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修改符号认识
- 格式:ppt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9
三年级修改病句符号改正符号一、修改病句符号简介。
1. 删除符号。
- 形状:用来删除字、词、句等内容。
一般是一个圈中间加一条斜线,表示要删去圈中的内容。
例如“我在在公园里玩耍”,这里第二个“在”多余,就可以用删除符号把它删去。
2. 对调符号。
- 形状:像一个横着的“S”。
用于相邻的字词或短语位置颠倒的情况。
例如“我数学作业做完语文作业做”,就可以用对调符号把“数学作业”和“语文作业”的位置对调过来,改为“我语文作业做完数学作业做”。
3. 替换符号。
- 形状:是一个小长方形,中间有一条竖线,竖线左边写原来错误的内容,竖线右边写正确的内容。
比如“他的个很高”,这里“个”字错误,可以用替换符号,在左边写“个”,右边写“个子”。
4. 增添符号。
- 形状:在需要增添内容的地方用一个小“∧”符号,在上方或下方空白处写出要增添的内容。
例如“我喜欢唱歌跳舞绘画”,如果想补充“书法”,就在“绘画”后面加上“∧”,然后在旁边写上“书法”。
二、修改病句实例及符号运用(适合三年级人教版)1. 用词不当类型。
- 病句:“我断定他可能生病了。
”- 分析:“断定”表示肯定的判断,“可能”表示不确定,二者语义矛盾。
- 修改:用删除符号删去“可能”。
2. 语序颠倒类型。
- 病句:“同学们通过并讨论了这个计划。
”- 分析:应该是先“讨论”再“通过”。
- 修改:用对调符号将“通过”和“讨论”的位置对调。
3. 成分残缺类型。
- 病句:“看了这本书,很受教育。
”- 分析:句子缺少主语,不知道谁“看了这本书,很受教育”。
- 修改:用增添符号在“看了”前面加上“我”或者其他合适的主语。
4. 重复啰嗦类型。
- 病句:“我不禁忍不住笑出声来。
”- 分析:“不禁”和“忍不住”意思重复。
- 修改:用删除符号删去“不禁”或者“忍不住”。
c.“删”。
对于“重复累赘”和“前后矛盾”的句子,用“删”的方法,可以把多余的词语或矛盾的部分删去。
例:这道题最后终于被他解答出来了。
可将句中的“最后”和“终于”删去其一。
今天早晨,全班同学都来了,只有李晓雨还没有来。
“全班同学都来了”和“只有李晓雨还没有来”删去其一。
d.“调”。
对于“次序颠倒”的句子,可以用“调”的方法,把不合理的词语顺序予以调整。
例:语文对我很感兴趣,我很喜欢它。
将句中的“语文”和“我”调换一下位置即可。
e.“改”。
“词语搭配不当”和“常识性错误”的句子可以用“改”的方法,使整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前后连贯。
例:春天,湖里的荷花开了。
把“春天”改为“夏天”就行。
三、学习下面的修改符号,并试着使用这些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①认识三种修改符号:改正符号、增补符号、删除符号。
②观察一下,这三种符号分别有什么作用?分别在什么时候使用?
③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小结:
是对句子中有错别字、词的改正,是增补符号,对文句中漏掉部分的增补,是删除符号,对多余部分的删除。
一、小学语文语病常见类型❅01 成分残缺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
例如:“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
”谁做了许多好事,指代不明。
❅02 用词不当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将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
例如:“他做事很冷静、武断。
”“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03 词语搭配不当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
包括一些关联词语的使用不当。
例如:“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例如:“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这里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改为“即使我们生活富裕了,也不应该浪费。
”❅04 前后矛盾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
例如:“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
”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出现了矛盾,这里到底情况如何使人不清楚。
可以改为“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
”或“我断定他这道题做错了。
”❅05 词序颠倒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如:“语文对我很感兴趣。
”“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06 重复累赘在句子中,所用词语的意思重复了,就会显得啰嗦累赘。
例如:“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
❅07 概念不清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
例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应改为“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三年级教材修改符号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不可不知的修改符号
这是我们第一次学习修改符号,一共有三个。
首先要弄清楚这三种符号都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第一句中的修改符号叫做“改正符号”,改正符号可以改正错别字或别字。
第一句有错字,所以用改正符号把“以”改成“已”。
第二句中的修改符号叫“增补符号”,增补符号表示增加添补内容。
第二句的病因是搭配不当,“穿”这个动词不能和“帽子”搭配(只能说“戴帽子”,不能说“穿帽子”),所以要用表示增补的符号,加上“戴着”。
第三句中的修改符号叫“删除符号”,顾名思义删除符号就是表示删去字、词、句、标点等。
这句话的病因是归类不当,“西瓜”是水果而不是蔬菜,所以要用表示删除的符号,删去“西瓜”。
三年级语文病句修改符号
一、删除号。
删除号是一个小圆圈,圈住要删除的内容。
例如:“我今天吃了一个苹果和一个香蕉。
”如果要删除“一个香蕉”,就在“一个香蕉”上画个小圆圈。
二、增补号。
增补号是一个小的尖角符号(∧),用于在句子中添加遗漏的内容。
比如:“他穿着一件蓝色的衣服。
”如果要补充“漂亮的”,就在“衣服”上面写“∧漂亮的”。
三、调换号。
调换号是一个对勾形状(⌒),用于调换词语或句子的顺序。
比如:“我先写数学作业然后写语文作业。
”要把“数学作业”和“语文作业”调换顺序,就在“数学作业”和“语文作业”上分别画⌒。
四、改正号。
