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台湾纪录片迅猛发展的原因
- 格式:doc
- 大小:32.30 KB
- 文档页数:7
《过台湾》观后感800字左右
作为一部具有重大意义的纪录片,《过台湾》通过深入挖掘台湾的历史、文化、政治和人文因素,全面而深刻地展现出这一岛屿的复杂多面性。
从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台湾特有的历史背景造就了其多元且独特的文化面貌,让这个小而美的岛屿充满了令人惊叹的内涵和魅力。
电影中引用了《三毛流浪记》中的句子:“最美的风景是人。
”这句话完美地描绘了电影中台湾多彩人文面貌的真实性。
电影中生动地描绘了台湾人的日常生活,他们乐观向上、善良热情、追求自由平等,同时也面对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台湾人民拥有强烈的认同感和身份感,始终保持着探索和自我完善的精神,让我们深深对这个保持着特殊前途的地区充满敬意和关注。
影片通过镜头的选取和语言的融合,奇妙地展现了台湾人民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色。
体现台湾的美丽自然风光和人文地理特点,以及保存了完整的文化遗产,同时让人带着思考和思考,不断向前发展。
尤其是岛上现代化的高科技产业相映成趣,尤其是岛上现代化的高科技产业相映成趣。
同样的,电影中也展现了台湾面临的政治和国际压力,以及维护主权和民主制度的不懈努力。
没有什么困难和挑战是这个坚韧而有力的民族不能攻破的。
他们一直坚定地捍卫着他们的权利和自由,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总之,电影《过台湾》是一部值得我们反复观看和思考的好电影。
它让我们了解到了一个多方面,多元的台湾,印象深刻。
我们也应该珍视自己的文化,热爱我们的国家,并积极探索自己的未来。
台湾电影复兴浪潮中的纪录片创作于丽娜【摘要】台湾纪录片的创作热潮在台湾已经延续了10年之久,10年来台湾涌现出大量引人关注的纪录片作品,并开始形成一种新的美学风格.本文尝试从台湾纪录片的题材选择和叙事风格方面来总结这次台湾电影复兴浪潮中纪录片的创作特征,并分析由此反映出来的创作问题.【期刊名称】《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年(卷),期】2014(028)002【总页数】6页(P7-11,28)【关键词】台湾电影;纪录片;弱势关注;叙事策略【作者】于丽娜【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8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905学术界将2008年以来台湾涌现出层出不穷的新导演和新作品的现象,称之为台湾电影的复兴浪潮。
而笔者则认为,在2004年就引起关注而被台湾评论①参见《2005年台湾电影年鉴》中“电影年度现象导语”,“行政院新闻局”出版,2005年9月版,第124页。
家惊呼为“台湾电影新显学”的纪录片创作已经揭开了台湾电影复兴浪潮的序幕。
2004年,《生命》(吴乙峰导演)、《跳舞时代》 (简伟斯、郭珍弟)、《歌舞中国》(彭文淳)引爆了纪录片的创作热潮。
更重要的是纪录片的院线上映预示了台湾纪录片的②2004年9月18日起,全景传播基金会推出《全景映像季》,将《生命》、《天下第一家》、《梅子的滋味》、《部落之音》四部纪录片打包在台湾全省的十几家戏院及灾区巡回放映,创下1500多万新台币的票房纪录。
一种新的存在形态。
当年《生命》系列以1500万新台币勇夺本土影片票房冠军后,《跳舞时代》、《歌舞中国》超过百万新台币的票房继续创造奇迹。
对于只有两千万人口的台湾来说,电影超过百万新台币就算告捷,这个数字是许多剧情片望尘莫及的。
此后的纪录片创作,如《石头梦》(2005,胡台丽)、《翻滚吧,男孩》(2005,林育贤)、《无米乐》(2005,颜兰权、庄益增)等作品,凭借良好的口碑和票房依然延续了这股创作的潮流,2013年青年导演齐柏林的《看见台湾》更以1亿2000万元的票房,刷新了台湾纪录片的票房纪录,显示了台湾纪录片兴起近10年依然锐气不减的创作气势。
看见台湾纪录片观后感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一部名为《台湾纪录片》的电影,它深深地打动了我,并引发了我对台湾这个令人神往的地方的思考。
本文将对这部纪录片进行观后感的分享,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其中的几个主题进行探讨。
首先,纪录片以饱满的情感和真实的画面将台湾的自然风光呈现在观众面前。
从片中翠绿的稻田到蔚蓝的海岸线,从高山峻岭到古老的庙宇,台湾的美景令人陶醉。
另外,我还有幸看到了台湾的一些独特生物,如黑熊、水牛以及具有独特飞行能力的蜻蜓。
这些画面带给我无尽的想象和探索的欲望,也让我更加向往台湾这个美丽的岛屿。
而在片中,纪录片还讲述了台湾的历史和文化。
从清朝时期到日据时代,从二战结束到国共内战,从威权统治到转型时期,各个历史时期的台湾都有其独特的一面。
纪录片中,一位年迈的老人讲述了他在二战时的亲身经历,让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
此外,片中还介绍了台湾的民俗文化,如龙舟比赛、传统宗教信仰等,这些文化元素与历史背景相结合,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台湾。
除了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纪录片还探讨了台湾社会的一些重要议题。
例如,台湾的教育系统在纪录片中得到了关注。
电影中展示了台湾一所乡村学校的师生情景,观众可以看到学生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老师们的努力。
这一幕让我感到台湾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这也是台湾在全球教育排名中一直位居前列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纪录片还讲述了台湾社会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社会组织在推动社会变革中所起的作用。
这些议题让我对台湾的社会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最后,纪录片带给我对台湾人民的印象深刻。
片中展示了许多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台湾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心态。
