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古兵器欣赏(图集)
- 格式:doc
- 大小:15.20 KB
- 文档页数:6
盘点史上10种杀伤力恐怖的中世纪武器在全世界兵器的历史中,欧洲中世纪的兵器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见证了欧洲数百年来的国家兴亡,也是各大风云战争里最不可或缺的存在。
从能够轻易打破敌人头骨的。
到专用于猛刺穿透锁甲的四件,再到杀伤力极强的长柄刀,在众多武器的加持下,中世纪欧洲的战场可谓异常残忍。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史上十种杀伤力恐怖中世纪武器。
10、锤矛锤矛实际上算不上中世纪的武器,因为自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就已经有了锤矛的设计概念了。
只是他在那时代还没进化成为一个作战的武器,更多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我们介绍的这款是中世纪版本的锤矛。
锤矛用锤矛来对抗身穿板甲的士兵是很有效的。
但他对那些没穿板甲的敌人就没那么大的作用了。
锤矛实际上是一种钝器,而钝器在给敌人造成伤害并不像带有刀刃的利器那样简单粗暴。
锤矛还有另一个隐患,那就是他并没有护手。
手很有可能会在战斗中受伤。
不仅如此,由于锤毛大部分的重量都在顶部,所以它是一种头重脚轻的武器,也就是说它并不如其他武器灵活。
锤矛9、战锤战锤是中世纪后期非常流行的近战武器之一,他的头部一面像锤子,另一面则像鹤嘴,而他的尾部则是一个尖刺,用来对敌人造成更大的伤害。
战锤通常士兵会利用战锤平面的锤头把骑手打下马,然后用锤头背面的尖刺猛力敲击盔甲的破洞部分通常是锁子甲,连接肢体与脖子处并杀死敌人。
由于杠杆的缘故,这种尖刺劈击威力十分强大,被认为是对付板甲的首选武器之一。
战锤由于它两边都能用,所以它比刚刚提到的锤矛用途更为广泛。
不过,战锤的触及范围和锤矛非常相似,而且也没有护手的部分,所以它比较不适合用来防御。
8、斧头中世纪是钢铁发展成熟的时代,当时的铁匠们开始在铁中掺入0.5%到2%的碳进入铁,然后在水中淬火,进而形成钢,于是各式各样的武器也诞生了。
斧头而斧头就是整个中世纪最常见的武器。
不过斧头很有趣的一点是,它的能力介于剑和锤矛之间,它更像锤矛一些,因为它也是一种头重脚轻的武器,但它却比锤矛有用。
冷兵器时代的战场主⾓:长⽭的前⽣今世长⽭是世界上各国古代军队中⼤量装备和使⽤时间最长的冷兵器之⼀,是⼀种⽤于直刺和扎挑的长柄格⽃冷兵器。
⾄今现在,在世界偏僻蛮荒之地的⼟著们还在使⽤长⽭狩猎、战⽃,长⽭由⽭头和⽭柄两个部件组成,⽭头多以⾦属制作,⽭柄多采⽤硬⽊、⽵杆、硬藤等,也有⽤⾦属杆制作⽽成的。
▲远离⽂明社会的蛮荒之地——⾮洲⼟著们始终坚持⽤可投掷的桑布鲁长⽭狩猎在中国古代,东汉以前因各地⽅对长⽭的称呼不同,⼜称为“矟”(后世⼜俗称为“枪”)、“铊”等,⽭柄称为“矜”。
古代骑兵⽤的长⽭⼜称为“槊”。
长⽭的历史⾮常久远,其最原始的形态就是旧⽯器时代⼈类⽤来狩猎的前端削尖的⽊棍。
