而空。

就是这次经历,魏应行发现了一个新的创业契机。于是,他冷静地分析了大陆的方便面市场,发现当时的方便面市场两极化:一边是国内厂家生产的廉价面,几毛钱一袋,但是质量差,面条一泡就糟,调味料就像是味精水;另一边是进口面,质量好,但是五六元一碗,一般消费者接受不了。如果有一种方便面,味美价廉,价格在一二元钱,一定很有市场,而且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方便食品的需求量一定会越来越大。

品牌+口味:康师傅一炮打红

看准了方便面市场,顶新企业又重新振作起来,他们劝说股东继续投资,然后一头扎进这个崭新的领域。他们首先考虑如何为产品命名。为此,他们下了一番功夫,给产品起名叫“康师傅”。“康”代表健康,念起来也很响亮;“师傅”是大陆最普遍的尊称,也是专业、好手艺的代名词,康师傅叫起来既上口,又亲切,再配上笑容可掬、憨厚可爱的“胖厨师”形象,是一个很具号召力的品牌。

确定了品牌名称,接下来就是开发适合大陆口味的面,经过公司调研部门上万次的口味测试和调查发现:大陆人口味偏重,而且比较偏爱牛肉口味,于是公司决定以“红烧牛肉面”作为进入市场的主打产品。在工艺上,公司从日本、德国进门口了最先进的生产设备,采用特选面粉,经蒸煮、淋汁、油作制成面饼,保证了面条够劲道,久泡不糟,再加上双包调料和细肉块调配出的美味汤汁,售价仅在两元左右,使得“好吃看得见”的康师傅方便面一亮相便征服了消费者。

产品质量:康师傅的不懈追求

从生产第一包方便面起,顶新就把产品的高质量作为自己的追求。顶新的每一家工厂就像孪生兄弟一样,厂区内除了厂房便是成片的绿地,宽敞的厂房将原物料库、生产车间、成品库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封闭的整体空间,从而有效的避免了中间环节交叉污染的可能性,为制造优质的产品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要追求高品质,就要有高起点。顶新从日本、德国、丹麦等国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为了进料精确,顶新引进德国用于制药的AZO给料系统。为了使面条达到波拉奔德标准(口感劲道程度),顶新还花60万元进口了一部检测仪。

在方便面生产线上,成品面部都要通过严格检测,分量不够或是有异物的一经检出即被气流吹到旁边的次品箱内。为了不让任何一个次品流入社会,影响康师傅的信誉,这些次品被粉碎并加工成饲料,包装材料则送到焚化炉焚化。

在顶新生产车间的门口有一面镜子,员工进车间先照镜子,难道进车间还要化妆?原来照镜子是检查员工衣着是否整齐。照完镜子,还要过一道风门。将员工身上的落发和尘土吹去。进了车间,还要戴上一种特殊的帽子,以防止人为的污染。

品质保证不仅靠先进设备,更要靠严格的管理。顶新采用TQC全面品质管理系统,从原物料采购、生产到销售,每一个环节都在严格的管理控制之中。例如,为保证牛肉的新鲜,提供牛肉的厂家必须将牛肉洗净,包装并用冷藏车运送,脱水蔬菜采用的标准也是顶新制定的企业标准,比国家标准还要严格。对面粉供应商顶新也有一套自己的认证体系。首先组织品

保小组对面粉供应商的生产环境和工艺进行评估,合格后让供应商提供小样,做理化和微生物指标测试。经小批量生产合格后方能进货。但此时面粉供应商仍不能高枕无忧,品保小组对其仍有1-3个月的观察期,一旦发现有不合格产品,立即停止进货。就这样,最初的20几家供应商被优选为7家。

根据制度规定,品保部门直接向公司总经理负责,不受生产单位制约,他们的身影到处可见。在生产线上,有很多管制点,如配比、温度、压延、切丝、油炸等等,都是他们的用武之地。成品下线,还要经品保人员确认方可入库。在库区,方便面分区存放,就连方便面箱码放也很有讲究,为在运输中避免产品破损、变质,顶新还坚持使用成本较高的专用运输车。

顶新的品保工作不只局限在厂内,顶新有专门的信后服务人员,直接为消费者负责。今年3月,由于机器故障,一批方便面出现克重不足的现象,售后服务人员发现后,及时将流入市场的产品回收,更换成合格产品。

在顶新,品保的概念已不只是制度和口号,而已成为深入人心的实际行动。自1995年顶新率先将ISO9002质最认证体系引进方便面生产以来,到目前为止,集团旗下已有7家方便面生产公司通过了认证。

消费者满意:康师傅的承诺

康师傅一炮而红后,如果只考虑短期的赢利,而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心血,那么,它今天也许只是全国1000多家方便面厂中普通的一个。但康师傅成功之后,并没有停步不前,而是不断地学习和改善。从卖出第一碗面开始,康师傅就下决心要做中国的面王。当然要做“面王”可不是自己说说就可以的,首先要让消费者接受和信赖,只有不断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和满意,才有可能成为消费者心中的理想品牌。

“物超所值”是康师傅对消费者的一个不变的承诺,为了做到这一点就要不断前进。首先从产品质量上,随着市场销量的不断上升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原物料的供应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不是供货不及,就是质量不合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决定以合作经营方式引进台湾专业制造商来大陆投资设厂。从1993年开始先后建成了纸箱厂、PSP碗厂、包膜厂、塑料叉厂等配套服务厂,完成了产业的垂直整合,既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降低了成本,又为康师傅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康师傅还尽心竭力地做到让消费者满意。为了将最新鲜的产品及时送到消费者手中,同时也为了避免因长途运输造成的地区差价,顶新从1994年开始相继在广州、杭州、武汉、重庆、西安、沈阳、青岛等地设立生产基地,生产线也从1条增加到88条,并根据各地的口味差异,开发生产了20余种不同口味的产品。为了计出门在外的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