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文本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3
幻灯片1非连续性文本解读及备考建议银川市兴庆区教育局教研室王敏幻灯片2一、非连续性文本的由来●“非连续性文本”缘自以PISA即国际学生评价项目为代表的素养测评。
作为由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实施的一项国际性学生学业成就的比较调查项目,PISA的阅读素养测评认为“阅读素养”就是“为了实现个人发展目标,增长知识、发挥潜能并参与社会活动,而理解、使用、反思书面文本的能力和对书面阅读活动的参与度”。
基于这样的理念,PISA阅读素养测评选用的文本形式分为4种:连续文本、非连续文本、混合文本、多重文本。
Company Logo幻灯片3二、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宣传标语、广告词、对联、短信、网络跟帖、建议、辩论词、颁奖词、演讲词、开场白、结束语、串联词、推荐语等构成,这类文本其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较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主要表现在相关信息的提取、分析、综合处理上。
●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
落实在中考中,往往是以综合性学习的形式呈现。
宁夏中考在积累中用两到三道试题来呈现。
Company Logo幻灯片4三、课标关于非连续性文本的表述●第三学段(5~6年级)目标与内容中指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教材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第四学段(7~9年级)指出: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Company Logo幻灯片5四、非连续性文本考题再现●(2010·宁夏)下面凤龙这幅字的创作特点有哪些?请写一段鉴赏的话回答这个问题,要求用上独具匠心这个词语。
(字数不超出空格的限制)(4分)Company Logo幻灯片6四、非连续性文本考题再现●(2010·宁夏)请用简明连贯的一句话将下面球讯的内容写在旁(右)边的横线上。
非连续性文本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关于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
一、说教材非连续性文本是一种独特的文本形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越来越常见。
它不同于传统的连续性文本,具有信息分散、形式多样、实用性强等特点。
本次教学所选的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图表、图示、广告、说明书等多种非连续性文本类型。
这些文本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信息提取和整合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例如一份产品使用说明书、一张城市交通路线图等,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说学情本次授课的对象是具体年级的学生。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连续性文本,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然而,对于非连续性文本,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在信息提取、分析和整合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尝试新鲜事物。
但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和类型。
(2)教会学生掌握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方法和技巧,如快速浏览、抓关键信息、对比分析等。
(3)能够准确提取、整合和运用非连续性文本中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2)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到非连续性文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和运用非连续性文本的意识。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阅读态度和认真、负责的解决问题的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能够准确提取和整合非连续性文本中的关键信息。
《非连续性文本》知识清单一、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简单来说,就是由一系列不连续的片段材料组合而成的文本形式。
它不像我们常见的记叙文、说明文等那样有完整的篇章结构和连贯的叙述。
这些材料可能包括图表、表格、清单、地图、广告、说明书、时刻表等等。
它们各自独立,但又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主题,为我们提供相关的信息。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1、信息呈现多样化非连续性文本的信息呈现方式非常丰富。
有直观的图片、清晰的表格、简洁的清单,还有各种直观的符号和数据。
2、内容简洁明了它不像长篇大论的文章,往往用最简洁的语言和形式传递关键信息,让读者能够快速获取重点。
3、实用性强非连续性文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药品说明书指导我们用药,购物清单帮助我们购物,时刻表方便我们安排出行。
4、跳跃性大由于各个片段材料相互独立,阅读时需要我们在不同的信息之间快速切换和整合。
三、非连续性文本的类型1、图表类包括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
通过图形和数据的组合,直观地展示各种数据的对比和变化趋势。
2、表格类以行和列的形式呈现信息,清晰地罗列相关内容,如课程表、成绩单等。
3、图文类由图片和简短的文字说明组成,比如广告、宣传海报。
4、清单类像购物清单、任务清单,按条罗列相关项目。
5、地图类为我们指明地理位置、路线等信息。
四、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方法1、明确阅读目的在开始阅读之前,要先明确自己想要从文本中获取什么信息,这样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阅读。
