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高中课内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11
满分高考作文指导:课本素材在高考中的运用满分高考作文指导:课本素材在高考中的运用中学课本是一座作文素材的金库,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课本蕴涵了各种体裁的民著精华,汲取了古今中外文化名人的思想精髓。
运用课本素材的关键,是重要学会分析、开掘和加工材料。
让我们从这里打开思维的天窗,到达“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境界!一、各类课本种素材的运用方法(一)人物类素材的运用作文中第一需要的是素材。
人物素材在课文中占的比重很大,尤其像李白、苏轼这样一些人生经历丰富而奇特的文化名人,简直是任何一个高考作文题都可以以其为例的。
从巫山的神女,到楚国的屈原;从垂钓中的姜子牙,到幽州台上的陈子昂;从草堂中的杜甫,到江雪中的柳宗元,……只要我们想用,都可以把它们用到高考写作中去。
高明的考生在运用人物素材时有的.是概述,有的是详写;有的是单一人物的运用,有的是多个人物的综合;有的拿来作为论据,支撑观点;有的则是解读人物、再现情景等。
引用课本中的人物素材要注意以下两点:1.要熟悉历史人物,对所引用的人物生平、时代背景、性格特征、思想情感等要有透彻的了解。
2.要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所引用的人物相关的契合点和关联点。
我们的作文是为了反映现实生活,这就要求引用的人物能够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暗合。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读一下有关的活用技巧。
1.取其一点法人物素材有着丰富的内涵,运用角度多维,适用于多个文题,但在具体运用时,往往只取一点,不及其余。
要大胆取舍,不能什么都写,要根据需要对人物素材进行裁剪,选取主干,去其枝叶。
此外,对所选内容要深入挖掘,定向叙述。
比如,孔子这样一个世界历史名人,他的思想言论、观点、人格以及他的生活经历,是各类写作中引用范围最为广泛的素材之一。
他这方面的素材适用于“思想、教育、爱民、追求、理想、乐观、境界、伟大、精神、挫折、厄运、品德”等相关的文题,材料和命题作文。
但在具体运用时,我们只能选取某一方面的材料。
比如,阐述与“教育”有关的文题,可以选取他“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等方面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
《作文指导:材料的积累、选择和使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积累材料的方法,明确运用材料的要求。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对典型文章材料运用的揣摩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材料的习惯,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能力,发现并感悟欣赏生活中的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积累和运用材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材料的具体要领。
教学方法示例法、讨论法、仿作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一、莫因点滴愁成谶,春鸟秋虫自生情1.齐读下面的诗歌:我们无法唤起所有的记忆却可以牢牢记住那些美好瞬间旅途中的一次搀扶平日里的一次发现一份让你惊喜的礼物一幅充满温情的画面有些瞬间即逝的往事咀嚼它却需要一生的时间2.导入:平时注意积累素养,写作起来自然会得心应手,也自然会流出感人肺腑的文字。
二、不让土壤成其大,不择细流成其深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写作文时,素材就是我们必需的米。
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选择好写作材料关系到文章写作的成败。
比如优秀的记叙文从写作材料方面来说应包括以下要素:叙事要完整,最好有波折;事情不仅有意思,更要有意义。
叙事完整,才可以写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叙事有波折,才会曲折动人;事情有意思,才会让人爱读;事情有意义,才会耐读,给人回味的余韵。
2.素材积累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从教材中积累材料素材的积累,有两条很好的途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然而,在目前繁重的学业压力和有限的时间内,这两条路都被堵塞了。
所以,我们可以立足课本,留心以下几个方面:历史典故,典型事例,名言警句等。
语文课本中收录的都是名家名篇,基本上囊括了几千年来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学样式,它有可供我们引用来增加文章文采和灵动性的字字珠玑珍珠一样的诗句;有可以引用来作为事实依据的沉甸甸的黄金一样的名人事例;还有可以用来增加文章文学性的熠熠生辉的珠宝一样的文学形象……这些都该是我们应该记诵并能随手拈来的丰富材料。
高考作文写作素材积累与整理高考作文是每一位考生必须面对的挑战,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素材的积累与整理。
素材的质量和丰富程度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水平和分数,因此,积累和整理作文素材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积累和整理作文素材的方法和技巧。
