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之有理数的乘除法知识整理及专题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200.50 KB
- 文档页数:6
课题:1.4.2有理数的除法(2)教学目标:1.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运算的法则,运算顺序,能够熟练运算.2.能运用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如何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而合理地进行计算. 难点:如何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而合理地进行计算. 教学流程: 一、知识回顾问题1:有理数除法法则:答案: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即:a ÷b =a ·1b(b ≠0) 或: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问题2:化简下列分数.72320(1)_____;(2)_____;(3)_____.865-===--- 答案:-9;163;0 二、探究1例1 计算:5(1)(125)(5)7-÷- 追问:怎样计算简便呢? 答案:运用分配律简化运算. 解:5(125)(5)7-÷-51(125)75=+⨯151125575=⨯+⨯1257=+1257=练习1:下面是小明和小红完成的同一道除法计算题: 小明:(-42711)÷7=-46911×17=-6711=-6111;小红:(-42711)÷7=(-42-711)×17=-42×17-711×17=-6-111=-6111.(1)你认为 的方法简便; (2)依照简便方法计算(-48613)÷(-6). 答案:小红解:(2)(-48613)÷(-6)=(48+613)×16=48×16+613×16=8+113=8113三、探究2例1 计算:51(2) 2.5()84-÷⨯- 解:512.5()84-÷⨯-581254=⨯⨯ 1=追问:乘除混合运算,应怎样进行计算呢?答案:先将除法转化为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练习2:1.下列计算不正确的是( )A.12×(-3)÷(-4)=9B.(-6)÷2×(-12)=6C.(-5)÷(-15)×5=125D.(-2)÷(-10)×(-313)=-23答案:B 2.填空:(1)(-48)×3÷(-6)÷(-8)=______. (2)(-6)×(-5)×0÷(-30)=______.答案:-3;03.计算:1(1)5(4)()4⨯-÷-; 244(2)2()()(4)775÷-⨯-÷-解:1(1)5(4)()454480⨯-÷-=⨯⨯= 244(2)2()()(4)7757452272456÷-⨯-÷-=-⨯⨯⨯=-四、探究3例2 计算:(1)-8+4÷(-2);(2)(-7)×(-5)-90÷(-15)追问: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该怎样进行呢? 答案:先乘除,后加减. 解:(1)-8+4÷(-2) =-8+(-2) =-10(2)(-7)×(-5)-90÷(-15) =35-(-6) =35+6 =41 练习3:1.计算3-2×(-1)等于( )A.5B.1C.-1D.6答案:A2.计算16×(-6)÷(-16)×6-6等于( )A.-5B.-36C.30D.-6答案:C3.计算:(1)60÷(-15)-6×(-5);()232150.125(4)3⨯÷-+- 解:(1)60÷(-15)-6×(-5) =-4-(-30) =-4+30 =26()23215()0.12534310()8410(6)16-⨯+-÷=-+-⨯=-+-=- 五、应用提高1.某班举行数学知识竞赛,共分5个小组,其中4个小组的成绩如下表所示:(2)根据(1)你能判断第五组的平均分比全班平均分高,还是低? 解:(1)高.∵4×15+(-3)×13+(-2)×14+1×12=5 又∵ 5>0∴这四个小组的总平均分比全班平均分高. (2)由(1)可知,前四个小组的总平均分比全班平均分高, 所以第五组的平均分要比全班平均分低.2.某公司去年1~3月平均每月亏损1.5万元,4~6月平均每月盈利2万元,7~10月平均每月盈利1.7万元,11~12月平均每月亏损2.3万元,这个公司去年总的盈亏情况如何?解:设盈利额为正数,亏损额为负数.则公司去年全年盈亏额(单位:万元)为: (-1.5)×3+2×3+1.7×4+(-2.3)×2=-4.5+6+6.8-4.6 =3.7答:这个公司去年全年盈利3.7万元.追问:你会用科学计算器计算“(-1.5)×3+2×3+1.7×4+(-2.3)×2”这个式子吗?科学计算器指出:是符号键式子(-1.5)×3+2×3+1.7×4+(-2.3)×2的按键顺序:六、体验收获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1.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应怎样计算? 2.如何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七、达标测评1.计算1÷(-19)×(-9)的结果是( )A.1B.-1C.81D.-81答案:C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1÷43×34=-1B.-8×[-(-14)]=2C.2-2×5=0D.-18-58÷13=-2答案:D3.两个不同的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b =0B.a +b =0C.a b=-1D.|a |=|b |答案:A4.如图,A ,B 两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为a ,b ,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A.a b>0 B.a -b >0C.a (b -1)<0D.(b -1)(a +1)<答案:C 5.计算下面各题.(1)6(12)(3);(2)3(4)(28)7;23(3)(48)8(25)(6);(4)42()()(0.25).34--÷-⨯-+-÷-÷--⨯-⨯-+-÷- 答案:2;-16;-156;-256.填在下面各正方形中的四个数之间都有相同的规律,根据这种规律,m 的值是_______.答案:158 八、布置作业教材38页习题1.4第7(4)(5)(6)、8(1)(2)题.。
第一章 有理数1.4 有理数的乘除法1.4.1 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学习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能进行熟练地运算.2.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重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多个数相乘的符号法则.难点:积的符号的确定.一、知识链接 1.计算:(1)777++= ;(2)1212121212++++= .2.将以上两个加法运算用乘法运算表示出来:3.计算:(1)3×2;(2)3×112;(3)3126⨯;(4)320.4⨯ 二、新知预习1.计算:(1)222++=(-)(-)(-) ;(2)99999++++=(-)(-)(-)(-)(-) .2.你能将上面两个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3.怎样计算?(1)6×(5);(2)(4)×(5);(3)0×(5).【自主归纳】 有理数的乘法:正数乘正数,积为 数;负数乘负数,积为 数; 负数乘正数,积为 数;正数乘负数,积为 数;零与任何数相乘或任何数与零相乘结果是 .三、自学自测(1)53⨯-() (2)46⨯(-) (3)79-⨯-()()(4)0.98⨯ 2.填空(1)3的倒数是___________;34的倒数是_____________. (2)______的倒数是6;___________的倒数23-. 四、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要点探究探究点1:有理数的乘法运算1.如图,一只蜗牛沿直线 l 爬行,它现在的位置在l 上的点O.填一填:(1)如果一只蜗牛向右爬行2cm 记为+2cm ,那么向左爬行 2cm 应记为________;(2)如果3分钟以后记为+3分钟,那么3分钟以前应记为___________.想一想:(1)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 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 结果:3分钟后蜗牛在l 上点O____边_____ cm 处.可以表示为: .(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 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结果:3分钟后蜗牛在l 上点O____边_____ cm 处.可以表示为: .(3)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 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 结果:3分钟前蜗牛在l 上点O____边_____ cm 处.