2、快速浏览先大致浏览一下整个文本,了解文本的主题和大致内容,包括各个材料的标题、图表的表头、文字的关键词等。
3、精读关键信息根据阅读目的,对重点部分进行仔细阅读和分析,比如图表中的数据、文字中的重要条款等。
4、整合信息将从各个片段材料中获取的信息进行整合、归纳和总结,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5、注意细节留意一些注释、单位、数据的来源等细节,以免误解信息。
五、非连续性文本的解题技巧1、看清题目要求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是要求我们提取信息、进行比较、还是做出判断等。
考试与练习“非连续性文本”是出现在2011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新术语,《新课标》要求,初中生能够“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也称“间断性文本”,是由图标、单据、广告、目录以及图解文字等内容组成的文本,也可以全由文字组成,但这些文字组之间并未形成连贯的文本关系。
总之,只要是文本之间存在一定的间断性,不管是被文句之外的形式打断,还是文本之间有逻辑间断,都可称之为非连续性文本。
该名词虽新,内容实则早就存在于教材和教学之中。
本文紧扣课标要求,从三个方面解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着力点。
一、阅读必须提取有用信息非连续性文本进入初中语文课程,是因其贴合素质教育的主题,能够培养学生“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阅读能力。
由于非连续性文本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提取有用信息成为阅读时的必要步骤。
非连续性文本中的信息往往具有分散性、隐蔽性、多样性等特点,需要学生在读懂材料之后,围绕阅读目标,运用分析和思辩方法,才能找出相关内容和有效信息。
与此同时,非连续性文本也具有直观性、简明性特点,只要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好,就能淡化其复杂性。
七年级上册附录二“名家书法欣赏”,是一篇典型的非连续性文本,为了让学生真正认识书法艺术,文本中不时插入名家真迹。
学生在阅读这篇文章时,首先必须从文字表述中提取关键词句,比如,“汉字的结构和造型具有其他文字所没有的美的内质,便于书写者表达自己的审美认识、人生修养、思想情感等。
”王羲之“开创出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书风”,“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然后再将文字表述的内容与名家作品互相印证,进而能体会王羲之《兰亭集序》“纤细轻盈,笔断意连”的效果,看王羲之字帖,在“至”的收笔与“少”的起笔中,有明显的“意连”痕迹,而与后面王羲之的《乐毅论》以及颜真卿的多篇作品比较,纤细、轻盈的特点尤为明显。
该附录所举第二个例子是颜真卿,文字表述中的有用信息在《多宝塔碑》自“用笔精到,每一个点画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至“在这里都得到娴熟的运用”部分,这些分析在所选真迹拓片中,几乎都可以体会得到,包括逆锋起笔的横画,提起运笔的中段,高低不平的造型等。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另一扇窗福建曾扬明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出现了一个“新亮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这术语在以往的课标中是从来没有的。
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这样表述的: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什么叫非连续文本阅读?据资料,定义为“通过阅读数据、表格、清单和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地图等进行说明、解释和讨论”。
其关键词为“说明、解释、讨论”,说明、解释、讨论什么?显然是文本信息,这与新课程标准中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目标中提到的“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相吻合。
那么它和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取向有什么区别呢?对于连续性文本,即由句段构成的文本,句子是文本的最小单位(课文中的文学作品或文章),《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对比中稍加分析,不难看出,两者阅读的价值取向完全不同:连续性文本,课程内容主要是理解与运用。
用什么来达成这个要求?使用的教材主要是课本,检测或监测学生是否达到国家标准的主要手段是考试。
一句话,为了阅读而学习。
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主要体现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它的内容包括新闻报道、说明书、统计图表、信件等日常生活经常会遇到的各种材料,测试要考察的是学生根据材料提供的线索和情境获取、分析和解释信息,对新信息做出判断和评价的能力。
因此,就有了我们国际阅读PISA测试,主要关注学生对阅读过程的掌握、阅读技能的运用以及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运用阅读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到“非线型文本阅读”,应是有其背景的:学习要紧跟信息时代和国际潮流,希望义务教育在校学生,具备未来生活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并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非连续性文本在文本领域中,我们经常看到关于连续性文本的讨论,比如小说、新闻报道等连续性的文本形式。
然而,非连续性文本却是一个不太常见却同样令人感兴趣的领域。
非连续性文本指的是那些不按照传统结构和逻辑顺序展示信息的文本形式,例如诗歌、碎片化小说等。
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非连续性文本有着独特的特点,让它与传统连续性文本区分开来。
首先,非连续性文本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它可以跨越多个时间点或空间位置,将信息不按顺序呈现给读者。
