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外胆管の解剖
- 格式:ppt
- 大小:450.50 KB
- 文档页数:10
胆道解剖与生理一、胆道系统的应用解剖胆道系统包括肝内胆道和肝外胆道两部分,起自肝内的毛细胆管,其终末端与胰管汇合后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肝内胆道:包括肝段胆管、肝叶胆管和肝内左、右肝管;肝外胆道:包括肝外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图46-1)。
1、肝内胆道解剖肝内胆管起自肝内的毛细胆管,继而汇集成小叶间胆管、肝段胆管、肝叶胆管和肝内左、右肝管。
肝内胆道肝内左、右肝管肝内胆管的行径与肝内门静脉和肝动脉及其各级分支走行大体一致,三者均为一结缔组织鞘(Glisson鞘)所包绕(图)。
肝脏Glisson鞘肝内胆管、肝内门静脉、肝动脉三者结缔组织鞘——Glisson鞘肝内胆管可按肝的分叶、分段来命名,左、右肝管为一级支,左内叶、左外叶、右前叶、右后叶胆管为二级支,各肝段胆管为三级支。
2、肝外胆道解剖肝外胆道系统包括左肝管、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
(1)左、右肝管和肝总管肝总管由左、右肝胆管在肝门横沟的深处汇合而成。
右肝管位于肝门横沟的右侧,位置较深,深入肝的后上方,较为粗短,长约2~3cm,由右前叶和右后叶胆管汇合而成,并接受来自尾状叶右段及尾叶突的小胆管,其与肝总管之间的夹角约为150o。
左肝管位于肝门横沟左侧,多由左外叶胆管和左内叶胆管汇合而成,还接受来自尾状叶左段小胆管的胆汁,左肝管较为细长,部位较浅,长约2.5~4cm,其与肝总管之间形成约90o的夹角。
肝管的变异较多,有时还可见到副肝管,尤其是右侧副肝管较为多见,由肝门右侧出肝,可汇入肝管、胆囊管或胆总管。
肝外胆道图(总示意图)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总管在肝门部,肝管、门静脉和肝动脉三者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一般前方是左、右肝管,中间是肝左、右动脉,后方是门静脉左、右分支;肝固有动脉分为肝左动脉和肝右动脉,其分叉点最低,门静脉分为肝左、右支的分叉点略高,而左、右肝管汇合点的位置最高。
肝总管全长约2~4cm,直径约0.4~0.6cm,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右前方,其下方与胆囊管汇合而成胆总管(上图)。
胆道解剖与生理一、胆道系统的应用解剖胆道系统包括肝内胆道和肝外胆道两部分,起自肝内的毛细胆管,其终末端与胰管汇合后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肝内胆道:包括肝段胆管、肝叶胆管和肝内左、右肝管;肝外胆道:包括肝外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图46-1)。
1、肝内胆道解剖肝内胆管起自肝内的毛细胆管,继而汇集成小叶间胆管、肝段胆管、肝叶胆管和肝内左、右肝管。
肝内胆道肝内左、右肝管肝内胆管的行径与肝内门静脉和肝动脉及其各级分支走行大体一致,三者均为一结缔组织鞘(Glisson鞘)所包绕(图)。
肝脏Glisson鞘肝内胆管、肝内门静脉、肝动脉三者结缔组织鞘——Glisson鞘肝内胆管可按肝的分叶、分段来命名,左、右肝管为一级支,左内叶、左外叶、右前叶、右后叶胆管为二级支,各肝段胆管为三级支。
2、肝外胆道解剖肝外胆道系统包括左肝管、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
(1)左、右肝管和肝总管肝总管由左、右肝胆管在肝门横沟的深处汇合而成。
右肝管位于肝门横沟的右侧,位置较深,深入肝的后上方,较为粗短,长约2~3cm,由右前叶和右后叶胆管汇合而成,并接受来自尾状叶右段及尾叶突的小胆管,其与肝总管之间的夹角约为150o。
左肝管位于肝门横沟左侧,多由左外叶胆管和左内叶胆管汇合而成,还接受来自尾状叶左段小胆管的胆汁,左肝管较为细长,部位较浅,长约2.5~4cm,其与肝总管之间形成约90o的夹角。
肝管的变异较多,有时还可见到副肝管,尤其是右侧副肝管较为多见,由肝门右侧出肝,可汇入肝管、胆囊管或胆总管。
