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阅读活动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89.00 KB
- 文档页数:10
备课参考大部头可以这样精读——《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推进活动的实施范蓉(台州市第一中学,浙江台州318000)笔者尝试开展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推进活动,基于高中语文“名著节选课教学向原著阅读整体拓展”的活动开展策略,以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中的《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作为阅读切入点进行实施。
实施路径包括课堂和课外两个层面:课堂教学层面,采用的是“以点带面,引发阅读兴趣”导读课和“生生共读,拓展阅读宽度”“师生共读,丰富阅读体验”的推进课;课外活动层面,利用“课前阅读分享”“阅读沙龙开动”“读书评论汇总”等各种形式的交流分享,让学生获得阅读体验。
一、教学实施第一阶段第一阶段::《林黛玉进贾府》阅读导读课【课时安排】1课时。
【活动目标】1.激发《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兴趣。
2.明确本次《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切入点(既是《林黛玉进贾府》课内教学课,又是《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课)。
【教学环节】1.听蒋勋讲《曹雪芹与〈红楼梦〉》前五回,明了《红楼梦》作为长篇小说创作的神奇之处:前五回明示人物命运结局和主要人物基本性格特征。
2.结合文体特征,落实基本教学内容:贾府的典型环境,宝黛相逢的经典情节,主要人物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首次亮相。
3.结合课题研究方向,以赏读主要人物作为任务驱动,激发《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兴趣点。
核心提问:曹雪芹笔下“与众不同”的林黛玉和王熙凤,各自以何特点引人注目?作者的落笔点有何不同?分析引导,得出如下结论:共同评价共同评价::与众不同。
不同特征不同特征::(1)林黛玉——着意的是“形容”,也就是人物肖像中的“容貌”部分,而非“服饰”部分。
从“罥烟眉”到“含情目”,从“泪光点点”到“娇喘微微”,只着意黛玉的气韵神情,而对其“穿戴竟无一字提及”,“虚多实少,绝去形摹”。
原因很简单,黛玉的非凡魅力,本不在其外部妆束,而在其精神气质——书卷气,灵秀气,孤傲气。
其外在形象、芳华气度,也恰与凤姐的“俗”气形成鲜明的对照。
红楼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红楼梦》的基本内容,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
(2)学生能够掌握小说中的一些基本人物形象和情节。
(3)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及其文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观看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红楼梦》的基本内容和人物形象。
(2)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经典的情感态度。
(2)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学会从文学作品中提炼人生哲理。
(3)培养学生具有全球视野,关注国际文学发展趋势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红楼梦》的基本内容和人物形象。
(2)《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
(2)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红楼梦》的片段或图片,让学生感受小说的魅力。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红楼梦》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新课:(1)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 《红楼梦》,了解小说的基本内容和人物形象。
(2)教师讲解:针对小说中的难懂之处,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小说的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等方面的问题。
(4)整体理解:教师带领全班同学共同梳理《红楼梦》的知识点,确保每个同学都能理解小说。
3. 深入探讨:(1)《红楼梦》的主题思想:让学生分析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人性弱点等问题。
(2)《红楼梦》的文学价值: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运用小说中的人生哲理来提升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在阅读《红楼梦》方面的体会和收获。
仔细阅读红楼梦教案《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它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精妙的情节安排、深刻的社会思考而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作为一部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的阅读不仅仅是一种文学享受,更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和社会风貌的深入了解。