可以表示为: .(4)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 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结果:3分钟前蜗牛在l 上点O____边_____ cm 处.可以表示为: .(5)原地不动或运动时间为零,结果是什么?结果:仍在原处,即结果都是___________,可以表示为: .根据上面结果可知:______数;负数乘负数积为______数;(同号得正)______数;正数乘负数积为______数;(异号得负)______.______.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讨论:(1)若a <0,b >0,则ab 0 ;(2)若a <0,b <0,则ab 0 ;(3)若ab >0,则a 、b 应满足什么条件?(4)若ab <0,则a 、b 应满足什么条件?例1 计算:(1)3×(4); (2)(3)×(4).归纳:有理数乘法的求解步骤: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例2 计算:(1)(3)×65×(59)×(41);(2)(5)×6×(54)×41 归纳:(1)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_____________决定.(2)当负因数有______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______个时,积为正.(3)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那么积等于_______.探究点2:倒数例3 计算:(1) 21×2; (2)(21)×(2) . 要点归纳: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思考:数a(a ≠0)的倒数是什么?探究点3:有理数的乘法的应用例4 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km ,气温的变化量为6℃,攀登3km 后,气温有什么变化?1.计算:(1)566⨯-(-)(); (2)8×(1.25). 2.填空:,一个数的倒数等于这个数本身,则这个数是 .3.已知a 与b 互为倒数,c 与d 互为相反数,m 的绝对值是4,求m ×(c +d )+a ×b -3×m 的值.4.商店降价销售某种商品,每件降5元,售出60件后,与按原价销售同样数量的商品相比,销售额有什么变化?二、课堂小结1.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2.几个不是零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为负数,偶数时积为正数.3.几个数相乘若有因数为零则积为零.4.有理数乘法的求解步骤: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5.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2.计算: (1)221×(4); (2)(107)×(215); (3)(10.8)×(275); (4)(321)×0. 3.计算:(1)(125)×2×(8);(2)(32)×(57)×(146)×23; (3)78×(32)×(3.4)×0. 4.气象观测统计资料表明,在一般情况下,高度每上升1km,气温下降6℃.已知甲地现在地面气温为21℃,求甲地上空9km 处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一、知识链接1.(1)21 (2)602.7×3=21;12×5=60.3.(1)6. (2)92. (3)14. (4)0. 二、新知预习1.(1)6 (2)452.(2)×3=6;(9)×5=45.3.(1)30. (2)20. (3)0.【自主归纳】正 正 负 负 零三、自学自测1.(1)原式=15. (2)原式=24. (3)原式=63. (4)原式=7.2.2.(1)13 43 (2)16 32课堂探究一、要点探究填一填:(1)2cm (2)3分钟想一想:(1)右 6 (+2)×(+3)= 6 (2)左 6 (2)×(+3)= 6(3)左 6 (+2)×(3)= 6 (4)右 6 (2)×(3)=6(5)0 0×3=0;0×(-3)=0;2×0=0;(-2)×0=01.正 正2.负 负3.乘积4.零(1)< (2)> (3)a ,b 同号 (4)a ,b 异号解:(1)原式=12. (2)原式=12.解:(1)原式=89. (2)原式=6.归纳:(1)负因数的个数 (2)奇数 偶数 (3)0解:(1)原式=1. (2)原式=1.解:(6)×3=18(℃). 答:气温下降18℃.【针对训练】1. 解:(1)原式=5. (2)原式=10.2. 2 1,13.解:m×(c+d)+a×b-3×m=0+13m=13m.因为m的绝对值是4,所以m=4或4.则原式=11或13.4.解:(5)×60=300(元). 答:销售额减少300元.当堂检测1. + 90 90 + 180 180 100 1002.3.4. 解:(6)×9=54(℃);21+(54)=33(℃).答:甲地上空9km处的气温大约为33℃.第一章有理数1.4 有理数的乘除法1.4.1 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及运用学习目标:1.掌握乘法的分配律,并能灵活的运用.2.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并能利用运算律简化乘法运算.重点: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及其应用.难点:分配律的运用.一、知识链接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________,异号_______,并把_________相乘.一个数同0相乘,仍得________.2.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的步骤:(1)确定_____________;(2)计算____________.3.小学学过的乘法运算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新知预习1.填空(1) (2)×4=_______ , 4×(2)=________.(2) [(2)×(3)]×(4)=_____×(4)=______ , (2)×[(3)×(4)]=(2)×_____=_______.(3) (6)×[4+(9)]=(6)×______=_______, (6)×4+(6)×(9)=____+____=_______;2.观察上述三组式子,你有什么发现?【自主归纳】 在有理数的范围内,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仍然适用.(1)乘法交换律:两个有理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 ba =.(2)乘法结合律:对于三个有理数相乘,可以先把前面两个数相乘,再把结果与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把第一个数与所得结果相乘,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 c a bc =.(3)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一个有理数与两个有理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三、自学自测计算:(1)44258⨯⨯(-)(-1.)(-); (2)151⨯⨯(-2)(-);(3)31()4085-⨯. 四、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要点探究探究点1: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第一组:(1) 2×3=6 3×2=62×3 = 3×2(2) (3×4)×0.25=3 3×(4×0.25)=3(3×4)×0.25= 3×(4×0.25)(3) 2×(3+4)=14 2×3+2×4=142×(3+4)=2×3+2×4思考:上面每小组运算分别体现了什么运算律?第二组:(1) 5×(-6) = 30 (-6 )×5=305× (-6) = (-6) ×5(2) [3×(-4)]×(- 5)=(-12)×(-5) =603×[(-4)×(-5)]=3×20=60(3) 5×[3+(-7 )]=5×(4)=20 5×3+5×(-7 )=1535=205×[3+(-7 )] = 5×3+5×(-7 )结论:(1)第一组式子中数的范围是________;(2)第二组式子中数的范围是________;(3)比较第一组和第二组中的算式,可以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总结1.乘法交换律:ab =ba2.乘法结合律:(ab)c = a(bc)3.乘法分配律:a(b +c)=ab +ac ,a(b +c +d )=ab +ac +ad例1 用两种方法计算:(41+6121)×12. 