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医药工业与药品消费市场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52.12 KB
- 文档页数:8
《医药行业报告》中南控股集团XX二00八年五月目录第一部分医药行业发展气象 (2)一、医药行业占GDP比重增长动力充足 (2)二、医药产业的驱动因素 (3)三、医药产业的价值空间 (4)四、国家政策对行业发展的指导意义 (6)第二部分全球医药行业状况 (9)一、全球制药行业发展历程 (9)二、全球医药发展现状 (11)三、全球医药发展趋势 (12)四、我国医药市场概况 (16)第三部分医药行业模式概况 (20)一、制药行业的典型业务模式 (20)二、制药行业的典型盈利模式 (21)三、医药寡头发展历程分析 (22)第四部分医药子行业分析 (23)一、子行业热点:化学原料药+中药+生物制药 (23)二、化学原料药 (24)三、中药 (28)四、生物制药 (33)五、化学制剂 (40)六、医药商业 (41)七、医疗器械行业 (43)第五部分标杆分析 (44)一、海正药业 (44)二、天坛生物 (46)第一部分医药行业发展气象一、医药行业占GDP比重增长动力充足2006 年我国医疗支出仅占GDP 的5.6%。
美国以15.3%继续遥遥领先,德国、澳大利亚、法国等这一比例亦均超过10%,从这一点看,我国的医疗支出尚有很大上升空间。
图1:医疗支出/GDP:我国远低于发达国家医药行业收入增长率从2000 年以来波动在16.6%到23%之间,一般是GDP 增长率的1~1.5 倍,可见医药行业是稳定增长、需求旺盛的行业。
图 2:医药行业收入增长率一般是GDP 的1-1.5 倍二、医药产业的驱动因素1、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保证医药消费稳步增长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强,促使了我国医药需求的不断增长。
目前,全球平均药品消费约90美元左右,而我国不到10美元,药品潜在市场空间很大。
图3:全球部分地区国家人均药品消费比较从IMS 的统计数据看,中国医药市场2000-2005 年复合增长率22%,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市场,其预测2005-2010 年间中国医药市场增速为17%,仍然远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市场。
2024年氰尿酸市场规模分析引言氰尿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于医药、化工和食品工业等领域。
本文将对氰尿酸市场规模进行分析,从全球范围、地区市场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
全球氰尿酸市场规模据市场研究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氰尿酸市场规模呈逐年增长趋势。
截至目前,全球氰尿酸市场规模已达到X亿美元,并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增长。
这主要得益于氰尿酸在医药、化工和食品工业中的重要应用。
地区市场分析北美市场北美地区是全球氰尿酸市场的主要消费地区之一。
美国和加拿大是该地区的主要市场,两国化工和医药行业的发展促进了氰尿酸市场的增长。
此外,北美地区的食品工业也对氰尿酸的需求有所增加。
欧洲地区是全球氰尿酸市场的另一个重要消费地区。
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国家在该地区氰尿酸市场中占据较大份额。
欧洲化学工业的发展和不断增长的医药需求推动了氰尿酸市场的增长。
亚太市场亚太地区的氰尿酸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中国、印度和日本等国家在该地区氰尿酸市场中拥有巨大的潜力。
亚太地区的化工和医药行业的发展促进了氰尿酸市场的扩大。
其他地区市场除了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其他地区的氰尿酸市场也在不断发展。
拉丁美洲、中东和非洲等地区的氰尿酸市场规模虽然相对较小,但仍有较高的增长潜力。
应用领域分析医药领域氰尿酸在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被用作某些药物的原料,如氰尿酸钠用于治疗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医药领域对氰尿酸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氰尿酸在化工领域被广泛用作合成材料的原料。
它可以用于制备蓝色染料、涂料和塑料等化工产品,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化工领域对氰尿酸的需求不断增加。
食品工业氰尿酸在食品工业中主要用作食品添加剂和保鲜剂。
它可以提高食品的保存期限,延长食品的保鲜时间。
随着人们对食品品质和安全的要求提高,食品工业对氰尿酸的需求将会增加。
结论综上所述,氰尿酸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全球范围、地区市场和应用领域等方面均展现出较大的潜力。
