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标准
- 格式:pptx
- 大小:2.77 MB
- 文档页数:19
接地线的标准是什么?具体规定: 1、主接地极应在主、副水仓中各埋设1块,主接地极应用耐腐蚀的钢板制成,其面积不小于0.75m2,厚度不得小于5mm。
2、在钻孔中敷设的电缆不能与主接地极连接时,应单独形成一分区接地网,其接地电阻值不得超过2Ω。
3、下列地点应装设局部接地极:1)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
2)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
3)低压配电点或装有3台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
4)无低压配电点的采煤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集中运输巷(胶带运输巷),以及由变电所单独供电的掘进工作面,至少应分别设置1个局部接地极。
5)连接高压动力电缆的金属连接装置。
4、安设标准:1)局部接地极可设置于巷道水沟内或其他就近的潮湿处,设备在水沟中的局部接地极应用面积0.6 m2,厚度不小于3mm的钢板或具有同等有效面积的钢管制成,并应平放于水沟深处。
2)设置在其它地点的局部接地极,可用直径不小于35mm,长度不小于1.5m的钢管制成,管上应至少钻20个直径小于5mm的透孔,并垂直全部埋入底板,也可用直径不小于22mm,长度为1m的2根钢管制成,每根管上钻1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2根钢管相距不得小于5m,并联后垂直埋入底板,垂直埋深不得小于0.75m。
5、对接地线的要求:1)连接主接地极的接地母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50mm2的铜线,或截面不小于100 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100 mm2的扁钢。
2)电气设备的外壳与接地母线或局部接地极的连接,应采用截面不小于25 mm2的铜线,或截面不小于50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50mm2的扁钢。
3)接地母线主接地极的连接要用焊接,无条件时,可用直径不小于10毫米镀锌螺栓加防松装置拧紧连接。
6. 对移动变电站高压或低压装设(检漏).综保检漏保护装置,都必须装设辅助接地极。
1)每台设备均必须用独立的连接导线与接地网直接连接禁止将几台设备串联接地,也禁止将几个接地部分串联。
保护接地标准细则一、保护接地概念: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在绝缘损坏时有可能带电。
漏电危及人身安全,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连接称为保护接地。
二、保护接地要求:电压在36V以上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钢带(钢丝)、铅皮或屏蔽护套等必须有保护接地。
接地网上任一保护接地点的接地电阻不得超过2Ω。
三、保护接地标准:1、主接地:(1)、所有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装置(包括电缆的铠装、铅皮、接地芯线)和局部接地装置,应与主接地极连成1个接地网。
主接地极应在主、副水仓中各埋设1块。
主接地极应用耐腐蚀的钢板制成,其面积不得小于0.75㎡、厚度不小于5mm。
在钻孔中敷设的电缆不能与主接地极连接时,应单独形成以分区接地网,其接地电阻值不得超过2Ω。
(2)、连接主接地极的接地母线及变电所的辅助接地母线,应采用断面不小于50mm2的裸铜线、断面不小于100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断面不小于100mm2的镀锌扁钢。
2、局部接地:在下列地点应装设局部接地极:(1)、每个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
(2)、每个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
(3)、每个低压配电点或装有3台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
(4)、无低压配电点的采煤工作面的机巷、回风巷、集中运输巷(胶带运输巷)以及由变电所单独供电的掘进工作面,至少要分别装设一个局部接地极。
(5)、连接动力铠装电缆的每个接线盒以及高压电缆连接装置。
要求:埋设在巷道水沟或潮湿地方的局部接地极,可采用面积不小于0.6m2、厚度不小于3mm的钢板。
埋设在其它地点的局部接地极,可采用镀锌铁管。
铁管直径不得小于35mm,长度不得小于1.5m。
管子上至少要钻2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眼,铁管垂直于地面(偏差不大于15o),并必须埋设于潮湿的地方。
如果埋设有困难时,可用两根长度不得小于0.75m、直径不得小22mm的镀锌铁管。
接地线的标准值
接地线的标准值因设备和接地方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接地线的标准值是根据设备的额定电压和电流来确定的。
对于电气设备,接地线的标准值通常不大于2Ω。
接地母线由软铜线、镀锌铁线或扁钢制成。
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和接地母线或是局部的接地极用软铜线、镀锌铁线或扁钢制成等。
