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教师语言艺术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艺术美育论音乐微格教学中的教学语言技能赵继刚聂朋胜(宜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赣西音乐舞蹈研究所江西·宜春336000)中图分类号:J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14-0128-02摘要音乐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音乐教师的教学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音乐教学语言技能是音乐教师完成音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
本文就音乐微格教学中音乐教学语言技能的教学功能和构成要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音乐微格教学教学语言技能On Teaching Language Skills in Music Microteaching// Zhao Jigang,Nie PengshengAbstract Music microteaching is a teaching method training mu-sic teachers'teaching skills by utilizing modern teaching technol-ogy.Music teaching language skill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music teachers to complete music teaching tasks.This paper prelimi-narily analyzes the teaching functions and components of music teaching language skills in music microteaching.Key words music microteaching;teaching language skills音乐微格教学中十分强调音乐教学语言技能的训练,因为教学语言技能是存在于一切音乐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的行为,是音乐教师用正确的口头语言以及各种具有辅助性的书面语言和身体语言去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传授和讲解的行为方式,对引导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维,实现教学目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音乐微格教学中,教师要把音乐教学语言技能训练放在突出位置。
优美的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是通过音响、节奏和旋律塑造出形象、意境,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
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有着其特有的表现手段和表现方法。
课堂语言是教学活动中,老师与学生之间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
它是知识、心理和情感相互交织、互相促进的一种交流,这是任何教学媒体不能替代的。
在音乐教学中,除音乐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功能以外,它的教学手段和其它各学科具有共性之处的就是语言表达。
语言的美更能突出音乐学科的美育教学。
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不仅要重视音乐教学法的研究,同时要加强课堂语言的学习和锤炼,才能使课堂充满艺术性。
一、音乐教师优美的语言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音乐语言美的特点。
发音上不能带有方言要用标准的普通话,再加上优质的音色。
要使讲话的音色优美,我们可以借鉴声乐中的正确发生方法,通过训练、不断美化自己的音质,使语言发音像旋律一样流畅;像歌声一样动听。
标准的普通话和优质的音色会给学生带来听觉上的美的感受,它会像磁铁一样有力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印象。
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规范的语言发音,为歌曲的字正腔圆打下扎实的基础,还可以烘托音乐艺术的美,使学生能够终身受益。
二、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要规范准确音乐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相同,课堂的语言表达要准确。
在教学中任何模糊的,含糊不清都会影响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条理性,一首好的音乐作品不能少了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的完美结合。
三、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清晰流畅,具有艺术性语言表达的艺术性,是对语言表达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从教育的高要求来看,课堂语言是教师的一种表现艺术。
他包括教师要讲究说话的表情、语气、语调等等。
音乐是美的艺术,因此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性就尤为重要。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富有激情和极大的艺术魅力,要做到像旋律那样优美,像歌声那样句句动听。
朗诵歌词时,在语调、力度、速度、音量上都要做到恰到好处,力求生动、悦耳,用汉语天然的节奏感和抑扬顿挫的语调为音乐课朔造音乐形象。
“语言”艺术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运用经验谈【摘要】课堂语言是学校师生之间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和工具,更是任何现代化教学媒体所不能取代的。
鉴于初中音乐课堂有别于其它文化课程的特点,初中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可谓别具一格,它是师生之间知识交流、心理互动、情感交织的一种综合体现。
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浅谈“语言”艺术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关键词】“语言”艺术;音乐课堂;经验谈音乐课堂是神圣的艺术殿堂,音乐艺术的教学魅力在于运用音乐的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艺术胜境,以陶冶学生情操,还能开发学生智力。
作为一名优秀的初中音乐教师,除了具备深厚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表述能力,重视音乐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用课堂教学式艺术的“语言”讲述教授内容,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让学生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到音乐带来的乐趣。
