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语文 邂逅郭敬明,柳永如是说作文素材 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13.51 KB
- 文档页数:1
材料作文郭敬明【篇一:写郭敬明的作文】写郭敬明的作文我与郭敬明一次去朋友家,第一次读了小四(郭敬明)的书《幻城》。
从此便知道了卡索、蝶澈、片风、梨落??第一次接触那些华丽精致得有些不真实的句子和残缺得让人落泪的结局。
然后就开始喜欢这样的文笔,喜欢这样的风格,那种落满一地星光的忧伤。
接着,是《小时代》《梦里花落知多少》《夏至未至》,看他描述上海灯火辉煌的繁华,以及繁华背后隐藏着的巨大绝望。
最美丽的青春,被傅小司、立夏、林岚、顾小北、遇见做了最好的诠释。
他们的生活让我想起夕阳下,北京的琉璃瓦折射出的光芒,厚重而又温暖。
可是故事越完美,结局就越悲伤。
小四最终还是不放过美好,给每个故事添上了令人心疼的结尾。
如同一群华丽的燕尾蝶飞过繁星闪烁的天空,之后便是寂静,只看见寂寞在山坡上开出大片大片白色的花朵,听见眼泪流到心里的声音。
陆之昂调皮地做了个鬼脸说:“郭敬明偏心,总写傅小司,我才是男主角。
” 立夏摇摇头:“夏天要过去了,真的不想毕业呢。
” 顾小北开心地说:“东京的樱花开得很灿烂,有一种很美的感觉。
” 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浩浩荡荡地穿过我记忆的最深处,留下温暖明亮不可磨灭的印记。
那些印记,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最近又买了他的《左手倒影,右手年华》。
认识了晨树、颜叙、小a,了解了那个高三时期的郭敬明。
我才知道青春对于他们而言有着不同的意义,他们有着自己的发泄方式。
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是塞上耳机,把cd开得很响,在落满柔软灰尘的地板上,踏出的一条条孤单的痕迹;是凌晨去24小时便利店里买咖啡,安静的环境、柔和的灯光和偶尔马路上汽车开过的声响;是走在大街上,看着梧桐叶一片一片飘落,最后满目金黄,摇晃着的悲伤;是寂寞时就会仰起头来看天空,看白云缓慢地飘过蓝色的天幕,看飞鸟群群,直到脖子发酸也不在乎,口袋里装着满满的幸福;是写作到深夜,看路灯橘黄色的光把飘着雪的黑夜照得一片温馨,看那些小精灵快乐地舞蹈时的惆怅;是自己孤独地看落日,直到红色的光芒被无尽的夜幕淹没时,心里空荡荡的疲惫。
关于柳永的高考作文素材柳永是,婉约派代表人物。
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考作文素材柳永:白衣卿相,为谁消得人憔悴千百年前的清明,那是一个风雅的祭日,也是一个令群芳翘首的盛会。
自打柳树初绽新绿,杏花初放红蕊,京都艺伎们便翘起纤纤兰花指,掐指计算时日,直待清明这天,众粉黛倾城而出,洗尽铅华,缟衣素鞋,逶迤来到郊外的一座孤坟前,然后你放笛,我吹箫;你轻舒广袖舞姿翩翩,我高展歌喉天籁声声;你呈一坛好酒,我备一桌佳肴,唤一声“柳郎”,桃腮泪落如珠,但见落英缤纷,天地动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清明歌不同。
这座孤坟所埋何人,不见亲族祭奠,却引得无数佳丽竞折腰?所埋之人,正是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
每年清明节,歌伎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也叫“上风流冢”。
论风流,当属躺在黄土下的柳永。
一代词人柳永,究竟因何缘由,遭弃庙堂之外,而处江湖之远,与一代艺伎和谐相处,惺惺相惜,生而备受青睐,死后将清明之祭延续成一种风尚,一种风情?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柳永(约987-约1055),崇安(今属福建)人。
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少年柳永以“勤”字诀勇攀书山路,以“苦”精神航行无涯学海,遂“少有文名”。
少时游武夷山文锋初露峥嵘:“六六真游洞,三物外天。
