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必备常识汇总:物理公式
- 格式:doc
- 大小:10.5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声5%速度v = st回声测距v声ts=2(15°C 的空气中,v 声=340m/s )光10% 光速v=c=3×10 8 m/s热15%热量Q=cmΔtQ吸=cmΔt升Q放=cmΔt降热值Q=qm(固体,液体)Q=qv (气体)热机效率ηQ吸×100%=Q放电35%电路电流:I=Qt电阻:R=ρLS欧姆定律:I=UR伏安法测电阻:R = UI串联电路:I=I1=I2=I3=……I nU=U1+U2+U3+……U nR=R1+R2+R3+……R nP=P1+P2+P3+……P nQ1 W1 P1 U1 R1串联正比:= = = = (t 相同)Q2 W2 P2 U2 R2电路并联电路:I=I1+I2+I3+…I nU=U1=U2=U3=…U n1=1+1+1+ ⋯1R总R1 R2 R3 R nR=R1R2 = R(R 都相同)总R1+R2 n并联反比Q1 =W1 =P1 =I1 =R2(t 相同):Q2 W2 P2 I2 R1电功:W=UItW=PtW= I2Rt= U2 t(纯电阻电路)R电功率:P =WtP= UI(伏安法测功率)P = I2R=U2(纯电阻电路)R焦耳定律:Q =I2RtQ= UIt = U2 t(纯电阻电路)R力35%密度ρ = mV质量:m=ρV体积:Vm=ρ重力G = mg = ρVg (若题中未标明,g 取9.8N/kg)弹力F=kΔx摩擦力静摩擦:根据受力平衡推而不动f=10N 滑动摩擦:f =μF NF合= F1 + F2(两个力的方向相同),F合方向与任何一个力同向F合= |F1− F2| (两个力的方向相反),F合方向与较大力同向液体压强:P=ρ液g h (通用)柱形容器中的液体压强:P = FS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F压= G液F压> G液F压< G液同一个物体,不同种液体,漂浮:F 浮 = F 浮ρ液 gV 排 = ρ液 gV 排121122当 ρ液 > ρ液 时,V 排 < V 排1212当 ρ液 < ρ液 时,V 排 > V 排1212浮力将漂浮物体压入液体中:F 压 = ρ液gV 物 −G 物G 物 = ρ液gV 排杠杆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 : F 1L 1 = F 2L 2 等臂杠杆 :(动力臂=阻力臂) L 1 = L 2,F 1 = F 2省力杠杆 :(动力臂>阻力臂) L 1 > L 2,F 1 < F 2费力杠杆 :(动力臂<阻力臂) L 1 < L 2,F 1 > F 2滑轮动滑轮:FG 物+G 轮拉=2S 绳= 2ℎ物v 绳=2v 物定滑轮:F 拉=G 物S 绳= ℎ物v 绳=v 物滑轮G物+G轮滑轮组:F拉=nS绳= nℎ物v绳=n v物(n 指动滑轮上线的股数)此处n=3功:W有用= Gℎ(h 为物体上升高度)W总= Fs(s 为绳端移动距离)功率:P = W= FvtW有用机械效率:η=W×100%总Gℎ物G1. 竖直方向:η =FS×100% =nF×100% (通用)绳G物η=G +G×100% (不计绳重及摩擦)物动fS物f2. 水平方向:η=FS× 100% =nf×100%绳3. 斜面:η= Gℎ×100% = Gℎ×100%Fl斜Gℎ+fl斜。
中考必背物理公式大全
浮力公式
(1)、F浮=F’-F(压力差法)
(2)、F浮=G-F(视重法)
(3)、F浮=G(漂浮、悬浮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排水法)
机械效率公式
η=W有/W总η=P有/P总
(在滑轮组中η=G/Fn)
(1)、η=G/nF(竖直方向)
(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nF(水平方向)
热学公式
C水=4.2×103J/(Kg·℃)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7.燃料燃烧放热公式Q吸=mq或Q吸=Vq(适用于天然气等)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以上就是一些物理公式的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初中物理中考常用公式_总结初中物理是学生科学素养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学科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掌握和运用一些常用的公式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公式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物理问题,提高解题效率。
下面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公式总结。
