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西制糖机械设备的现状及改善
- 格式:pdf
- 大小:197.95 KB
- 文档页数:2
212理论研究1 国内制糖业机械设备现状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制糖业逐渐形成规模,制糖的原料主要为甘蔗,产区主要包括广西、云南、海南和广东等地区。
虽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制糖业也在不断进步,但是与国外先进的水平相比差距还比较明显。
蔗糖的生产成本主要是制糖机械设备和技术,占到制糖成本的70%左右,由于我国制糖机械设备和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较大,严重制约了我国制糖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国外先进的制糖企业已经形成了很大的规模,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生产的产品质量也高,生产的设备和劳动力成本都比较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高。
我国的制糖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规模小。
我国制糖企业以小企业为主,生产原料缺乏,生产过程中耗能高,生产成本较高,导致无法形成规模效益。
(2)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
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低导致了工人劳动密度大,生产效率低。
据统计我国生产规模达到1000t/d的制糖企业需要300名工人,劳动力成本较高。
同时我国制糖企业还缺乏大型、高效的蒸发和成糖阶段的设备。
(3)产品质量差。
我国制糖企业生产时大多将原糖和产品糖同时加工,导致了产品的含杂率较高,并且产品种类单一,产品市场竞争力低。
(4)设备和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制糖企业的设备残旧,技术落后,并且在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方面缺少投入。
同时,设备的检修当时落后,传统的检修方式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而且效果不佳,造成了生产成本的上升。
2 应用先进的制糖机械设备和技术 落后的机械设备和生产工艺是制约我国制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改变我国目前制糖业的发展现状,不仅制糖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加速先进机械设备和技术的应用,提升我国制糖行业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
2.1 甘蔗以质论价成套设备 目前我国制糖的主要原料使甘蔗,通过使用以质论价设备可以根据原料的含糖量来确定其价格的高低,其成套设备中主要有取样机、撕碎机、压汁机、近红外检测仪以及电脑等。
广西糖业高质量发展的困境及应对措施舒德志(阜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阜康831500)摘要:广西是我国最大的食糖生产省份,对我国糖业安全发挥着重大作用。
为了促进广西糖业高质量发展,文章分析广西甘蔗和糖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发现广西甘蔗生产依然面临生产成本高、机械化水平低、产业链短的困境。
为此,提出要增加蔗农种植收益,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延伸产业链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糖业;发展;困境;措施;广西中图分类号:S566.1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22-03-12作者简介:舒德志(1972—),女,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艺技术推广。
文章编号:2095-820X (2022)02-041引言食糖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储备物资,其发展事关国计民生,与我国粮食安全息息相关。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糖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我国食糖进口量始终居高不下,三分之一的食糖需要进口,不断攀升的对外依存度已然威胁到我国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1]。
为促进我国糖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提升巩固糖料的生产能力,加强糖料蔗‘双高’基地建设”。
广西作为糖料蔗主产区,在糖业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2021年广西成品糖的产量为692.74万吨,位居全国榜首,占据全国成品糖产量的47.54%。
同时,糖业也是广西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在稳定市场价格、增加蔗农收入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广西糖业发展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甘蔗种植的资源禀赋差,产业发展不协调,加之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市场竞争力较低[2]。
为此,2021年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做强做大广西蔗糖产业,提高广西糖业的竞争力,促进糖业高质量发展”[3]。
基于此,广西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糖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广西糖业降本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旨在进一步巩固提升广西蔗糖产业的发展,促进广西糖业优化升级,对于保障国家糖业安全和食糖供给具有深远意义。
广西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探索1. 广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
广西政府大力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手段,推动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