对于电力系统,接地线的标准值通常根据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来确定。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4Ω;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10Ω。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设备,如计算机房、数据中心等,接地线的标准值可能会更严格,通常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0.5Ω。
需要注意的是,接地线的标准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能会受到设备类型、环境条件、接地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接地线的标准值。
接地线的深度标准
接地线的深度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国家/地区的规范而
有所不同。
在一般住宅和商业建筑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接地线深度标准:
1. 室外接地线:在室外开放区域(如花园、庭院等)或埋入地下的区域中,接地线的深度一般应达到0.6米到1.2米(2英
尺到4英尺)之间。
这可以确保接地线有效地连接到地下土壤,并提供足够的保护。
2. 室内接地线:在室内用途中,接地线的深度一般较浅,一般要求在0.3米到0.6米(1英尺到2英尺)之间。
这样可以方
便维护和安装,并且可以更好地连接到地下的金属接地系统。
需要注意的是,接地线的深度标准可能会因地区、用途和特定情况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安装接地线时,最好咨询当地的电气规范或专业人士,以确保符合适用的标准和要求。
接地线的标准接地线是用来保护电气设备和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它能够将电流迅速导入地面,避免触电危险和设备损坏。
接地线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电气设备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效果。
本文将介绍接地线的标准要求,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接地线的标准要求包括接地电阻、接地电流、接地材料等方面。
根据国家标准,接地电阻应当小于规定的数值,一般为4Ω。
接地电流应当满足规定的安全值,以确保在故障情况下能够迅速导入地面。
接地材料应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以确保接地线的长期稳定性。
其次,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接地线的敷设方式和连接方式。
接地线应当沿着设备或建筑物的周边敷设,并且应当与主体设备或建筑物紧密连接,以确保接地效果。
在连接方式上,应当采用可靠的接地夹或接地螺栓,确保接地线与设备或建筑物之间的良好接触。
另外,接地线的检测和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定期对接地电阻进行测量,确保其在规定范围内。
定期对接地线进行检查,确保其连接良好,没有损坏或腐蚀。
对于接地线的维护,应当及时清除周围的杂物和积水,确保接地线的通畅和干燥。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接地线的标准化管理。
在设计、施工和维护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相关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接地线的质量和安全性能。
对于新建工程和改造工程,应当编制详细的接地设计方案,并由专业人员进行审核和验收,确保接地线的质量和安全性能。
总之,接地线的标准是保障电气设备和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它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相关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接地线的质量和安全性能。
同时,需要加强对接地线的检测和维护工作,确保其长期稳定地运行。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接地完好五条标准接地是电气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电气事故的发生。
接地完好是指接地系统的各个部分都处于良好的状态,能够有效地将电气设备的电荷释放到地面上,从而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接地完好的标准有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以下五条:一、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接地电阻是指接地系统中电流通过地面时所遇到的电阻。
接地电阻越小,说明接地系统的导电性能越好,能够更好地将电荷释放到地面上。