2016年中国医药行业市场运营现状分析一、“供给侧”矛盾重灾区,药品领域亟待改革“十一五”以来,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超过23%,保持了良好增长态势,整体规模在2015 年达到全球第二,预计2020 年之前将进一步增长并与美国并列成为全球第一水平。
然而与此同时,我国药品领域“供给侧”矛盾突出,主要体现在细分产品市场供需关系均未达到均衡。
一方面,高端的好药新药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国民的需求,需要大量进口。
另一方面,低端的仿制药大量过剩,供给远远超出市场总需求。
(1)药品行业总体稳步增长我国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近年来呈稳定增长趋势。
根据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简称CFDA)的数据,2007-2014 年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从6719 亿元增长到2.57 万亿元,连续保持15%以上的年增长率。
2015 年前10 个月出口交货量1089 亿元,同比增长4.15%。
截至2015 年11 月底,全国共有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5065 家,近年来企业数量也在逐步增长。
近年来,我国CFDA 审批通过的药品数量呈现化药逐年下降、中药增速明显、生物制品基本持平的趋势,2015 年CFDA 审批通过了310 个化药、148 个中药、26 个生物制品,而2013-2014 年化药审批通过水平一直维持在450 以上的水平,中药审批通过数量没有超过50。
近三年来,通过审批的仿制药一直占据化药审批通过药品的半壁江山。
二、上市药品规模虽大但总体质量不高1998 年之前,我国没有严格的药品审评审批制度,中央和地方都可以批准药品生产,批准文号众多,产品混乱,其中大部分药未经过三期临床验证或质量一致性评价就可以生产上市。
1998 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开展了批准文号清理工作,建立了全国统一的药品序列(即国药准字号)体系。
但由于清理工作把关不严,一些没有临床价值的获批药品从“地标”转为“国标”。
全球药品市场现状及趋势主要内容1、2002~2009年全球药品市场销售额2、2009年全球主要药品市场的销售及增长情况3、全球医药市场近年增长态势4、2009年全球前10治疗类别产品销售额比重达37.46%5、2009年度全球500强企业医药相关企业3、全球医药市场近年增长态势4、2009年全球前10治疗类别产品销售额比重达37.46%2009年,从全球医药市场按销售金额排序看,前10大治疗类别中除了抗抑郁药销售额略有下降外,其他都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前3大治疗类别产品2009年的销售额均在330亿美元以上。
抗肿瘤药自从2007年超越降血脂药后,一直是全球医药市场的领头羊,2009年的销售额达到了523.72亿美元,但销售额增长幅度近年来有所下降——从2006年的21.6%下降到了2007年的15.8%,2008年的13.4%,再到2009年的8.8%。
同时,抗肿瘤药的销售地远离世界主战场美国,被排除在美国前10大治疗类别之外。
紧随其后的是降血脂药物,2009年销售金额达352.81亿美元,近年来销售额时增时减,但变化不大。
呼吸系统用药是2009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第3位的治疗类别,近年来一直保持较大幅度增长,2009年更是增幅达到了11%,销售额跃升到335.96亿美元。
此外,自身免疫调节剂近年来的增幅都达到了17%以上,也是2009年前10种治疗类别中增幅最大的一个,达到了18.0%。
而糖尿病用药2009年的销售额增长最大,达到了28.58亿美元,这也说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高血糖日益成为困扰人们的关键问题。
整体而言,2009年前10大治疗类别产品的销售金额总计达2817.03亿美元,占全球医药市场总销售额的比重达到了37.46%。
5、2009年度全球500强企业医药相关企业103 112 121 122126 127 140 146 147 152 154 168 169 171 173 175 177 180181 183 186 187 188 204 254 257 261 262 268 287 294 300301 302 303 308 313 321 337 344 362 364 373 378 379 383401 406 413 418 435 455 4828、2010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将达8800亿美元据IMS Health公司于2010年4月20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药品市场规模预计在未来5年内将增长近3000亿美元,2014年将达到1.1万亿美元。
《国内外中药市场分析》摘要一、中药产品简介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其来源包含植物药、动物药与矿物药。
植物药占绝大多数。
中药产品是指上述药物的制成品。
二、中国医药市场医药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2003年全国医药产品销售收入完成2961亿元,其中化学药品原料药产量为80.35万吨,中成药产量为60.29万吨。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统计,2008年全年医药工业生产总值(现价)基本达到7080亿元,同比增长约18%。
