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复习重点
- 格式:doc
- 大小:82.00 KB
- 文档页数:9
普通动物学各章知识点总结普通动物学是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动物分类、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生态学和行为学等多个方面的研究。
以下是各章知识点总结:1. 原生动物门- 主要特征: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具有一般细胞所有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器等。
原生动物即单细胞动物,具有动物特性和生理机能,是一个具有独立完整的有机体。
- 代表动物:草履虫结构和功能。
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具有表膜、纤毛、口沟、细胞质、细胞核、大核和小核等结构。
草履虫的运动和消化等功能都是通过其表膜和纤毛来实现的。
2. 无脊椎动物门- 主要特征:无脊椎动物是一类身体构造简单、缺乏脊椎骨的动物。
无脊椎动物门包括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和腔肠动物等四大类。
- 代表动物:节肢动物中的蜘蛛、蚊子、蟑螂等。
节肢动物具有三对脚、一对触角和一对眼睛等结构,其身体分节使得它们能够灵活地运动。
3. 脊椎动物门- 主要特征:脊椎动物是一类具有脊椎骨的动物。
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的等级之一,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 代表动物:鱼类中的鲤鱼、鲨鱼等;两栖动物中的青蛙、鳄鱼等;爬行动物中的蛇、蜥蜴等;鸟类中的鸡、鸟等;哺乳动物中的牛、羊、猫等。
脊椎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能够感知外部环境并做出反应。
4. 昆虫纲- 主要特征:昆虫是一类有翅和无翅的动物。
昆虫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其中胸部包含三对脚和一对触角。
- 代表动物:蜜蜂、蚊子、苍蝇等。
昆虫具有高度发达的繁殖系统和发达的神经系统,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并在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5. 植物纲- 主要特征:植物是一类有根、茎、叶等器官的植物。
植物有细胞壁、叶绿素、果实、种子等特征。
- 代表动物:草木、树木、花卉等。
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能够为地球提供氧气、食物、建筑材料等资源,同时也是许多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
以上是普通动物学各章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大一普通动物学知识点总结动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对象是动物的分类、形态、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知识。
作为大学生,学习动物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运作。
下面是我对大一普通动物学的一些知识点的总结。
1. 动物的分类动物按照不同的特征可以进行分类。
常见的动物分类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等。
每个类别中又有众多的科、目、属和种。
了解动物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动物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
2. 动物的形态特征动物的形态特征是指动物的外部形状、体表结构和生殖特征等。
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通过对动物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比较,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分类和鉴别。
比如,昆虫具有六只脚和三个体节,而哺乳动物具有四肢和乳腺等。
3. 动物的生理特征动物的生理特征是指动物在生命活动中体内产生的各种生化反应和功能活动。
比如,动物的呼吸、消化、循环和神经等系统。
了解动物的生理特征有助于我们了解动物的生活方式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4. 动物的行为特征动物的行为特征包括动物的交流、捕食、繁殖和迁徙等行为。
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的行为模式和习性。
通过观察和研究动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了解动物的社会结构、生活习惯和适应能力。
5. 动物的生态角色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参与了食物链、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生态过程。
了解动物的生态角色有助于我们认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比如,鸟类的飞行有助于种子的传播,虫类的分解有助于土壤的肥沃等。
6. 动物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许多动物正面临着濒危和灭绝的威胁。
动物的保护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议题。
保护动物不仅是为了维护生物多样性,也是为了保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大家应该关注动物的保护问题,积极参与到保护行动中。
以上是我对大一普通动物学知识点的总结。
动物学是一门广泛而有趣的学科,通过学习动物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了解自然界的奥秘。
普通动物学知识点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生态、进化等方面的科学。
普通动物学作为动物学的基础,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些重要的普通动物学知识点。
一、动物的分类动物的分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将动物界的各类群进行划分和归类。
目前,广泛采用的分类系统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例如,人类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
动物的分类依据包括形态学特征、胚胎发育特点、生理特征、生态习性等。
其中,形态学特征如身体结构、器官形态等是最常用的分类依据。
二、动物的细胞和组织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动物细胞一般没有细胞壁,而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质中包含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动物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类。