一、阅读积累阅读作为积累作文素材最重要的途径之一,通过广泛的阅读积累素材,不仅可以拓宽考生的知识面,还能够提高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阅读的时候,考生要选择与高考热点话题相关的书籍、文章等,例如与人文历史、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等有关的内容,这些都是高考作文可能涉及到的领域,通过阅读,考生可以积累到相关的素材。
二、写作实践写作实践是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不断地写作练习,考生可以积累到大量的素材,并且加深对素材的理解和运用。
写作实践可以包括模拟题、真题等,也可以是平时的日记、读后感等。
通过实践的写作,考生可以发现自己在素材积累方面的不足,并且不断改进和提升。
三、信息整理针对考生所积累到的作文素材,及时进行整理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建立一个个人的素材库,将不同主题的素材进行分类整理,便于查找和使用。
在整理的时候,考生可以利用软件工具,例如Evernote、有道云笔记等,将素材按照不同的标签进行分类,方便随时取用。
同时,可以将素材进行关联,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便于更好地运用到作文中。
四、背诵名篇背诵名篇是许多优秀作家和作家倡导的方法,通过背诵名篇,考生可以学习到优秀的作文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并将其中的一些素材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通过背诵名篇,考生可以感受到优秀作文的魅力,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五、其他途径除了以上介绍的途径外,考生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进行作文素材的积累和整理。
例如通过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观察和体验社会问题;关注国内外的新闻动态,了解社会热点话题;参加写作比赛,提升写作技巧。
这些途径都可以帮助考生积累到更丰富的作文素材。
总之,积累和整理作文素材是高考作文备考的重要内容。
高考语文课本素材运用指导1.《劝学》(1)素材: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适用话题】“坚持积累”“量变与质变”【精彩运用】“泰山不择细壤故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成其深”,无论学习还是生活,我们都应加强积累,注重积累的重要性。
法国作家大仲马说:“生活是由无数个烦恼组成的念珠,你必须微笑着数完它”。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我们只有在积累中走完人生这个过程,才能体会生活的真谛。
(2)素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适用话题】“学习”“超越”“进步”【精彩运用】这句话的原意是指靛青染料是从蓝草中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草更深。
用在此处其意是强调学习的功效。
是的,学习者不是简单地重复已有的知识,每个人都要善于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进步。
人只有不断学习,改造自己,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
后世一般把“青出于蓝胜于蓝”用来形容学生胜过老师,与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意思相似。
2.《琵琶行并序》(1)素材: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适用话题】给人生“留白”【精彩运用】这句话表现了这位演奏琵琶的少妇技艺是如此的高超,在乐曲高潮后留一段曲调空白。
这样一段空白,却使诗人对曲子意境的理解更加深刻。
高超的山水画家在画山水画时也会留下空白。
它们不仅不会影响画作的品质,反而会增加其价值。
生活也是如此,留一点空白将会更加精彩。
(2)素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适用话题】沟通与理解【精彩运用】江州司马,出官二年,依然恬然自安;但听到琵琶女用真情弹奏出的仙乐后,也不禁感迁谪之意,泪湿青衫。
真情是事物的灵魂,有了它,琵琶音才能打开白乐天的心扉,触动他心中那根绷紧的弦;有了它,《琵琶行》才能穿越历史的天空,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3.《师说》(1)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适用话题】“各有所长”“自信”【精彩运用】不要看轻自己,不必自怨自艾,世间很少全才,更少有十全十美的人,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你就可能在这方面胜过别人。
高中课内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知道有了优美的原料可制成美好的器物,不曾见空恃技巧却造出好的器物来。
”作为高中生,写作的“优美的原料”来自何处,很大程度来自于所学过的高中课本。
作为高中语文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经典课文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积累与运用。
从积累来说,可引导学生积累课文经典片断,积累作家经典小故事,积累课文中的文化,积累古诗名句。
从运用来说,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思考哪些材料可以为哪些话题服务、如何为话题服务,使教材成为学生的“写作源”。
下面以高中语文第二册为例,谈谈如何积累课内写作素材并运用。
第一单元示例课内素材(一):经典人物祥林嫂,旧中国一位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
她勤劳能干,为了生存,逆来顺受,深受封建制度所害,并且没有任何反抗意识,最终沦为乞丐,孤寂凄惨地死在鲁镇一派“祥和”的祝福中。
