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物质的分类》
- 格式:ppt
- 大小:9.78 MB
- 文档页数:65
2.1元素与物质分类考点1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根据元素组成对物质分类(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组成物质元素――→组成⎩⎪⎨⎪⎧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3)纯净物与混合物①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③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纯净物 混合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有一定的熔、沸点 无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2.游离态与化合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时,称为元素的游离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时,称为元素的化合态。
3.“价-类”二维图主要表明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类别的物质考点2 物质的分类与物质的性质1.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1)酸性氧化物.(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如:SO2、SO3、CO2、Mn2O7)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注意只生成盐和水,不变价)。
注意:①酸性氧化物都能跟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②大多数酸性氧化物能跟水化合生成酸(SiO2除外),不是全部。
③大多数酸性氧化物都可由非金属与O2化合生成点燃例如:①2NaOH + CO2 === Na2CO3 + H2O ②CO2 + H2O === H2CO3③C + O2CO2(2)碱性氧化物.(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如:CaO、MgO、CuO、Fe2O3)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
CaO、Fe2O3等大多数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3)两性氧化物.既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又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两性氧化物。
如Al2O3。
【注意】正确理解几个“一定”“不一定”(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重点难点】重点:物质的分类及胶体的概念、性质。
难点:物质的分类,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相互关系。
【知识讲解】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元素组成物质: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由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2、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有两种:游离态和化合态。
(1)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存在的形态。
例如:氧气中的氧元素就是以游离态存在。
(2)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存在的形态。
例如:NaOH、Na2CO3中的氧元素就是以化合态存在。
元素的游离态、化合态可以相互转化,如O2与C反应生成CO或CO2,游离态的氧元素变成了化合态氧元素,又如KClO3加热制O2,化合态的氧元素又变成了游离态氧元素。
3、物质种类繁多的原因:(1)同种元素可形成不同的单质。
氧元素能形成O2、O3两种不同单质;碳元素形成金刚石、石墨、C60、C70等多种单质;磷元素能形白磷、红磷等单质。
(2)不同种类的元素形成不同种类的化合物。
大的方面可以分为氧化物、酸、碱、盐,而每种类别物质又可以再细分。
以后还要对物质进行详细分类。
(3)元素种类相同时,也可以组成不同的化合物。
如氮元素、氧元素可以组成N2O、NO、N2O3、NO2、N2O4、N2O5 等多种氧化物,主要就是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同,组成了不同种类的氧化物。
另外,有机物中还要出现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物质)。
以上这些原因都决定了元素种类虽然不多,但可以组成多种多样的物质。
二、物质的分类1、物质分类的方法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对物质进行不同的分类。
例如:依据物质中所含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把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纯净物则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对于纯净物,依据所含元素种类的多少,可以划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单质可以再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鲁科版 必修1 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作者:史学强 Email:suifengpiaoguo@ 20011年3月15日§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知识梳理】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从本质上看,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从数量上看,110多种元素组成了几千万种的物质。
2.元素的组成形式:(1)单质:同一种元素自身组成的物质叫单质,有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2)化合物:不同的元素之间组成的物质叫化合物。
3.元素的存在形态:(1)游离态:元素以自身形式结合成单质时的存在状态,此时的化合价为零价。
(2)化合态:元素与另外的元素之间结合成化合物时的存在状态,此时的化合价一般为正价或负价。
【知识梳理】2物质的分类1.物质分类的方法:(1)按物质是否由同种物质(分子)组成,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由同种物质(分子)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不同物质的分子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2)按组成物质的元素的种类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3)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很多,如按化合物的性质分类,又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若按化合物在水溶液或在融化状态下是否导电,则可以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若按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则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
按混合物中分散质粒度大小可将混合物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等。
说明:①物质的分类方法和依据很多,按不同的方法可得出不同的类别。
②类别名称只是为了标识不同分类结果的一种定义。
③注意分类依据和分类的对象、类别之间的层级关系和区别。
(4)两种常用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2.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相互关系(1)金属的化学通性:① 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 ②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③ 较活泼金属+酸(硝酸、浓硫酸除外)→盐+氢气④ 较活泼金属金属+较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较不活泼金属+较活泼金属的盐溶液(2)氧化物的化学通性:树状分类举例①酸性氧化物+水→含氧酸②酸性氧化物+碱→盐+水③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盐④碱性氧化物+水→碱⑤碱性氧化物+酸→盐+水说明: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
