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6.短歌行
- 格式:ppt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22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短歌行
短歌行是中国古代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著名诗歌,收录于《乐府诗集》中。
这首诗歌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英雄豪
情的深刻感慨。
以下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背的《短歌行》全文: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这首诗歌通过对酒、歌、月、鹿等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英雄豪情
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曹操的宽广胸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学习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短歌行》教案【教材定位】《短歌行》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的第一篇课文,这一课的两篇课文都是古体诗,但在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上有很大不同。
《短歌行》是古体四言诗,风格质朴刚健,在手法上运用比兴、化用典故和引用前人诗句,来表达自己的心志。
学习这首诗歌的时候,要在诵读和感悟中,体会四言诗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掌握鉴赏古体诗的表达技巧。
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人的独特经历,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曹操对“天下归心”的渴望。
【素养目标】1.疏通全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及诗歌的主旨;2.学会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把握诗歌中的用典和比喻的手法。
3.结合诗人的生平及写作的历史背景,概括并理解建安诗歌“慷慨悲壮”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朗诵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说到“枭雄”你第一个想到的是谁?相信有不少同学会想到—曹操。
是的,在礼乐崩坏的周代末期,挟天子以令诸侯,征讨四方,建立大魏,曹操的确是历史上不可被忽视的一代枭雄。
那么,曹操是靠什么来建立这宏图霸业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齐走近《短歌行》,窥探一二。
二、知人论世1.了解诗人魏武帝曹操(155~220年),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东汉末年权臣、太尉曹嵩的儿子,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曹操以汉献帝刘协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中国北方地区,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民、实行“租调制”,促进中原地区经济生产和社会稳定。
建安十八年(213年),获封魏公,建立魏国,定都邺城。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册封魏王,位在诸王之上。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3月15日),去世,谥号为武。
其子曹丕称帝,追赠武皇帝,庙号太祖。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七课《短歌行》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10篇)白居易短歌行曈曈太阳如火色,上行千里下一刻。
出为白昼入为夜,圆转如珠住不得。
住不得,可奈何,为君举酒歌短歌。
歌声苦,词亦苦,四座少年君听取。
今夕未竟明夕催,秋风才往春风回。
人无根蒂时不驻,朱颜白日相隳颓。
劝君且强笑一面,劝君且强饮一杯。
人生不得长欢乐,年少须臾老到来。
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七课《短歌行》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短歌行》教学设计篇一一、学习目标: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体会诗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三、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运用典故等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前板书标题)教学过程:一、导入: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三国时期,风云动荡。
孙权靠父兄基业坐断江东,刘备凭皇叔身份、仁义情怀三分天下有其一,那么,曹操又凭什么一统北方呢?同学们心目中的曹操是怎样的呢?“挟天子以令诸侯”——玩权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我负天下人”——自私“京剧脸谱中曹操是白色脸谱”——奸诈,阴险曹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历史自有公论,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短歌行》,领略它作为文学家的风采,了解历史上真实的曹操。
二、解题、背景介绍。
1、解题:(点击幻灯片)“行”是一种文体。
短歌行,汉乐府曲调名,是用于宴会场合的歌辞。
“长歌”、“短歌”是针对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的。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2、写作背景:幻灯展示:(点击幻灯片)建安十三年,曹操率83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
高一上册语文短歌行原文及翻译免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一上册语文短歌行原文及翻译免费高一上册语文短歌行原文及翻译免费曹操的《短歌行》中弥漫着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忧伤,然而在这感伤表象背后所激荡着的却是时不我待的焦虑,以下是本店铺准备的一些高一上册语文短歌行原文及翻译免费,仅供参考。
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知识归纳一、重要字词归纳(一)《短歌行》1.通假字契阔谈䜩:“ 䜩”通“宴”,宴会2.古今异义人生几何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的简称3.词类活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鼓瑟吹笙:名词用作动词,弹奏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使动用法,使……归4.特殊句式何以解忧:宾语前置句,“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二)《归园田居(其一)》1. 古今异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古义:隐约的样子。
今义:因留恋而不忍分离2.一词多义(1)归①守拙归园田(回到)②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归附,归依)③不图子自归(回娘家) ④返璞归真(复归)⑤男有分,女有归(女子出嫁)(2)去①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离开)②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过去的)③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距离)④大江东去(往,到……去)⑤为汉家除残去秽(除掉)(三)《梦游天姥吟留别》1.词类活用对此欲倒东南倾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南洞天石扉,訇然中开方位名词作状语,从中间云青青兮欲雨名词作动词,下雨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作动词,弹奏栗深林兮惊层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战栗;使……震惊2.古今异义烟涛微茫信难求古义:的确,实在; 今义:指书信。
云霞明灭或可睹古义:暗;今义:消灭,熄灭。
势拔五岳掩赤城古义:超出;今义:抽出。
3.通假字列缺霹雳“列”同“裂”,分裂4.一词多义(四)《登高》渚:水中的小洲。
落木:落叶。
萧萧:落叶纷纷的肃杀凄凉景象。
作客:客居他乡。
百年:犹言一生。
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苦恨:甚恨,心中的恨事很多。
繁霜鬓:形容两鬓头发斑白。
新停:刚停。
这时杜甫正因病刚刚戒了酒。
浊酒:未过滤的水酒。
(五)《琵琶行并序》1.古今异义(1)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于是创作。