1.速度公式速度(v)=位移(s)/时间(t)位移(s)=速度(v)×时间(t)时间(t)=位移(s)/速度(v)2.动力公式力(F)=质量(m)×加速度(a)质量(m)=力(F)/加速度(a)加速度(a)=力(F)/质量(m)3.动量公式动量(p)=质量(m)×速度(v)质量(m)=动量(p)/速度(v)速度(v)=动量(p)/质量(m)4.加速度公式加速度(a)=(末速度(v)-初速度(u))/时间(t)末速度(v)=初速度(u)+加速度(a)×时间(t)初速度(u)=末速度(v)-加速度(a)×时间(t)时间(t)=(末速度(v)-初速度(u))/加速度(a)5.杠杆原理左力(F1)×左力臂(L1)=右力(F2)×右力臂(L2)6.浮力公式浮力(Fb)=密度(p)×重力加速度(g)×体积(V)7.摩擦力公式摩擦力(Ff)=摩擦系数(μ)×压力(P)8.阻力公式阻力(F)=阻力系数(C)×面积(A)×速度(v)²9.电流公式电流(I)=电荷(Q)/时间(t)电荷(Q)=电流(I)×时间(t)时间(t)=电荷(Q)/电流(I)10.电压公式电压(V)=电力(P)/电流(I)电力(P)=电压(V)×电流(I)电流(I)=电力(P)/电压(V)11.电阻公式电阻(R)=电压(V)/电流(I)电压(V)=电阻(R)×电流(I)电流(I)=电压(V)/电阻(R)12.光速公式光路(S)=光速(v)×时间(t)时间(t)=光路(S)/光速(v)光速(v)=光路(S)/时间(t)13.折射定律入射角(i)/折射角(r)=入射介质折射率(n1)/折射介质折射率(n2)14.焦距公式物距(p)/像距(q)=焦距(f)/焦点到透镜中点的距离(f)15.平均密度公式平均密度(ρ)=物体总质量(m)/物体总体积(V)这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一些公式,掌握这些公式,能够准确运用公式进行解题。
初三物理公式总结大全详细一、速度:v=s/t二、密度:ρ=m/V三、重力:G=mg四、压强:p=F/S五、液体压强:p=ρgh六、浮力:(1)F浮=F上—F下(压力差)(2)F浮=G—F(视重力)(3)F浮=G(漂浮、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七、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八、功:W=FS九、功率:P=W/t十、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Gh/Fs=G/Fn(n为滑轮组的股数)十一、热量:Q放=mq;Q吸=cmΔt(c为比热容,m为质量,Δt 为温度变化量)十二、热值:q=Q/m十三、欧姆定律:I=U/R(部分电路欧姆定律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十四、电功:W=UIt;电功率:P=UI(P=U²/R=I²R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十五、焦耳定律:Q=I²Rt,导出公式有Q=W=Pt,Q=Q放=mq等。
同时要注意各物理量单位的统一。
公式及单位的使用要对应一致。
物理量的单位一般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
单位必须统一,不能彼此随意乱用。
根据物理公式进行计算时,代入的数值一定要统一,否则计算出的答案是没有意义的。
另外还要注意公式的适用范围。
特别要记住的几点:(1)电路中有几处要使用电能表。
(2)测量电路的功率时不必将电流表换成电压表。
用电能表测量实际用电情况,只能将实际功率表示出来即可。
(3)没有开关的电路中,用电器可以任意连接。
(4)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可以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5)在串并联电路中,电流或电压的分配跟电阻成正比。
(6)在串并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7)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是并联关系。
(8)保险丝是接在火线上还是零线上均可。
(9)熔丝的额定电流应等于或稍大于电路中最大正常工作电流。
(10)保险丝烧断后,熔丝不能用铜丝代替。
(11)保险盒与熔丝的位置要对应。
(12)电能表的作用是测量一段时间内家庭消耗的电能。
安装时要铅直安装,并旋紧螺丝,关闭后面的盖板。
中考物理必考总结公式第1篇1.速度v=s/t;2.密度ρ=m/v;3.压强P=F/s=ρgh;4.浮力F=G排=ρ液gV排=G(悬浮或漂浮)=F向上-F向下=G-F’;5.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6.功w=Fs=Gh(克服重力做功)=Pt;7.功率p=W/t=Fv;8.机械效率η=W有/W总=Gh/Fs=G/nF=G/(G+G动)=fL/Fs(滑轮组水平拉物体克服摩擦力作功);9.热量:热传递吸放热Q=cm△t;燃料完全燃烧Q=mq=Vq;电热:Q=I2Rt10.电学公式:电流:I=_=P/U 电阻:R=U/I=U2/P 电压:U=IR=P/I电功:W=Pt =UIt =I2Rt=U2t/R 电热:Q= I2Rt(焦耳定律)=UIt==U2t/R电功率:P=W/t= UI=I2R=U2/R串联电路特点:I=I1=I2,U=U1+U2,R=R1+R2 U1:U2=P1:P2=Q1:Q2=W1:W2=R1:R2 并联电路特点:I=I1+I2,U=U1=U2,1/R=1/R1+1/R2I1:I2=P1:P2=Q1:Q2=W1:W2=R2:R中考物理必考总结公式第2篇1.速度v=s/t;2.密度ρ=m/V;3.压强P=F/S=ρgh;4.浮力F=G排=ρ液gV排=G(悬浮或漂浮)=F向上-F向下=G-F支持;5.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6.功W=Fs=Gh(克服重力做功)=Pt;7.功率p=W/t=Fv;8.机械效率η=W有/W总=Gh/Fs=G/nF=G/(G+G动)=fL/Fs(滑轮组水平拉物体克服摩擦力作功);9.