练一练: 计算:① (-8)×(-12)×(-0.125)×(-31 )×(-0.1) ② 60×(1- 21-31-41) ③ (-43)×(8-131 -4 ) ④ (-11)×(-52)+(-11)×2 53 +(-11)×(-51 ) 例2 下面的计算有错吗?错在哪里?(-24)×(31 - 43 + 61 - 85 ) 解:原式=-24×31-24×43+24×61-24×85 =818+415=41+4=37易错提醒:1.不要漏掉符号;2.不要漏乘.:(1) 60×(1-21-31- 41) ; (2)5(8)(7.2)( 2.5)12-⨯-⨯-⨯. (1)(-426)×251-426×749; (2)95×(-38)-95×88-95×(-26).1.计算(2)×(312),用分配律计算过程正确的是( )A.(2)×3+(2)×(12) B.(2)×3(2)×(12)C.2×3(2)×(12) D.(2)×3+2×(12)2.计算:3.计算: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一、知识链接1.得正得负绝对值02.(1)运算顺序(2)得出结果3. (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分配律(a+b)c=ac+bc二、新知预习1.(1)8 8 (2)6 24 12 24 (3)(5)30 24 54 302.每组式子的两个结果都相同.三、自学自测(1)原式=440. (2)原式=30. (3)原式=7.课堂探究一、要点探究思考:(1)乘法交换律(2)乘法结合律(3)分配律结论:(1)正数(2)有理数(3)各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仍然适用解:原式=1.练一练:①原式=0.4. ②原式=5. ③原式=2. ④原式=22.解:有错.正确解法为:原式=(-24)×13+(-24)×(-34)+(-24)×16+(-24)×(-58)= -8+18-4+15=21.【针对训练】1. 解:(1)原式=5. (2)原式=60.2.解:(1)原式=426000. (2)原式=9500.二、课堂小结ab=ba (ab)c=a(bc) (a+b)c=ac+bc负因数的个数奇数负偶数正0当堂检测1. A2. 解:(1)原式=8500. (2)原式=25. (3)原式=15. (4)原式=6.3. 解:(1)原式=1700. (2)原式=0. (3)原式=4.97. (4)原式=90.。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进行熟练的运算并联系实际解决简单的的实际问题,能利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3.情感态度: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及运算律的过程.重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难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理解及应用.教学准备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产生“要学的强烈愿望.教学设计的思路清晰、符合教学规律,学生在乐趣中学会了有理数的乘法.本节课采用这种教学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消化当堂课的知识点,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观察、实验、比较、概括,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突破.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和不断探究的思维空间.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图形的“静”变“动”,增强了直观性,初步培养想象能力,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里,数形结合这一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起到变抽象为直观和化难为易的作用,对今后的数学学习有深远的影响.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提出问题.问题1:森林里住着一只小甲虫豆豆,每天它都要离开家去寻找食物.这一天早晨豆豆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向东爬行2分钟到达觅食处,那么它现在位于家的位置的哪个方向呢?相距多少米?(动画演示)问题2:第二天,豆豆又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向西爬行2分钟到达觅食处,那么它现在位于家的位置的哪个方向呢 ?相距多少米?(动画演示)2×3是小学学过的乘法,(-2)×3如何计算呢?这就是将要学习的有理数的乘法.二.分析探索、问题解决比较3×2=6,(-3)×2=-6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发现?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观察算式找规律3×2 = 6 ; 3×(-2)= -6 ;(-3)×(-2)=6 ;(-3)×2= -6 ;同学们觉得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结果有没有规律呢?你能通过思考发它们的规律吗?学生活动: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互相讨论.(学生不可能很圆满的把法则总结全面,此时应尽可能的让学生互相补充,相互修正让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5×0,-5×0, 0×(-2)的结果是多少?三.知识理顺、得出结论.教师出示有理数乘法法则(板书):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师:在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时,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确定积的符号,二.积的绝对值是两个因数绝对值的积.教法说明:教师提出尝试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学生通过特殊问题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既训练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又使学生法则记得牢,领会的深刻.四.应用反思、拓展创新练习:1.确定下列两数的积的符号:(1)5×(-3);(2)(-4)×6 ;(3)(-7)×(-9);(4)0.5×0.7 .2.计算:(1)6×(-9);(2)(-6)×(-9);(3)(-6)×9 ;(4) 6×(-9);(5)(-6)×0 ;(6) 0×(-6).教法说明:有理数的乘法,关键是确定积的符号.为此,先编排1题进行练习,2题的目的是巩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例1 计算:(1)(-1/2)×1/4;(2)(-0.3)×10/7;(3)3/2×(-2/3).教法说明师生共同完成例题,教师板书再做示范,从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作风.同学们自己编两道有理数乘法的题目,同桌交换解答.教法说明自编题活跃了课堂气氛,以便掌握学生获取知识的反馈信息,对存在问题及时补救.此外,通过自编题,来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五、回顾交流、纳入体系学生交流总结以后,教师提出以下问题:想一想:(1)三个或三个以上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如何决定?(2)在有理数运算中,乘法的交换律、结合率以及分配率还成立吗?做一做:课本47页(做一做)、课本48页(随堂练习).六、布置作业:课本48页习题2.11.。