后来⼈们遂渐懂得⽤⽯头、兽⾻制作出更好的⽭头,缚在长⽊棍的前端,增强杀伤效能。
在中国的新⽯器时代遗址中,常常发现⽤⽯头或动物⾻⾓制作的⽭头。
▲新⽯器时代原始⼈打磨制作出的⽯⽭遗物⾃从世界历史进⽂明时代后,⼈们逐渐地掌握了冶铜技术,开始制作铜质的⽭头。
⾄少在公元前3000年,在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古代⽂明中已出现了铜⽭,两河流域苏美尔⼈建⽴的乌尔第⼀王朝(约公元前27~前28世纪)的王陵中,埋有殉葬的战⼠军⼈中,他们装备有铜制的冷兵器装具中,包括甲胄、斧、⼔⾸和⽭。
从公元前25世纪的⽯碑上,可以看到装备有胄和盾牌的步兵⼿持长⽭列队前进的图像。
到公元前2000年前后,古埃及的步兵也以盾牌和长⽭作为主要兵器。
在古代希腊的军队中,长⽭是主要兵器之⼀,虽然他们更多地倾向地使⽤投枪。
▲电影《斯巴达三百勇⼠》的希腊军⼈使⽤长⽭布阵⼤战玻斯⼠兵▲电影《斯巴达三百勇⼠》中希腊长⽭扎穿玻斯⼠兵在步兵⽅阵中,前⾯两⾄三排的战⼠常将长⽭对着敌⼈,后⾯各排把长⽭架在前⼀排⼠兵肩上,形成⼀道抵御敌⼈的屏障。
当时的长⽭⼀般总长约为1.8~2.7⽶。
这种使⽤长⽭的⽅阵到公元前5世纪时被马其顿⼈发展到最⾼峰,著名的马其顿长⽭,⼀般长4⽶左右,有的甚⾄长达4.5~5.5⽶。
西方古代兵器(中世纪)附件:军刀(Saber):一般认为是由细身剑发展而来,在中世纪的实战中鲜有使用(到17世纪时都是大剑配合火枪,军刀只是一般的日常佩剑和决斗武器,地位相当于现代的民用手枪)。
直到拿破仑时代才因铠甲衰落而登上战场。
诚然如此,挥舞着军刀冲锋的胸甲骑兵阵列还是很雄伟的……一般全长90到100厘米,柄有护手,单刃,有的有一定弧度。
方便砍附件:匕首(Dagger):这不是实战用的……真的不是……一般是防身或者紧急时割铠甲带子用……平时就是小刀。
附件:短剑(Short sword)这个……从金属铠甲出现开始就没什么人用了……盗贼?恩……战场之外还有不少人喜欢嘛……不过比较夸张的是柄20厘米,刃40厘米的双手宽刃短剑……是在主武器来不及拔出来时拖延时间的。
附件:双手巨剑(Two-Handed sword):以双手使用为基础的大型砍劈武器,厚度一般在1.5厘米左右,长160厘米,其中柄40厘米。
在刀身上靠近护手处有30厘米无锋的部分。
有血槽,一般有多个装饰突起。
其实也并不重,只有五公斤左右。
笔者家里那把双手巨剑,连没什么腕力的人用双手都可以轻易挥动。
双手巨剑往往并不是非常锋利,毕竟对它来说,破坏力是比杀伤力要重要得多。
附件:此外再提一种剑:罗马宽剑(Gladius)——自从第二次布匿战争时吸收了西班牙剑长处的这种剑出现之后,在好几个世纪里一直是罗马士兵的专用装备。
这种剑完全就是为步兵方阵作战而存在的:双方的士兵“盾牌顶着盾牌”地拼杀时,剑比一般希腊世界重装步兵所使用的长矛更加便利。
在皮德拉战役中,突破了马其顿方阵那长达七米、恐怖至极的长枪之壁后,罗马士兵的Gladius就把马其顿兵砍得落花流水。
现在可以买到几千年前的真品Gladius(一般大概一千美元左右一把),依旧保存良好;中国那些专为帝王精心制作的剑至今仍保存着,但是Gladius是泛用的大量生产品,这就足以看出这种剑的制作水平。