一、“语言”艺术准确到位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音乐教学课堂语言要精确表述音乐作品的主旨思想,学生年纪小、理解力有限,因此,音乐教师要将艺术语言转化为生动的口语,而且老师的语言要十分精确到位,使学生在主旨思想引领下领会作品内涵。
众所周知,音乐作为一科艺术门类,本身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表现力。
因此,要求音乐老师课堂语言要生动、形象、精辟,把艺术本身蕴藏的魅力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
使学生进入艺术作品的情境之中,接受音乐艺术的熏陶,提高对音乐作品的品鉴能力。
二、“语言”艺术组织有序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授课语言应是组织严密、条理清晰的。
一堂优质的音乐课,老师的授课内容要时刻紧扣主题。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引领学生在音乐大海里尽情遨游,程序严谨,逻辑清晰,令人神往。
所以,音乐教师在课堂上要用简单、通俗、具体、生动的语言授课,对于较难理解掌握的乐理知识,老师可以通过生动鲜活的示例进行启发引导,使学生很快的学习掌握。
论文教师语言分析报告范文引言教师语言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语言,教师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帮助他们理解知识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本报告旨在对一位教师的语言进行分析,探讨其语言使用的特点和可改进之处,从而提出相应的建议。
教师语言分析经过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我们对其语言使用进行了分析。
以下是我们的观察结果:1. 语速和声音控制教师在上课时的语速较快,有时候难以跟上。
尤其对于一些概念性较强的知识点,教师没有给予足够的停顿和重复,导致学生难以理解。
此外,教师的发音和声音控制偶尔不清晰,使得学生难以听清关键词语。
2. 语言简洁性教师的语言简洁明了,能够用简单的词汇和句子表达复杂的概念,便于学生理解。
他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而是尽量使用常用词汇进行解释和说明。
这样的语言风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教师在上课时充分利用了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
通过手势和示范,教师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并引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教师的面部表情友好而亲切,给学生一种信任和舒适的感觉。
4. 提问和反馈教师在课堂上经常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讨论。
他善于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建议与改进方向基于对教师语言使用的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改进方向:1. 语速和声音控制教师在上课时应注意语速的调节,尤其在讲解复杂知识时,应放慢语速,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理解。
此外,教师可以利用重音和音调的变化来强调关键词语,提高语音表达的清晰度。
2. 重视语言表达技巧的培养尽管教师目前的语言表达已经简洁明了,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教师可以通过读书和参加培训课程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他还可以积极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分享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语言技巧。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摘要】音乐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意义。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展开,探讨了音乐教学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如何运用语言艺术提升音乐教学效果、语言艺术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影响、在音乐表演中的作用以及创新方法。
通过对语言艺术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对音乐教学的启发和促进等方面的讨论,强调了语言艺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关键作用,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深入探讨,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语言艺术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运用语言艺术来提升音乐教学效果。
【关键词】音乐教学、语言艺术、音乐表达方式、提升效果、学生音乐素养、音乐表演、创新方法、重要性、启发促进、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音乐教学的重要性音乐教学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音乐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培养音乐情感、审美意识和表现能力。
音乐教学不仅仅是传授音乐技巧,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
音乐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更是要通过学习、演奏、表演等一系列活动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让他们在音乐中体会成就感和自豪感。
音乐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和社交能力。
在音乐学习中,学生会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交流,共同完成音乐作品的演奏和表演。
通过这种合作,学生能够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增强自信心和情绪管理能力。
音乐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人格修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音乐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学到音乐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培养情感、审美和表现等多方面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语言艺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语言艺术在音乐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是连接师生情感的纽带,是传递知识和启发思维的桥梁。