热量:热传递吸放热:Q=cm△t,燃料完全燃烧:Q=mq=Vq,电热:Q=I2Rt;10.电学公式:电流:I=_=P/U电阻:R=U/I=U2/P电压:U=IR=P/I电功:W=Pt=UIt=I2Rt=U2t/R电热:Q=I2Rt(焦耳定律)=UIt=U2t/R电功率:P=W/t=UI=I2R=U2/R串联电路特点:I=I1=I2,U=U1+U2,R=R1+R2,U1/U2=P1/P2=Q1/Q2=W1/W2=R1/R2并联电路特点:I=I1+I2,U=U1=U2,1/R=1/R1+1/R2,I1/I2=P1/P2=Q1/Q2=W1/W2=R2/R1中考物理必考总结公式第3篇⒈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1、密度公式:2、速度公式: 3G = m g4、合力公式: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5、杠杆的平衡条件:6、滑轮组:s =nh对于定滑轮而言: ∵ n 对于动滑轮而言: ∵ n7、压强公式:8p =ρgh9、浮力公式:F 浮=G –FF 浮=G 排=m排F 浮=ρ水gV 排F 浮=G 10、机械功公式:W =F s11、功率公式:12、机械效率:13、热量计算公式: 物体吸热或放热Q = c m △t(保证 △t >0燃料燃烧时放热Q 放= mq★1、电流定义式:★2、欧姆定律:★3、电功公式:W = UItW = U I t 结合U =I R →→W = I2RtW = U It 结合I =U /R →→W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4P = I U★4、电学规律★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表达式:I =I 1=I 2P = I 2R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表达式:U=U1+U2分压原理: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表达式:P1/P2=R1/R2★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表达式:I=I1+I2分流原理:I1/I2=R2/R1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表达式:U=U1=U2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表达式:P1/P2=R2/R1★★★需要记忆的一些物理量★★★※1.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b.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 8m/sc.水的密度:1.0×103kg/m 3d.水的比热容:4.2×10 3J/(kg•℃)e.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f.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g.安全电压:不高于36V※2.密度、比热容、热值它们是物质的特性,同一种物质这三个物理量的值一般不改变。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物理公式及使用条件速度公式:v = s/t物理量单位:v——速度(m/s、km/h);s——路程(m、km);t——时间(s、h)单位换算:1 m = 10 dm = 102 cm = 103 mm;1 h = 60 min = 3600 s;1 min = 60 s公式变形:求路程——s = vt;求时间——t = s/v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 mg物理量单位:G——重力(N);m——质量(kg);g——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 = 9.8 N/kg,粗略计算时取g = 10N/kg)合力公式:F = F1 + F2(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F = F1 - F2(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密度公式:ρ = m/V物理量单位:ρ——密度(kg/m3、g/cm3);m——质量(kg、g);V——体积(m3、cm3)单位换算:1 kg = 103 g;1 g/cm3 = 1×103 kg/m3浮力公式:F浮 = G – F(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浮 = G(物体浮在液体表面时);F浮= ρ水gV 排(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时)物理量单位:F浮——浮力(N);G——物体的重力(N);ρ——密度(kg/m3);m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kg);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m3);g = 9.8 N/kg,粗略计算时取g = 10 N/kg注意: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压强公式:p = F/S物理量单位:p——压强(Pa,N/m2);F——压力(N);S——受力面积(m2)面积单位换算:1 cm2 = 10-4 m2;1 mm2 = 10-6 m2液体压强公式:p = ρgh物理量单位:p——压强(Pa,N/m2);ρ——液体密度(kg/m3);h——深度(m);g = 9.8 N/kg,粗略计算时取g = 10 N/kg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帕斯卡原理:p1 = p2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 F2L2物理量单位:F1、F2——动力(N);L1、L2——动力臂(m)滑轮组:F1L1 = F2L2杠杆平衡条件可以用来解决物体平衡的问题。
