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能源消耗问题日益突出。
建筑节能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我国也积极响应国际社会的呼吁,加大了对建筑节能领域的政策支持和科研投入。
本文将对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分析1. 能源消耗大据统计,我国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近30%,建筑行业的用能效率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
根据中国节能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建筑节能潜力巨大,单位面积能耗高于国际先进水平20%~100%。
2. 技术水平较低目前我国的建筑节能技术主要集中在传统的保温隔热、供热供冷系统、采光系统等方面,缺乏全面、系统的节能技术解决方案。
而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在建筑节能领域实现了较大突破,例如Passivhaus建筑标准、LEED认证等。
3.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我国政府已经开始积极制定相关政策,以推动建筑节能工作。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文件相继出台,推动了建筑节能的发展。
1. 技术创新将成为主要动力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建筑节能领域也将迎来技术创新的大潮。
目前一些新型的建筑材料、智能建筑系统、高效能源设备等新技术将逐渐应用于建筑节能领域,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2. 绿色建筑将成为主流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建造、运营、改建和拆除整个生命周期中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的建筑。
未来绿色建筑将成为主流,以实现零碳排放、零排污、零资源消耗为目标,创造健康、经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建筑环境。
政策的支持和引导是建筑节能发展的重要保障。
未来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建筑节能领域的政策支持,进一步激励企业和个人投入到建筑节能的研究与实践中。
4. 知识普及将加强人们对建筑节能认识的增加将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加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
未来,建筑行业将加强对建筑节能知识的普及,引导和推动广大居民和企业更加注重建筑节能和环保。
5. 国际合作将进一步加深建筑节能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一、我国建筑节能现状1.能耗问题目前,中国建筑领域的能耗问题日益严重,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建筑领域的综合能耗量占全国总能耗的30%以上,其中以供暖和空调所需的能源消耗占比最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领域的能源消耗和排放量依然较大。
通过调查发现,由于我国建筑行业存在诸多问题,如建筑设计不合理、施工过程中存在浪费、建筑材料使用率低等,导致了建筑节能水平较低。
2.节能技术应用尽管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建筑节能技术得到了不断推广和应用,如隔热隔音技术、节能灯具的普及等,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这些技术的应用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
当前,我国建筑节能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尚未形成成熟的产业链和技术创新系统。
3.法律政策为了推进建筑节能工作,我国加大了对建筑节能领域的法律政策推动力度。
制定了《节能建筑设计标准》、《建筑节能工程设计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
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了针对建筑节能的地方性政策措施,加快了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二、我国建筑节能未来发展趋势1.政策导向随着《巴黎协定》的签署和生效,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将更加重视,通过加大能源政策的力度,将加快建筑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实现建筑行业的低碳化发展。
我国将继续加大对建筑节能行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2.技术创新未来,建筑节能行业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推动建筑节能技术的快速发展。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节能技术将会不断升级和更新,例如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智能节能控制系统等技术的应用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3.绿色建筑未来,我国建筑业将逐渐转向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推广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推动建筑节能技术与新能源技术的融合,实现建筑节能与环保的双赢。
建筑设计和施工也将更加注重便捷、美观、实用与节能的整体设计理念。
4.国际合作我国将加大与国际建筑节能领域的合作力度,引进国外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和经验,促进我国建筑节能行业与国际接轨,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浅谈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对策研究关键词:建筑节能;节能现状;对策一引言目前,能源短缺问题逐渐成为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走节约资源的道路。
然而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27.6%,是除了工业、交通能耗外的又一能耗大户,并且还有上升的趋势。
所以为了缓解能源紧缺,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二中国建筑节能现状我国开展建筑节能的潜力是巨大的,其原因在于当前建筑能耗高、建筑规模巨大,而节能建筑比例又较小这三个事实。
