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美国QE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 格式:pptx
- 大小:1.96 MB
- 文档页数:24
我们的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有何影响?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的影响主要包括三点:第一,中美之间的利率差距扩大,导致外币流入中国,形成了非常明显的通货膨胀。
其次,美国的持续量化宽松政策是,它几乎用纸币在中国购买一系列商品和材料。
因此,一旦金融体系出现问题,我们将受到严重影响。
第三,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将严重减少中国的外汇储备,因为在当前背景下,人民币升值的空间很小。
升值将损害外汇,而贬值将使出口受益。
实际上,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给中国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一方面,在美国实行持续的量化宽松政策之后,美元本身的价值不断被稀释。
因此,出口赚取外汇的工厂越多,情况就越糟。
另一方面,在进口通货膨胀到来之后,央行的宽松政策被抑制了,也就是说,如果央行撤出一元人民币,市场将不得不多付两元人民币。
央行一旦收回资金,市场利率将上升,利率上升将导致更多的外币注入。
因此,这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的主要影响。
对我们而言,如果国内经济想要增长,则必须将人民币维持在一定的贬值水平。
但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使人民币成为安全的货币并被迫升值。
人民币升值势必给外贸企业带来出口困难,不利于扩大国外需求,直接影响稳定增长。
最后,国内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将大大受损,企业的利润率也将下降,就业压力将增加。
关于量化宽松的几件事什么是量化宽松?量化宽松通常是指央行从私人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购买债券的行为。
中央银行的“新创建”资金被分配到中央银行这些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帐户。
量化宽松如何帮助经济复苏?通过购买债券,中央银行可以降低市场利率,从而降低企业和消费者的借贷成本。
因为大量购买债券的操作会导致债券价格上涨,并使债券收益率向相反方向移动。
量化宽松不仅可以降低信贷成本,而且可以增加市场资金的供应。
量化宽松的好处信贷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企业依靠贷款来扩大生产,而消费者则依靠贷款来购买大型物品,例如汽车和房屋。
为什么量化宽松有时被称为“印钞”?实际上,在量化宽松的整个过程中没有印钞行为。
金钱是在纸上创造的,金融机构看到的是储备金帐户中的资金数量增加了。
只有银行借钱,他们才会增加实体经济中的资金。
但是,当经济状况不太好时,缺乏借贷意愿导致美联储“印制”大量资金,仍留在超额准备金帐户中,而缺乏消费和投资意愿导致货币流通缓慢。
因此,实际上,美国的量化宽松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中央银行与美联储之间的六年“战争”众所周知,美国的量化宽松是美联储实施的一项资产购买计划,旨在购买长期债权和较低的利率,旨在促进美国经济从衰退后的复苏中复苏。
2008年。
为了抵消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溢出效应,自200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多次采取了积极的货币政策,以抵抗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自2008年9月以来,美联储已开始在公开市场上进行大规模资产购买(QE),以降低实体经济的长期融资成本。
受此影响,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7.41%。
由于人民币升值和外部需求疲软,中国的外贸企业遭受了巨大的打击。
据统计,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亏损或倒闭超过10万家。
为了增加流动性并刺激经济增长,中央银行采取了多管齐下的“救助”措施。
自2008年9月以来,中央银行一再降低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
为了刺激房地产市场,中央银行将最低首付比例调整为20%,并将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降低0.27个百分点。
我们的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有何影响?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的影响主要包括三点:第一,中美之间的利率差距扩大,导致外币流入中国,形成了非常明显的通货膨胀。
其次,美国的持续量化宽松政策是,它几乎用纸币在中国购买一系列商品和材料。
因此,一旦金融体系出现问题,我们将受到严重影响。
第三,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将严重减少中国的外汇储备,因为在当前背景下,人民币升值的空间很小。
升值将损害外汇,而贬值将使出口受益。