无论是乡村的农民、城市的白领,还是艺术家、学者等各行各业的人们,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奋斗,追求自己的梦想。
在困难面前,他们勇敢地面对,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这样的精神和态度令我深受启发,也让我更加敬佩台湾人民。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对台湾这个多彩的岛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从台湾本土电影的崛起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曾几何时,台湾电影一直缺乏票房支持,而且由于台湾市场的开放,欧美电影长驱直入,把持了台湾院线,本已走向滑坡的台湾电影更是走向崩溃边缘。
直至2008年《海角七号》横空出世,轰动了整个台湾,创造了5.3亿元新台币(约合1.1亿元人民币)的本土影片票房纪录。
2010年《艋舺》继续跟进,获得2.5亿元新台币(约合6250万元人民币)票房,并在国际电影节上夺得多项大奖。
这两部影片在台湾产生了飓风效应。
今年更是集体爆发,《鸡排英雄》、《翻滚吧!阿信》、《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赛德克·巴莱》陆续上映,甚至打败了同档期上映的好莱坞大片,本土市场所占份额高涨到20%。
尤其是《那些年》,在香港上映之后,短短18天,取得大约4000万元人民币票房,创造了有史以来台湾电影在香港市场的纪录。
台湾电影的复苏在我看来原因有:1新鲜血液的注入影评人云飞扬认为,《海角七号》之后的台湾电影,已经基本完成更新换代。
如今,老导演大多数退出一线制作,或者在大陆开拓新天地,如陈国富、苏照彬、朱延平(新老导演不以年龄为区别,而是创作生涯区别)。
新生代的导演注重本土文化与电影的结合,整部电影充满了浓郁的台湾本土文化,又充满了新生导演的个人特色,成功吸引年轻人的眼球2新生演员集体爆发的年轻的力量当大陆银屏上总是几个老面孔在晃悠的时候,台湾电影圈不断发掘出新鲜优秀的演员,彭于晏、柯震东、赵又廷、陈希妍等等,他们可能没有扎实的基础,但却有他们个人某方面的特质,抓住了消费者的胃口。
3运用新的媒介做出强大的宣传以《艋舺》来说,病毒式营销和网络造势,那些年的微博情感营销等等,都为票房做出了贡献,特别是那些年的情感营销,抓住了每个人的学生时代的回忆,以情感取胜,制造舆论话题后成功获得高票房回报。
这一些原因好像都逃不过一个新字锁一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要发展,首先就是这个新字以国粹京剧来说,观赏的大多数是一些老年人,从事这些表演的也大多数是一些老一辈的工作者,京剧的题材也都是一些古老的故事,缺少了新鲜感。
题目:台湾综艺节目的发展——受众心理需求年级: 2010 学号: 21720105705337 姓名: 戈奕文专业: 生命科学学院指导老师: 王义权二零一二年五月台湾综艺节目的发展——受众心理需求[摘要] 近年来,台湾电视综艺节目在大陆持续火爆,特别是在大陆青年当中,形成一股追捧台湾电视综艺节目的热潮,同时大陆内部各家电视台纷纷效仿台湾综艺节目的形式,开展自己的特色节目,一时间,台湾综艺节目无比辉煌。
台湾综艺节目经过长期发展,其运作机制成熟,质量也比较高。
在民众收看综艺节目一个重要动机是因为节目内容好、题材好。
然而,在繁荣的背后也存在这一系列的问题,最让人诟病的是其固有的低俗化倾向。
社会制度和商业化电视台的属性,决定了台湾电视节目的低俗化倾向,在商业逻辑下,收视率理所当然的成为台湾电视台各项工作的指挥棒。
而提升收视率的方式就是:最大程度地迎合观众的需求。
片面追求收视率的后果,就是必须满足最广泛的受众需求。
[关键词]台湾综艺节目繁荣低俗化倾向受众心理需求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 variety show——Audience psychological demand[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aiwan television variety show in the mainland lasts hot, especially among teenagers in the mainland, forming the adored Taiwan TV variety shows upsurge, at the same time, the interior of his TV variety shows are starting to follow suit in the form of Taiwan, and carry out the features of their own programs, at that time, Taiwan variety show so brilliant.Taiwan variety show after a long-term development, its operation mechanism mature, quality is high. In the people watching variety show an important content is good motivation because programs, subject well.However, there are also in the prosperity behind this a series of problems, the most let people for its inherent tendency is the vulgarization. Social system and commercial television properties, decided to Taiwan TV programs to the vulgarization, commercial logic, the ratings of of course be Taiwan television each work the baton. And improve the way ratings is: the greatest degree to the audience's needs. Unilateral pursue the consequences of ratings, is the most widely audience must meet the demand.[Keywords] Taiwan variety show prosperity Vulgarization tendency Audience psychological demand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引言 (1)第2章正文 (2)2.1台湾综艺节目的发展概述 (2)2.2台湾综艺节目火爆其受众心理探究 (3)2.3台湾综艺节目的辩证批判 (6)结论 (7)参考文献 (7)第1章引言台湾综艺节目,进过长期的发展,其运作机制和节目质量比较成熟,市场化程度也相当高,许多节目对大陆乃至整个华语圈的电视节目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大陆近年兴起的周末娱乐节目热中就能看到许多台湾电视综艺节目的影子。