翠翠自幼父母双亡,内心无比孤独。
虽有外公无微不至的照顾,但外公并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
她的心是封闭的,与外界隔绝的,孤寂的,最终在孤苦中等待。
水生嫂具有勤劳、勇敢、质朴的品质,也具有一般家庭妇女的特点。
她守着自己的家庭,憧憬着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不要离开。
当大敌当前,国难当前头时,却能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爱统一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并组织妇女参加抗日斗争。
【写作应用】一个人的命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有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个人的性格、性情的影响。
以下素材,可以作为“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人生”“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精神(心灵)枷锁”“生命的尊严”等命题、话题或材料材料作文。
应用时要注意使用的角度。
课内素材(二):经典故事《边城》中渡口撑船老人与他的外孙女翠翠相依相伴。
掌水码头团总顺顺的两个儿子都爱上了翠翠,一个大度成全,外出闯滩,因意外而死;一个内心有愧,抛下翠翠出走他乡。
故事展现了宁静和谐的边城生活,以及爱情悲喜的真善美。
【写作应用】这则材料可应用于“和谐”“亲情”“爱心”等命题、话题或材料作文中。
语⽂写作素材积累及运⽤技巧 想要写好作⽂,同学们平时除了要多积累素材,在写作中还要学会活⽤素材,以下是⼩编搜索整理的关于⾼考语⽂写作素材积累及运⽤技巧,供参考学习,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如何积累素材? 1.利⽤好你的零碎时间 利⽤课间的零碎时间,阅读⼀些⽐较短的⽂章,看见好词好句进⾏摘抄。
然后下晚⾃习之前,抽10分钟,阅读并思考你摘抄的内容,想想这些素材适合怎样的题材,如何拓展,如何做到新颖让⼈眼前⼀亮的感觉。
2.不要忘了诗和远⽅ ⾼考语⽂题型有诗歌鉴赏,做完这类题后,可以抽些时间,把你喜欢的诗词摘抄下来。
别⼩看⼀些典故,可能它就是很好但⼜很少⼈运⽤的素材。
引经据典,也是作⽂⾼分的关键。
相信这些素材会让你的作⽂更加有意境。
3.⼴告词也能擦出思维的⽕花 我记得我⾼三的时候,也只有中午睡觉前和晚上睡觉前能看看⼿机。
现在的⼴告是⽆处不在,它们以各种巧妙的⽅式植⼊到我们⽣活中。
每当我打开⼀个APP,或者打开微博、微信,都会有⼏个印象深刻的⼴告词。
若你细⼼体会,其实这些⼴告词可以运⽤到作⽂的题⽬或者论点上。
4.平凡的⽇常其实也可以不平凡 作⽂最好⽣活化,⼀篇好的作⽂继续需要有古今中外的例⼦,但更需要你⽇常中独⼀⽆⼆的感受。
记录⼀些你觉得有意思的⽇常,不仅可以⽤到作⽂上,毕业后也是⼀份美好的回忆。
5.新闻只积累关键词 新闻是认识度较⼴泛的,所以运⽤新闻素材时不需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全部描述。
⽤关键词轻描淡写带过就可以,最重要的是你的思维和分析。
6.那么究竟如何分类呢 我的摘抄本选择了活页本,这样可以贴⼏个标签,很好的进⾏灵活分类。
我是这么分类的。
主要三⼤类:碎⽚类、整体类、技巧类 碎⽚类:名⼈名⾔、⼴告词、优美词句、古诗词、新闻关键词… 整体类:古今中外故事、⽇常故事、⼈物传记… 技巧类:⽐喻、排⽐、开门见⼭、形容词的精化、⽂章结构的调整⽅法、写作前列提纲的⽅法… (除了三⼤类有标记,剩下的⼩类都是混在⼀起积累的,运⽤过的我会打个勾,经常⽤的觉得⼜好的经过每次的修改后,那么关键时候就⽤它了,⼜熟练⼜是精华) 如何活⽤素材 ⼀、特殊化,陈材新⽤ ⽣活中的反常(特殊)现象,容易产⽣轰动效应。
高中语文课本中作文素材的挖掘与运用策略作文是语文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写作,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而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作文素材往往包含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如何挖掘和运用这些素材,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就高中语文课本中作文素材的挖掘与运用策略进行探讨。
一、挖掘素材的途径1.精读课文,提炼素材高中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往往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深刻的思想,学生可以通过精细的阅读,提炼出其中的优秀素材。
可以从课文中提取出一些独特的观点、感悟或者描述,作为写作的素材,例如《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励志故事等。
2.学习课外阅读,积累素材除了课本中的课文,高中语文课程还会推荐一些课外阅读,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名著、名篇,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
可以阅读一些名人传记、历史故事、文学作品等,从中提取出一些有启发性的素材,作为写作的参考。
3.观察生活,发现素材生活是最丰富的写作素材之一,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和人物,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为写作素材。
可以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从中获得灵感和素材,写出真实而生动的作文。
二、运用素材的技巧1.背景铺垫,提升作文气质在运用作文素材时,学生可以通过适当的背景铺垫,将素材融入作文中,提升作文气质。