实际上,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给中国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一方面,在美国实行持续的量化宽松政策之后,美元本身的价值不断被稀释。
因此,出口赚取外汇的工厂越多,情况就越糟。
另一方面,在进口通货膨胀到来之后,央行的宽松政策被抑制了,也就是说,如果央行撤出一元人民币,市场将不得不多付两元人民币。
央行一旦收回资金,市场利率将上升,利率上升将导致更多的外币注入。
因此,这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的主要影响。
但是,如果要保持人民币升值趋势,就需要我们的企业保持人民币的稳定升值。
最后,国内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将大大受损,企业的利润率也将下降,就业压力将增加。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稳定,外汇储备规模庞大,资本账户开放度低。
因此,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对中国的影响是有限的,但我们也应密切注意由溢出效应引起的风险点。
1.这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双重影响。
量化宽松的退出将导致美元升值。
由于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挂钩,因此人民币贬值的可能性很小,这可能导致人民币有效汇率上升,这不利于中国的出口。
但是,退出量化宽松的前提是美国经济增长将改善,中国的外国需求也将从美国经济增长的改善中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再工业化可能会削弱对出口的一些积极影响。
由于国际商品价格与美元挂钩,美元升值将降低商品价格,这对中国的进口是有利的。
2.面临一定的国际“热钱”流出压力。
如果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资金将整体流向美国,这也将导致中国资金流向发生某些变化,并在短期内面临热钱流出的风险。
美国QE3对中国经济影响及中国的政策选择摘要:美国qe3的推出在力求刺激美国经济复苏的同时,对中国经济也将产生一定影响。
本文分析了qe3对人民币汇率及中国国际收支、中国货币供应量及国内物价水平以及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中国的政策选择提出了三项措施: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放松外汇管制和主要依靠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qe3 中国经济影响政策选择为了刺激经济复苏和就业增长,美联储9月13日在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决定每个月购买4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将旨在压低长期利率进行卖出短期国债、买入长期国债“扭转操作”继续延续至今年年底,并继续把到期的机构债券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本金进行再投资。
不仅如此,美联储还决定将目前的超低利率水平从之前设定的2014年年底延长到至少2015年年中。
笔者认为,qe3不大可能在短期内帮助美国经济复苏,主要原因有:一是美联储推出qe3意在压低长期债券利率来刺激资金投资实体经济,但是目前美国长期国债利率已经相当低,再降低也很难刺激投资。
二是qe3推出后希望商品价格下跌预期扭转,刺激企业补库存,但由于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需求疲弱,大宗商品价格不会像前两轮量化宽松政策实施后一样持续大涨,企业补库存动力不足。
三是qe3推出后预期美元贬值能增加美国出口带动经济,而当前全球范围内的货币宽松削弱了美元贬值预期,欧洲经济持续低迷及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下降也降低了美国出口大幅增加的可能性。
一、美国qe3对中国经济影响当前国际经济金融一体化已日趋明显,中、美作为全球最为重要的两个经济体两者间经济金融联系日益紧密,美国qe3必然将对中国的经济产生影响。
笔者认为,由于全球经济环境及中国国内经济基础及政策发生变化,qe3对中国经济影响与前两轮量化宽松政策相比有所降低。
(一)对人民币汇率及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短期来看,qe3增加了美元的货币供应量和流动性,会缓解人民币兑美元贬值的压力,美联储宣布决定以后,美元指数随即下跌,人民币汇率连续几天走强。
量化宽松政策基本概念所谓“量化宽松”,或称定量宽松,是指由央行提高银行准备金,事实上所有的央行量化宽松都涉及到资产购买——主要是回购政府债券,以及出售这些资产给央行的银行准备金账户。
一国货币当局通过大量印钞、购买国债或企业债券等方式,向市场注入超额资金,旨在降低市场利率,刺激经济增长,该政策通常是在常规货币政策对经济刺激无效的情况下才被货币当局采用,即存在流动性陷阱的情况下实施的非常规的货币政策。
QE1发生过程QE1是保尔森“嘴里的炸药”美国当地时间2008年11月23日,美国政府决定注资花旗银行200亿美元,并对其3000亿美元的不良资产提供担保,以挽救这家摇摇欲坠的美国大型商业银行。
次日,时任美国总统布什问当时的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战胜这场危机你需要多少支炸药”。