根据国家标准,接地电阻应小于4欧姆。
如果接地电阻过大,会导致接地系统无法有效地将电荷释放到地面上,从而增加电气设备发生事故的风险。
二、接地系统与建筑物的结构连接良好接地系统与建筑物的结构连接良好是指接地系统的各个部分与建筑物的结构紧密连接,能够有效地将电荷释放到地面上。
如果接地系统与建筑物的结构连接不良,会导致接地系统无法有效地将电荷释放到地面上,从而增加电气设备发生事故的风险。
三、接地系统的接地体埋深符合要求接地体埋深是指接地系统的接地体埋在地下的深度。
根据国家标准,接地体的埋深应不少于0.8米。
如果接地体的埋深不符合要求,会导致接地系统无法有效地将电荷释放到地面上,从而增加电气设备发生事故的风险。
四、接地系统的接地体数量符合要求接地系统的接地体数量是指接地系统中接地体的数量。
根据国家标准,接地系统中的接地体数量应根据电气设备的功率和用途来确定。
如果接地系统的接地体数量不符合要求,会导致接地系统无法有效地将电荷释放到地面上,从而增加电气设备发生事故的风险。
五、接地系统的接地体材料符合要求接地系统的接地体材料是指接地系统中接地体的材料。
根据国家标准,接地系统中的接地体应采用优质的铜材料。
如果接地系统的接地体材料不符合要求,会导致接地系统无法有效地将电荷释放到地面上,从而增加电气设备发生事故的风险。
接地完好是电气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电气事故的发生。
接地完好的标准有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接地系统与建筑物的结构连接良好、接地系统的接地体埋深符合要求、接地系统的接地体数量符合要求、接地系统的接地体材料符合要求。
设备接地线的标准要求
设备接地线的标准要求是保证电气设备安全运行和人身安全的重要标准。
接地
线是将设备与地之间建立导电的连接,以确保电流正常地通过消散到地中,从而减少电气设备的故障及人身触电的风险。
标准要求设备接地线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方面:
1. 施工标准:设备接地线的安装必须按照当地的电气安装标准进行施工。
在安
装过程中,接地线应使用符合规定的导电材料,如铜或铝等,并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
2. 接地电阻:接地线应具备足够的导电能力,其电阻值要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
规定。
通常,接地电阻应小于规定的上限值,以确保接地系统能够有效地消散电流。
3. 连接可靠性:接地线的连接应牢固可靠,不得因受外力等原因导致松脱、断
裂或腐蚀损坏。
连接件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确保电气连接的良好接触。
4. 布线合理性:设备接地线的布线应合理规划,避免与其他电气线路或金属构
件互相干扰或交叉。
接地线应尽量与其他干扰源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减少电磁干扰。
5. 绝缘保护:设备接地线的绝缘保护,例如套管、绝缘管等材料,应符合标准,以防止接地线与其他线路发生意外接触,造成设备故障或触电风险。
总之,设备接地线的标准要求是保证电气设备运行安全的重要环节。
合理规划
施工、保持良好的连接、符合电阻要求以及进行绝缘保护都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遵循这些标准,能够有效地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并减少人身触电的风险。
接地标准国家规范作为电气工程中的重要安全措施,接地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国内,接地的标准和规范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制定。
以下是我对接地标准国家规范的基本介绍。
一、接地的分类1. 保护接地:主要用于保护人身安全以及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
如带电设备的防雪、降雷、接地等等。
2. 功能接地:主要用于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如电源接地、信号接地等等。
二、接地的方法1. 直接接地:将设备或设施接地导线直接埋入土壤内,使其能够将电荷直接流到地面中去。
2. 间接接地:在电气设备周围放置金属网格、金属板等共用接地体,既可耗散电荷,也能更好地防止雷击。
三、接地电阻接地电阻是衡量接地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大小应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具体来说,保护接地电阻应该小于4Ω;而功能接地电阻可以稍大,一般不超过10Ω。
四、接地系统设计1. 接地系统的设计应该根据具体工程的特点来合理配置,充分考虑其土地类型、地下水位、通风条件以及地形等因素。
2. 接地体的数量、布局和配置应该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范,以保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接地体的选材应该符合国家标准,比如常用的铜、镀锌铁、铝合金等等。
五、接地系统维护接地系统的维护对于保证其长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包括:1. 定期检查接地系统,并对存在问题进行修复。
