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烃教学设计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89.38 KB
- 文档页数:10
《芳香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芳香烃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苯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3)了解苯的同系物的概念和性质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类比、归纳等方法,总结芳香烃的性质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苯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2)苯的同系物的性质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1)苯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苯的取代反应机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含有芳香烃的物品,如香水、塑料、橡胶等,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这些物品中含有的芳香烃是什么?它们有什么性质?”从而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1)芳香烃的定义和分类讲解芳香烃的定义,即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碳氢化合物。
介绍芳香烃的分类,如单环芳香烃(苯、甲苯等)和多环芳香烃(萘、蒽等)。
(2)苯的结构展示苯的分子模型,讲解苯的结构特点。
强调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完全等价,所有的碳碳键长相等,键角均为 120°。
(3)苯的化学性质①氧化反应演示苯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观察现象,得出苯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伴有浓烟的结论。
解释产生浓烟的原因是苯中碳的含量较高。
②取代反应介绍苯的卤代反应和硝化反应。
通过实验演示或动画展示,讲解反应的机理和条件,让学生理解取代反应的特点。
③加成反应讲解在一定条件下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4)苯的同系物介绍苯的同系物的概念,即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烷基取代后的产物。
以甲苯为例,讲解苯的同系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变化规律。
3、实验探究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苯与溴的取代反应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
高二化学《芳香烃》教学设计高二化学《芳香烃》教学设计高二化学《芳香烃》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为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二章第二节,从整个高中课程安排来看,在必修二中对于苯的知识已经有所涉猎,本节课是对《苯》的相关学习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充分体现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
本节是继《脂肪烃》之后学生接触的另一种烃类物质,这样安排,可以继续深化学生对于单键和双键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于氧化反应、取代反应和加成的理解,和前面的学习内容形成承接关系。
在内容安排上,通过复习苯的结构、实验探究苯和甲苯的和高锰酸钾的反应等教学环节,体现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苯和甲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②了解芳香烃的来源和用途(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复习苯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②通过学习苯的取代反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实验设计能力;③通过探究甲苯的氧化反应,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④通过对比苯和甲苯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类比和归纳总结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体会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辩证思想;②通过实验探究苯和甲苯的氧化反应,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从认知水平来看,高二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从知识技能准备来看,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熟悉了取代和加成这两种典型的有机反应,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为本节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二学生自我表达的意识较为薄弱,课堂回答问题积极性较差,根据这一特点,在本节课中多处设计交流和展示的环节,从而为学生搭建平台,提供同伴互助和自我展示的机会,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在复习苯的相关内容时,采用小组合作展示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在精讲苯的溴化反应时,根据学习内容,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从活动中学习;(3)、在精讲苯的硝化反应和甲苯的氧化反应时,采用探究式教学,为学生提供结构化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发现学习。
芳香烃的教案教案:芳香烃一、教学目标:1. 了解芳香烃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掌握芳香烃的命名方法。
3. 了解芳香烃的性质和用途。
二、教学重难点:1. 芳香烃的命名方法。
2. 芳香烃的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准备:芳香烃实验示范、芳香烃的模型。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5分钟)1. 通过回顾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碳原子构成有机物的基础,并鼓励他们思考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2. 引入本课的主题——芳香烃,让学生了解芳香烃与其他有机化合物的区别和特点。