通过语言艺术的运用,音乐教学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出音乐的魅力和内涵,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音乐的情感与意义。
浅议音乐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摘要:教学活动的灵魂就在于教学的语言技巧,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应该具有驾驭语言的高超技能;亲切舒缓的语气、抑扬顿挫的语调、张驰相间的语速、强弱适当的音量,使教学语言给人以一种强烈的流利动听、富有磁力的语感美的刺激,为教学增辉添彩。
关键词:生动活泼津津有味兴致勃勃准确精炼形象生动韵律优美幽默风趣情感委婉情深意切利动听、富有磁力的语感美的刺激,为教学增辉添彩。
教学活动的灵魂就在于教学的语言技巧,教学语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兴致勃勃。
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应该具有驾驭语言的高超技能;亲切舒缓的语气、抑扬顿挫的语调、张驰相间的语速、强弱适当的音量。
使教学语言给人以一种强烈的流利动听、富有磁力的语感美的刺激,为教学增辉添彩。
一、教学语言的准确精炼性普通话是每个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在教学中,音乐教师尤其要做到能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
教师字正腔圆的发音,不但会给学生带来听觉上的享受,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规范准确的发音,为歌唱的咬字吐音打下扎实的基础。
音乐课有时间的限制,要把音乐知识系统完整地传授给学生,教师的教学用语就必须准确精炼。
要抓住教学内容中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地学习和创造。
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紧扣教学内容,从激发学生兴趣,到带领学生遨游于音乐的海洋,都应富于逻辑,引人入胜。
没有语言组织,东拉西扯,随意发挥的音乐课是难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的。
因此,音乐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以概括性的语言、精炼的词汇引导学生。
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细致地钻研教材,在课前就做好精心的准备工作。
特别是在备课时就要有组织课堂语言的准备,并选择最好的表达方式。
唯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思维保持连贯统一,顺利实现音乐教学的环节转换,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学语言的形象生动性无论在声乐、器乐、乐理、视唱、欣赏等各种教学中,生动活泼的语言,具体形象的比喻常常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刍议音乐教学中语言艺术的应用歌唱艺术本身就是源于语言艺术,并且做出进一步发展的艺术。
在当前音乐教学中,通过恰当的语言艺术的应用,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化抽象为直观具体,并且使声乐中所蕴含的情感等表达并传递出来,真正的达到艺术教育的发展。
本文即针对语言艺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以期为当前各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做出启示。
一、语言艺术运用于课程的讲解高校音乐教学通常会包括发音练习和作品练习两个部分,实际上也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其中发音练习往往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众所周知,掌握发音技巧,就要从发音器官开始,引导学生去感受声音的产生,并且启发学生找准发音部位。
然而在当前高校音乐教学中,面对教材详细的讲解,学生往往更是一脸茫然与不知所措。
此时即使告诉学生,声音的产生,是由发音器官、呼吸器官和共鸣器官共同作用来实现的,学生也会不知道何为发音器官、何为共鸣器官等,久而久之,歌唱或者是发音都会成为他们心中纠结的内容。
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不外乎教学内容不够直观,学生很难切实的感受到教师讲的身体部位、发音过程的具体情况,使音乐教学带上了积分模糊的意味。
教师掌握语言艺术,巧妙运用语言艺术组织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快速的掌握声乐的相关知识,实现教学的突破发展。
例如,在讲解手引叹气呼吸法过程中,要求两手掌心向内,并保持10厘米左右的距离,指向胸腔的方向,从鼻口一起吸气边将两手往下缓缓滑动并到小腹处往两边的方向拉开,心里默数着一个八拍,八拍结束后两手缓缓往中间往前收回把气息均匀的呼出去,如此循环往复的练习可以使唱歌的呼吸越来越深、且富有弹性。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恰当的时候,已经不局限于单纯的运用语言来描述,而是加上了丰富的肢体语言,使学生能够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丰富,并且加深学生的记忆。
二、在发声训练中的化繁为简其实音乐教学中会遇到很多专用名词,从简单的换气、发声,到稍微复杂点的休止符等,随便一个如果僅仅靠死记硬背使学生去接受都会很难,那么此时,教师就要运用良好的语言艺术修养,使学生能够以一种轻松、真切的状态投入其中。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古代的教育著作《学记》中特别强调教学语言的修养,指出教学语言要“约而达,微而减,罕譬而喻。
”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
”这些都说明课堂语言的重要性,教师的语言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师生在课堂上进行脑力劳动的效率。
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
生动准确的教学语言能激发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能把学生带进令人神往的音乐殿堂。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音乐教学实践,谈一下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体现语言的艺术。
一、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正确清晰,声声入耳虽然语言并不是音乐课的主要内容,但标准、生动、组织有序的语言无疑将为一堂音乐课增色不少。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发音标准、口齿清晰,语调适中、表达规范。