广西已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的机械化生产,部分地区已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
广西农机装备结构逐步从单一型向多样化、多功能型转变,各类农机具品种丰富,能够满足不同农业生产需求。
广西还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农机装备,提高农机装备的技术水平和性能。
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广西加强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了一批农机维修、保养、培训等服务机构,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农机服务。
广西还积极推广智能农业机械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机装备水平与农业生产需求不相适应。
部分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农机装备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不足。
广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部分农民对新型农机具的使用和操作技能掌握不足,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效果。
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广西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农机维修、保养等服务设施缺乏,影响了农机具的正常使用和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农业机械化人才培养不足。
广西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建设相对薄弱,缺乏专业化、高素质的农业机械化人才,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高质量发展。
1.1 广西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广西位于中国南部,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农业机械化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为农业现代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广西农业机械化主要依靠苏联援助和国内技术引进,逐步建立起一定规模的农机具生产和维修服务体系。
80年代起,广西开始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实施“农业机械化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90年代至21世纪初,广西农业机械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做强做优广西蔗糖业的主要思路及保障措施广西蔗糖业是广西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于广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蔗糖业的强做强优,以下是主要思路及保障措施:一、优化蔗糖产业布局1.提升蔗糖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水平,加强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发展。
2.在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的地区建设蔗糖示范园区,通过示范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生产效益和质量。
二、加强蔗糖品牌建设1.提升蔗糖品牌知名度,加大对市场的推广力度。
通过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销售利润。
2.加强蔗糖产品质量监管,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质量要求。
三、推进蔗糖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1.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蔗糖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糖蔗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2.鼓励蔗糖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力度,通过增加产品结构比重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四、推进蔗糖产业绿色发展1.提倡有机种植和绿色生产,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2.鼓励蔗糖企业进行资源循环利用,如利用糖渣生产饲料、肥料等副产品,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五、加强蔗糖产业政策支持1.加大财政投入,支持蔗糖产业的科研和技术创新,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2.加强对蔗糖企业的扶持政策,如减免税收、降低融资成本等,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发展动力。
六、加强蔗糖产业协作和交流1.建立蔗糖产业协作组织,促进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资源整合和协同创新能力。
2.加强与其他地区蔗糖产业的合作交流,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
七、加强蔗糖产业人才培养1.加强对蔗糖产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专业化、针对性的培训和教育。
2.加强蔗糖产业的科技人才引进和留用,提高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
制糖业行业市场现状分析糖,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原料,其背后的制糖业一直以来都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如今,制糖业的市场现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和趋势。
从全球范围来看,制糖业的生产格局存在一定的不平衡。
