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问题]论代位求偿权在人身保险中的适用问题
- 格式:docx
- 大小:7.03 KB
- 文档页数:3
代位求偿权在人身保险中的应用人的生命是无价的,人身保险不适用于损失补偿原则,因而不存在代位求偿。
但在具体的立法和业务实践中,各国的具体做法存在很大的差异。
关于人身保险是否存在代位求偿,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也存在很大的分歧,本文将对代位求偿权的适用进行具体分析。
一.代位求偿权概述险人获得额外利益而规定的,在各国的保险法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代位在保险中是指保险人取代投保人的地位获得追偿权或对保险标的的所有权,其中后者是指物上代位,即保险标的遭受保险责任事故,发生全损或推定全损,保险人在全额给付保险赔偿金后,代位取得对受损标的的权利和义务。
而代位求偿权是指保险标的在遭受责任事故造成损失,依法应由第三者承担赔偿责任时,保险人在支付赔偿金之后,在赔偿金额的限度内,相应取得该对第三方的请求赔偿权利。
:“因第三者对保险标的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人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
”由此可知,采取代位求偿的目的是通过置保险人于被保险人的地位来阻止被保险人的到多余其全部损失的补偿;同时还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代位求偿的使用在实践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保险人代位求偿的金额不得超过保险赔偿金额;保险人不得向特定对象行使代位求偿权;在人身保险中不得使用代位求偿权等。
新《保险法》第四十六条规定:“被保险人因第三人行为而发生死亡、伤残或疾病等保险事故,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支付保险金后,不享有向第三者追偿的权利,但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仍有权向第三者请求赔偿。
”[ 1]是无价的,人身保险不适用于损失补偿原则,因而不存在代位求偿。
但在具体的立法和业务实践中,各国的具体做法存在很大的差异。
关于人身保险的问题是否有存在着代位求偿,国内外学者对此观点也有着非常大的分歧,大致的可以分为以下三种观点。
是由损失赔偿原则派生而来的,所以代位求偿权只适用于损失补偿性保险合同。
论代位求偿权在人身保险中的适用问题保险代位求偿权是保险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我国《保险法》已确立财产保险中存在代位求偿权制度,但在人身保险中却排除代位求偿权的适用。
参照法律规定,探讨能否适当放宽保险代位求偿权的适用范围,在我国人身保险合同中针对部分险种适用保险代位求偿权的问题,以期完善法律规定中的不足之处。
保险人被保险人保险代位求偿权人身保险一、保险代位求偿权和人身保险概述保险代位求偿权是保险法中古老而又十分有特色的一项制度,是指当保险标的遭受保险事故造成损失,依法应当由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时,保险人赔偿被保险人的损失后,在赔偿金额的限度内,相应取得被保险人享有的向第三人请求赔偿的权利。
它是由保险损失补偿原则派生出来的代位原则的核心,也是各国保险法共同承认的债权转移制度。
人身保险( Personal Insurance)合同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是指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人依被保险人的年龄、健康状况按约定向投保人收取保险费,于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生存到约定的年龄、期限时,向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给付保险金的合同。
人身保险又分为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基本种类。
人寿保险以被保险人的生命作为保险标的,它的赔付金额是事先确定的,具有储蓄和保障生活水平的目的。
健康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限内发生约定疾病、分娩为保险事故,保险人承担由此产生的医疗费用支出、劳动收入减少、被保险人的残疾、死亡等费用。
意外伤害保险是以被保险人遭受意外事故,身体受到损害以至于伤残或死亡为保险事故发生,保险人依约给付保险金的人身保险。
由于人的寿命和身体的无价性,我国法律认为人身保险不适用保险损失补偿原则,不存在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行使。
当被保险人因第三人的行为而发生保险事故时,被保险人既可享有保险金请求权,又可享有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这两种权利可同时主张,在此情况下被保险人可能获得超过其损害的赔偿。
二、其他国家、地区关于人身保险中代位求偿权的法律规定随着现代保险业的发展,新的保险险种的不断诞生,这种完全排斥在人身保险合同中适用代位求偿权的立法已经受到挑战,正如英国著名学者克拉克所说:“传统的分类还会继续起作用:生命险和事故险一般不视作补偿险。
探讨保险代位求偿权适用若干问题摘要:保险代位求偿权是我国保险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其宗旨是为保险人提供双重保险,其核心是禁止不当得利的发生。
