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秋高一生物必修一【9.细胞呼吸(二)无氧呼吸及呼吸应用】知识点讲解卷
- 格式:pdf
- 大小:161.02 KB
- 文档页数:7
必修一生物细胞呼吸知识点必修一生物细胞呼吸知识点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1、概念: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有氧呼吸总反应式:C6H12O6 +6O26CO2 +6H2O +大量能量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C6H12O6、2丙酮酸+少量[H]+少量能量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2丙酮酸+6H2O、6CO2+大量[H] +少量能量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24[H]+6O2、12H2O+大量能量3、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发生生物:大部分植物,酵母菌产生乳酸:C6H12O6、2乳酸+少量能量发生生物:动物,乳酸菌,马铃薯块茎,玉米胚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注意:无机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发酵,生成乳酸的叫乳酸发酵,生成酒精的叫酒精发酵讨论:1 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的能量去路有氧呼吸: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
无氧呼吸:能量小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储存于乳酸或酒精中2 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去路:氧气用于和[H]生成水为什么很多理科生生物不好在我们的印象里,理科生学生物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物理、化学那么难学的科目都能学会,更何况生物这么简单呢,这么可能学不会?学不会生物也不奇怪,因为理科生的思维就是生物要做题、要计算,根本不应该去背,导致生物成绩上不去。
而且一些理科生认为生物简单,在生物这科上花费的时间也少,不去学这么可能学会呢?其实生物这科虽然在高考中占的分值比例略低,但是也是高考中不可或缺的一科,如果不去重视它,很可能就折在生物这科上面,所以大家还应该转变态度,重新审视生物到底该怎么去学,其实是该重视这科。
生物必须上课认真听,理解透了,然后完全背下来,文科部分除了理解性记忆没有别的技巧,而理科部分则是需要多练习多计算,最后要整理好错题回归教材。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细胞呼吸(二)无氧呼吸及呼吸应用编稿:闫敏敏 审稿:宋辰霞【学习目标】1、重点理解无氧呼吸的概念、过程、及与有氧呼吸的异同点。
2、了解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无氧呼吸1、 场所:细胞质基质2、 过程 :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
3、 反应式C 6H 12O 6 酶 2C 3H 6O 3+能量C 6H 12O 6 酶 2C 2H 5OH+2CO 2 +能量 要点诠释:(1)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还是乳酸,与细胞内的酶有关,最终是由细胞的遗传性决定的,一种细胞的无氧呼吸产物只能是其中一种。
(2)大多数植物、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有些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如:玉米胚、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高等动物、人及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只产生乳酸。
4、 无氧呼吸特征【高清课堂 :细胞呼吸(二) 无氧呼吸及呼吸应用 356507 无氧呼吸特征】 (1)全过程无游离氧参加(2)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为简单有机物(乳酸或酒精) (3)释放少量能量(4)始终在细胞质基质内进行5、 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比较【高清课堂 :细胞呼吸(二)无氧呼吸及呼吸应用356507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比较】要点二、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对酶促反应有直接的影响,呼吸过程是由酶催化的一系列反应过程,因此呼吸作用对温度的变化很敏感,最适温度一般为25~30℃。
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呼吸速率。
在最低点与最适点之间,呼吸速率总是随温度的增加加快。
超过最适点,呼吸速率则会随着温度的增高而下降。
在生产实践中应降低温度以减少呼吸消耗,延长保鲜时间。
2、氧气类型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区别 是否需氧 需要O 2 不需要O 2呼吸场所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主要) 细胞质基质 分解产物 CO 2和H 2O CO 2和C 2H 5OH 或C 3H 6O 3 释放能量 大量能量 少量能量 相同点 ①第一阶段完全相同(细胞质基质中糖酵解) ②实质相同:均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O2是生物正常呼吸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