一些主要的产糖地区,如巴西、印度和泰国等,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地资源,在甘蔗种植和糖的生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这些国家的大规模种植和现代化的生产技术,使得他们在国际糖市场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而在我国,制糖业也有着自己的特点和发展态势。
我国的糖料种植主要集中在广西、云南等地,其中以甘蔗种植为主。
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府的支持,糖料的产量有所提升,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原料供应方面。
由于受到气候、病虫害等自然因素的影响,糖料的产量存在一定的波动。
这不仅给制糖企业的生产带来了不确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供应和价格稳定。
其次,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对制糖业产生了影响。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于低糖、无糖食品的需求逐渐增加,传统的高糖食品市场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这就要求制糖企业不断创新,开发出更多符合健康潮流的产品。
在技术层面,我国的制糖业虽然在不断引进和改进先进技术,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例如,在生产效率、节能减排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从市场竞争角度来看,制糖业的竞争日益激烈。
国内的制糖企业众多,市场份额较为分散。
一些大型企业凭借规模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定的主导地位。
而中小企业则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需要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等方式来谋求发展。
此外,国际糖价的波动也对我国制糖业产生了影响。
国际市场上糖的供需关系、主要产糖国的政策调整以及国际贸易摩擦等因素,都会导致国际糖价的起伏。
而我国作为糖的进口国和出口国之一,国际糖价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国内制糖企业的利润和市场竞争力。
在政策环境方面,政府对于制糖业的支持和调控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障糖农的利益和制糖业的稳定发展,政府会出台相关的补贴政策、收储政策等。
甘蔗制糖生产过程自动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嘿,咱今儿个就来唠唠甘蔗制糖生产过程自动化这档子事儿。
你说这甘蔗制糖啊,那可是个有历史的活儿啦。
过去呢,全靠人力,那叫一个辛苦,效率还不咋高。
可现在不一样喽,有了自动化,就像是给这甘蔗制糖插上了翅膀呀!咱先看看现状哈,那生产线上各种机器设备轰轰作响,甘蔗进去,糖浆出来,就跟变魔术似的。
从甘蔗的清洗、破碎到榨汁、过滤,再到蒸发、结晶,每个环节都有自动化的身影。
这可省了多少人力物力呀,而且质量还更稳定呢!就好比说,以前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是开着快艇顺流而下,那速度,那效率,杠杠的!你想想,要是没有自动化,得多少人在那忙乎呀,还不一定能弄得好。
现在呢,机器在那有条不紊地工作着,工人们只需要在旁边监控着,时不时调整一下参数啥的,多轻松呀。
这自动化不就像是一个勤劳的小助手,默默地帮着咱把事儿都干好了嘛。
再来说说发展趋势,那肯定是越来越厉害呀!以后的自动化设备会更加智能,能自己检测问题,自己解决问题,都不用人操心啦。
说不定还能根据不同的甘蔗品种,自动调整生产参数,做出最甜最好的糖呢。
而且呀,还会跟互联网结合起来,在千里之外都能知道生产线上的情况,这多牛呀!你说这甘蔗制糖生产过程自动化是不是很神奇?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每天都在变得越来越好。
那以后的糖呀,肯定会更甜,更纯,更好吃!咱也能享受到更优质的甜蜜啦。
这自动化的发展,不就是给我们的生活加了一勺糖嘛,让我们的日子过得更有滋味。
咱也别光看着呀,得跟上时代的步伐,多了解了解这些新科技。
说不定哪天,咱也能在这自动化的浪潮里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呢。
别小看了这甘蔗制糖生产过程自动化,它可不仅仅是制糖那么简单,它代表着科技的进步,代表着我们生活的改变呀!你说,以后这甘蔗制糖生产过程自动化还会发展成啥样呢?是不是会让我们惊掉下巴呀!哈哈!。
浅谈甘蔗收获机械化除杂装置使用现状及问题分析梁玉华发布时间:2021-08-10T07:23:59.718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2期作者:梁玉华[导读] 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我国甘蔗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甘蔗主产区的综合机械化率处于国际较低水平,主要制约因素为地形地貌、机械化与生产工艺不适应等问题。
2015年规划广西、云南两省的糖料生产区,建立甘蔗生产“双高”基地和生产保护区,至2020年广西综合机械化率达69.8%;制糖生产工艺则在预处理工段进行工艺改善,增加除泥除杂装置,提高糖厂对机械化收获甘蔗的处理能力。
经过近几年的生产观察,国内甘蔗除杂系统形式多样,除杂效果和设备缺陷各异,生产线对机收甘蔗的整体处理能力不高,本文针对目前糖厂除杂系统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索解决方法。
梁玉华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11摘要: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我国甘蔗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甘蔗主产区的综合机械化率处于国际较低水平,主要制约因素为地形地貌、机械化与生产工艺不适应等问题。
2015年规划广西、云南两省的糖料生产区,建立甘蔗生产“双高”基地和生产保护区,至2020年广西综合机械化率达69.8%;制糖生产工艺则在预处理工段进行工艺改善,增加除泥除杂装置,提高糖厂对机械化收获甘蔗的处理能力。
经过近几年的生产观察,国内甘蔗除杂系统形式多样,除杂效果和设备缺陷各异,生产线对机收甘蔗的整体处理能力不高,本文针对目前糖厂除杂系统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索解决方法。
关键词:甘蔗收获;预处理;除杂装置1. 甘蔗收获机械化实施概况蔗糖是我国食糖的主要来源,占据全国食糖产量80%以上,主要产区分布在广西、云南。
主产区自然资源禀赋条件不理想,甘蔗主要种植在旱坡地、丘陵地和部分山地,蔗田坡度大、石头多,缺少灌溉基础设施,甘蔗种植和收割规模化和机械化程度低,广西、云南两地的机播率仅为27.1%和7.6%,机收率仅为4.3%和0.3%,糖料种收等关键环节基本靠人工,劳动效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