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广东中考历史总复习中考解读第十四讲
- 格式:ppt
- 大小:58.22 MB
- 文档页数:22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汇侨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14-22课新人教版第十四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1、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3、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嫁呼韩邪单于,促进了汉匈友好。
汉武帝时,开始反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第十六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2、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蔡伦。
3、《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
4、张仲景写成的《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5、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造纸术未发明以前,古埃及人将字写在纸草上,古代欧洲人将字写在羊皮纸上。
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
主要著作《五禽戏》。
第十七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世界三大宗教指: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公元前1世纪末)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张骞通西域后,佛教沿丝绸之路逐步传到中国)。
(西汉为前206——公元25)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是张陵(道教徒尊称他为张天师)。
道教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代。
《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水平很高,它的杰出代表诗轰动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第十八课三国鼎立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官渡之战。
200年袁绍十万大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曹操只有三四万人,曹操火烧袁军粮草,大败袁军。
208年曹操率二十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孙刘联军五万人马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和曹军对峙,周瑜指挥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220年,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
第一部分模块三第二单元考点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1.(2019·湖北鄂州)下图是小明同学在历史课堂上对某一历史事件做的学习笔记,下列主题最符合笔记内容的是(A)(1)时间:1953—1957年(2)主要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3)主要成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青藏公路A.“一五”计划B.三大改造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国有企业改革2.(2019·福建福州模拟)下表反映了(B)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出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第一座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A.C.三大改造目标基本实现D.我国工业集中在东南沿海3.(2019·山东聊城)“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
这些项目的实施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C)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B.保障了土地改革的完成C.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D.标志着三大改造的结束4.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D)年份粮食/百万吨棉花/百万吨煤/亿吨钢/百万吨1952 163.42 1.30 0.66 1.351957 195.05 1.64 1.31 5.35 A.C.三年自然灾害影响农业发展D.“一五”计划的实施使重工业迅速发展5.下图是1957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题为《入社》的纪念邮票,这里的“社”指的是(A)A.农业生产合作社B.农村供销合作社C.农村人民公社D.联产承包小组6.(2019·河南)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
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己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
这表明(C)A.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B.公私合营取得显著成效C.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D.“一五”计划进展顺利7.(2019·广东佛山月考)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十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1.(2022·广西梧州)1978—1982年,农村改革使城乡农贸市场得到恢复和繁荣,出现了农民长途贩运、异地经商的现象,还出现了各种专业市场,如浙江温州、台州、义乌等地的小商品市场。
这说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B.对外开放首先从浙江省开始C.国内改革释放社会经济活力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78—1982年,农村改革使城乡农贸市场得到恢复和繁荣”并结合所学知识,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对内改革,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村改革促进城乡商贸发展,排除A项;对外开放首先从广东省开始,排除B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确立的,排除D项。
2.(2022·湖南衡阳)阅读下图《1981年和2016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与构成》,分析正确的是()注:农产品和原材料等属于初级产品,机械设备等属于工业制品A.农轻重结构比例已严重失调B.国际市场限制初级产品贸易C.工业制造水平远远领先世界D.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变化答案:D3.(2022·海南)从开展土地改革到实行农业合作化,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和政府不断调整农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A.提高粮食产量B.解决温饱问题C.缩小城乡差别D.维护人民利益答案:D4.(2021·甘肃天水)我国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6 595亿斤,增至2013年的60 194万吨。
中国农业实现了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的奇迹。
这一成就主要得益于()A.土地改革B.第一个五年计划C.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D5.(2021·青海)1978年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
第一部分模块四第一单元考点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1.(2019·广东中山模拟)人类结束了野蛮时代后,大河流域地区往往率先进入文明时代。
如图的文明成果产生在(A)A.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B.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C.恒河、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D.黄河流域的古中国2.(2019·四川眉山)人类最早的文明一般产生于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