2.2.2有理数的除法(2)---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教案,新教材)【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2. 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律简化运算;3. 通过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教学重点】能熟练地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教学难点】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律简化运算.【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问题 1. 在小学我们已经学习过无括号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其运算顺序是先算________,再算________.在有理数范围内时,怎样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呢?本节课开始学习2.2.2有理数的除法(2)----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活动一:探究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例1.计算: ()551(1)1255(2) 2.5.784;⎛⎫⎛⎫-÷--÷⨯- ⎪ ⎪⎝⎭⎝⎭学生活动:(1)把除法变成乘法,先确定符号,把51257看成51257+; (2)把小数化成分数,同时把除法变成乘法.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按照运算法则进行;方法总结: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方法,先统一成乘法,再计算.()5(1)1255751(125)7515112557512571257⎛⎫-÷- ⎪⎝⎭=+⨯=⨯+⨯=+= 51(2) 2.5845812541⎛⎫-÷⨯- ⎪⎝⎭=⨯⨯= 活动二:有理数无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例2.计算:()()()()(1)842(2)759015.;-+÷--⨯--÷-学生活动:讨论有理数无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按照小学所学的混合运算一样,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按照运算法则进行;方法总结: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方法,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1)8428(2)10;-+÷-=-+-=-()()()()(2)75901535635641.-⨯--÷-=--=+=活动三: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实际运用例3.某公司去年1月-3月平均每月亏损1.5万元,4月-6月平均每月盈利32万元,7月-10月平均每月盈利21.7万元,11月-12月平均每月亏损2.3万元.这个公司去年总的盈亏情况如何?学生活动:学生试着根据题意先列出算式,根据运算法则计算.教师活动:提醒学生先确定盈利额为正数,再列算式.运算的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具体如下:记盈利额为正数,亏损额为负数.则有()()1.5332321.74 2.324.59686.8 4.6173.7-⨯+⨯+⨯+-⨯=-++-=活动四: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教师活动:介绍计算器功能键及计算过程中的顺序.学生活动:利用计算器验证例3结论.用计算器进行课本练习第3题的计算.教师活动:观察学生计算器使用,给予指导.三、强化巩固1.练习1、2.抽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评价订正.2. 拓展训练:计算:(1)⎝ ⎛⎭⎪⎫2-13×(-6)-⎝⎛⎭⎪⎫1-12÷⎝ ⎛⎭⎪⎫1+13; (2)⎝⎛⎭⎪⎫-316-113+114×(-12). 师生活动:提醒学生:(1)先计算括号内的,再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2)可考虑利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具体解答如下:(1)⎝ ⎛⎭⎪⎫2-13×(-6)-⎝⎛⎭⎪⎫1-12÷⎝ ⎛⎭⎪⎫1+13=53×(-6)-12÷43=(-10)-12×34=-10-38=-1038; (2) ⎝ ⎛⎭⎪⎫-316-113+114×(-12)=⎝ ⎛-3-16 ⎭⎪⎫-1-13+1+14×(-12) =⎝⎛⎭⎪⎫-3-14×(-12)=-3×(-12)-14×12=3×12-14×12=36-3=33. 方法总结: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先观察算式的特点,若能应用运算律进行简化运算,就先简化运算.四、总结拓展学生小组合作对知识总结:1. 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2.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给运算带来方便.学生小组合作对思想方法总结: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学习提高了我们的运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五、作业布置必做作业:课本习题2.2第9(1、3),10(1、3),11(1、3),12题选做作业:课本习题2.2第13、14、15题。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及乘方运算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一、基础知识知识点1 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意义1.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通过有理数减法法则将减法转化为加法,统一成只有加法运算的和式.如:(-11)-(+7)+(-4)-(-3)=(-11)+(-7)+(-4)+(3)2. 在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如:(-11)+(-7)+(-4)+(+3)=-11-7-4+33. 和式的读法:一是按这个式子表示的意义,读作“-11,-7,-4,+3的和”二是按运算意义读作“负11,减7,减4,加3”.例1 把下列各式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1)(-26)-(-7)+(-10)-(-3);(2)(-30)-(-8)+(-12)-(-5).分析:先统一成加法,再省略括号和加号.小结:在把加减混合运算的式子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时,符号容易变错,做这样的题目时,一定要注意符号的变化.知识点2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加法和步骤1.运用减法法则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的加减法变化为加法,写成省略加号,括号的代数和.2.利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简化运算,这里应注意的是:通常把同号(指同正、同负)的结合,整数与整数结合,同分母分数或容易通分的分数结合,互为相反数的结合,几个加数能凑整的结合在一起相加;对于特殊结构的计算题要灵活运用运算律.例2 计算:(-47111)-(-5)+(-4)-(+3)分析:加减混合运算应注意有条理按步骤进行,把同号的数相结合相加,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二、典型题解析(一)基本概念题例1 把下列各式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说出它们的两种读法.(1)-2-(+3)-(-5)+(-4);(2)(+8)-(-9)+(-12)+(+5).分析:先把加减法统一成加法;再省略括号和加号.小结:(1)和式中第一个加数若是正数,正号也可省略不写;(2)第一种读法中“的和”两字不要漏掉.(二)知识应用题例2 从-50起逐次加2,得到一连串数-48,-46,-41,-44,-40,…,问:(1)第50个整数是什么?(2)你能巧妙地运用规律计算这50个整数的和吗?小结:在求和时,找出互为相反数的数,再计算出其余的数的和,能用简便算法的尽量用简便算法.(三)学科综合题例3 小彬和小丽在一起玩游戏,游戏规则是:(1)每人每次抽取4张卡片,如果抽取到白色卡片,那么加上卡片上的数字;如果抽到红色卡片,那么减去卡片上的数字.(2)比较两人所抽4张卡片的计算结果,结果小的为胜者,小彬抽到了下面的4张卡片:红-13,白7,红-5,白4,小丽抽到了下面的4张卡片:白3.2,白-2.7,红-6,白-2问:获胜的是谁?(四)拓展创新题例4 埃及同中国一样,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古代埃及人处理分数与众不同,他们一般只使用分子为190个埃及分数:你能从中挑出10个,加上正负号,使他们的和等于-1吗?分析:这是一道阅读理解题,要从90个埃及分数中挑出10个,使它们的和等于-1,不能被题目所举的例子束缚了思维,必须要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三)培优练习1.下列化简正确的是( )A.(-7)-(-3)+(-2)=-7-3-2B.(-7)-(-3)+(-2)=-7+3-2C.(-7)-(-3)+(-2)=-7-3+2D.(-7)-(-3)+(-2)=-7+3+22.下列各式中与a-b-c的值不相等的是( )A.a-(b-c)B.a-(b+c)C.(a-b)+(-c)D.(-b)+(a-c)3.负数a减去它的相反数的差的绝对值是( )A.0B.2aC.