九班麟稳破非烟,何处按云轩?昨夜麻姑陪宴,又话蓬莱清浅。
几回山脚弄云涛,仿佛见金鳌。
”少年柳永的文采犹如春草般勃发,如云雀般轻盈地一飞冲天。
为人风雅,更兼巧工词章,青年柳永遂博得“金鹅峰下一支笔”之美誉,朱熹的老师刘子晕对他也青眼有加:“钧章棘句凌万象,逸兴高情俱一时!”似锦前程,遥遥地向柳永招手;幸运之神,似乎已向柳永露出半边笑脸。
关于柳永的高考作文素材柳永的如今还躺在高中语文册上,咋一读带给我们非一般的诗情画意,但等我们了阅历多了之后才更体会里面的人生百态。
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写柳永的高考素材,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高考作文素材:柳永的古诗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伫倚危楼风细细。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拟把疏狂图一醉。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一场寂寞凭谁诉。
——柳永《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高考作文素材:柳永的情事北宋仁宗时,有位名妓谢玉英,色佳才秀,最爱唱柳永的词。
柳永才高气傲,恼了仁宗,不得重用,中科举而只得个馀杭县宰。
途经江州,照例浪流妓家,结识谢玉英,见其书房有一册"柳七新词",都是她用蝇头小楷抄录的。
五年级作文散文:回首又见郭敬明
回首又见郭敬明,见到的不是郭敬明,见到的是郭敬明的散文集,是郭敬明的明明灭灭的青春和郭敬明灼灼燃烧的才情,还有郭敬明流光溢彩的盛大的韶华。
一回首
那一千年
虔诚地在佛面前哀求
不为千年之后你的温柔回眸
只为梦里可以捕捉你华裳的气息
那一轮回
千回百转菩提花开花谢
不为下辈子变成你的王子你的天使
只为来生的梦境里看不见你的孤寂
二回首
沙漠的突兀绿洲的雾
麦莎的天空闪电的舞
我要沿着水稻的脚步
向着亘古
向着风哭
走到下满大雾的
月宫的中午
叫嚣的乌鸦
唱响桂树
衔着归路
将一条条幸福
甩在我梦中的住处
三回首
是谁带走嫣然的承诺
是谁坚守苍白的回忆
我的天马
我的流火
还有我爬满曼佗罗的伤口带血的雨
忧伤的梦
流光溢彩的所剩无几的青春你们是我
坐井观天的单薄的幸福
四回首
谁的守望
看穿秋水
谁的忧郁
笼罩我支离破碎的梦
谁的溪水
流淌我寂寞的青春
谁的泪水
打痛了江南的楼台烟雨
那是谁家的花儿
沾满了杜康
天天天灰
成长拔节
这样挣扎这样痛苦
回首多次,望穿秋水也见不到郭敬明,我只是不停地买他的书,不停地开他的书,在我的十几二十岁的韶光里,有郭敬明和郭敬明的书,陪我过成长的千山万水,走过成长的千沟万壑。
我望着郭敬明的灿烂的笑容,问一声,你好,郭敬明。
如鹤一般的柳永众所周知,柳永曾是一代才子且长于慢词。
诗词的内容里有盛世的城市风光,又出现“有滋有味”的歌伎生活,再涵盖些羁旅行役的题材。
而语言通俗,音律恰好,在当时竟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地步!“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时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莺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晌。
忍把浮云,换了浅堪低唱。
”――《鹤冲天》这一首,是柳永在踌躇满志、意欲金榜题名而最终却名落孙山后的愤懑之作,犹是自叹。
他以为他是才高八斗可一飞冲天的鹤,自诩绝妙才子,那等高中的事不过轻而易举。
可结果总是难料的,因为他所幻想的并没能达到应有的高度,所以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摔了下来,摔得他心中很是不平啊!柳永,的确是“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似乎天生与众有别。
上苍赐予他孩童时便可作词的禀赋,那他骄傲恐怕也是自小的习性。