三、中国中药市场现状及其有关情况分析(一)中国中药市场进展现状中药行业是医药行业的子行业,由中药材生产、中药工业(含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中药机械制造)与中药商业构成。
通过长期进展,中国已形成了以中药材生产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纽带的中药生产流通体系。
到2001年年底,全国拥有中成药企业1208家,能生产35大类、43种剂型、5000多种中成药,另有生产中药的西药企业近1000家,中药饮片与保健品企业近3000家。
根据国家经贸委(现发改委)经济运行局统计数据,2002年中国中药企业(包含中成药工业企业与中药饮片工业企业)纳入统计口径的总计1150家。
中药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及中药行业年销售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
(二)中国中药市场态势分析(SWOT分析)1. 优势分析:中国药用资源极为丰富,全国药用资源共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00种,药用矿物80种;用量较大的药材均能人工栽培,是世界上最大的药材生产国;中国中药目前出口到130多个国家或者地区,年出口创汇总额超过6亿美元;中药复方在应用上品种繁多,为新药、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来源;特别是中药在临床上表现出的相应毒副反应小或者无毒副反应、无耐药性,对一些疑难病、慢性病与老年病有特殊的疗效等优势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视,这些国家纷纷把目光转向中药的研究上来。
药品集中采购政策——英国作者:黄子健英国的主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始建于1948的国民卫生服务制度(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
1946年,英国颁布《1946国家卫生服务法》,宣布建立国民卫生服务制度,由国家税收和国民保险缴费提供主要经费,面向英国居民提供免费(少数服务是收费的)的医疗服务。
目前,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分别有各自的NHS体系,在具体政策模式上各有不同。
限于篇幅及现有参考资料,本文将主要介绍英格兰地区的NHS体系(以下简称“英格兰NHS”)之下的药品集中采购模式。
一、英国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特点和相关部门英格兰NHS体系下的医院药品集中采购(以下简称“英格兰药品集中采购”)主要具有如下特点:由政府主导,采购对象是由NHS经费支持的医院用药;对不同类型的药品,根据其特点、常用场景、作用模式和使用风险等,采用差异化的采购方式、合同周期和合同规模;授标标准包括价格、质量、供应风险、供应商资质等多方面因素,供应保障是重要因素,不仅仅关注价格因素。
英格兰药品集中采购涉及的主要政府部门是英国卫生部(Departmentof Health and Social Care)商业药品处(Commercial Medicines Unit,CMU),其主要职责为代表英国卫生部和NHS,依据公共采购的相关法律规定,管理医院相关的供应、采购事宜,包括管理药品招标,以及收集、分析医院药品支出。
除了政府部门,非政府角色也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药品供应组(National Pharmaceutical Supplies Group, NPSG)决定药品采购如何开展。
其主要人员是代表各自地区的医院首席药剂师,以及英格兰NHS、质量控制部门(Quality Assurance)、CMU以及英国国家咨询委员会(National Advisory Board)的代表。
NPSG之下的药品市场支持组(Pharmaceutical Market Support Group, PMSG)负责具体施行NPSG提出的策略要求。
2024年1,3-丙二醇市场发展现状引言1,3-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医药、日用化学品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1,3-丙二醇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1. 市场规模1,3-丙二醇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1,3-丙二醇市场规模达到XX万吨,并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保持稳定增长。
2. 应用领域1,3-丙二醇在化学工业、医药和日用化学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2.1 化学工业在化学工业中,1,3-丙二醇主要用作增塑剂、溶剂和润滑剂。
它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合成纤维和橡胶制品的生产过程中。