拥有这样语言的教师,常常会赢得学生的喜爱,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高,就会更加喜欢音乐课。
二、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幽默诙谐、充满魅力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是诙谐风趣、言谈充满幽默感的老师。
一名教师如果语言干瘪、枯燥无味,纵然他知识再渊博,也只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
”没有生动的语言描述,学生即使认真听了,结果也只能是收效甚微。
学生喜欢音乐课,是因为音乐课能给他们带来乐趣。
如果我们音乐教师在课堂上能做到教学语言幽默、诙谐,就会大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1.音乐教师应该尊重学生、赏识孩子我们要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每一个可以赏识的对象。
运用赏识性语言,可以让学生的心灵在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信心。
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赏识性语言可以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对!很好!你真行!有胆量,不简单!”等等,这些语言的运用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使音乐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
2.音乐教师应注意鼓励性教学语言的合理运用每个人都有喜欢受表扬的心理,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
有时候,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以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音乐教师艺术语言的在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一堂优秀受学生欢迎的课,其课堂语言一定比较亲切、自然。
语言是教学的工具,在教师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大量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是靠语言来实现的。
语言艺术的目的是这一交流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将会像音乐作品一样的美,给学生以艺术和美的启迪,以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语言艺术无疑是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这一双边活动的效果。
音乐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课,音乐教师应重唯美的教学,积极设计其美的氛围,用美的语言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用艺术的语言来阐述艺术,来激发学生兴趣,来启发学生思维,来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表现美。
一、导入语——精练简明俗话说得妙:“话有三说,巧说为妙”。
课堂语言也不例外,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亲切、巧妙的导语首先得形象生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成功的学习作好铺垫,愉快的学习环境,则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愿望,教师就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等要素构成的知识系统,这些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
音乐教师运用简要、精练的语言来吸引学生,巧妙的将学生带入课堂教学内容中,并能够积极地去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因此,教师的语言要亲切自然并富有激情,通过教师富有激情的、亲切自然的声音把学生带入音乐情景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并为之动情,感受其美。
二、提问语——启发创新妙语生花,打开沟通的桥梁。
教师的提问艺术真的很重要。
课堂提问是引起学生反应、增强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的主要手段。
教师从提问入手,设计有价值的、学生有兴趣的思考题,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思而后得”,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师的课堂提问,不是交谈时的随想而问,而是事先精心安排设计好的。
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较强的针对性,还要能启发学生去思考和探求。
浅论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教学语言的运用摘要:教学语言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
小学音乐教学是一门富于艺术性创造的学科,教师若能科学、艺术性地运用丰富的教学语言,对营造教学环境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教学语言;艺术性;全面修养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4-0142-02音乐是一门直观性、趣味性、艺术性极强的科目,课堂教学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感受、理解、想象、创造和演绎的空间。
要使课堂中见而有形、听而有声、声而有物、物而有景、景而有情。
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学习和表演中,对于开发智力,丰富情趣,培养能力,并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和个性的塑造都产生较大的影响。
小学音乐教学虽然是直观的艺术,又是一门科学,需要教师的激情,也需要严谨,教师若能合理、艺术地运用好教学语言这一工具,就能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语言是教师的重要素质语言是人和人之间互相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
爱因斯坦曾经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启发。
”在一切教学活动中,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学生智能的培养,思想品德的教育,都离不开教师丰富、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一种专业化的创造艺术,是任何东西都不可替代的感化学生心灵的一种手段。
对于教师来说,教学语言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是教学的主要工具,也是让每位教师尽情发挥创造性的语言行为。