附件:罗马的Pilum从原始时代开始,在尖利的东西成为战争工具之后不久,人类就发明了枪。
世界古兵器一览【麥斯米倫風全身盔甲】16世紀初此件全身盔甲造型原專屬於羅馬帝國皇帝麥斯米倫一世。
麥斯米倫一世(Maximilian I, 1459~1519,在位期間1493~1519)善於更新武器,16世紀初,他在現今奧地利-茵斯布魯克城設兵器製作工坊,尤其在盔甲製作上領導流行,圖示盔甲之造型為其首創,後來在1500~1540年間,廣被模仿且流行於歐洲長達數十年,全套約重30公斤。
【德國黑白相間半身盔甲】1550年古代戰士為求取自身的安全,常用硬骨頭、木頭、獸皮、厚棉布等為材料製作成簡陋的戰時防禦物;西元前600 年起,人類開始懂得以小鐵圈串連編織成「鐵鍊衣」(MAIL SHIRT)保護身體;至西元2 世紀,由於煉鐵技術進步,鐵片盔甲逐漸盛行,至14 世紀達到最高峰,高階戰士的盔甲均須特別量裁製作,造型及樣式甚具藝術性,能保留至今者均被視為藝術極品廣受珍藏。
本件黑白相間之半身盔甲,是16世紀流行於德國的典型樣式。
德國黑白相間半身盔甲】1550年【德國十字弓】1580年歐洲十字弓係由傳統弓箭發展而來,於中世紀時期出現,它具有發射無聲、無煙火,易於攜帶,不受天候、地形限制,利於偷襲等優點,起初用於狩獵,後來才?#092;用於戰場上。
十字弓身採用彈性佳之木材、合成木或鋼片製成,無法徒手操作,必須用特殊的輔助工具,例如絞弦器、拉桿等,方能將弓上弦。
【德國雙手刀】1580年雙手刀,顧名思義是需要用二隻手來操作的兵器,極可能是13 世紀時源自於歐洲的「條頓民族」(Teutonic),是中古時代步兵戰鬥用兵器中最笨重者,西元1450~1580年期間流行於歐洲,它的外型極少有改變。
一般雙手刀長1.8 公尺,重16 公斤。
專用之於比武、防城戰或對付持長矛的集團步兵。
雙手刀的刀刃有時呈波浪狀,容易砍斷敵方之長矛,接近大型十字形護手下方,有兩支突出的小刀,主要是防止打鬥時敵軍的刀劍滑落割到手。
【西班牙左手短劍】1650年左手短劍又稱匕首,15~16 世紀曾流行於歐洲,尤其是德國地區。
欧洲神话中的十大上古神兵欧洲神话包罗万象,它向人们讲述在战场上或个人的奋斗中所展现的大无畏精神;厌倦了按部就班的麻烦制造者们带来的恶果;疾病或意外伤亡所造成的痛苦;死亡的神秘;灵肉的愉悦;对未知世界的挑战;与庞然大物的搏斗,甚至是在生死攸关的较劲过程中潜藏的个人危机。
而神话中的诸神手持兵器的形象也让人记忆深刻,1.永恒之枪(Gungnir)古代日耳曼民族的智慧之神奥丁(Odin)也持有神枪。
这把枪代表他的另一个神格,也就是拥有惊人破坏力的闪电。
他能以此枪打倒敌人,甚至刺断英雄的圣剑。
关于永恒之枪(Gungnir)这词的由来,而以声音表现出“贯穿”这动作的说法,是可信度最高的一个。
这支枪相当长,既可骑在马上使用,也可以抛掷出去。
而且每一次必定会命中目标。
其枪尖由矮人族以精炼的铁打造,锋利的枪刃处刻有鲁纳(Runes)文字,透过其魔力,没有刺不穿的盔甲。
此外,以世界树制造的枪柄,更是坚硬得让人惊讶,不管任何武器都无法破坏这支神枪。
对身为战争之神、暴风之神的奥丁来说,这把枪代表着闪电。