成年后,他仍旧是这般“放浪于形骸之外”,不羁的性情铸造不羁的柳永,不羁的柳永又成就他不羁的文风!这已然注定他歆享的峥嵘岁月是于那些重礼教的一系不相干的人所看轻的。
而他自己又会在那个繁华的年代作出怎样的关键抉择呢?从一开始的追逐官场到大失所望他仍旧能坚持下去吗?真的到走投无路只有退却了吗?再看这首词的最后一句――“忍把浮云,换了浅堪低唱。
”一个“忍”字道出多少难诉的衷肠!当柳永再次抱着付诸官场的梦前去应试时,不知是谁的趣语道:“此人好去‘浅堪低唱’,何要‘浮云’?”这话说得颇有讽刺意味,而此时柳永只有‘无语’了吧!仕途不畅、坎坷崎岖,他便不再“苦争”那“浮云”了,去心中所向之地、去做自己爱好做的事也乐得自在逍遥。
或许有点破罐破摔的味道,又或许柳永能恬然自安得享受一切属于自己的美好。
想成为官路上的缙绅,又割舍不下红楼院中的乐事,最后,他只有选择后者。
自是风流才子啊!不知飘过多少时光,柳永竟发出“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的声音。
我与郭敬明之邂逅本文是初中关于初二叙事作文的我与郭敬明之邂逅,欢迎阅读。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现在的社会中有一群整天过着“包装”“追潮流”生活的人,他们就是我们口中的——明星。
“你们有没有听过XX唱的歌啊?很好听的。
”“是啊,我还去看他的演唱会来呢,听说有一首还是他自己作词编曲的呢。
”“是吗,不会是有掺假的吧?”麻雀一般叽叽喳喳的讨论在我耳边回荡,心里不免起疑,她们哪来的精力去讨论明星呢?明星有什么好的?那天,在家里无聊的乱翻着电视,忽然眼睛本一本书吸引,豪华的外表让我忍不住停下了手指的翻动。
下一秒,走出来一个瘦小的男孩——郭敬明。
他笑了一下,但他其中似乎掺杂着一种说不清的情绪——这就是我与他的第一次邂逅。
在那天之后,我开始注意有关他的一切。
此外,我还知道了他的一些朋友——小A、颜叙、崇明、微微和CD店的老板。
他讲述了他们之间的友情、亲情和生活。
而我——也开始羡慕他们那般的“颓废”生活。
他说过“我们都是一群忧郁的孩子”,我与他的第二次邂逅是在他的《天亮说晚安》中,他说他喜欢安妮宝贝,相反的,安妮宝贝对我来说是不喜欢的,甚至是陌生的。
听别人说,按你宝贝的文学跟郭敬明一样是灰色的,但那种灰色是残忍的,而郭敬明的灰色则是忧郁的。
我想,这就是他们之间的差别吧。
认识了郭敬明,我才发现,生活并没有那般“悠闲”,我开始重新打量这个世界,试探着用手去触摸未来。
现在的我很忙,忙得再也没有时间去眯着眼睛看太阳了,也终于没有时间用45度斜角去看星星了。
以前的我喜欢和星星说悄悄话,把一天中的不快和痛楚通通倾诉出来,那时的我就像一个抱着幸福的小乞丐,抱着一大堆美梦。
但在认识了他以后,我懂得了,在美的梦都是需要去努力,去拼搏的。
所以——现在我正在努力向梦驶去。
柳永作文素材
柳永,字耆卿,号柳山涧,南宋著名词人,以其婉约细腻的词
风而闻名于世。
柳永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作
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柳永的词作以婉约脱俗、含蓄婉转为特点,其作品多以抒发爱
情之苦、离别之情、怀才不遇之感为主题,表达了词人内心深处的
情感。
他的词风清新脱俗,富有诗意,常常以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
柳永的词作在南宋词坛上独树一帜,成为了
南宋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柳永的作品中,最著名的当属《浪淘沙·北客行》、《雨霖铃》等。
其中,《浪淘沙·北客行》以北方客旅的孤寂离别为题材,描
绘了离别之苦,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深情眷恋。
而《雨霖铃》则以
雨夜的寂静为背景,表达了词人对逝去爱情的怀念之情,寄托了词
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柳永的词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文学上对后人产