教师的教学语言正确与否,生动与否,是否具有感染力都与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密切相关。
音乐教师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虽然语言表现方式没有固定的范本和僵化的格式,表达也是教师外在风格和内在涵养的综和体现,教学语言艺术的高低,不仅影响到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效果的优化,更重要的是它还影响着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在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素质中,教师的教学本质就是能“言传身教”,教师的一切基本功都关键体现在教学的“言”中,而“言”又是“言传”的基础,有“言”才能有“言传”的过程。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语言艺术作者:蒋冬英来源:《教育信息化论坛》2018年第02期摘要: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的重要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
对于音乐教学来说,教师合理地运用艺术语言,不仅可以充分传授学生音乐知识,还可以体现教师的个人魅力和教学水准。
因此,把握语言艺术的特点,准确地运用到音乐教学中来,是音乐教师的必备技能。
关键词:语言艺术;音乐教学;课堂语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你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是语言,你是通过语言去打动学生的理智和心灵的。
”可见课堂语言的重要性与艺术性。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除了必须具有声乐、钢琴等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以外,还应具备掌握和运用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能力。
如果教学语言带有一定的技巧性、思想性、艺术性,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那么就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音乐课中的风趣语言艺术《幽默教学:一门表演的艺术》一书中指出:“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儿童的兴趣,使儿童学得更好。
”教师幽默、诙谐的语言是课堂教学中的润滑剂。
风趣的语言,不仅能缩短师生情感上的距离,拉近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民主的学习环境,还能够体现师生平等的教学原则。
记得一次音乐课,我们班有很多学生唱歌时含胸驼背,没有保持良好的坐姿。
于是我灵机一动地说道:“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虾吗?互相看看对方,它就在你的身边呢!”很多同学这才反应过来,顿觉不好意思了,迅速挺直了身板。
又如在上《小花猫和小老鼠》一课时,学生跟着音乐伴奏忍不住很大声地唱起歌来,歌曲开头那种隐秘的意境一下子全丢了。
我皱着眉头一脸担忧地说道:“小朋友们,你们如此喊唱,小老鼠没有被小花猫吓跑,反而被你们给吓跑咯!”同学们听后都哈哈大笑起来。
这样风趣的语言让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变得委婉含蓄,化解了批评时的尴尬,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下接受了教育。
二、音乐课中的肢体语言艺术肢体语言是人类的第二语言,也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
浅谈音乐教师的语言艺术冯彬(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在职研究生;唐山师范学院音乐系)摘要:鉴于音乐课具有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的特.羔。
本文从语言艺术的目的出发。
提出了对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于文学语言艺术和形体语言艺术的特定要求。
关键词:音乐教师;语言艺术;文学语言;形体语言课堂语言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课堂语言艺术则无疑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这一双向活动的效果。
一、音乐教师的文学语言艺术1、课堂语言应具有文学色彩,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
文学语言是加工过或规范化的书面语.在推动文化的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
虽然语言并不是音乐课的主要内容。
但标准、准确、生动、组织有序的语言无疑可以为一堂音乐课增色。
要充分发挥音乐语言的特点。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标准、流利的普通话。
在语言发音上,切忌夹带方言。
教师在讲解和范唱时.要做到音色优美,我们可以借鉴声乐中的正确发声方法,通过训练、调节.不断美化自己的音质。
使语言发音像旋律一样流畅.像歌声一样动听。
标准的普通话和优质的音色会给学生带来听觉上的美感享受.会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加深教学内容的印象。
这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规范的语言发音.为唱歌的字正腔圆打下扎实的基础。
还可以烘托出音乐艺术的美.使学生受益终生。
大学英语教学中过分依赖分析、寻求普遍性.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有悖于因材施教的教学规律。
四、如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科学性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作为人文科学区别于自然科学的特性.以及受经典科学思维方式影响而存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弊端,我们应该汲取现代科学的营养。
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及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科学性。
要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科学性.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
既不能用传统的经验主义指导教学.也不能将适用于自然科学的逻辑实证主义套用在人文学科的大学英语教学。
我们需要以现代哲学的认识论为指导.以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及语言教学的方法为工具。
应用现代语言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论音乐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