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和吸收等功能;结缔组织起连接、支持和营养等作用;肌肉组织负责运动;神经组织则负责传导神经冲动。
三、动物的器官系统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器官。
多个器官相互协同,共同完成一系列生理功能,就构成了器官系统。
例如,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等器官,负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呼吸系统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实现气体交换。
四、动物的繁殖和发育动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如分裂生殖、出芽生殖等,有性繁殖则通过配子的结合产生后代。
动物的发育过程也各不相同。
有些动物如昆虫,经历变态发育,从幼虫变为成虫形态和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而哺乳动物则是通过胚胎在母体子宫内的发育逐渐成熟。
五、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是其对环境的适应表现。
包括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社群行为等。
觅食行为是为了获取食物,如候鸟的迁徙;防御行为用于保护自身,如变色龙的变色;繁殖行为与繁衍后代有关,如鸟类的求偶舞蹈;社群行为则体现在群体生活的动物中,如蜜蜂的分工合作。
生物多样性:一个地区内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五界说:1969,惠特尔-—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被比较多的学者所接受)六界说: 1979,陈世骧—-非细胞总界(病毒界)揭示了生物从原核到真核、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方向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
是研究生物各个层次的种类、结构、功能、发育和起源进化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学科 .根据研究对象,分为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等;根据研究内容,分为分类学、解剖学、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等。
动物学: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
(起源、发生、发展)动物学分支学科:动物分类学、动物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态学、动物地理学、动物遗传学;按研究对象划分、按研究重点和服务范畴分。
动物学的教学内容:包括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生殖、生长和发育、多样性与分类、生态、遗传变异、与人类的关系以及系统进化等方面的知识。
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分类依据:自然分类系统以生物形态或解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总和为基础的,并根据古生物学、比较胚胎学、比较解剖学上的许多证据,来反映动物界的自然亲缘关系。
生物分类系统的常用等级(阶元)按照生物之间的异同程度、亲缘关系的远近,根据生物的相似特征,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等7个分类等级.在分类等级中,物种是分类的基本单元。
几个相近的物种归并为同一属,几个相近的属归并为同一科,依此类推,一直到分类的最高等级-—界。
有时为了更精确地表示动物间的相似程度,在纲、目、科、属、种之前加上总(-),在门、纲、目、科、属、种之后加上(—),于是就有了总纲、亚纲之类的名称。
生物分类等级示例等级白鹭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纲鸟纲目鹳形目科鹭科属白鹭属种白鹭物种是自然地分布在一定的区域、具有共同基因组成以及能够自然繁殖出有生殖力的后代的所有生物个体。
普通动物学复习纲要绪论1.五界系统: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动物2.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3.物种的概念: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整体,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的繁殖能力的种群所组成,而且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4.双名法:每个动物都有一个学名,学名是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前面一个是该动物的属名,后一个是它的种本名。
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1.组织:是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机能相同的细胞群构成。
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内胚层发育,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肌肉组织,神经组织,2.器官: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联合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一定生理机能的结构。
3.系统:一定机能尚有密切联系的器官,联合起来完成一定的生理机能即成为系统。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鞭毛纲代表动物眼虫,肉足纲代表动物大变形虫,孢子纲代表动物间日疟原虫,纤毛纲代表动物大草履虫。
(重点:草履虫的结构)1.间日疟原虫生活史:(见书)2.世代交替:世代交替指的是在生物的生活史中,产生孢子的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与产生配子的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第三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1.生物发生律:也叫重演律,生物发展史可分为2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也就是个体的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