改正号是一个直线(——),上面写着正确的内容,用于改正错别字或错误的词语。
例如:“他跑的很快。
”要把“的”改成“得”,就在“的”上画一直线,写上“得”。
在修改病句时,要先仔细读句子,找出病因,再选择合适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多做练习,就能熟练掌握病句修改符号啦!。
小学三年级语文常见病句+修改方法,附修改符号使用图一、小学语文语病常见类型❅01成分残缺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
例如:“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
”谁做了许多好事,指代不明。
❅02用词不当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将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
例如:“他做事很冷静、武断。
”“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03词语搭配不当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惯,造成了病句。
包括一些关联词语的使用不当。
例如:“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例如:“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这里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改为“即使我们生活富裕了,也不应该浪费。
”❅04前后矛盾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
例如:“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
”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出现了矛盾,这里到底情况如何使人不清楚。
可以改为“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
”或“我断定他这道题做错了。
”❅05词序倒置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倒置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形成病句。
比方:“语文对我很感兴趣。
”“语文”和“我”的位置倒置了,应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06重复累坠在句子中,所用词语的意思重复了,就会显得烦琐累坠。
例如:“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
❅07概念不清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
比方:“万里长城、XXX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神往的古迹。
”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观点不清,应改为“万里长城、XXX是中外游客神往的古迹。
三年级5种修改符号
1.转移号:表明词语位置的转移,将要转移的部分圈起来,并画出引线指向转移部位。
2.恢复号:又称保留号,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或符号。
如果恢复多个文字,最好每个要恢复的字下面标上恢复号。
3.改正号: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
4.前移号:文字前移或顶格。
5.缩位号:把一行的顶格文字缩两格,表示另起段,文字顺延后移。
6.删除号:用来删除字、标点符号、词、短语及长句或段落。
7.并段号:把下段文字接在上文后,表示不应该分段。
8.起段号:把一段文字分成两段,表示另起一段。
9.对调号:用于相临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
10.调遣号:用于远距离调移字、标点符号、词、句、段。
11.提示号:专用于有问题的字、词、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错误并改正。
12.重点号:专用于赞美写得好的词、句。
13.增补号: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
三年级常用的五种是:转移号,改正号,删除号,对调号,增补号。
常用修改符号口诀:
一根丝线牵两圈,
改正错误就用它。
一个小圈打电话,
多余删除就靠它。
小圈尾巴分三叉,
漏与增补它当家。
小圆尾巴向上翘,
移动文字它最行。
倒弓来吧顺序调,
调换位置需要它。
三年级教材修改符号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对于初学者来说尤为重要。
然而,有时候教材中的符号使用不够准确或者不够清晰,给学生带来了困扰。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需要对三年级教材中的符号进行修改。
本文将针对常见的符号进行讨论和修改建议。
一、加减号在三年级的数学教材中,加减号是最常用的符号之一。
然而,在现行教材中,加减号的使用并不准确,容易引起学生的误解。
首先,教材中常用的加号(+)在排列组合问题中容易与重复数目的表示混淆。
为了避免这种混淆,建议在排列组合问题中使用正负号(±)来表示正负数的加减。
其次,在计算题中,加减号的使用也存在问题。
教材中常用的减号(-)与负号的表示形式相同,容易产生混淆。
因此,建议在计算题中,使用两种不同的符号,如减号(-)表示减法运算,负号(-)表示负数。
二、乘除号乘除号的使用也是三年级教材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现行教材中,乘除号的形状相似,容易引起学生的误解。
为了强调乘除法的区别,建议对乘除号进行修改。
首先,可以将乘号(×)的形状改为“×”,与英文字母“x”有所区分,强调其乘法的意义。
其次,可以将除号(÷)的形状改为“÷”,与加减号有明显的区别,凸显其除法的特殊性。
三、等于号等于号是数学中最重要的符号之一,用于表示两个数或者表达式相等。
然而,在三年级教材中,等于号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等于号(=)与不等号(≠)的形状相似,容易引起学生的误解。
为了减少这种混淆,建议对等于号进行修改,可以将其形状改为“=”,与不等号有明显的区别。
其次,在方程式中,教材中常用的等于号(=)容易与代入值的等于号混淆。
为了避免这种混淆,可以使用特殊的等号符号(≡)表示方程式中的等式关系。
四、大于号和小于号大于号(>)和小于号(<)在三年级教材中用于表示大小关系。
然而,在现行教材中,这两个符号的形状相似,容易混淆。
建议对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修改,可以将大于号的形状改为“>”,将小于号的形状改为“<”,突出其特殊性,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这两个符号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