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栓治疗的黄金1小时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1
康复指南急性脑梗,抓住溶栓“黄金时间”□简阳市人民医院 傅 慧前几天,我院急诊科接到一个电话:“家里的老人突然就倒在地上了,我们赶紧给他扶到床上,以为躺一会儿就会好,可老人上床之后就开始言语不清、嘴角歪斜,现在已经不太清醒了。
”医护人员赶紧询问这种情况持续了多长时间,对方回答说差不多快半个小时了。
医院立刻安排救护车将患者接回急救中心。
到院后,经头颅磁共振检查,提示老人双侧丘脑、放射冠区急性梗塞灶。
但是因为老人的家人不了解脑梗塞的相关知识,未第一时间向120求救,延误了治疗时机,使得老人的生命虽然在医生的努力下被挽回,却留下严重的并发症。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简单理解就是脑部血管发生了堵塞,导致血液和氧气无法送达大脑。
该病是危急重症,发病时间短,病情不稳定,发病后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排除溶栓禁忌证后尽早溶栓,以减少脑细胞坏死,争分夺秒地挽救患者生命。
要知道,静脉溶栓的黄金时间窗只有4.5小时,也就是说发病开始4.5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至关重要,它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
因此,发现自己或家属有脑梗迹象,要紧急就医。
识别脑梗塞,通常可采用“120法则”:“1”是指一张脸对着镜子微笑,观察嘴角是否对称;“2”指两只胳膊平举,观察是否有单侧肢体无力;“0”指聆听语言,观察是否存在言语不清、表达困难或不能理解别人讲话。
一旦存在上述任何一种情况,就要及时拨打120。
有些脑梗塞患者可能出现昏迷现象,此时在等待就医过程中,家属应该做好以下3点:不要刺激、搬动患者,以免加重其脑部损伤;把患者的头偏向一侧,因为脑梗塞引发的颅内压增高可能导致恶心呕吐,昏迷的患者会把呕吐物吸到气管里而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把头偏向一侧可以降低误吸风险;有些患者可能出现大脑异常放电而发生抽搐,这时不要去强制患者停止抽搐,否则有可能损伤患者的肌肉和骨骼,正确的做法是移开周围的硬物,避免患者磕伤。
对到院的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就是在跟时间赛跑了。
急救黄金抢救时间急救黄金抢救时间急救是指在突发疾病或意外事故发生时,通过采取紧急措施来保护生命、减轻病情或伤害的过程。
黄金抢救时间指的是在发生急症或意外伤害后,能够及时进行急救措施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内采取的急救措施对于患者的生命来说尤为关键。
一、黄金抢救时间的重要性黄金抢救时间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在急症或意外伤害发生后,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根据统计数据,大部分患者在急症发生后的前几分钟或几小时内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可以避免或减少严重的后果。
而在黄金抢救时间过后,患者的病情可能会恶化,甚至导致不可逆转的损害或死亡。
二、黄金抢救时间的具体时间范围黄金抢救时间的具体时间范围因不同的疾病或意外伤害而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情况下的黄金抢救时间范围:1. 心脏骤停:心脏骤停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病急症,黄金抢救时间范围为4-6分钟。
在这个时间范围内进行心肺复苏和电除颤等急救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心脏功能。
2. 中风: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黄金抢救时间范围为3小时。
在这个时间范围内进行溶栓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急救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脑组织损伤。
3. 严重外伤:如大面积出血、颅脑损伤等,黄金抢救时间范围为1小时。
在这个时间范围内进行止血、清创、固定等急救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
三、黄金抢救时间内的急救措施1. 呼叫急救电话:在发生急症或意外伤害后,第一步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
告知接线员发生的情况和具体位置,以便急救人员能够迅速到达现场。
2. 做好自我保护: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应采取适当的自我保护措施。
例如,如果有危险物品或环境,应尽量远离;如果患者呼吸困难或无意识,可以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3. 控制出血:对于出血较多的伤情,应尽快进行止血处理。