因此,仔细阅读《红楼梦》不仅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体验和领悟。
首先,仔细阅读《红楼梦》需要对其背景和作者有一定的了解。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曹雪芹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沧桑。
他在创作《红楼梦》时,已经是一位颓废的文人,他对生活的痛苦和对社会的失望都融入了这部作品中。
因此,《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作者心灵的写照和对社会的思考。
了解作者的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其次,仔细阅读《红楼梦》需要对其中的人物形象有深入的了解。
《红楼梦》中塑造了一大批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不仅仅是文学创作的杰作,更是对当时社会风貌和人性的深刻剖析。
其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史湘云等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深刻的内心世界。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再次,仔细阅读《红楼梦》需要对其中的情节和结构有透彻的把握。
《红楼梦》的情节错综复杂,扣人心弦,是一部情节丰富、层次分明的文学作品。
通过对情节和结构的仔细阅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脉络,从而更好地领略作品的艺术魅力。
最后,仔细阅读《红楼梦》需要对其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有深入的思考。
《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载体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审美理念,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红楼梦》的仔细阅读,我们可以更好地领悟其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红楼梦读书分享会策划方案一、活动背景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为了推广这部经典之作,增加大家对红楼梦的了解和兴趣,我们决定举办一场红楼梦读书分享会。
二、活动目标1.深入了解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主题和内涵;2.分享红楼梦的阅读心得和体会,促进读者的交流与互动;3.提供一个平台,让爱好红楼梦的读者们相聚,共同探讨。
三、活动内容1.读书分享:邀请几位熟悉红楼梦的专家学者或红楼梦爱好者,分享对红楼梦的研究成果和阅读心得。
每位分享嘉宾有30分钟的时间进行分享,并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提问和回答。
2.趣味互动:在分享会进行过程中,参与者可通过抽奖、答题等互动方式参与,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同时也可以通过互动环节,让参与者更深入地了解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和内涵。
3.名人墙展示:准备一个名人墙,上面展示红楼梦相关人物的图片和简介。
鼓励参与者了解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4.读者书评:为参与者提供一个写读后感和评论的平台。
鼓励参与者提前阅读或者现场购买红楼梦,并在会后写下自己的感悟和评论。
精选优秀的读者书评将在公众号或者社交媒体上发表,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四、活动安排活动时间:2022年12月18日(周六)下午2点至5点活动地点:xx会议中心(待定)活动流程: - 14:00 - 14:10:签到入场 - 14:10 - 14:20:开场致辞,介绍活动目的和流程安排 - 14:20 - 15:30:读书分享环节 - 15:30 - 15:45:休息,提供茶点和点心 - 15:45 - 16:15:趣味互动环节 - 16:15 - 16:45:名人墙展示和观点交流 - 16:45 - 17:00:读者书评颁奖和闭幕致辞五、活动宣传1.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活动宣传海报和文字介绍;2.制作线下海报,贴在学校、图书馆和咖啡厅等场所;3.口碑传播:鼓励参与者邀请亲友一同参加,扩大活动影响力;4.邀请本地媒体进行报道和宣传。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学科网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整本书阅读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水平。
具体目标如下:1. 了解《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和写作风格,理解其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2. 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分析其与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的关系;3. 掌握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和主题,能够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和阐释;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欣赏水平。
