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化条件下航材保障
- 格式:pdf
- 大小:2.60 MB
- 文档页数:2
浅谈航材仓库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郭星香李卫灵【摘要】现代军事行动对物资后勤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仓库作为后勤物资的中转配送机构亟待提高仓储效率。
笔者结合实际航材保障工作,针对当前航材仓库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航材仓库;信息化管理E273 : A: 2095-2457(2019)34-0143-002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19.34.065航材仓库信息化管理是现代航材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航材保障能力的核心要素,是现代化战争支援保障的基础,在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笔者通过各航材仓库调研,总体感觉航材仓库信息化管理正规,但还存在与实战化要求不适应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
1 存在问题1.1 系统规划缺乏顶层设计在航材仓库信息化建设方面,有些单位起步早,有些单位起步晚,大部分单位的资金是自筹的,导致信息化设施在结构和功能上都不尽相同,还有些差别还比较大。
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没有统一规划。
各单位信息化系统建设不是按照大系统下的小系统来规划的,导致信息化建设不成体系。
二是没有既定规范。
在信息化建设筹划期,要建成什么标准,采用何种设备,达到什么性能,可靠性达到什么要求等,均没有统一标准。
三是没有统一施工。
在航材仓库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大部分航材仓库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选择施工方,部分施工方为了降低成本,招聘了一些没有施工经验和专业技能的技工,导致施工质量无法保证。
1.2 硬件设备设施存在不足航材仓库信息化设施在验收初期,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但随著使用频率的增加,各类故障逐渐显现,直接影响日常工作。
造成这种运行状况的原因:一是施工单位资质差。
由于仓库信息化建设时间短,还属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导致五花八门的公司参与信息化建设的施工,给施工质量埋下了隐患。
二是硬件设备质量差。
由于物价上涨,对信息化需求认识不足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信息化建设经费出现缺口,因此,在采购硬件时,尽量采用最便宜的设备,硬件设施先天不足。
58 中国军转民军航空弹药信息化保障工作探讨■ 王立功当今世界要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化战争,不仅要有先进的军事指挥和武器装备,而且必须要有先进的装备信息化保障,以满足现代战争对装备的“快”、“准”、“精”等要求。
尤其作为核心作战能力的空天作战能力,其航空弹药的信息化保障尤为重要,通过高效的信息化保障,不仅做到保障的快速响应,而且做到保障的实时、准确、全面,确保首战夺得制空权,因此,航空弹药信息化保障建设,对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发挥巨大的作用,本文对如何实现航空弹药信息化保障进行探讨。
当今世界要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化战争,不仅要有先进的军事指挥和武器装备,而且必须要有先进的装备信息化保障,以满足现代战争对装备的“快”、“准”、“精”等要求。
尤其作为核心作战能力的空天作战能力,其航空弹药的信息化保障尤为重要,通过高效的信息化保障,不仅做到保障的快速响应,而且做到保障的实时、准确、全面,确保首战夺得制空权,因此,航空弹药信息化保障建设,对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发挥巨大的作用,本文对如何实现航空弹药信息化保障进行探讨。
一、航空弹药信息化保障的特点1.系统获取航空弹药的需求信息信息化战争中,通过部署在战场上的信息网络,形成全方位、全频谱、全时域的多维侦察监控预警体系,将过去需要几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处理、传送和利用的目标信息,压缩到几分钟、几秒钟甚至同步,从而实现系统获取航空弹药的需求信息,保证作战快速反应。
如:美军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中,从发现目标到发动袭击响应时间分别是1天、1小时、10分钟,袭击响应时间的缩短,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信息化系统在航空弹药保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另外,根据战场需求变化情况,通过自动化网络平台,可以实现陆、海、空三军航空弹药的一体化保障。
2.为航空弹药合理分配使用提供决策依据航空作战有空对空、空对地、空对天等形式,弹药种类多、消耗量大,补充要求急,后勤保障任务繁重,地位极其重要。
浅谈现代条件下如何加强航材供应保障摘要:从“筹、储、供管”等不同角度,探讨了现代条件下如何加强海军航材供应保障,提高航材保障水平,更好地保障飞行训练任务。
Abstract: From various points (procuration, storage, supply, supervis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enhance naval aircraft spare parts management in new period, then we can do better to accomplish mission of flight training.关键词:航材管理;航材筹措Key words: aircraft spare parts management;aircraft spare parts procuration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09)12-0135-030 引言在现代条件下,航空技术装备属于高科技产物,装备复杂、更新换代快、发展迅速。
