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民族史诗和荷马史诗的异同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
诗经所在的周民族史诗概况和镁片的基本内容黑格尔曾说:“中国人没有民族史诗。
”但《诗经》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几首诗较全面地记述了周族起源、迁徙、发展、壮大、鼎盛的历史,基本具备了史诗的性质,可以说是史诗的雏形。
因此,《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就是用诗歌的形式简明扼要地叙述周民族的历史。
“史诗”最早出现在希腊,源自希腊文ePos,本义为平话或故事,后泛指人类童年时期歌颂本民族英雄的叙事诗。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首先提出“史诗”这个概念,并将当时产生的文学作品分为史诗、抒情诗和戏剧。
黑格尔以荷马史诗为标准做了界定,即史诗必须是在流传已久的故事叙述的基础上形成的定本,必须要有相当的长度,并具有口传性。
因此他在《美学》中说:“中国人却没有民族史诗,因为他们的观照方式基本上是散文式的,从有史以来最早的时期起形成一种以散文形式安排的井井有条的历史实际情况,他们的宗教观点也不适宜于艺术表现,这对史诗的发展也是一大障碍。
”显而易见,由于文化的差异,黑格尔的这种观点是缺乏根据的。
他的缺陷就在于以荷马史诗为标准,这在逻辑学上是不周延的。
因此,他的理由是靠不住的。
人类历史在没有文字之前都是口头相传,如《尚书》中的“无字之歌”,篇名叫“歌”,显然是记载历史的。
又如中国藏族的《格萨尔》、蒙古的《噶大格林》等。
生前并没有见过《诗经》德文译本的黑格尔却武断地认为“中国人却没有民族史诗”明显不可靠。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论述艺术和经济发展不平衡时,曾把神话、歌谣和历史传说作为史诗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这三点是标志史诗的本质要素。
愈来愈多的学者认为《诗经》中有史诗,而《诗经》中至少存在五大史诗:即《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生民》讲述周民族的第一个男性始祖后稷神异的诞生,以及后稷发明农业、率领族人定居邰地的历史。
《公刘》写周人祖先公刘带领周人自邰迁居豳地以及在此开垦荒地、建设家园的历史。
周部族史诗的作品周部族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部族,他们的历史和文化丰富多彩。
在周部族的历史中,史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周部族史诗的作品及其特点。
一、周部族史诗的起源与发展周部族的史诗起源于古代神话和传说。
据传,夏代的伏羲氏、女娃氏,商代的尧、禹等神话人物都在史诗中有所记载。
史诗以其叙述方式和丰富的情节吸引了许多民众,使其成为周部族的重要文化载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部族的史诗逐渐发展壮大。
在周部族文化的长期积淀下,形成了众多经典的史诗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周部族的历史变迁,还记录了他们的民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二、周部族史诗的特点1. 史诗浪漫而宏大:周部族史诗作品以其浪漫而宏大的气势而著称。
史诗中的故事情节丰富多样,跌宕起伏,激烈激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伏羲氏神典》中描绘了天地创世的壮丽场景,令人震撼。
2. 史诗寓教于乐:周部族的史诗不仅娱乐人们,还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概念和社会智慧。
通过史诗中的英雄形象和故事情节,人们可以领悟到关于勇气、正义、忠诚等价值观念的思考。
3. 史诗丰富多样:周部族的史诗作品丰富多样,涵盖了各个领域。
从历史神话到传统民俗,从爱情传说到战争史诗,周部族史诗的题材广泛而多样化,能够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4. 史诗口头传承:周部族史诗一直以来都是口头传统的形式存在。
史诗的传承和演绎主要通过祖辈们口述并由后代进行传承。
这种方式保留了史诗真实的风采,同时也为后来的史诗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三、周部族史诗的代表作品1. 《伏羲氏神典》:这是周部族最重要的史诗之一,描绘了伏羲氏创造天地的故事。
史诗中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对于周部族的宗教信仰和世界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2. 《尧舜禅述》:这是一部以尧、舜为主线的史诗,通过讲述两位圣王的历史轨迹,展现了周部族古代社会的风貌和治理理念。
3. 《禹贡》:这部史诗以大禹治水的故事为主线,描述了周部族人民对于禹功绩的赞叹和景仰。
周民族史诗《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一百六十篇;《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
《诗经》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诗经》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它对于中国后世的诗歌创作和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艺术创作的民族文化传统。