“我不知道”,保尔森回应道,“不过看现在的发展形势,我可能得嘴里叼上一支,然后点燃导火索。
”卸任后的保尔森在其回忆录《峭壁边缘》(《OntheBrink》)中这样描述出当时美国的金融危机窘境。
为挽救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系统风险,此前于2008年10月份,美国财政部推出7000亿美元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TroubledAssetReliefProgram)。
在奥巴马总统上任之前,布什政府已根据问题资产救助计划内容支出了近3000亿美元,包括对银行业、汽车制造企业和美国国际集团的投资。
和保尔森主导的财政部一样,美联储可选择空间同样不大。
2007年9月以来,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从5.25%一路下调;2008年12月16日,美联储再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降息0.75个百分点至0~0.25%区间。
这一历史最低利率区间一直维持到当下。
美国当地时间2008年11月24日,美联储宣布将购买由房地美、房利美和联邦住宅贷款银行发行的价值1000亿美元的债券及其担保的5000亿美元的资产支持证券。
这是美联储在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动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QE1。
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的影响目前我国宏观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外汇储备规模充裕以及资本账户开放度较低,因此,美联储退出QE对中国的影响有限,但也应高度关注外溢效应可能引发的风险点。
1.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双重影响。
QE退出将导致美元升值,由于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挂钩,人民币大幅贬值的可能性较小,可能导致人民币有效汇率上升,不利于我国的出口。
但是QE退出的前提是美国经济增长好转,中国的外需也会因美国经济增长改善而得益。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再工业化会可能冲淡一些对出口方面的正面效果。
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与美元挂钩,美元升值将使得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因此对我国进口是有益的。
2.面临一定的国际“热钱”流出压力。
美国退出QE,资金会呈现总体上流向美国的趋势,这也会使我国资金流向发生一些转变,短期内面临热钱流出风险。
总体上,我国不存在大规模的“热钱”流出入状况,且动因主要是对中国经济前景所吸引,不是简单由QE造成的。
美国QE退出“热钱”有所流出,可以舒缓人民币升值压力,甚至出现某种程度贬值,可提高中国外贸出口的竞争能力。
不仅如此,“热钱”减缓涌入国内,还会相应减轻央行外汇占款的释放压力,宏观调控尤其是货币政策的空间增大。
3.可能加剧国内流动性压力。
近年来,外汇占款的持续增加是我国流动性充裕的主要因素,美联储退出QE,热钱有可能短期内从国内流出,从而加剧我国境内市场的流动性压力;美国国债利率上行、人民币升值预期转向是影响中国国内国债利率水平的重要因素。
随着美联储启动QE退出,这种趋势会进一步强化,加剧国内流动性压力。
4.对我国外汇储备产生多重影响。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已接近4万亿美元,其中美元资产占较大份额。
美联储退出QE将会对我国外汇储备产生影响,既有利的方面,又有不利的方面。
有利的方面表现为美元升值,美国股票、不动产市场的上涨动力将增强,从而提高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购买力与投资回报;不利的方面主要体现在美国债券收益率的上升将导致我国持有的长期债券资产价格大幅下跌,使外汇储备“缩水”。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及对中国的影响2019-07-02摘要:2008年次贷危机后,美联储实⾏了四轮量化宽松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复苏起到了⾄关重要的作⽤,但其政策外溢效应⽇渐扩⼤,尤其是新兴经济体⾯临着较⼤的通胀压⼒与资本流动风险,本⽂深⼊分析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及本质特征,并结合中国实际分析了其可能影响。
关键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外溢效应资本流动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美国陆续推出了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简称QE),时间跨度长,影响范围⼴,显⽰美国急于致⼒于提振经济、促进就业,也暴露了美国不顾美元特殊地位、放任过度宽松货币政策对全球各国带来的冲击。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的主要影响包括: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增加、外部输⼊性通胀压⼒增⼤、资产泡沫风险提升、美元资产贬值风险加剧等,增添了我国经济稳增长、调结构和控通胀的复杂性。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主要内容和传导机制(⼀)主要内容⼀是QE1通过购买⼤量美元资产向⾦融市场⼤量注资。