生了启发和影响,而且在音乐、戏曲等艺术形式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词作被后人广泛传唱,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对后
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柳永作为南宋著名词人,其词作以婉约细腻、清新脱俗为特点,成为了南宋词坛上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为传颂,而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值得后人深入品味和传颂。
柳永的作文说起柳永,我就想起了那些个在诗词世界里如梦如幻的时光。
我第一次真正接触到柳永的作品,是在一个阳光慵懒的午后。
那天,我百无聊赖地在图书馆的书架间穿梭,目光不经意间落在了一本泛黄的诗词选集上。
当我翻开那书页,柳永的名字就如同一个神秘的引路人,将我带入了一个别样的世界。
书里印着他的那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读着这些词句,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后的蝉在树枝上叫得凄切,一对即将分别的恋人在长亭相对,傍晚的天色显得有些阴沉,刚刚下过的骤雨让空气里弥漫着潮湿的气息。
在都门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彼此留恋不舍,可船夫却不断催促着出发。
他们紧紧握着对方的手,眼中满是泪水,喉咙像是被什么哽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之外烟波浩渺,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广阔无边。
我不禁感叹,柳永这是怎样细腻的心思,才能把这离别的场景描绘得如此逼真,如此让人感同身受。
就好像他不是在写词,而是把自己的一颗心掰碎了,揉进了这字字句句里。
后来,我开始深入地去了解柳永的生平。
他一生坎坷,多次科举落第,心中的抱负无处施展。
但他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把自己的情感都倾注在了诗词之中。
他流连于烟花柳巷,与那些歌女们打成一片。
或许在旁人看来,这是一种堕落,但在我看来,这正是他的真性情所在。
他不被世俗的眼光所束缚,用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去表达。
有一次,我读到了关于柳永创作的故事。
据说,当时柳永为了拜见杭州的官员孙何,便写下了这首词,想通过歌女传唱来引起孙何的注意。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 你瞧,他把杭州的繁华写得多么生动啊!那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高高低低的楼阁,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柳永历史是一条巨大的汹涌之河,它滚滚向前又激浊扬清,淘尽了一群群卑劣者的模糊身影,也定格了一个个杰出的英雄形象。
就这样历史留下了唐宗宋祖也记住了柳永。
近年来,他这根柳丝时时缠绕着我,使我常常为他感动。
真的,并不为他婉约词风而折腰,也不因他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
仅仅为他的人,他不凡的经历。
柳永,这个甚至生卒年月都不为世人所知道的柳永,这个即使你去闽北凭吊也只能望满江碧水,一川绿风空叹的柳永。
他的快乐却让许多丧失快乐心绪的人汗颜。
早早离开家乡去寻功名的他并没有在仕途上飞黄腾达。
但他并没有像李白陶渊明一样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苏轼白居易一样政心不顺而求文心,像王维躲在终南山而窥京城,像诸葛亮虽说不求闻达布衣躬耕而一遇明主便出山建功立业。
他只是微笑着面对这个世界,扎于市井之中,投入了一个被世人称为“消费”的陷阱。