-2aD.以上都可能4.使等式|-7+x|=|-7|+|x|成立的有理数x是( )A.任意一个正数B.任意一个非正数C.小于1的有理数D.任意一个有理数5.在数轴上,点x表示到原点的距离小于3的那些点,那么|x-3|+|x+3|等于( )A.6B.-2xC.-6 D2x6.填空题(1)小于5而大于-4的所有偶数之和是________;(2)-14的绝对值的相反数与5的相反数的差是________;(3)若|x-3|+|y-2|=0,则x+y=________,x-y=________.7计算①(-1.5)+1.4-(-3.6)-4.3+(-5.2) ②(-1)-1+(-2)-(-3)-(-1)③-12-[10+(-8)-3] ④(-4)-(-2)-{(-5)-[(-7)+(-3)-(-8)]}⑤|-0.1|-|-0.2|+|-0.4|-|-0.2|-|+0.1|+0.48、在数1,2,3,4,……,2003,2004前添加“+”或“-”,然后求代数和,使求得的结果为最小的非负数;9.定义新运算a*b=a+b-1,如3*(-2)=3+(-2)-1=0.请你计算(-1)*(-3)*2=_________.10.定义一种运算☆,其规则为a ☆b =b a 11+,根据这个规则,计算-2☆3的值 .11.已知有理数x 、y 满足|x -2y|=-2|x -4|,求4x 2-3y 的值.12.已知|a|=6,|b|=3,|c|=5,且c <0,a+c >0,求a+b+c 的值.有理数的乘除及乘方运算一、基础知识点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2.有理数的除法法则:3.乘方:4.处理好符号仍然是有理数乘法、除法及乘方运算的关键。
教师讲义3.一般地,合并含有相同字母因数的式子时,只需将它们的系数合并,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再乘字母因数,即ax + bx=〔a+b〕x (上式中x是字母因数,a与b分别是ax与bx这两项白系数.)4.去括号法那么:(1)括号前是斗〃,把括号和括号前的牛〃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改变符号。
(2)括号前是,把括号和括号前的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3)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式子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式子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式子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式子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反^(二)有理数的除法1.有理数除法法那么:(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a +扣a 1(b w 0)b(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 0的数,都得0.(3)因为有理数的除法可以化为乘法,所以可以利用乘法的运算性质简化运算。
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四、典型例题【例1】如果ab=0,那么一定有〔〕A、a=b=0 日a=0 C、a, b至少有一个为 0 D、a, b最多有一个为 0【例2】假设两个有理数的商是正数,和为负数,那么这两个数〔〕A、一正一负B、都是正数C、都是负数D、不能确定【例3】两个不为零的有理数相除,如果交换被除数与除数的位置,它们的商不变,那么这两个数〔〕A、一定相等B、一定互为倒数C、一定互为相反数D、相等或互为相反数【例4】假设ab>0,那么ab的值是〔〕A、大于0 日小于0 C、大于或等于 0 D、小于或等于 0【例5】两个不为零的有理数相除,如果交换被除数与除数的位置,它们的商不变,那么这两个数〔〕A、一定相等B、一定互为倒数C、一定互为相反数D、相等或互为相反数【例6】在-2, 3, 4, -5这四个数中,任取两个数相乘,所得的积最大的是【例 7】-4 X125X-25〕X〔-8〕=【例8】计算:〔1〕- 34 X-1 12〕+〔-2 14〕;〔2〕15+〔-5〕+〔-1 15〕;〔3〕〔-3.5〕+ 78 X-34〕.【例9】某地探测气球的气象观测资料说明,高度每增加1千米,气温大约降低 6C,假设该地面温度为 21 C ,高空某处温度为-39C,求此处的高度是多少千米.【例10】某班分小组举行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道题加10分,答错一道题扣10分,不答不得分.每个小组的根本分为100分,有一个小组共答 20道题,其中答对了 10道题,不答的有2道题,结合你学过的有理数运算的知识,求该小组最后的得分是多少.【例11】计算:(1)〔— 35〕+A〔— 25〕X〔—4〕〔2〕-8-[-7+〔1- 23 X0.B +〔-3〕].【例12】开学时,某校对七年〔一〕班的男生进行了单杠引体向上的测验,以能做7次为标准,超过的次数为正数表示,不是的次数用负数表示,第一小组8名男生的成绩如下表.①请求出第一小组有百分之几的男生到达标准?五、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 .两个非零有理数相乘,同号得 ,异号得.2 .零与任意负数的乘积得.3 .计算:〔1〕(一4)X5X(—3)=〔2〕(- -) X 1X- >^-35)=5 ---- 5 2 7 8 -----4 .两数相除同号,异号.5 .一个数的倒数是它本身,这个数是 .6 .非零有理数与其倒数的相反数的乘积为 .7 .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 的个数决定.8 .自然数中,假设两数之和为奇数,那么这两个数9 .假设两个自然数之积为偶数,那么这两个数 10 .假设一个数的名对值等于 3,那么这个数为 11 .如果 a>0, b>0, c<0, d<0,那么: a b cd 0a +cb d12 .某学习小组,共有四名同学,在一次考试中所得分数为 83.5、82、81.5、73,那么这四名同学的平均分为最低分比平均分低了 分.二、选择题②他们一共做了多少个 引体向上?-+ - 0 〔填写夕或之”号〕c d13.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几个有理数相乘,当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B.几个有理数相乘,当正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C.几个有理数相乘,当积为负数时,负因数有奇数个D.几个有理数相乘,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负14.如果两数之和等于零,且这两个数之积为负数,那么这两个数只能是〔〕A .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B .符号不同的两个数C.不为零的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D.不是正数的两个数15.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的商等于一1,那么这个数是〔〕A.正数B.负数C.非正D.非负16.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正数的倒数是正数 B .负数的倒数是负数C.任何一个有理数a的倒数等于-D.乘积为一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负倒数a17.如果abcdv。
第4讲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知识点1 加减运算有理数加法法则: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①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①把算式中的减法转化为加法; ②省略加号与括号;③利用运算律及技巧简便计算,求出结果. 加减混合运算技巧:把符号相同的加数相结合; 把和为整数的加数相结合;把分母相同或便于通分的加数相结合; 既有小数又有分数的运算要统一后再结合; 把带分数拆分后再结合; 分组结合; 先拆项后结合.【典例】⎧⎪⎨⎪⎩加减运算有理数的运算乘除运算乘方运算()a b a b -=+-a b b a +=+()()a b c a b c ++=++1.计算:(1)4+(﹣6);(2)(﹣116)+(-23);(3)-2-(﹣3.5);(4)|(﹣7)+(﹣2)|-(﹣3);(5)[1.4﹣(﹣3.6+5.2)﹣4.3]﹣(﹣1.5).【方法总结】考查了有理数的加法,在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时,首先判断两个加数的符号:是同号还是异号,是否有0,从而确定用哪一条法则.在应用过程中,要牢记“先符号,后绝对值”.注意:绝对值有括号的作用.2.【题干】计算:(1)﹣2.4+3.5﹣4.6+3.5;(2)(−478)−(−512)+(−414)−(+3178);(3)−200956−(+200823)−(−401834)+(−112);(4)1+(﹣2)+3+(﹣4)…+2015+(﹣2016)+2017+(﹣2018).