2008年11⽉,美联储宣布启动QE1,承诺购买机构债和抵押贷款⽀持证券(MBS),在随后的三个⽉中,美联储创造了超过⼀万亿美元的储备,主要是通过将储备贷给它们的附属机构⽤于直接购买抵押贷款⽀持证券。
截⾄2010年4⽉共购买1.725万亿美元资产,开启了世界各国宽松货币政策的阀门。
⼆是QE2计划购买⼤量长期国债来压低长期利率以刺激经济。
2010年11⽉,美联储宣布启动QE2,计划收购6000亿美元的长期限美国国债,每个⽉购买750亿美元,直到2011年第⼆季度。
⽬的是通过⼤量购买美国国债,压低长期利率,借此提振美国经济,避免通货紧缩,并降低⾼达9.6%的失业率。
三是QE3开放式购买MBS直⾄就业市场出现重⼤改善。
2012年9⽉,美联储宣布启动QE3,直⾄就业市场复苏。
该计划包括:从9⽉14⽇开始,每⽉购买400亿美元机构抵押贷款⽀持债券(MBS);继续执⾏卖出较短期限国债、买⼊较长期限国债的“扭转操作”⾄2012年底;不设定MBS购买结束时间,如果就业市场未能出现重⼤改善,美联储将会持续执⾏购买计划,并在合适情况下动⽤其他政策⼯具;维持联邦基⾦利率0-0.25%的区间不变,预计这⼀⽔平⾄少维持到2015年中期。
量化宽松:量化宽松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
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又做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一般来说,中央银行在设立货币政策的时候会将目标放在一个特定的短期利率水准上,央行通过向银行间市场注入或者是抽离资金来使该利率处于目标位置。
此时中央银行希望调控的是信贷的成本。
而定量宽松货币指的是货币政策制定者将政策关注点从控制银行系统的资金价格转向资金数量,货币政策的目标就是为了保证货币政策维持在宽松的环境下。
对于这个政策而言,“量”意味着货币供应,而“宽松”则表示很多,当然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有自己的指标。
采用“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往往意味着放弃传统的货币政策手段,因为对于央行而言,他们不可能既控制资金的价格又控制资金的数量。
日本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最先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是日本。
在2001年日本央行作出了这样一个惊人的举措,他们采用了一个新型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在零利率基础上实行的进一步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应对出现的通货紧缩,而在此之前并没有哪个国家尝试过这种政策。
其做法是将大量超额资金注入银行体系中,使长短期利率都处于低水平,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对抗通货紧缩。
日本的实践证明:金融危机会极大地打击金融业和金融市场的信心,市场的“去杠杆化”过程会很漫长,因此在一定时期内金融市场的交易很难正常;另外,由于经济的全球化和货币市场的自由化,一个国家无限制增加流动性供应未必能够刺激银行业对本国的放贷。
也就是说,当货币的回报率境外与境内存在剪刀差时,货币会毫不迟疑地选择境外。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有助于缓解市场资金紧张状况,有助于经济恢复增长;但是,长期来看,埋下通胀的隐患,在经济增长停滞的情况下,或许会引起滞胀。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影响2010年11月2日到3日,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例会确认联储将进行第二次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 2,简称QE2),将在接下来的8个月时间里购买总量约为6000亿美元左右的债券。
下面主要分析美国量化宽松及其对美元汇率、美国宏观政策、人民币汇率、中国宏观政策以及大宗商品价格等方面可能带来的影响。
从国际环境来看,现在全球经济增长的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新兴经济体国家偏热,发达国家偏冷,这种巨大差异使得各经济体近期的宏观政策取向出现了很大差异,美日采取了进一步量化宽松,而诸多资源输出国和新兴经济体则纷纷收紧货币政策。
美国就业改善缓慢、核心通胀水平处于低位是美联储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的重要原因。
旧金山联储的经济学家撰文比较了次贷危机以来美国核心CPI(剔除食品和能源)走势与日本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核心CPI变化趋势,发现美国现在核心CPI的趋势与日本经济持续衰退时期的走势非常接近。
市场普遍认为日本央行当年未能在核心CPI位于低位时及时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直到2000年之后才实行定量宽松,使得日本经济陷入长时间的衰退。
美联储非常担忧美国将重蹈日本在九十年代的覆辙,加上当前美国就业改善苏和缓慢,因此使得美联储中支持定量宽松政策意见占了上风。
如果美国接下来每月增加30万人非农就业,到2011年底美国失业率可能仍将维持在8%以上的水平。