近年来,随着塑料工业的快速发展,1,3-丙二醇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2.2 医药1,3-丙二醇在医药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它被用于制造药物、口服液和外用药品等。
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1,3-丙二醇被广泛用于药物的输送和保存。
2.3 日用化学品1,3-丙二醇还被广泛用于日用化学品的生产中,例如口腔护理产品、护肤品和洗发水等。
它具有保湿、防腐和增稠等特性,在日化产品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3. 主要市场目前,全球1,3-丙二醇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
3.1 北美北美地区是全球1,3-丙二醇市场的主要消费地区之一。
美国和加拿大的化学工业和医药工业对1,3-丙二醇有着很高的需求。
此外,北美地区的日用化学品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3.2 欧洲欧洲地区也是1,3-丙二醇市场的重要消费地区。
德国、法国和英国等欧洲国家的化学工业、医药工业和日用化学品市场对1,3-丙二醇有较大的需求。
3.3 亚太地区亚太地区是全球1,3-丙二醇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带动了1,3-丙二醇市场的增长。
此外,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国家的化学工业和医药工业也对1,3-丙二醇有着较大的需求。
4. 主要厂商全球1,3-丙二醇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厂商包括:•Dow Chemical Company•Huntsman Corporation•LyondellBasell Industries•BASF SE•Shell Chemicals•SABIC•Eastman Chemical Company这些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
医药行业在投资界拥有“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的美誉,2003年英国《金融时报》500强企业所属行业中,制药业是仅次于银行业的全球最有投资价值的行业。
医药行业分为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两大组成部分,其中医药工业包括化学制药工业(包括化学原料药业和化学制剂业)、中成药工业、中药饮片工业、生物制药工业、医疗器械工业、制药机械工业、医用材料及医疗用品制造工业、其他工业八个子行业。
一、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一)医药行业的特点1、高技术医药制造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扩大了疑难病症的研究领域,为寻找医治危及人类疾病的药物和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医药产业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2、高投入医药产品的早期研究和生产过程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改造,以及最终产品上市的市场开发,都需要资本的高投入。
尤其是新药研究开发(r&d)过程,耗资大、耗时长、难度不断加大。
目前世界上每种药物从开发到上市平均需要花费15年的时间,耗费8-10亿美元左右。
美国制药界在过去的20年间,每隔5年研究开发费用就增加1倍。
2003年,世界制药业的“三巨头”——美国辉瑞公司、葛兰素史克公司和诺华制药公司的研究开发费用分别达71亿美元、46亿美元和35.5亿美元,研究开发费用占全年销售额的比例均在15~16%之间。
3、高风险从实验室研究到新药上市是一个漫长的历程,要经过合成提取、生物筛选、药理、毒理等临床前试验、制剂处方及稳定性试验、生物利用度测试和放大试验等一系列过程,还需要经历人体临床试验、注册上市和售后监督等诸多复杂环节,且各环节都有很大风险。
一个大型制药公司每年会合成上万种化合物,其中只有十几、二十种化合物通过实验室测试,而最终也可能只有一种候选开发品能够通过无数次严格的检测和试验而成为真正的可用于临床的新药。
目前,新药研究开发的成功率还比较低,美国为1/5000,日本为1/4000。
英国医药工业与药品消费市场分析2008-11-20一、英国制药工业英国是世界制药业强国之一。
英国制药企业雇员数近7万多人,其相关产业雇员数达25万人,但英国的制药工业占这个GDP 的比重并不是很高。
2007年主要发达国家制药行业占GDP 的百分比分析图表1980-2006年英国制药行业就业人数分析图表E mployees (1,000s)千人单位中的从业人数 R&D employment(1,000s) 千人单位中的研发从业人数R&D as a % of totalemployment研发从业人数百分比Salaries and w ages £million (工资总量)Gross output peremployee £ (人均工资)1980 73.3 12 17 412 33,3151990 71.1 18 26 1,120 90,5492000 66 25 38 2,214 190,4922002 84 29 35 3,086 183,9402004 73 27 37 3,040 208,7532006 72 28 39 3,414 235,278来源:年度生产普查( ONS ),年度就业调查( ONS ),政府统计处就业( ONS ),劳动力市场趋势( ONS ),年报摘要的统计( ONS ),年度商业调查( ONS )2007年英国药品出口金额达146亿美元,贸易顺差为43亿美元。
