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羊的繁殖
- 格式:ppt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35
第五章家畜繁殖技术一、名词解释发情发情周期发情持续期休情排卵排卵数自发性排卵诱发性排卵初情期性成熟体成熟人工辅助交配人工授精精子的果糖分解作用精液的云雾状精子活率精子密度受精冷冻精液输精精子获能透明带反应卵黄膜的封闭作用胚泡多精子受精双雌核受精卵裂桑葚胚期囊胚胚泡附植脐带胎盘妊娠诊断分娩预兆分娩难产诱导发情同期发情超数排卵公畜效应卵核移植基因导入胚胎移植繁殖力正常繁殖力适繁母畜受配率受胎率总受胎率情期受胎率第一情期受胎率不返情率分娩率产仔率仔畜成活率繁殖率产犊指数繁殖障碍流产二、填空题1.发情周期可分为和两个阶段。
2.家畜的排卵类型有和两种。
3.家畜的发情分为和两个类型。
4.目前发情鉴定的方法有、、。
5.母牛发情时最显著的特征是。
6.母牛的卵泡发育可分为、、、四个时期。
7.母马的直肠检查时,寻找卵巢和子宫的方法有和。
8.母马的卵泡发育可分为、、、、、六个时期。
9.母马的卵泡发育常有、、、等异常现象。
10.家畜的配种方法有和两类。
11.自然交配有和两种形式。
12.精液主要有和两部分组成。
精清是和的分泌物13.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精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4.精子的代谢有两种形式,即作用和作用。
15.精子的运动形式有、、三种。
16.最适合精子生存的PH为左右。
17.家畜的采精方法主要有和。
18.假阴道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9.假阴道采精时应具备的条件有、、。
20.精液直观检查的内容包括、、。
21.精子活率检查的方法有和两种。
22. 精子活率的评定通常采用法。
23. 精子活率的评定的方法有和两种。
24.精子密度测定方法有和两种。
25.估测法来估测精子密度时其稠密程度划分为、、三级。
26.精子畸形主要有、、、四种。
27.精液保存的主要方法有、、。
28.液氮的沸点为。
29.颗粒精液的解冻方法有、两种。
30.牛输精常用法。
31.精子运行过程中,精子要经过、、三道栏筛。
32.受精时精子依次卵外围的、、三层结构。
羊饲养繁殖的方法_羊如何饲养繁殖羔羊一般在3.5月龄离乳,离乳直到第一次交配繁殖的羊叫育成羊,月龄约3.5-6个月,羔羊离乳后,根据生长速度越快所需营养越多的规律,应分别组成公母育成羊群,其饲养标准高低不同。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羊饲养繁殖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羊饲养的方法羔羊一般在3.5月龄离乳,离乳直到第一次交配繁殖的羊叫育成羊,月龄约3.5-6个月,羔羊离乳后,根据生长速度越快所需营养越多的规律,应分别组成公母育成羊群,其饲养标准高低不同。
离乳后的育成羊在最初几个月,当营养条件良好时,每日可增重250g以上,每日所需精饲料(玉米50%,麸皮30%,豆20%)250g,随体重的增加,对所需的精饲料也有所增加。
小尾寒羊在生后第一年的生长发育最旺盛,如这一时期饲养不良就会影响其一生的生产性能,如体狭而浅,体重小等。
因此,预期增重是育成羊发育完善程度的标志。
因此要定期测重以检查发育情况,称重要在早晨未喂前进行。
刚离乳的育成羊正处在早期发育阶段,如果饲养条件好,管理得当,平均日增重可达250g-300g以上,保证这一时期的合理增重主要靠放牧。
夏季上午可早出早归,下午晚出晚归,中午多休息,放牧距离不可过远,每天要补精饲料,可按体重1%添加(不论任何季节精饲料每日都不得低于体重的1%)。
为防止寄生虫病,应尽量避免在低洼潮湿的草地放牧。
秋末冬初,放牧时主要防止羊跑秋青,吃不到好草时,应适当补给干草、青贮料或其他饲料。
冬季尽量补充营养,原则上以补饲为主,放牧为辅,每天除放牧补饲外,还应投一次夜草。
白天尽量坚持放牧,以提高采食量,增强体质。
春季主要控制跑青,从干草到青草要有一定的适应过程不可突然更换。
1、配种前和妊娠前期的饲养小尾寒羊的配种期因各地自然条件及饲养管理的好坏而有早迟(一般为7月龄),在配种前1-1.5个月,应把繁殖母羊放到最好的地上饱食牧草,并视个体营养情况给予适当的短期优饲,繁殖母羊在较高的营养水平下(以八成膘为宜)可以促进排卵,发情整齐,产羔期集中,多羔顺产,便于饲养管理。
羊的繁殖与育种技术羊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也是中国农业中的重要畜牧动物。
羊肉、羊毛和羊奶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品和原料。
因此,羊的繁殖与育种技术对于提高羊的品质和数量,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羊的繁殖技术a. 羊的发情与配种:羊一般在秋季到初冬进入发情期,雄性羊会发出特定的声音和特殊的行为来吸引雌性羊。