可以使用紧急止血带、敷料等进行暂时止血,以防止过多失血导致休克。
4. 维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呼吸困难或窒息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清除呼吸道异物、进行人工呼吸等。
家庭医药 2018.0224预防与治疗·心脑血管病救治脑卒中:把握“黄金1小时”□湖北省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慈济分院神经科副主任医师 罗 红脑卒中就是人们常说的中风。
“卒”指的是突然,“中”代表的是打击。
合在一起,表明了卒中这种疾病的突发性和危害性。
正因为卒中发病突然,危害极大,时间是卒中救治的首要关键!我的一位神经科师兄常常说:“我们搞急救的,首先要初步判断脑卒中的可能,并把患者送往正确的医院。
”可见,不仅“及时送到医院”至关重要,“送对医院”也是正确救治的关键点之一。
案例1:有一天白班,我急救的第一个患者恰是脑卒中,虽还没有做脑CT确诊,但凭我多年的临床急救经验判断,也有九成把握:该男性患者,47岁,左侧肢体无力2小时,偏瘫,神志不清,双侧瞳孔不等大,疑似出血性脑卒中。
现场紧急处置后,急送到我上面提到的那位神经科师兄那里。
急诊CT显示,患者右脑出血约50毫升,立即行全麻下立体定向锥颅穿刺术,定向血肿内软管抽吸、液化引流出含陈旧血凝块液体40余毫升。
经过救治,术后患者的神志很快转为清醒,右脑病灶区的液化引流持续了3天,直到引流液为不含血凝块类物质的液体为止。
12天后,该患者就步行出院了。
案例2: 还有一次我上夜班,又遇到了中风急救:患者为50岁男性,突发右侧肢体瘫痪及昏迷半小时,我们小组赶赴现场做了紧急救治处理后,将患者送到一家脑卒中救治中心,急诊CT示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立即进行介入手术,采用最尖端的Penumbra系统进行动脉内取栓术。
该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较,用时短(约30~70分钟),风险低,对梗塞血管开通率可高达95%以上,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脑神经功能恢复速度和程度。
从整个救治链情况来看,由于抢救及时,患者恢复状况良好。
两种“认识不足” 失去早期治疗上述两例患者,由于救治及时,不仅保住了性命,生活也能自理。
但据我了解,大部分患者往往由于不能被正确识别与快速抢救,而失去就治的最佳时期。
(一)溶栓的对象及时间窗的选择在确定的AMI患者中不作为入选对象的是:2周内有活动性出血、已作心肺复苏、有外伤史,控制不满意的高血压(160%/100mmHg以上),有出血性脑卒中或半年内有缺血性脑卒中,对加压胺无反应的休克,糖网患者,出血疾患或有出血倾向者以及严重的肝肾功障碍者。
溶栓时间窗选择:溶栓治疗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冠状动脉堵塞后心肌能存活2-4h,最长可达6h,因此2h内是黄金时间[1],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在发病后6小时内,有研究察6h内溶栓再通率86.4%[2];溶栓治疗越早,冠脉再通率越高,并发症越少,死亡率越低。
我们将5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根据发病后静脉溶栓时间分成≤4h组、4—6h组和6h以上组。
比较再通后ST段下降率时间、胸痛缓解时间、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及CK—MB酶峰提前时间的变化,同时比较再通率及4周病死率。
如下:溶栓时间病情病变内容≤4h 4—6h 6h PST下降率时间(80.4±23.2)min(110.2±28.9)min(124.8±27.6)minP<0.05胸痛缓解时间(120.6±18.7)min (130.4±16.6)min(160.3±15.9)minP<0.05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时间(90.5士30.1)min(92.1±27.8)min(91.4±28.3)minP>0.05CK—MB酶峰提前时间(540±30.9)rnin(600±28.7)min(700±29.4)minP<0.05血管再通率71.4%69.1%42.3%P<0.05 4周病死率0 4.8%7.7%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时间越早越好,4h内静脉溶栓效果最好,但对来迟的患者,若无溶栓治疗禁忌证,时间窗可放宽至病后6h。
因此AMI一旦确诊没有禁忌症,应争分夺秒,让患者获益更多。
《脑卒中黄金抢救时间窗——为生命争分夺秒》在生命的长河中,健康是最宝贵的财富。
然而,有一种疾病如同潜伏的恶魔,随时可能给人们带来沉重的打击,那就是脑卒中。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了解脑卒中的黄金抢救时间窗,对于患者的救治和预后至关重要。
一、脑卒中的危害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堵塞,导致血液供应中断,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受损;出血性脑卒中则是由于脑部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到脑组织中,压迫周围神经组织。