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2.中胚层形成的意义:从扁形动物们开始出现中胚层,中胚称的产生引起了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从而为动物体结构的进一步复杂完备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使动物达到了器官系统的水平;中胚层的形成不仅促进了动物的新陈代谢,并为各器官系统的统一分化和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而且也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路生的基本条件之一第四章多孔动物门1.是生物进化的侧枝因为有胚胎逆转现象(与大多数细胞动物原肠胚形成相反,即动物极内陷)第五章腔肠动物代表动物水螅1.辐射对称,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
普通动物学复习总结绪论及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1.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即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的繁殖、遗传和进化单元。
2.品种:是人工干预自然的产物,是种内由人工选择产生的新形态或形状的个体。
3.生殖隔离:不同种群的个体间在自然情况下,不能交配或交配不育或不能产下有繁殖能力的后代,导致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
4.五界系统:原核阶段(原核生物界),真核单细胞阶段(原生生物界),真核多细胞阶段(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生物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5.四大组织:上皮,结缔,肌肉,神经。
器官:由不同类型的组织结合而成,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的结构是器官。
系统:功能上有密切联系的不同器官,相互协同以完成机体某一方面生理机能,就是系统。
原生动物门:1.原生动物门:鞭毛纲(绿眼虫).肉足纲(大变形虫).孢子纲(疟原虫).纤毛纲(草履虫)2.伸缩泡:是单细胞生物内水分调节细胞器,是一种能做节奏性伸缩的液泡,兼有排泄功能。
3.包囊:很多原生动物在不良环境下,缩回伪足或脱掉鞭毛或纤毛,身体缩小呈球形,虫体会分泌一种保护性胶质,将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包囊。
4.接合生殖:出现于纤毛虫,生殖时两个虫体暂时黏合在一起,细胞质相互连通,大核崩裂,小核分裂数次,互换小核(相当于受精作用),随后两虫体分开,核物质重组.分裂,最后每个纤毛虫分裂产生4个子虫体。
5.直鞭亚纲的夜光虫,沟腰鞭毛虫等是引起赤潮的原生动物。
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黑热病。
多细胞动物起源:1.中胚层的形成:绝大多数多细胞动物经过双胚层时期之后,胚胎还要进一步发育,在内外胚层间形成中胚层,有两种形成方式:端细胞法,肠体腔法。
2.生物发生律:赫认为个体发生是其系统发生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门,侧生动物):1.逆转:幼虫从母体出水口逸出,在水中游泳一段时间后,有鞭毛的小分裂球内陷,形成内层,另一端大分裂球留在外面形成外层,这与其他多细胞动物正相反,称为逆转。
普通动物学绪论【进度】授课1课时;自学3课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生物的分界、动物的基本特征、物种、双名制、现存动物的主要分门等基本概念,动物学的基本原理。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
【重点】掌握动物学的定义,研究动物学的目的,物种的概念及命名法则【内容】1.1动物学的涵义动物学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一大分支,是以动物为研究对象,以生物学的观点和方法,系统地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分类、进化、与人类的关系的科学。
1.2研究动物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自然界是一个相互依存,互相制约,错综复杂的整体,动物是生物界的一个组成部分。
要学习研究生命科学,首先要具有正确的生物学观点。
对复杂的生命现象的本质的探讨,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做出结论,需要用生物学的观点善于对科学的事实加以分析和综合。
2.1基本观点生物学观点:动态地注意形态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整体与局部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机体各层次之间的联系,以及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统一。
2.2基本方法2.2.1观察描述法观察是动物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通过观察从客观世界中获得原始第一手材料。
科学观察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地反映所观察的事物,并且是可以检验的。
观察结果必须是可以重复的。
只有可重复的结果才是可检验的,从而才是可靠的结果。
观察需要有科学知识。
观察切不可为原有的知识所束缚。
描述即将观察的结果如实地记录下来。
包括:文字描述、绘图(生物图)、摄影、摄像、仪器记录2.2.2比较法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比较就无从揭示生命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没有比较无法处理生物界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大量材料。
只有通过对不同种属动物从宏观的形态结构到微观的细胞、分子水平的比较,才能对有关动物学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并得到正确的结论。
2.2.3实验方法实验是在人为地干预、控制所研究对象的条件下对动物生命现象进行观察研究的方法。
3动物学课程的教学要求用生物学的观点和比较分类、归纳求同、演释推理的方法,掌握动物的体制结构,形态机能,生活习性和生活规律等基础知识,并加深对以动物代谢和适应为中心,发育为骨干,及动物界的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统一、形态与机能的统一、机体与环境的统一的动物学原理的理解。
绪论按照自然法,分门别类的最基本阶元是种。
物种的定义:生物的种是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一个物种中的个体一般不能与其它物种中的个体交配,或交配后一般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5.2.4种的命名方法每一种生物都有一个国际通用的的名字——学名(Science Name),它根椐国际命名法规的规定,用由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创立的双名制命名。