在我国现行法律中,保险代位求偿权仅适用于财产保险中,而对于人身保险中则一概禁止适用。
保险代位追偿制度是为了使得被保险人因为保险事故的发生而遭受的损失能得到补偿而设置;基于人身保险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其损失金钱无法估弥,故代位求偿权制度不应适用于人身保险,本文对此并不完全赞同,故从其在人身保险中适用之法理基础,若干问题探讨,适用之利弊分析以及立法的理论依据和发展方向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见解。
关键词:代位求偿权财产保险人身保险首先从案例说起保险代为求偿权的含义,产生的法律依据,成立要件及限制性规范一、案情简介1999年12月,湖南省化工轻工总公司塑料分公司(简称化轻塑料公司)向常德某保险公司(简称保险公司)投保水路货物运输险,保险标的为聚乙烯,保险价值和保险金额均为34万余元,保险责任起讫期为南京港至长沙港。
保险合同生效后第7天,载运保险标的的船舶(属湖南省南县航运公司所有)在长江武汉水域与安徽省宣洲市轮船运输公司的一艘油轮相撞,造成载运保险标的的船舶沉入江中,船上人员两死一伤和货物全部倾覆江中受损的重大事故。
事故发生后,武汉港监部门作出责任认定书,认定安徽省宣洲市轮船运输公司应负事故主要责任,并当即扣押了价值 80万元的油轮及船上价值200余万元的燃油。
化轻塑料公司向保险公司报案后,保险公司组织了现场查勘。
但在港监部门对事故的处理过程中,化轻塑料公司、湖南省南县航运公司、安徽省宣洲市轮船运输公司却回避保险公司,在港监部门的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书,安徽省宣洲市轮船运输公司仅赔偿湖南省南县航运公司人员伤亡和船舶损失 10万余元,对造成的货损未作处理。
此后,安徽省宣洲市轮船运输公司支付了调解协议书确定的赔款,船舶及船上货物均被港监部门放行。
此后,化轻塑料公司多次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金,由于保险公司只同意赔偿部分损失,双方未能达成理赔协议。
保险代位求偿权在人身保险中的适用问题研究关于保险代位求偿权的适用范围问题,尤其是保险代位理论能否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人身保险的问题,历来是理论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热点与难点话题。
然而,理论界多年的研究探索并未得到立法的认可,代位求偿权的适用范围还是局限在财产保险中,这样的立法现状所导致的不良结果是:一方面,未能很好地体现保险法损害填补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实践中的问题得不到妥善处理,同案不同判的情况屡见不鲜。
从这个角度来看,深入研究并切合实际地扩大代位求偿权的适用范围,即探求其在人身保险中的适用就显得既重要也必要。
因此,本文拟在研究保险代位求偿权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对国内外法律规范中关于代位求偿权的规定进行分析,对理论界的代表性观点进行归类、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人身保险代位求偿制度的重构提出建议。
文章主体分为四章:第一章即引言部分,主要从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及思路四个方面对文章的基本脉络进行梳理。
第二章着重介绍保险代位求偿权的基础理论。
阐释了保险代位求偿权的基本概念、性质,明确其功能定位,即禁止被保险人获取不当利益和禁止第三人不当脱责。
第三章主要介绍人身保险中能否适用代位求偿权的理论争论和相关法律规定两部分的内容。
首先,介绍理论界对于在人身保险中适用代位求偿权的争议,对四种代表性学说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在综合评价四种代表学说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其次,对国内外保险法律中关于代位求偿权的规定进行评析,一方面,在分析我国《保险法》的相关规定时,通过两个典型案例,探究人身保险无代位求偿制度可能导致的后果。
另一方面,介绍了其他国家与地区关于人身保险中代位求偿权的规定,并总结其特点。
最后,通过对比,指出我国现行规定的不合理、不科学之处,了解其制度缺陷。
第四章主要介绍如何完善我国人身保险中的代位求偿制度,这部分作为全文的重点,分为两部分:首先,明确将保险代位求偿权的适用范围扩大到部分人身保险中应坚持的原则。
保险代位求偿权在人身保险中的适用作者:张敏谭海燕发布时间: 2010-04-14 10:46:36摘要:保险代位求偿权是我国保险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其宗旨是为保险人提供双重保险,其核心是禁止不当得利的发生。
在我国现行法律中,保险代位求偿权仅适用于财产保险中,而对于人身保险中则一概禁止适用。
此种关于其使用范围的限制不得不说有悖于设立该制度的初衷,因此,笔者主张关于保险代位权在人身保险中的适用不能一概而论。
本文从简要介绍保险代位求偿权的相关问题出发,试析保险代位求偿权在人身保险中的适用。
关键词:保险代位求偿权;人身保险;保险代位求偿权的适用范围保险的功能在于分散风险,弥补被保险人因发生保险事故时的损失。
当损失系由第三人造成时,被保险人即拥有了向保险人和造成损害的第三人求偿的双重权利。
一方面,在被保险人获得保险赔偿后,若还有权向第三人求偿,其就获得双重赔偿,因保险而获得利益,违背了保险的初衷。
另一方面,如果保险人在支付了保险赔偿金后,不能向责任第三方要求赔偿,则会使真正的责任方因此而被免除了赔偿责任,即责任第三方因保险合同的存在而获得利益,这显然有悖法律的基本理念。
保险代位求偿权制度即是为了解决此矛盾而产生的。