(一)建筑能耗高首先建筑能耗在整个能耗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目前中国建筑能耗已占社会总能耗的27.6%,如果再将建材制造、建筑施工等过程中的能耗计算进去,建筑能耗(广义)将占全社会终端能源消费的一半以上,建筑业是名副其实的耗能大户。
其次,全国既有建筑及新建建筑中90%以上都为高能耗建筑。
再次,新建建筑单位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建筑用能浪费极其严重。
(二)建设规模较大目前我国房屋数量为400亿m2左右,建筑规模看来已超过所有发达国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个人平均居住面积增加,则对房屋的需求也将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近几年的施工面积在20亿m2左右,竣工面积在10亿m2左右。
预计到,我国房屋总建筑面积将达到519亿m2,其中城市171亿m2。
估算到底,全国房屋建筑面积686亿m2,其中城市261亿m2。
论文代写(三)节能型建筑比例小截至年底,我国已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10.6亿平方米,但节能建筑仅占全国城镇既有建筑面积的7%。
各地建设项目在设计阶段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比例为95.7%,施工阶段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比例为53.8%,导致新建建筑中节能建筑比例也不高[1]。
从以上建筑节能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建筑能耗将继续增长。
要实现能源的节约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走建筑节能的道路。
三建筑节能工作进展缓慢的障碍分析建筑节能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也比较缓慢。
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摘要】首先分析了我国建筑能耗和建筑节能的现状,然后从建筑节能政策和建筑技术两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多种建筑节能的措施与对策。
这些将对我国在建筑行业进一步推进、发展和完善建筑节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建筑能耗;建筑节能;现状;对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预计到2030年,全国城市人口将达到65%以上。
城市人口的增加必然导致建筑物和建筑配套设施的成倍增加,这些将不可避免地增加建筑能耗。
而建筑能耗的逐年大幅度上升,也必然导致节能型建筑的应运而生,当然,这也是我国今后城市建设必然的发展方向。
而如何做好建筑节能这项宠大的工程,确保低碳和经济将是摆在广大建筑行业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当前我国建筑能耗的现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建筑耗能已逐渐增长为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
由于我国建筑节能工作起步较晚,现有建筑不仅耗能高,而且能源利用效率很低,单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的发达国家高出2~3倍。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和建筑业快速发展期,无论既有建筑面积或新建建筑面积都名列世界之首。
这些建筑通过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等,每天都消耗大量的能源。
由此可见,我国建筑能耗是巨大的,且建筑能耗总量还将持续增长,做好建筑节能工作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当前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多年来,我国开展了一定规模的建筑节能工作,主要采取了先新建后改造的策略,但到目前为止,建筑节能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房屋建筑中普遍存在着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和气密性差,供暖、制冷空调系统效率低下等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耗能建筑比例大,我国每年新建房屋中,99%以上是高能耗建筑;既有建筑中,仅4%采取了节能措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
(2)建筑节能状况落后,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致力于研究和推行建筑节能技术,而我国却未予以重视,造成我国建筑外墙的传热系数是发达国家的3~5倍,外窗传热系数为2~3倍,屋面传热系数为3~6倍。
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建筑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也伴随着能源消耗的加剧和环境污染的加重。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国建筑节能已成为当前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对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推动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建筑节能现状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国家政策的倡导。
为了推动建筑节能工作,我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建筑节能工作月活动纲要》、《建筑节能工作研讨会纪要》等,这些政策和活动的出台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
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
我国建筑节能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隔热采暖设备、绿色建筑材料、节能灯具等的应用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有效地降低了建筑能耗,提高了建筑节能水平。
建筑节能标准的实施。
我国建筑节能标准不断完善和提高,制定了一系列的建筑节能标准,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城市代表性建筑节能标准》等,这些标准的实施促进了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