例如:小家鼠的学名:Mus musculus Linne´属名+种本名命名人姓氏例如: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 Hallowell●小结:学名由二部分组成:属名+种本名属名的首字母大写,种本名的首字母不大写,双名制所用文字为拉丁文,学名后加定名人姓氏例如: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 Hallowell5.2.4亚种的命名三名制:亚种的学名命名方法由属名+种本名+亚种名三部分组成例如:大蜍蟾Bufo bufo gagarizans Cantor属名种本名亚种名笫一章原生动物门1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1整个身体由单个细胞组成原生动物即单细胞动物。
具有一般细胞所有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等)。
这种单细胞又是一个具有一切动物特性和生理机能的、独立完整的有机体。
如具有运动、消化、呼吸、排泄、感应、生殖等机能。
以上生理机能是由各种特殊的细胞器来完成的:如:运动胞器———纤毛、鞭毛摄食胞器———胞口、胞咽、食物泡感觉胞器———眼点调节体内水分的胞器———收集管、伸缩泡原生动物的定义:原生动物是一个完整的、能营独立生活的、单细胞结构的有机体。
1.2身体微小1.3原始性无论是形态结构还是生理功能在各类动物中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反映了动物界最早祖先类型的特点。
1.4有特殊的适应性在不良环境下能形成包囊,在失去大部分结构后缩成一团,并分泌胶质在体外形成包囊膜,使自身与外界环境隔开,新陈代谢水平降低,处于休眠状态。
普通动物学知识点总结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科学,普通动物学则是其基础课程,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
以下是对普通动物学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动物的分类动物界包含了众多的物种,分类系统是认识动物多样性的重要工具。
目前广泛采用的分类阶元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
原生动物是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
海绵动物具有独特的水沟系统。
腔肠动物如水螅,具有辐射对称的体型和原始的神经系统。
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两侧对称,如涡虫。
环节动物如蚯蚓,身体分节,出现了真体腔。
软体动物种类繁多,如蜗牛、贝类。
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具有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如昆虫、虾蟹。
棘皮动物如海星,具有独特的水管系统。
脊索动物是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包括尾索动物、头索动物和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又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二、动物的细胞和组织动物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质中包含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提供能量,内质网参与蛋白质合成等。
动物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结缔组织包括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等,起支持、连接作用;肌肉组织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负责运动;神经组织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能够传递和处理信息。
三、动物的器官系统消化系统负责食物的摄取、消化和吸收。
呼吸系统完成气体交换,鱼类通过鳃,陆生动物通过肺或气管等。
循环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泌尿系统排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
生殖系统完成繁殖后代的功能。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协同调节动物的生理活动和行为。
四、动物的繁殖和发育动物的繁殖方式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如分裂生殖、出芽生殖等,有性繁殖包括卵生、胎生等。
动物的发育过程多种多样。
有些动物如昆虫,经历变态发育,从幼虫变为成虫形态和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脊椎动物的发育通常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
普通动物学复习重点1绪论1、⽣物多样性通常分为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态系统多样性2、⽣物的分界:动物界、植物界、原⽣⽣物界、真核⽣物﹙细菌、蓝藻﹚界、真菌界两界:动物界、植物界;三界:动物界、植物界、原⽣⽣物界;四界:动、植、原、真核⽣物界;五界:动、植、原、真核、真菌界;六界: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核⽣物界、古细菌界、真细菌界;⼋界:古细菌界、真细菌界、古真核⽣物界、原⽣动物界、藻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3、物种:在⼀定的⾃然分布区,⼀定数量的同种动物在形态结构和⽣理机能上⾮常相似,且雌雄个体可以⾃然结合⽽产⽣后代的种群组成。
4、亚种:是种以后的分类等级,是种内个体在地理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群体,不同亚种具有⼀定的形态、⽣理、遗传等特性和地理分布,不同亚种长期分布在不同的⽣态区域内,也成“地理亚种”、“⽣态种群”5、双名法是以两个拉丁⽂或拉丁化了的⽂字连在⼀起,表⽰⼀个物种的学名。
是现⾏国际上⼀致采⽤的中的命名法,由瑞典科学家林奈于1758年提出。
属名在前,种名在后。
2、3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与原⽣动物门1、⼈体的四⼤组织:上⽪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2、肌⾁组织中⾻骼肌⼀般受意志⽀配,为随意肌;⼼肌除有收缩性、兴奋性、传导性外还能够⾃动有节律性的收缩,不受意志⽀配,是不随意肌3、类器官:由细胞质分化出类似⾼等动物的器官4、原⽣动物的主要特征:单细胞⽣物;个体微⼩体形结构多样化;伪⾜、鞭⽑和纤⽑为运动胞器;营养⽅式多样化﹙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腐⽣性营养,可能出简答题p24﹚;⽣殖⽅式多样性﹙⽆性⽣殖包括⼆分裂、复分裂、出芽⽣殖;有性⽣殖包括配⼦⽣殖和接合⽣殖。
可能出简答题p24﹚;协调与应激性;包囊形成;栖息地5、原⽣动物的分类:鞭⽑纲,代表动物:绿眼⾍;⾁⾜纲,代表动物:⼤变形⾍;孢⼦纲,代表动物:疟原⾍;纤⽑纲,代表动物:草履⾍6、五⼤寄⽣⾍和五⼤寄⽣⾍病:⾎吸⾍病、疟疾、⿊热病、丝⾍病和钩⾍病4多细胞动物的起源1、端细胞法;原⼝动物以此法形成中胚层,即在原⼝的两侧,内、外胚层交界处各有⼀个原始的中胚层细胞,形成中胚层细胞索伸⼊内外胚层之间。
普通动物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胚胎逆转:动物极的小细胞内陷形成内层,而植物极的大细胞外包形成外层,这与其他多细胞动物原肠胚的形成相反,因此称为逆转现象。