一、保险代位求偿权概述(一)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涵义及性质保险代位求偿权即保险代位权,是指在保险人已向被保险人支付赔偿金后,取得被保险人向造成损害的责任第三人的求偿权利,即保险人成为被保险人求偿权的受益人,并有权以自己的名义或以被保险人的名义起诉责任第三人,要求其赔偿其已支付的保险赔偿金的权利。
从保险代位权的定义可以看出其具有以下特征:其一,保险代位求偿权是从属于被保险人求偿权的权利。
保险代位求偿权从属于被保险人的求偿权,被保险人的求偿权是保险代位求偿权成立的基础。
正是由于被保险人对第三人求偿权的法定转移,保险人才享有了对第三人的代位求偿权;其二,保险代位求偿权是保险人对第三人享有的权利。
保险代位求偿权是为了防止被保险人既从保险人处获得保险赔付,又从第三人处获得损害赔偿,导致额外受益而特别规定的权利。
代位求偿权制度在人身保险合同中的适用作者:刘菲菲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03期【摘要】我国《保险法》第46条明确规定了人身保险中不适用代位求偿权制度,而在保险实务中,大部分保险公司会在健康和意外伤害保险合同中约定医疗保险等费用适用该制度,这就造成了理论和实务的分歧,引起了很大争议。
【关键词】代位求偿;人身保险;财产保险保险代位求偿权是指因第三人对保险标的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人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人请求赔偿的权利。
[1]一、我国《保险法》中关于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规定及其存在的缺陷我国《保险法》第60条第一款规定:“因第三者对保险标的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人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
”《保险法》第46条规定:“被保险人因第三者的行为而发生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等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给付保险金后,不享有向第三者追偿的权利,但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仍有权向第三者请求赔偿。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保险法》将代位求偿权规定在财产保险合同中,人身保险中绝对排除适用。
我国《保险法》将保险代位求偿权仅适用于财产保险而绝对不适用于人身保险是存在缺陷的:(一)将保险代位求偿权原则规定在财产保险中,并且明确规定人身保险不适用于该原则我国人身保险法分为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人寿保险为定额给付,不适用于代位求偿权原则,但是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中,尤其是医疗费用保险,也具有损失补偿的性质,也有使用该原则的必要,否则也会导致不当得利。
(二)我国保险法采用“财产/人身保险”二分法存在缺陷国内外立法标明,若以该种分类模式作为保险合同的分类标准及其体系架构,而无视保险合同在权利义务性质上的差异性,其结果不仅对于保险合同的权利义务无法有效达成规范目的,而且导致在使用上的诸多争议。
(三)没有规定允许当事人约定具有补偿性质的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医疗费用保险适用损失补偿原则一方面可能导致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可能获得来自保险人和加害人的双份赔偿,构成不当得利;另一方面会加重保险人的负担,而保险人为了实现保险准备金的平衡,势必会提高该类保险的保险费率,从而会使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
保险代位求偿权适用范围问题研究
摘要:我国保险法对保险代位求偿权在人身保险中的适用持全面否定的态度,仅将其限定在财产保险的范围,并没有根据定额、补偿的不同特点,对人身保险进行再分类,再加之“人身无价”观念下形成的思维定势的影响,使得保险立法存在严重缺陷,无法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
为了促进保险业的长足发展,未来的改进应坚持做到以下几点:摆脱“人身无价”观念的束缚,从保险业务性质的角度探寻二元划分模式的不足,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重新确定保险代位求偿权的适用范围,解决实践中的理解和适用偏差。
关键词:保险代位求偿制度;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
保险代位权,是指由于第三人的原因使得保险标的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给付了保险金后,在给付金额的限度内,有权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于该第三人的请求赔偿的权利。
《保险法》第60条中也明确规定,“因第三者对保险标的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人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
从上述概念和保险代位权在《保险法》中所处的章节位置来看,代位权制度适用于财产保险是毫无疑问的,那么人身保险中,具体地说,在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这种补偿型的人身保险中是否也可以适用保险代位求偿权呢?