教学内容:本次阅读教学将全书分为6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若干章节。
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教学活动如下:单元一:《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学习内容:- 了解曹雪芹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理解《红楼梦》的题材和主题学习目标:- 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理解小说的题材和主题教学活动:1. 分组讨论,了解曹雪芹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班级分享,展示对《红楼梦》的了解3. 阅读相关文章,深入理解《红楼梦》的题材和主题单元二:人物形象和情节学习内容:- 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关系- 分析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和事件学习目标:- 掌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关系- 理解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和事件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关系2. 角色扮演,深入理解小说中的情节和事件3. 课堂辩论,对关键情节和事件进行分析和解读单元三:主题与意义学习内容:- 探讨小说中的主要主题和意义-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和隐喻学习目标:- 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主题和意义- 掌握小说中的象征和隐喻的分析方法教学活动:1. 小组合作,总结小说中的主要主题和意义2.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和隐喻,进行个人创作3. 展示和分享,讨论各自的理解和感悟单元四:文学价值与评价学习内容:- 研究《红楼梦》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探讨对《红楼梦》的不同评价和解读学习目标:- 了解《红楼梦》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掌握对《红楼梦》的不同评价和解读教学活动:1. 阅读相关文献,了解《红楼梦》的地位和影响2. 课堂讨论,探讨对《红楼梦》的评价和解读3. 小组辩论,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和交流单元五:阅读与鉴赏学习内容:- 学习《红楼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欣赏《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学习目标:- 掌握《红楼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提升对《红楼梦》的艺术鉴赏能力和美学水平教学活动:1. 分享阅读心得,交流阅读方法和体验2. 赏析相关艺术作品,理解《红楼梦》的美学价值3. 个人创作或表演,表达对《红楼梦》的感悟和理解单元六:阅读整本《红楼梦》学习内容:- 阅读整本《红楼梦》- 进行综合性文本分析和阐释学习目标:- 了解《红楼梦》的完整故事和情节- 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和阐释教学活动:1. 分组阅读,讨论每个章节的主要情节和意义2. 个人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3. 小组合作,进行文本分析和阐释,展示成果以上是《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大致框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补充。
中国红楼梦活动方案活动背景中国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为了进一步推广中国红楼梦这一文化瑰宝,增强公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计划举办一系列的中国红楼梦主题活动。
活动目标1.推广中国红楼梦,增强公众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
2.通过活动,让民众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升文化素养。
3.为喜爱中国红楼梦的读者提供一个交流和分享的平台。
活动内容1. 红楼梦读书会•活动形式:线下实体活动•活动地点:图书馆或文化中心•活动时间:每周一次,持续3个月•活动内容:–每次读书会选择一段经典章节进行朗读和分享。
–设立专业学者和红楼梦爱好者组成的讨论小组,讨论与红楼梦相关的文化、历史、艺术等话题。
–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相关讲座,讲解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和创作技巧等。
2. 红楼梦主题展览•活动形式:线下实体活动•活动地点:博物馆或文化艺术中心•活动时间:连续一个月•活动内容:–设立红楼梦主题展览,展示与红楼梦相关的文物、图片和艺术品。