课堂语言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信息传递的工具,它是知识,心理和情感互相交织、互相促进的一种综合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
动的效率。
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它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造核心。
音乐本身是一种情感语言,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这种情感语言,正确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就需要又生动精炼的语言,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像磁铁一样吸住学生的心。
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艺术,培养学生的创造热情。
牢牢地吸引学生们,使他们插上了音乐的翅膀,飞入音乐的殿堂。
一、良好的课堂文学素养是创设情境的前提
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音乐语言的特点。
在语言发音上,切忌夹带家乡方言,要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标准的普通话和优质的音乐会给学生带来听觉的美感享受,它会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把学生导入自己所创设的意境之中。
音乐课的语言应该准确的表达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
可以说课堂文学语言的准确性是创设情境的关键。
音乐本身作为一种艺术,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要学生进入所创设的情境之中,需要教师的语言也要相应的生动形象、精辟而精练。
因此就需要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真正融入音乐情境中。
音乐课上,教师所创设的情情境应该
和教学内容紧密相连。
从引情、激情、解情、动情到抒情,到带领学生遨游于音乐的海洋,应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因此,课堂语言的组织有序就显得颇为重要。
二、音乐课的体态语言设计
音乐课的体态语言设计包括手势语言、面部语言、形体语言等。
1、手势语言就是用手、腕、臂来表达信息。
法国社会学家列维-布留尔曾指出:“手与脑是如此的联系紧密,以至于实际构成了脑的一部分,文明的进步是由脑对于手以及反过来手对于脑的相互影响而引起的。
”语言由大脑支配,而手势几乎能表达所有的语言。
在音乐教学中,手势语言更起着十分特殊的作用,如训练学生音高的柯尔文手势就是完全意义上的“视觉语言”;在指挥学生演唱歌曲时,手势与表情的结合对学生增强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以及准确把握作品风格,都产生极大影响,如在《摇篮曲》教学中,教师可用手势营造安静恬然的教学情境,《黄河大合唱》教学中,教师用手臂挥出了激情磅礴的黄河气势等等。
这都说明了手势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脸能做出 25000种不同的表情。
如此惊人的数字,说明了一个事实:面部表情与人的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影响着语言的表达。
教师需要控制表清、运用表情的能力。
当教师面带笑容,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教室时,学生会感到轻松、亲切,很快进人一种愉快的情境。
因此,教师的表情应与教学内容、课堂气氛相协调,这样才能够增进教学效果。
音乐教师还需要具有
用表情作为辅助手段传递音乐作品内涵的高超能力。
因为音乐教师需要对作品中蕴藏的情感进行二度创作,将音乐更为真实、细致、感人地诠释给学生,为学生所接受。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面部最具感染力,传达着人与人沟通的最清楚敏感的信号。
眼睛作为面部语言最主要的角色,不仅能够实现与学生的密切交流,更体现教师的风格气质,展现教师的内心世界,表露教师的情趣与风度。
教师用柔和的目光注视学生,可使学生感受到温暖与慈爱;教师用鼓舞的目光扫视全班,可? 以使学生热清高涨;数师用认可的目光赞许学生,可以使学生坚定信心更加努力。
音乐的情感是在表现、播放音响的过程中传递给学生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完整的音乐。
为了不打断音乐,使用面部表情(特别是眼神),对学生欣赏做出提示,给学生一种情境的体验,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深层情感内涵,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积极效果。
3、教师在课堂上的形象,是教师本人内在气质的自然流露。
沉稳有力、端庄大方、潇洒自如的气质,来源于广博的学识和精湛的专业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技能的技巧。
教师的每一个行为都有可能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因此培养自己的体态,对于每位教师都是必要的。
一般来说,学生对音乐教师的体态要求更为严? 格,他们希望看到美妙的音乐通过挺拔、俊美、潇洒的老师来表达,希望从教师的体态上感受到音响的和谐与节奏的对称。
在音乐中,教师的挥臂、摇头、摆手、投足,都将表达出教师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都将传递出教师的内心清感,因此,音乐教师要特别注意自
身体态语言的艺术性
三、教师语言要有鼓励性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鼓励性的语言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注重鼓励性用语的教师,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多表扬、少批评”,这样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学生不同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表扬鼓励。
如当一个声乐能力较差的同学完成一个较难的发声练习时,教师要用“好、唱的不错”等语言来鼓励他,激发他练习的兴趣;又如在高音练习的教学中,教师不时用“坚持就是胜利”等语言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不断进取。
对于所谓“不听话”、“难教”的学生要善于善于耐心教育引导,既看到他们的短处,也要看到他们的长处,一分为二地对待他们,帮助他们克服短处发扬长处,健康成长。
使他们战胜自卑建立起充分的自信。
总之,音乐教学中的语言艺术为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规范、鼓励性的语言、肢体语言,是音乐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能改善音乐教学中存在的单调乏味的感觉,把音乐课上得健康、活泼、有趣,有益于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发展,让学生真正享受到音乐课应有的乐趣,最大限度地领悟音乐的无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