农民们要根据羊的发情期正确进行配种,以提高繁殖效率。
b. 羊的妊娠与分娩:羊的妊娠期大约为150天左右,分娩时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和营养,保证母羊顺利产下健康的幼羊。
c. 羊的幼儿护理:新生羔羊需要得到适当的饮食和保暖,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农民们要定期进行免疫和驱虫,减少疾病传播。
2. 羊的改良与选育技术a. 羊的品种选择:根据不同地区和市场需求,农民们可以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来进行养殖。
比如毛色漂亮的细毛羊、肉质鲜嫩的肉羊等。
b. 羊的家族选育:通过对父母羊的基因优势进行综合选育,可以培育出更适合当地养殖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品种,提升养殖效益。
c. 羊的饲养管理:合理安排饲料和水的供应,保证羊群的营养需求,进行合理的疫病控制和定期的体检等管理措施,提高羊的产量和品质。
3. 羊的养殖技术对农业发展的意义a. 经济效益:羊肉、羊毛和羊奶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和原料,羊的养殖技术的提升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b. 土地利用:相比于牛、猪等大型家畜,羊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较小,适宜在山区、沙漠等特殊环境下进行养殖,能够合理利用农村的闲置土地资源。
c. 生态环保:羊的食性广泛,能够有效控制农田的杂草,减少农药的使用,对农业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
d. 农村就业:羊的养殖需要一定的劳动力,能够提供农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羊的繁殖与育种技术对于提高羊的品质和数量,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正确的繁殖技术和科学的选育管理,可以提高羊的繁殖效率和产量,并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市场需求。
羊繁殖实用技术
羊繁殖是一项重要的畜牧业部门,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羊繁殖技术也发展得非常快。
本文旨在介绍羊繁殖的实用技术,包括羊繁殖的基本原理、繁育技术和养殖技术,以及繁育实践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羊繁殖的基本原理:牧业中的羊繁殖是指通过单元化精液进行有
效的授精,以增加繁殖羊的繁殖效率和提高繁殖羊的产仔性能的技术。
繁殖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男羊的精液来授精母羊,以获得更多的种羊后代。
羊繁殖中使用的精液可分为精液总量丰度、精液精子质量、精液精子活力和精液流动度等几类。
繁殖技术:羊繁殖技术可分为自然繁殖技术和人工繁殖技术。
自然繁殖是指母羊与公羊之间的自然交配,不需要人工干预,是自然界繁殖的最原始状态。
人工繁殖技术是指利用人工诱惑和人工授精的技术,可以提高繁殖的有效性和效率,精液质量更高,繁殖效果更佳。
养殖技术:养殖技术是通过饲养措施、纪律管理和其他适当护理来改善羊群食物和环境条件,以提高羊群的健康和繁殖性能的技术。
为了提高羊群的健康状况,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饲料,定期检查羊群的疾病情况,保障羊群的营养摄入,及早发现和处理疾病,控制有害生物的滋生等。
注意事项:在实践羊繁殖的时候,首先应该注意的是种羊的挑选,种羊的健康状况不但对后代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还会影响到羊繁殖的效果和效率。
此外,还要注意母羊的环境条件,保证母羊的营养和充足的休息。
总之,羊繁殖实用技术是一项复杂的艺术,要想做好,就要掌握正确的技术,选择合适的种羊,注意个体羊和羊群的健康,确保母羊得到良好的环境条件和营养摄入,以及及时的免疫等。
只有这样,羊繁殖才能取得成功。
2020年第08期大多数山羊的发情周期为18~21d 。
依据行为表现,尤其是爬跨行为,可以作出发情鉴定。
配种前要对公、母种山羊进行繁殖性能的检查。
可使用PG F2α或氯前列烯醇对母羊作同期发情处理。
要及时对处于发情盛期的母羊进行人工授精操作。
母羊在配种后约150d 可出现分娩或产羔,工作人员应做好产后护理工作。
1初情期与发情期大多数山羊的发情周期为18~21d ,但温带地区的奶山羊和安哥拉山羊为季节性发情,随着白昼变短在秋季进入发情期。