【方法总结】(1)把和为整数的数结合在一起;(2)把分母相同或容易通分的数结合在一起;(3)拆项法,把带分数拆成整数和分数,再把所有整数和分数分别结合在一起;(4)找规律,相邻两数之和为﹣1.本题考查的是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掌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将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是解题的关键.能使用运算律的要使用运算律,以简化计算,减少计算错误. 【随堂练习】1.(2017秋•小店区校级月考)计算:(1)﹣3+(﹣4)﹣(﹣5); (2)1+(﹣2)+|﹣2|﹣5; (3)﹣5﹣(+11)+;(4).2.(2016秋•靖远县校级月考)计算题: (1)27﹣28+(﹣7)﹣32 (2)1+(﹣2)﹣(﹣3)﹣4; (3)0.5+(﹣)﹣(﹣2.75)+0.25 (4)3+(﹣1)+(﹣3)+1+2.知识点2 乘除运算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相乘,都得.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步骤: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 多个有理数相乘:(1)几个不是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数,即“奇负偶正”.(2)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那么积等于. 有理数乘法运算律:(1)乘法交换律: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2)乘法结合律: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00000ab ba(3)分配律: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倒数的概念:乘积是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整除:一个整数a 除以一个不为0的整数b ,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则我们说a 能被b 整除(或说b 能整除a ).【典例】1.计算:(1)(﹣2)×(﹣8); (2)(﹣8)÷(﹣1.25); (3)11÷17×(−411); (4)(−1.5)×45÷(−25)×34.【方法总结】(1)根据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2)根据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解;(3)把除法转化为乘法,然后根据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解;(4)把小数转化为分数,除法转化为乘法,然后根据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解.()()ab c a bc =()a b c ab ac +=+1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熟记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计算:(1)37×(﹣45)×712×58;(2)292324÷(﹣112);(3)﹣5×(﹣115)+13×(﹣115)﹣3×(﹣115).【方法总结】(1)利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把分子或分母容易约分的因数结合;(2)先把除法转换为乘法,再利用乘法的分配律计算;(3)利用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即可解答.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除法的运算,解决本题的关键是选用合适的乘法运算律进行计算.【随堂练习】1.(2017秋•夏邑县期中)小华在课外书中看到这样一道题:计算:()+().她发现,这个算式反映的是前后两部分的和,而这两部分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利用这种关系,她顺利地解答了这道题(1)前后两部分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2)先计算哪部分比较简便?并请计算比较简便的那部分.(3)利用(1)中的关系,直接写出另一部分的结果.(4)根据以上分析,求出原式的结果.2.(2017秋•兴化市期中)小明对小丽说:“请你任意想一个数,把这个数乘2后加12,然后除以6,再减去你原来所想的那个数与6的差的三分之一,我可以知道你计算的结果.”请你根据小明的说法探索:(1)如果小丽一开始想的那个数是﹣5,请列式并计算结果; (2)如果小丽一开始想的那个数是2m ﹣3n ,请列式并计算结果; (3)根据(1)、(2),尝试写出一个结论.3.(2017秋•盐都区校级月考)阅读下列材料: 计算:÷﹙﹣+﹚. 解法一:原式=÷﹣÷+÷=×3﹣×4+×12=.解法二:原式=÷﹙﹣+﹚=÷=×6=.解法三:原式的倒数=﹙﹣+﹚÷=﹙﹣+﹚×24=×24﹣×24+×24=4. 所以,原式=.(1)上述得到的结果不同,你认为解法 是错误的; (2)请你选择合适的解法计算:﹙﹣﹚÷﹙﹣+﹣﹚.知识点3 乘方乘方的概念:求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1)一般地,个相同的因数相乘,即,记作,读作“的次方”;(2)在中,叫做底数,叫做指数;(3)当看作的次方的结果时,读作的次幂. 注意:,其底数为,;,其底数为,;,其底数为,; n n a n a a a a ⋅⋅⋅⋅⋅⋅⋅ 个n a a n n a a n n a a n a n ()224-=()2-()()()22224-=-⨯-=224-=-2()()222121224-=-⨯=-⨯⨯=-239=749⎛⎫⎪⎝⎭372333977749⎛⎫=⨯= ⎪⎝⎭,其底数为,; ,带分数的乘方运算,一定要先化成假分数后再运算.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例如,就是,指数通常省略不写.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特别的,一个数的二次方,也称为这个数的平方;一个数的三次方,也称为这个数的立方. 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的数表示成的形式(其中,是正整数).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位整数,其中的指数是,的指数比整数的位数少. 万,亿 .【典例】1.一张纸的厚度为 0.09mm (毫米),将这张纸连续对折8次,这时它的厚度是多少?假设连续对折始终是可能的,那么对折15次后,所得的厚度是否可以超过你的身高?先猜猜,然后计算出实际答案.【方法总结】根据乘方的定义和题意可计算出折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得厚度,由此可算出折第8次的厚度.一张纸的厚度为0.09mm ,对折1次后纸的厚度为0.09×2mm ;对折2次后纸的厚度为0.09×2×2=0.09×22mm ;对折3次后纸的厚度为0.09×23mm ;对折n 次后纸的厚度为0.09×2n mm ,据此列出算式.即可求解.本题主要考查从实际问题中寻找规律的能力.乘方是乘法的特例,乘方的运算可以利用乘法的运算来进行.乘方的意义就是多少个某个数字的乘积. 2.若|x −2|+(y −23)2=0,则y x =__________.【方法总结】绝对值和偶次方具有非负性,由“若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可求出x 、y 的值,然后将x 、y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解.239=77323339777⨯==221391224⎛⎫⎛⎫== ⎪ ⎪⎝⎭⎝⎭51511010n a ⨯110a ≤<n n 101n -101410=810=3.德国科学家贝塞尔推算出天鹅座第61颗暗星距地球102000000000000km,比太阳到地球的距离还远690000倍.(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暗星到地球的距离;(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690000这个数;(3)如果光的速度大约是300000km/s,那么你能计算出从暗星发出的光线到地球需要多少秒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来.【方法总结】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数的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正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由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关键是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随堂练习】1.