〖课时1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分类〗之小船创作目标与素养:1.知道元素是物质的组成成分,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存在。
(宏观辨识)2.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微观探析)3.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
(变化观念)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元素组成物质的形式(1)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有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2)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微点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单质),也有可能是混合物,如C60和石墨的混合物。
3.元素的存在形态(1)游离态:元素以自身形式结合成单质时的存在状态,此时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2)化合态:元素与另外的元素结合成化合物时的存在状态,此时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正价或负价。
微点拨:(1)金属元素有0价和正价,无负价;非金属元素有0价,正价和负价。
(2)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
二、物质分类与物质性质 1.根据物质的组成物质⎩⎪⎪⎪⎪⎨⎪⎪⎪⎪⎧混合物纯净物⎩⎪⎪⎪⎪⎨⎪⎪⎪⎪⎧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酸碱盐⎩⎪⎨⎪⎧正盐酸式盐碱式盐2.根据组成特点和所具有的性质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 2、Mn 2O 7等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Na 2O 、Fe 2O 3等3.根据物质类别研究物质性质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1)五水硫酸铜是混合物。
( )(2)盐酸是化合物。
( )(3)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 )(4)相同种类的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化合物。
( )[答案](1)×(2)×(3)×(4)√2.下列元素在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态的是( )A.O B.NC.Na D.C[答案]C3.下列物质不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A .SO 3B .CO 2C .COD .P 2O 5C [CO 是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1.1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分类与物质性质本节教学内容是鲁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一节《元素与物质分类》的第一课时。
本节从分类的角度出发,安排了安排了“元素与物质分类”,在整个高中化学学习阶段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生通过对分类方法的系统学习,可以分类梳理一下已经学习过的化学知识,将这些化学知识在头脑中进行系统化处理,使学生感悟到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分类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学习方法。
而在本章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还要利用这种方法,学习化合物的分类,反应类型的分类等等,这种方法实际也要贯穿于学生整个的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上学习对物质的分类,从微观上辨析物质的分类,体会微观粒子的变化对宏观物质的性质的影响。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物质分类的基本模型,理解通过对物质的分类来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为后续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基础。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学习探究,经历对物质进行分类的过程,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科学思想,体会化学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物质分类过程和分类应用的理解,体会掌握科学方法就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建立高效学习的科学精神。
建立分类的科学思想,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多媒体一、导语在图书馆中为什么我们很容易就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在网页上为什么我们能迅速挑出所自己需要的信息呢?这是因为因为书、信息都按一定标准进行了分类且根据类别已经摆放好了。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投影:超市图片、一些碳元素的物质在我们接触的事物中,应用分类方法的例子很多,分类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也就是说分类是有依据的,我们也可以称为分类的标准。
二、知识回顾1、初中学习中,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2、对于自然界中的物质,从状态上可分为固态、气态、液态三态。
第二章第1节元素与物质世界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单质,绝大多数元素与其他种类的元素可组成化合物 ,相同的几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化合物,如CO 和CO 2、H 2O 和H 2O 2等。
2、元素的存在形态(1)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如金属铁中的铁元素。
(2)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如Fe 2O 3中的铁元素。
3、元素的化合价(1)一种元素可以有多种化合价,金属元素只有0价和正化合价,非金属元素可以有0价、正价或负价。
(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
二、物质的分类1、物质分类的依据) 、Cl 2、He 、Ar )H 2CO 3、H 3PO 4) 、NH 3.H 2O ) 3 物质2、SO3、CO 2 2O 、CaO CO 、NO3胶体、淀粉溶液、有机玻璃、烟水晶等) 【相关定义】 (1)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不能跟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判断酸性氧化物时,看面相,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例外的见注意部分) (2)碱性氧化物:能和酸反应(不能跟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判断碱性氧化物时,也看面相,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例外的见注意部分) (3)两性氧化物:既能和酸又能和碱反应的氧化物。
(只需要记住Al 2O 3这个例子)(4)不成盐氧化物:不能与酸或碱反应生成相应价态的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不成盐氧化物。
(只需要记住CO 、NO 、NO 2这几个例子)(5)过氧化物:含有过氧根O 22-的化合物。
(只需要记住H 2O 2、Na 2O 2这两个例子)(6)酸式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除金属离子(或NH4+)外,还有氢离子,阴离子全部为酸根离子的盐。
(7)碱式盐: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除酸根离子外还有氢氧根离子,阳离子全部为金属离子(或NH4+)的盐。
(8)正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只有金属离子(或NH4+) ,阴离子只有酸根离子的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