–配备专业导览员讲解,让观众更好地了解红楼梦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组织与红楼梦相关的手工艺品展示和制作活动,让观众亲身参与并体验。
3. 红楼梦电影放映•活动形式:线下实体活动•活动地点:电影院或文化中心•活动时间:每周一次,持续一个月•活动内容:–每次放映一部与红楼梦相关的电影作品。
–在放映前安排专业学者上台介绍电影的背景和上映历史。
–活动期间还可以举办相关电影讨论会,与观众一起分享对电影的理解和观点。
4. 红楼梦文学比赛•活动形式:线上活动•活动时间:一个月•活动内容:–邀请公众参与征文活动,题目为:《红楼梦在我心中》。
–参赛者可自由发挥,写下对红楼梦的理解和感受。
–设立评委团进行评选,评选出最具创意和表现力的作品,并给予奖励。
活动效果评估1.统计活动参与人数和反馈意见,进行活动满意度评估。
2.通过社交媒体和宣传渠道收集公众对活动的反馈和评论。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单元设计整本书阅读是本轮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的阅读举措,但如何实施整本书阅读,一直困扰着广大一线教师,本设计为阅读《红楼梦》整本书打开一扇小小的窗口。
一、学情分析《红楼梦》是长篇章回体小说,全书共一百二十回。
人物众多、体量巨大,对学生阅读的意志品质提出了考验;同时作者笔法细腻、情节复杂,如果学生缺乏阅读经验就难以融会贯通;书中文化内涵丰富,诗词曲赋意蕴深刻也在挑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给予得当的阅读指导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教材分析一一为何选择《红楼梦》进行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被纳入课程体系。
《红楼梦》走进高中语文教材是一个对语文教学改革有深远意义的创新。
必修下册安排《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主要有三个考虑。
第一,继续落实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的目标和内容,深化读整本书的观念;第二,促使学生进一步积累阅读长篇章回体小说的方法和经验,提高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第三,强调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作品的文化内涵,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高中阶段安排文学作品《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要求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从作品中汲取营养,获得审美感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心理,并自主进行思考探究。
三、单元总体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会品味人物在特定语境下的语言,体会到文字中蕴含的独特的精神世界和诗意追求;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和运用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有逻辑的梳理红楼梦的人物关系与结构线索,把握小说精巧的艺术结构,思辨的看待人物多样性和复杂性。
3.文化传承与理解欣赏作品中的诗词、曲赋、饮食文化等,体会中华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整体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认识《红楼梦》的文学价值。
4.审美鉴赏与创造从人物、语言、场景等方面入手,品味作品与日常生活描写中蕴含的审美趣味,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幼儿园读书活动:阅读名著《红楼梦》幼儿园读书活动:阅读名著《红楼梦》导言:阅读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它不仅能够促进孩子们的语言和认知能力的提升,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幼儿园的读书活动中,选择适龄适性的经典名著进行阅读,能够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
本次读书活动中,我们将介绍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为幼儿们打开一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
一、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对经典名著的兴趣,提高阅读的积极性;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3. 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二、活动准备:1. 《红楼梦》相关故事书籍和绘本;2. 涂色纸、彩色笔、水彩等绘画工具;3. 幻灯片投影设备;4. 角色扮演服装和道具。
三、活动实施:1. 导入(15分钟):- 利用幻灯片或故事绘本展示《红楼梦》的封面和部分插图,引起幼儿的兴趣;- 以轻快的音乐为背景,播放一段《红楼梦》的配乐,营造活动氛围; - 向幼儿介绍《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描写古代贵族生活和爱情的经典小说。