步骤二:探究芳香烃的命名方法(15分钟)1. 介绍芳香烃的命名方法,包括IUPAC命名法和通用命名法。
2.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逐步掌握芳香烃的命名方法。
3. 给学生模型,让他们亲自进行芳香烃的命名练习。
步骤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进行芳香烃的实验演示,展示芳香烃的制备和性质。
2.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记录芳香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引导学生分析芳香烃的性质和用途。
步骤四:小组合作探究(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特定的芳香烃。
2. 要求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他们所讨论的芳香烃的命名、性质和用途。
3. 每个小组报告他们的调研结果,并让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讨论。
步骤五:总结归纳(5分钟)1. 让学生总结芳香烃的命名方法,以及芳香烃的性质和用途。
2. 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补充。
五、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特点。
2.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加深对芳香烃性质和用途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记忆芳香烃的命名方法。
2. 作业:设计一个实验,制备某种芳香烃,并记录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芳香烃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并能够掌握芳香烃的命名方法。
通过实验演示和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对芳香烃的性质和用途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实践能力。
芳香烃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芳香烃的定义、特征和性质;2. 了解芳香烃的命名规则和常见的芳香烃化合物;3. 掌握芳香烃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二、教学重点:1. 芳香烃的特征和性质;2. 芳香烃的命名规则和常见的芳香烃化合物。
三、教学难点:1. 芳香烃的命名规则;2. 芳香烃与其他有机化合物的区别。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a. 准备课件,包括芳香烃的定义、特征和性质的介绍,芳香烃的命名规则和常见芳香烃的示例,制备芳香烃的方法和芳香烃的应用领域等;b. 准备教学实验,比如制备苯的实验。
2. 学生准备:a. 预习有关有机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比如烃的概念、结构和分类;b. 准备化学实验器材和实验报告所需材料。
五、教学流程:【导入】1. 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比如气味芳香的香水或花朵的香味,以激发学生对芳香烃的兴趣。
【知识讲解】2. 芳香烃的定义:a. 解释芳香烃是指具有苯环结构的有机化合物;b. 引导学生理解苯环结构的特点,如稳定的共轭π电子体系。
3. 芳香烃的特征和性质:a. 解释芳香烃的芳香、饱和度和不饱和性等特征;b. 引导学生了解芳香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 芳香烃的命名规则:a. 介绍芳香烃的命名规则,包括IUPAC系统和通用名称;b. 通过示例讲解如何命名常见的芳香烃化合物,如苯、甲苯、萘等。
5. 常见的芳香烃化合物:a. 列举和介绍常见的芳香烃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如苯、甲苯、二甲苯、苯酚等;b. 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6. 芳香烃的制备方法:a. 介绍芳香烃的制备方法,包括煤焦油的提炼和蒸馏、加氢、芳香核烷基取代反应等;b. 通过实验演示制备苯的实验过程,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
7. 芳香烃的应用领域:a. 引导学生了解芳香烃在石油化工、医药、农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b.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芳香烃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总结】8. 总结芳香烃的定义、特征和性质、命名规则、常见化合物、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等内容;9. 提醒学生复习重点知识,并做好笔记。
高中化学选修芳香烃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芳香烃的基本性质、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并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碳氢化合物知识,引出芳香烃的概念。
2. 提问:你知道什么是芳香烃吗?它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芳香烃的结构(15分钟)
1. 讲解苯环的结构和特点。
2. 介绍芳香烃的一般结构。
3. 展示一些常见的芳香烃分子结构。
三、芳香烃的性质(20分钟)
1. 辅导学生了解芳香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通过实验示范,展示芳香烃的燃烧性质和化学反应。
四、芳香烃的制备方法(15分钟)
1. 讲解芳香烃的制备方法,包括直接蒸馏、加氢、硝化等方法。
2. 分析各种制备方法的适用性和优缺点。
五、芳香烃的应用(10分钟)
1. 分析芳香烃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广泛应用。
2. 探讨芳香烃在材料制备、化工生产等领域的重要作用。
六、总结与讨论(10分钟)
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2. 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对芳香烃的兴趣。
3. 鼓励学生学习更多关于芳香烃的知识,提出更多问题。
七、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阅读作业,加深学生对芳香烃的理解。
2. 提出问题,供学生下节课讨论。
教案结束。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芳香烃的定义、结构特点和分类。
