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珠海组近海潮汐沉积特征
- 格式:pdf
- 大小:2.18 MB
- 文档页数:9
珠江口盆地西江凹陷X井区珠海组沉积特征分析陈容涛;张尚锋;朱锐;杜家元【摘要】珠江口盆地西江凹陷X井区珠海组以三角洲沉积发育为特征.根据X井岩心观察,从岩石学特征分析出发,在珠海组识别出10种岩石相以及6种岩石相组合,进而在X井珠海组中识别出分流河道、天然堤、分流河道间、潮汐沙坝、潮沟、混合坪等沉积微相,总结出珠海组不同时期的沉积相序组合模式及珠海组三角洲沉积的沉积演化特征.【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年(卷),期】2011(008)001【总页数】3页(P61-63)【关键词】岩石相;沉积相;潮汐影响;珠海组;西江凹陷【作者】陈容涛;张尚锋;朱锐;杜家元【作者单位】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3;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3;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3;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5102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21珠江口盆地是华南大陆向南海水下延伸部分,由北向南划分为北部断阶带、北部坳陷带、中央隆起带、南部坳陷带和南部隆起带5个NE向二级构造单元。
西江凹陷位于珠江口盆珠Ⅰ坳陷中西部,凹陷北临北部断阶带,东临惠州凹陷,南接恩平凹陷和东沙隆起[1,2],X井位于西江凹陷中部,古珠江向海延伸的通道上,自上而下钻遇地层包括第四系、上新统万山组、中新统粤海组、韩江组、珠江组及渐新统珠海组。
下面,笔者根据X井岩心观察,从岩石学特征分析出发,在珠海组识别出10种岩石相以及6种岩石相组合,总结出珠海组不同时期的沉积相序组合模式及珠海组三角洲沉积的沉积演化特征。
1 岩石相岩石相是沉积环境的重要判断依据,一定的沉积环境中总是发育一定的岩石相类型及其组合。
从沉积过程和响应关系出发,根据岩石相以及所对应的水动力状态可以判断沉积环境[3]。
从X井区的岩心观察中,可识别出块状层理砂砾岩相 (SM)、板状交错层理砂岩相 (ST)、平行层理砂岩相 (SP)、小型交错层理砂岩相 (SSC)、沙纹层理细砂岩相 (SR)、块状粉砂岩相 (SIM)、波状交错层理粉砂岩相(SIR)、水平层理粉砂岩 (SIH)、暗色泥岩相 (M D)、复合层理异岩相 (H C)等10种岩石相。
珠江口盆地惠州26洼“源-汇-聚”特征与惠州26-6大油气田发现启示施和生;高阳东;刘军;朱俊章;龙祖烈;史玉玲【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22(43)4【摘要】珠江口盆地发现的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拗陷期沉积的中新统-渐新统,在断陷期沉积的始新统中找到的油气仅占已发现油气资源的8%,而在中生代古潜山领域尚未获得商业性油气发现。
富烃洼陷是否有大量的油气仍保存在中-深层的断陷层系内,古近系和中生代古潜山(“双古”)地层油气运-汇通道是否有效发育,成藏动力的强弱,以及圈闭和储-盖组合是否发育等是古近系和中生代古潜山领域勘探面临的主要问题。
基于“源-汇-聚”评价思想,通过对珠江口盆地惠州26洼的源(烃源岩类型与质量、热成熟演化史与生排烃史、油气资源类型与规模)、汇(运-汇单元、运-汇方向、输导通道、汇聚强度)、聚(二级构造带与圈闭、储-盖组合、充注强度、保存条件)等静态和动态成藏要素相结合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惠州26洼古近系和中生代古潜山领域的源-汇-聚特征,提出了“油型烃源岩晚期加快熟化、先油后气、断-压双控、源-储对接强势供烃、立体运聚”动态成藏模式,推动了惠州26-6构造古近系和中生代古潜山新领域勘探获得重大突破。
【总页数】15页(P777-791)【作者】施和生;高阳东;刘军;朱俊章;龙祖烈;史玉玲【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勘探部;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相关文献】1.珠江口盆地惠州26-6大中型泛潜山油气田勘探发现及成藏模式2.珠江口盆地惠州26-6泛潜山油气田地震资料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3.珠江口盆地惠州26-6构造古潜山—古近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4.珠江口盆地惠州26-6烃源岩热压模拟实验及生气潜力5.断陷盆地边缘洼陷优质烃源岩形成机制--以珠江口盆地惠州26洼东北次洼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深部古近系储层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龙更生;施和生;郑荣才;杜家元;陈淑慧;葛彦昭【摘要】惠州凹陷古近系自下而上依次发育文昌组、恩平组及珠海组,深部储层主要发育在恩平组和珠海组.储层的孔隙类型包括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黏土矿物微孔等次生孔隙,同时还含有剩余原生粒间孔和裂缝.其中,原生孔隙度平均为2.4%,占总孔隙度的22.2%;次生孔隙度为5.6%,占总孔隙度的65.2%;裂缝孔隙度为1.0%,占总孔隙度的12.5%.深层岩样的平均面孔率在9.1%.次生孔隙的发育大大提高了深层砂岩的储集性能,其成因主要是有机酸对砂岩骨架颗粒和基质组分的溶解作用.有机酸参与的溶蚀作用是储层的主要建设性成岩作用,长石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次生孔隙的发育程度.次生孔隙发育带深度范围主要为3500~4200m,物性相对较好;4200~4500m仍以发育次生孔隙为主,但由于晚期的再胶结和压实作用,孔隙度总体明显下降.恩平组储层主要发育在水下分流河道上,珠海组储层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及滨岸砂体.【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年(卷),期】2011(016)003【总页数】8页(P71-78)【关键词】惠州凹陷;古近系;储层特征;次生孔隙;成岩作用;控制因素【作者】龙更生;施和生;郑荣才;杜家元;陈淑慧;葛彦昭【作者单位】中海油深圳分公司;中海油深圳分公司;成都理工大学;中海油深圳分公司;中海油深圳分公司;华北油田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23惠州凹陷是珠江口盆地北部坳陷带内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1],是南海东部海域主要的原油生产基地。