我是唯物主义者,在我生命的憩园里并没有宿命的枝蔓,但我却相信他这是命中注定的。
就像黄山上的迎客松,假如当初那棵松子有灵,它一定会选择风和日丽的平原,但,不幸被飞鸟衔落或是被一阵山风无情的刮到了这里。
于是扎根岩中找水,伸展枝叶找阳,有了黄山一大奇观,所以柳永远是另类,是不同于中国封建知识分子的另类。
他痛苦但快乐着,他微笑着接受了世人的白眼和讥讽,与市井中的丝竹管弦阁楼娼女发生共鸣。
诗情灵光闪现,一跃而成为了创造的巨人。
世人都以为他会堕落,会消亡,可他没有,他从此扎根于市井,走向文坛的圣殿,最终成为文坛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他的一切是偶得的又好像是必然的,因为他懂得在痛苦中寻找快乐,并在快乐中汲取力量。
《柳永小传》上说:“柳永的快乐源于他内心的坦然,源于他对外界冷漠的淡然。
”是的,也许这就是他快乐的底蕴。
何况秋雨先生也说过:“门外的风,天边的云,一阵去了一阵来,当不得真。
”这给了一向被世俗所羁绊的我深深感动。
总觉得生活上自己是个灵敏度极高的天平,总为别人的言行所牵绊。
活的没有快乐,而柳永,他却给了如我般的人们一个范例,想起柳永心中总有一股力量氤氲开去……是的,历史是条巨大的汹涌之河,而我们一个个人只是这条河中的一个浪花甚至一滴水,但只要我们能把握住快乐的底蕴,为理想而追求,谋利于人,谋福于国,也能在历史之河上树起一片风帆,像柳永!梨花一样的灵魂——想起柳永初中快毕业的那年,班上一个男孩全家迁居外省的一个城市去。
邂逅郭敬明,柳永如是说
话说北宋那年,着名词人柳永卒于名妓赵香香家中,惹来多少唏嘘慨叹。
后由众妓集资安葬,不提。
转眼已是公元二十一世纪,某日柳永醒来,忽觉神清气爽,头顶发虚,似有飘渺之感。
飘飘乎至一处,人声鼎沸,好一派热闹场景。
猛抬头,匾额上书“晓风网吧”四个大字。
柳永心想:此非吾“杨柳岸,晓风残月”句乎!只不知这“网吧”二字又是何意?疑惑间,不觉人群推推搡搡,竟被挤了进来。
因寻一处坐下。
看官不知:这网吧设备先进,显示屏采用19〃液晶16:9宽屏,这柳永直看得杏目圆睁。
旁一眼镜见此兄神情恍惚,忙上前搭话:“老兄是干什么的?”
柳永忙回:“小弟一文人也。
”
眼镜纳罕道:“这年头搞文学的精神都有问题?”
柳永本也是伶俐之人,此时元神已回复大半,见那人狐疑之脸色,忙上前套近乎,并洋洋洒洒地自述了一番。
不想眼镜并不领情:“柳永啊,没听说过。
我看你既然是搞文学的,不如开个博客自己白乎去吧。
”
是在眼镜的帮助下,柳永真真切切的上网冲了一回“浪”。
很快柳永便发现,不论是“十大博客”、“十大畅销书”还是“作家富豪榜”,统统指向了一个名字——郭敬明。
刘永心道:此兄名为敬明,莫不是敬那昏庸无能狗眼不识泰山的皇帝老儿不成?正在胡思乱想之际,屏幕上出现了郭敬明的第一部小说《幻城》。
这柳永也不含糊,充分发挥他“艺足才高”的本事,一目十行地读了下去。
读
毕,竟觉此书与自己词中那一种缠绵绮丽,浅愁薄怨真真相通,不觉兴起,接连将敬明之着作读了个遍。
读后竟生出无限感慨,不吐不快。
遂开一博客,撰此博文。
不想后点击率超千万,在网坛上引起轩然大波。
此是后话,不提。
现将此文如下:
与郭四维书
(柳永误以为四维是其字)
自读敬明书以来,常神思天地,不能自已。
世之万物本自生自灭,无可非议;不想自我卒后,千年之外竟出一敬明与我神思相通,吾颇引以为知己矣。
但捧其书细读,却有拙见一二,一吐为快。
盖因关注之意,并无鞭策之说,建议一二,望海涵。
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遥想敬明当年苦读高中,竟能于闲暇之时创作出此部长书,其原因究其根本,盖其之于文学有一种无比深沉的热爱。
此吾比之不及也。
看是《幻城》,乍看不过光怪陆离,又似是游戏世界,至多掺杂些强赋之愁。
但若细读,每一人物之名,貌,体,态,甚至所使武器,无不经过深思熟虑而成。
蝶澈、月神、樱空释等名,美若仙名。
其更重要的是故事之内容。
一个人犯了错事,在成长中他的心智随着头发变长逐渐成熟。
改错。
但如何改?遂踏上了拯救弟,拯救吉的漫长道路。
一路艰难险阻,几近窒息。
不想命运交错,最爱之人竟神不附体,终成千古遗恨。
整个故事跌宕起伏,有身临其境之感。
此书可成敬明之经典,也是其爱好文学的第一份回报。
少年游·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