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教案《小数的近似值》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5
1.前言小学五年级是学习小数除法的重要阶段,小数除法不仅是日常生活中数学运算的必备技能,更是学习高中数学的基础。
在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育中,老师需要借助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轻松地掌握小数除法求商的近似值。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小数除法的近似值计算方法,加强对小数除法的理解和应用。
2.版本要求和教学目标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量水平,选用适合的教材版本,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在进行小数除法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逐步讲解,循序渐进,注重实际应用”的原则,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概念,掌握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和方法。
教学目标具体包括:A.理解小数除法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和过程。
B.学会使用除法口诀和竖式计算方法,准确地计算小数除法的商和余数。
C.熟练掌握小数除法的近似值计算方法,能够快速地对小数除法的商进行估算和近似值计算。
3. 教学内容和方法小数除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如货币的计算、百分数的计算等都需要使用小数除法。
为了能够让学生灵活地掌握小数除法的近似值计算方法,我们需要使用一些实用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具体如下:A.除法口诀的讲解除法口诀是学习小数除法的第一步,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演示的方式,讲解小数除法的口诀:被除数加小数点,除数不变点也来;小数点上移,商就在又下来。
B.竖式计算方法的讲解竖式计算法是小数除法的重要计算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计算实例,演示竖式计算法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技能。
C.估算和调整方法小数除法的估算和调整方法对于学生判断答案的准确性,以及加快计算速度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综合性练习,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数字大小比较进行估算和调整方法,从而减少计算工作量,提高计算精度。
4. 教学案例以小数除法的计算为例,来介绍如何运用教学方法和技巧进行教学。
(1) 计算16.8÷0.6。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求商的近似值优秀教案〔共16篇〕篇1: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求商的近似值优秀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求商的近似值优秀教案教材分析^p本节课的设计思想完全遵循课程大纲按课时要求编写教案,它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采用现代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力求做到重难点突出,精心的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p在学习了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小数除法后,学生再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不会感到太困难。
老师尽可能的创造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讨论的时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位学生打破自己,展示自己,同时应重点引导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进展正确地分析^p ,选择正确的方法取商的近似数。
同时,引导学生擅长观察、发现求商的近似数的`简便方法。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意义。
〔2〕掌握“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正确的按题意求商的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进展求近似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灵敏应用的才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意义,掌握“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求商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
0.63÷7 0.24÷0.3 0.65÷0.1372÷144 1.44÷0.6 5.6÷0.082.按“四舍五入”法,将以下各数保存一位小数.1.483 5.347 8.7852.8643.按“四舍五入”法,将以下各数保存两位小数.7.602 4.003 5.897 3.996做完第2题后,要让学生说明其中小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二、探究新课1.教学教科书P23页例7.〔1〕出例如题7.〔提问学生:一打是多少个羽毛球?〕〔2〕要求根据书上提出的信息列式计算.列式19.4÷12〔3〕根据单价=总价÷数量〔4〕根据题意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求小数的近似数》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正确使用数轴取近似值的方法。
2.掌握用带分数表示小数的方法。
3.了解小数的有理性,理解小数的运算规律。
教学重难点1.理解小数的有理性。
2.掌握用不同算法求小数的近似值。
3.熟练掌握小数的四则运算。
教学过程1. 关注重点,分析问题教师引入:通过引导,向学生展示某个小数数值,并请他们尝试用最简单的方法表达出它在数轴上的位置。
这是问题较为简单的激发学生兴趣和注意力的方式。
教师指导:然后,教师需要运用一些实例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如何运用数轴得出小数的近似值?•如何用带分数表示小数?两者有何联系?•小数加、减、乘、除的运算方法是什么?2. 实例讲解,掌握方法步骤教师讲解:通过运用课本中的相关例子,教师需要向学生阐述数轴取近似值的方法、带分数表示小数的几种方式,以及小数的四则运算。
通过实例来讲解,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方法步骤与技巧。
3. 练习,提高技巧水平教师指导和辅助:通过给学生提供练习机会,在不断切磋中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并提高技巧水平。