一、《保险法》中关于代位权制度的规定
正如上文所述,《保险法》第60条为代位权制度在财产保险领域。
论保险代位求偿权屈菲摘要:本文以保险代位求偿的法理依据为线索,对保险求偿权制度的使用范围进行了探讨。
虽然保险代位求偿权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不同的看法与观点,但是本文从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概念、性质,特别是从它的适用、范代位范围以及行使范围方面入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试图为保险代位求偿权中有争议的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案。
本文将紧扣保险代位求偿权的一些法律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保险代位求偿权、损害补偿、不当得利Subrogation of InsuranceQu FeiAbstract: This paper Subrogation is the legal basis for clues on the insurance claim the use of the system were discussed. Although the right of subrogation in the world have different views and perspectives, but this article from the insurance concept of the right of subrogation, nature, especially from its application, the range and scope of the exercise of subrogation range of aspects, to explain his own point of view, trying to insurance subrogation controversial issues in finding the right solution.This paper will closely Insurance Subrogation some of the legal issues put forward their own proposals.Keywords: insurance subrogation, damage compensation, unjust enrichment保险代位求偿权(the right of insurrance subrogation)是保险法的一个重要制度,是从英、美、法等国引进的一个概念。
人身保险代位求偿权问题研究
保险法上的代位求偿权是指因第三人所致的保险事故而损害保险标的,保险人赔付被保险人保险金后,在实际赔付的金额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人进行追偿的权利。
保险代位求偿权是损害填补原则的一项派生权利,目的是弥补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所遭受的损失,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与实务界中的一个重要的、颇具特点的研究课题。
尽管我国现行《保险法》经过较大篇幅的修改,但仍然沿用人身保险中不适用代位求偿权的立场,因此产生了人身保险适用代位求偿权的纷争。
本文拟从真实案例出发,分析人身保险中代位求偿权的研究现状,以损害填补原则为基点阐明人身保险中代位求偿权的特点和本质,最终得出人身保险适用代位求偿权既符合理论也符合实际的正当性结论,并且在论证过程中提出了适用条件,而具体适用条件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可以引向相应的险种。
通过对人身保险中代位求偿权行使主体及对象、时间、范围和方式等方面的详述,在我国保险法中架构起较为完善的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框架。
人身险适用代位求偿权问题的初步探讨摘要:保险代位求偿权是由损失补偿原则派生的代位规则的重要内容,在不违反填补损害原则的前提下,尽量扩大其的适用范围。
其适用范围的判断以补偿性原则为基点,对具体险种的特点和被保险人所遭受的损害的性质进行具体分析。
寿险只具有给付性和投资性而不具有填补性,所以寿险不适用代位求偿权;健康险与意外伤害险具有补偿性可以适用。
同时,应该转变我国立法理念,从代位法定主义向代位约定主义转变,赋予保险人与被保险人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以尊重其意志自由。
关键词:代位求偿权;补偿性原则;代位约定主义;代位法定主义代位求偿权是指由于第三人的原因,导致保险标的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保险人向被保险人赔付后,可以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人的请求权的制度。
①其理论基础是补偿性原则也称无损害即无保险,具体是指①赔偿应当充分;②禁止得利原则,即赔偿数额也不能超过被保险人的实际损失。
但在不足额保险、存在免赔额和造成损害的近因复杂多样的情况下,赔偿数额可能少于被保险人的实际损失。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人身险绝对不适用代位求偿权制度,这种规定过于武断,不合理和不科学,引发诸多争议。