战争中航空兵的战斗行动和飞机使用条件日益复杂,为保持、恢复和提高航空装备的可靠性,使最大数量的飞机处于完好和战斗准备状态,确保战斗飞行安全和训练任务的遂行,航空技术保障工作发挥了很大的效能。
而实行有效的监督、控制和管理(检查、维护和修理)工作需要大量的航材,如各种仪器、设备、材料和航空部件、附件、零件。
在现代战争中,航空兵机动范围大,航材消耗多,准备时间短,航材供应保障工作的优劣将直接影响航空兵战斗力的形成。
航材供应的任何中断都会造成飞机的停飞,影响航空兵部队作战、训练任务的顺利完成[1]。
为了使航空装备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和技术性能,发挥价值,为部队战备和飞行训练做出更大贡献,必须提高航材供应保障水平。
通过调查了解多个场站航材供应保障工作实际,结合海军航材供应保障现状,对完善海军航材工作作一探讨。
浅析信息化条件下航天装备保障发展趋势【摘要】本文从信息化条件下航天装备保障的重要性、概念特点和挑战入手,分析了信息化技术在航天装备保障中的应用,现状、趋势预测,关键技术和发展策略。
结合未来发展方向、重点工作和建议,对信息化条件下航天装备保障的发展提出了探讨与展望。
文章旨在为航天装备保障的信息化发展提供全面的分析和指导,促进其在信息化时代下的持续创新和进步。
【关键词】航天装备保障、信息化条件、发展趋势、应用、现状分析、趋势预测、关键技术、发展策略、未来发展方向、重点工作、建议。
1. 引言1.1 浅析信息化条件下航天装备保障发展趋势的重要性在当今信息化发展飞速的时代背景下,航天装备保障作为保障国家空天安全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趋势愈加受到关注。
正确认识和分析信息化条件下航天装备保障发展趋势的重要性,对于提高我国航天装备保障水平,保障航天事业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航天装备保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航天装备保障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和方法,实现了数据的实时监测、分析和反馈,大大提升了装备保障的效率和精度。
信息化条件下的航天装备保障要求我们不断完善技术装备、提高人才素质,促使我们不断深化改革,推动航天装备保障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信息化条件下航天装备保障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航天装备保障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空天安全和国家利益,因此必须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装备保障的效率和可靠性。
只有做好航天装备保障工作,才能保障我国航天事业的长远发展,推动国家实现空天强国的战略目标。
浅析信息化条件下航天装备保障发展趋势的重要性,不仅有利于把握航天装备保障的新发展机遇,更有助于提高我国航天装备保障的整体水平,推动航天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不断探索创新的道路上,我们必须牢记信息化条件下航天装备保障的重要性,不断完善航天装备保障体系,促进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244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DOI:10.16661/ki.1672-3791.2019.07.244浅析信息化条件下航天装备保障发展趋势①贾丽 谢汶姝 李梓 周桃 刘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北京 100076)摘 要: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装备使用环境不断复杂,系统组成日益庞大,高时空、高精度、高速度、高强度和高消耗的任务对装备综合保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该文通过研究外军装备保障现状及发展趋势,结合未来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的需求,从优化资源、军民融合、信息应用、协同训练等几个方面提出装备综合保障建设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综合保障 军民融合 信息化中图分类号:E0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3(a)-0244-03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informationization level, the battlefield environme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plex, system composition is becoming larger and larger,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equipment integrated support capability for tasks with high space-time, high precision, high speed, high intensity and high consumption are becoming higher and higher. By study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foreign military integrated support, combining with