脑卒中的危害不容小觑。
首先,它会导致患者出现肢体瘫痪、言语障碍、吞咽困难等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次,脑卒中的治疗费用高昂,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此外,脑卒中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肺炎、尿路感染、深静脉血栓等,进一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二、脑卒中的黄金抢救时间窗1. 缺血性脑卒中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来说,时间就是大脑。
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的 3 至 4.5 小时内是黄金抢救时间窗。
在这个时间窗内,及时进行溶栓治疗,可以有效地开通堵塞的血管,恢复脑部血液供应,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脑组织的损伤。
溶栓治疗是目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常用的溶栓药物有阿替普酶等。
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可以使血栓溶解,恢复血管通畅。
然而,溶栓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它有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决定是否进行溶栓治疗。
2. 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的病情通常较为凶险,需要尽快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一般来说,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的 6 至 24 小时内是关键的抢救时间窗。
在这个时间窗内,医生需要尽快控制出血,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的发生。
对于出血量较大、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的是清除颅内血肿,减轻脑组织的压迫,恢复正常的脑功能。
如何在“黄金1小时”内抢救心梗病人
刘晨
【期刊名称】《求医问药》
【年(卷),期】2012(000)003
【摘要】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项调查中发现,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如果能在1个小时内得到有效的施救,那么在其康复以后,可完全恢复成正常人的几率为95%;但如果其在1个小时内未得到有效的救治,那么其梗死的心肌将会逐渐坏死,且耽误的时间越长,其心肌坏死的范围就越大,预后就越差.因此,研究人员将突发急性心梗后可进行抢救的一小时称为"黄金1小时".然而遗憾的是,绝大多数的心肌梗死患者因为自身或家属的原因,错失了这急救效果最佳的"黄金1小时".
【总页数】2页(P7-8)
【作者】刘晨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抢救心梗黄金两小时 [J], 刘喜梅
2.PCTA及冠脉内溶栓抢救急性心梗成功1例 [J], 武迎先;齐跃;张海林;黄毅明;
3.心梗抢救:谁耽误了抢救时间 [J], 无
4.一例心脏骤停急性心梗病人的抢救护理体会 [J], 杨莉华
5.2014“心梗救治日”启动仪式在京启动心梗抢救拨打120急救电话,把握黄金救治120分钟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治疗脑血栓的最佳时间目前认为,治疗脑血栓最重要、最关键的方法,是超早期溶栓治疗。
溶栓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动脉溶栓,即从股动脉插入导管,直达脑动脉血栓处,注入溶栓药物,溶解血栓,恢复脑动脉供血;另一种是静脉溶栓,即将溶栓药物稀释后静脉点滴。
动脉溶栓效果更可靠。
但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溶栓最佳黄金时间窗口(Time window),是脑血栓形成后6小时以内,即在脑血栓形成后6小时以内到达医院并开始溶栓。
一般认为,血栓形成后6小时以内开始溶栓,就有可能把新鲜的血栓凝块完全溶解,实现堵塞血管的再通,恢复正常的血液供应,原来缺血的脑细胞可以完全恢复正常功能。
于是,原来不会动的腿会动了,甚至能站起来走路了;原来不会说话,这会儿又会说了;原来的眩晕、恶心、呕吐的症状消失了。
约有70%以上的病人可以痊愈;效果神奇。
然而,超过6小时,部分缺血脑细胞会发生坏死;12小时以后,绝大部分缺血脑细胞坏死,而且,这种坏死是不可逆转的,就是说不大可能再恢复其正常的功能了,因此,不可避免地留下后遗症,再完全恢复就十分困难了。
所以,把握脑血栓后6小时以内开始溶栓的最佳黄金时间,对于病人的预后,至关重要;黄金时机不可失,失之难以再回来。
十分可惜的是,90%的脑血栓病人,贻误了这宝贵的最佳黄金时间。