2. 掌握芳香烃的命名规则和同分异构体。
3. 理解芳香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反应类型。
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芳香烃的结构特点和分类。
2. 芳香烃的命名规则和同分异构体。
3. 芳香烃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类型。
教学难点:1. 芳香烃的结构特点和分类。
2. 芳香烃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类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芳香烃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芳香烃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提问:什么是芳香烃?芳香烃有哪些特点?二、讲解1. 芳香烃的定义:芳香烃是指具有芳香性的烃类化合物,其特点是分子中含有共轭π电子体系。
2. 芳香烃的结构特点:芳香烃分子中碳原子形成共轭π电子体系,使分子具有稳定的芳香性。
3. 芳香烃的分类:根据分子结构,芳香烃可分为单环芳烃、多环芳烃和稠环芳烃。
4. 芳香烃的命名规则:以苯为母体,其他取代基作为取代基进行命名。
5. 芳香烃的同分异构体:包括二元取代物、三元取代物等。
6. 芳香烃的物理性质:具有较低的熔沸点、较高的密度和不易溶于水的特点。
7. 芳香烃的化学性质: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等。
三、案例分析1. 以苯、甲苯、萘等为例,分析其结构、性质和反应类型。
2. 引导学生分析苯环上取代基的位置对分子性质的影响。
四、课堂练习1. 命名下列化合物:1-甲基苯、1,2,3-三甲基苯、1,2,3,4-四甲基苯。
2. 分析下列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类型:苯、甲苯、萘。
五、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芳香烃的结构特点、分类、命名规则、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学习芳香烃的相关知识。
六、作业1.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巩固所学知识。
2. 完成课后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芳香烃的结构特点、分类、命名规则、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二节芳烃烃【教材分析】必修2的第三章中已经学习了苯的相关知识,我们通过苯的复习来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本节课主要学习苯和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在教材上呈现时突出了苯的分子结构和苯的同系物的构性知识,关于苯的化学性质是以探究实验形式给出。
本节内容是对化学2中已经介绍的苯的化学性质的提升,重点介绍的是苯与其同系物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学习有机知识是在高一下学期,距今已经半年之久,所以对已学过的苯的知识已经大多忘却,仍然必须重点复习,要帮助学生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贯彻好,通过对比苯和苯的同系物的构性知识让学生体会结构决定性质的真理。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掌握苯的主要性质;2.使学生对初步了解苯的同系物以与他们的相关物理化学性质3.通过苯与苯的同系物的实验现象分析对照,让学生知道分子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教学重点】1、笨的结构与化学性质2、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1、苯的结构2、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课型】讨论式、探索式【教学方法】1.以凯库勒与苯分子结构的故事引入课题;2.通过观察实物和实验验证探究得出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实验验证和类比分析得出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教学媒体/用具】多媒体、苯的分子比例模型、液溴、苯、浓硫酸、浓硝酸、恒温水浴锅、氢气、试管、酒精灯、【教学过程】【课程导入】好,同学们,我们现在开始上课,上课之前,老师来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故事:曾经有一位被称为“梦中的思考者”的科学家凯库勒有一天他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他梦到了一条蛇咬着自己的尾巴在不停地旋转着,在凯库勒的眼前晃动着,最后他醒了,他用了一夜的时间,突发奇想,做了一个伟大的假设,那个假设后来被证实了。
那究竟他做了一个什么样的假设呢?这个假设就是关于苯分子的结构问题,则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有关苯以与笨的同系物的知识。
【板书】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第二节:芳香烃【老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必修2中所学的关于苯的知识吗?老师手里拿的这瓶是苯,请大家结合实物来总结苯的相关物理性质【学生】观察苯之后再回顾已学知识归纳总结出,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熔点大于0℃【板书】一、苯的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熔点大于0℃【教师】我们已经知道,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结构。
高中化学教案芳香烃
教学目标:
1. 了解芳香烃的定义和结构特点。
2. 掌握芳香烃的命名规则和性质。
3. 理解芳香族化合物的反应类型和应用领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芳香烃的结构、命名和性质。
难点:芳烃的反应类型和应用领域。
教学准备:
1. 教学用具:投影仪、幻灯片、化学试剂。
2.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酸碱试剂。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芳烃的结构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了解芳烃的特点和重要性。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芳烃的定义和结构特点。
2. 讲解芳烃的命名规则和性质。
三、实验(20分钟)
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用溴水测试芳烃和脂肪烃的区别,让学生亲身感受芳烃的性质。
四、讨论(15分钟)