本文主要围绕人身险适用代位求偿权的可行性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具体包括分析目前理论界的主要观点和针对我国立法不足提出完善意见。
一、目前主要观点评述关于人身险适用代位求偿权制度的可行性问题,目前主要有赞同说、否定说、混合折中说和目的说四种不同的观点:以jeffery w. stamped为代表的”赞同说”认为,健康、意外伤害保险具有一定的补偿性与给付性,介于人身和财产保险之间。
所以两者可以适用代位求偿权制度。
尤其是在第三责任人的医疗费险中,实际损失可以用医疗费等费用的既定数额确定。
以kenneth h. york 为代表的“否定说”认为,疾病和伤害领域保险性质的补偿与纯粹财产性质的补偿是不同的。
虽然医疗费用有固定标准, 但它不能涵盖事故所引发的全部后果,更不能据此判断受害者得到的补偿是否足够或过多,所以健康险和伤害险不适用代位求偿权。
保险人代位求偿权的范围保险人代位求偿权是指保险人在向被保险人支付保险金后,取代被保险人的权益,向第三人追偿的权利。
在保险合同中,通常会约定当被保险人遭受损失后,保险人将向被保险人支付保险金,同时保险人取得代位求偿权,以便对第三人进行追偿。
保险人代位求偿权的范围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交通事故中的代位求偿权:当被保险人在交通事故中受到损害,并获得保险人支付的保险金后,保险人可以代替被保险人向造成事故的第三方追偿。
例如,当被保险人的车辆被他人追尾并造成损失时,保险人可以代替被保险人向追尾方进行索赔。
2. 财产损失中的代位求偿权:在财产保险中,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支付保险金后,可以代替被保险人向第三方追偿。
例如,当被保险人的房屋因火灾而受损时,保险人可以代替被保险人向引起火灾的第三方进行索赔。
3. 人身损害中的代位求偿权:在人身保险中,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支付保险金后,可以代替被保险人向第三方追偿。
例如,当被保险人因意外事故导致伤残,保险人可以代替被保险人向事故责任方进行索赔。
4. 其他损失中的代位求偿权:除了上述情况外,保险人代位求偿权还可涵盖其他类型的损失,如医疗费用、工资损失等。
例如,当被保险人因他人的过失而导致医疗费用增加,保险人可以代替被保险人向过失方进行索赔。
需要注意的是,保险人代位求偿权的行使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第一,被保险人已经向保险人提出索赔,并获得保险金的支付;第二,第三人对被保险人造成损害的行为存在过错;第三,第三人与被保险人之间存在法律关系。
只有满足这些条件,保险人才能行使代位求偿权。
保险人代位求偿权的范围是指保险人在向被保险人支付保险金后,取代被保险人的权益,向第三人追偿的权利。
在交通事故、财产损失、人身损害等方面,保险人都可以行使代位求偿权。
但行使代位求偿权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
保险人代位求偿权的存在,旨在保护保险人的利益,确保被保险人能够及时获得赔偿。
同时,也有助于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保险公司的信誉度。
人身保险中代位求偿权使用问题研究作者:谢轩来源:《商情》2013年第35期【摘要】我国的保险法在2009年的修订中明确的禁止了人身保险代位求偿,规定只有被保险人才可以向第三人要求赔偿,这引起了我国很多学者的争议,加之加入WTO以后外国当今保险理论对我国的现有保险制度的冲击,保险法与先进立法的接轨已经是大势所趋,如何最大程度借鉴国外先进立法制度又在最大程度上符合我国现有国情成为了当前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保险法人身保险代位求偿权一、我国保险法人身保险代为求偿权缺失的原因我国在2009年修订的《保险法》第四十六条规定:被保险人因第三者的行为而发生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等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给付保险金后,不享有向第三者追偿的权利,但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仍有权向第三者请求赔偿。
其中保险人不享有向第三者追偿的权利就是明确表明人身保险代位权的不存在,但是这不不意味着第三人与保险契约不再有关系而是将请求赔偿的权利交给了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总结一下就是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一方既拿到了保险金又拿到了第三人的赔偿。
人身保险无保险代位规范适用之判断,其立论的观念基础是“人身无价”的价值观。
它的核心观点可以这样解读:人身保险之保险标的是无价的,尚无以经济上利益评估其价值,也就在理论上没有双重获利一说。
所以人身保险夫人给付方式多采定额给付理赔,而不是按照被保险人实际损失来加以计算,既然关键的“损失赔偿”原则无法使用,所以人身保险中也就不能使用代位求偿原则了。
因此我国在2009年修订的《保险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代为求偿不适用于人身保险。
二、国外人身保险代位求偿的立法现状——以德国为例我国的保险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其法律中存在缺陷我们可以理解。