(2017秋•石景山区期末)(﹣1)2018÷.2.(2017秋•蚌埠期中)﹣32×(﹣)3=______.3.(2017秋•浦东新区期中)用简便方法计算:﹣35×(﹣)5×(﹣5)6(结果可用幂的形式表示)综合运用1.若|a|=2,b=﹣3,c是最大的负整数,a+b﹣c的值为_______.2.2.5+(﹣214)﹣1.75+(﹣12)=____.3.某外贸企业为参加2016年中国江阴外贸洽谈会,印制了105 000张宣传彩页.105 000这个数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_.4.一根1米长的绳子,第一次剪去一半,第二次剪去剩下的一半,如此剪下去,第四次后剩下的绳子的长度是_______ 米;第n次后剩下的绳子的长度是_______ 米.5.将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如图对折,对折时每次折痕与上次的折痕保持平行,第一次对折后可得到1条折痕(图中虚线),第二次对折后可得到3条折痕,第三次对折后得到7条折痕,那么第10次对折后得到的折痕比第9次对折后得到的折痕多_______条.6.计算:(﹣0.5)+|0﹣614|﹣(﹣712)﹣(﹣4.75).7.高速公路养护小组,乘车沿东西向公路巡视维护,如果约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当天的行驶记录如下(单位:千米):+18,﹣9,+7,﹣14,﹣3,+11,﹣6,﹣8,+6,+15.(1)养护小组最后到达的地方在出发点的哪个方向?距出发点多远?(2)养护过程中,最远处离出发点有多远?(3)若汽车行驶每千米耗油量为a升,求这次养护小组的汽车共耗油多少升?8.计算下列各式:(1)(﹣14)×(﹣100)×(﹣6)×(0.01);(2)91819×15;(3)﹣100×18﹣0.125×35.5+14.5×(﹣12.5%);(4)(1﹣2)×(2﹣3)×(3﹣4)×(4﹣5)×…(19﹣20).9.已知(x+3)2+|3x+y+m|=0中,y的平方等于它本身,求m的值.。
第一章有理数2.2有理数的乘除法2.2.2 有理数的除法第1课时有理数的除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以及分数的化简.【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有理数除法法则,体会转化思想,会将乘除混合运算统一为乘法运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1课时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应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有理数除法的两种法则.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直尺、倒数图片等。
学生:三角尺、练习本、铅笔、圆珠笔或钢笔。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根据实验测定,高度每增加1km,气温大概下降6℃.某登山运动员攀登某高峰的途中发回信息,报告他所在高度的温度是-15℃,当时地面气温为3℃.请问你能确定登山运动员所在的位置高度吗?(出示课件2)(二)探索新知1.师生互动,探究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教师问1:小明从家里到学校,每分钟走50米,共走了20分钟,问小明家离学校有多远?学生回答:50×20=100.教师问2:放学时,小明仍然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回家,应该走多少分钟?学生回答:100 ÷50=20.教师问3:从上面这个例子你可以发现,有理数除法与有理数乘法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学生回答:有理数除法与有理数乘法互为逆运算.教师问4:引入负数后,如何计算有理数的除法呢?例如8÷(-4).师生共同讨论后解答如下:根据除法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4相乘得8.因为(-2)×(-4)=8所以 8÷(-4)=-2 ①另外,我们知道,8×(-)=-2 ②由①、②得 8÷(-4)=8×(-)③③式表明,一个数除以-4可以转化为乘以-来进行,即一个数除以-4, 等于乘以-4的倒数-.教师问5:对于其他的数是不是也可以呢?请完成下面的题目:(出示课件6)学生回答:中间组由上到下答案依次为:-2,-6,4,-8;右边组由上到下5答案依次为:-2,-6,4,-8;5教师问6:上面各组数计算结果有什么关系?由此你能得到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了吗?学生回答:上面各组数计算结果相等,有理数的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进行计算.教师问7:观察下列两组式子,你能找到它们的共同点吗?(出示课件7)学生回答: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它的倒数.教师问8:除数能为0吗?学生回答:不能为0.教师问9:换其他数的除法进行类似讨论,是否仍有除以a(a≠0)可以转化为乘以呢?[例如(-10)÷(-0.4)]学生做题后回答:仍然可以.总结点拨:从而得出有理数除法法则:(出示课件8)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这个法则也可以表示成:a÷b=a·(b≠0),其中a、b表示任意有理数(b≠0)例如:教师问10:利用上面的除法法则计算下列各题.(出示课件9)(1)(–54)÷ (–9);(2)(–27) ÷3;(3)0 ÷ (–7);(4)(–24) ÷(–6).学生回答:(1)6;(2)-9;(3)0;(4)4教师问11:从上面我们能发现商的符号有什么规律?学生回答:同号得正,异号得负.总结点拨:(出示课件10)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零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都得零.教师问12:到现在为止我们有了两个除法法则,那么两个法则是不是都可以用于解决两数相除呢?(出示课件11)师生共同解答如下:1. 两个法则都可以用来求两个有理数相除.2. 如果两数相除,能够整除的就选择法则二,不能够整除的就选择用法则一.例1:计算:(出示课件12)(1)(–36) ÷ 9;(2)(-1225)÷(-35) .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1)(–36) ÷ 9= –(36×19 )= –4;(2)例2:化简下列各式:(出示课件14)(1) ―123 ;(2)―45―12 .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1)(2)例3:计算:(出示课件)(1) (2)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1)原式=====点拨:如果有带分数,可以将带分数写成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的和,利用分配律进行运算,更加简便.(2)原式== 1点拨:将小数化为分数.总结点拨:1. 有理数除法化为有理数乘法以后,可以利用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简化运算.2. 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为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乘除混合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19-22)1. (–21) ÷7的结果是( )A.3B.–3 C.13D. –132. 计算:(–12) ÷ 3=_______.3. 填空:(1)若a,b互为相反数,且a ≠ b,则ab=________;(2)当a < 0时,|a|a=_______;(3)若a>b,ab<0,则a,b的符号分别是__________.(4)若–3x=12,则x =_____.4.若|2x+6|+|3―y|=0,则xy=_________.5. (1)计算;(2). 计算;(3)计算参考答案:1.B2.-43.(1)-1;(2)-1;(3)a>0,b<0;(4)-44.-1 解析:由题意得,|2x+6|+|3―y|=0,解得x=-3,y=3,所以xy =―33=-1.5.解:(1)原式==(2)原式==(3)原式==(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零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都得零.(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1.4.2)36页到37页的相关内容。