可以通过一些描述性的语言,将素材的背景和故事情节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情感表达,增强作文感染力作文素材往往具有丰富的情感成分,学生在运用素材时,可以通过情感的表达,增强作文的感染力。
可以通过对素材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情感描绘,展现出作文的深刻和真挚,引起读者的共鸣。
3.观点论证,丰富作文内涵作文素材往往包含一些深刻的思想和观点,学生在运用素材时,可以通过观点的论证,丰富作文的内涵。
可以通过对素材中的观点和道理进行分析和阐释,展现出自己深刻的思考和理解,提升作文的思想性和品味。
高中语文课本中作文素材的挖掘与运用策略1. 引言1.1 了解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作文素材高中语文课本是我们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工具,在其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丰富的作文素材。
了解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作文素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作文素材往往涵盖了各种各样的主题和题材,包括人物、事件、风景等。
通过阅读这些作文素材,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丰富写作的想象力。
作文素材中还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和情绪,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使作文更加生动和具有感染力。
了解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作文素材,是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深入挖掘课本中的作文素材,我们可以更好地运用这些素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200字】1.2 挖掘作文素材的重要性挖掘作文素材的重要性无疑是高中语文课本中作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作文素材是作文的灵魂和基础,它直接影响着作文的质量和深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挖掘作文素材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视野,增加思维深度,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作文素材来源广泛,可以来自于课文、诗词、名言警句、历史典故、社会现象等各个方面。
通过挖掘这些作文素材,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和运用知识,提高作文的文采和观点深度。
作文素材的挖掘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让他们更加享受写作的过程,从而提升写作的积极性和效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作文素材的挖掘,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加留意,善于发现和积累作文素材,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2. 正文2.1 分析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作文题目和素材来源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作文题目和素材来源多种多样,既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也涵盖了社会热点和文学经典等内容。
通过对高中语文课本中作文题目的分析,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素材来源。
在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作文题目中,常常涉及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经历和感悟。
高中课内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高中课内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知道有了优美的原料可制成美好的器物,不曾见空恃技巧却造出好的器物来。
”作为高中生,写作的“优美的原料”来自何处,很大程度来自于所学过的高中课本。
作为高中语文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经典课文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积累与运用。
从积累来说,可引导学生积累课文经典片断,积累作家经典小故事,积累课文中的文化,积累古诗名句。
从运用来说,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思考哪些材料可以为哪些话题服务、如何为话题服务,使教材成为学生的“写作源”。
下面以高中语文第二册为例,谈谈如何积累课内写作素材并运用。
第一单元示例课内素材(一):经典人物祥林嫂,旧中国一位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
她勤劳能干,为了生存,逆来顺受,深受封建制度所害,并且没有任何反抗意识,最终沦为乞丐,孤寂凄惨地死在鲁镇一派“祥和”的祝福中。
翠翠自幼父母双亡,内心无比孤独。
虽有外公无微不至的照顾,但外公并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
她的心是封闭的,与外界隔绝的,孤寂的,最终在孤苦中等待。
水生嫂具有勤劳、勇敢、质朴的品质,也具有一般家庭妇女的特点。