不过,奥丁同时也是诗歌与爱情之神。
当他身为诗歌与雄辩之神时,他的枪就代表着尖锐而一针见血的讽刺;当他身为爱情之神时,神枪同时也象征着贯穿女性的性器。
2.雷神之锤(Mjolnir)北欧的诸神所待有的武器,与奥丁的枪齐名的是雷神索尔(Thor)的短柄槌—雷神之锤。
如果说奥丁的枪是锐利的闪电,那么雷神之锤就是猛烈的雷鸣。
传说雷神索尔的雷神之锤头部是由非常坚硬的岩石或铁所打造,而其握柄的部分则以世界树的木材所制造。
它还有个方便的特色,就是看起来又大又重的武器,在不使用的时候,会自动变小,让索尔收到口袋中,这跟中国神话《西游记》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所用如意金箍棒变化有异曲同工之妙。
雷神之锤其威力与雷击比起来,比较像是在暴风之中与雷鸣同时刮起而席卷大地的风。
它会将房屋或树木完全压扁,破坏殆尽。
奥丁“锐利”的枪,与索尔“沉重”的槌,就仿佛直接反映了这两个天神的个性。
古希腊神话之七种武器很久以前,中国武林有部名著叫《百晓生兵器谱》,江湖人士无不奉为圭臬.其实,早在百晓生出生前千年,古希腊的万达斯先生就著有《万达斯兵器谱》,可惜知者寥寥.现在该书将由奥林匹斯山出版社重新付梓,特截选排名前七的兵器,并附简介,以飨读者.第七名小琉长矛阿喀琉斯特洛亚战争是史上最惨烈的大战,阿喀琉斯又是特洛亚战争中希腊方的主将,长矛则是阿喀琉斯的夺命武器,其威力,可以想象.小琉长矛例不虚发,闻者丧胆,见者丧命.特洛亚城的沦陷,一大半是拜其所赐。
当时特洛亚城主帅赫克托尔和阿喀琉斯决斗,成矛下之鬼,特洛亚失了主心骨,离木马屠城就不远了.中小琉长矛的人,本无药可救.有一次阿喀琉斯误伤老乡,神谕说只有长矛本身能治愈.于是,军医刮下矛头的铁屑敷在伤口处,果然愈合.看来,矛如其人,虽然冷酷,但还是有一丝温情的。
可惜,小琉长矛虽然厉害,小琉的脚踵脆弱了点,被阿波罗的箭射伤,最后出师未捷身先死.一叹.威力指数: ★★★魅力指数:★★★名气指数: ★★★第六名无敌弓箭赫拉克勒斯赫拉克勒斯是古希腊神话里最出名的英雄.他的一生是个传奇,他的名字就是勇敢和力量的代名词。
赫拉克勒斯的形象就是一个披着狮皮的巨人,手操巨弓,背负箭囊. 冷兵器时代,一个神箭手就是个万人敌。
被赫拉克勒斯射中的人,当即毙命,因为箭上抹有九头怪物许德拉的血,见血封喉.在天界平定巨人之乱的过程中,赫拉克勒斯作为唯一的凡人和神祗并肩作战,连连射杀巨人,成为决胜的关键.赫拉克勒斯发起飙来连神祗也敢单挑,神后、战神、冥王都在他的箭下吃过亏。
所谓善游者必溺于水,最后赫拉克勒斯间接死于自己的箭下:他的妻子听信奸人的话,从中了神箭的伤口上采集鲜血抹在赫拉克勒斯的衣服上, 导致赫拉克勒斯中毒身亡.赫拉克勒斯虽死,他的弓箭还继续在人间发挥作用,成为特洛亚战争中致胜的必要条件之一.威力指数: ★★★★魅力指数:★★★名气指数: ★★★第五名魅惑腰带阿佛罗狄忒奥林匹斯山上的实力派占多数,爱神阿佛罗狄忒作为十二主神中唯一的偶像派,并不是偶然的.柔能克刚,美才是硬道理。
欧洲刀剑史(带图)欧洲的刀剑虽然不如大马士革或者日本刀那样有技术上的特点,但是在数千年的战争中也发展出自己的模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刀剑体系。