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2)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3)秋月春风等闲度古义:随随便便。
今义:寻常,平常(4)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容颜。
今义:指色彩(5)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突然冲出。
高一语文短歌行知识点笔记短歌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创作的一种诗歌形式,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在高一语文中,我们学习了这篇脍炙人口的作品,并从中汲取了许多知识点。
以下是关于高一语文短歌行的知识点笔记。
1.创作背景:短歌行创作于唐代,是民歌和乐府诗的结合。
在唐代社会中,民歌以其简练、朗朗上口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白居易从民间融合了乐府诗的元素,创作了这一新颖的诗歌形式。
2.写作技巧:a)简约明快的语言:短歌行以简单明快的语言传递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作者通过凝练的表达方式,使读者能够迅速抓住诗歌的主旨。
b)押韵技巧:短歌行多采用押韵的方式,使整首诗有鲜明的节奏感,更易于记忆。
c)运用排比:排比是短歌行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通过排比句,作者可以将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3.主题与意境:a)抒发感慨:短歌行通过抒发人生的苦乐得失、荣辱成败等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b)揭示社会现象:短歌行还可以通过揭示社会现象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达出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切。
c)反映时代特点:白居易在短歌行中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一些特点,如物价上涨、官员贪污等,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4.文学价值和影响:a)深入民间:短歌行以其简单明了的语言风格,深入民间,传达了普通人民的思想和情感,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
b)影响后世:短歌行的创作形式以及对人生、社会问题的思考,在后世诗歌创作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5.学习与思考:a)体会诗歌之美:通过学习短歌行,我们可以体会到诗歌作品独特的美感,感受到诗歌带给我们的思考和情感上的震撼。
b)提高语文能力:通过解读短歌行,我们可以提高语文阅读的能力,培养理解和鉴赏诗歌的能力,提升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c)反思社会问题:短歌行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可以引发我们思考当下社会状况,关注社会发展,提高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对未来的思考。
通过学习和了解高一语文短歌行,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这一经典诗歌形式的美感,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增加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导语】曹操的《短歌⾏》是⼀⾸政治性很强的诗,曹操把⾃⼰的政治思想完全融⼊到了全篇诗中整⾸诗运⽤了⽐兴、⽤典写作法,来达到抒情的⽬的。
⼜以⽐较消极的情绪来表达进取的思想,以对酒当歌的⾏为来表现对⼈⽣的思考,以推杯换盏的情景表现渴望⼈才和⼀统天下的愿望,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1.部编版⾼⼀上册语⽂第七课《短歌⾏》课⽂原⽂ 短歌⾏ 曹操 对酒当歌,⼈⽣⼏何! 譬如朝露,去⽇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衿,悠悠我⼼。
但为君故,沉吟⾄今。
呦呦⿅鸣,⾷野之苹。
我有嘉宾,⿎瑟吹笙。
明明如⽉,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相存。
契阔谈讌,⼼念旧恩。
⽉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不厌⾼,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
2.部编版⾼⼀上册语⽂第七课《短歌⾏》教案 教学⽬标 1、知识⽬标:鉴赏诗歌,感悟诗⼈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能⼒⽬标: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法。
3、情感⽬标:培养⾼尚的品德情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领会诗⼈表达⾃⼰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业的⼼情。
教学难点: 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法。
教学⼯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 这个⼈⼤家认识吗?⼤家在《三国演义》电视剧中经常见到他。
《短歌⾏》⼤家听过吗?在《三国演义》的⾚壁之战中,就有⼀段曹操“横槊赋诗”的场⾯,唱的就是这⾸《短歌⾏》。
《短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是指歌词⾳节的长短⽽⾔。
短歌⾏以汉乐府旧题来写时事。
看过《三国演义》的⼈也许还记得在第四⼗⼋回有段关于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
建安⼗三年,曹操“挟天⼦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在的官渡之战⼀举消灭了强⼤的袁绍势⼒,并北征乌桓,统⼀了北⽅。
这年冬天,曹操亲⾃率⼋⼗三万⼤军,兵临⾚壁城下,想要⼀举扫平“孙刘联盟”,统⼀天下。
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之短歌行曹操教学目标1、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2、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3、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重点难点1、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2、引句、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第三单元说明优美的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
阅读古诗词作品,可以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加深对社会的思考,增强对人生的感悟,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名作。
曹操对“天下归心”的渴望,陶渊明“复得返自然”的淡泊,展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李白驰骋想象的豪迈,杜甫登高望远的悲凉,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慨叹,表现出各自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世界;苏轼、辛弃疾词的豪放,李清照词的婉约,则展示出宋词不同的审美追求。
学习本单元,要逐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要在诵读和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境,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尝试写作文学短评。
学习提示回顾历史,有的人积极进取,追求不朽的功业,有的人摈弃世俗,崇尚自由的田园生活。
曹操的《短歌行》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正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
曹操的《短歌行》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建功立业的宏愿。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抒发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自由、喜悦之情。
这两首诗均为古体诗,但在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上有很大不同。
前者是四言,质朴刚健,运用比兴手法,化用典故或引前人诗句表达心志;后者是五言,平淡舒缓,善用白描,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
要在诵读中体会两首诗不同的韵律、节奏和表达技巧,结合诗人的身世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背诵《短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