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公式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752.50 KB
- 文档页数:17
三角形周长公式计算方法(一)三角形周长公式计算方法引言三角形是几何学中的基本形状之一,其周长是我们计算三角形属性时的重要参数之一。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为您介绍三种常见的计算三角形周长的方法。
方法一:已知三边长1.获取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记为a, b, c。
2.使用周长公式计算三角形的周长perimeter:perimeter = a + b+ c。
方法二:已知两边长与夹角1.获取三角形的两边长a和b,以及它们夹角C的度数。
2.将夹角C的度数转换为弧度:angle_in_radians = C * π /180。
3.使用余弦定理计算第三边c的长度:c = sqrt(a^2 + b^2 - 2ab* cos(angle_in_radians))。
4.使用周长公式计算三角形的周长perimeter:perimeter = a + b+ c。
方法三:已知一个边长和两个角度1.获取三角形的一个边长a,以及其对应的两个角度B和C的度数。
2.查找三角函数表,计算出角度B和C的正弦值:sin_B = sin(B),sin_C = sin(C)。
3.使用正弦定理计算其他两边b和c的长度:– b = a * sin_C / sin_B– c = a * sin_B / sin_C4.使用周长公式计算三角形的周长perimeter:perimeter = a + b+ c。
总结在本文中,我们介绍了三种常见的计算三角形周长的方法: 1.已知三边长,直接相加即可求得。
2. 已知两边长和夹角,可以使用余弦定理计算第三边的长度,然后再相加求得周长。
3. 已知一个边长和两个角度,可以使用正弦定理计算其他两边的长度,然后再相加求得周长。
根据需要和已知条件的不同,选择适合的方法可以更快地计算三角形的周长。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方法一:已知三边长1.获取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记为a, b, c。
2.使用周长公式计算三角形的周长perimeter:perimeter = a + b+ c。
excel表格中怎么使⽤公式计算⼀个⽉多少天?
excel表格中输⼊年⽉想要计算当⽉的天数,该怎么计算呢?下⾯我们就来看看使⽤day与EOMONTH函数计算天数的教程,下⾯我们就来看看详细的教程。
Excel2007 绿⾊版精简免费[58MB]
类型:办公软件
⼤⼩:58MB
语⾔:简体中⽂
时间:2016-06-27
查看详情
1、如图表格,计算出⽇期对应的天数。
2、函数EOMONTH(start_date,months),返回 start-date 之前或之后指定⽉份中最后⼀天。
正数为之后,负数为之前,0为当前⽉份。
3、我们要计算的是当前⽇期⽉份的天数所以months参数为0,双击B2单元格输⼊:=EOMONTH(A2,0),回车计算出当前⽇期⽉份的最后⼀天。
4、day函数返回当前⽇期在当⽉是第⼏天。
5、把B2单元格函数修改成:=DAY(EOMONTH(A2,0))
6、出现⼀个问题,发现显⽰的是1900年,这是因为单元格格问题。
7、右击单元格,打开设置单元格格式。
8、现在的格式为⽇期,把它设置成常规。
9、返回查看⼀下,显⽰正常了,当前⽉份天数为31天。
以上就是excel计算某年某⽉天数的教程,希望⼤家秀安,请继续关注。
小学数学1-6年级所有的计算公式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在学习上存在着总结归纳能力欠缺等问题,为了很好地帮助孩子系统地掌握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王老师把小学数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所有的计算公式都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就在下面↓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01♪平面图形的周长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3.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4.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02♪平面图形的面积1.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²3.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5.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6.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S=πr²7.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ab+ah+bh)×28.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S=6 a²9.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10.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S=2πr²+2πrh03♪立体图形的体积1.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V =abh2.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a³3.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V=πr²h4.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V=Sh÷3=πr²h÷3具体情景问题04♪和、差、倍问题(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05♪植树问题(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a.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b.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c.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06♪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07♪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08♪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09♪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10♪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11♪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12♪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