她守着自己的家庭,憧憬着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不要离开。
当大敌当前,国难当前头时,却能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爱统一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并组织妇女参加抗日斗争。
【写作应用】一个人的命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有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个人的性格、性情的影响。
以下素材,可以作为“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人生”“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精神(心灵)枷锁”“生命的尊严”等命题、话题或材料材料作文。
应用时要注意使用的角度。
课内素材(二):经典故事《边城》中渡口撑船老人与他的外孙女翠翠相依相伴。
掌水码头团总顺顺的两个儿子都爱上了翠翠,一个大度成全,外出闯滩,因意外而死;一个内心有愧,抛下翠翠出走他乡。
故事展现了宁静和谐的边城生活,以及爱情悲喜的真善美。
【写作应用】这则材料可应用于“和谐”“亲情”“爱心”等命题、话题或材料作文中。
我们国家正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和谐的社会需要的正是人性中的真善美,而《边城》中体现的这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不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吗?使用这则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从不同的话题角度或命题意图出发,灵活使用。
第二单元示例课内素材(一):经典话语鲁迅先生在谈到如何对待民族文化遗产时说:“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总之,我们要拿来。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写作应用】这则素材可用于“对待民族文化遗产”“鲁迅伟大的贡献”“选择”等有关的话命题、话题或材料作文中。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是我们对待文化遗产和外来事物时必须恪守的准则。
使用这则材料,应该紧扣作文要求进行合理引申,并适当剖析。
应用时注意变换角度。
课内素材(二):经典事例济南市一家理发店的理发工人,拒绝给一个“乡下佬”剃平头,认为乡下佬只配剃光头。
当“乡下佬”碰了壁跑掉以后,一对男女理发师还说:“乡下佬还想理平头,没门!”“也不瞧瞧自己那模样!”??【写作应用】这则素材可用于“权力与责任”“歧视“平等待人”等有关的命题、话题或材料作文中。
权力是社会赋予的,权力与责任、义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该素材是违背此规律的反面典型,事虽小,折射出的的问题却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的,使用时注意小中见大,论述不可过激。
第三单元示例课内素材(一):博物学家的小故事1828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里,一位大学生围着一棵老树转悠。
突然,他发现在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里边蠕动,便急忙剥开树皮,发现两只奇特的甲虫,正急速地向前爬去。
这位大学生马上左右开弓抓在手里,兴奋地观看起来。
正在这时,树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虫,大学生措手不及,迅即把手里的甲虫藏到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虫抓到。
看着这些奇怪的甲虫,大学生真有点爱不释手,只顾得意地欣赏手中的甲虫,早把嘴里的哪只给忘记了。
嘴里的那只甲虫憋得受不了啦,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这大学生的舌头蜇得又麻又痛。
他这才想起口中的甲虫,张口把它吐到手里。
然后,不顾口中的疼痛,得意洋洋地向市内的剑桥大学走去。
这个大学生就是查理·达尔文。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首先发现的这种甲虫,就把它命为“达尔文”。
1831年,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但他放弃了待遇丰厚的牧师职业,依然热衷于自己的自然科学研究。
【写作应用】这则素材可用于与“执著”“职业选择”“取与舍“等有关的命题、话题或材料作文中,应用时要注意变换角度。
课内素材(二):课文经典片断我曾以博物学者的资格参加贝格号巡舰的环球远,在南美洲看到的关于生物的地理分布和现在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
回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与这个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
这样,在五年的时间内,我专心思考这个问题,并且做了一些札记。
1844年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写成当时我认为是正确的结论的纲要。
【写作应用】这则素材适用于与下列话题有关的命题、话题或材料作文:(1)积累(2)开拓(3)认识规律(4)追求(5)成功的秘诀。
(6)坚持是胜利的保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正是因为有了丰厚的积累,达尔文才有惊人的发现。
这则材料内涵很丰富,使用广泛。
使用时,注意角度转换,注意表达,避免成就感。
第四单元示例课内素材(一):经典论据《咬文嚼字》举了如下事例:“郭沫若改台词”“王若虚改‘李广射虎’”“贾岛‘推敲’的故事”“《惠山烹小龙团》的诗句”,这些事例,告诉我们,在求学的道路要以严谨的精神,刻苦自励来逐步达到艺术上的完美。