(多孔动物51页)2、逆行变态:海鞘的自由生活的幼体变为固着生活的成体过程中,失去了脊索、背神经管等重要结构,形体变得更为简单,称为逆行变态。
3、侧生动物:海绵动物在动物进化上是一个盲枝,没有发现有其它后生动物是由海绵动物进化而来的,故称侧生动物4、原肾管排泄系统:原始的排泄管,由焰细胞,毛细管和排泄管及排泄孔组成,一端为盲管,另一端开口(排泄孔)。
是由身体两侧由外胚层陷入形成的网状多分枝的管状系统,每一小分支的最末端由焰细胞组成盲管。
由排泄孔通向体外,排出多余水份和代谢废物。
(扁形动物如涡虫65页)5、后肾管排泄系统:两端均开口,一端开口于体腔为肾口,另一端为肾孔或排泄孔,开口于体节的腹面或体节。
(环节动物如蚯蚓96页)6、同律分节:动物体除前两节和最后一节外,其余各体节的形态基本相同。
(环节动物94页)7、异律分节:躯体不同部位的体节形态和机能不相同。
(节肢动物如蜘蛛122页)8、马氏管:昆虫等节肢动物从中肠和后肠之间发出多数细盲管,直接浸浴在血腔的血淋巴中,从中吸收大量尿酸等代谢废物,通过后肠,与食物残渣一起由肛门排除体外。
9、原口动物:胚胎时期的胚孔(原口)发育为动物的口,肛门是在相对的一侧开口形成的,节肢动物以前的无脊椎动物类群属于原口动物,原口动物以裂体腔法形成体腔。
10、后口动物:胚胎时期的原口发育为动物的肛门或封闭,而相对的一侧形成新的开口发育为动物的口,具有这种发育方式的动物称为后口动物。
棘皮动物以后的动物类群具有后口。
11、咽鳃裂:为低等脊索动物消化道前端咽部两侧左右成对、数目不等的裂孔。
12、渐变态:幼虫翅和生殖腺未发育,称若虫,如蝗虫。
13、半变态:幼虫形态和习性和成虫不同,生活环境不一样,称稚虫,如蜻蜓14、韦伯氏器:鲤科鱼类的前3块脊椎的一部分变化成韦伯氏小骨,包括三角骨(捶骨)、间插骨(砧骨)和舟骨(蹬骨),三角骨的后端和鳔壁相接触,舟骨和内耳的围淋巴腔接触。
大二普通动物学知识点动物学作为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态以及生理等方面的知识。
大二普通动物学是大学生物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主要介绍了动物的基本分类、进化、形态结构、生殖和发育、行为、生态等知识点。
下面将对大二普通动物学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动物的基本分类动物根据不同的特征和进化关系,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无脊椎动物包括海绵动物、刺胞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和原索动物等。
脊椎动物则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对于每一类动物,还会进行更加详细的分类,如鱼类分为软骨鱼和硬骨鱼等。
二、动物的进化动物的进化可以通过化石研究、胚胎发育比较、形态比较和分子系统发育等方法来研究。
通过这些方法,科学家们发现了动物界的各种进化趋势和规律。
例如,动物从单细胞生物逐渐演化成多细胞生物,形态结构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三、动物的形态结构动物的形态结构包括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外部形态是指动物的身体轮廓和器官的形态,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得到。
内部结构是指动物的器官构造和组织结构,需要通过解剖和显微镜等实验手段来观察和研究。
不同种类的动物有着不同的形态特征和器官结构。
四、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方式多种多样。
有的动物通过性生殖进行繁殖,有的通过无性生殖进行繁殖,还有的动物能够同时进行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动物的发育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有的经历卵生、胎生和卵胎生等不同的发育方式。
这些繁殖和发育方式的差异在不同种类的动物中体现出来。
五、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在特定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动作。
动物的行为研究是动物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观察和实验,科学家们发现动物的行为有着一定的规律和模式,包括觅食、交流、求偶、保护领地等各种行为。
六、动物的生态动物的生态是指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动物栖息地的适应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等都是动物的生态学研究内容。
《普通动物学》基本内容复习纲要(2009年12月修改稿,尚不完善,仅供参考!)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是以进化为主要线索,着重系统地介绍动物各主要类群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的特征,并介绍动物系统的分类知识及进化等。
I、动物主要门类及代表动物 Ⅱ、各门类在动物界的进化地位Ⅲ、各门类的主要特征 Ⅳ、基本概念Ⅴ、各大类动物的分类 Ⅵ、各门类主要构造的比较VII、动物的进化I、动物主要门类及代表动物1、原生动物门 利什曼原虫 痢疾变形虫 疟原虫 草履虫 11、脊索动物门2、多孔动物门 海绵 (1)尾索动物亚门 海鞘3、腔肠动物门 水螅 水母 珊瑚 (2)头索动物亚门 文昌鱼4、扁形动物门 涡虫 吸虫 绦虫 (3)脊椎动物亚门5、原腔动物门 蛔虫 ①圆口纲 盲鳗 七鳃鳗6、环节动物门 沙蚕 蚯蚓 蚂蝗 ②鱼 纲 鲨 鳐 鲫 鲈7、软体动物门 河蚌 田螺 乌贼 ③两栖纲 鱼螈 大鲵 蛙8、节肢动物门 螯虾 鲎 蜘蛛 马陆 蝗虫 ④爬行纲 蜥蜴 蛇 龟鳖 鳄9、棘皮动物门 海百合 海星 海蛇尾 海胆 海参 ⑤鸟 纲 鸵鸟 企鹅 麻雀10、半索动物门 柱头虫 ⑥哺乳纲 鸭咀兽 袋鼠 家鼠Ⅱ、各门类在动物界的进化地位1、原生动物门 最原始、最低等、最简单的真核单细胞动物。
2、海绵动物门 极为低等的多细胞侧生动物。
3、腔肠动物门 真正后生、最原始的多细胞、二胚层的原口动物.4、扁形动物门 两侧对称、三胚层、体内受精,达器官系统水平的实质动物。
5、原腔动物门 七大类、形态构造各异、亲缘关系不清、充满体液的假体腔动物。
6、环节动物门 原始分节、真体腔,最早登陆,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7、软体动物门 不分节、不发达真体腔、出现所有器官系统,最早登陆,动物界第二大门.8、节肢动物门 分节、节肢、高等原口动物,高度适应陆生生活,动物界第一大门。
9、棘皮动物门 最高等无脊索,后口、内骨骼动物.10、半索动物门 介于棘皮和脊索动物之间的过渡类群。
普通动物学复习资料普通动物学复习资料动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群体之一。
它们以其各具特色的形态、生活习性和生态角色而引人入胜。
在普通动物学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动物的分类、解剖、生理、行为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综合性的普通动物学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动物的分类动物界是生物界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包含了广泛的物种。