与学生讨论芳烃的反应类型和应用领域,引导学生思考芳烃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五、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芳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实验环节和案例分析,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二节芳香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苯及其同系物的结构,理解苯及其同系物的主要化学性质,了解芳香烃的来源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辩证关系。
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引导学生以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并从中了解研究事物所应遵循的科学方法【教学重点】苯的分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教学难点】理解苯环上碳碳间的化学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
【探究建议】①实验探究:苯的化学性质。
②观察实验:苯的溴代或硝化反应。
甲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
③阅读与交流:煤、石油的综合利用。
【教学过程】[引入]在烃类化合物中,有很多分子里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这样的化合物属于芳香烃。
我们已学习过最简单、最基本的芳香烃——苯。
[板书] 第二节芳香烃一、苯的结构与化学性质[复习]请同学们回顾苯的结构、物理性质、主要化学性质。
[提问]1、物理性质: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2、现代科学对苯分子结构的研究:(1)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键角为120°。
(2)苯分子中碳碳键键长为40×10-10m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
3、(1)苯与液溴在铁粉催化下发生取代反应:C6H6+Br2 C6H5Br+HBr。
(2)苯在特殊条件下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C6H6+3H2 C6H12。
(3)[讲述]苯的分子组成为C6H6,从其分子组成上看具有很大的不饱和性,应具有不饱和烃的性质。
但实验表明苯不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由此可知,苯在化学性质上与烯烃和炔烃明显不同。
大量的研究表明,苯为平面形分子,分子中的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苯分子中的6个碳原子构成一个正六边形,碳碳键长完全相等,而且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
或均可。
[板书]1、结构:苯为平面正六边行结构,键角120°,碳碳键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完全相等。
高中化学芳香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芳香烃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特点;
2. 掌握芳香烃的命名规则和常见物质的分类;
3. 理解芳香烃的反应特点和化学性质。
二、教学内容:
1. 芳香烃的概念和结构特点;
2. 芳香烃的命名规则和分类;
3. 芳香烃的反应特点和化学性质。
三、教学重点:
1. 芳香烃的结构特点;
2. 芳香烃的命名规则;
3. 芳香烃的化学性质。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介绍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芳香烃的命名规则和分类;
3. 学生练习:让学生进行芳香烃的命名练习;
4. 实验:进行芳香烃的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5. 总结:总结芳香烃的反应特点和化学性质。
五、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实验教学;
2. 学生合作学习;
3. 讨论分析。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通过练习和实验掌握芳香烃的基本知识;
2. 学生能够准确命名芳香烃并理解其化学性质;
3. 学生能够进行芳香烃的简单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七、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芳香烃的应用领域;
2. 学生可以自主探究芳香烃的反应机理。
以上为高中化学芳香烃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教学顺利!。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授课对象:化学专业本科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芳香烃的概念、分类和命名方法。
2. 掌握芳香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了解芳香烃的重要应用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 芳香烃的概念和分类。
2. 芳香烃的命名方法。
3. 芳香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 芳香烃的结构特点及其与性质的关系。
2. 芳香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有机化学中烃类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烃类物质在自然界和工业中的应用。
2. 提出问题:在烃类物质中,有哪些具有特殊性质和广泛应用的化合物?二、讲授新课1. 芳香烃的概念和分类- 介绍芳香烃的定义,解释其命名来源。
- 分类:单环芳香烃、多环芳香烃、稠环芳香烃等。
2. 芳香烃的命名方法- 以苯为例,讲解芳香烃的命名规则。
- 引导学生练习命名常见的芳香烃。
3. 芳香烃的物理性质- 介绍芳香烃的沸点、熔点、密度等物理性质。
- 分析物理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4. 芳香烃的化学性质- 讲解芳香烃的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等化学性质。
- 分析化学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芳香烃命名练习。