【写作应用】这则素材可用于与”虚心学习”“严谨治学”“相信自己和听取他人意见”“谦虚使人进步” 有关的命题、话题或材料作文中,具体运用时要注意变换角度和语言的表述。
课内素材(二):经典言论维纳斯正是由于双臂残缺才具有了“丧失“的美感,才有迷人的气质,将维纳斯的缺陷填补复原反而限制了人们的想象的空间,失去了抽象意义上的无比神妙的整体美。
【写作应用】这素材可用于与“正视缺陷”“创造残缺的美”“优势和劣势”“心态”等有关的命题、话题或材料作文中,运用时要注意中心的广度和深度,结合现实,力求有针对性和教育性。
要做到说理辩证,一要辩证地看待缺陷,任何完美的东西都有缺陷,任何缺陷都有可能显示完美,关键是能否唤起人的想象,给人以多方面的暗示;二是考虑不是所有的缺陷填补起来就是完美;三是考虑身体的缺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心灵具有缺陷,我们要用强大的精神力量来弥补先天的缺陷。
第五单元示例课内素材(一):经典历史镜头一场“鸿门宴”让我们认识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优柔寡断、自大轻敌的项羽;善于用人、狡诈多端的刘帮;多谋善断、临变不惊的张良;老谋深算的范增;智勇双全的樊哙??他们各自的命运也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感叹和思考:历史造就了项羽,时势却成就了刘邦;对项羽,人们只是欣赏而不愿意效仿;而刘邦,这样一个市井无赖,却成就了帝王之业。
究竟谁是英雄,这是一个难题,也恰恰给我们的写作提拱了发挥的空间。
【写作应用】这则素材可以用于“个性”“英雄”“听取别人的意见”“认识自我”“强和弱”“战胜对手和提高自己”“历史与镜子”等有关的话题的写作中。
历史是一个宝库,写作时要依据要求,巧妙地引用和变换角度,合理地安排好文章的结构,深入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课内素材(二):文学家的气节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泽做县令时,有一次,郡里的督邮到彭泽检查公务。
郡里派人送信给陶渊明,要求他做好迎接准备,也就是备好礼品,备好美食佳肴,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迎来送往。
陶渊明气得将信撕得粉碎。
他大声说:“我决不为小小县令的五斗米薪俸,就低声下气地向那家伙献殷勤?”说完,脱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坐下来写了辞职书,辞官回家。
没有高尚的品德和气节就无法做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举动。
陶渊明的故事世代相传,这正是人们对高尚品德和气节的追求和向往。
【写作应用】气节是一种人生准则,一种道德修养。
守节者,诚信无欺,见利思义,将节操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更不要说金钱与虚名。
这则素材可用于“品德与气节”“骨气”“物质与精神”“人生的追求”“学会做人”等有关的命题、话题或材料作文中,运用时要注意角度的变换和材料的详略。
第五单元示例课内素材(一):经典言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写作应用】这则素材,可以用于“师道”“尊师”“敢为人师”“教学相长”“合作”等有关的话题、材料或命题题作文中,具体写作运用时,要注意变换角度,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扣住话题,合理地确定文体。
如写“教学相长”,既可以写成议论文,引用众多材料围绕师生关系,阐明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写成记叙文,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故事来让读者思考,受到教育。
课内素材(二):历史人物魏徵从李唐王朝的长治久安出发,论述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才能“垂拱而治”的道理,劝诫唐太宗积德义、察民心,虚心纳下,善始善终地治理天下。
【写作应用】这则素材,可以用于“纳谏与拒谏”“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贤明与昏庸”“相信自己的意见和听取别人的意见”等有关的话题、材料或命题题作文中,运用时,要注意角度的变换,说理要恰当,大的方面可以谈对国家对民族的影响,小的方面可以谈学习的变化。
写作进要思路清晰,材料有说服力,并注意从不同的方面选择。
课内素材在高考满分作文中的运用示例: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江西考生语文,汉语中蕴藏的文化。
从结绳记事到文字的出现,蕴藏着形象;从诗词的清丽脱俗到散文的柔美飘逸,蕴藏着灵动;从气势磅礴的论文到经典的小说,蕴藏着灵魂。
品味语文,就像细品一杯香茗,温馨的气息沁人心脾;品味语文,就像荷叶上刚沁出的一滴露水,生命的气息传遍全身;品味语文,就像山溪间一股流淌的清泉,纯然、质朴??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带着我的魂来到了濮水边,清幽的月光下,一位孤独的老者,徐徐的背影。
只听到一句:“宁拽尾于涂。
”来回答请命的使者。
他那无所待的逍遥游,他那如大鹏般的志向触动着我的心灵。
荣华富贵尤可舍,权势名利尤可抛,这就是庄子,做着“蝴蝶梦”的庄子,醒来之后,物我已两忘,不知是“我”变成了蝶,还是蝶化成了“我”。
这棵孤独地守候月亮的树永远竖立在我的心中。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带着我的魂来到了那座失落的大观园。
宝钗的可人、练达让人着迷,黛玉那如水的性情让人怜惜,凤姐的泼辣让人钦佩,宝玉的痴情让人心生敬意。
一切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天使印入我的脑海,大观园的盛衰也让人看后觉得惋惜,宝黛的反封建勇气可嘉,那段缠绵悱恻的爱情令人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