根据动物的体内结构和发育方式,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无脊椎动物包括了海绵动物、刺胞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而脊椎动物则包括了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
二、动物的解剖学了解动物的解剖学对于深入了解其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
动物的解剖学主要包括外部形态学和内部器官的研究。
外部形态学研究动物的外部特征,如身体形状、颜色、体表纹理等。
内部器官的研究则包括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三、动物的生理学动物的生理学研究动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包括了代谢、呼吸、循环、神经、内分泌、感觉、运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了解动物的生理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生存方式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四、动物的行为学动物的行为学研究动物的行为表现,包括了觅食、交配、育儿、迁徙、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动物的行为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通过研究动物的行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五、动物的生态学动物的生态学研究动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了生境选择、食物链、能量流动、种群动态等方面的内容。
动物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通过适应和竞争来生存和繁衍后代,通过研究动物的生态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重要性。
六、动物的保护与研究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许多动物面临着生存的威胁。
动物的保护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之一。
保护动物需要我们了解它们的生态需求、保护措施和法律法规。
大一普通动物学复习知识点动物学是研究动物的科学,涵盖了动物的分类、解剖学、生理学、行为学等多个方面。
对于大一学生来说,复习动物学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将为你详细介绍大一普通动物学的复习知识点。
一、动物分类1. 动物的基本分类单元:物种、属、科、纲、目、门、界。
2. 常见动物的分类特征及举例:- 篮细胞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
- 棘皮动物:海胆、海星。
- 环节动物:蛔虫、蚯蚓。
- 软体动物:蜗牛、蛞蝓。
- 节肢动物:昆虫、蜘蛛。
- 脊椎动物: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
二、动物的形态学1. 动物体制的组成:细胞、组织、器官、器系、个体。
2. 常见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呼吸系统:鳃、肺、皮肤呼吸等。
- 消化系统:口器、食道、胃、肠等。
- 循环系统:心脏、血管、血液等。
- 神经系统:脑、神经组织、感觉器官等。
- 生殖系统:生殖器官、精子、卵子等。
三、动物的生态学1.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特点:生物群落、生态位、营养关系等。
- 食物链和食物网。
-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破坏原因。
2. 动物的生存适应策略:- 水生动物的生理特点和适应策略。
- 沙漠生物和极地生物的适应策略。
四、动物的行为学1. 行为的分类:信息行为、效力行为、胚胎行为等。
2. 动物的行为模式及其解释:- 繁殖行为:求偶、交配、孵化等。
- 捕食与逃避行为:捕食技巧、逃避策略。
- 社会行为:群居、社会等级制度。
五、动物的进化与遗传学1. 进化论的基本原理及依据: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等。
2. 遗传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遗传物质:DNA、基因等。
- 遗传变异与基因突变。
- 种群遗传学。
六、常见动物的特征与生态习性1. 昆虫类动物:甲虫、蝴蝶、蚊子等。
2. 鸟类动物:鸽子、鸭子、鹰等。
3. 哺乳类动物:人类、狗、猫等。
以上就是大一普通动物学的复习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在复习过程中,你可以结合教材、习题册以及相关课堂笔记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和总结。
同时,多进行实践和观察动物,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普通动物学知识点总结关键信息项:1、动物分类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无脊椎动物各大类群的特征3、脊椎动物各大类群的特征4、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5、动物的生殖与发育6、动物的行为7、动物的进化11 动物分类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11 分类的依据:形态学特征、解剖学特征、生理学特征、生态学特征、遗传学特征等。
112 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基本的分类单位。
113 物种的概念:物种是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的产物。
114 动物命名法:采用双名法,即属名加种名。
12 无脊椎动物各大类群的特征121 原生动物门1211 单细胞结构,细胞器完成各种生理功能。
1212 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方式。
1213 代表动物如草履虫、疟原虫等。
122 多孔动物门1221 多细胞,但细胞分化程度低,没有明确的组织和器官。
1222 水沟系是其独特的结构。
1223 代表动物如海绵。
123 腔肠动物门1231 辐射对称,两胚层。
1232 具有刺细胞,有神经网。
1233 代表动物如水螅、水母等。
124 扁形动物门1241 两侧对称,三胚层。
1242 出现了中胚层,形成了实质组织。
1243 代表动物如涡虫、吸虫、绦虫等。
125 线形动物门1251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
1252 体表有角质层,有原体腔。
1253 代表动物如蛔虫、钩虫等。
126 环节动物门1261 身体分节,出现了真体腔。
1262 运动器官为疣足和刚毛。
1263 代表动物如蚯蚓、沙蚕等。
127 软体动物门1271 身体柔软,通常有外套膜。
1272 多数具有贝壳。
1273 代表动物如蜗牛、乌贼等。
128 节肢动物门1281 身体分部,附肢分节。