2. 学生讨论芳香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举例说明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芳香烃的概念、分类、命名方法、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强调芳香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资料,了解芳香烃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芳香烃的概念、分类、命名方法、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使学生掌握了芳香烃的基本知识。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了课堂互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芳香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一)知识技能了解苯的物理性质,理解苯分子的独特结构,掌握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二)过程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辩证关系。
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引导学生以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并从中了解研究事物所应遵循的科学方法二、重点:苯的分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三、难点:理解苯环上碳碳间的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
四、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一)苯的结构与化学性质:易取代、难加成、难氧化(二)苯的同系物芳香烃:分子里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碳氢化合物苯的同系物:通式:C n H2n-6(n≥6)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1)苯的同系物的苯环易发生取代反应。
(2)苯的同系物的侧链易氧化: (3)苯的同系物能发生加成反应。
(三)芳香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1、来源及其应用 2.稠环芳香烃 五、教学过程[引言]在烃类化合物中,有很多分子里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这样的化合物属于芳香烃。
我们已学习过最简单、最基本的芳香烃—苯[板书]第二节 芳香烃 (一)苯的结构与化学性质[复习]请同学们回顾苯的结构、物理性质和主要的化学性质 [投影]1、苯的物理性质 (1)、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2)、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3)、熔沸点低,易挥发,用冷水冷却,苯凝结成无晶体 (4)、苯有毒 2、苯的分子结构(1) 分子式:C 6H 6 最简式(实验式):CH(2)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键角为120°。
(3)苯分子碳碳键键长为40×10-10m ,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的化学键。
CC C CCH H HH H H(4) 结构式 (5) 结构简式(凯库勒式)3、苯的化学性质(1) 氧化反应:不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三.苯的化学性质⒈氧化反应2C 6H 6+ 15O 2 12CO 2+ 6H 2O点燃现象:明亮的火焰、浓烟(含碳量大于乙烯)⒉取代反应①卤代+ Br 2 Fe (溴苯)+HBr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讲]苯较稳定,不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能燃烧,但由于其含碳量过高,而出现明显的黑烟。
《芳香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为:使学生了解芳香烃的概念及性质,掌握芳香烃的基本分类,熟悉常见的芳香烃的名称、结构和化学性质。
同时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和解读化学式、结构式的技能。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芳香烃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主要性质。
教学难点在于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芳香烃的化学结构及其对性质的影响,并能正确区分不同芳香烃的特性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包括:教材、教具(如化学实验器材、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及相关的实验试剂。
同时需准备一些典型的芳香烃样品,如苯、甲苯等,以便学生直观感受其物理性质。
此外,还需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对芳香烃有初步了解。
通过预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书籍或相关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些芳香烃的背景知识,如它们的化学结构、性质、用途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在课堂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芳香烃的物理性质。
例如,可以展示一些芳香烃的样品,让学生观察其颜色、气味等特征,并通过实验来探索其密度、溶解性等物理性质。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实例讲解芳香烃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某些化妆品、香料、溶剂等中含有的芳香烃成分。
综上所述,通过预习任务和课堂讲解的结合,学生将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芳香烃的物理性质和应用领域,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过程:一、导论激发课程起始,教师先通过介绍一些常见的含芳香烃的物质及其应用场景,如香水、花香、化学纤维等,引出课题——芳香烃。
此举不仅使学生认识到芳香烃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接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芳香烃的分子结构,简述其结构特性及稳定性,让学生初步建立对芳香烃的基本认识。
二、核心内容讲授1. 理论知识阐释在讲解芳香烃的定义、分类及性质时,教师需以简明扼要的方式阐述其概念。
《芳香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控苯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2.掌握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间的关系。