纪录片过台湾300字感想
摘要:
一、前言
二、纪录片简介
三、观后感
四、个人建议
五、总结
正文:
一、前言
作为一名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我在这里分享一下观看纪录片《过台湾》的300 字感想。
这部纪录片深入展示了台湾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纪录片简介
纪录片《过台湾》通过讲述台湾的发展历程,展现了台湾人民的智慧与勇气。
从早期原住民的生活,到明朝时期的汉族移民,再到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以及二战后的中华民国时期,纪录片全面梳理了台湾的历史脉络。
三、观后感
观看这部纪录片,让我对台湾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我明白了台湾人民在历史长河中经历的磨难,也看到了他们在困境中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
此外,纪录片还展示了台湾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艺术成就,让我对这个美丽的宝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个人建议
尽管《过台湾》已经非常详尽地展示了台湾的历史和文化,但我认为还可以进一步挖掘台湾的现代发展和两岸关系。
例如,可以增加关于台湾经济起飞、民主进程以及两岸交流等内容,让观众更全面地了解台湾的现状。
五、总结
总之,《过台湾》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纪录片,它让我对台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第四章 台灣環境議題紀錄片之流變本章將以歷史取向分析法進行文獻的耙梳與彙整,下述內容擬分為兩小節闡述之,第一節引介台灣新聞片與紀錄片的主題內容之變遷,第二節則進入本研究之焦點,檢視1980年代中期迄今,台灣取材自環境議題的紀錄片在主題內容上有何流變,並旁及紀錄片產製的時代背景,試圖闡釋政治力、社會情勢、文化氛圍等社會場域如何影響此類型紀錄片的內容。
透過建立台灣環境議題紀錄片的發展史,一方面有助於釐清此類型紀錄片所從出的社會脈絡,另一方面,此背景資料可作為研究者後續分析環境議題紀錄片之敘事策略的參照。
第一節 台灣新聞片與紀錄片的主題內容之變遷在探討台灣環境議題紀錄片主題內容之流變前,將先簡述台灣新聞片與紀錄片的主題內容之變遷,以便描摹出台灣紀錄片的發展圖像及主要的影片內容元素。
以下資料主要是根據李道明(1990)、盧非易(2001)、韓旭爾(2001)、林琮昱(2006)的研究歸納所得,茲將台灣紀錄片與新聞片的發展史區分為以下四個時期:一、官營片廠時期(1945~1971)—電視新聞片此時期的新聞片與紀錄片的主要產製機構為「台製」和「中製」,強調紀錄片的政治宣傳以及社會教化的功能。
由於「中製」為軍方建制的文宣單位,故其拍攝的新聞片、紀錄片多與軍方活動相關。
「台製」拍攝的內容則多為省政建設、國家政令的宣導和重要慶典、政治活動,另有其他零星的主題,如民俗文物、文化教育等富社會教育意涵的題材。
李道明(1990)歸結出1950、1960年代「台製」新聞片與紀錄片的主要影片內容,1950年代大多強調:一、台灣是反共基地;二、台灣實施了民主的地方自治;三、海外華僑心向台灣;四、台灣各種建設正在突飛猛進。
1960年代「台製」出品的紀錄片,基本上分為:一、台灣各種公共事務之報導;二、時事紀錄;三、政治宣傳;四、社會教育宣傳;五、政績宣傳;六、專題紀錄片,如《貂蟬》、《春江花月夜》、《毛筆》、《大哉孔子》等。
李道明認為官營片廠時期的電視新聞片較少拍出具有人文精神,反映社會問題的紀錄片。
浅析近年台湾影视产业发展的停滞与复苏崔友(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本文微信网页版摘要:曾经的台湾影视作品在两岸三地的影响力不可小 觐,但经历短暂辉煌后却脚步停滞,近年来,台湾影视产业逐 渐呈复苏态势。
本文以台湾影视产业的不同发展时期为线,从 灿烂时期的台湾偶像剧、文创电影切入,横向对比大陆剧集、曰韩影视冲击下所导致的产业停滞。
近年的台湾影视产业在作 品内核、题材创新、扩大合作等方面积极求变转型,从而在蜕 变之中迎来又一春。
总之,分析台湾影视产业的变化历程有诸 多借鉴意义,知往鉴今能够更好地推动两岸影视产业的发展 升级。
关键词:影视产业 偶像剧 台湾电影 发展在两岸三地之中,台湾地区的影视产业刻着浓厚的台湾 当地文化的印记,成为了两岸当代艺术中散发光芒的一颗明 星。
但是自21世纪以来,台湾电视剧产业出现短暂的辉煌 后,近十年来,台湾影视产业的发展似乎进入了一个冰河停 滞期。
台湾影视产业停滞期的原因是复杂且多方面的,但台 湾的影视创作者们一直坚持着推动台湾影视行业的前进与 蜕变。
近几年来,随着一些形式与风格不同以往的台湾电视 剧和电影的诞生,台湾地区的影视产业出现了又一春的复苏 迹象。
一、台湾影视着经的辉煌灿烂20世纪80年代,台湾经济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再次繁荣 起来,出现了一批有思想,接受过中西方教育的中产阶级的 艺术新星。
观众们从追求视觉刺激的功夫武打片和琼瑶式爱 恨纠葛的言情片中走来出来,开始寻求更加贴近社会现实生 活的影视作品。
台湾电影的新浪潮在此背景之下孕育而生,琼瑶式言情片转战为小荧幕的电视连续剧后反而广受好评。
(一)风靡一时的台湾偶像剧2001年〈流星花园>_经播出,就以骄人成绩打破台湾 电视剧收视纪录,并保持了五年。
〈流星花园> 电视剧改编于 曰本作者神尾叶子的漫画〈花样男子〉,讲述了贫穷女高中 生与四个富家贵公子的青春恋爱故事。
〈流星花园〉捧红了 男子团体F4和女主角徐熙媛等人,引发红遍亚洲的偶像效 应。
有人给台湾这 50 年的电影市场拍了部纪录片,看不?说起经典的台湾电影,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哪一部,《悲情城市》、《卧虎藏龙》,还是《天边一朵云》?(此处没有深意)曾拿过台湾金马奖的纪录片导演杨力州结合近 50 年来台湾电影市场和环境的变迁,拍了一部有关“台湾电影历史和影像记忆”的纪录片,名叫《我们的那时·此刻》。
从片名不难看出,该片的主要情感基调就是,回忆。
曾经参与过电影拍摄的影人是该片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正是这些电影记忆的串联者。