中考物理公式大全【力学部分】1、速度:V=S/t2、重力:G=mg3、密度:ρ=m/V4、压强:p=F/S5、液体压强:p=ρgh6、浮力:(1)F浮=F’-F (压力差)(2)F浮=G-F (视重力)(3)F浮=G (漂浮、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8、理想斜面:F/G=h/L9、理想滑轮:F=G/n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12、功率:P=W/t=FV13、功的原理:W手=W机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15、机械效率:η=W有/W总16、滑轮组效率:(1)η=G/ nF(竖直方向)(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3)η=f / nF (水平方向)【热学部分】1、吸热:Q吸=Cm(t-t0)=CmΔt2、放热:Q放=Cm(t0-t)=CmΔt3、热值:q=Q/m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w有/Q燃料5、热平衡方程:Q放=Q吸6、热力学温度:T=t+273K【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1)Q=Iˆ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ˆ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4)U1/U2=R1/R2 (分压公式)(5)P1/P2=R1/R26、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7定值电阻:(1)I1/I2=U1/U2(2)P1/P2=I12/I22(3)P1/P2=U12/U228.电功:(1)W=UIt=Pt=UQ (普适公式)(2)W=Iˆ2Rt=Uˆ2t/R (纯电阻公式)9.电功率:(1)P=W/t=UI (普适公式)(2)P=Iˆ2R=Uˆ2/R (纯电阻公式)10.电磁波:c=λf11.速度:V=S/t12.重力:G=mg13.密度:ρ=m/V14.压强:p=F/S5、液体压强:p=ρgh6、15.浮力:(1)、F浮=F’-F (压力差)(2)、F浮=G-F (视重力)(3)、F浮=G (漂浮、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16.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17.理想斜面:F/G=h/L19.理想滑轮:F=G/n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20.功:W=FS=Gh (把物体举高)21.功率:P=W/t=FV122.功的原理:W手=W机23.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24.机械效率:η=W有/W总25.滑轮组效率:(1)、η=G/ nF(竖直方向)(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3)、η=f / nF (水平方向)【热学部分】1、吸热:Q吸=Cm(t-t0)=CmΔt2、放热:Q放=Cm(t0-t)=CmΔt3、热值:q=Q/m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5、热平衡方程:Q放=Q吸6、热力学温度:T=t+273K【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4)、U1/U2=R1/R2 (分压公式)(5)、P1/P2=R1/R26、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77、电功:(1)、W=UIt=Pt=UQ (普适公式)(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8、电功率:(1)、P=W/t=UI (普适公式)(2)、P=I2R=U2/R (纯电阻公式)【常用物理量】1、光速:C=3×108m/s (真空中)2、声速:V=340m/s (15℃)3、人耳区分回声:≥0.1s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5、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6、水的密度:ρ=1.0×103kg/m37、水的凝固点:0℃8、水的沸点:100℃9、水的比热容:C=4.2×103J/(kg℃)10、一节干电池电压:1.5V11、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12、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13、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14、家庭电路电压:220V15、单位换算:(1)、1m/s=3.6km/h。
