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有限公司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9月周练试题【含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236.97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有限公司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9月周练试

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遗址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古城外围存在着一个由10余条堤坝连接山体构成的庞大水利系统,可以推测当时

A.形成了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B.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C.已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D.农业领域广泛使用铁犁牛耕

2.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3.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

A.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

4.《〈战国策〉书录》:“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万乘(shèng)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新兴地主阶级夺权B.诸侯争霸激烈

C.诸侯国实力增强D.分封制坚强存在

5.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以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这一现象不能表明

A.春秋战国时期,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B.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发展壮大

C.春秋战国时期,各民族进一步交融

D.春秋战国时期,戎狄蛮夷的差别不复存在

6.“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古往今来治国兴邦的基本经验。下列言论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①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②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

7.战国时期,变法运动成为一股时代潮流。关于战国变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背景是兼并战争剧烈B.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

C.结果推动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社会转型D.作用是巩固了各国的奴隶主专政

8.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的漫画。故事出自《淮南子•人间训》中。后人由此得出“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的结论。它所表达的观点最接近于

A.韩非子

B.老子

C.孔子

D.孟子

9.“我们今天称道‘百家争鸣’,大概不是也不应该是赞扬其中的一元主义妄想,而是欣赏

它那些万壑争流的也就是多元的场面。”之所以赞赏“多元的场面”是因为它

A.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B.适应了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C.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发展

D.有利于底层民众意愿的表达

10.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内,前后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106万户,达500余万人,当时的移民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迁豪富,强族于关中。另一类是迁徙平民,罪吏于边境。此举:

A.强化了关中的经济优势

B.旨在抑制土地兼并

C.有利于均衡全国人口分布

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

11.李斯曾上书秦王嬴政:“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结果,嬴政接受了李斯的主张。材料反映的秦国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之一是

A.秦国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的局面B.秦国地理位置优越

C.秦国广纳贤才D.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12.有论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郡县制不利于国家统一B.郡县制加强了君主专制

C.国家统一有利于郡县制的实施D.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

13.秦始皇临死前欲重新改立长子扶苏继承皇位,但赵高和李斯篡改始皇遗诏,扶持胡亥登上帝位。有学者认为,这人为地造就了统治集团矛盾的激化,并最终导致秦朝的短命。材料说明

A.宗法不尊助推了秦朝灭亡

B.秦朝王位继承不尊宗法

C.废除分封不利于中央集权

D.相权扩大影响皇权加强

14.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甚大之绩效”指郡县制

A.导致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D .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

15.《剑桥中国史》作者引用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的话说,秦始皇自满,不愿意纳谏

,

犯错误后还不准备改正。秦二世也大致如此,而子婴则软弱和生性孤独。“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材料意在说明秦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A.当权者统治暴虐B.当权者的智能缺陷

C.秦始皇居功自傲D.体制建设缺乏创新

16.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

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17.秦以郡县、秦吏秦法治东方,易风移俗,结果激起较强反抗。汉初,这种区域文化的差

异与冲突再次显现出来,且仍以楚、齐、赵三地最为明显。高祖一面必须“承秦”,一面又

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这表明

A.汉承秦制稳定了国家秩序B.郡县制全国推行致秦朝速亡

C.郡国并行在汉初有合理性D.民族大融合到汉初尚未出现

18.汉武帝为了表彰儒学,立五经博士。五经博士在太学当教官,他们的学生叫博士弟子。

博士弟子由武帝时的五十人,递增至成帝时的三千人,东汉顺帝时的三万人。这一变化反映

A.儒学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B.民间积极向学之风盛行

C.地方教育系统初步建立D.学术平等竞争局面结束

19.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由大农令统一在郡国设均输官,负责管理、调度、征发从郡国征收来的租赋财物,并负责向京师各地输送。这一举措

A.实现了社会稳定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C.增加了政府收入D.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20.东汉末年,皇权日趋衰弱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战争冲击

B.地主豪强势力膨胀

C.外族入侵频繁

D.“柔道”政策影响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法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怕老百姓不相信,于是在咸阳市场南门立一根三丈长的大木杆,招募百姓中有能把它搬移到北门的,赏十金。百姓奇怪,没人敢移。又宣布:“能搬移的给五十金。”于是有一个人搬移了木杆,就给了他五十金。

材料二新法规定:立了军功的,按功劳大小升爵受赏;为私利争斗的,按情节轻重处以刑罚。努力务农,精耕勤织,因而获得粮食、布帛丰产的,免除本人的徭役或赋税。国君亲属宗族不是立有战功,经过评定,不得列入谱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