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论述题

  • 格式:pdf
  • 大小:362.3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SMC曲线上等于和高于AVC曲线最低点的部分?(结合图形说明)(P161)

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表示厂商在短期中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的产品数量。由于利润最大化原则是MR=MC,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MR=P=AR,所以,该均衡条件也可写为P=SMC,完全竞争厂商总是根据市场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决定其利润最大化产量。市场价格一旦确定,边际收益就被确定了,那么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的均衡产量也就被决定。市场价格发生变动,均衡产量也就相应变动。从而在价格和均衡产量之间形成了一一对应关系,把这种一一对应关系描绘在坐标图上所形成的曲线就是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根据

P=SMC这一利润最大化原则,商品的价格和厂商所愿意提供的(能使他获得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的)产量的组合,都出现在厂商的边际成本SMC曲线上,并且都出现在SMC曲线上等于和高于停止营业点以上的部分,由此可得出结论:完全竞争厂商的SMC曲线上等于和高于AVC 曲线最低点以上的部分就是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2、试作图分析正常物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P80-P82)(1)(名词解释)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会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被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即总效用=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其中,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收入效应。由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两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进而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替代效应。收入效应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替代效应则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

(2)(该部分最好结合图像用自己的语言分析)

我们以价格下降为例分析正常物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如图所示。消费者原有预算线A l B l,并与无差异曲线u l相切于E1,均衡数量E l(x l,y1),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按替代效应,当x的价格从Px l降至Px2,消费者会减少对y的部分购买而增加对x的需求量,对y 的部分购买力会转移到x上,以便维持总效用水平不变,所以预算线移至A2B2,并与u1相切于E2,引起x的需求量从x l增至x2,y的需求量从y1减至y2。但是,实际上,y的价格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必须从已分析的结论中剔除y的价格上涨而导致对y需求量减少的影响,即以因为商品x 的价格下降而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增加的形式,使预算线从A2B2平移至B1A3,并与一条代表更高效用水平的无差异曲线u3相切于E3。此时,均衡数量是:x从x2增至x3,y从y2增至y3,可见,价格效应引起的数量变化可分成两部分,X1X2的数量变化是替代效应的影响,X2X3的数量变化是收入效应的影响,而价格效应x l x3的数量变化,恰好等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种影响之和。即:

价格效应(x1x3)=替代效应(X1X2)+收入效应(X2X3)

当商品价格变化时,如果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与价格变动方向相反,即价格下降,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为正值,则价格效应也为正值,说明该商品价格与需求量

之间的变动关系符合需求规律,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这类商品被称为正常商品。如图所示,即为正常商品的价格效应。

(3)(结论)综上所述,对于正常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正因为如此,正常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3、对正常物品而言,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请运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可结合图形回答)

(参考答案同上题)

要点:

(1)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定义。

(2)结合图展开分析(略)。

(3)正常物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为正值,所以,正常物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化。

4、价格歧视问题(P181-P183)

(1)在有些情况下,垄断厂商会对同一种产品收取不同的价格,这种做法往往会增加垄断厂商的利润。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被称为价格歧视。

(2)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以下的基本条件:

第一,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这些偏好可以被区分开。

第二,不同的消费群体或不同的消费市场是相互隔离的。

(3)价格歧视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价格歧视。具体解释如下:

垄断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这就是一级价格歧视;

垄断厂商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这就是二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这就是三级价格歧视;

5、为什么说MR=MC是厂商决策的基本原则?(P156)

在现实经济活动过程中,在完全理性和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通常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即边际收益(MR)=边际成本(MC)。其原因在于:

(1)如果

,表明厂商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大于生产这一单位产

品所增加的成本。这时,对该厂商来说,还有潜在的利润没有得到,厂商增加生产是有利的,即没有达到利润最大化。

(2)如果

,表明厂商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小于生产这一单位产

品所增加的成本。这对该厂商来说就会造成亏损,更谈不上利润最大化了,因此厂商必然要减少产量。

(3)无论是那种上述情况,都没有实现利润最大化。只有当

时,厂商才不会调整产量,表明已把该赚的利润都赚到了,即实现

了利润最大化。

采用数学方式证明如下:

利润极大的必要条件是利润对产量的一阶导数等于零,即:

则有:MR=MC

6、试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基本内容,并分析其成立的原因。(P107)

基本内容: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随时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成立原因: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投入之间都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在开始时,由于不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给定,而可变要素投入量为零,因此,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远远没有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随着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逐步接近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一旦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在这一点之后,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越来越偏离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便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了。

7、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试利用效用理论来说

明。(P63)

Ps:因为书本对序数效用论涉及不多,so这里仅用基数效用论进行分析。

同学们有兴趣可以再去了解一下。

①基数效用论假定效用大小可以用基数加以衡量,并且是递减的。

②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会以货币的边际效用λ为标准来衡量增加商品消费的边际效用MU,以便获得最大满足。若MU/P>λ,消费者就选择消费商品;若MU/P<λ,消费者则选择消费货币。因此,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MU/p=λ。它表示,为了获得最大效用,消费者购买任意一种商品时,每单位货币购买该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都相同,恰好等于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

③上式意味着,如果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比如提高),那么消费者选择的该商品的消费数量也会随之变动(减少)。这说明,价格与消费者的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即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