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有理性,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暂似值和极限值。
教师评价:通过评价学生做题情况和对解题方法的理解情况,为后面教授深入应用的讲解做准备。
4. 创新讲授,拓展应用领域教师引导和指导:教师在这个环节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进行个性化拓展。
通过引导和指导,让学生能够自己提出可能的应用场景,并探究所学内容在这些场景中的应用方式。
教学反思这节课教的是《求小数的近似数》这个课题,通过设计较为完善的课堂教学方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完善的数学求解能力,对其未来的数学学习起到不小的帮助。
在教学中,需要注意时间分配和资源配置的平衡,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发掘学生的巨大潜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求商的近似值教案引言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正在学习数字和数学,这个时候小数除法求商的近似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它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的概念,并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小数运算。
在这篇教案中,我们将介绍如何教导学生小数除法求商的近似值,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掌握这个知识点。
一、知识点介绍1.1 小数的定义小数是数值中用小数点与整数位隔开的数。
小数部分包括小数点后的一位或几位数字。
1.2 小数的运算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和整数运算相同,但需要注意小数点的移位规则。
1.3 求商的近似值求商的近似值是指在进行小数除法时,通过估算来获得比较接近精确商的结果。
它可以在不必要使用计算器或其他工具的情况下,快速地计算出一个较为精确的结果。
二、目标和要求2.1 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小数除法的概念,掌握小数除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够熟练地使用这个方法进行小数除法计算。
2.2 要求学生需要掌握小数的概念和小数的四则运算。
三、教学过程3.1 引入让学生回顾小数的概念和小数的加减乘除的方法,引出小数除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概念。
3.2 示范与讲解给出小数除法的式子,例如:3.8 ÷ 0.6,讲解如何使用近似值法计算结果。
教师需要讲解如何进行近似计算,并重点介绍小数点移位规则和小数位数的影响。
教师可以使用白板或幻灯片来进行示范和讲解。
3.3 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可以提供一些小数除法的练习题来让学生练习。
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定时检查,确保学生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3.4 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内容和学习要点,强调学生要继续练习,掌握小数除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可以进行学生自我评价,或者进行小测验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5.1 概念的讲解在讲解小数除法求商的近似值时,要确保学生准确理解其概念,并能够掌握计算方法。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轻松学会求小数除法的商的近似值本篇数学教案是专门设计给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旨在让他们掌握如何快速求小数除法的商的近似值,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一、知识回顾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同学们就已经学过小数加减乘除了。
但是,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小数除法的运算需要计算出商的近似值,这就需要我们对小数的处理有更深入的了解。
小数可以先转化为分数形式,如0.3可以转化为3/10。
而小数除法的商的近似值可以通过对除数和被除数先除以一个相同的数,从而变成整数除法计算。
例如,36.2÷5.3可以转化为362÷53。
这种方法可以方便我们计算出十分近似的商,在实际的计算中也经常使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篇数学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知识:1.如何将小数转化为分数形式;2.如何通过除以相同的数,将小数除法变成整数除法;3.掌握如何通过整数除法计算商的近似值;4.熟练掌握以上知识,并能在实际计算中灵活运用。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如何通过除以相同的数,将小数除法变成整数除法;教学难点:如何计算出商的近似值。
四、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出示一道小数除法题,如45.3÷4.6,让学生回想之前学习的小数除法的方法,思考如何计算出这道题目的商的近似值。
2.讲解①通过转化为分数形式,将小数除法转化为分数除法。
以45.3÷4.6为例,我们可以将它转化为453/46÷46/10;②通过除以相同的数,将小数除法变成整数除法。
以453/46÷46/10为例,我们可以将46/10都除以2,变成23/5。
因此原式可以转化为453/23÷5;③通过整数除法,计算出商的近似值。
以453/23÷5为例,我们可以先计算出它的整数商,即453/23÷5=19÷1=19,那么原式的近似值即为19.我们也可以计算出余数再进行借位,从而计算出更精确的近似值。
在五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小数除法求商的近似值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考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教学内容,我们可以运用以下几个小点窍门:一、关注小数点后的位数在进行小数的除法运算时,我们需要关注被除数和除数小数点后的位数。
例如,当我们要计算132.32÷4.92时,可以将被除数132.32和除数4.92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变为13232÷492,再进行带余数的除法运算。
计算结果为26余100,将余数转换为小数形式,得到0.203。
因此,原式的近似值为26.203。
二、估算商的值在进行小数除法运算时,我们可以先对商的值进行估算,再进行精确计算。
例如,当我们要计算54.35÷7.83时,可以先估算出商的值约为6,再进行精确计算。
将被除数54.35和除数7.8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变为5435÷783。
在进行商的估算时,我们可以将被除数和除数的第一位相除得到大致的商的值,即54÷7≈6。
然后再通过计算来得到更精确的商的值。
因此,原式的近似值为6.94。