建筑节能意识的提高。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建筑节能工作,积极参与到建筑节能工作中来,这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
建筑节能政策的深化。
我国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建筑节能工作的支持,出台更多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建筑节能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为建筑节能工作创造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
建筑节能技术的创新。
我国将继续加大对建筑节能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强建筑节能技术的创新,推动更多更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得到应用,提高建筑节能水平。
建筑节能标准的完善。
我国将不断完善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制定更为严格的建筑节能标准,引导建筑行业不断提高节能水平,促进建筑节能事业的健康发展。
建筑节能意识的进一步普及。
我国将继续加强建筑节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们对建筑节能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推动全社会参与到建筑节能工作中来,形成人人皆知、处处皆行的建筑节能新风尚。
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建筑行业在我国的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建筑业却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之一,建筑的能耗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建筑节能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建筑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重点围绕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展开分析。
一、建筑节能的现状1.1 能源消耗情况根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占全能源消耗的比例高达30%,建筑行业的能耗量连续多年呈上升趋势。
而且,建筑行业的能耗主要分布在建筑的供暖、通风、空调等系统上,这些系统的使用对于能源的浪费非常严重。
1.2 能耗结构的问题我国建筑业的能耗结构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传统建筑结构设计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上。
目前很多建筑的隔热、保温性能较差,导致在冬季取暖时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而在夏季使用空调的情况下也需要大量的能源。
目前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没有过多地考虑到材料的节能性能,导致了很多能源的浪费。
1.3 节能意识的薄弱在建筑行业从业者和业主当中,对于建筑节能的意识还比较薄弱,这导致了建筑节能措施在工程实践中实施的难度增加。
建筑节能意识的普及是当前建筑节能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建筑节能的未来发展趋势2.1 政策导向在当前环境下,政府对于建筑行业的能耗问题已经越来越重视,相继出台了《建筑节能条例》、《绿色建筑推广管理办法》等法规文件,都对于建筑节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
未来政府将会继续出台各项政策来引导建筑行业朝着节能方向进行发展。
2.2 技术创新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建筑节能技术也将不断得到提升和改进。
未来建筑节能技术将会着重在建筑设计与施工、建筑结构材料、建筑设备的节能性能等方面进行创新,进一步提高建筑的节能效果。
2.3 绿色建筑的推广未来,绿色建筑将会得到更多的推广和使用,绿色建筑以其节能、环保、资源可再生等优势,将成为未来建筑行业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建筑节能现状与节能方法探析建筑节能现状与节能方法探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节能环保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建筑节能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合理利用能源、降低能源消耗,不仅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也是提高国家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文将对建筑节能现状及节能方法展开探析。
一、建筑节能现状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同时也是成本较高、污染物排放较大的行业。
据统计,全国建筑用能量约占总能耗的40%,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煤电供应的,这对国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带来了很大压力。
然而,在当前我国建筑节能方面的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下,建筑节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首先,在技术手段上,目前各类新型节能建筑、节能建材、绿色建筑标准等越来越成熟。
尤其是在北方地区,新建筑物的隔热、保温性能要求已提高到每平方米不超过0.3瓦,这极大地降低了北方地区建筑物的能耗。
其次,政策的推广力度越来越大,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高效节能技术等都得到了大力支持。
例如,国家已经出台《深度节能综合技术改造行动计划》,旨在促进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推动节能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
第三,节能行业的标准化建设得到了加强。
现在,节能标准已经对建筑隔热、通风、照明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如果建筑企业可以遵守这些标准,那么建筑的节能效果将会更好,未来也会更可持续。
然而,建筑节能仍然面临不少问题。
首先,我国对于建筑节能的要求和标准执行不够严格,也存在一定的经济利益考虑。
目前,一些建筑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对于建筑的材料和技术选择不是非常合理,这影响了整个建筑节能效果。