其次,非连续性文本往往更注重情感表达和读者的联想,不拘泥于线性故事情节,给人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
非连续性文本的种类非连续性文本的种类有很多种,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文学价值。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形式:诗歌诗歌是一种以抒发情感、表达感觉为主要目的的文学形式,它常常使用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诗歌往往不注重故事线,而更注重对情感和想象力的表达。
碎片化小说碎片化小说是一种将故事情节打散展现的小说形式,读者需要通过碎片化的信息片段自行拼凑故事情节。
这种形式强调读者对文本的主动解读和联想,让阅读过程更具参与感和交互性。
寓言寓言是一种以虚构故事来隐喻现实社会问题或道德观念的文学形式,它常常通过动物或其他非人类形象来表达人类的思想和行为特征。
寓言的非连续性形式让读者在阅读中不仅享受故事情节,还能思考其中的寓意和启示。
非连续性文本的魅力非连续性文本虽然不同于传统连续性文本,却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它打破了传统文学形式的束缚,挑战读者的思维习惯,让人在阅读中领略到更多的艺术表现力和阅读乐趣。
非连续性文本的魅力在于它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更多的想象空间和自由感,不受限于线性结构的束缚,让文本更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
总的来说,非连续性文本作为一种新颖的文学形式,为读者带来了更多的阅读体验和思考空间。
通过突破传统文本形式的限制,非连续性文本让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更多的乐趣和启发,开拓了文学表达的可能性。
在语文跟生活之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策略罗刚淮非连续性文本,即相对于记叙、说明、议论等常见的连续性文本而言,那些不以段落篇章构成的文本,例如清单、表格、图文等。
非连续性文本来源于现代生活,是介于常见的连续性文本和人们生活之间的一种运用型文体。
比如地图,就是将文字、图画、线条等信息综合起来,形成一种特别的载体,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指导和帮助;比如药品说明书,就是将药品成分、功能、治疗症状、服用剂量等信息罗列出来,供人们参考对照。
一、在阅读中捕捉信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由于文本的特殊性,很多信息不像连续性文本那样存在于文字上,它的信息有的以图表、图标等形式呈现,有的甚至隐藏在信息之间,由阅读者在获取信息时思考比较后得知。
因此,针对这类文本,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比较、分析,捕捉其中的信息。
例如,人教版第六册《妈妈的账单》一课讲述小彼得向妈妈索要劳动报酬的故事,中间穿插了这样一段:这一天,妈妈发现她的餐盘旁边放着一张账单,上面写着:母亲欠她的儿子彼得如下款项:为取生活用品20芬尼为把信件送往邮局10芬尼为在花园里帮助大人干活20芬尼为他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10芬尼共计:60芬尼晚上,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边看到了他所索要的60芬尼报酬。
正当小彼得如愿以偿,要把这笔钱放进自己口袋时,突然发现在餐盘旁边还放着一张给他的账单。
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为在她家里的10年幸福生活0芬尼为他10年中的吃喝0芬尼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为他一直有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共计:0芬尼教师在教学时,将两份账单用表格的形式排列出来,让同学们比照阅读,寻找两份账单的不同。
学生纷纷发表议论,母亲付出劳动却不需要任何报酬,彼得付出的劳动却需要报酬;母亲的劳动比彼得的付出要艰巨得多;母亲爱彼得是无价的,不计回报,彼得向母亲索要回报是不应该的……教师将账单用表格的形式对比呈现,在学生的心中形成强烈的情感冲突,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新课标提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不同的文体:简单议论文、说明文、科技作品、新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
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运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须臾不离,其实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十分明显。
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主要体现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它的内容包括新闻报道、说明书、统计图表、信件等日常生活经常会遇到的各种材料,测试要考察的是学生根据材料提供的线索和情境获取、分析和解释信息,对新信息做出判断和评价的能力。
示例:《关于垃圾食品的阅读》(2013宁波中考)关于垃圾食品的阅读【垃圾食品】垃圾食品,一般情况下是指高热量食品,这些食品很容易使人发胖,而营养素却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是: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饼干类食品、汽水可乐类饮料、方便类食品、罐头类食品、话梅蜜饯果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烧烤类食品。
(摘自《百科知识》2013年3月)【解读误区】一提到“垃圾食品”,很多人会联想到汉堡、薯条、炸鸡、比萨、可乐,认为这些外来食品才是所谓的垃圾食品。
其实我们的传统小吃中也有不少垃圾食品,如葱油饼、油炸饼、油条、烧饼等。
这些东西都只含油脂与面粉,只提供热量,是地道的中国口味的垃圾食品。
事实上,垃圾食品还指那些提供超过人体需求,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
如酱菜、罐头类食品,这些食品中的盐分常会造成过多的钠滞留体内,成为垃圾。