2 、《诗经》确立了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艺术原则。
3 、《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语言形式的基础。
《诗经》的基本形式是四言体,这种四言诗的艺术形式一直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样式之一。
而且《诗经》的四言体也是后世其他诗歌体裁发生之源,楚辞、汉赋、骈文以及五七言诗都受了《诗经》四言的极大影响。
同时其遣词造句、章法结构、节奏韵律也为后世诗歌奠定了基础。
周民族史诗的认定“史诗”这个概念,首先是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首先提出来的。
“史诗”一词原自希腊文,本意为平话或故事,后泛指人类童年时期歌颂民族英雄的叙事诗。
1、认定:“五四”以来,愈来愈多的学者一致认为《诗经》至少存在五大史诗:即:《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记述了从周民族的始祖后稷到周王朝的创立者武王灭商的历史。
其产生的年代大致也在西周初期。
2、标准:按马克思的标准,即具备歌谣、传说、神话、创作时代(人类初期)、形象、情节、叙述七个要素的即应该是史诗了。
3、内容: [讨论所讨论的五首诗基本具备了上述七个要素]A、《生民》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诗篇,叙述了周始祖后稷的诞生和发明农业、定居邰地,开创祭礼的历史;诗中姜嫄无夫而孕说明是母系向父系过渡。
第三章周民族史诗第一节周民族史诗的认定“史诗”这个概念,首先是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首先提出来的。
“史诗”一词原自希腊文,本意为平话或故事,后泛指人类童年时期歌颂民族英雄的叙事诗。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史诗”应具备七个要素:歌谣、传说、神话、创作时代(人类初期)、形象、情节、叙述的方式。
周民族史诗与荷马史诗比较,本质上是相同的,但也有一定的差异。
第二节周民族史诗的多重价值历史价值:记载了周民族产生、发展及灭商建周统一天下的历史过程,并记载了周人的政治、经济、军事、民俗等方面情况,让我们能够通过这些记载了解我们的祖先。
文学价值:周民族史诗代表了公元前11世纪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1、具备了史诗的要素;2、叙事与抒情有机结合;3、讲究谋篇布局的章法结构;4、讲究修辞技巧。
《生民》参考资料:1、《生民》,尊祖也。
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
(《毛诗序》)2、及周公成王致太平制礼,以王功起于后稷,故推举之以配天,谓配夏正郊天焉。
祭天而以祖配祭者,天无形象,推人道以事之,当得人为之主。
《礼记》称万物本于天,人本于主,俱为其本,可以相配。
是故王者皆以祖配天,是同祖于天,故为尊也。
(《孔疏》)3、周公制礼,尊后稷以配天,故作此诗。
以推本其始生之祥,明其受命于天,固有异于常人也。
(朱熹《诗集传》)4、此诗,周公述始祖后稷诞生之异,以及其播种百谷之功,而肇修祀典也。
(姚际恒《诗经通论》)5、一章受孕之奇。
二章诞生之易。
三章保护之异。
四章嗜好天生。
五章克勤人事,教种膺封。
六章播种肇祀。
七章报赛祈年。
八章尊祖无怠。
通篇层次井然。
(方玉润《诗经原始》)6、周后稷,名弃。
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
姜原为帝喾元妃。
姜原出野,见巨人跡,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
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薦之。
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
初欲弃之,因名曰弃。
《诗经》中周民族史诗主要有哪几首?在《诗经》的赞美诗中,有三篇是专门记载周人古史而又堪称史诗的诗歌,它们是《大雅.生民》、《公刘》、《绵》。
它们证明了周王朝的姬姓周人原本是渭水流域一个历史悠久的氏族,详细说明了周人先祖兴盛的过程。
在西周初年,周王朝的史官根据古史和民间传闻,加工编写了这三篇专记气先祖史迹的诗。
《生民》是描写周人初生的诗歌,是献给周氏族“第一个男人”后稷的赞歌。
它是一部被神话包裹的历史。
后稷的出生就与众不同,他的母亲姜氏踩了天帝的大脚趾印就怀孕了,由此后稷便出生了。
他成长的经历更是富于传奇色彩,谁也没有他的命大造化大,还是一个婴儿时,后稷就能逢凶化吉,经受了各种磨难与考验。
这是古代试子风俗的形象说明,因为生活的困难,生儿育女对于父母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证明自己的孩子是奉上天的旨意所生,人们想尽各种办法来考验他。
如果能够通过,就把他抚养成人,万一不能通过,就遗弃掉。
但是这些考验后稷都神奇般地通过了。
也没有谁比他的天资更聪颖,他天才超越,仅仅是个幼儿时,后稷就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青年后稷精通稼穑,除杂草,播良种,禾苗茁壮成长,谷穗沉沉甸甸,足以迁居有邰,成家立业,养育子孙后代了。
后稷教子孙播种五谷,还教他们祭鬼神,祈丰年,消除子孙的灾祸,保佑后代的福祉。
《公刘》描写公刘领导周氏族举族迁徙,开辟一个新天地的一段历史,赞颂这位领袖的英雄壮举。
《公刘》叙述历史比《生民》更清晰,言人事而不言鬼神。
公刘时代的周民族已经演进为一个农业军事部落。
这个部落的酋长由族人推举,族人皆兵,按军事组织从事生产,生产技术已有一定水平,既能分清土地的燥湿、丈量土地的方圆、摸清水流的分布,又能利用太阳测定方向,还能搞一点“取厉取锻”的手工制作,文明程度和社会形态均高于后稷时代。