其次,建筑节能标准的监督和实施缺乏足够的力度。
虽然现在建筑节能标准的建设已经得到了极大提高,但缺乏监管将会影响政策实施的效果。
再者,对于新领域的节能技术,如智能节能、绿色建筑等技术,还存在研发和实施等方面的挑战。
二、节能方法建筑节能方案的设计与实施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下面将就建筑节能的几个方面介绍一下常用的节能方法。
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设计应用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建筑行业所带来的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建筑节能设计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热点和趋势。
如何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节能及可持续性,成为了建筑设计师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设计应用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的现状,以及如何加强节能设计在实际建筑中的应用。
一、我国建筑节能现状目前,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还有待提高。
据统计,建筑能源消耗占全社会终端能耗的比例已经超过了30%,而我国建筑能源消耗的单位GDP值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
这说明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需提高和改进。
我国的建筑节能法规标准还不够严格。
《建筑节能条例》于2007年颁布实施,但在实际执行中,由于监督执法不力,许多建筑仍未能达到节能标准。
建筑材料和技术的节能性还有待提高。
目前市面上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大多还是传统的,对于隔热、保温、耐久等方面的性能要求不高,无法满足实际的节能需求。
建筑节能还受制于市场竞争和经济利益的压力,有些开发商和设计单位为了追求短期利益,选择了低成本的材料和技术,而忽略了节能效果,导致建筑节能效果不佳。
二、建筑节能设计应用分析面对我国建筑节能现状的不足,建筑节能设计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建筑节能设计应用是指在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中,根据建筑的功能需求和使用特点,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节能措施,对建筑结构、设备和用材进行合理设计和选择,从而达到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1. 节能设计的理念应用建筑节能设计的理念应用是建筑节能工作的开端。
在设计过程中,应从建筑的结构、材料、设备等多个方面考虑,寻找最合适的方式来实现节能。
在建筑的外墙、屋顶和地板采用保温材料和隔热材料,以减少建筑的能量消耗。
应合理设置通风口和采光口,达到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减少对空调和照明设备的依赖,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2. 新技术的应用建筑节能设计应用中,新技术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首先分析了我国建筑能耗和建筑节能的现状,然后从建筑节能政策和建筑技术两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多种建筑节能的措施与对策。
这些将对我国在建筑行业进一步推进、发展和完善建筑节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建筑能耗;建筑节能;现状;对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预计到2030年,全国城市人口将达到65%以上。
城市人口的增加必然导致建筑物和建筑配套设施的成倍增加,这些将不可避免地增加建筑能耗。
而建筑能耗的逐年大幅度上升,也必然导致节能型建筑的应运而生,当然,这也是我国今后城市建设必然的发展方向。
而如何做好建筑节能这项宠大的工程,确保低碳和经济将是摆在广大建筑行业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当前我国建筑能耗的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建筑耗能已逐渐增长为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
由于我国建筑节能工作起步较晚,现有建筑不仅耗能高,而且能源利用效率很低,单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的发达国家高出2~3倍。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和建筑业快速发展期,无论既有建筑面积或新建建筑面积都名列世界之首。
这些建筑通过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等,每天都消耗大量的能源。
由此可见,我国建筑能耗是巨大的,且建筑能耗总量还将持续增长,做好建筑节能工作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当前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
多年来,我国开展了一定规模的建筑节能工作,主要采取了先新建后改造的策略,但到目前为止,建筑节能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房屋建筑中普遍存在着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和气密性差,供暖、制冷空调系统效率低下等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耗能建筑比例大,我国每年新建房屋中,99%以上是高能耗建筑;既有建筑中,仅4%采取了节能措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
(2)建筑节能状况落后,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致力于研究和推行建筑节能技术,而我国却未予以重视,造成我国建筑外墙的传热系数是发达国家的3~5倍,外窗传热系数为2~3倍,屋面传热系数为3~6倍。
从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缓慢的原因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建筑节能建设成本高,初期投资较大;房地产开发商追求的是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利润空间;建筑设计、施工、监理等从业人员的建筑节能意识淡薄;建筑节能材料、施工工艺技术发展缓慢;国家建筑节能方面的法律、法规配套不全,政府主管部门监管不到位;国家及地方对建筑节能的实质性经济鼓励政策支持不够等。
三实施建筑节能的主要对策研究
