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第二节 行为主义心理发展理论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行为主义心理发展理论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发展观

1913年,华生在《心理学评论》杂志上发表论文——《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成为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

(二)关于心理发展的核心观点

心理的本质是行为(否认意识),所以个体心理的发展过程便是行为模式建立且复杂化和行为积累养成习惯的过程。人格即是行为习惯形成的结果。

(三)要点分析

1、有关行为的界定

•行为有机体应付环境的一切活动,其基本成分是反应(R)。

•S—R 任何反应都是由刺激(S:乃是指引发机体反应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引发的机体反射活动。通过刺激可以预测反应,通过反应可以推测刺激。

•反应类型:非习得性反应和习得性反应。人绝大部分的行为都是习得性行为。

2情绪、思维、本质上也是行为反应

•情绪是身体对特定刺激做出的反应。其中占优势的是内脏和腺体系统的动作,这属于内隐行为的一种。(心跳呼吸变化、出汗、脸红等)

•人有三种原始的或基本的情绪即恐惧、愤怒和亲爱。人的各种复杂情绪都是在前述三种原始情绪的基础上,通过条件作用而逐渐形成的。

•思维也是一种感觉运动的行为。

•语言的习惯有两种,一种是外显的语言习惯,这就是言语;一种是内隐的语言习惯,这就是思维。

3、行为--习惯--人格的形成(获得)

•有机体通过对刺激做出反应,尤其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或改变,不断形成、获得新的行为。所以,行为的获得是形成条件反射的结果。学习就是不断形成条件反射的过程。

•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在于替代刺激的生成。

•习惯的形成,实质上是形成了一系列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习惯的单位。•人格是行为习惯沉积的结果。

•“儿童早期行为习惯对会影响成人人格。

•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变人格。

4、环境和教育是儿童行为发展的决定因素

儿童较为复杂的行为的形成,完全来自于环境条件的刺激和塑造。

“给我一打健康的、发育良好的婴儿和符合我的要求的抚育他们的环境,我保证能把他们随便哪一个都训练成为我想要的任何类型的专家——医生、律师、巨商、甚至乞丐和小偷,不论他的才智、嗜好、倾向、能力、秉性以及他的宗教如何”

5、早期训练(教育)在人格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早期训练的不同使人们的行为更加不同。

6、发展不具有阶段性

•发展是儿童行为模式和习惯的逐渐建立和复杂化的一个量变过程,因而不会体现出阶段性。

(四)理论评析

参考: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进步意义

1.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推进了心理学研究的科学化进程。

2.行为主义心理学推动了学习理论的研究。

局限性——

1.将意识及认知等中介过程排斥在心理学研究的范畴之外,使人的

心理过程成为不可知的“黑箱”。

2.对行为的研究采用了元素主义的分析方法,将复杂的行为分解为若干“刺激-反应”单元,从而丢掉了行为的整体性特征。

3.混淆了动物行为和人类行为的本质区别,否定了意识对人类行为的指导、控制和调整的作用,抹煞了人类行为的本质性特征。使得有的心理学家将他的心理学称为“肌跳心理学”或“人兽不分的心理学”。

4.华生的行为“习惯说”是一个不严谨的学习理论,也是个不完善的学习理论。他没有提出解释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的学说或假设。他对学习过程缺乏系统地、深入地研究。因此,他的“行为习惯说”或“学习习惯说”与其说是一个学习理论,不如说是一个不完善、不健全的学习观点。

•“心理学首先在达尔文那里失去了灵魂,现在又在华生这里失去了思想”。

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发展观

•(一)斯金纳传略

(二)关于心理发展的核心观点

心理的发展仍是个体行为模式通过学习而获得的过程。但有机体行为可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两类。而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行为的习得关键在于及时强化。通过操纵好强化技术,就能控制行为反应,塑造理想行为。心理(行为)的发展乃是非阶段性的。

(三)理论要点

1、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箱

•斯金纳认为,人类习得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经由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过程建立起来的,是对一定明确刺激的应答反应,因此,他把这类行为称为“应答性条件反射”;而另一类习得的行为最初出现的时候并没有明显的刺激因素,或者有刺激但不明显,或者纯粹是一种自发的行为,这一类行为因为受到了强化而真正获得,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在行为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不是反应前出现何种刺激,而是反应后得到何种强化。

•如果人们在无意中作出某种行为之后得到了奖赏,人们以后就会多作出这类行为;如果人们无意中作出的某种行为没有得到强化或者导致了惩罚,则以后会不做或回

避这种行为。是行为的后果而不是行为前的刺激导致决定了行为的保持或消退。

2、儿童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

任何行为的习得,都与及时强化有关。所以,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理想行为;也可以通过消退原理来消除儿童的不理想行为。

概念:强化及强化物

•强化:“能增强反应率的效果”。

•强化物:“使反应发生概率增加、或维持某种反应水平的任何刺激”。

•斯金纳认为凡是强化,其结果都是行为概率的增加。

强化技术1:及时强化(立即强化)

强化技术2: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积极强化:由于一个喜爱刺激的加入而增强了一个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

•消极强化:由于一个厌恶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

•无论是积极强化还是消极强化,其结果都是增强反应的概率。

•消极强化不同于惩罚。

强化技术3:连续强化与间歇强化

•连续强化即每一次正确反应之后都给予强化。

•间歇强化:非每一次正确反应之后都给予强化。

强化技术4:比例强化和间隔强化

•比例强化:根据一定比例给予强化。如,每5次正确反应给予一次强化。

•间隔强化:根据一定时间间隔给予强化。例如,每5分钟给予一次强化。

•固定比例强化例如,每5次正确反应给予一次强化。

•变化比例强化例如,3:1,5:2 ,随机的。

•固定间隔强化例如,每5分钟给予一次强化。

•变化间隔强化例如,10:1,30:1,40:2,随机的。

强化效果

强化的方式可以有种种不同的结合和顺序,不同的强化安排对学习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1. 对习得速度的影响:

一般说来,如果最初学习时给予连续强化,学习速度就会比较快些。如果最初学习时使用间歇强化,学习就会困难些,速度也就慢一些。

•2.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首先,一般说来,比例强化比间隔强化的反应速度要快些。其次在两种固定强化安排中(固定比例强化和固定间隔强化),在每次强化后,反应速度立即变慢,其反应速度是从这一次强化后到下一次强化前有规则地逐渐加快。由于这种图解很像海里的扇贝,因此把它称为“扇贝型”(scalloping)效应。最后,在两次强化之间反应速度的这些变式,只表现在固定强化安排中,在变化强化安排中则没有呈现这种现象。

强化效果

•3、对消退速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