中考物理必备公式1.动力学公式:(1)速度v的定义:v=s/t(2)加速度a的定义:a=(v-u)/t其中,v为物体的末速度,u为物体的初速度,s为物体的位移,t为时间。
(3)牛顿第二定律:F=m·a其中,F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4)牛顿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其中,F为两物体之间的引力,G为万有引力常量,m1、m2分别为两物体的质量,r为两物体之间的距离。
2.动能与功的公式:(1)动能的定义:E=1/2·m·v^2其中,E为物体的动能,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2)功的定义:W=F·s其中,W为力F所作用的物体上的功,s为物体的位移。
(3)功率的定义:P=W/t其中,P为物体所做功的功率,W为物体所做的功,t为所花费的时间。
3.静力学和压强公式:(1)弹簧弹力公式:F=k·x其中,F为弹簧所受的弹力,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为弹簧的变形量。
(2)压力的定义:P=F/A其中,P为物体所受的压力,F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A为力作用的面积。
4.能量守恒公式:(1)动能定理:W=ΔE其中,W为物体所做的外力功,ΔE为物体中的动能变化量。
(2)动能与势能的转换:E1+E2=E1'+E2'其中,E1、E1'分别为物体在不同位置的动能,E2、E2'分别为物体在不同位置的势能。
5.光学公式:(1)焦距公式:1/f=1/v+1/u其中,f为透镜的焦距,v为物体到透镜的像距,u为物体到透镜的物距。
(2)光速公式:v=λ·f其中,v为光在介质中的速度,λ为光的波长,f为光的频率。
6.电学公式:(1)电流强度的定义:I=Q/t其中,I为电流强度,Q为通过截面的电荷量,t为通过截面所用的时间。
(2)电阻定律:U=I·R其中,U为电压,I为电流强度,R为电阻。
中考物理公式归纳大全一、力学公式。
(一)速度公式。
1. 定义式。
- v = (s)/(t)- 其中v表示速度(单位:m/s),s表示路程(单位:m),t表示时间(单位:s)。
- 变形公式:s=vt,t=(s)/(v)(二)密度公式。
1. 定义式。
- ρ=(m)/(V)- 其中ρ表示密度(单位:kg/m^3),m表示质量(单位:kg),V表示体积(单位:m^3)。
- 变形公式:m = ρ V,V=(m)/(ρ)(三)重力公式。
1. 计算公式。
- G = mg- 其中G表示重力(单位:N),m表示质量(单位:kg),g = 9.8N/kg(在粗略计算时可取g = 10N/kg)。
(四)压强公式。
1. 固体压强公式。
- p=(F)/(S)- 其中p表示压强(单位:Pa),F表示压力(单位:N),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m^2)。
- 变形公式:F = pS,S=(F)/(p)2. 液体压强公式。
- p=ρ gh- 其中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kg/m^3),g = 9.8N/kg,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m)。
(五)浮力公式。
1. 称重法。
- F_浮=G - F- 其中F_浮表示浮力(单位:N),G表示物体重力(单位:N),F表示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单位:N)。
2. 阿基米德原理法。
- F_浮=G_排=ρ_液gV_排- 其中G_排表示排开液体的重力(单位:N),ρ_液表示液体密度(单位:kg/m^3),V_排表示排开液体的体积(单位:m^3)。
3. 漂浮或悬浮法。
- 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F_浮=G(六)功的公式。
1. 定义式。
- W = Fs- 其中W表示功(单位:J),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单位:N),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单位:m)。
(七)功率公式。
1. 定义式。
- P=(W)/(t)- 其中P表示功率(单位:W),W表示功(单位:J),t表示时间(单位:s)。
- 变形公式:W = Pt,t=(W)/(P)2. 推导式(针对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P = Fv- 其中F表示力(单位:N),v表示速度(单位:m/s)。
中考物理公式总结(最全)中学物理公式物理量主要公式: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L):1km=1000m,1m=100cm,1m=10dm,1dm=10cm,1cm=10mm。
2.路程公式:s=vt,其中s为路程,v为速度,t为时间。
3.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F×l,其中F为力,l为力臂。