英国的兽药类商品进出口整体比重较大,重要品种为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兽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兽药);另外,人用疫苗的年出口也在10亿美元以上。
英国药品的主要出口国家为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爱尔兰和日本等,其药品的主要进口国家分别为美国、比利时、法国、瑞士和德国。
英国是制药原材料的重要生产基地,拥有一批世界知名的化工企业,如巴斯福(BASF)、德古萨(Degussa)和罗迪亚(Rhodia),这些企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经营业绩。
2007年英国原料药及精细化工类产品出口148亿美元,进口197亿美元。
1980-2007年英国医药贸易图表数额:百万英镑1980 745 222 5231990 2,258 1,158 1,1001996 5,386 3,107 2,2791998 5,910 3,447 2,4622000 7,275 4,902 2,3732002 10,185 7,549 2,6362004 12,354 8,642 3,7502006 13,905 9,461 4,444来源:Cusoms & Excise2008年1-8月中国从英国进口各种医药产品为3.2亿美元,同比上升23%,占中国医药整体进口的比重为2.9%;2008年1-8月中国对英国出口医药产品4.8亿美元,同比上升32%,占中国医药出口的2.3%。
我国从英国主要进口“已配定剂量的药品”,对英国出口主要为“棉制手术用巾”和“按摩器具”。
虽然世界医药的研发中心主要在美国,但英国的新药研发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在制药业基础领域的研发资金主要由政府机构和维尔康基金(Wellcome Trust)提供,另外慈善性研究机构承担了三分之一的人类基因项目,世界上很多重磅级的药物都是在英国的研发中心完成的。
英国的新药研发领域的变革最早起源于两次世界大战,在一战前,英国的很多药品主要来源于德国,随着战争的爆发,和德国的医药贸易逐步中断,这促进了英国医药工业的研发和生产,开发出了象胰岛素和维生素等大量的新药,各种医药研究成果可以快捷的应用于制药行业。
二战后,英国因为受到战争和经济状况等各方面的影响,其新药研法的比例一度落后于美国、瑞士和德国,仅占5%。
1948年随着国家保健事业的实施,对药品的需求增加了,这期间英国制药公司也进行了多次重组,制药公司绝对数目有所减少,但英国制药行业仍保持着较强的竞争力,其国内的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ine)和阿斯特拉-捷立康(AstraZeneca)等制药公司都堪称欧洲一流制药公司,其药品研发和销售在全球医药行业占有重要地位。
葛兰素史克公司斯蒂夫尼奇研发中心以生物药品为研发重点。
2007年,公司就有10个新药产品获批。
目前,葛兰素史克公司有预防甲肝和乙肝、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和流感等疾病的25种疫苗上市,占世界疫苗市场四分之一份额。
阿斯利康公司设在奥尔德利帕克的研发中心,主要利用生物技术研发新型抗癌药物和治疗心脏病、传染病的新药。
中心新建的现代化实验室,拥有能储存600万个液体化合物样本的物质库。
研发中心的研究范围涵盖了一系列学科,包括生物学、药理学、遗传学和临床研究等。
研发中心有2800名研究人员,超过公司总员工人数的一半以上。
英国制药业销售收入的30%以上用于投资研发新药,每年用于新药研究的资金达到40亿英镑。
英国药品研发的投入产出率非常高,平均每100万美元的投入能催生16份研究成果报告。
新药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治疗癌症、心脏病和中风等疾病方面。
诸如辉瑞(Pfizer)、诺华(Novartis)、伊丽-里利(Eli Lilly)、莫克(Merck)等世界顶级的制药集团都投资于英国的制药领域,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甚至连欧洲医药鉴定局(The European Medicines Evaluatiuon Agency)总部也设在伦敦,该机构主要负责制定欧洲医药工业的政策,并拥有制药行业及临床治疗领域独家审批的资格。
英国制药企业的销售模式较为宽松,在一些欧洲国家,邮递药品还不完全合法,而在英国,制药企业可以从事“送药到户”业务,英国药品物流市场份额约2.5亿英镑,并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长。
这虽然对原药品批发商和零售商的直接利益有很大影响,但可以提高制药企业集团整体盈利水平,也可以降低英国市场的药品价格。
英国医药市场集中度不高,只有少数企业的市场份额接近10%,其他的都较低。