2. 故事讲解(30分钟):- 以简化版的《红楼梦》故事书籍为主线,结合绘本图片和讲解,向幼儿们讲述《红楼梦》的故事情节;- 引导幼儿们参与讨论,了解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场景和情节,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绘画创作(30分钟):- 给幼儿们发放涂色纸、彩色笔、水彩等绘画工具,让他们根据故事中的场景或人物进行绘画创作;- 鼓励幼儿们发挥想象力,自由绘制并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
4. 角色扮演(30分钟):- 提供《红楼梦》中的经典场景和角色扮演服装,让幼儿们自愿选择角色并进行角色扮演;- 引导幼儿们在角色扮演中表达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想象,促进他们的语言交流和表达能力。
5. 小结和延伸(15分钟):- 邀请幼儿们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和角色扮演经历,并互相欣赏和表扬;- 鼓励幼儿们提问或讨论与《红楼梦》相关的问题,扩展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推荐一些适合幼儿阅读的优秀绘本,引导幼儿们继续阅读相关故事,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梳积累语言基础知识,理小说情节理清人物关系。
2、思维发展与提升: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建构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和经验。
3、审美鉴赏与创造: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学习积累名著阅读方法,纠正阅读偏差,欣赏人物形象及塑造形象的手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会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探究小说人物和主题,理解《红楼梦》是一部反映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构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和经验。
难点:品学会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探究小说人物和主题,理解《红楼梦》是一部反映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清代嘉庆年间就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说法,鲁迅说“在《红楼梦》里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现代女作家张爱玲说“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那么,各位同学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一部《红楼梦》却产生如此大的反响?为什么一部《红楼梦》使世界产生如此多的“红学家”?从今天开始我们走进《红楼梦》,走进中国最伟大的人情小说,探讨其中的奥秘。
请大家精读《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或许能开启冰山一角。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开篇处的这首诗,既是作者对知音的期待,也是对每一个读者的诱惑。
沉下心来阅读《红楼梦》,走进这部伟大作品的艺术世界,你一定会不虚此行。
二、内容概述《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
同时,通过对这些爱情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的描绘,触及封建社会政治、法律、宗法、妇女、道德、婚姻等方面的问题,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世态,暴露了封建贵族阶级及其统治的腐朽与罪恶,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宣告了这一社会必然走向灭亡。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导读课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导读课教材分析:本单元位于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属于课程标准设置的“整本书阅读与探讨"学习任务群。
旨在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
学习目标:1.品味《红楼梦》雅俗共赏的语言,品读《红楼梦》语言的隐喻性;2.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 学习过程-一、导入及情境创设1.播放视频《街头采访:的别名叫什么》,揭示国人对《红楼梦》知之甚少的现状,由此推及我班现状。
展示我班《关于整本书阅读的调查问卷》,归纳学生阅读难点:“谜”和“迷"(“迷”于下一课时另行探讨)。
2.解谜——试解红楼表达之谜。
二、学习活动任务一:红楼人物猜猜猜一猜1.猜真正的谜语——灯谜。
展示元宵节四春姐妹所做灯谜(见学案)。
谜底是什么?谁人所做?对应的判词是哪首?小组交流,上台展示。
2.师生共同归纳四春姐妹名字的隐喻意味并列举更多谐音隐喻。
3.小结:书中常以人名、茶名、酒名、诗词歌赋、绘画灯谜甚至一出戏曲,来隐喻人物性格和后文的情节。
巧妙到让人叹为观止。
二猜1.以下三首诗(见学案)的作者是谁,黛玉还是宝钗?小组讨论,学生上台展示其理解和疑难点。
教师点拨。
2.小结:一个空灵飘逸,一个雍容典雅。
我们说黛玉有才,宝钗有才,其实都是曹公有才。
书中的灯谜判词诗词,无一不紧贴人物性格;像谜语一般的隐喻性,无一不暗示人物的命运走向。
奇哉妙哉!3.朗诵。
如此佳句,怎能不读呢?下面通过我们的诵读来致敬曹公。
教师配乐朗诵《咏菊》。