4.液体深度公式:h=F/(ρ×g),其中h为深度,F为液体表面上的压力,ρ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
5.物体厚度公式:h=V/S,其中V为物体体积,S为物体表面积。
6.主要单位:长度(L)以km、m、dm、cm、mm为单位,质量(m)以kg、g、mg为单位,时间(t)以h、min、s为单位。
主要公式:1.面积公式:S=ab,其中a和b为矩形的两条边;S=πR²,其中R为圆的半径。
2.体积公式:V=S×h,其中h为物体的高度;V=4/3πR³,其中R为球的半径。
3.密度公式:ρ=m/V,其中ρ为密度,m为质量,V为体积。
4.浮力公式:F浮=ρ液×g×V排,其中F浮为浮力,ρ液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V排为排开液体的体积。
5.压强公式:p=ρg h,其中p为压强,ρ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液体深度。
6.合力公式:F=F1+F2(同方向)或F=F1-F2(反方向)。
7.速度公式:v=s/t,其中v为速度,s为路程,t为时间。
8.功率公式:P=W/t,其中P为功率,W为功,t为时间。
9.重力公式:Fg=mg,其中Fg为重力,m为物体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10.功的公式:W=F×h,其中W为功,F为力,h为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11.密度公式:ρ=m/V,其中ρ为密度,m为质量,V为体积。
12.测量质量的方法:称重法、压力差法、阿基米德原理法。
13.浮力公式:F浮=ρ液×g×V排,其中F浮为浮力,ρ液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V排为排开液体的体积。
初中物理中考公式总结大全
物理是一门探索自然规律和现象的科学,仅仅记住公式是远远不够的,但公式无疑是物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面是初中物理中考常用的
一些公式总结:
1.速度公式:
平均速度v=s/t
速度v=Δs/Δt
2.加速度公式:
加速度a=Δv/Δt
3.速度-时间公式:
v = u + at
4.加速度-时间公式:
v = u + 1/2at^2
5.位移公式:
s = ut + 1/2at^2
6.重力加速度公式:
F = mg
7.动能公式:
动能 E = 1/2mv^2
8.动量公式:
动量 p = mv
9.牛顿第二定律:
F = ma
10.弹力公式:
F = kx
11.压强公式:
压强P=F/A
12.声速公式:
声速v=fλ
13.折射率公式:
折射率n=c/v
14.简单机械公式:
机械效率η=机械优势/机械劣势
15.光学成像公式(凸透镜):
1/f=1/v-1/u
16.电压公式:
电压V=电流I×电阻R
17.串联电阻公式:
R=R1+R2+R3+...
18.并联电阻公式:
1/R=1/R1+1/R2+1/R3+...
19.电功公式:
电功W=UI×t
20.电能公式:
电能E=Pt
这仅仅是初中物理中的一部分公式总结,还有很多其他的公式和知识需要学习和掌握。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公式,建议进行相关的练习和实践操作,并结合具体的例题和习题进行学习和巩固。
中考必考物理公式
中考必考物理公式包括:
1.力的计算公式:力= 质量×加速度(F = ma)
2.动能公式:动能= 1/2 ×质量×速度²(K.E. = 1/2 mv²)
3.功的计算公式:功= 力×距离(W = F ×d)
4.位能公式:位能= 质量×重力加速度×高度(P.E. = mgh)
5.电功率公式:电功率= 电流×电压(P = IV)
6.镜公式:1/焦距= 1/物距+ 1/像距(1/f = 1/p + 1/q)
7.速度公式:速度v = s/t
8.密度公式:密度= 质量/ 体积(ρ= m/V)
9.加速度公式:加速度= (末速度-初速度)/时间(a = (v-u)/t)
10.弹性势能公式:弹性势能= 1/2 ×弹性系数×形变²(E.P.E. = 1/2 kx²)
这些公式是中考物理中较为重要、必须掌握的公式,但具体的考试范围还需结合学校、教材和考试大纲来确定。
物理公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 mg合力公式: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密度公式:V m =ρ浮力公式:F 浮=G – FF 浮=G 排=m 排g F 浮=ρ水gV 排F 浮=G压强公式:p =S F液体压强公式: p =ρgh帕斯卡原理:∵p 1=p 2 ∴2211S F S F =或2121S S F F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N/m 2ρ——液体密度 kg/m 3h ——深度 m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面积单位换算:1 cm2 =10--4m 21 mm2 =10--6m 2 注意:S 是受力面积,指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积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提示: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时,L 1、L 2的单位只要相同即可,无须国际单位;物理量 单位G ——重力 N m ——质量 kg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