一些山羊品种(尤其是努比亚山羊)在一年中的其他任何时间都可以发情。
依据行为特征、叫声、尾巴下垂、阴唇变红、阴道分泌黏液(致使尾毛粘在一起)以及不时发生的爬跨行为,可以作出发情鉴定。
在配种期刚开始时,可见短暂的发情期,这种发情有时可能是由前列腺素诱导所引起。
在配种季节开始一段时间后才可见较长的发情期。
当山羊发生妊娠时,表现出明显的发情迹象;自然交配不会妨碍到妊娠,对这些山羊不应采用人工授精技术。
年初生的雌性奶山羊,大多数可在达到32kg 或7月龄大时进行配种。
一般生长良好的公山羊,最早于4月龄即可见初情期。
2繁殖性能检查应当对母山羊的外生殖器是否有畸形进行检查,如阴蒂扩大或阴门缩小常提示为雌雄间性,这是纯合子无尾母山羊常见的疾病。
有时,可见有阴道很短且无子宫颈的母山羊以及生殖道各部分分段发育不全的母山羊。
雌雄间体的山羊没有繁殖能力,应予以淘汰。
在配种期前对公羊进行体格检查应包括检查阴茎和包皮。
将公羊以尾部着地的姿势坐下,肩部向下推,使其背部弯曲,这样可以使阴茎更容易突出。
剪毛造成的伤(尤其安哥拉山羊)、龟头包皮炎以及在包皮周围出现的蝇蛆造成的旧伤和瘢痕都可能导致阴茎无法伸出。
根据其他种类动物的数据,与配种期的其他同龄公羊相比,将睾丸较小且较软的公羊淘汰处理,似乎是一种明智的方法。
为避免结石造成尿道阻塞,对公羊实施尿道截短术,对繁殖能力并无明显的不利影响。
干酪性淋巴结炎、精囊肉芽肿、睾丸钙化都会导致公羊的生育力下降或丧失。
羊生产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011500课程名称:羊生产学(Sheep and Goat Science)学时:24 学分:2.0适用专业:动物科学本科开课学期:6开课部门:生科院动科教研室先修课程: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育种学等考核要求:考查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赵有璋主编,《羊生产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山西农业大学主编,《养羊学》,农业出版社,1992年赵有璋.现代中国养羊.金盾出版社,2005.赵有璋主编.羊生产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草食动物生产学是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的专业选修课,它是研究有关养羊的生产、繁殖、育种改良、饲养管理等内容的一门选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了解羊的主要产品、羊的品种分类等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羊的繁殖、育种改良技术及羊的饲养管理等基本管理技能,为以后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养兔部分内容自学家兔的品种、生产、繁殖及饲养管理等内容。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为动物科学专业学生从事养殖工作准备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要求掌握以下两个方面内容。
理论知识方面:掌握草食动物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羊的主要产品、羊的主要品种分类等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羊的繁殖、育种改良技术及羊的饲养管理等基本管理技能。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由于草食动物生产学属于考查课且学时有限,故本课程在教学环节当中应注重理论知识与相关的技术视频相结合,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以更好的掌握养羊的基本知识。
五、教学内容第一章:养羊业概论1. 基本内容:第一节我国养羊业发展的潜力、现状和水平第二节21世纪初叶中国养羊业发展的重点和策略2. 教学基本要求:本章节概括说明养羊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国内外养羊业情况。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明确养羊的意义,了解国内外养羊业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
3.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羊产品的多样性及其特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