先前的勘探主要针对中浅层的新近系,而对深层的古近系只是兼探,虽偶有发现,但尚未专门进行研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制于古近系的埋深较大和担心储层的风险。
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勘探难度的加大以及社会对油气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向深层进军正成为全球油气勘探的必然和热点[2-3],南海也是这样。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陆架砂沉积成因探讨魏水建1,王英民2,施和生3,袁书坤2,任艳红2(1.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物探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3.中国海洋石油公司深圳分公司) 摘 要:通过对地震、测录井和岩心资料的综合分析,惠州地区珠江组地层陆架砂主要有潮控和浪控两种类型,分布明显受古地貌背景和水动力条件的控制;惠州地区珠江组地层陆架沉积成因类型有前陆架型、具水下凸起的局限海湾型、具镶边台地的局限海湾型和开阔陆棚型四种模式;陆架砂具有厚度薄、分布广、孔渗性好和侧向相变为陆架泥等优点,是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一个主要方向。
关键词:惠州凹陷;珠江组;沉积体系;陆架砂1 前言1.1 陆架砂研究现状陆架沉积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Jo hnso n于1919年提出了现代陆架沉积物分布表现为随着水深的增加,动力作用减弱,沉积物粒径变细的观点[1]。
后来随着海上调查资料的积累,海洋地质学家发现,沉积物分布与现代水动力环境并不匹配[2-3],底部流速达不到物质起动流速的地区有粗粒砂质沉积物存在。
据此,Emery提出了覆盖大部分现代陆架的沙体是低海平面时的残留沉积的概念[4]。
Sw ift 等(1971)认为虽然陆架砂很粗,现在动力作用不能将其搬运,但经过了现代潮流和波浪的改造和分选,将其称为"变余沉积"[5]。
Sw ift等(1976)进一步证明,陆架沉积物由于受到现代水动力的改造而形成了潮成沙体和浪成沙体[6]。
Sw ift和Thorne(1991)提出了平衡陆架的概念,将陆架海底看成在地质时间尺度内动力平衡的界面[7]。
关于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珠江组陆架沉积,前人基本上没有开展过系统的研究,而且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在研究过程中往往把陆架砂沉积归结为受波浪和回流作用形成的沿岸坝沉积[8]。
近年来,随着陆架油气勘探和海洋地质调查的深入,陆架砂沉积的研究逐渐引起石油地质学家的重视。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东部古近系文昌组沉积演化特征刘太勋;孙丰春;彭光荣;汪旭东;孙辉;解斌;苏兆佳【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24(48)1【摘要】充分利用新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测井以及录井资料,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古近系文昌组层序地层、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进行研究,重新建立文昌组三级层序格架内的沉积体系演化过程。
结果表明:白云凹陷东部文昌组自下而上共划分为5套三级层序,分别对应于初始裂陷期(WCSQ1)、拆离裂陷早期(WCSQ2,WCSQ3)、拆离裂陷晚期(WCSQ4,WCSQ5)3个构造演化阶段;初始裂陷期为多个孤立的箕状半地堑,以发育缓坡轴向物源辫状河三角洲、陡坡近源扇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为特征;拆离裂陷早期断裂活动强烈,湖盆迅速扩张,半深湖—深湖局限发育,沉积中心北移,北部番禺低隆起发育大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拆离裂陷晚期断裂活动减弱,湖盆逐渐萎缩,沉积中心稳定在白云凹陷中部,主要发育小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滨浅湖发育;大型辫状河三角洲及扇三角洲砂体是白云凹陷东部的有利储集体。
【总页数】14页(P77-90)【作者】刘太勋;孙丰春;彭光荣;汪旭东;孙辉;解斌;苏兆佳【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海石油深海开发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相关文献】1.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珠海组近海潮汐沉积特征2.珠江口盆地HA地区古近系文昌组沉积特征3.珠江口盆地东部恩平12洼古近系文昌组古地貌演化及其对沉积充填的控制4.珠江口盆地白云主洼古近系文昌组沉积充填特征及演化5.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古近系文昌组源-汇系统特征及演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