3.介绍芳香烃的来源及应用领域。
二、过程与方法培育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并使学生重新认识结构同意性质,性质又充分反映结构的辩证关系。
培育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细致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鼓励学生以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并从中介绍研究事物所应当遵从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苯的分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教学难点认知苯环上碳碳间的化学键就是一种介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有的化学键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第二节芳香烃[目标展示][概念对照]对照区别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苯及苯的同系物一、苯的结构与化学性质[备考]恳请同学们总结苯的结构、物理性质和主要的化学性质[投影]1、苯的分子结构(1)分子式:c6h6 最结构式(实验式):ch[思考与交流]从苯的分子组成看,高度不饱和,苯是否具有不饱和烃的典型性质?(2)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键角为°。
(3)苯分子中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的化学键。
(4)结构式(5)结构简式(凯库勒式)[练一练]证明苯分子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理由是()(a)苯的邻位二元替代物只有一种(b)苯的间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c)苯的对位二元替代物只有一种(d)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有二种[投影]2、苯的物理性质[实验验证][小结](1)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2)密度比水小,不溶水,易溶于有机溶剂(3)熔沸点低,易挥发,用冷水冷却,苯凝结成无晶体(4)苯有害[投影]3、苯的化学性质(1)水解反应:无法并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讲解]苯较稳定,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能燃烧,但由于其含碳量过高,而出现明显的黑烟。
[投影](2)替代反应①卤代:[模拟实验]观赏实验视频苯的溴代反应[思考与交流]1、导管口为什么在液面上?溴化氢易溶于水,防止倒吸。
芳香烃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芳香烃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芳香烃的命名方法和结构特点;3.理解芳香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芳香烃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芳香烃是一类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稳定的芳香性质。
芳香烃的分子中有一个或多个苯环,苯环上的氢原子可以被其他原子或基团取代,形成不同的芳香烃。
2. 芳香烃的命名方法和结构特点芳香烃的命名方法与脂肪烃类似,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芳香烃的基团命名需要加上“芳”字,如苯基、甲苯基等;•芳香烃的分子中苯环上的取代基需要按照字母表顺序编号,编号时需要考虑到取代基的位置关系,尽量让编号的数字小。
芳香烃的结构特点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苯环上的氢原子可以被其他原子或基团取代,形成不同的芳香烃。
3. 芳香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芳香烃的物理性质和脂肪烃类似,具有较高的沸点和熔点,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芳香烃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取代反应:芳香烃中苯环上的氢原子可以被其他原子或基团取代,形成不同的芳香烃;•加成反应:芳香烃可以与其他化合物发生加成反应,如芳香烃与卤素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卤代芳香烃;•氧化反应:芳香烃可以与氧气或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酚或醛等化合物。
4.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通过对芳香烃的学习,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以下问题:•如何判断一个化合物是否为芳香烃?•如何命名芳香烃分子中的取代基?•如何进行芳香烃的取代反应?•如何进行芳香烃的加成反应?•如何进行芳香烃的氧化反应?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其中实验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芳香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芳香烃的命名方法和结构特点,以及芳香烃的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是芳香烃的结构特点和取代反应的机理。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芳香烃的定义、分类、结构特点和性质。
- 掌握苯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 理解芳香烃的化学性质,包括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等。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操作掌握芳香烃的性质。
- 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包括仪器的使用、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实验报告的撰写。
-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精神。
-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化学物质在生活中的双重作用。
二、教学内容1. 芳香烃的定义和分类2. 苯的结构、性质和制备3. 芳香烃的化学性质4. 芳香烃的应用三、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芳香烃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塑料、合成纤维、医药等。