修路1 1放坡计算公式修路1:1放坡计算公式。
修路工程是指为了改善交通条件,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保障交通安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而进行的道路建设和改造工程。
在修路工程中,放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道路的安全和稳定。
在放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地形地貌和工程要求来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计算,以确保道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修路1:1放坡计算公式的相关内容。
一、修路1:1放坡的意义。
在修路工程中,放坡是指在道路两侧的边坡上进行的一种斜坡处理,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边坡的坡度,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减少坡面的侵蚀和滑坡等地质灾害,保障道路的安全和稳定。
1:1放坡是指边坡的坡度为1:1,即坡度为45度。
这种放坡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边坡的坡度,提高边坡的稳定性,是一种比较常见和有效的放坡方式。
二、修路1:1放坡计算公式。
在进行修路1:1放坡设计时,需要进行一定的计算和分析,以确定边坡的坡度和长度。
下面介绍修路1:1放坡的计算公式。
1. 边坡坡度的计算。
在进行1:1放坡设计时,首先需要计算边坡的坡度。
边坡的坡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tanα = H/L。
其中,tanα为边坡的坡度,H为边坡的高度,L为边坡的水平距离。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边坡的坡度,以确定边坡的设计要求。
在确定了边坡的坡度之后,还需要计算边坡的长度。
边坡的长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L = H/tanα。
其中,L为边坡的水平距离,H为边坡的高度,tanα为边坡的坡度。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边坡的长度,以确定边坡的设计要求。
三、修路1:1放坡设计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修路1:1放坡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地形地貌的分析。
在进行1:1放坡设计时,需要对道路两侧的地形地貌进行分析,了解地形地貌的特点和变化规律,以确定边坡的设计要求。
2. 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在进行1:1放坡设计时,需要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了解边坡的稳定性状况,以确定边坡的设计要求。
三年级周长计算公式(一)
三年级周长计算公式
矩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公式:周长 = 2 * (长 + 宽)
•说明:对于矩形来说,周长可以通过将长和宽相加后乘以2来计算。
•示例:假设矩形的长为5米,宽为3米,那么周长 = 2 * (5 +
3) = 16米。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公式:周长 = 4 * 边长
•说明:正方形的四边长度相等,所以可以直接将边长乘以4来计算周长。
•示例:假设正方形的边长为7米,那么周长 = 4 * 7 = 28米。
三角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公式:周长 = 边1 + 边2 + 边3
•说明:对于三角形来说,周长可以通过将三条边的长度相加来计算。
•示例:假设三角形的边1长度为4米,边2长度为5米,边3长度为6米,那么周长 = 4 + 5 + 6 = 15米。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公式:周长= 2 * π * 半径
•说明:圆的周长可以通过将半径乘以2再乘以π来计算,其中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约等于。
•示例:假设圆的半径为8米,那么周长≈ 2 * * 8 = 米。
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公式:周长 = 2 * (长 + 宽 + 高)
•说明:长方体的表面积可以通过将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周长相加后乘以2来计算。
•示例:假设长方体的长为6米,宽为4米,高为3米,那么周长= 2 * (6 + 4 + 3) = 26米。
以上是三年级周长计算公式的一些例子。
通过这些公式,同学们
可以方便地计算不同形状的图形的周长。
希望本文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管件长度计算公式(一)计算管件长度在管道系统中,管件长度是指连接管道两端的管件的长度。
计算正确的管件长度对于设计和安装管道系统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与管件长度相关的计算公式和示例说明:弯头(Elbow)弯头是将管道导向特定方向的管件。
弯头的长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管件长度 = 弧长× 管道的外径弧长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弧长 = 弯头角度× π / 180 × 弯头半径例如,一个半径为50毫米的90度弯头的管件长度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计算:1.计算弧长:弧长 = 90度× π / 180 × 50毫米≈ 毫米2.计算管件长度:管件长度 = 毫米× 2 ≈ 毫米因此,该弯头的管件长度约为毫米。