下面我们首先来关注下国外保险立法和主要理论都是如何定性人身保险代位求偿的,并从中吸取经验,进一步来校正我国保险法。
德国保险法在人身保险代位求偿这一块与我国的处理方法是不一致的。
人身保险代位求偿权的适用之实证分析周润【摘要】我国保险业对保险合同采用了二元的分类模式: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对于财产保险,基于其目的在于填补被保险人的经济利益损失,立法者赋予了保险人代位求偿权;而对于人身保险,基于其保险标的的特殊性,从我国的立法路径来看,立法者均"一刀切"地禁止代位求偿权的适用.经实证分析,这种二元的分类模式存在着较大争议,立法上的规定有待商榷.保险法应从各类具体保险的赔付性质区分对待,对于意外伤害险和健康险中具有补偿性质的部分,应纳入代位求偿权制度的适用范围.%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 adopts a binary model to classify the insurance contract into personal insurance and property insurance. For the property insurance, the legislator grants the insurer the subrogation right, with a view to compensate the insured person's economic loss. For the personal insurance, due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subjectmatter insured, the China's legislator uniformly bans the application of subrogation right. Through empirical analyses, many controversies over the binary model have been revealed, so the legislative provisions remain to be further discussed. The insurance law should make specific stipulation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ompensation nature of the insurance, and those parts with compensatory nature in the accident insurance and health insurance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scope of applying the system of subrogation right.【期刊名称】《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0)003【总页数】8页(P82-89)【关键词】人身保险;保险人;代位求偿;损失补偿【作者】周润【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重庆 401120【正文语种】中文一、问题的提出传统观点认为,代位求偿权制度的理论基础是保险法的损失补偿原则,因此其适用范围仅限于财产保险,人身保险由于其保险标的的特殊性,从而缺乏适用代位求偿权制度的理论根基。
Legal syst e m A nd S0cl et yf叁墨!圭垒全.二竺!塑里型..签簋圈重筮霾保险代位求偿权在人身保险中的适用邹利军摘要在我国保险法的几次修正中,代位求偿权制度都只适用于财产保险合同。
保险理论界也普遍认为:保险代位追偿带t度是为了使得被保险人因为保险事故的发生而遭受的损失能得到补偿而设置;基于人身保险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其损失金钱无法估弥,故代位求偿权制度不应适用于人身保险。
本文对此并不完全赞同,故从其在人身保险中适用之法理基础,若干问题探讨,适用之利弊分析以及立法的理论依据和发展方向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见解。
关键词代位求偿权财产保险人身保险中图分类号:D922.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一0592(2010)l l-07l-02一、引言在我国保险界,代位求偿权即:在财产保险合同中,被保险人由于第三人的原因导致保险事故的发生,保险人在对被保险人履行过赔偿义务后,自动取得在赔付范围内对第三人的求偿权。
也就是说,直接排除了代为求偿权制度在人身保险合同中的适用可能性。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身保险合同就不具备代为求偿权生长的土壤。
《澳门商法典》人身保险的一般规定第1030条规定:“人身保险合同中,保险人做出给付后不得代位取得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而生之对第三人之权利。
上款之规定不适用于在第三人所造成之意外事故中保险人所承担之医疗及住院开支。
”“’《意大利民法典》的损害保险第1916条第四款关于保险人的代位权规定:“…”本条规定亦适用于工伤事故和偶发灾害的保险。
”。
由此可见,代位求偿权并非理所当然地不能适用于人身保险。