2. 清理接地体周围的杂草、垃圾等,以保证其通风良好。
3. 接地体铜排、接线等的牢固性,应经常检查,必要时及时更换。
总之,接地在电气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标准和规范也是工程安全和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石。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遵守相关规定,合理设计和维护接地系统,以确保其有效性和稳定性。
保护接地标准细则一、保护接地概念: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在绝缘损坏时有可能带电。
漏电危及人身安全,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连接称为保护接地。
二、保护接地要求:电压在36V以上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钢带(钢丝)、铅皮或屏蔽护套等必须有保护接地。
接地网上任一保护接地点的接地电阻不得超过2Ω。
三、保护接地标准:1、主接地:(1)、所有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装置(包括电缆的铠装、铅皮、接地芯线)和局部接地装置,应与主接地极连成1个接地网。
主接地极应在主、副水仓中各埋设1块。
主接地极应用耐腐蚀的钢板制成,其面积不得小于0.75㎡、厚度不小于5mm。
在钻孔中敷设的电缆不能与主接地极连接时,应单独形成以分区接地网,其接地电阻值不得超过2Ω。
(2)、连接主接地极的接地母线及变电所的辅助接地母线,应采用断面不小于50mm2的裸铜线、断面不小于100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断面不小于100mm2的镀锌扁钢。
2、局部接地:在下列地点应装设局部接地极:(1)、每个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
(2)、每个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
(3)、每个低压配电点或装有3台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
(4)、无低压配电点的采煤工作面的机巷、回风巷、集中运输巷(胶带运输巷)以及由变电所单独供电的掘进工作面,至少要分别装设一个局部接地极。
(5)、连接动力铠装电缆的每个接线盒以及高压电缆连接装置。
要求:埋设在巷道水沟或潮湿地方的局部接地极,可采用面积不小于0.6m2、厚度不小于 3mm的钢板。
埋设在其它地点的局部接地极,可采用镀锌铁管。
铁管直径不得小于35mm,长度不得小于1.5m。
管子上至少要钻2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眼,铁管垂直于地面(偏差不大于15º),并必须埋设于潮湿的地方。
如果埋设有困难时,可用两根长度不得小于0.75m、直径不得小22mm的镀锌铁管。
GB50169-92接地标准UD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P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Codeforconstructionandacceptanceofgrounding connectionelectricequipmentinstallationengineering(送审稿)××××—××—××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GB×××××-××××代替GB50169-92目次前言 (ⅱ)1总则 (1)2术语和定义 (2)3电气装置的接地 (4)3.1一般规定 (4)3.2接地装置的选择 (5)3.3接地装置的敷设 (7)3.4接地体(线)的连接 (9)3.5避雷针(线、带、网)的接地 (10)3.6携带式和移动式电气设备的接地 (11)3.7输电线路杆塔的接地 (11)3.8调度楼、通信站和微波站二次系统的接地 (12)3.9电力电缆终端金属护层的接地 (13)3.10配电电气装置的接地 (14)3.11建筑物电气装置的接地 (14)4工程交接验收 (16)本规范用词说明………………………………………………………………………………………………17ii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一~二○○二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2]85号)的要求,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负责,国电电力建设研究所会同有关单位,在《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1992的基础上修订的。
该规范发布实施已有十多年了,规范中所规定的不少条款,与实际有较大的出入,因此,需要对本规范进行修订。
设备接地标准规范
设备接地是一种用于保护人身安全以及设备的电气连接方式,它通过将设备连接到地面上的接地系统来确保电流的顺利流动和故障电流的排除。
以下是一些设备接地的标准规范:
1. 国家标准: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设备接地标准,这些标准通常由国家电气安全机构或标准化机构制定。
例如,在美国,设备接地的标准是由美国国家电气安全代码(National Electrical Code)规定的。