因而导演还找来了林青霞、成龙、梁朝伟、张曼玉、周润发、刘德华、舒淇、赵薇、桂纶镁等多位一线明星为影片站台,其中一部分人出现在预告片或海报中,一部分人则会在正式的纪录片中露面。
有关这部纪录片的宣传物料,目前一共发布了两支预告片和一张海报。
“这是一部用五十年光阴写给台湾的情书。
”、“总有一部电影,在你心中留下痕迹。
”这是最新的先导预告片对该记录片所做的介绍,视频的开头将一些台湾经典电影的画面剪辑在一起,紧接着侯孝贤、梁朝伟、林志玲、赵薇、张艾嘉等导演、演员也悉数出镜,统一录制了一句说“谢谢”的画面。
整个预告片的感觉就是一个大写的“纪念”,像是对台湾过去几十年的电影发展历程做了一次系统的总结、回顾。
在此之前,也有人说这部纪录片是一部讲述台湾金马奖是如何从一个政治意味极浓的电影奖项,走向聚焦全球华语电影的纪录片,主要是为了借“金马奖”之名而创作的。
不过,片方似乎不太想强调“历史纪录片”的概念,为了消除某些“误解”,他们还特别提出来,这是一部拍给所有喜欢电影的观众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电影情节,这些记忆中很多是在这些导演、演员的陪同下一起构筑的。
除了预告片,最新放出的海报也比较别出心裁,设计这幅海报的是漫画家庄永新,他参照被挑选出的 26 位明星曾在电影中塑造过的人物形象,将其最具代表性的角色造型一一手绘还原,呈现在海报上。
比如张曼玉在《甜蜜蜜》里饰演的“李翘”来了,周星驰在《功夫》里饰演的星仔也在,连《胭脂扣》里梅艳芳、张国荣也都“登场”了。
为什么纪录片越来越受人欢迎作者:老树阿花来源:《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2018年第12期每次和同学们探讨为什么大家写不好作文的时候,多数人都会说,因为我们的生活“二点一线”,太过单调,无内容可写。
事实上,无论是谁,从自己的生活经历里得到的东西本来就很有限,我们必须学会钻进他人的身体,借他人的眼睛,从他人的视角去获取更多写作的灵感与素材。
今天,我们给大家推荐纪录片,目的也在于此。
纪录片不仅仅还原了这个世界直一实的一面,更记录一了这个世界的美妙。
借这些勇录片,你会看到一只黄鼬是如何蜷缩在竹叶里寻找温暖;一群鬣狗是如何排兵布阵将猎物逼入绝境;那些衣衫褴褛的乞丐、那些吆喝摆摊的小贩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故事……鸡肋小时候不知道什么叫纪录片,感觉它就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也不太可惜。
那时全县就一部电影放映机,一个乡一个乡地轮着放,非要一年半载才能瞧上一回。
所以轮到在本乡放映,那便是众人的节日。
远近的亲戚朋友都会闻讯而来,电影客观上促成一次又一次欢乐的家族聚会,吃啥不重要,只要有电影。
通常是在学校的操场放映,只有那儿的场地最为宽敞。
夜幕降临,人们就从四面八方向这里汇聚。
扛着板凳,拎着水壶,或摇着去暑的蒲扇或提出取暖烘笼(炭盆),扶老又携幼,络绎不绝,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少有人买得起电筒,多数人或打火把或提马灯,远远望去,像一条条或明或暗的游龙在山间蜿蜒。
大老远就听到了扬声机在闹腾,但人们并不着急,因为那是正片开始之前的半个小时“加影”。
加影期间,整个场院,说话的、吃东西的、追逐打闹的、上厕所的,人潮涌动,人声鼎沸,就没有一个人在认真观看。
后来,每个乡都有了自己的放映队,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在场院,抑或在田野山冈播放,也都是要加影的,但都只能在正片之前:最后放,绝对无人喝彩;夹在中间,人们会骂的。
当时无人喝彩的那玩意儿叫啥名儿,现在知道了:纪录片。
它为什么如此不受人待见呢?首先,从内容上看,通常都是些如何“防治病虫害”“嫁接果树”“科学养鱼”“优生优育”的科普片,缺乏吸引力。
台湾综艺节目的起源、发展与现状【摘要】台湾综艺节目是台湾娱乐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播功能。
本文将从台湾综艺节目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入手,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现状和特点,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分析台湾综艺节目在文化传播中的地位、对台湾娱乐产业的推动以及对观众带来的影响,可以揭示其在台湾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正是由于台湾综艺节目不断创新和发展,才使得台湾娱乐产业蓬勃发展,同时也为观众带来更丰富多彩的娱乐选择,成为台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1. 引言1.1 台湾综艺节目的重要性台湾综艺节目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其对社会的影响上。
综艺节目的内容涉及各个领域,从音乐、舞蹈、表演到访谈、游戏、真人秀等多种形式,能够引导观众关注各种社会问题、时事热点,引导公众关注社会现实,思考人生价值。
综艺节目也是培养明星、推广文化的重要平台,为有才华的艺人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
台湾综艺节目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其对社会的影响力和推动力都是不可替代的。
1.2 台湾综艺节目对社会的影响台湾综艺节目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风貌和价值观念。
通过节目中的主题和内容,人们可以了解到当下社会的热点话题、人们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于社会问题的看法。
综艺节目可以扮演着一种社会监督和引导的角色,帮助人们更好地审视现实社会并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台湾综艺节目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许多综艺节目邀请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参与,他们的互动和对话不仅可以促进各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理解。
综艺节目的社会影响是多维度的,通过不同类型的节目和内容,可以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出丰富和多元的作用。