在游戏和动漫作品中更是经常见到它们的身影,由于欧洲刀剑的形式多样,因此只能选取典型来简单的介绍一下。
首先出场的是罗马短剑。
说它是短剑,因为它的剑身长度在60厘米以内,开了双刃,能刺能砍,使用灵活。
罗马短剑在当时罗马军队中使用十分广泛,从士兵到元帅都有佩带,这和当时战斗的需要有关。
当时罗马军队的方阵以巨大的盾牌和长矛闻名,但是一旦双方的密集队形接近并展开贴身肉搏,它们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只有依靠灵活的短剑来杀伤盾牌缝隙中的敌人,当然短剑也是骑兵、长弓手和军官的自卫武器。
看过电影《角斗士》和《斯巴达克》的朋友一定会注意到,斯巴达克和马克西穆斯在奴隶角斗时都使用了罗马短剑,上下分飞,杀人如麻。
有的厂商还专门制作了复原罗马短剑来满足收藏者的需要。
其实电影中犯了一个错误,当时的罗马短剑绝大多数是青铜制品,而电影中的士兵和奴隶们手中的剑却看上去是钢铁制品!其实正是由于青铜缺乏韧性所以才不得不做成短剑啊。
罗马短剑的继承者有北欧的维京短剑(图片暂缺)和西方军官短剑。
北欧人在战斗时习惯用盾牌,所以短剑比较适用,而军官的短剑则多作为装饰品。
二战德军空降兵将校佩用短剑:接下来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中世纪宽刃剑了,日文游戏中出现的“片手剑”、“重剑”等大多都是指宽刃剑,分为单手剑和双手剑。
这种剑在中世纪时十分流行,当时的战斗中人们身体上的护甲比较少,通常只有锁子铠和护心镜,因此以砍劈见长的宽刃剑就比较受欢迎。
这种剑大多比较沉重,只有臂力强劲的士兵才能挥舞自如,乱军中取敌首级。
在《勇敢的心》中出现了宽刃剑的两种主要形式,见图片:以下是一些现代复制的宽刃剑的图片:这把“Landsknecht"很有特色,握把很长,剑身有点象张飞的丈八蛇矛:14世纪之后,骑士身上的铠甲已经非常厚了,当时除了火枪和长弓,其他武器基本上穿不透200公斤重的铠甲,宽刃剑失去了用武之地,逐渐被细刃剑所取代。
宝物兵器西方名剑宝物兵器西方名剑一、"GRAM"~传说中德意志和北欧的胜利之剑所有者:西格鲁特时代:北欧和中世纪的德意志地域:冰岛、挪威、德意志出典:"埃达"等"GRAM"在德意志和北欧传诵的著名传说中登场,是闪耀着英雄胜利的光辉和代表其壮烈人生的圣剑。
下面的描写以英雄传说的原型为基本,而这些传说对现在的幻想作品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中世纪初期的德意志以及维京时代北欧的最高英雄,就是在瓦格那歌剧中也十分有名的齐格弗里德(北欧称为西格鲁特),而他所持有的佩剑据说是由矮人族所锻造的名剑--"GRAM"。
齐格弗里德(或称西格鲁特)是古代日耳曼的战士,在德意志和北欧被广泛传扬。
其事迹虽没有实典记载,但故事发生的时间则可确定为德意志民族的大迁移时期。
与日耳曼诸部族相对,匈奴族的阿特拉也有登场。
齐格弗里德为了妻子、家人和荣誉与对手展开了激战,据说在这个传说中展现了完全的日耳曼精神,那么究竟故事中所描绘出的英雄形象是怎样的呢?《VolsungaSaga》是记载维京时代冰岛英雄传说的事典,它将北欧古老叙事诗《Edda》中的散文和歌谣做了修改。