有理数的乘除法一只蜗牛沿直线L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好在点O上.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现在前为负,现在后为正.看看它以相同速度沿不同方向运动后的情况吧.1、接上问题(1)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可以表示为.(2)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可以表示为(3)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可以表示为(4)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可以表示为由上可知:(1)、2×3 =6 ;(2)、(-2)×3 =−6;(3)、(+2)×(-3)= −6 ;(4)、(-2)×(-3)= 6 ;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3、在有理数中仍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4、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5、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在有理数的乘法中依然适用有理数的除法法则1、除以一个不等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练习:1、直接说出下列两数相乘所得积1)、5×(−3) 2)、(−4)×6 3)、(−7)×(−9) 4)、0.9×8 2、计算:1)、(−3)×(−9)= 2)、(−21)×31= 3、计算:1)、6×(−9)= 2)、(−4)×6 = 3)、(−6)×(−1)= 4)、(−6)×0 = 5)32×(−49)= 6)、(−31)×41= 7)、(−1)×(−2)×3 8)、(−4)×(−0.5)×(−3) 4、计算2×3×4×(−5)= 2×3×(−4)×(−5)= 2×(−3)×(−4)×(−5)= (−2)×(−3)×(−4)×(−5)=5、计算:①[(−2)×(−6)]×5; ②(−2)×[(−6)×5]; ③[21×(−37)]×(−4);④21×[(−37)×(−4)]; ⑤−9×(−11)+12×(−9); ⑥(−9)×[(−11)+12]1.4.1有理数乘法基础检测 1、 填空:(1)5×(-4)= ___;(2)(-6)×4= ___;(3)(-7)×(-1)= ___; (4)(-5)×0 =___; (5)=-⨯)23(94___;(6)=-⨯-)32()61( ___; (7)(-3)×=-)31( 2、填空:(1)-7的倒数是___,它的相反数是___,它的绝对值是___; (2)522-的倒数是___,-2.5的倒数是___; (3)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有理数是___。
(1))32()109(45)2(-⨯-⨯⨯-; (2)(-6)×5×72)67(⨯-;(3)(-4)×7×(-1)×(-0.25); (4)41)23(158)245(⨯-⨯⨯-4、一个有理数与其相反数的积( )A 、符号必定为正B 、符号必定为负C 、一定不大于零D 、一定不小于零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B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积为1C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同号D 、1和-1互为负倒数 拓展提高 1、32-的倒数的相反数是___。
2、已知两个有理数a,b ,如果ab <0,且a+b <0,那么( )A 、a >0,b >0B 、a <0,b >0C 、a,b 异号D 、a,b 异号,且负数的绝对值较大 3、计算: (1))5(252449-⨯; (2)6.190)1.8(8.7-⨯⨯-⨯-; (3))251(4)5(25.0-⨯⨯-⨯--。
4、计算:(1))8141121()8(+-⨯-; (2))48()6143361121(-⨯-+--。
5、计算:(1))543()411(-⨯- (2)34.075)13(317234.03213⨯--⨯+⨯-⨯-6、已知,032=-++y x 求xy y x 435212+--的值。
7、若a,b 互为相反数,c,d 互为倒数,m 的绝对值是1,求m cd b a 2009)(-+的值。
一、选择1.如果两个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在原点的同侧,那么这两个有理数的积( )A.一定为正B.一定为负C.为零D. 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2.若干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 )A.由因数的个数决定B.由正因数的个数决定C.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D.由负因数和正因数个数的差为决定3.下列运算结果为负值的是( )A.(-7)×(-6)B.(-6)+(-4);C.0×(-2)(-3)D.(-7)-(-15)4.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A.(-2)×(-3)=6B.1(6)32⎛⎫-⨯-=-⎪⎝⎭C.(-5)×(-2)×(-4)=-40D.(-3)×(-2)×(-4)=-245.若两个有理数的和与它们的积都是正数,则这两个数( )A.都是正数B.是符号相同的非零数C.都是负数D.都是非负数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负数没有倒数B.正数的倒数比自身小C.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D.-1的倒数是-17.关于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有相反数B.0有绝对值C.0有倒数D.0是绝对值和相反数都相等的数8.下列运算结果不一定为负数的是( )A.异号两数相乘B.异号两数相除C.异号两数相加D.奇数个负因数的乘积9.下列运算有错误的是( )A.13÷(-3)=3×(-3) B.1(5)5(2)2⎛⎫-÷-=-⨯-⎪⎝⎭C.8-(-2)=8+2D.2-7=(+2)+(-7)10.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113422⎛⎫⎛⎫---=⎪ ⎪⎝⎭⎝⎭; B.0-2=-2; C.34143⎛⎫⨯-=⎪⎝⎭; D.(-2)÷(-4)=2二、填空1.如果两个有理数的积是正的,那么这两个因数的符号一定______.2.如果两个有理数的积是负的,那么这两个因数的符号一定_______.3.奇数个负数相乘,结果的符号是_______.4.偶数个负数相乘,结果的符号是_______.5.如果410,0a b>>,那么ab_____0.6.如果5a>0,0.3b<0,0.7c<0,那么bac____0.7.-0.125的相反数的倒数是________.8.若a>0,则aa=_____;若a<0,则aa=____.三、解答1.计算:(1)384⎛⎫-⨯⎪⎝⎭; (2)12(6)3⎛⎫-⨯-⎪⎝⎭; (3)(-7.6)×0.5; (4)113223⎛⎫⎛⎫-⨯-⎪ ⎪⎝⎭⎝⎭.(1)38(4)24⎛⎫⨯-⨯--⎪⎝⎭; (2)38(4)(2)4-⨯-⨯-; (3)38(4)(2)4⎛⎫⨯-⨯-⨯-⎪⎝⎭.3.计算(1)111111 111111234567⎛⎫⎛⎫⎛⎫⎛⎫⎛⎫⎛⎫-⨯-⨯-⨯---⨯-⎪ ⎪ ⎪ ⎪ ⎪ ⎪⎝⎭⎝⎭⎝⎭⎝⎭⎝⎭⎝⎭;(2)111111 111111 223344⎛⎫⎛⎫⎛⎫⎛⎫⎛⎫⎛⎫-⨯+⨯-⨯+⨯-⨯+⎪ ⎪ ⎪ ⎪ ⎪ ⎪⎝⎭⎝⎭⎝⎭⎝⎭⎝⎭⎝⎭.4.计算(1)(+48)÷(+6); (2)213532⎛⎫⎛⎫-÷⎪ ⎪⎝⎭⎝⎭;(3)4÷(-2); (4)0÷(-1000).5.计算.(1)(-1155)÷[(-11)×(+3)×(-5)]; (2)375÷2332⎛⎫⎛⎫-÷-⎪ ⎪⎝⎭⎝⎭;(3)1213(5)6(5) 33⎛⎫⎛⎫-÷-+-÷-⎪ ⎪⎝⎭⎝⎭.6.计算(1)111382⎛⎫⎛⎫-÷--÷-⎪ ⎪⎝⎭⎝⎭; (2)11181339⎛⎫-÷-÷-⎪⎝⎭.家庭作业)109()185(-⨯-)215(27)54()9(-⨯⨯-⨯- )425(0)32()45()1(-⨯⨯-⨯-⨯-1.6×)83()5.2()541(-⨯-⨯- )4()61()25.0(-⨯-⨯- )30()151309(-⨯-)253()5.2()94(321-⨯-⨯-⨯ )711()611()511()411()311()211(-⨯-⨯-⨯-⨯-⨯-411)8()54()4()125.0(25⨯-⨯-⨯-⨯-⨯ 21324)6165487(645.1695.3-⨯+-+⨯-⨯)5(252449-⨯ )6()4365127()20(-⨯+-⨯- 12510018)79.2(74)74(21.4⨯⨯+-⨯+-⨯)25.0()58()32(-÷-⨯- )241()416131(-÷+- )723214361(421-+-⨯-)16(9441281-÷⨯÷- 5)51(51)5(⨯-÷⨯-)2()59()3()65(-⨯-⨯-÷-)3(91)9(27-⨯⨯-÷-)523(9)45()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