2. 正文2.1 台湾综艺节目的起源台湾综艺节目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台湾娱乐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
这个时期,电视台开始引进各种类型的综艺节目,为观众带来了更多多样化的娱乐选择。
台湾纪录片的叙事特点鉴赏近年来,台湾纪录片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自 20XX 年以来,每年几乎都会有一部较有影响的纪录片,如《生命》( 20XX 年)、《无米乐》( 20XX 年)、《被遗忘的时光》( 20XX 年)、《签阮的手》( 20XX年)、《不老骑士欧兜迈环台日记》( 20XX 年)、《鸟瞰台湾》( 20XX 年,又名《看见台湾》)。
这些纪录片大多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题材,客观地描述了普通人物的日常生活,揭示他们的真实情感,得到受众的认同,同时也获得市场的认可。
以上的片子票房都在 400 万以上( 新台币,下同),有的甚至达千万,《鸟瞰台湾》更是以超过亿的票房红极一时。
台湾纪录片的成功,宏观上是和台湾纪录片产业的全力推进有密切的关系。
在微观上,是与片子本身的内容分不开的。
纪录片虽然是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主角,但这些人物大都处于特殊的环境之中,通过刻画主人公在特殊环境下与命运、自然的抗争,并最终获得成功的过程。
这是一种具有心理替代性的故事性事实的英雄母题,容易引起受众的心理共鸣。
本文以影视叙事学理论为分析方法,以《不老骑士欧兜迈环台日记》这部台湾纪录片为研究对象,从叙事内容和叙事时间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其创作特点,挖掘其成功之法。
一、影视叙事学与纪录片研究法国电影理论家让米特里认为,任何影像作品都包含知觉、叙事、诗意这三个层次。
知觉即影像所呈现出来的色彩、构图、虚实等光影方面的物理层次,叙事是这些物理层次所承载的叙事功能,诗意就是除了知觉、叙事等受众容易识别之外的表意层次。
纪录片也是一种影视叙事艺术,它同样存在这三个层次。
而其纪实性的特点使得其影像的呈现过程尤其体现为叙事性的本质特征。
叙事是纪录片三个层次的核心部分,它在将凌乱的知觉层次组合成一个具有逻辑结构的整体的同时,传递着作品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情趣。
在叙事学中,叙事内容就是通常所说的讲故事,即叙述者按照一定的方式结构起来传达给读者( 或听众)的一系列事件。
台湾各娱乐节目的收视率研究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台湾各娱乐节目的收视率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了现有台湾娱乐节目的分类、收视率调查方法、不同类型节目的收视率比较、受众年龄分布对收视率的影响以及广告投放与收视率的关系。
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节目在收视率上存在差异,受众年龄分布也会影响收视率的表现,而广告投放与收视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通过本研究,台湾各娱乐节目的收视率研究成果得以呈现,同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和对节目制作方的建议,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台湾,娱乐节目,收视率,调查方法,节目分类,受众年龄,广告投放,研究成果,未来方向,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台湾的娱乐节目种类繁多,涵盖了综艺节目、电视剧、真人秀等多种类型。
而不同类型的节目在台湾的受欢迎程度较为不同,这也为收视率研究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对于台湾各娱乐节目的收视率进行研究和分析,有助于了解受众的喜好和观看习惯,为节目制作方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方向。
本研究旨在探讨台湾各娱乐节目的收视率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希望通过收视率调查和分析,为台湾的娱乐节目制作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促进台湾娱乐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1.2 研究意义娱乐节目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大众消遣的方式,也是文化传播和社会观念塑造的重要渠道。
对台湾各娱乐节目的收视率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不仅有助于了解观众的喜好和需求,还可以帮助节目制作方更好地把握观众心理,并提高节目质量。
收视率也直接关系到广告的投放和商业合作,因此研究收视率对于娱乐产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不同类型娱乐节目的收视率调查,可以发现观众对不同风格和题材的偏好,有助于节目制作方更好地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节目策划和创作。
研究收视率与受众年龄分布的关系,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不同年龄段受众的喜好和收视习惯,从而精准定位目标观众群体。
分析广告投放与收视率的关系,可以为广告主提供更准确的投放途径和策略,提高广告效果和市场竞争力。
看见台湾纪录片观后感第一篇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想跟你们聊聊我看《看见台湾》这部纪录片的感受。
一开始啊,我就被那绝美的画面给震撼到啦!真的,从来没想过我们生活的台湾能这么美。
那些高山、大海、森林,就像是一幅幅会动的画,让人忍不住“哇塞”!看着那些绿油油的稻田,我就在想,农民伯伯们得多辛苦才能种出这么多粮食呀。
还有那清澈的溪流,我都恨不得马上跳进去游个泳,感受一下那份清凉。
但是呢,看到后面,心情就有点沉重啦。
原来在我们没注意到的地方,台湾也在遭受着伤害。
垃圾到处都是,山林被过度开发,心里就像被什么揪了一下。
我就想啊,我们天天说爱台湾,可不能只是嘴上说说。