法兰(Flange)法兰是连接管道和阀门、设备等的重要组件。
法兰的长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管件长度 = 管道的外径× 法兰的个数× 法兰的厚度例如,一条直径为150毫米的管道上有两个10毫米厚的法兰的长度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计算:1.计算法兰的总厚度:法兰的总厚度 = 10毫米× 2= 20毫米2.计算管件长度:管件长度 = 150毫米× 20毫米≈3000毫米因此,该法兰的管件长度约为3000毫米。
管节(Straight Length)管节是直接连接在管道上的直管段。
管节的长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管件长度 = 管道的外径× 管节的数量例如,一条直径为50毫米的管道上有两个管节的长度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计算:1.计算管节的总数量:管节的总数量 = 22.计算管件长度:管件长度 = 50毫米× 2 = 100毫米因此,该管道的管件长度约为100毫米。
总结对于管道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正确计算管件长度非常重要。
在计算管件长度时,需要考虑弯头、法兰和管节等不同类型的管件,并根据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这些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计算管件长度,从而确保管道系统的安装质量和性能。
excel中如何用一个公式计算某班总分前10名的平均分(只取前10个人数据在A列,在B1输入=AVERAGE(LARGE(A1:A100,ROW(1:10)))数组公式,输入后先不要回车,按Ctrl+Shift+Enter结束计算。
补充:看漏了,“很多班成绩混合在一起”,假设班级在A列,总分成绩在B列:如求“1班”平均成绩:=AVERAGE(LARGE(IF(A1:A1000="1班",B1:B1000),ROW(1:10)))如何算出前20%学生的平均分(从高分到低分),如何算出后20%学生的平均分(从低分到高分)如图,求问号地方的函数公式?后0.2平均=AVERAGE(SMALL($F$2:$F$60,ROW(INDIRECT("1:"&ROUNDUP((COUNT(F2:F60)*0.2),0 )))))前0.2平均=AVERAGE(LARGE($F$2:$F$60,ROW(INDIRECT("1:"&ROUNDUP((COUNT(F2:F60)*0.2),0 )))))F60是随便假设,可以根据自己数据修改求各班前10名各科平均分和后10名平均分如果第10名并列,先求第10名各科的平均分作为第10名计算。
总之就算10个平均分。
求哪位大神帮帮忙。
如果要是求后2名到后11名的怎么办?后10名SUM(SMALL(IF(($A$2:$A$189=$H8)*($C$1:$D$1=I$2),C$2:C$189),ROW($A$1:$A$10))/ 10)前10名SUM(LARGE(IF(($A$2:$A$189=$H3)*($C$1:$D$1=I$2),C$2:C$189),ROW($A$1:$A$10))/ 10)。
一、利用速度公式解决计算题的策略1.灵活运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1)速度公式v=s/t(2)变形公式s=vt(3) 变形公式t=s/v2.掌握物理量常用单位及其换算(1)时间单位换算1h=60min=3600s1min=60s(2)长度、路程单位换算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3)速度单位换算1km/h=5/18m/s1m/s=3.6km/h3.利用速度公式解决计算题时思维方法(1)读题、审题后确认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变速直线运动;(2)若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
可由公式v=s/t求解速度,s=vt求解路程,t=s/v求解时间。
在从题干中或图表中找到已知量后,要立即把已知量的单位化为国际单位,v用米/秒(m/s)、S用米(m)、时间用秒(s)。
将已知量连同单位代入相应公式求出相应物理量;(3)若做变速直线运动,可用v=s/t求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求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在计算时也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4)在解决较复杂的问题时,或者说题中涉及两个物体的运动时,各物理量要做到一一对应,也就是v1,s1,t1是物体1的速度、路程、时间,满足v1=s1/t1;v2,s2,t2是物体2的速度、路程、时间,满足v2=s2/t2。
决不能相互混淆。
然后找与两物体对应方程相连接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S1+S2=a,或者S1-S2=b,有了这样的联系,两方程即可变为一个方程,所求物理量就在该方程之中。
4.运用速度公式解决问题的例题及其解析【例题1】小军用刻度尺和数字钟(时:分:秒)测木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速度,木块滑动的位置与时间如图所示,则木块在A、B间滑行的距离为cm,滑行的平均速度为cm/s.答案:4.30;2.15.解析:根据题意找到时间和对应时间内运动的路程,根据公式v=s/t直接求解速度。
在解答时,注意单位的统一。
读出木块左边缘在A处和B处时的刻度值,二者之差即为总路程,再读出两处秒表的示数,二者之差即为总时间,最后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即为平均速度.木块左边缘在A点的刻度为:1.00cm,在B点的刻度为5.30cm,AB段总路程为:s=5.30cm﹣1.00cm=4.30cm,木块在A点时的时刻为:5min18s,在B点时的时刻为:5min20s,AB段总时间为:t=5min20s﹣5min18s=2s,AB段的平均速度为:v===2.15cm/s.根据题意找出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运动时间,注意物理量单位的统一,根据公式v=s/t变形s=vt求解路程。
一重积分的计算公式
定积分就是一重积分,只是我们平时都不会说一重积分,都只有一个一个自变量,平时都只说定积分,递推到以后还要二重积分.