2. IEC 60364:这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的一项关于电气安装的国际标准,其中包括了有关设备接地的规定。
IEC 60364标准提供了关于设备接地的要求、适用范围和测试等方面的指导。
3. IEEE 1100:IEEE 1100标准是由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制定的,也被称为“电气设备接地的实施和管理指南”。
该标准提供了有关电气设备接地的设计、安装、测试和维护等方面的指导。
4. ISO 14644:ISO 14644是一项关于洁净室环境控制的国际标准,其中包括了有关设备接地的要求。
这个标准适用于需要对静电进行控制的环境,如半导体制造、医药生产等。
5. 安全规定:除了上述标准规范之外,很多行业和组织还制定了自己的安全规定,以确保设备接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这些规定通常与特定行业和设备类型有关,如航空航天、化工、医疗等。
需要注意的是,设备接地的规范和要求会根据不同的国家、行业和应用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设计和安装设备接地系统时,应遵循当地适用的标准和规定,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此外,由于设备接地涉及到电气安全,建议在进行设备接地相关工作时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XXX接地安装标准一、接地管理规定1、电压在36V以上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钢带(或钢丝)、铅皮或屏蔽护套等必须有保护接地。
2、接地网上任一保护接地点的接地电阻值不得超过2Ω。
每一移动式和手持式电气设备至局部接地极之间的保护接地用的电缆芯线和接地连接导线的电阻值,不得超过1Ω。
3、所有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装置(包括电缆的铠装、铅皮、接地芯线)和局部接地装置,应与主接地极连接成1个总接地网。
4、主接地极应在主、副水仓各埋设1块。
主接地极应用耐腐蚀的钢板制成,其面积不得小于0.75m2、厚度不得小于5mm。
5、在钻孔中敷设的电缆不能与主接地极连接时,应单独形成一分区接地网,其接地电阻值不得超过2Ω。
6、橡套电缆的接地芯线,除用作监测接地回路外,不得兼作他用。
7、辅助接地极与局部接地极间距必须大于5m。
二、局部接地安设地点规定1、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
2、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
3、低压配电点或装有1台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
4、200A及以上的低压接线盒。
5、连接高压动力电缆的金属连接装置。
三、辅助接地极安设地点规定1、照明信号及煤电钻综保护装置。
2、具有漏电保护功能的馈电开关。
3、其他有要求的设备。
四、局部接地安装标准1、局部接地极可设置于巷道水沟内或其他就近的潮湿处。
2、设置在水沟中的局部接地极应用面积不小于0.6m2、厚度不小于3mm的钢板或具有同等有效面积的钢管制成,并应平放于水沟深处。
3、设置在其他地点的局部接地极,必须使用直径35mm、长度1.5m的镀锌钢管制成,管上应至少钻2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并垂直埋入底板,且留有5cm的钢管在外。
4、连接主接地极的接地母线,必须使用4×40mm的的镀锌扁钢。
5、局部地接连线必须全部使用35mm2的裸铜线,编成辫子,要求美观,无散丝。
6、接地连线与设备、接地母线的连接必须采用铜线鼻子进行连接,使用的铜线鼻子必须与设备接地螺栓配套,且铜线鼻子必须使用液压钳压紧,要求平直美观。
保护接地规范标准保护接地标准细则一、保护接地概念: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在绝缘损坏时有可能带电。
漏电危及人身安全,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连接称为保护接地。
二、保护接地要求:电压在36V以上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钢带(钢丝)、铅皮或屏蔽护套等必须有保护接地。
接地网上任一保护接地点的接地电阻不得超过2Q。
三、保护接地标准:1、主接地:所有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装置(包括电缆的铠装、铅皮、接地芯线)和局部接地装置,应与主接地极连成1个接地网。
主接地极应在主、副水仓中各埋设1块。
主接地极应用耐腐蚀的钢板制成,其面积不得小于0.75m厚度不小于5mm在钻孔中敷设的电缆不能与主接地极连接时,应单独形成以分区接地网,其接地电阻值不得超过20。
2连接主接地极的接地母线及变电所的辅助接地母线,应采用断面不小于50mm2的裸铜线、断面不小于100mm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断面不小于100mm的镀锌扁钢。
2、局部接地:在下列地点应装设局部接地极:每个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
每个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