得真正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少扔一点垃圾,多爱护一点花草树木。
这部纪录片就像是给我们敲了一个警钟,告诉我们不能再对身边的环境视而不见了。
不然,这么美的台湾要是变得乱糟糟的,那多可惜呀!小伙伴们,你们要是还没看,赶紧去看看,保证也会有很多感触的!第二篇哈喽呀,朋友们!今天来跟你们唠唠我看完《看见台湾》的想法。
哇哦,刚打开这部纪录片的时候,我简直被惊到了!那风景美得出奇,感觉眼睛都不够用了。
特别是那大片大片的云海,我都怀疑是不是仙女住的地方。
还有那些古老的庙宇和热闹的街市,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让我觉得台湾不仅有大自然的美,还有那种温暖人心的烟火气。
不过呢,看着看着,我也有点小难过。
因为看到了好多环境被破坏的画面,比如被污染的河流,光秃秃的山坡。
这就好像是给台湾漂亮的脸蛋上划了几道口子。
这让我明白了,我们不能只顾着享受台湾的好,还得好好保护它。
就像我们爱护自己的宝贝一样,要精心呵护。
而且呀,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责任。
不能觉得保护环境是别人的事,咱们都得行动起来。
哪怕是小小的一个举动,比如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积少成多也能有大作用。
呢,这部纪录片让我更爱台湾了,也让我知道了要为保护它出一份力。
朋友们,你们觉得呢?。
台湾本土电影现状与发展之路台湾本土电影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上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台湾本土电影市场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然而,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好莱坞大片的强势进军,台湾本土电影市场逐渐失去了一部分观众,进而面临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该文档将探讨台湾本土电影现状与发展之路。
一、现有的问题1.票房低迷台湾本土电影的票房一直不高,尽管台湾的电影制作实力显著提升,但是年票房收入却始终未超过1亿美元。
2019年,全台票房排名前十的电影有八部来自海外,台湾本土电影难以在市场中获得更高的关注度。
2.题材和受众选择不当许多台湾本土电影都似乎没有选好受众群体,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
然而,与此同时,好莱坞大片的崛起却吸引了更多的观众。
3.拍摄和宣传成本高一些电影制作公司并没有完全利用网络平台,而是花费更高的费用制作电影并宣传其上映。
这增加了制作和宣传的成本,也使得作品难以在短时间内赚回成本。
二、发展之路即使面临这些困难,台湾本土电影市场没有异乎寻常的疲态,反而看到了发展的曙光。
1.培养电影人才台湾艺术大学和国立中山大学电影学研究所等高等教育机构提供了为期两年的电影制作、电影编剧和电影发行等提高电影人才素质的硕士课程,也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电影人才,为台湾本土电影行业提供了重要的补充。
2.探索新的拍摄和宣传方法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在线平台的兴起,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新的创意和宣传渠道。
请一个有才华的制片人或导演在YouTube 上发表一部短片,或在社交媒体上刊登一些“幕后花絮”,可以在网上吸引更多关注。
3.挖掘文化特色和策划更具有吸引力的故事情节由于台湾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地域特色,台湾本土电影可以探索自己的文化和历史,在电影制作中挖掘出具有“台湾特色”的元素,以便更能够吸引当地观众。
总之,面对竞争激烈的电影市场,台湾本土电影必须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求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可以通过制定更具创意和动人的电影创作计划,利用互联网和在线平台等新媒体渠道提高电影传播效果,同时通过保护文化遗产和挖掘独特文化元素,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等手段,为台湾本土电影市场提供更好的发展和改进方向。
“解严”以来台湾纪录片蓬勃发展原因初探作者:郭佳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03期摘要:2014年伊始,又一部本土纪录片成为台湾各大院线争先上映的宠儿,这就是台湾导演齐柏林历时20多年所拍摄的纪录片《看见台湾》,台湾纪录片缘何会成为台湾各阶层关注的热点?本文将在梳理台湾纪录片发展历史的过程中,从台湾社会的经济、政治、艺术等多个面向一步步的探寻这蓬勃发展背后的动因。
关键词:台湾;纪录片;解严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9-0142-01一、“解严”前台湾纪录片的发展:从官方的宣传工具到社会运动的利器无论是在日治时代还是在解严前的国民党统治时期,由于台湾纪录片的制作和放映渠道都被官方垄断,投资拍摄的多是一些政教宣传片,由于政治禁锢,题材也以政治宣传为主。
一直到解严之前的70年代中期,长期处于高压威权下的台湾社会由于60年代的经济起飞出现新兴中产阶级,社会力量逐渐茁壮。
蓬勃的民间力量所带动的一波波社会运动逐渐使得威权党国体制出现松动,加上国际环境对台湾社会的影响,导致了80年代初期社会运动风起云涌。
与蓬勃发展的社会运动相比,大众传播媒体却长期受政府控制,仅有的三家电视台分别属于政府、国民党和军方,从民间发起的社会运动经常被大众媒体加以丑化和打击,媒体完全沦为统治者的愚民工具。
在此背景下,1986年10月,台湾解严前唯一一个有组织的反对派媒体——绿色小组成立。
虽然制作者多半不是专业出身,但他们频繁深入各个社运现场,使用业余级器材,以低廉的成本,快速的剪接、拷贝、发行,一举戳破了官方媒体的谎言。
二、“解严”后台湾纪录片的发展:深入草根阶层,纪录片走向百花齐放时代台湾社会在经过威权时代的禁锢和解严前后社会运动的洗礼之后,逐渐走向了自由开放与多元价值共存的社会形态,与此同时,台湾纪录片的题材选取也更加多元化,摄影机的镜头除了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外,也开始摇向处于边缘和底层的小人物。
近年台湾纪录片迅猛发展的原因与台湾电影长期低迷徘徊的境况不同,近年来,纪录片成为台湾原创力强劲的创作形式,一枝独秀。