物理量 单位ρ——密度 kg/m 3 g/cm 3 m ——质量 kg g V ——体积 m 3 cm 3单位换算:1kg=103 g 1g/cm 3=1×103kg/m 3 1m 3=106cm 3 1L=1dm 3 1mL=1cm 3物理量 单位F 浮——浮力 NG ——物体的重力 NF ——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N物理量 单位p ——压强 Pa ;N/m 2 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 2物理量 单位F 浮——浮力 Nρ ——密度 kg/m 3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物理量 单位F 浮——浮力 NG ——物体的重力 N物理量 单位F 1——动力 N L 1——动力臂 m F 2——阻力 N L 2——阻力臂 m提示:应用帕斯卡原理解题时,只要代入的单位相同,无须国际单位; 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N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kg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F 2L 2 或写成:1221L L F F =滑轮组:F = n 1G 总s =nh对于动滑轮而言: ∵ n =2 ∴F = 21G s =2 h机械功公式:W =F s功率公式:P =t W机械效率:总有用W W =η×100%热量计算公式: 物体吸热或放热Q = c m △t (保证 △t >0)燃料燃烧时放热Q 放= mqt Q I =物理量 单位Q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J c ——比热容 J/(kg·℃) m ——质量 kg△t ——温度差 ℃物理量 单位Q 放 ——放出的热量 J m ——燃料的质量 kg q ——燃料的热值 J/kg提示:如果是气体燃料可应用Q 放 = Vq ;物理量 单位F —— 动力 NG 总——总重 N (当不计滑轮重及摩擦时,G 总=G ) n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物理量单位 s ——动力通过的距离 m h ——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m n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物理量 单位W ——动力做的功 J F ——动力 Ns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m物理量 单位P ——功率 W W ——功 J t ——时间 s单位换算:1W=1J/s 1马力=735W 1kW=103W 1MW=106W物理量 单位η——机械效率 W 有——有用功 J W 总——总功 J提示:机械效率η没有单位,用百分率表示,且总小于1W 有=G h [对于所有简单机械] W 总=F s [对于杠杆和滑轮] W 总=P t [对于起重机和抽水机]提示: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W =G h提示:当物体吸热后,终温t 2高于初温t 1,△t = t 2 - t 1当物体放热后,终温t 2低于初温t 1。
2024年中考物理考前必备公式【力学部分】1. 速度;定义公式:t sv = vts v st ==;变形公式:2. 密度;定义公式:V m=ρ Vm mV ρρ==;变形公式:3. 重力;定义公式:mg G =m Gg g G m ==;变形公式:4. 压强S Fp =定义公式: pSF p FS ==;变形公式:5. 液体压强;定义公式:gh p ρ= ;变形公式:gh p =ρg ph ρ=6. 浮力(1)压力差法: 向下向上浮F -F F =(2)称重法: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物体的重力;(弹弹浮F G F -G F =(3)阿基米德原理::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质量;:排开液体的重力;;;主要变形公式:;③②①排液排排排浮液液浮排排液浮排排浮排浮V m G g V F g F V gV F g m G F G F ρρρρ======(4)浮沉法漂浮物排物液物浮;>;kV V G F ==ρρ悬浮 物排物液物浮;;V V G F ===ρρ 上浮 物排物液物浮;>;>V V G F ≤ρρ 下沉物排物液物浮;<;<V V G F ≤ρρ沉底 物液物浮支物浮<;<;ρρG F F -G F = (5拉物浮拉物浮绳子向下拉物体:;绳子向上拉物体:F G F F -G F +==7. 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阻力臂):阻力;:动力臂;:动力;(22112211L F L F L F L F = 8. 滑轮及滑轮组分类 力的关系 距离关系 速度关系 定滑轮 G F =h s =物绳V V =动滑轮 物理想:G 21F =h 2s = 物绳V 2V =()动物考虑动滑轮:G G 21F += 滑轮组物理想:G n1F =nh s = 物绳nV V =()动物考虑动滑轮:G G n 1F += 9. 