1282 体表具有几丁质的外骨骼。
1283 呼吸器官多样,如气管、鳃等。
1284 代表动物如蝗虫、虾、蟹等。
13 脊椎动物各大类群的特征131 圆口纲1311 无上下颌,口呈吸盘状。
动物学习题一、名词解释1头索动物:脊索和神经管纵横于全身的背部并终身保留,又称无头类2原索动物: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两个亚门是脊索动物中最低的类群,总称为原索动物3脊索:背部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帮状结构介于消化管和神经管之间4逆行变态:幼体结构复杂,成体结构简单。
这种个体发育又复杂变态到简单变态的现象5无头类:脊索动物中脑和感觉器官没有分化出来,因而没有明显的头部的类群6頜口类:有頜的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7有頜类:鱼纲和其他高等四足类脊椎动物合称为有颌类。
8咽腮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共同的开口间接地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腮裂。
9口索:口腔背面向前伸出一条短盲管10尾索: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
11双循环:在陆生脊椎动物中,鸟类和哺乳类的双循环是完全的双循环,即血流的全过程包括两条途径。
一条叫体循环—富氧血自左心室压出,流到身体各部,经气体交换后流回右心房;一条叫肺循环—缺氧血由右心房入右心室,右心室收缩将血液压入肺,在肺进行气体交换后的富氧血又流回左心房。
12单循环: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只经过心脏一次13不完全双循环:除了体循环外,心脏与肺之间出现了一个小的循环途径,但仅仅心房有隔而心室一个,心脏中多氧血与缺氧血不能完全分开。
14闭鳔类:鳔与食管之间的鳔管退化消失,如鲈形目15腮耙:着生在腮弓的内缘,为滤食器官。
16盾鳞:软骨鱼类特有,包括基板和鳞棘两部分有外胚层的釉质和中胚层的齿质共同形成与牙齿同源。
17硬鳞:只存在于少数硬骨鱼中即硬鳞鱼类,来源于真皮,鳞质坚硬,成行排列而不呈覆瓦状。
18骨鳞:是鱼鳞中最常见的一种,是真皮层的产物,仅见于硬骨鱼类。
呈覆瓦状排列,顶区露出部分的边缘呈现圆滑或带有齿突而被称为圆鳞和栉鳞。
19圆鳞:定区边缘呈圆形。
20栉鳞:顶区边缘有齿突21韦伯氏器:鲤科鱼类的前三块脊椎的一部分变化成韦伯氏小骨,包括三角骨、间插骨、舟骨。
1绪论1、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物的分界: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核生物﹙细菌、蓝藻﹚界、真菌界两界:动物界、植物界;三界: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四界:动、植、原、真核生物界;五界:动、植、原、真核、真菌界;六界: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古细菌界、真细菌界;八界:古细菌界、真细菌界、古真核生物界、原生动物界、藻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3、物种:在一定的自然分布区,一定数量的同种动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上非常相似,且雌雄个体可以自然结合而产生后代的种群组成。
4、亚种:是种以后的分类等级,是种内个体在地理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群体,不同亚种具有一定的形态、生理、遗传等特性和地理分布,不同亚种长期分布在不同的生态区域内,也成“地理亚种”、“生态种群”5、双名法是以两个拉丁文或拉丁化了的文字连在一起,表示一个物种的学名。
是现行国际上一致采用的中的命名法,由瑞典科学家林奈于1758年提出。
属名在前,种名在后。
2、3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与原生动物门1、人体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2、肌肉组织中骨骼肌一般受意志支配,为随意肌;心肌除有收缩性、兴奋性、传导性外还能够自动有节律性的收缩,不受意志支配,是不随意肌3、类器官:由细胞质分化出类似高等动物的器官4、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体形结构多样化;伪足、鞭毛和纤毛为运动胞器;营养方式多样化﹙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腐生性营养,可能出简答题p24﹚;生殖方式多样性﹙无性生殖包括二分裂、复分裂、出芽生殖;有性生殖包括配子生殖和接合生殖。
可能出简答题p24﹚;协调与应激性;包囊形成;栖息地5、原生动物的分类:鞭毛纲,代表动物:绿眼虫;肉足纲,代表动物:大变形虫;孢子纲,代表动物:疟原虫;纤毛纲,代表动物:草履虫6、五大寄生虫和五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丝虫病和钩虫病4多细胞动物的起源1、端细胞法;原口动物以此法形成中胚层,即在原口的两侧,内、外胚层交界处各有一个原始的中胚层细胞,形成中胚层细胞索伸入内外胚层之间。
最初细胞索结实,为中胚层带,以后中胚层带的中央裂开形成体腔。
2、肠体腔法:后口动物有此法形成中胚层。
在原肠背面两侧内胚层向外突出成对的囊状突起,称为体腔囊。
体腔囊脱离内胚层后,在内外胚层之间扩大成为中胚层。
其中的空腔即为体腔。
5腔肠动物门1、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辐射对成体制;两胚层及原始消化腔;原始的神经组织——神经网;水螅型个体出芽或横裂无性生殖,水母型个体有性生殖,有世代交替现象;2、腔肠动物的两种体型:水螅型和水母型3、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央轴有许多切面可将身体分为镜面对称的两部分。
4、两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两个切面可将身体分为相等的两部分。
5、腔肠动物的神经组织特点:神经形成了一个网络;没有神经中枢;信息传递慢而且不定向6、生殖的世代交替: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交替出现的想象7、腔肠动物的分类:水螅纲,代表动物有:水螅、筒螅、桃花水母、钩手水母、薮枝螅、僧帽水母;钵水母纲:代表动物有:海月水母、海蜇;珊瑚纲6扁形动物门1、两侧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一个切面可以将身体分为镜像对称的两部分。
2、两侧对称出现的意义:这种体制既适合于游泳运动有适合于在物体上爬行,使动物在生活方式上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创造了进入新环境----陆地的条件。
3、中胚层出现的意义:中胚层的发生,减轻了外、内胚层的某些负担,为动物体结构进一步复杂与完善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促进了动物器官系统的形成与发展,使扁形动物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
4、原肾管的结构:原肾管由外胚层内焰形成,是具有许多分支的排泄管,每一小分支的末端为盲端,只有排泄管一端开口于体外。
原肾管由焰细胞、排泄管和排泄孔组成。
5、梯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向前端集中形成“脑”及由“脑”向后分出若干纵行的神精索,在纵走的神经索之间有横神经相连。