每个低压配电点或装有3台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
无低压配电点的采煤工作面的机巷、回风巷、集中运输巷(胶带运输巷)以及由变电所单独供电的掘进工作面,至少要分别装设一个局部接地极。
连接动力铠装电缆的每个接线盒以及高压电缆连接装置。
要求:埋设在巷道水沟或潮湿地方的局部接地极,可采用面积不小于0.6m2、厚度不小于3mm的钢板。
埋设在其它地点的局部接地极,可采用镀锌铁管。
铁管直径不得小于35mm长度不得小于1.5m。
管子上至少要钻2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眼,铁管垂直于地面(偏差不大于15o),并必须埋设于潮湿的地方。
如果埋设有困难时,可用两根长度不得小于0.75m、直径不得小22mm勺镀锌铁管。
每根管子上至少要钻10个直径不小于5mn的透眼,两根铁管均垂直于地面(偏差不大15o),并必须理设于潮湿的地方,两管之间相距5m以上。
工作接地电阻标准
电气设备由于运行和安全的需要,为保证电力网在正常情况或事故情况下可靠地工作而进行的接地,叫做工作接地。
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消弧线圈的接地以及防雷设备的接地等都属于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的电阻标准为:
1、阀型避雷器(装在变配电所母线上的)接地装置R≤5欧姆;
2、独立避雷针R≤10欧姆;
3、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R≤0.5欧姆;
4、小接地短路电流系统R≤10欧姆;
5、高压设备的接地装置R≤10欧姆;
6、高、低压设备共用的接地装置R≤10欧姆;
7、与总容量在100千伏安以上的发电机或变压器相联接的接地装置R≤4欧姆;
8、与总容量在100千伏安及以下的发电机或变压器相联接的接地装置R≤10欧姆;
9、低压线路金属杆、水泥杆R≤30欧姆;
10、零线重复接地R≤10欧姆;
11、工业电子设备的接地R≤10欧姆;
12、烟囱接地(包括灯塔、灯桥、水塔、煤塔、料仓等)R≤30欧姆。
二〇二四年八月二十六日。
除了正确进行接地设计、安装,还要正确进行各种不同信号的接地处理。
控制系统中,大致有以下几种地线:1)数字地:也叫逻辑地,是各种开关量(数字量)信号的零电位。
(2)模拟地:是各种模拟量信号的零电位。
(3)信号地:通常为传感器的地。
(4)交流地:交流供电电源的地线,这种地通常是产生噪声的地。
(5)直流地:直流供电电源的地。
(6)屏蔽地:也叫机壳地,为防止静电感应和磁场感应而设。
以上这些地线处理是系统设计、安装、调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下面就接地问题提出一些看法:(1)控制系统宜采用一点接地。
一般情况下,高频电路应就近多点接地,低频电路应一点接地。
在低频电路中,布线和元件间的电感并不是什么大问题,然而接地形成的环路的干扰影响很大,因此,常以一点作为接地点;但一点接地不适用于高频,因为高频时,地线上具有电感因而增加了地线阻抗,同时各地线之间又产生电感耦合。
一般来说,频率在1MHz以下,可用一点接地;高于10MHz 时,采用多点接地;在1~10MHz之间可用一点接地,也可用多点接地。
(2)交流地与信号地不能共用。
由于在一段电源地线的两点间会有数mV 甚至几V电压,对低电平信号电路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干扰,因此必须加以隔离和防止。
(3)浮地与接地的比较。
全机浮空即系统各个部分与大地浮置起来,这种方法简单,但整个系统与大地绝缘电阻不能小于50MΩ。
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但一旦绝缘下降就会带来干扰。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将机壳接地,其余部分浮空。
这种方法抗干扰能力强,安全可靠,但实现起来比较复杂。
(4)模拟地。
模拟地的接法十分重要。
为了提高抗共模干扰能力,对于模拟信号可采用屏蔽浮技术。
对于具体模拟量信号的接地处理要严格按照操作手册上的要求设计。
(5)屏蔽地。
在控制系统中为了减少信号中电容耦合噪声、准确检测和控制,对信号采用屏蔽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屏蔽目的不同,屏蔽地的接法也不一样。
电场屏蔽解决分布电容问题,一般接大地;电磁场屏蔽主要避免雷达、电台等高频电磁场辐射干扰。
接地线标准
1.如果电压在36V以上或者是绝缘保护层有所损坏的电气设备,其金属框架、外壳、铠装的电缆的钢带和铁丝都必须装有具有保护性的接地线。
2.主要的接地线应在由耐腐蚀性能高的钢板制作而成的,并且它的面积不能小于0.75平方米,厚度也不能小于5毫米;
3.接地线的电阻值不能大于2Ω。
4.用来连接主要的接地线的接地母线应该由横截面不小于50平方毫米的软铜线制成,或者也可以用横截面不小于100平方毫米的镀锌铁线制成,也可以用厚度不小于4毫米以及横截面不小于100平方毫米的扁钢制成;
5.危险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和接地母线或者是局部的接地极直接的连接线必须使用横截面不小于25平方毫米的软铜线,或者是横截面不小于50平方毫米的镀锌铁线,也可以使用厚度不小于5毫米以及横截面不小于50平方毫米的扁钢制成;
6.在连接接地母线和接地极的时候,要使用焊接的方法,或者是用直径大于10毫米的镀锌螺栓和用来防止松懈的装置进行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