从《歌舞中国》、《跳舞时代》、《生命》到《无米乐》、《翻滚吧!男孩》,台湾纪录片作品接力上场,美誉不断。
讲述老农故事的《无米乐》以及关注小体操选手的《翻滚吧!男孩》分别创下了400万、500万台币的票房,而纪录“九·二一”灾后重建的《生命》更是突破了1000万台币的票房大关。
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台湾纪录片出现上扬发展态势也并非偶然,它是各种因素长期影响、共同作用、合力促成的,是台湾纪录片人踏实耕耘、厚积薄发的结果。
笔者认为,造就今日台湾纪录片繁荣局面的因素主要包括纪录片专门人才的培养、数字技术成熟对纪录片创作普及化的支持、相关激励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及纪录片文化普及计划与推广等等。
(一)专门的纪录片教学为台海纪录片发展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台南艺术学院纪录片研究所是台湾第一所专门训练纪录片制作人员的机构.有7位老师。
从1997年开始,该机构每年从两百多位应考者中精挑细选出12名左右的学生。
人学头三年,学生须学习基本课程,比如纪录片史、美学、田野调查、社会学、经济学等等,最后一年主要是实践创作,但之前每年也都必须提交作品。
毕业考核包括毕业作品和毕业论文,论文要阐述其纪录片创作理念。
作品不一定在媒体上播出,但学校每年都会办一个联合展,也在校外搞放映会,请业界专家来做讲评。
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特色使得台南艺术学院纪录片研究所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纪录片人才。
他们活跃于台湾纪录片创作领域,各种奖项和影展上常常能看到他们的作品。
科班出身的他们奠定了台湾纪录片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是推动台湾纪录片不断向前发展的生力军与中坚力量。
.现任台湾纪录片发展协会理事长的杨力州就是从台南艺术学院纪录片研究所走出来的。
他长期致力于纪录片的拍摄与发展,作品众多,并屡获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的肯定。
从《我爱050)、(毕业纪念册》到姐妹作《飘浪之女》与《新宿释,东口以东》,杨力州被称为“台湾当代最重要的纪录片导演之一”。
②(二)科技的不断发展与日益成熟为台海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数码、数字技术不断更新、成熟,为台湾纪录片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与保证。
藉着科技发展的力量,台湾纪录片直得了前所未有的拓展空间。
80年代后期,小型录像机的出现就极大地推动了台湾纪录片的发展。
它价钱便宜,操作也不复杂,大大降低了纪录片拍摄的门槛,用它来拍摄纪录片的人大量涌现。
台湾纪录片创作开始普及化。
而90年代以后出现的数字化小型电子摄像机更为台湾纪录片的发展注人了强劲活力,价钱上它也相对不贵,在技术上却比小型录像机更为成熟,影像效果更为接近Beta。
小型电子摄像机的出现无疑是推动台湾纪录片最近十年普及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技术条件有了保证之后.纪录片不再是导演和专业人员的专利,只要有兴趣,只要手中有一台DV机,人人都可以拍摄纪录片。
水涨船高,台湾纪录片优秀之作屡现,纪录片的发展插上了翅膀,开始飞翔。
(三)纪录片创作的鼓励机制不断完普—台湾纪录片发展的助推器拍摄纪录片需要投人较高的经费和大量的精力,不是一般人能够承担的。
资金短缺是很多独立制片人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势必会遇上的难题。
为鼓励纪录片的创作,鼓励竞争,提高纪录片创作的质量,台湾设置了许多专门奖励纪录片创作的奖项和基金会。
它们成为台湾纪录片创作资金的一大来源,大大帮助了台湾纪录片的发展。
不断完善的纪录片创作鼓励机制给了台湾纪录片工作者前行的信心与勇气。
1、金马奖。
台湾最重要的电影奖。
每年举办一次,设有最佳纪录片奖等1962万元和奖杯一座。
从20与纪录片相关的奖项。
得奖者可获得奖金新台币.年到20XX年,金马奖共举办了42届(1968年和1974年停办),其中28届里设有与纪录片相关的奖项,已获奖个数累计达46个之多。
2、金穗奖。
由台湾新闻局主办,台湾电影资料馆承办,每年评审一次,奖励优秀纪录短片和纪录录影带。
最佳纪录短片奖奖金新台币20万元,最佳纪录录影带奖奖金新台币五万元,各有奖杯一座。
3、年度地方文化纪录影带奖。
由台湾文化建设委员会主办,台湾电影资料馆承办。
专门奖励记录台湾本土文化的纪录片。
每次评出杰出纪录片三部、优等纪录片五部和佳作十部,奖金级别依次是每部新台币20万元、10万元和5万元,奖杯各一座。
4、联合报文化基金会赞助。
从1997年开始,民间的联合报文化基金会每年拿出新台币二百万元的基金,赞助四到五位创作者拍摄纪录短片计划。
5、纪录片双年展。
为了拓展纪录片的国际视野,台湾文化建设委员会拨款两千万于1998年举办了第一届台湾国际纪录片双年展。
之后,每两年举办一届。
双年展专门设置了一个台湾奖项,三个得奖名额,以鼓励台湾纪录片工作者的创作热情。
6、国家文艺基金会资助。
该基金会在“广播、电视及电影”类别中,每年分四期补助纪录片制作。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奖项不只一定程度上为台湾纪录片创作提供了资金支持,同时它们还给台湾纪录片工作者搭建了学习的窗口、交流的平台,让台清纪录片创作在学习与相互交流中日臻成熟。
(四)纪录片训练与推广计划—台海纪录片发展的.种机当纪录片不再是导演和专业人员的专利,当人人都有条件拍摄纪录片之时,台湾纪录片人适时启动了纪录片的普及推广与训练计划。
1995年,台湾文化建设委员会开始赞助由全景传播基金会执行的“地方纪录摄影工作者训练计划”。
六套摄像机,六组剪接机,每半年一个地方,每期培训18到28人。
训练计划要员半年交出一个作品,参加过培训的人基本具备了用摄像机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
而在参与培训的人当中,很多原住民积极参与,他们使得纪录片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一,感受更真切,对自己文化的审视眼光更独特.面。
从1995年到1998年,全景传播基金会培训的74名学员当中,原住民有11位。
此外,文化建设委员会还开展“文化纪录片推广与研讨计划”。
从1996年开始,举办过“文化资产纪录片观摩研习营”、“文化资产纪录片巡回观摩研讨会”。
截至1998年,就已举办过120场次研讨会,参加活动者累计达1749人。