二、法理基础人身保险主要包括人寿险、短期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
笔者将以短期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为研究基点,对保险代为求偿权在人身保险中的适用之法理基础进行分析。
(一)短期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兼具寿险和财产险的性质我国保险理论界认为,由于保险代位追偿原则是损失补偿原则派生出来的权利,所以代位追偿原则与损失补偿原则只适用于各种财产保险,而不适用于人身保险。
试论保险代位求偿权在人身保险中的适用摘要:20XX年新修正的《保险法》沿袭20XX年《保险法》的规定,不区分人身保险的具体类型而一律排斥保险代位求偿权在人身保险中的适用。
在对这一规定的立论基础提出质疑的基础上,提出人身保险有无保险代位规范之适用,应以利得禁止原则为出发点,区分损害保险与定额保险而异其适用的观点。
最后,对人身保险的各具体类型有无保险人代位求偿权之适用予以分析。
关键词:保险代位求偿权人身保险保险法20XX年2月28日修正颁布的《保险法》在第二章下人身保险合同一节第46条明确规定:“被保险人因第三者的行为而发生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等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给付保险金后,不享有向第三者追偿的权利,但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仍有权向第三者请求赔偿。
”这一规定沿袭了20XX年《保险法》第68条的规定。
在立法上再次明确了人身保险中保险人一律不享有保险代位求偿权。
然而理论界对于人身保险保险人是否享有代位求偿权却争论颇多。
在20XX年新保险法颁布之前就有诸多学者对原保险法第68条的规定提出质疑,纷纷撰文就原68条的规定是否妥当、未来立法时该如何改进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然而,学界的呼声并未体现在此次保险法的修改中。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保险法“人身保险无保险代位规范适用”的立场是不可置疑的。
在笔者看来,我国保险法不区分人身保险的具体类型而一律排斥保险代位求偿权在人身保险中的适用是欠妥当的。
一、“人身保险无保险代位规范适用”立论基础之质疑“人身保险无保险代位规范适用”之判断,其立论的观念基础是“人身无价”观。
其经典性论断大致如下:“人身保险之保险标的是无价的,尚无以经济上利益评估其价值,自无赔偿超逾损害之双重获利情形。
此观诸人身保险之保险给付,多采定额给付理赔,而不计被保险人实际经济损害若干自明。
因此,若容许保险人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人之损害赔偿请求权,则将人身价值局限于某一价格,自属轻蔑人类之生命、身体。
论代位求偿权在人身保险中的适用问题
保险代位求偿权是保险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我国《保险法》已确立财产保险中存在代位求偿权制度,但在人身保险中却排除代位求偿权的适用。
参照法律规定,探讨能否适当放宽保险代位求偿权的适用范围,在我国人身保险合同中针对部分险种适用保险代位求偿权的问题,以期完善法律规定中的不足之处。
保险人被保险人保险代位求偿权人身保险
一、保险代位求偿权和人身保险概述
保险代位求偿权是保险法中古老而又十分有特色的一项制度,是指当保险标的遭受保险事故造成损失,依法应当由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时,保险人赔偿被保险人的损失后,在赔偿金额的限度内,相应取得被保险人享有的向第三人请求赔偿的权利。
它是由保险损失补偿原则派生出来的代位原则的核心,也是各国保险法共同承认的债权转移制度。
人身保险( Personal Insurance)合同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是指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人依被保险人的年龄、健康状况按约定向投保人收取保险费,于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生存到约定的年龄、期限时,向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给付保险金的合同。
人身保险又分为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基本种类。
人寿保险以被保险人的生命作为保险标的,它的赔付金额是事先确定的,具有储蓄和保障生活水平的目的。
健康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限内发生约定疾病、分娩为保险事故,保险人承担由此产生的医疗费用支出、劳动收入减少、被保险人的残疾、死亡等费用。
意外伤害保险是以被保险人遭受意外事故,身体受到损害以至于伤残或死亡为保险事故发生,保险人依约给付保险金的人身保险。
由于人的寿命和身体的无价性,我国法律认为人身保险不适用保险损失补偿原则,不存在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行使。