- 提出问题:什么是芳香烃?芳香烃有哪些特点?第二阶段:讲授新课1. 芳香烃的定义和分类- 讲解芳香烃的定义、结构特点和分类方法。
- 举例说明常见芳香烃,如苯、甲苯、二甲苯等。
2. 苯的结构、性质和制备- 分析苯的分子结构,讲解其特殊的化学性质。
- 介绍苯的制备方法,如煤焦油提取、合成法等。
- 讲解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溶剂、燃料、化工原料等。
3. 芳香烃的化学性质- 讲解芳香烃的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等。
- 通过实验演示芳香烃的化学性质,如硝化反应、卤代反应等。
4. 芳香烃的应用- 介绍芳香烃在医药、化工、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第三阶段:实验操作1. 实验目的:验证苯的化学性质。
2. 实验步骤:- 准备实验仪器和试剂。
- 进行苯的硝化反应、卤代反应等实验。
-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第四阶段: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芳香烃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化学物质的应用,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情况。
化学:2.1芳香烃学案(人教版选修5)一、预习目标1、了解苯及其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等知识2、简单了解芳香烃的来源及应用二、预习内容(一)、苯的结构和性质1、苯的结构(1)分子式_______________(2)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3)最简式______________ (4)空间结构:苯分子中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共平面,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键角为120。
,碳碳键长介于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之间2、苯的物理性质苯是______ 色,带有 ___________ 气味的有_的液体,密度比水________________3、苯的化学性质(1 )取代反应①苯与溴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苯的硝化反应苯与和的混合物共热至50C―― 60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苯的加成反应在特定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苯的氧化反应苯在空气中燃烧产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苯的含碳量很高,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苯 ___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二、苯的同系物1、概念:苯环上的氢原子被______________ 取代后的产物2、结构特点:分子中只有—个苯环,侧链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碳碳键全部是单键)3、通式:_____________ ;物理性质与苯相似4、苯的同系物的同分异构现象书写苯的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时,苯环不变,变换取代基的位置及取代基碳链的长短。
例如C8H IO对应的苯的同系物有4 个同分异构体,分别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1 )氧化反应①苯不能被KMnO 4酸性溶液氧化,甲苯、二甲苯等苯的同系物__________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被KMnO 4酸性溶液氧化。
可利用此性质区分苯和苯的同系物。
其中甲苯被KMnO 4酸性溶液氧化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苯的同系物均能燃烧,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取代反应甲苯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三硝基甲苯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硝基甲苯的系统命名为, _________________ 又叫(TNT) , ________ 溶于水,是一种烈性炸药。
三、芳香烃的来源及应用1、芳香烃房子内含有一个或多个 ____________ 的烃,由2个或2个以上的苯环__________________ 而成的芳香烃称为稠环芳香烃,如萘: _____________________ 蒽:____________________2、来源:1845年至20世纪40年代 _______________ 是芳香烃的主要来源,自20世纪40年代后,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通过 _________________ 获得芳香烃。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课内探究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苯和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及化学性质 2•了解芳香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3•归纳、比较法:归纳比较苯与脂肪烃及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 4•自主设计有关实验并探究有关物质性质 5 •通过探究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6•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辨证思维能力及各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学习重难点:苯和苯的同系物的结构、性质差异硝化反应、学习过程(一)苯的结构和性质探究一: 苯分子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①苯分子结构的确定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构,称为凯库勒式: _______________那么凯库勒式能完全真实的反应苯分子的结构吗? 根据以下信息,谈谈你对苯分子结构的认识?是同一种物质③ 苯不能使溴水腿色,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腿色④ 碳碳双键加氢时总要放出热量,并且放出的热量与碳碳双键的数目大致成正比。
苯在镍 等催化下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所放出的热量比环己二烯与氢气加成生成环己 烷的还要少。
说明苯环中 __ 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结构,因此凯库勒式不能全面的反应苯的结构,只 是习惯上沿用至今。