学生自选诗歌,配乐朗诵。
4.过渡:书面语言雅致,充满隐喻色彩。
那日常口语呢?三猜1.说话者何人?作者在打什么哑谜?(见学案)小组讨论,上台展示,分析字面之下的隐语和人物性格。
(1)“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世界是个大观园,大观园是个小世界——《红楼梦》阅读活动设计高级中学杨小红杨建华一、活动目标1.拓展课内知识:在必修Ⅱ学习阶段完成阅读《红楼梦》,对必修教材《林黛玉进贾府》拓展。
2.提高语文能力:通过对《红楼梦》的主旨、人物、艺术等方面的探究,提高……。
3.形成阅读习惯:合作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品质。
4.培养探究精神: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精神及谨严的做事态度和庄重的人生态度。
二、活动准备阅读书目及相关资料:《红楼梦》(曹雪芹高鹗著,俞平伯校,启功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5月版)《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曹雪芹著,脂砚斋评,邓遂夫校订,作家出版社,2010年4版)《重校八家评批<红楼梦>》(冯其庸纂校订定,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1版)87版和2010版电视剧《红楼梦》三、活动过程活动日历必修教材选有《林黛玉进贾府》一课,课后提出课外延伸阅读《红楼梦》的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反馈学情,明确此次阅读活动的目的、评价方式及相关要求,确定活动流程及人员安排,布置学生选书。
(详见“资料链接”)(二)第二阶段:选书、自读1.自读高一上学期后半学期至寒假结束,在这四个月期间,教师跟进自读,也提醒学生。
2.随感在自由阅读基础上,完成读后感写作。
(三)第三阶段:互动探讨1.哭红悲艳处——《红楼梦》人物赏析(1)活动一:我有我喜欢小组合作,全班分四组,每一组自主讨论确定本组展示的最喜爱人物。
可下载视频,可分享原文,可引证资料,可综述观点,可制作PPT……充分展示“我”心目中最喜爱的红楼人物。
(学生综述观点文字详见“活动成果与感评”部分《黛玉的悲剧命运》)此活动旨在利用学生娴熟的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甄别、取舍的过程中关注原著、研读原文,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锻炼、展示自己,自然提升学生学习信心和参与热情。
(2)活动二:世界是个大观园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自己对周围同学、朋友、亲人等的观察了解,为其在大观园中找到最相对应的人物,并说明理由。
例如:才情突出者,冠之黛玉;通古博今者,赞之宝钗;勤勉上进者,比之香菱;活跃能辩者,评之湘云;乖巧懂事者,谓之袭人……此活动旨在通过趣味活动,引领学生重新审读文本、审视自我,实现对原著文本的二次探究解读目标。
注意不要伤害他人。
【“世界是个大观园”活动片段】……主持人:世界是个大观园,大观园是个小世界,也许红楼人物就在你身边,等待你蓦然回首去发现。
请你为自己生命中遇见过的某一个人,在大观园中寻找到最对应的角色!主持人:先宣布这一环节的计分规则。
还是以小组为单位,每一人次发言计1分,总分与其它阅读活动总分相加,作为最后优秀小组考评依据。
学生1:我觉得我初中时的班长特别像袭人,虽然他是男的!理由有三点,①他很喜欢去班主任那里打小报告,就像袭人喜欢到王夫人那里打小报告一样;②他每次都很正能量的样子,喜欢说很正能量的话,就像袭人劝宝玉用功仕途经济一样;③在老师、家长等长辈眼里,他就是那么懂事、乖巧的样子咯!学生2:你不喜欢袭人吗?学生1:不喜欢。
但还没到讨厌的程度!学生3:我妈就是王熙凤!当然她没有王熙凤那么狠毒贪财、那么坏啦!首先我家里就是我妈管家的,管得比凤姐还好;其次我妈做事情风风火火,行事风格跟凤姐一样,办事干净利落;还有我妈也比较泼辣,口才也很好。
学生4:大家有没有觉得我们班的金奕有点像林妹妹?你看,金奕作文很好,文章很有文采,每次都当范文拿来读,具备黛玉的才情;金奕身体有点弱,虽没有林黛玉那么夸张,“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但也需要多多锻炼哦;金奕说话还是蛮幽默的,这也像黛玉,黛玉有时候还是爱开玩笑的,比如惜春说要准备画画材料那一段,好笑极了!(3)活动三:猜猜我是谁学生每人准备一两段关于《红楼梦》人物描写的文字。
文字可以是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也可以是人物的诗歌作品。
将准备文字统一书写于小纸条上,纸条统一放置于指定的纸盒内。
学生依次随机抽取,现场打开纸条进行答题,猜猜所写人物是谁。
要猜出人物,除了熟悉作品外,更要对人物的性格、心理等有所分析。
所以,“猜”是回忆、联想、推断等多种思维活动的综合过程。
【“猜猜我是谁”活动片段】生1:(上讲台抽出一张纸条)“那井里淹死了一个丫头,我看见人头这样大,身子这样粗,泡的实在可怕”。
“这样大”“这样粗”,会这样说话的,这么没文化的,非薛蟠莫属了!我记得他形容那莲藕,也是“这么粗这么长”。
生2:错、错、错!还有一个人也是这样说话滴:贾环。
贾环也是不学无术的呀!这是贾环向他爹贾政黑宝玉时说的一段话,回目是“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就是宝玉挨打那一回啦!生3:(上讲台抽出一张纸条)哇,好长一段文字!“A笑道:‘今儿齐全,倒像谁下帖子请来的。
’B道:‘前儿我打发人送了两瓶茶叶去,你往哪去了?’A笑道:‘可是呢,我倒忘了,多谢多谢!’B又道:‘你尝了可还好不好?’没有说完,C便道:‘论理可倒罢了,只是我说不大甚好,也不知别人尝着怎么样。
’D:‘味倒轻,只是颜色不很好。
’”A、B、C、D分别指的是谁?让我来分析分析:没等别人回答,C就敢抢先回答,大观园中可以这么放肆的没几人啊;A还没回答,C就替A回答了,可见这A、C两人的关系不一般:由此推断C是宝玉,A是黛玉。
生4:厉害!完全正确!生3:有这么好的茶叶,暹罗进贡的茶叶,B肯定在贾府地位不一般。