当被保险人因第三人的行为而发生保险事故时,被保险人既可享有保险金请求权,又可享有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这两种权利可同时主张,在此情况下被保险人可能获得超过其损害的赔偿。
二、其他国家、地区关于人身保险中代位求偿权的法律规定
随着现代保险业的发展,新的保险险种的不断诞生,这种完全排斥在人身保险合同中适用代位求偿权的立法已经受到挑战,正如英国著名学者克拉克所说:“传统的分类还会继续起作用:生命险和事故险一般不视作补偿险。
医疗费用保险和失能保险却被认为补偿保险。
……如果合同有规定将诉权转让给承保人,那可以说,事故险在这个意义上是允许代位的。
”从现今世界各国的保险立法上看,保险代位求偿权并非完全排斥在人身保险合同的适用之外的,有些国家的立法或实践允许在部分人身保险合同中适用代位求偿权。
《韩国商法典》第729条规定:“保险人不得代位行使因保险事故所致的保险合同人或者
保险受益人对第三人的权利。
但是,在签订伤害保险合同的情形下,若当事人之间另有约定,保险人可以在不损害被保险人的权利的范围内代位行使该项权利。
”《意大利民法典》第1916条第4款规定:“本条规定亦适用于工伤事故和偶发灾害的保险”也就是说,由于
第三人的原因造成意外事故保险、工伤保险和偶发灾害保险是法定的保险人可行使代位求偿权的情形。
《日本伤害保险改正试案》中关于损害填补之伤害保险契约部分规定,就医疗费用而言,保险人得于保险给付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人之请求权。
我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商法典》第1030条规定:“人身保险合同中,保险人做出给付后不得代位取得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而生之对第三人之权利。
上款之规定不适用于在第三人所造成之意外事故中保险人所承担之医疗及住院开支。
”即对于第三人原因造成的意外事故保险中,保险人可就医疗及住院开支享有代位求偿权。
我国台湾地区《保险法》第103条规定,“人寿保险之保险人,不得代位行使要保人或者受益人因保险事故所生之对于第三人之请求权。
”该条明确规定了人身保险中的人寿保险中保险人无代位求偿权,对于意外伤害医疗费用保险及疾病保险可否存在代位求偿权未作明确规定。
基于“法无禁止皆自由”的原则,可认为在保险双方均认可的情形下,可以存在代位求偿权。
在美国部分州对于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原则上没有代位求偿权的适用,但法院对于当事人扩大适用范围的合同自由采取了更加宽容的态度,因此健康保险或者意外伤害保险合同约定有代位权的,可以适用约定代位权,这种做法为美国多数法院认同。
由此可见,其他国家、地区已经意识到旧的保险理念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对于保险代位求偿权的适用范围并未严格限制于财产保险中,而是结合保险合同的性质,适当放宽其适用范围,这既符合保险法理,又可最大限度地保护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利益。
三、我国人身保险合同中存在代位求偿权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第一,我国保险公司的经营模式由原有的财产、人身独立运作的二元模式改变为一定条件下的混合经营模式。
《保险法》第95条第2款规定:“保险人不得兼营人身保险业务和财
产保险业务。
但是,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经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可以经营短期健康保险业务和意外伤害保险业务》”由此可见,我国保险法实际上是将人身保险中的人寿保险与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进行了区别对待,允许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公司经批准经营部分人身保险。
第二,健康保险中的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中的医疗费用保险。
其保险的对象应是为了恢复被保险人的身体健康而进行治疗所需的费用,其数额是可确定的,保险的目的是为了补偿被保险人因此所支付的治疗费用,具有浓厚的损害补偿性质,因而保险人在赔偿后应享有代位求偿权,但这类保险中所具有的人身属性又使其与寿险紧密相连,为了规避不应有的道德风险,可赋予保险双方当事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自行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
第三,有利于保护被保险人和保险人共同的利益。
保险具有“射幸”的性质。
所谓射幸,是指被保险人的索赔权和保险人的给付义务,取决于偶然事件的发生。
保险合同的射幸性,也就决定了它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与道德风险、保险欺诈相伴相随。
在医疗保险和意外伤
害保险中不允许存在保险代位求偿权,在一定条件下就可以引发少数被保险人与第三人利用法律的规定串通骗保行为的发生,这与保险的目的相违背。
总之,我们不应一概排斥保险代位求偿权在人身保险合同中的适用,而应当借鉴国外保险立法的先进经验,适当放宽其适用范围,这既符合保险法理,又可与国际保险立法接轨,促进我国保险代位求偿权制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