因此,我们所见到走路划圈的脑血栓后遗症病人,似乎就越来越多了。
可见,病人、家属、目击者、医生分秒必争,共同把握住这6小时的最佳黄金抢救时间,就是当务之急了。
首先,要重视脑血栓的先兆,病人一侧颜面或肢体麻木、乏力、嘴歪、流涎、一过性黑懵、语言不清等,应立即想到中风先兆;一旦有偏瘫、失语,或眩晕、呕吐,应立即想到中风。
必须马上拨打120,开通绿色通道,直奔CT室,确定不是脑出血,而是脑血栓;再到介入室,分秒必争进行动脉溶栓治疗。
把握脑血栓治疗的最佳黄金溶栓时间,6小时,时间就是生命!。
・综 述・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和抗凝治疗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邵 忠① 张 炎① 王树春②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 I)的治疗有了很大进展,但在目前治疗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下面简要介绍AM I溶栓和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溶栓问题1980年溶栓治疗发展的初期主张首选冠状动脉内注射给药,将溶栓药直接注入被堵塞的冠状动脉,与血栓接触而使之溶解,其冠脉再通率较静脉给药高。
近年则认为冠脉给药比较费时,不利于争取最早的灌注,加之不是所有的医院都具备这样的条件,也不能普遍使用,因此倾向于首选极早静脉给药治疗[1]。
AM I应尽快溶栓,这已无争议。
从溶栓时间上看,1小时为黄金时间,2小时为最佳时间,6小时为规定溶栓治疗时间窗,6~12小时为延迟溶栓,超过12小时溶栓弊大于利。
如能在起病6小时内溶栓,可降低病死率30%,若在起病1~2小时内溶栓,则可降低病死率50%。
所以,应积极缩短患者入院后至开始溶栓的时间,患者一旦送入医院,应立即开始治疗,并提倡入院前溶栓。
据最近的GU STO21报道[2],尽早溶栓的疗效是肯定的,但能在起病后2小时内溶栓的仅占总例数的27%,入院后能在1小时内溶栓者仅占40%。
所以,目前溶栓时间的延误是严重的,急待改进。
溶栓制剂及其剂量目前还有争议。
链激酶(SK)国外应用较广,有研究一次用300万U和150万U比较,前者的相关梗死血管开通率为8116%,后者为6013%,P<0105[3]。
此后,T heisis 等随机研究,指出大剂量组无更多的出血并发症,300万U的SK用1小时滴完,看来是安全的[4]。
尿激酶(U K),此药目前我国应用最多最广,我国“八五”攻关课题用U K溶栓应用212万U kg和310万U kg,两组的开通率分别为6713%和6718%,4周病死率和出血并发症两组也均相似。
现在看来,这两种剂量可能均属一般剂量,差别不大。
国外用药剂量尚未标准化,认为可用2U的U K相当于1U的SK来换算。
溶栓治疗的黄金60分钟
溶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溶栓治疗的疗效是呈时间依赖性的。
如果从起病到治疗的时间在 60 分钟内,那么其效果达到最佳的可能性最大,这一时间也被称为“黄金 60 分”。
近期来自德国的学者 Martin Ebinger 等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明确在院前卒中治疗中能够达到黄金溶栓窗内溶栓治疗患者的比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卒中急救移动救护车显著增加在黄金 60 分内接受溶栓治疗患者的比例,在此时间窗内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预后更佳,该研究发表于近期的 JAMA Neurology 杂志中。
这项名为 PHANTOM-S 研究是一项在德国柏林卒中治疗基础设施完好的中心进行的前
瞻性对照研究,研究时间为 2011 年 5 月 1 日至 2013 年 1 月 31 日。
根据是否采用专业化救护车(卒中急救移动单元,STEMO)进行随机化,研究共连续纳入了 6182 例成人患者。
在接到急诊电话时,对疑似急性卒中的均派遣 STEMO 治疗。
假如没有 STEMO 时,患者接受常规的治疗。
STEMO 配备了一台 CT 扫描仪外加实验室检测和远程医疗设备。
卒中中心人员包括接受过专业急诊医学培训的神经内科医生、一个护理人员以及一个技术人员。
如果通过 STEMO 可明确卒中诊断且没有禁忌症时,就可以开始进行溶栓治疗。
研究评估的主要指标包括在黄金时间内患者的溶栓率、7 天和 90 天患者的病死率、继发性颅内出血以及出院回家的发生率。
研究结果发现,在使用 STEMO 系统的 614 例患者中 200 例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溶栓率为32.6%;而在常规治疗的 1497 例患者中,330 例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溶栓率为 22.0%。
应用 STEMO 系统的患者在黄金 60 分之内进行溶栓的比例是常规治疗患者组的 6 倍。
与超过一小时溶栓的患者相比,那些在黄金 60 分内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 7 天或 90 天死亡风险更低,且出院回家的比例更高。
使用STEMO 系统显著增加在黄金 60 分内接受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