下列人类古代文明中,发源于非洲地区的是(C)A.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C.古代尼罗河流域文明D.古代黄河流域文明3.(2019·湖北黄石)文献是解读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组合对应正确的是(A)A.《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B.《天方夜谭》——古印度C.《查士丁尼法典》——古希腊D.《荷马史诗》——古罗马4.(2019·四川攀枝花)古巴比伦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刑事、民事、商贸、婚姻等行为都做了较细的规定,并于公元前18世纪左右形成了《汉谟拉比法典》。
这说明(D) A.古巴比伦的社会生活很浪漫B.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完美C.古巴比伦的商品经济较活跃D.人类社会的法制历史非常悠久5.(2019·湖南株洲)某《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吠舍骂了要罚款150到200帕那,首陀罗骂了,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
”这一规定出自(A)A.古代印度B.古代中国C.古巴比伦王国D.古代埃及考点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政治。
初步认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成就6.(2019·湖南常德)某班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以“蓝色的地中海文明”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其搜集的主要参考书目应该是(D)A.《尼罗河畔的金字塔世界》B.《失落的文明:巴比伦》C.《梨俱吠陀》D.《雅典政治制度》7.(2019·福建福州模拟)“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第一部分模块一第二单元考点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1.“他驱动万乘战车,点燃遍地烽烟……诸侯割据,十年间便成了无影无踪的旧梦——这是中国大陆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中国大陆永远连成统一的整体。
”上述材料描述的是(B)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B.嬴政统一六国C.汉武帝的大一统D.西晋的统一2.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
秦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后,下列存在的情况是(D)①“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②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钱③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④农民缴税用的“斗”容量不同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3.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C)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中央集权制D.行省制考点陈胜、吴广起义4.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B)①秦朝的徭役繁重②秦朝的赋税沉重③秦朝统一度量衡④秦朝的刑法残酷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②④5.农民起义通常是指由农民阶层发动的武装反对统治阶级的运动。
我国历史上开此先河的是(A)A.陈胜、吴广起义B.刘邦、项羽起义C.李自成起义D.太平天国运动6.(2019·广东汕头期末)小明同学在某搜索引擎里输入“大泽乡”“揭竿而起”等词语,由此推断,小明查找的是关于哪方面的资料(C)A.马陵之战B.楚汉之争C.陈胜、吴广起义D.黄巾起义考点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7.“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
”为此,汉武帝(C)A.分封诸侯B.广设郡县C.实施“推恩令”D.设立“三司”8.(2019·山东烟台)“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第一部分模块一第三单元考点大运河的开通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A)A.①建立隋朝②灭掉陈朝③开凿运河B.①灭掉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凿运河C.①开凿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掉陈朝D.①建立隋朝②开凿运河③灭掉陈朝2.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的人工水道。
这一伟大工程(D)A.以长安为中心B.最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C.是隋文帝的政绩之一D.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考点“贞观之治”3.史书《贞观政要》对唐朝贞观年间的社会情况有如下描述:“商旅野次(野外停留),无复盗贼,囹圄(监狱)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与书中描述繁荣景象有直接关系的帝王是(B)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4.杜佑在《通典》中说道:“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
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这一局面的出现与唐太宗采取的哪项措施有关(B)A.完善三省六部制B.鼓励发展农业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D.虚心纳谏5.“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
”材料反映了唐太宗(D)A.勤于政事B.善于纳谏C.节俭治国D.唯才是用考点隋唐科举制度6.“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这句话反映的选官制度开始于(B) A.汉朝B.隋朝C.唐朝D.明朝7.(2019·北京东城区期末)如果你去广州、泉州、徐州等地旅游,会发现这些城市都有“状元街”。
下列制度与“状元”有关的是(D)A.禅让制B.分封制C.三省六部制D.科举制8.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
材料表明科举制(C)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B.可以推动教育发展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D.能够防止政权覆灭考点唐朝经济繁荣9.(2019·四川绵阳)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2020年广东中考历史试题分析及2021年备考攻略2020年是特别的一年,在新冠疫情的阴影中,学生们经历了最长的寒假,遇上了取消考纲的“不确定性”,参加了最晚的中考。
在种种严峻的环境下,很多人都怀着侥幸的心理,以为中考难度会降低,结果却是阵阵的哭号。
今年广东中考历史科目从题量到质量都有所提升。
全卷有30道单项选择题加3道综合题,命题灵活,考查内容紧贴核心素养,注重历史研究能力,可谓是一份历史味浓郁的中考试题。
一、2020年广东中考历史试题概况1.试题知识内容分布2.总体分布由上述表格可知,2020年选择题比2019年增加了5题,而中国古代史较往年就增加了5题,也就是说,选择题所增加的题量都放到了中国古代史中,这也说明了今年历史中考与以往着重考查近现代史的情况不同,中国古代史分值比例上升,与另外两个板块形成“三足鼎立”局面,与高考分值分配的方式接轨。
中国古代史分值的上升也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综合题也较往年增加了一道大题,但小题总数只增加了2小题,分值却比往年增加了15分,这说明,综合题单个得分点的分值有所提高,同时导致学生分数更容易被拉开距离。
二、2020中考试题整体分析·1.单项选择题难度有所回调,综合题难度大幅提升。
今年选择题难度有所回落,但大部分题目仍维持中的偏上的难度,但没有“绝杀”的难题,故占总分75%的单项选择题取得满分的机会还是存在的。
选择题仍是以材料分析题为主,有些题目学生读一遍可能并不能选出正确答案,但多读几遍就能大概体会到命题点。
如第6题,提干的材料体现了简牍时代和纸本时代,书写和文辞变化。
初读时考生可能并没有注意到材料提及了文辞方面的变化,而下意识地错选D选,但多读两遍后就能发现材料其实是在说纸的发明对书写和文辞表达的影响。
所以对存在不确定的题目时,可多读几遍,领会领会命题人的思路。
综合题第31题并不是考查教材中某一知识点,而是回归历史本源,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