the demand of integrated suppor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formationiz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equipment integrated support from the aspects of optimizing resources,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and collaborative training.Key Words: Integrated Support;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Informatization①作者简介:贾丽(1989—),女,汉族,河北衡水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综合保障总体设计。
浅析信息化条件下航天装备保障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航天装备保障也迎来了新的发展趋势。
信息化条件下的航天装备保障,不仅提高了保障效率和质量,还拓展了保障范围和手段,以下针对该趋势做浅析。
一、智能化
信息化条件下,航天装备保障将走向智能化,即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使装备保障可以更加智能、自动化地进行。
比如:可采用智能监测技术来监测航天装备的运行状态,通过对实时数据的处理分析,实现对装备的状态评估和故障预测,提高了保障效率和可靠性。
二、数字化
数字化是信息化条件下的关键词之一,航天装备保障也将实现数字化转型,即通过将保障数据、信息进行数字化、集中化处理,使保障工作更加便捷高效。
比如:可以借助数字化模型,建立虚拟装备系统,方便对装备进行模拟、调试、故障诊断等,减少对实际装备的使用,降低维护保养成本,提高保障效能。
三、网络化
网络化是信息化条件下的另一重要趋势,航天装备保障也将拥有更加完善的网络保障体系。
通过建设网络保障系统,实现对装备的远程监测、管理、维护,减少人工干预,提高保障效率和安全性。
四、可视化
总之,信息化条件下的航天装备保障发展趋势,是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和可视化方向发展。
这些新技术与手段的运用,将为航天装备保障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安全的保障保障服务,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支持。
航空装备信息化保障问题浅析摘要:信息化建设是航空装备维修管理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需要得到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重视与关注,并且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总结信息化建设特点和发展规律,从而找准目标,有效开展信息化建设,争取早入实现航空装备维修管理全程信息化,全面提高航空装备维修管理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航空、装备、信息化、保障、问题引言:航空装备的维修质量是发挥装备作战效能的基础,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核心,也是确保装备安全是底线。
面对高新技术的发展有及军事斗局势的加剧,保障人员要与时俱进,充分认清信息化条件下航空维修保障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充分发挥现代技术手段的科学推动动作,对传统保障模式进行深层次改革,从维修管理、保障模式、检测手段、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入手,不断将现代维修管理和保障理念应用到航空装备维修的各个环节中,全过程、全方位、多维度、多层次的探索保障新途径、创新维修新思路,紧贴实战,全面提升航空装备维修保障效率与质量。
1航空装备维修管理信息化含义从目前航空装备维修管理的发展现状来看,管理信息化和维修信息化是航空装备维修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阶段维修管理工作的主要方向。
航空装备维修管理信息化的本质就是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与航空装备维修保障领域内的各项工作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特点,对航空装备维修管理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收集、验收、汇总以及整理等,从而提高航空装备维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加快航空装备维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脚步。
在此背景下,航空装备维修管理工作要充分发挥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实践功能,将传统的航空装备维修管理理念进行及时的创新,从而形成科学的、发展的以及先进的维修管理理论基础,对目前的维修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全面提高航空装备维修管理的保障能力,推动航空装备维修管理信息化的有序发展。
2航空装备维修保障概述航空装备维修保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应以现代化科学技术为方法手段,通过优化装备维修保障总体设计进行宏观管理,增强装备的设计特性,使其与维修保障分系统匹配协调,从而实现及时、经济、高效的维修。