在高等种类,纵神精索减少,以一对腹神精索较发达。
使整个神经系统形成了阶梯的形状,故称为梯形神经系统。
6、扁形动物门的分类:涡虫纲,代表动物:枝肠涡虫、中口涡虫、切头虫,多肠涡虫、三角涡虫;吸虫纲:华枝睾华虫、肝片吸虫、布氏姜片吸虫、日本血吸虫;绦虫纲:猪带绦虫﹙猪带绦虫是我国主要的人体寄生虫﹚、牛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7、绦虫的结构:头节、颈节、未成熟节、成熟节、孕卵节8、有囊尾蚴寄生的猪肉,俗称“米猪肉”或“豆猪肉”9、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体制为两侧对称;出现了中胚层;体壁为皮肤肌肉囊;不完全消化系统;原肾管式排泄系统;梯形神经系统;形成了生殖系统7原腔动物1.原腔动物又称假体腔动物或线形动物包括棘头动物,轮虫动物,腹毛动物,动吻动物,线虫动物,线形动物和内肛动物七个类群,它们在进化上处于同一阶段,具有一些旁的门类所没有的共同特征。
2.原体腔的出现的进步意义(1)为体内器官系统的运动与发展提供了空间。
(2)体腔液能更有效地运输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调节与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3)体腔液作为一种流体骨骼,能保持身体的一定形态与运动。
3.排泄系统:属原肾管型,排泄管呈‘H’型。
4.生殖系统:雌雄异体,雌性有一个‘Y’型的生殖系统。
5、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体形大多数为两侧对称的长圆筒形;体表被以非细胞结构的角质膜;体壁和消化道之间具原体腔;发育完善的消化道;原肾管型排泄;雌雄异体且异形。
6、真假体腔的区别7、卵生: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外独立发育的过程叫卵生,卵生的特点是,在胚胎发育中,全靠卵自身所含的卵黄作为营养。
卵胎生:受精卵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由卵黄供给。
8环节动物门1.同律分节:除前两节和最后一节外,其余各体节的形态基本相同。
2.进化意义:分节现象的出现是无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重要标志。
为异律分节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多数环节动物的体节不仅外形相似,体节与体节间以体内的隔膜分隔,而且排泄、神经、血管等内部器官亦按节排列,对于加强新陈代谢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闭管式循环系统:血液始终在密闭的血管中流动,没有进入到组织间隙中。
4.开管式循环:血液不是始终在血管中流动。
5.蚯蚓为雌雄同体。
且为异体受精。
6.环节动物门分类:分为多毛纲,代表动物有:沙蚕。
寡毛纲,代表动物:环毛蚓(蚓类)。
蛭纲:水蛭。
7、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同律分节;次生体腔;刚毛和疣足是环节动物的运动器官;闭管式循环系统;后肾管型排泄系统;链状神经系统;体腔膜形成生殖系统;直接发育和间接(变态)发育。
8、直接发育:动物从出生到成年不经过变态,幼年与成体只在大小和生殖器官的发育程度上有差异,而形态差异不大。
间接(变态)发育:动物从出生到成年经过幼虫期,要进行一次或多次变态发育过程。
9软体动物门1.身体划分:头,足,内脏团,外套膜,贝壳。
2.软体动物是动物界第二大门,3.软体动物是动物界中最早出现专职呼吸器官的类群。
4.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体制为两侧对称或不对称;身体的划分;消化系统:具有了专门的消化腺和消化器官;呼吸系统;体腔与循环系统:真体腔不发达,闭管式或开管式循环系统;排泄系统﹙排泄器官为后肾管﹚;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形式多样的神经系统;生殖和发育﹙大多雌雄同体,少数雌雄异体,但均为异体受精﹚5.软体动物门的分类:单板纲,代表动物:新蝶贝;无板纲﹙全体蠕虫状,无贝壳。
外套膜发达,体表具石灰质细棘,腹面中央通常有一腹沟。
肠为直管状,齿舌有或无,个体发育中有担轮幼虫期﹚,代表动物:毛皮贝、新月贝、龙女簪;多板纲:石鳖,锉石鳖;腹足纲;蜗牛、玉螺、蚱蜢螺、钉螺、椎实螺,掘足纲;角贝,瓣鳃纲:无齿蚌、贻贝、牡蛎、扇贝、三角帆蚌、丽蚌;头足纲:乌贼、曼氏无冒乌贼、金乌贼、鹦鹉螺、潘氏旋壳乌贼、太平洋斯氏柔鱼、玄妙微鳍乌贼6.按循环系统分:按神经系统分:按系统分:10节肢动物门1、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异律分节和附肢分节﹙p122﹚;发达坚实的外骨骼;强劲有力的横纹肌;开管式循环系统;呼吸器官的多样性;多样的排泄器官;独特的消化器官;灵敏的感觉器官和更趋集中的神经系统;生殖和发育,水生种类多体外受精,陆生种类体内受精,多为卵生,大多雌雄异体,间接发育较普遍;保护色、拟态等重要的生物学现象2、异律分节:躯体不同部位的体节形态和机能不同。
3、各类节肢动物有了相应的呼吸器官。
水生种类为鳃或书鳃,陆生的为气管、书肺,两者兼有。
4、节肢动物门的分类:原节肢动物亚门:有爪纲也称原气管纲:栉蚕;真节肢动物亚门:三叶虫纲:三叶虫,肢口纲:鲎,蛛形纲:蜘蛛、蝎、蜱、螨,甲壳纲:﹙日本沼虾﹚、多足纲:马陆、蜈蚣,昆虫纲:东亚飞蝗(例子很多P154—P158);5、甲壳纲的特征:体由头胸部和腹部构成;蜘蛛纲的特征:蜘蛛目头胸部和腹部之间以腹柄相连;昆虫纲的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6、昆虫纲雌雄二型和多型现象:指同种昆虫雌雄两性在形态上有显著的差异,这种现象很普遍。
如介壳虫的雌虫球形或片状,常固定在植物上,无翅;但雄虫有翅,能自由飞翔等P1517、不完全变态分为三个虫期,即卵期、幼虫期、成虫期。
完全变态分为四个虫期,即卵期、幼虫期、蛹期及成虫期。
11棘皮动物门1、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次生性的五辐射对称﹙身体典型的划分为五个相等的部分﹚;体表具棘和皮鳃,有内骨骼;体腔发达,具有特殊的水管系统;以肠体腔法形成中胚层和体壁,为后口动物2、后口动物的定义:口的位置不是胚孔而是与之相反的一端另生而成的。
在胚孔的对侧,内外两胚层融合、穿孔,最后成为动物的口。
3、棘皮动物的分类:海星纲如罗氏海盘车、海燕;蛇尾纲如日本蛇尾、筐蛇尾;海胆纲如马粪海胆、心形海胆等;海参纲(两侧对称)如刺参等;海百合纲如中华海洋齿等13脊索动物门1、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主要特征:脊索;背管神经;咽鳃裂。
次要特征:腹位心脏;肛后尾;中胚层形成内骨骼,随动物体的发育而不断生长;一般特征:两侧对称;三胚层,真体腔;后口;身体分节。
2、脊索动物门分类:无头类(原索动物):(1)尾索动物亚门(2)头索动物亚门;有头类(3)脊椎动物亚门3、各类代表动物:尾索动物亚门:海鞘、住囊虫、柄海鞘、菊海鞘、尊海鞘。
头索动物亚门:文昌鱼、偏文昌鱼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各纲代表动物见后)4、经过变态,失去了脊索和背神经管等一些重要的结构,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称为逆行变态5、脊椎动物亚门主要特征:出现了明显的头部;脊柱代替了脊索;除圆口类外,都具有上下颌;除圆口类外,都有成对的附肢;以鳃或肺呼吸;心脏结构进一步完善;构造复杂的肾脏代替了简单的肾管。
6、原生性水生种类:在系统发展上最多只达到鱼类阶段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