故事从西格鲁特的祖父巴鲁森格国王开始讲述。
作为北欧主神奥丁的子孙,巴鲁森格与神的奴仆--巨人瓦鲁库勒的女儿弗廖姿结婚并生有两个孩子。
他的儿子齐格蒙特是当世无双的勇者,他的双生妹妹西格妮是举世无双的美人。
他们居住在由大树围成的大屋子里,这个大树被称做"儿童之树"。
与巴鲁森格一族常年为敌的部族之王西格尔贪图西格妮的美貌,他向巴鲁森格提出要西格尔做自己的妻子,并允诺只要这样就可以实现两家的和平。
在西格尔王与西格妮结婚典礼那一天,一个衣着褴褛、头戴帽子的单眼男子造访了大屋。
他将手持的剑刺入了"儿童之树"。
这个男子说:"只要有谁拔出这柄剑,作为奖励他就是这把剑的主人!"之后,他飘然而去。
西方冷兵器大全之欧洲冷兵器大全欧洲冷兵器之刀剑欧洲冷兵器之罗马剑罗马军团士兵使用的标准剑被称为角斗士。
这就是“角斗士”这个名字的由来,“角斗士”的意思是“刀剑斗士”。
罗马剑是一种中等长度的冷兵器(约75厘米,刃约50厘米),双刃,刀尖非常锋利。
它重约1公斤。
罗马剑柄是木头做的,有时是骨头做的,剑被保存在一个由皮革包裹的木制剑鞘中,有时也会被包裹在青铜或锡制的剑鞘中。
剑鞘上有环,这样剑就可以用带子系在士兵的腰带上。
剑的全称是西班牙短剑,意思是西班牙剑,因为罗马剑最初来自西班牙。
它不是用来在战斗中砍杀,因为没有足够的空间,士兵可能会打自己的人,所以,罗马剑用来刺击。
常见的罗马剑:体重:1.2-1.6千克(2.6-3.5磅)。
长度:64-81厘米(25-32英寸)。
叶片长度:60-68厘米(2.0-2.23英尺)。
宽度:4-8厘米(1.6-3.1英寸)。
罗马的斯巴达剑比普通的剑稍长,斯巴达剑是罗马骑兵的主要利剑,是一把直而长的剑,长度在0.75到1米之间。
文章来源《罗马剑》。
欧洲冷兵器之希腊剑希腊剑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代,分别是古希腊时代、古典时代和希腊化时代。
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希腊人在哥林多、底比斯和雅典定居下来。
随着希腊每个城市人口的增长,居民们被迫互相争斗,战败者被迫成为胜利者的奴隶。
在古希腊时代,那里的剑是由铜和青铜制成的,这种剑在当时的奥尔、查洛斯和相克农都有使用。
在古典时代,希腊的刀剑发生了巨变,就是在这个时期,雅典和斯巴达在公元前500年联合起来与波斯人作战,在这个时期,希腊人开始用铁来制作他们的剑,这导致了剑、匕首和长矛的产生。
希腊化时代最着名的是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和他的士兵携带长柄长枪和剑。
文章来源《希腊剑》。
欧洲冷兵器之维京剑维京人的剑稍长一些,大约95厘米,重2.5磅,刀片本身的平均长度为74厘米,维京人的剑是其他地方流传来的冷兵器,一直使用到公元600年,之后维京人原创衍生出来的剑一直使用到公元1000年。
西方古代兵器(中世纪)附件:军刀(Saber):一般认为是由细身剑发展而来,在中世纪的实战中鲜有使用(到17世纪时都是大剑配合火枪,军刀只是一般的日常佩剑和决斗武器,地位相当于现代的民用手枪)。