浅析信息化条件下外军物资保障的特点及其对武警部队的启示袁燕《当代经济管理科学》2009年第06期摘要: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军事革命引起了军事后勤领域的深刻变革,物资保障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通过对外军物资保障特点的研究,提出了为实现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武警部队物资保障发展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外军; 物资保障; 信息化一、外军物资保障特点分析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军事革命已引起外军军事后勤领域的深刻变革,以信息化为主要特点的物资保障模式应运而生,物资保障变得更加标准化、精确化、节约化、市场化。
(一)物资管理标准化“资源迷雾”一直是困扰后勤保障的难题,它带来的问题是重复申请、重复采购、无效运输、库存积压、保障效率低下,海湾战争中美军后勤为此大吃苦头。
当时美国向中东运送的约4万个集装箱,由于标识不清,难以进行有效的信息处理与识别,其中2万多个不得不重新打开、登记、封装并再次投入运输系统,当战争结束后,还有8000多个未打开的集装箱未得到利用。
使资源透明化就需要对物资分类编码,它是实现物资保障信息化的基础。
只有物品名称代码化后,计算机才能根据代码区分物品,迅速方便的对物流信息进行分类、校对、汇总、排序等事务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外军对物资标准化工作都非常重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与物资采购、储存和供应等方面业务相适应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对保障资源的感知能力,增加了后勤资源的透明度,后勤将不必再像过去那样在各个后勤环节储存大量的物资,而是主要通过运用信息化网络系统,实时掌握后勤信息,大大提高后勤资源的流动速度和利用效率。
例如,印度陆军制定了一项军械兵全面实现自动化分类管理计划,其核心是在各军械仓库内的各类物资器材,小至零部件,大到坦克等装备,实现了合理分类管理,从而大大提高了军械物资分发速度和准确性。
英军则认为,物资管理标准化是实现物资补给科学管理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依据。
对军队装备物资实行统一分类编码,既便于对其进行科学管理,又可以避免三军装备物资品种的重复而节约经费,同时也为实现物资自动化管理提供了必要条件。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研究与探索.探讨与创新浅谈信息化条件下航材保障李卫灵1,李丽1,刘臣宇1,张力2(1.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校区,山东青岛266041;2.中国人民解放军92367部队,山东青岛266041 )摘要:分析了信息化条件下航材保障的特点,结合当前制约航材保障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做好信息化条件下航材保障 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航材;保障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711 (2016) 11 (下)-0130-02在未来信息化海战中,海军航空兵将担负进攻突击、?页警侦察、支援救护、电子对抗等多种任务。
战争任务的复杂性、战争方式的多元性和作战对象的集团化、隐形化,超越了以往常规战争。
根据海军航空兵所担负的战斗任务,海军航空兵的战时保障对航材供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做好航材的供应保障,是信息化条件下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信息化条件下航材保障特点(1)供应保障任务时效性强。
信息化条件下的 海战发起突然,强度大、时间紧,作战样式转换频繁,航材供应保障时效性要求高,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夬速的工作流程和安全的方式实施祕供应保障。
(2)保障需求不确定。
未来信息化作战的航材 保障主要围绕制空权展开,参战兵力多、对象多、范围广,保障方式多样化,要求航材保障不仅要具备高质量,而且要具备高强度持续保障能力。
一方面,由于自然条件、技术物资保障条件和器材存储保管要求受限,且航空装备的故障模式变得复杂,航材消耗随机性增强,预测难度大;同时,航材供应点分散,整体协调难度增大。
另一方面,战时飞机出动强度大、战损率高和航材消耗量增加,影响航材消耗的不确定因素增多。
(3)保障精度要求高。
精确保障要求航材部门 在准确的时间和准确的地点把种类繁多的航材准确地送到特定使用者手中,也就是“适时、适地、适用、适量”地提供保障。
由于装备技术复杂、集成度高、备件价格昂贵,所以,优化库存结构、加快库存周转、降低航材库存量,改变“粗放型”保障模式,实现航材精确保障,已成为航材保障的必然趋势。
(4)保障装备先进。
随着装备技术的发展,航 材的供应保障装备也随之有较大程度的改善。
由以前的人力输送、半机械化为主,正向机械化、信息化转变。
自动输送系统、智能检索查询系统、自动 识别系统、高科技安全防卫系统等新装备不断应用,将大大提高航材保障效能。
(5)后方补给困难。
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作战 重心将把后勤保障系统也纳入其中,强敌会用精确 制导武器来破坏我方的运输系统,造成后方补给困 难,使一线保障部队因得不到及时补给而失去优势。
2当前制约航材保障的因素(1)业务人才流失。
用高科技提高航材保障水 平,离不开高层次航材管理人才,开展航材管理理 论研究与技术应用是当务之急。
另外,随着武器装 备的不断更新,保障装备的操作越来越复杂,对操 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人才现状不能适 应当前信息化战争的需要。
受部队编制体制的制约,部分技术骨干和能手想留留不下,基层严格的管理 也让部分年轻战士犹豫不决,导致较大的人才流失。
(2 )重“硬”轻“软”现象普遍。
主要表现在:一是重“有形航材”轻“无形航材”。
管理中往往 更注重实物性航材的供应,忽视了航材筹措、存储、投放全过程中的隐形保障。
如人才资源因素;同部 队与工厂的联系;环境因素;时间、信息、质量、资源等未受到足够重视。
二是重“保障”轻“管理”。