2007年英国主要制药企业市场份额图表1 P fizer USA 955.16 11.2 136.38 4.2 1,091.54 9.32 GlaxoSmithKline UK 873.76 10.3 183.16 5.7 1,056.92 9.03 Sanofi-Aventis F 587.25 6.9 194.78 6.0 782.03 6.75 Novartis CH 288.47 3.4 170.46 5.3 458.93 3.97 Wyeth USA 215.05 2.5 171.90 5.3 386.96 3.39 Lilly USA 264.29 3.1 80.22 2.5 344.51 2.911 Johnson &JohnsonUSA 186.77 2.2 69.68 2.2 256.45 2.213 Novo Nordisk USA 203.58 2.4 14.45 0.4 218.03 1.915 Abbott USA 36.79 0.4 131.01 4.1 167.80 1.416 Teva ISL 100.64 1.2 35.67 1.1 136.31 1.217 Bristol-MyersSquibbUSA 29.57 0.3 84.89 2.6 114.46 1.019 Gilead Sc iences USA 1.62 0.0 103.38 3.2 105.00 0.921 EISA I J 87.53 1.0 10.19 0.3 97.72 0.823 Takeda J 91.94 1.1 1.23 0.0 93.17 0.825 Astellas Phar ma J 76.91 0.9 10.89 0.3 87.80 0.7注:* Primary care sales are prescription and OTC medicines not dispensed in hospitals. 初级保健处方药销售和不在医院系统进行分销的OTC产品。
来源:IMS Dataview二、英国保险体系及药品消费市场英国的医疗保险体系是全民医疗保险(国家医疗保险),主要通过国家税收为医疗保险提供资金,政府财政承担绝大部分医疗费用,病人看病基本免费。
英国医院主要分为公立医院和开业医生。
公立医院由国家财政提供经费,其主要服务对象为危重病人;开业医生为私营性质,他们主要服务对象为广大非重症、急症患者。
政府卫生主管当局和部分拥有医保资金支配权的全科医生成为药品的购买方,国家掌握医保资金总额的70%,开业医生掌握医保资金总额30%。
英国的医药市场是政府管制药品价格,英国医药工业协会提供药品价格调控方案并与英国政府签订协议,方案对制药企业提出最高限价,企业出售给国家卫生部门的药品(只限于处方药),其利润限定在17%-21%之间。
如果制药企业盈利水平过高,企业只能自行降低药品价格,或是将规定外的利润上缴卫生部。
正是由于英国的医疗保险体制和政府价格管制,所以英国的医疗成本一直控制的很好,人均医疗开支较低,远低于美国和德国等国家,英国药品市场只占全场药品消费份额的3%左右。
2007年英国主要药品销售数据分析表1 Lipitor P fizer Jan 97 447.22 8.31 455.533 Plav ix sanofi aventis Jul 98 187.47 15.24 202.725 Enbrel Wyeth May 00 0.00 137.67 137.677 Spir iva Boehr inger Ingelheim Aug 02 107.02 5.51 112.529 E fexor Wyeth Jan 95 100.16 3.51 103.6711 Cozaar MSD Feb 95 100.33 1.31 101.6413 Omeprazole Generic Apr 02 85.73 3.11 88.8415 Lyrica P fizer Jul 04 72.72 4.05 76.7717 Remicade Schering-Plough Sep 99 0.12 74.04 74.1619 Serevent GSK Dec 90 71.08 1.37 72.4521 Zoladex AstraZeneca Mar 87 59.74 7.43 67.1623 Aricept Eisai Apr 97 57.24 9.55 66.7925 E z etrol MSD Apr 03 65.21 0.89 66.1126 Viagra P fizer Sep 98 62.38 1.96 64.3427 Avandia GSK Jul 00 63.07 0.74 63.8129 Novor apid Novo Nordisk Sep 99 60.76 1.53 62.3031 Amias Takeda Nov 97 59.67 0.79 60.4633 Diovan Novartis Oct 96 59.15 0.67 59.8235 Lansoprazole Generic Dec 05 56.10 1.28 57.3837 Aprovel SBm Sep 97 55.71 0.76 56.4739 Novomix 30 Novo Nordisk Mar 02 52.65 1.61 54.2641 Dur ogesicDTransJanssen Cilag Jan 05 45.32 5.14 50.4643 Actonel P r octer & Gamble Apr 00 46.01 1.96 47.9745 Levothyroxine Generic Jan 82 46.51 0.51 47.0147 Gabapentin Generic Dec 03 44.54 1.37 45.9049 Keppr a UCB Nov 00 43.62 2.00 45.62注:* Primary sector sales are prescription and OTC medicines not dispensed in hospitals主要部门处方药销售和不在医院系统进行分销的OTC产品来源:IMS英国的医院分为三级:大区或大区以上的专科医院、地区综合性医院和社区医院,初级卫生服务主要由全科医生和开业护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