直到拿破仑时代才因铠甲衰落而登上战场。
诚然如此,挥舞着军刀冲锋的胸甲骑兵阵列还是很雄伟的……一般全长90到100厘米,柄有护手,单刃,有的有一定弧度。
方便砍附件:匕首(Dagger):这不是实战用的……真的不是……一般是防身或者紧急时割铠甲带子用……平时就是小刀。
附件:短剑(Short sword)这个……从金属铠甲出现开始就没什么人用了……盗贼?恩……战场之外还有不少人喜欢嘛……不过比较夸张的是柄20厘米,刃40厘米的双手宽刃短剑……是在主武器来不及拔出来时拖延时间的。
附件:双手巨剑(Two-Handed sword):以双手使用为基础的大型砍劈武器,厚度一般在1.5厘米左右,长160厘米,其中柄40厘米。
在刀身上靠近护手处有30厘米无锋的部分。
有血槽,一般有多个装饰突起。
其实也并不重,只有五公斤左右。
笔者家里那把双手巨剑,连没什么腕力的人用双手都可以轻易挥动。
双手巨剑往往并不是非常锋利,毕竟对它来说,破坏力是比杀伤力要重要得多。
附件:此外再提一种剑:罗马宽剑(Gladius)——自从第二次布匿战争时吸收了西班牙剑长处的这种剑出现之后,在好几个世纪里一直是罗马士兵的专用装备。
这种剑完全就是为步兵方阵作战而存在的:双方的士兵“盾牌顶着盾牌”地拼杀时,剑比一般希腊世界重装步兵所使用的长矛更加便利。
在皮德拉战役中,突破了马其顿方阵那长达七米、恐怖至极的长枪之壁后,罗马士兵的Gladius就把马其顿兵砍得落花流水。
现在可以买到几千年前的真品Gladius(一般大概一千美元左右一把),依旧保存良好;中国那些专为帝王精心制作的剑至今仍保存着,但是Gladius是泛用的大量生产品,这就足以看出这种剑的制作水平。
附件:罗马的Pilum从原始时代开始,在尖利的东西成为战争工具之后不久,人类就发明了枪。
欧洲古兵器欣赏(图集)
【麦斯米伦风全身盔甲】16世纪初此件全身盔甲造型原专属于罗马帝国皇帝麦斯米伦一世。
麦斯米伦一世(Maximilian I, 1459~1519,在位期间1493~1519)善于更新武器,16世纪初,他在现今奥地利-茵斯布鲁克城创设兵器制作工坊,尤其在盔甲制作上领导流行,图示盔甲之造型为其首创,后来在1500~1540年间,广被模仿且流行于
欧洲长达数十年,全套约重30公斤。
【德国黑白相间半身盔甲】1550年古代战士为求取自身的安全,常用硬骨头、木头、兽皮、厚棉布等为材料制作成简陋的战时防御物;西元前600年起,人类开始懂得以小铁圈串连编织成‘铁炼衣’(MAIL SHIRT)保护身体;至西元2世纪,由于炼铁技术进步,铁片盔甲逐渐盛行,至14世纪达到最高峰,高阶战士的盔甲均须特别
量裁制作,造型及样式甚具艺术性,能保留至今者均被视为艺术极品广受珍藏。
本件黑白相间之半身盔甲,是16世纪
流行于德国的典型样式。
【德国连指护手甲】16世纪连手护手甲兴于15世纪,并
广为流行,特别是受德国统=治的欧洲地区。
通常铁手甲内会先戴上皮手套,除了可避免皮肤与金属直接摩=擦,更有方便固定的效果。
【德国十字弓】1580年欧洲十字弓系由传统弓箭发展而来,于中世纪时期出现,它具有发射无声、无烟火,易于携带,不受天候、地形限制,利于偷袭等优点,起初用于狩猎,后来才运用于战场上。