只注重提高航材保障良好率,忽视了航材的准确率、小环境管理和再生管理。
如航材的收发、记账、封存、包装,年限管理,待修件管理与送修等。
这些直接 关系到航材供应的决策、质量的保证和航材资源的 利用及航材周转的速度。
三是重“航材供应”轻“技 术支持”。
如机务部队、军工厂家的修理能力、手 段和生产能力,航材的技术性能,校验仪器的可靠度,都直接影响到航材的利用率。
四是重“储备”轻“优 化”。
只注重尽量多的储备航材,忽视了市场储备 和优化库存结构等。
(3)信息沟通效率较低,导致资源浪费、工作130中国设备工程2016.1K下)Engineering 工程效率不高。
目前各航材单位都已实施网络化管理,且能进行上下级的数据传递,总的来说纵向信息传递比较便捷。
相对而言,横向信息共享无法智能实时进行,与兄弟单位的信息沟通更多还是靠电话进行(或询问上级),不能及时掌握兄弟单位同类器材库存情况,横向资源共享效果较差,工作开展起来缓慢,而且浪费了经费。
3做好信息化条件下航材保障的对策信息化条件下现状和要求,都对航材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必须着力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建立资源共享网络体系。
信息化条件飞行 训练具有全方位、全纵深和全立体化的特点。
因此,要建立与相适应的高效能的航材装备保障指体系,使装备保障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和灵活指挥能力。
要加强装备保障系统自动化建设就必须对保障工作实施有效指挥,保证信息传递、决策指挥和控制协调的不间断,这就需要我们建立资源横纵向共享系统,加强管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提高工作效率,为今后实施自动化保障打下基础。
(2)加强航材联合共享保障机制。
信息化条件 下,要满足航空兵快速出动、高强度出动、机动训练和持续训练的需要,必须迅速恢复飞机的完好,最大限度保持飞机的完好率。
航空装备保障的就地抢修、快速排故,都要靠及时和充足的备件保障来实现。
航材短缺,必然会影响战伤飞机的就地抢修和迅速恢复完好,影响航空兵部队的战斗力。
由于当前很多情况下,航材的需求量具有不确定性和偶然性,仅靠场站的航材部门,难以准备充足的备件。
应在战略层次上,提早规划,建立适应作战需要的航材供应体系。
首先,应加强软件建设,构建上下衔接、左右相顾、遍布全国的联合保障机制。
其次,要适应多机种保障需要,增强整体合力。
应在主要 机场加大投入,增加备件储备,使之具备保障主要 机种的多机种保障能力,随时执行多机种保障任务。
(3 )加强航材保障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一要应 用现代仓储技术,实现精细化管理。
大力推广条码 管理和射频技术,以便于适时查询航材物资的种类、数量、批次、状态、货位等信息,加速信息数据的 采集、传输和自动处理。
二要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技术,实现精确化保障。
运用具有报文通信、精密 授时、精确导航等功能的先进通信导航技术,可有 效解决保障信息滞后、资源难以共享、保障指挥供 应困难等问题,使航材保障在“筹、储、供、管、修、运”等环节中获得更加及时、准确、安全、可靠的信息,达到精确保障目的。
(4)加快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并做好留住人才 的措施。
人才是使用和维修装备的主导因素,也是 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方能将 信息化优势转化为战斗力,因此,培养一支政治、军事、技术过硬的保障队伍,是搞好航材保障的基础。
首先,要从抓人的素质建设入手,通过临战训练和 重点演练,或根据多机种保障需要开展一专多能训 练,提高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快速保障和综合保障能 力。
其次要加强人才的培训和保留。
通过院校和在 职培训,改善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条件,创造良好的 人才成长环境,及时把素质高、有发展潜力的拔尖 人才充实到保障一线锻炼使用。
再次,应努力解决 广大官兵的后顾之忧,加强编制体制调整,营造良 好的氛围,实行更符合当前部队实际的管理,让业 务能手想留留得下、留得放心、踏实。
最后,要建 立人才储备机制。
根据任务需要,建立人才资源库,在需要的情况下,及时征召技术人才补充到作战部 队使用飞机在服役器件,机载设备、部件及其主要 零件都有规定寿命,寿命不同,维修频度不同,保 证航材保障达到主动、准确、及时、安全、高效。
(上接129页)现场应用情况表明,在大斜度井中应用潜油电 泵排出井底积液、降低井底压力可以快速实现水淹 井、水气同产井的复产。
随着潜油电泵排水采气和 大斜度井应用工艺技术的日益完善,潜油电泵在天 然气、煤层气开采领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1]B P公司世界能源统计综述[C].英国伦敦,2003:20.[2] 张书平,白晓弘,樊莲莲,桂捷.低压低产气井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天然气工业,2005,25(4):106.[3] 高二峰.潜油电泵机组通过水平井弯曲段可视化仿真[D].华东:中国石油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硕士学位论文,2011:4.[4] 吕春晓,刘江歌,韩旭.潜油电泵机组过水平井弯曲段仿真研究〇(].石油和化工设备,2014,17(4):37.[5] 唐庆,孙福山,李少甫,杨涛,屠勇.斜井电泵在浅造斜大斜度井上的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2008,30(6):115.[6] 刘恒.高含气井用潜油电栗气体处理器研制1J].石油矿场机械,2013,10.[7] 刘德泉.潜油电泵防气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3,16.[8] 廖毅,段方华,李川东,吕川蛲.变频电潜泵在排水采气工艺中的应用J].钻采工艺,2003,26(Z1):94~95.中国设备工程2016.11 (下)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