肝外胆道图(总示意图)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总管在肝门部,肝管、门静脉和肝动脉三者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一般前方是左、右肝管,中间是肝左、右动脉,后方是门静脉左、右分支;肝固有动脉分为肝左动脉和肝右动脉,其分叉点最低,门静脉分为肝左、右支的分叉点略高,而左、右肝管汇合点的位置最高。
肝总管全长约2~4cm,直径约0.4~0.6cm,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右前方,其下方与胆囊管汇合而成胆总管(上图)。
胆道系统的解剖
胆道系统指的是胆囊、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的结构。
它起
到储存、浓缩和排泄胆汁的功能。
胆道系统的解剖结构包括以下部分:
1. 胆囊(Gallbladder):位于肝右叶的下表面,形状像梨,具有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
胆囊与肝内胆管通过胆囊管
相连。
2. 肝内胆管(Intrahepatic bile ducts):这些管道位于肝脏内部,将肝细胞产生的胆汁从肝脏输送到肝外胆管。
肝
内胆管最终汇集成肝总管。
3. 肝总管(Common hepatic duct):该管道是肝内胆管的汇集部分,由肝内胆管和肝囊管的结合组成。
4. 肝囊管(Cystic duct):肝囊管是连接胆囊和肝总管的管道,它负责将储存在胆囊中的胆汁输送到肝总管。
5. 肝外胆管(Extrahepatic bile ducts):肝总管与胰腺的胰管在胰头处相遇,形成主胆管。
主胆管经过胆囊下方的壁射孔时,将胆汁进一步输送到十二指肠。
6. 十二指肠(Duodenum):主胆管通过胆总管进入十二指肠的Vater乳头。
胆道系统的解剖结构独特而复杂,其中每个部分都有特定的功能,协同工作以完成胆汁的储存、浓缩和排泄。
收藏!肝外胆道图解!胆囊管胆囊管将胆囊与胆总管汇合,长度在3~4cm 之间,从胆囊颈行向左后方,并汇入肝总管,形成胆总管。
多数胆囊管与肝总管相遇后平行下降一短距离,之后才汇合。
汇合点常在肝门附近,有时也可降至小网膜的游离缘。
胆囊管的解剖可发生几种重要的变异。
(1)罕见胆囊管全程沿小网膜右缘下降至十二指肠水平,之后才发生汇合,但此时胆囊管和胆总管通常十分靠近;(2) 偶尔可见胆囊管汇入肝右管,此时伸长的胆囊管可走行于肝总管后方或前方,从左侧入肝右管;(3) 有时胆囊管可呈双管或者缺失,胆囊管缺失时胆囊直接与胆总管相连;(4) 有时可见1条或多条副肝管来自肝第5段,可汇入肝右管、肝总管、胆总管、胆囊管,或者直接连于胆囊。
胆囊管解剖的这些变型在手术切除胆囊时相当重要。
胆囊管的结扎或修切必须离胆总管有一定距离,以防止锐器损伤到胆总管。
附属管道必须与肝右管或肝总管区分开来。
胆囊管的黏膜有5~12 个新月形皱襞,与胆囊颈的皱襞相连续。
它们在管腔内形成有规律的螺旋状突起,为管道纵向切面上可见的螺旋瓣。
管道扩张时,皱襞间隙也扩张,表现出类似胆囊颈那样扭曲的外表面。
肝胆管左、右肝管主要来自肝,在肝门右端附近融合为肝总管。
肝总管下行约3cm后,以尖锐的夹角加入右方的胆囊管,形成胆总管。
肝总管位于小网膜游离缘内,门静脉的前方,肝动脉的右方。
胆总管胆总管由胆囊管和肝总管在肝门附近汇合而成。
该管长约6~8cm,成年管径约6mm, 随年龄而增粗。
它向后稍偏左下降,位于网膜孔前方,在小网膜右缘内,肝门静脉的右方,肝动脉的右侧。
胆总管与其左侧的胃十二指肠动脉一起经十二指肠上部的后面下降,然后走行于胰头后面上外侧部的沟内,位于下腔静脉前方,有时嵌于胰腺组织内。
胆总管可紧靠十二指肠第二部分的内侧面,或相邻2cm处。
当胆总管嵌入胰腺组织时,可在十二指肠第二部分后方的胰腺内摸到一个表示其位置的浅沟。
肝胰壶腹胆总管在十二指肠第二部分(降部)的内侧向胰管的右端靠近,两管一起进入十二指肠壁,并通常汇合成肝胰壶腹。
胆管的作用及功能是什么意思胆管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一部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胆管的作用及功能,从解剖结构到生理功能进行详细阐述。