如果核心通胀水平依旧处于低位,不排除美联储需要进一步实施QE3。
与宽松的货币政策相反,由于在今年美国中期选举中共和党大获全胜,两党分治的局面使得未来两年美国财政政策可能偏紧(传统上来看美国共和党倾向于削减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
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和人民币汇率问题可能成为民主党政客们的一张关键牌,目标在2012年大选中获得部分选民的支持。
因此人民币在2011年将继续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
影响人民币升值的内外压力包括美元汇率、中国贸易失衡的水平和国内的通胀水平,基于这几方面的考虑,估计人民币在2011年升值压力前高后低,升值前快后慢。
美国QE(量化宽松)与中国通货膨胀的关系美国越是QE,中国的通胀压力就越大,毫无疑问,美国的QE,也就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中国的通货膨胀的关系非常密切,基本上是正相关的联系,否定这一点的人,是完全不懂货币和金融的,或者说是没弄清货币和金融的运作机制。
世界上存在输入性通胀是毫无争议的,因为美元是世界货币,是在全球范围流通的,而国际贸易领域大部分的商品的结算是通过美元结算的,美联储实施QE 后,在全球范围内流通的美元增多了,用于国际贸易领域结算的美元多了,自然会推高商品的价格,尤其是石油等用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因为美元是世界流通货币,而石油等大宗商品又是世界流通的商品,流通的货币多了,遇到这些世界流通的商品,自然容易产生通胀,这也是输入性通胀产生的根本原因。
美国QE,推高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这些基础性大宗商品的价格提高,又会形成价格传导作用,自然也就会间接给中国带来输入性通胀。
要想知道中国的通胀和美国QE的关系,就必须要了解中国的货币发生机制。
中国的货币发行是通过储备一定的外汇资产,主要是美元资产,在外汇储备的基础上,等值发行一定人民币基础货币,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上,一边是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资产,一边是人民币负债。
这是中国货币发行的主要机制。
美国实施QE,通过印刷美元,稀释了中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中的美元资产,相应的中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中的人民币的稀释压力就越来越大,否则就容易导致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失去平衡,压力会越来越大,甚至崩溃,而稀释人民币负债的方法就是也印钞票,这就会增加中国内部的通胀压力。
另外一方面,美国实施QE,美联储释放出大量美元,这些热钱有很大一部分会流入中国套利,而中国的货币发行机制中存在结汇制度,这自然就会导致因美元结汇成人民币,导致人民币的投放增多,而投放的这些人民币又是基础货币,这些基础货币衍生能力最强,这样一来,又会导致中国内部的通胀压力。
当然,中国为了减缓美国QE给中国带来的通胀压力,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货币的发行机制,不强迫外汇结汇,而是给予了一定的时间,并允许民间持有一部分外汇,但民间持有的这部分外汇因为资本账户的管制,没有开放,缺乏投资途径,所以起到的作用不会很大,大部分外汇还是会结汇成人民币,也就是说人民币的货币发行机制总体没有太多改变,中国因美国QE带来的通胀压力也没太大的改变。
美国qe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QE政策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美国QE政策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有三点:第一,加大中美之间的利差,导致外币流入中国,形成一种极为明显的流入型通胀。
第二,美国持续的QE政策近乎是用造纸的钱到中国购买了一系列的物资,所以一旦金融体系出现问题,我们将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
第三,美国QE会让中国外汇储备严重缩水,因为在当前背景下人民币几乎没有升值空间,升值损外汇,贬值利出口。
美国QE政策其实对中国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一方面在美国连续QE政策之后,美元本身的价值已经是被持续稀释了,因而工厂越是出口创汇,这样反而是越不如之前。
另一方面输入性通胀来临之后,央行的宽松政策就受到了压制,即央行收回一块钱,市场得多出两块钱来,因为央行一回收货币,市场利率就上升,利率上升又导致更多外币注入。
因此,这就是美国QE对中国造成的主要影响。
对于我们来说,国内经济想要增长,那么人民币势必要维持在一定的贬值水平,但是美国QE却是让人民币成为了避险货币而被迫升值,人民币升值必然造成外贸企业出口困难,对扩大外需不利,直接影响着稳增长。
最终会使国内出口企业竞争力大大受损,企业的利润
率也随之下滑,增大就业压力等。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影响研究摘要:全球金融危机后,2008年11月至2012年12月美国为刺激经济、减少失业,先后启动了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着全球以及中国经济。