三、运用绝对值求商误差在进行小数除法运算时,我们可以运用绝对值求商误差的方法来检验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
例如,当我们要计算36.84÷9.23时,可以先估算出商的值约为4,再进行精确计算。
将被除数36.84和除数9.2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变为3684÷923。
我们可以使用计算器或手算法进行精确计算,得到商的值为3.988。
通过运用绝对值求商误差的公式,可以得到:|3.988-4|÷4×100%≈0.30%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数除法求商的近似值的精度较高,可以通过上述方法来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在学习小数除法求商的近似值时,我们可以通过关注小数点后的位数、估算商的值和运用绝对值求商误差的方法,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这些小点窍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解题,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6.小数的近似数-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小数的近似数是指近似地说出小数的大小。
2.能够通过与整数的大小关系,讲解小数的近似数。
3.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小数的近似数的概念及含义。
2.比较数的大小,讲解小数的近似数规则。
3.综合运用,加深对小数的近似数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小数的近似数的概念和规律。
2.教学难点:加深学生对小数近似数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把生活中的实际场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掌握小数的近似数。
2.游戏互动法:通过游戏、竞赛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性。
3.观察实验法:通过结合实际例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近似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五、教学步骤5.1、导入环节1.引出本课话题:“小数的近似数”。
2.提问:你们都玩过什么游戏吗?玩个游戏,看看你们谁是口算高手?3.引出“小数的近似数”,通过猜数字游戏,引出小数的近似数的概念和意义。
5.2、基础知识讲解环节1.具体分析何为小数的近似数,以及如何求小数的近似数。
2.通过比较数的大小,讲解小数的近似数规则。
5.3、加深理解环节1.通过数学游戏、考试等形式,加深学生对小数近似数的理解。
2.安排生活情境,让学生练习分析与设计小数近似解的能力。
5.4、巩固和拓展环节1.课程结束前,通过回顾总结,进一步加强对小数的近似数的掌握和运用。
2.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巩固和拓展小数近似数的概念与规律。
六、教学效果反馈教师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同时征求家长的反馈意见,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和资源的整合,使教学实践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发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6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3页的例9、“试一试”和“练一练”,第45页的练习七第5~8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和精确到哪一位等的含义,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正确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了解按数位保留小数近似值末尾有0时,表示了近似值的精确度;能辨认数的改写和求小数的近似值。
2.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理解取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体会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通过生活实例体会小数的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应用意识,发展数学素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近似数末尾有0表示的精确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流程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1.激活旧知(1)根据要求将下面各数改写。
7580000 (改写成用“百”作单位的数)7580000 (改写成用“千”作单位的数)7580000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758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2)2003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一共招生本科和专科新生252158人,其中男生144310人,女生107848人。
把它们改写成“万人”作单位的数。
252158人=()万人144310人=()万人107848人=()万人(3)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写出它们的近似数。
1506618 234750 1534090000 780250000(4)2010年我国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此次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亿人。
通常我们说大约是13亿人。
2.引入新课谈话:生活中一些用小数表示的数量,有时根据需要或者为了方便,不用准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
我们已经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知道求近似数要看应保留数位的后一位,用“四舍五入”法确定近似数。
积的近似值教材第66页的内容及第67、第68页练习十二的第8~18题。
1.使学生理解求近似值的实际意义,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
2.使学生知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取积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猜测、验证,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类推迁移能力。
1.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
2.根据实际需要求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值。
投影仪,课件。
1.口算。