胆管的解剖结构胆管是由肝脏和胆囊组成,分为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
肝内胆管由肝脏内分泌的胆汁汇集而成,而肝外胆管则将胆汁输送到肠道以辅助消化。
具体的解剖结构如下:1.肝内胆管:肝内胆管是胆管系统的起始部分,其分布在肝脏的肝小叶之间。
肝内胆管数量众多,融合形成较大的肝总管。
2.肝总管:肝总管是肝内胆管汇集后形成的一个大的胆管。
它出口在肝门部,与胰腺的主胰管会合形成胆、胰管共同进入十二指肠。
3.胆囊:胆囊是胆汁的储存器,位于肝脏的下方。
它与肝总管相连,通过胆囊管来储存和释放胆汁。
4.胆总管:胆总管是胆管系统中最大的胆管。
它由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而成,贯穿胰腺,并最终与胰腺的主胰管共同进入十二指肠。
胆管的生理功能胆管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和运输胆汁,以及协助消化和吸收脂肪。
下面将介绍胆汁的产生、运输和消化过程。
胆汁的产生胆汁是由肝脏内的肝细胞分泌的液体。
肝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胆红素和胆固醇等废物物质,这些废物物质需要通过胆汁排出体外。
胆汁还含有胆盐和胆色素等物质,它们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起到重要作用。
胆汁的运输胆汁在肝内胆管中积累并流向肝总管,然后进一步流入胆囊。
在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的位置,胆汁可以被储存在胆囊中,以备不时之需。
当需要消化脂肪时,胆囊收缩将胆汁排入胆总管,经过胰腺的主胰管进入十二指肠。
胆汁的消化功能胆汁中的胆盐在消化过程中起到重要角色。
胆盐能够与脂肪分子结合,使其变得更容易被消化酶分解。
在十二指肠中,胆盐能够将脂肪分解成小颗粒,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此外,胆管还能够排泄一些体内产生的毒素,如胆红素和药物废物等。
胆管的重要性胆管在人体消化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没有胆管,胆汁无法被输送到十二指肠,导致脂肪消化能力下降,可能引发脂肪吸收障碍和营养吸收问题。
因此,胆管的功能饱和和正常运作对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至关重要。
想了解胆道疾病,先要了解胆囊与肝外胆管的解剖:
1.肝管与肝总管左、右肝管出肝后,在肝门部汇合形成肝总管。
肝总管直径为0.4~0.6cm,长约3cm,其下端与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
有时除左、右肝管外,还有副肝管(6%~10%)。
2.胆总管长约7~9cm,直径0.6~0.8cm.若直径超过1cm,视为病理情况。
胆总管分为四段:①⼗⼆指肠上段;②⼗⼆指肠后段,③胰腺段;④⼗⼆指肠壁内段。
3.胆囊为囊性器官,呈梨形,位于肝脏脏⾯的胆囊窝内。
长8~12cm,宽3~5cm,容积40~60ml.胆囊分为底、体、颈三部。
颈上部呈囊性扩⼤,称Hartmann袋,胆囊结⽯常嵌于此处。
4.胆囊管由胆囊颈延伸⽽成,长2~3cm,直径约0.3cm.胆囊起始部内壁黏膜形成螺旋状皱甓,称Heister瓣。
胆囊管⼤多呈锐⾓汇⼊肝总管右侧壁,但常有变异,也可很短或缺如。
胆囊三⾓(Calot三⾓)是由胆囊管、肝总管、肝脏下缘所构成的三⾓区,胆囊动脉、肝左动脉、副右肝管在此区穿过,是胆道⼿术极易发⽣误伤的区域。
胆囊淋巴结位于胆囊管与肝总管相汇处夹⾓的上⽅,可作为⼿术寻找胆囊动脉和胆管的重要标志。
5.⾎管与神经胆总管的⾎液供应主要来⾃胃⼗⼆指肠动脉、肝总动脉和肝右动脉,这些动脉的分⽀在胆总管相互吻合成丛状。
胆囊动脉正常时源⾃肝右动脉(约占85%),少数可能起⾃肝固有动脉,或肝左动脉,或胃⼗⼆指肠动脉。
胆囊静脉和肝外胆道静脉直接汇⼊门静脉。
神经纤维主要来⾃由腹腔丛发出的迷⾛神经和交感神经。
⾏胆囊切除⼿术时,如过度牵拉胆囊致迷⾛神经受激惹,可诱发胆⼼反射,甚⾄发⽣⼼跳骤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