一重积分(定积分):只有一个自变量y = f(x)
当被积函数为1时,就是直线的长度(自由度较大)
∫(a→b) dx = L(直线长度)
被积函数不为1时,就是图形的面积(规则)
∫(a→b) f(x) dx = A(平面面积)
另外,定积分也可以求规则的旋转体体积,分别是
盘旋法(Disc Method):V = π∫(a→b) f²(x) dx
圆壳法(Shell Method):V = 2π∫(a→b) xf(x) dx
计算方法有换元积分法,极坐标法等,定积分接触得多,不详说了
∫(α→β) (1/2)[A(θ)]²dθ= A(极坐标下的平面面积)
二重积分:有两个自变量z = f(x,y)
当被积函数为1时,就是面积(自由度较大)
∫(a→b) ∫(c→d) dxdy = A(平面面积)
当被积函数不为1时,就是图形的体积(规则)、和旋转体体积。
实验一 用递推公式计算定积分09信息 符文飞 09211210071、实验目的:由于一个算法是否稳定,十分重要。
如果算法不稳定,则数值计算的结果就会严重背离数学模型的真实结果,因此,在选择数值计算公式来进行近似计算时,我们应特别注意选用那些在数值计算过程中不会导致误差迅速增长的公式。
体会稳定性在选择算法中的地位.误差扩张的算法是不稳定的,是我们所不期望的;误差衰竭的算法是稳定的.是我们努力寻求的,这是贯穿本课程的目标.通过上机计算,了解舍入误差所引起的数值不稳定性。
2、实验题目:对n =0,1,2,…,20,计算定积分dx x x y n n ⎰+=1053、实验原理由于y(n)= = – 在计算时有两种迭代方法,如下:方法一: y(n)= – 5*y(n-1),n=1,2,3, (20)取y(0)= = ln6-ln5 ≈ 0.182322方法二:利用递推公式:y(n-1)=-*y(n),n=20,19, (1)而且,由 = * ≤≤* = 可取:y(20)≈*()≈0.008730.4、实验内容:算法1的程序:y0=log(6.0)-log(5.0);y1=0;n=1;while n<=30y1=1/n-5*y0;fprintf('y[%d]=%-20f',n,y1);y0=y1;n=n+1;if mod(n,1)==0;fprintf('\n')endend算法2的程序:y0=(1/105+1/126)/2;y1=0;n=1;while n<=30y1=1/(5*n)-y0/5;fprintf('y[%d]=%-20f',n,y1)y0=y1;n=n+1;if mod(n,1)==0fprintf('\n')endend5、实验结果对于算法1:y[1]=0.088392y[2]=0.058039y[3]=0.043139y[4]=0.034306y[5]=0.028468y[6]=0.024325y[7]=0.021233y[8]=0.018837y[9]=0.016926y[10]=0.015368y[11]=0.014071y[12]=0.012977y[13]=0.012040y[14]=0.011229y[15]=0.010519y[16]=0.009904y[17]=0.009304y[18]=0.009035y[19]=0.007457y[20]=0.012713y[21]=-0.015946y[22]=0.125183y[23]=-0.582439y[24]=2.953862y[25]=-14.729311 y[26]=73.685015y[27]=-368.388036 y[28]=1841.975892 y[29]=-9209.844979y[30]=46049.258229 对于算法2:y[1]=0.198254y[2]=0.060349y[3]=0.054597y[4]=0.039081y[5]=0.032184y[6]=0.026897y[7]=0.023192y[8]=0.020362y[9]=0.018150y[10]=0.016370y[11]=0.014908y[12]=0.013685y[13]=0.012648y[14]=0.011756y[15]=0.010982y[16]=0.010304y[17]=0.009704y[18]=0.009170y[19]=0.008692y[20]=0.008262y[21]=0.007871y[22]=0.007517y[23]=0.007192y[24]=0.006895y[25]=0.006621y[26]=0.006368y[27]=0.006134y[28]=0.005916y[29]=0.005713y[30]=0.0055246、实验结果分析: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到,算法1在计算过程中误差会增长,所以算法1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