十字弓身采用弹性佳之木材、合成木或钢片制成,无法徒手操作,必须用特殊的辅助工具,例如绞弦器、拉杆等,方能将弓上弦。
【德国双手刀】1580年双手刀,顾名思义是需要用二只手来操作的兵器,极可能是13世纪时源自于欧洲的‘条顿民族’(Teutonic),是中古时代步兵战斗用兵器中最笨重者,西元1450~1580年期间流行于欧洲,它的外型极少有改变。
一般双手刀长1.8公尺,重16公斤。
专用之于比武、防城战或对付持长矛的集团步兵。
双手刀的刀刃有时呈波浪状,容易砍断敌方之长矛,接近大型十字形护手下方,有两支突出的小刀,主要是防止打斗时敌军的刀剑滑落割到手。
【西班牙左手短剑】1650年左手短剑又称匕首,15~16世纪曾流行于欧洲,尤其是德国地区。
左手短剑经常与长剑搭配使用。
细尖的刀刃不必锋利但需强而有力,足以抵挡敌人的剑击,其功能形同盾牌。
有时刀刃成锯齿状,可折断敌人长剑尖端,故又名断刀器(Sword Breaker)。
【意大利长剑】1650年1530年起,长剑风行于欧洲,成为武士必备兵器,但它只适用于刺击,无割砍功能。
影响所及,学习剑术蔚为风尚,剑术的研究与发展也十分蓬勃。
长剑的手柄造型极多,制剑大师可随个人喜好设计出各式造型,其中不乏精工细琢者,日后均成为兵器收藏家的最爱。
十九世纪英国陆军骑兵校级军官佩剑
法国海军将官指挥刀
规格:95CM,刀把鎏金,浮雕狮子头。
狮子头鎏金錾花,左右两眼各镶嵌一枚红宝和绿宝,刀刃为大马士革花纹。
气质古朴、典雅,气势非凡,品相完整,属稀有藏品。
【欧洲长柄武器】16~17世纪
【欧洲长柄武器】16~17世纪
钩爪形长矛,其内外侧的突出物可将骑兵从马背上钩下来,再用尖刺伤害对方;
【欧洲长柄武器】16~17世纪
斧形长戟,虽然不能达到锋利地步,却能藉其重量劈砍,给
予穿着全身金属铠甲的骑士重大的伤害。
【荷兰火绳枪】1640年火绳枪是由小火炮改良而来,15世纪初已经出现,由前膛装填火药粉与弹丸,射击时,扣动扳机,使火绳接触‘点火药纷池’,产生的火焰穿过火门传入枪膛内,引燃火药粉发射弹丸。
【欧洲转轮枪】(前膛装填)在欧洲,枪的演进约于1520年进入转轮式,1530年便相当普及,尤其是在德国。
它的射击原理是在‘引火药粉盒’下方装有隐藏的锯齿状转轮,并以‘火石钳’夹着火石紧靠在转轮上,扣板机时,转轮会快速旋转,与火石接触摩擦生火而引燃火药。
这种型式的枪大大地改进了火绳枪的缺点。
【德国火石枪】1750年火石枪的构想始于约1547年,1620年进入成熟期。
原理是利用‘火石’撞击‘打火镰’产生火花以引燃火药粉。
火石枪的性能较火绳枪优越,制作成本又比转轮枪低,在1850年‘弹夹后膛装填’式的射击系统出现
之前,一直都是普遍使用的火药兵器。
图示为特殊的火石枪,可预先由枪托装填火药粉及弹丸。
上膛时,将枪口朝下、扳动‘上弹把’,即可自动装填火药粉及弹丸,完成射击预备动作,精简了许多步骤。
左下角为其上膛分解图。
【弹丸及模具钳】Lead Bullets and Mold 制作弹丸时,先用火将铅熔化,倒入模具中,冷却后打开取出,再利用钳柄上的‘修剪器’,将多余的部分除去,一颗颗的弹丸就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