功;定义公式:Fs W =;变形公式:s W F =10. 功率;定义公式:t WP = ;变形公式:p Wt =pt W =11. 机械效率;定义公式:总有%100W Wη⨯=;变形公式:总有ηW W =ηW W 有总=【热学部分】1. 比热容;定义公式:吸t m Q c ∆= ;变形公式:吸t c Q m ∆=;吸cm Qt =∆tcm Q ∆=吸2. 热值(1)热值与质量公式:;定义公式:放m Qq = ;变形公式:放q Qm =mq Q =放(2)热值与体积公式:;定义公式:放V Q q = ;变形公式:放q Q V =Vq Q =放(3)效率公式:放吸吸放放吸放有有放放有;;变形:推导公式:;;变形:定义公式:ηQ Q %100ηQ Q %100Q Q ηηQ W %100ηWQ %100Q W =⨯=⨯==⨯=⨯=η 【电学部分】1. 欧姆定律;定义公式:RUI =;变形公式:IR U =IU R = 串联电路:())(串联电路;;;;;;;;21R I U R I U R R I IR U I U R I U R R R I U R R U I R U I R R U R UI I I I 222111212221112122211121==⎪⎪⎪⎪⎩⎪⎪⎪⎪⎨⎧==+====+====+==并联电路:)(并联电路;;;;;;;21R I U R I U R R R R I IR U I U R I U R R R RR I U R R U I R U I R R R R U R UI U U U 222111212122211121212221112121==⎪⎪⎪⎪⎪⎩⎪⎪⎪⎪⎪⎨⎧==⎪⎪⎭⎫ ⎝⎛+====+====+==2. 电功;定义公式:UIt W =;变形公式:It W U =;Ut W I =UI Wt =3. 电功率;定义公式:t WP = ;变形公式:PWt =Pt W =4. 焦耳定律;定义公式:Rt I Q 2= ;变形公式:Rt Q I =;t I Q R 2=RI Q t 2= 5. 名称 串联 并联电流 21I I I ==21I I I += 电压 21U U U +=21U U U == 电阻 21R R R +=21R 1R 1R 1+= 2121R R R R R += 电阻温度横截面积;长度;材料;);(T S L T S L R ρρ=。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UUI UIR R I R I=?=1、欧姆定律:、式中: )()()U R ))) w t ; (t ; (WWP Pt W tPP PP UI II U I =?==?2、电功率:、式中: )()()、U=式中: )()() P U ))) P P )))2222((PR I R R IU U P UR R RP ?==?=额额导出公式:(注: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P=I ;式中: )()() 式中: )()()I U P P ))) P P )))22(t IR R I t?=3、电热公式(焦耳定律):QQ=I Rt 式中:Q )()()() I P )))22(t (t U U t t UR R R UI t It Ut UI?=?==导出公式:(注: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Q= 式中:Q )()()()Q Q Q Q Q=UIt 、、 式中:Q )()()() U I U P ))) P ))) m =(mm V V m V V r r r r?=二、力学公式:1、密度公式:、式中: )()() P ))) t (s sv s v t v s t t v =?=2、速度公式:、 式中: )()()P ))) 121122121221((F L F L F L F F L L F L F FP F PS S F S S P=?=?=3、杠杆平衡条件: 式中: )()()()4、压强公式:、 式中: )()()P ))) P P )))=(P PP gh h P h g g ghr r r r =?5、液体压强公式:、 式中: )()()()P ))) (1)===(F F F V g V F V g gV gr r r r ®浮浮浮浮液排排液液排液排6、浮力公式:阿基米德原理:、 式中: )()()()P ))(2)=(F F F F F F -下下浮浮上上浮力产生原因:式中: )()()P ))(3)称量法:== (F G F V g V g F V V g F r r r r -?浮液排物物液排物物式中: )()()()()()P )) (4)漂浮法:= (F G V g V g V V g r r r r = 浮物液排物物液排物物式中: )()()()() P ) (5)辅助公式:===G G G V g V G V g gV gr r r r ®物物物物物物物物物物物物、 式中:()()()()(W WW FS F W S S F=?7、功:、S= 式中: )()() F ))) (t W WP WPt t W tP=?=8、功率:、 式中: )()()P ))) 9、机械效率:==Gh) (G h =(W F S W W W F S W S 有用有用有用有用有用总总总总总总(竖直方向:式中: )()() 式中: )()()F ))) )))=(Gh===(G h W W W W W W W F S F S W F S F S h h +总总有用额外有用额外有用有用有用总总总总总总总式中: )()()(竖直方向)式中: )()()()() )))P ))10、热量计算公式:000()(=()cm t t c m t t cm t t =--吸吸、放放Q 式中:Q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