【过渡】那么苯分子的结构到底是怎样的?苯分子中碳碳键的键长 __________ 一样长的,这说明碳原子之间形成的一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殊 共价键,所以苯的结构可以表示为 ___________ 或 ___________ (3) 分子空间构型________________ 形, __________ 个原子共平面。
1866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提出苯环结苯的一取代物只有Cl种,邻位二取代物只有一种物只有plCl探究二:苯的化学性质——结构决定性质(一)猜想:由于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一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殊共价键,所以苯的反应方程式反应条件反应类型苯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苯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苯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二)实验思考:A.苯的溴代反应1长直导管b的作用一一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冷凝回流,__________ (HBr和少量溴蒸气能通过)。
2锥形瓶的作用——吸收 ____________ ,所以加入AgN0 3溶液,出现浅黄色沉淀(AgBr)3锥形瓶内导管为什么不伸入水面以下一一防止 __________________4 碱石灰的作用---------------- 吸收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蒸气、________ 蒸汽。
苯的溴代反应装置5纯净的溴苯应为无色,为什么反应制得的溴苯为褐色 ----------- 溴苯中溶解的6 NaOH溶液的作用一一除去溴苯中的______________ ,然后过滤、再用______________ 分离,可制得较为纯净的溴苯7最后产生的红褐色沉淀是什么一一 ________________ 沉淀,反应中真正起催化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 B、苯的硝化反应装置如右图所示,试管中是浓硫酸、浓硝酸和苯的混合物,(A)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反应完毕,将混合物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在烧杯底部出现淡黄色油状液体(硝基苯)(B)•注意:1硝基苯—溶于水,密度比水—,有___________________ 味2长导管的作用3为什么要水浴加热?(1)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便于控制温度,防止生成副产物(因为加热到100〜110C时就会有间二硝基苯生成;)(二)苯的同系物探究三: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A . ____ 反应(________ 影响_________ )实验:甲苯中加入酸性KMnO 4溶液T KMnO 4溶液_________________乙苯中加入酸性KMnO 4溶液T KMnO 4溶液_______________结论:苯的同系物 _________ 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解释:苯的同系物中,如果与苯环直接连接的碳原子上连有H原子,该苯的同系物就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腿色,与苯环相连的烷烃基通常回被氧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OIIC —OHTNT (---------------- )TNT是一种不溶于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 晶体,烈性炸药。
(三)反思总结各类型烃的结构特点与化学性质对比碳碳键结构特点化学性质烷烃反应(影响.一浓H2SO4>+ 3HNO3100C+ 3H2O CH3 CH3.NO2NO2烯烃炔烃苯苯的同系物(四)当堂检测A .其组成的通式是 C n H 2n-6 5》6) B.分子里含有苯环的烃苯和液溴发生反应时,常用的长直玻璃导管主要起平衡内外气压和冷凝的作用5、芳香烃可由下列化工工艺制得A.煤干馏后的煤焦油B •石油的催化重整C •石油的裂化D •石油的裂解(五)课后练习与提高1、 能够说明苯中不是单双键交递的事实是A .邻二甲苯只有一种 B.对二甲苯只有一种C.苯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 D .苯能和液溴反应2、 可用来鉴别乙烯、四氯化碳、苯的方法是1、 2、 3、 C.分子里含有苯环的各种有机物D.苯及其同系物的总称F 列物质不能使酸性 KMnO 4溶液褪色的是A.CH 3CH 3B.CH 2=CH 24、 C.D.—CH3F 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苯和液溴发生加成反应B. C. 苯的硝化过程是吸收反应,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D. 制硝基苯过程中浓硫酸的作用是脱水剂F 列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C . B .D .F 列关于芳香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3、与链烃相比,苯的化学性质的主要特征为A.难氧化、难取代、难加成 B .易氧化、易取代、易加成 C.难氧化、易取代、难加成 D .易氧化、易取代、难加成 4、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不能使溴水褪色的是A.乙烯 B .乙炔 C .苯 D .乙苯5、下列关于甲苯的实验中,能说明侧链对苯环有影响的是B. 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 甲苯与氢气可以生加成反应B •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甲苯制三硝基甲苯D.苯和氯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六氯环已烷 7、下列关于硝化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硝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类型E.硝化反应中混合酸的配制是先加浓硫酸再加浓硝酸 C.甲苯硝化反应的产物仅一种D.硝基苯的密度大于水 8、实验室制备硝基苯的主要步骤如下:(1) 将一定比例的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加入反应容器中 (2) 向室温下的混合酸中滴加入一定量的苯,充分振荡,混合均匀。
(3) 在55C -60 C 下发生反应,直至反应结束(4) 除去混合酸后,粗产品依次用蒸馏水和 5%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最后再用蒸馏水洗涤。
(5) 将用无水CaCb 干燥后的粗硝基苯进行蒸馏,得到纯硝基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