0.21×0.4=3×0.6= 2.5×4=0.17-0.08=0.2×0.3= 1.2×0.05=0.42×20=0.5÷10=2.按要求取下面各小数的近似值。
0.384(保留一位小数)8.008(保留两位小数)3.4(保留整数)7.996(保留两位小数)1.谈话导入。
教师:根据刚才学过的小数乘小数的知识,我们知道乘数里小数的位数越多,积里的小数位数也越多。
因此,为了记录方便,在小数乘法的计算中,往往需要求积的近似值。
2.例题讲解。
教师出示教材第66页的例9,让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并根据题目要求列出算式进行解答。
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3.18×1.6≈5.09(万元)3.18× 1.619083185.088答:去年大约收入5.09万元。
3.巩固算理。
计算结果为什么要取近似值?(题目中的要求是保留两位小数,这样计算出来的结果更简便)保留两位小数应看哪一位数字?(看第三位小数,然后根据“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师生共同小结:在计算时,小数乘法所得的积有时位数太多,实际却并不需要,往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它的近似值。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应该根据要求保留的位数多看一位,用“四舍五入”法得到近似值,一定要用“≈”连接,近似值末尾的“0”不能去掉。
积的近似值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应该根据要求保留的位数多看一位,用“四舍五入”法得到近似值,一定要用“≈”连接,近似值末尾的“0”不能去掉。
小学数学《近似数》教案小学数学《近似数》教案(通用1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近似数》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近似数》教案篇1课题:近似数第8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精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
2、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学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近似数和精确数,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我今年三十五岁了,度过了一万多个日日夜夜。
想一想:在老师介绍自己的这两个数字中,你认为哪个数字描述得更精确?为什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实时指导,引导学生得出:三十五岁更精确,一万多个日日夜夜是个近似(大概、大约)的数。
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近似数有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一)认识近似数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6情境图。
2、初步感知。
让学生读一读两个情境中的信息,联系情境中的内容想一想:如果让你把划线的四个数字分一分,你想怎样分?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组织交流。
3、加深理解。
(1)思考:你知道上面哪些数是近似数吗?教师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明确:220万和1902万是近似数;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
(2)让学生结合具体例子说说生活中的近似数。
(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7“20xx年某市人口情况统计表”。
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并读出这几个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积的小数点的定位和小数积的近似值-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小数乘法算式中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2. 掌握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定位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法运算。
3. 能够对乘法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近似,理解近似值的概念。
4.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数乘法算式中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2.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定位方法。
3. 小数乘法运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小数积的近似值及其求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定位方法,小数乘法运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法算式中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小数积的近似值及其求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小数乘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小数乘法算式中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 演示与讲解:通过例题演示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定位方法,讲解小数乘法运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4.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相互讨论,加深对小数乘法的理解。
5. 小数积的近似值:讲解小数积的近似值及其求法,让学生学会对乘法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近似。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找出两个小数乘法的问题,并解答。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定位方法,理解了小数乘法算式中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同时,通过讲解小数积的近似值及其求法,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教案遵循了苏教版教材的编写思路,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9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1(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怎样准确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课前我先学姓名:班级:成员分工回答1复习怎样求近似数(请说出怎样想): 35675≈(四舍五入到千位) 125493≈(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想:求小数的近似数与求整数的近似数一样,也可以用“四舍五入”法。