贾母不会这样说话,王夫人也不可能这样跟宝黛说话,那B肯定就是王熙凤了!这个D嘛……有宝黛处必有宝钗,况且宝钗对宝玉除了在读书一事上总贤良地规劝宝玉外,在别的事情上都是尽量顺着他的,无原则站在他的一边,赞同他的任何观点。
这次当然也不例外。
所以紧接宝玉说“不大甚好”后说出“味倒轻,只是颜色不大好些”的,定是宝钗无疑了。
生4:完全正确!生5:(上讲台抽出一张纸条)真真是便宜我了,判词一首:“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巧”“刘氏”,这是巧姐的判词!2.一场盛大的对话——《红楼梦》语言艺术赏析(1)活动一:表演——笑骂皆是情学生选择数个经典片段,进行角色扮演。
其中有说话巧妙的正面例子。
如①指桑骂槐:探宝钗黛玉半含酸(《红楼梦》第八回)。
②语意双关:宝钗借扇机带双敲(《红楼梦》第三十回)。
③言必有据:秋爽斋偶结海棠社(《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有说话出错的反面例子。
如①错由情生:宝钗偶失误(《红楼梦》第二十五回)。
②急不择言:鸳鸯骂嫂误伤人(《红楼梦》第四十六回)。
学生在熟悉对白、模拟练习中,逐步体会《红楼梦》人物的说话艺术,感悟说话是一门艺术,出错也是人之常情。
活动结束后,可布置学生再次观看87版和2010版电视剧《红楼梦》相关片段,对照同学表演,结合原著文字,说说谁的表演最得我心、最得作者心。
(2)活动二:研读——冰山露一角语言即心理。
在“《红楼梦》人物赏析”活动三及“《红楼梦》语言艺术赏析”活动一基础上,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对《红楼梦》人物话语心理做一定的探究。
——袭人进言王夫人,袭人知道什么时候说事半功倍;——贾芸求职王熙凤,贾芸知道什么方式说目标达成;——探春劝说贾母,探春知道什么身份说更有效果。
不论是袭人的聪明、贾芸的乖巧,还是探春的懂事,他们都擅于抓住对方的心理罢了。
让学生试着以点评的方式写写,对话表现人物什么样的心理,课上分享后整理成文。
(整理文字详见“活动成果与感评”部分《鸳鸯的一时情急》)(3)活动三:探究——莫道是寻常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红楼梦》中有深意的取名,然后集体总结《红楼梦》取名主要的艺术方法——谐音与拆字,及名字的作用——提示情节、揭示主题、暗示命运、明示特征等,从而对《红楼梦》命名的语言艺术有所感悟。
此活动需要学生进图书馆、阅览室或上网查阅资料,教师也可做适当点拨,提供一定阅读资料。
3.长长短短,凭谁评论——《红楼梦》评点文字赏析(1)活动一:概括——因为有你阅读邓遂夫校订《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和冯其庸校订《重校八家评批<红楼梦>》相关评批文字,用随笔形式说明评批文字对自己理解《红楼梦》文学性、思想性的影响。
简要概括评批文字的主要作用。
①评批文字为读者确立了一个阅读经典的态度。
评批者都视阅读、评点经典为崇高使命。
他们阅读态度严谨,心细如发。
解读时往往一字一句推敲,努力探究作者的用意和文章的妙处,一般读者不注意处,他们却能注意到,并加以评述。
②评批文字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深入经典的方法。
汉语优美,表现力极强。
文化水平不高的读者,往往看不出或领略不到作家语言的妙处。
评点的方式,可以非常灵活并且贴近文本(阅读)地指出这些美妙之处。
读了之后,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作者文心,了解某段文字的精华所在、精警所在,了解中国文字的表现力和巨大容量。
③评批文字给读者提供了文学阅读的整体感。
没有经验的读者,读长篇著作往往顾头不顾尾。
但是这些评批文字却时时提醒读者勾连前后文。
(2)活动二:总结——秘籍不秘阅读邓遂夫校订《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和冯其庸校订《重校八家评批<红楼梦>》相关评批文字,总结概括评点法的要点。
师生共同探讨总结评点法口诀:思维缜密,联系上下;眼光独到,发人未发;写法结构,多加考虑;修辞异句,细心体察。
也就是说,评点时,要注意炼字,注意修辞,注意手法,注意照应,注意结构等。
(3)活动三:研讨——金无足赤研讨冯其庸校订《重校八家评批<红楼梦>》相关评批文字,判断王希廉、姚夑、张新之、诸联、涂瀛洪秋蕃、二知道人、解庵居士八家中,对红楼主要人物钗、黛、玉三人的评价,哪两家几乎完全对立。
从这一对立中,我们可以看出,评点式文学批评有什么主要缺点或负面影响。
八家中姚夑贬钗,张自新褒钗。
评点式文学批评很能张扬评点者个性,能充分表达评点者独特新颖的阅读理解。
但评点容易受评点者个人学养、好恶影响,走向极端,从而降低批评的科学性。
(4)活动四:练习——牛刀小试选取119回《中乡魁宝玉却尘缘沐皇恩贾家延世泽》或120回《甄士隐详说太虚情贾雨村归结红楼梦》,作点评训练。
(四)第四阶段:经验总结与迁移1.师生将阅读、探究过程中的所感所思重新整理成文字,模仿海棠诗社,小组同学相互评分,推举论文魁首。
然后小组魁首参与班级论文魁首评比。
教师作为特别嘉宾,友情加入推举活动,其文章可作为特别文章,供每位学生阅读。
2.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时,重要的文字需要反复读、简单的文字可以复杂读、单一的文字能够多元读。
越是经典的作品越是需要反复阅读,这是此次《红楼梦》阅读活动所得的可迁移的阅读经验。
3.学生在阅读、探究《红楼梦》同时,也阅读了与《红楼梦》相关的一些作品,比如,周汝昌的《红楼夺目红》,王蒙的《红楼启示录》,蒋勋的《微尘众》《梦红楼》等。
四、活动成果与感评(一)活动成果1.四个月的阅读时间,八十回的阅读内容,九课时的探究分享,加上后续的相关阅读,学生的收获不言而喻:读作品——了解《红楼梦》作品基本内容,对主要人物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有自己印象深刻的语言片段,能进行初步的艺术鉴赏;有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能做一定的探究与比较;对《红楼梦》博大精深的艺术成就有感知与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