参加学习的许多是社会人员,他们后来都成为纪录片的热心工作者。
“一个学员就是一颗种子”。
台湾纪录片的民间推广与训练工作,犹如一台播洒纪录片文化种子的播种机,彼时辛勤播种,此时收获满眼金黄。
纪录片风潮方兴未艾,台湾纪录片人趁势大力推行纪录片文化普及与教育,扩大纪录片观影群体。
此举可望为台湾纪录片培养长期受众,开拓纪录片的潜在市场。
由中华电信主办,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协办的“严选台湾纪录片大赏”巡回影展于2仪巧年5月3日在台湾辅仁大学拉开帷幕。
③影展罗了40部纪录片.几乎囊括了近年来所有的台湾优秀纪录片作品。
影展深人台湾13个校园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巡回展出,每场皆吸引近百名学生参加,反响热烈。
校园巡回展之后,影展进人社区巡回展阶段。
为达到宜传效果,主办单位费了不少心思,专门请来曾担任金马奖颁奖典礼主持人的蔡康永为影展倾情代言。
另外,适逢母亲节,影展特意策划了六部女性纪录片,题材跨越不同年代,提出“带着妈妈一起欣赏纪录片,回味属于她的年代的故事与感动”的口号,让纪录片带着浓浓的人情味走近人们的心。
影展协办单位—纪录片发展协会理事长杨力州表示,免费巡回只是第一步,先放接受度高的片子,让观众去习惯纪录片是好看的,第二步才是更重渐进的,就好像要先读一年级才能读二年级,最后当然要走到没名的或独立制作的纪录片。
他称他们在做纪录片的通识教育。
注释:原,专题报道/黄文正,月起巡回飨影痴》5部台湾纪录片40①②《严选载20XX年4月23日(中国时报》D4星辣话题版,h即:s:///eh切df/documenta-ry/6182916?p=3。
③严选台湾纪录片大赏活动官方站,httP:s://,活动博客站,httl,:s://blog,/ch_pdf/documentary。
25.洗澡时淋浴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人的体温是39 ℃度是℃D.80℃6.下列温度值最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
.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近实际的是A.120℃.让人感觉B.100.健℃晨,草叶上出现的晶莹剔透的露珠属于固态变为液态康成年现象.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气态变为液态变干是现象.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液态变为气态C.90现象.初冬树上的霜是液态变为固态现象.下面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法读数)4.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正确的是__乙23 .下列温度最接近℃的是__,.人体的正常体水的温温.北方冬季的平均温暖、气温.让人感觉舒适的房间温列现象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化。
下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度是__42__.初秋的早制成的.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10.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__固态、液__态和__气__态。
在个标准大气压下5 ℃的酒精、氢气、铁三种物质中,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的是__铁__,既没有固定的体积又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此时的示数约为是21℃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__.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9 氢℃.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气℃.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__。
11.把①糖、②醋、③白雾、④碗、⑤体的温的适宜水温是60 ℃第一节物态变化与温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下面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勺子)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被测物的.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⑥体读数.该温度计的量程是味精20℃~、100温度计℃.该--10℃14.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碳纳米管温度计。
研究人员在长约10米,直径10米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金属镓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可读出温度值。
其测量范围为.在寒冷的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气温是-是1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18 ℃~.冰的上表面为-490 10℃,下表面是℃,且精℃.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确度高10,可用℃.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于检查电子线℃路.冰层下表面的温度是-℃日这四均气温;属于⑦水蒸气、⑧二氧化碳、⑨干冰按物质的状态进行分类:属于气态的是__⑦⑧__液态的是__②③__;属于固态的是__①④⑤⑥⑨__。
均填序号)12.气象学里的平是一日当中的时、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若某地某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此地的最高气温是__5 ℃__,最低气温是-2 __,一天的温差为_7 ℃__,平均气温是__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