(引自互联网)【问卷调查】记者就饮食习惯问题对某班5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如下:(引自互联网)【两项研究】研究一:2005年,法国科学家公布了一项针对舌头的研究成果:人类舌尖部位的味蕾含有一种对脂肪特别敏感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特别擅长“侦察”食物中的脂肪酸,并且迅速在体内把它囤积起来。
美林药品说明书
【美林药品名称】商品名:美林
【美林性状】美林为橙色混悬液,味甜,有调味剂的芳香。
【美林适应症】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
也用于缓解儿童轻至中度疼痛。
【美林不良反应】
(1)少数病人可出现恶心、呕吐、胃烧灼感或轻度消化不良、胃肠道溃疡及出血、头晕、耳鸣、视力模糊、嗜睡、下肢水肿或体重骤增。
(2)罕见皮疹、过敏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支气管痉挛等。
【美林注意事项】
(1)美林为对症治疗药,不宜长期或大量使用,用于止痛不得超过5天,用于解热不得超过3天,症状不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有下列情况患者慎用:支气管哮喘、肝肾功能不全、凝血机制或血小板功能障碍。
(3)下列情况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有消化性溃疡史、胃肠道出血、高血压。
(4)1岁以下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5)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如某些复方抗感冒药)。
(6)如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
(7)对美林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美林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请将美林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美林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以上说明书有删减,精准说明书请参看药品包装)
1,【美林注意事项】第7条“对美林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改为“对美林过敏者慎用,过敏体质者禁用。
”可以吗?为什么?(4分)
2. 依据说明书,下列做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半夜,张小明体温39℃,妈妈倒出清澈如水的美林,喂小明。
B.陈琳感冒发热,吃了999复方抗感冒颗粒,又吃了美林。
C.王方身体发烧,早上七点半他喝了美林去上学,十二点回家喝了一次,下午五点到家又喝了一次,十点钟睡觉前又喝了一次。
D.李伟伟是个壮小子,才八个月大,就有21斤了。
有天发热了,妈妈心疼,喂了他4毫升的美林。
3.【美林注意事项】第9条为什么要求“请将美林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请阅读整篇说明书,说出其中的原因。
(4分)
4.目前国内很多药物都缺乏儿童剂型,药物说明书大都写成“儿童酌减”,相比于本说明书中的【美林用法用量】,你觉得“儿童酌减”存在什么问题?(4分)
从这个材料实例中,我们可以厘清以下两点认识:
1.为终身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随着时代发展,阅读能力已经不再被单纯地作为一种特定的学科能力,而是将阅读与生活相联系,融入学生生活的各个层面:学习、娱乐等等。
这要求阅读不再是单独的课堂行为,必须与真实的情境相联系,在不同的阅读情境中,学生阅读的目的不同:在学校,学生为学习知识而阅读,在生活或工作中,为获得信息而阅读。
上例中,“美林药物说明书”的文本属于多重文本(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相结合),以图为主,再加上文字。
这样的阅读材料和我们教材中的选文阅读材料是完全不同的,最主要表现在阅读取向上,为了发展自己的潜能和知识,参与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对书面语言或图表的理解和反应的能力。
2、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非连续文本的阅读,主要的任务要求:
一是寻找信息。
学生必须将自己需要寻找的信息,与阅读文本中原始的信息相联系,以快速得到所需要的结果。
这些信息往往处于图表中,或隐藏在某些数据里;二是解释原因。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联系阅读文本中提供的不同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得出文本中没有明确陈述的结果。
三是思考文本的内容。
要求阅读者把在文本中找到的信息与其他知识联系,并用自己的知识结构来评价文本中的观点,即怎样去证明、维护自己的观点。
因此,它要求学生具有高水平的转换认知能力,即必须能有效控制自己对文本的思考和反应,并通过运用已有相关知识,使知识能以连贯的方式组织起来。
在我们小学阶段,面对当前的文选型教材,以连续性文本阅读为主,我们如何培养学生阅读非连续文本的阅读能力呢?依据课程标准中所提的目标和建议,提出以下一些尝试性建议:
1.用好教材中的插图。
我们的课文,图文并茂,引导学生在插图中发现课文内容的重要信息,并得出自己阅读插图的信息或结论,再阅读课文,从而验证自己的语言文字信息。
也可以在依据书本文字的描述,再“帮”作者配上自己喜爱的插图,或在书上已有的插图旁边,依据自己的体会对已有的插图进行“再加工”等等。
如《将相和》一文中的插图:
这幅图中,可以让学生猜想故事的主人公,并想象故事内容,从图中的可知的信息,让学生想象描述故事的内容。
2.关注课外的广告图标。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是非连续性文本资源。
如药品、产品的说明书,商业图标等,这些非连续性文本,我们可以常常指导学生关注并
搜集,安排课堂时阅读并讨论
3.整合学科图表材料。
语文是其它各学科的基础,恰好其它学科中,如科学、数学,也会遇到图表,适当地引进它学科中图表材料,教学中,可适当选取这些图表来让学生阅读,重点在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分析解释信息,并作出评价,当然不是依图解题,而是汲取有价值的信息。
作为国家的《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非连续文本阅读,原来关注不够,现在有必要引起足够重视了,它为我们阅读教学打开另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