20.984≈ (保留一位小数)注: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省略()位后面尾数。
想:30.984≈ (保留两位小数)注: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省略()位后面尾数。
想:40.984≈(保留整数)注:保留整数就是省略()位后面尾数。
想:一、堂上合作学习 1、组内交流课前学习结果。
2、请一个组的学生上来汇报。
教师关注汇报过程中以下几个问题的解决:①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值,如果保留整数,就看十分位是几;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百分位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
②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
0应当保留,不能丢掉。
二、练习: 1、填表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9.9560.905104633、猜一猜请同学们猜猜老师的身高。
教师提示:身高大约是1.6米,老师的实际身高是两位小数,猜一猜老师的实际身高是多少米?老师的身高是用四舍法得到的,再来猜一猜。
三、全课小结:教师明确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整数的近似数相似。
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
要注意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育资料】五年级数学教案《小数的近似值》小数乘法第86页例3例4,试一试及练习十五第1----5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1、计算下列各算式。
(小黑板出示)2.51x0.72.51x52.51x5.72、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指名学生回答,特别是位数不够怎么办?3、准备题。
精确到个位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到百分位精确到千分位0.80541.9736二、、新授。
1、教学例3。
(1)出示例题:王大伯前年收入3.18万元,去年的收入是前年的1.6倍。
去年他家大约收入多少万元?(得数保留两位小数)(2)说说计算方法,列出算式。
(3)板书:3.181.6()指名一人板书竖式,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集体订正。
说一说:积怎样保留两位小数?(4)练一练。
求出下面各题积的近似值。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7.20.090.863.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0.280.75.893.62、教学例4。
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0.81.31.30.8(0.90.4)0.50.9(0.40.5)(3.2+2.8)0.63.20.6+2.80.6提问: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交流。
发现:用了乘法运算律。
Axb=bxa(axb)xc=ax(bxc)(a+b)xc=axc+bxc说明: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3、试一试。
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0.250.7340.32403完成后,学生交流。
指一人板书。
4、练一练。
用简便方法怎样计算比较简便?0.250.7340.32403计算下面各题,并应用乘法交换律验算。
3.54.80.370.251.90.18三、综合练习。
练习十五。
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塑料板,底边长3.2分米,高1.84分米。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先估算,在计算,得数保留整数。
五年级数学教案《小数的近似值》
小数乘法第86页例3例4,试一试及练习十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计算下列各算式。
(小黑板出示)
2.51x0.72.51x52.51x5.7
2、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指名学生回答,特别是位数不够怎么办?
3、准备题。
精确到个位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到百分位精确到千分位
0.8054
1.9736
二、、新授。
1、教学例3。
(1)出示例题:王大伯前年收入3.18万元,去年的收入是前年的1.6倍。
去年他家大约收入多少万元?(得数保留两位小数)(2)说说计算方法,列出算式。
(3)板书:3.181.6()
指名一人板书竖式,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集体订正。
说一说:积怎样保留两位小数?
(4)练一练。
求出下面各题积的近似值。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7.20.090.863.2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0.280.75.893.6
2、教学例4。
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0.81.31.30.8
(0.90.4)0.50.9(0.40.5)
(3.2+2.8)0.63.20.6+2.80.6
提问: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交流。
发现:用了乘法运算律。
Axb=bxa
(axb)xc=ax(bxc)
(a+b)xc=axc+bxc
说明: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3、试一试。
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0.250.7340.32403
完成后,学生交流。
指一人板书。
4、练一练。
用简便方法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0.250.7340.32403
计算下面各题,并应用乘法交换律验算。
3.5
4.80.370.251.90.18
三、综合练习。
练习十五。
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塑料板,底边长3.2分米,高1.84分米。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先估算,在计算,得数保留整数。
)
作业设计:
练习十五2、3题。
板书设计:
小数乘法
3.181.6()
3.18
1.6
1908
318
5.088
答:去年他家大约收入5.088万元。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