本文首先分析了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背景和内容,然后着重分析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人民币汇率、外汇储备、进出口贸易、通货膨胀以及资产价格的影响。
关键词: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中国中图分类号:f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0-01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简称qe)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
其实质是:央行将货币政策目标从资金价格转向资金数量,向市场注入超额资金,也被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
一、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背景及其内容1.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背景金融危机后,美国企业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不断趋于恶化,正常投资和消费动力受到很大制约,市场流动性状况恶化,遏制了市场有效的需求,使得解决失业问题更加困难,而财政政策在巨大的财政赤字面前也无法正常施力,若跌入“财政悬崖”将使2013年美国gdp下降2.9%,就业岗位减少340万个,美国经济或将陷入二次衰退,美国失业率将再度攀升至9%以上。
一边是面临财政赤字,一边是传统货币政策如利率政策、再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以及公开市场业务政策已经失效,“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顺其自然成为美联储首选。
2.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内容2008年到2012年,美联储分别启动了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目的是通过压低借贷成本,推升股市、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刺激民间消费与企业投资等,提振美国的就业。
2008年11月-2010年6月,在美国金融危机激化的条件下美联储启动第一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qe1),美联储通过购买由房地美公司、房利美公司和联邦住宅贷款银行发行的1000亿美元的债券以及由它们担保的5000亿美元的资产支持证券的方式投放6000亿美元的基础货币。
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作为在金融危机时期带领世界经济复苏的新兴经济体,中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因此中国应当全面分析美国退出QE可能会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不利影响:一、通货膨胀1、量化宽松政策造成的全球流动性过剩将继续推动针对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的投机行为。
2、作为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市场最重要的交易货币,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美元疲软也会进一步推高价格。
而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将通过进口原材料、能源与中间产品的渠道,相继推高中国的 PPI 与CPI 。
进口价格可能取代食品价格,成为推高中国通货膨胀的最主要动力。
二、大规模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入。
泛滥的流动性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提供了弹药,中美利差的不断拉大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提供了激励,短期国际资本大量流入会导致外汇储备飙升,加大央行冲销压力。
一旦冲销不完全,这就会加剧中国国内流动性过剩,推高通货膨胀率或资产价格。
三、汇率提升,人民币贬值中美利差的缩小可能导致中国面临显著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出,这可能会对国内资产价格与人民币汇率水平形成一定冲击。
有利影响:一、刺激出口美元升值后,人民币的贬值会降低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对振兴我们目前疲软的外贸出口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出口的增加也对我国GDP增长的结构进行有效的调整。
二、大宗商品价格走低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后,随着市场上美元货币的供应量减少,美元货币会步入强势,价值走高。
国际的大宗商品,包括石油、煤炭、矿石、重金属等以美元标价的产品价格将会下降,对于我国这个在相关领域比较依赖进口的国家来说,大宗商品的降价,对国内的生产成本是一项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