针对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和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来实现建筑节能的目标。
(一)制定完备的建筑节能方面的政策措施
1、建立完善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体系,使建筑节能工作有法可依。
我国地域广阔,应根据我国各个建筑气候区(北方严寒和寒冷地区、中部夏热冬冷地区、南方夏热冬暖地区)以及建筑物的不同类别、功能,逐步完善有关设计、施工方面的建筑节能规范与标准,并列
入国家强制性标准。
严格加强对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管理。
对不按节能标准设计工程图的,施工图审查不予通过;对不按节能标准设计施工的,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不得通过,不得交付使用。
严格审查从工程项目的立项、可研、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阶段中各个环节的建筑节能情况,确保建筑节能法律、法规、规范与标准的实施。
2、加强政府引导和采取必要的经济刺激措施,大力推广节能建筑。
比如:政府出台相关规定“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工程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建筑节能规范、标准”等;对生产节能建材的厂家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等。
3、加强建筑节能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节能意识,提高参与建设活动各方管理人员的节能意识和技术水平。
(二)加强建筑技术方面的建筑节能研究
1、认真做好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提高节能效果。
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应从建筑物选址、分区、建筑物和道路布局走向、建筑物方位朝向、建筑体型、建筑间距、夏冬季季风主导方向、太阳辐射、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构成等方面进行建筑节能研究,以提高节能效果。
2、重视建筑物围护结构的节能
建筑物围护结构的节能主要是要提高建筑物的墙体、门窗及屋顶等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1)墙体
在建筑物的围护结构中,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建筑物采暖能耗的大小。
其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①加强新型墙体材料的研发力度,优先采用具有保温、隔热、轻质、高强、施工效率高、改善建筑功能、增加房屋使用面积等优点的绿色墙体新材料。
②合理选择外墙保温隔热方式,优先选用外墙外保温技术。
③推广使用新型外墙保温隔热材料。
如保温材料可采用聚苯板或聚苯颗粒等。
(2)门窗
门窗是建筑围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物室内与室外能量阻隔最薄弱的环节。
因此,门窗节能是建筑节能的关键。
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①合理控制窗墙比。
②采用新型节能玻璃,增强玻璃的保温隔热性能。
比如,采用低辐射Low-E中空玻璃。
③注重门窗的细部施工质量,确保门窗结构的气密性。
④优选新型门、窗框型材,比如:选择断热铝合金型材,对窗框进行隔热断桥处理等。
(3)屋面
屋面节能主要是通过改善屋面层的热工性能阻止热量的传递。
其节能措施要点有:①注重选材。
屋面保温隔热层宜选用密度及吸水率较小、导热系数较低的保温材料。
②大力推广使用新型节能保温隔热材料。
比如将膨胀型泡沫聚苯板等高效保温材料应用于屋面。
3、制定科学的照明节能措施
近年来,全国用电量及电负荷增长较快,已有三分之二的省(区、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电甚至拉闸限电现象,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照明节电已成为节能的重要方面。
实行照明节能的办法主要有:①选择节能光源。
②选择节能的照明电器配件。
③科学的节能照明设计,包括合理的选择照明线路;合理的选择控制开关和充分利用天然光;合理的选择照明方式;合理的选择照度值等。
4、加强采暖系统的节能
对位于建筑气候区为北方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建筑物,做好建筑物室内采暖保温工作尤为
重要,同时采暖耗能也是建筑物使用能耗的“大户”,是建筑节能的工作重点,其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①合理规划采暖管网,尽量缩短室外管道的长度,加强管道的保温,提高室外管道的输送效率。
②优选采暖设备,改善采暖供热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管理,提高锅炉的运行效率。
③优化采暖供热方式,优先考虑集中供热,以最大限度地节省燃料消耗。
④改革现有采暖供热收费制度,逐步实行按用热量分户计量。
5、合理使用空调系统
对位于建筑气候区为中部夏热冬冷地区和南方夏热冬暖地区的建筑物,空调能耗是建筑物使用能耗的“大户”,是当前建筑节能的重要一环。
因此,建议空调系统节能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合理选择温度参数。
在进行空调设计和使用时,合理选择室内温度参数,避免夏季过低或冬季过高。
(2)优选空调制冷设备,提高制冷系统的效率。
对空调制冷设备优先采用变频控制节能技术,对制冷空调系统进行智能化控制,使空调设备或系统以合理的方式运行,提高空调设备的运行效率,最大限度的减少运行能耗。
(3)推广采用空调新技术,如采用冰蓄冷技术或地热能空调技术等。
6、大力开发和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新型能源。
对位于建筑气候区为日照时间长的地区,可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比如:城市的公共照明使用太阳能路灯,包括街道、公园和住宅小区等;居民生活热水可采用太阳能热水器等。
四结束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能耗的相对值和绝对值都将持续增长,建筑节能工作任重而道远。
建筑节能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低碳经济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建筑发展的大潮流、大趋势。
只要加快建筑节能政策的制订和落实,推广和应用建筑节能技术,加大建筑节能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培养城市市民的节能意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建筑节能定能结出丰硕之果,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节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