《绵》记载的是古公亶父领导周氏族的另一次迁徙,并且在周原建立家天下的周王国。
诗共九节,前四节描写古公亶父率领族人找到了周原这块土肥水美的地方,指挥族人兴修农田水利,种植庄稼。
史诗类型的划分史诗是一种叙述英雄事迹或宏大历史事件的文学形式,起源于人类社会的早期,并经过漫长的发展与传承。
在文学创作中,史诗通常以浩大的叙事、壮丽的场景和深入的思考为特点,展现了人类生活中的伟大与崇高。
然而,史诗作品的内容与主题千差万别,因此对其进行分类与划分,能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一充满历史传承的文学形式。
一、宏大史诗宏大史诗是指那些叙述规模宏大、跨越时空的历史事件或传说的文学作品。
这类史诗通常以人类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以英雄人物为主角,生动地描绘了古代战争、政治斗争、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就是宏大史诗的典范,通过描述特洛伊战争和奥德修斯的冒险故事来反映古希腊时代的社会、政治与文化。
二、神话史诗神话史诗是一种描绘神话故事的文学作品,其中包含了神、英雄、魔法和奇幻元素。
这类史诗源自群众的口头传承,在古代被用以宣传和弘扬宗教信仰。
《罗马神话》和《尼伯龙根之歌》是典型的神话史诗,描绘了古代罗马和北欧神话中众多神祇的传说和冒险故事。
三、英雄史诗英雄史诗是一种以英雄人物为中心的文学作品,通常围绕着英雄的冒险、战斗或成就展开叙述。
这类作品源自古希腊与古罗马时代的英雄传说,描绘了英雄们的勇敢、智慧和崇高品质。
例如,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即属于英雄史诗的范畴,通过讲述希腊神话中英雄的传奇经历,展现了他们的英勇与智慧。
四、民族史诗民族史诗是一种描绘民族历史与传统的文学作品,是某个民族或文化群体所独有的创作形式。
这类史诗常常是通过口头传承而非书面记载流传下来的,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和价值观。
《卡勒瓦拉》和《吉尔伽美什史诗》就是典型的民族史诗,通过描述南美洲原住民和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英雄故事,展示了他们的文化与历史。
五、现代史诗现代史诗是指创作时间较近、与当代社会关系密切的文学作品。
这类史诗常常具有探索现代生活、社会变革与人类命运等主题的特点。
例如《人中之龙》和《枪炮与玫瑰》就属于现代史诗,通过描绘日本战后重建和墨西哥犯罪与革命的故事,反映了现代社会中的冲突与挣扎。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浅谈周民族史诗汪慧美 西北师范大学摘 要:五四时期,《诗经•大雅》中《生民》等五首诗歌被认定为周民族史诗,这对周民族史诗的研究有很大的价值。
本文主要从史诗、周民族史诗的界定和《诗经·大雅》五首史诗的内容两个方面简要分析周民族史诗。
关键词:周民族史诗;《诗经•大雅》;主题内容作者简介:汪慧美(1995.12-),女,甘肃省张掖人,兰州市安宁区西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4-094-01黑格尔曾说中国没有史诗。
随着《格萨尔王传》等四大少数民族史诗的出现,黑格尔的学说渐渐被打破,五四时期,学者们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定为周民族史诗。
这五首诗歌反映了周民族的起源、发展直至建立国都的历史,所以《诗经》的研究学者把这五首诗称为周代的史诗。
作为民族史诗,它们都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表现了当时中国历史文明的演进和周民族的民族特色。
一、“史诗”与“周民族史诗”的界定“史诗”源于希腊文Peos,本义为平话或故事,后泛指所有人类童年时期歌颂民族英雄的叙事诗。
“史诗”这个概念首先出现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他把文学作品分为史诗、抒情诗和戏剧三类。
黑格尔的《美学》中详细地论述了“史诗”这种重要的诗歌体裁,他将史诗分为原始史诗和正式史诗两大类,但他并未给“史诗”下明确的定义,而是称《荷马史诗》为正式史诗,后人也以此为准,对史诗的创作时间及主题内容等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辞海》中将“史诗”定义为:史诗,指古代叙事长诗,反映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价值的历史事件,以古代神话传说为主要内容,歌颂民族英雄精神,结构规模宏大,充满着幻想和神话色彩。
一般来说,凡是从较早时期流传下来,带有神话色彩的,叙述民族历史或英雄事迹的口头诗歌或由口头诗歌记录而成的文本形态的诗歌,都是史诗。
“史诗”与“诗史”析论——以《诗经》和杜诗为例李盼【摘要】“史诗”与“诗史”是两个重要的文学概念,分别来源于西方叙事文学和中国本土诗学。
文章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二者所具有的特点、联系与区别等加以分析。
指出史诗与诗史的相同之处在于都具有史性和诗性;不同之处在于产生时间、创作主体、流传方式、产生基础、感情色彩等方面。
厘清这两个概念,对理解文学史裨益良多。
【期刊名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00)010【总页数】3页(P60-62)【关键词】史诗;诗史;《诗经》;杜诗【作者】李盼【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史诗”与“诗史”是两个重要的文学概念,有交叉点,更有相异之处。
需要说明的是,时至今日,“史诗”和“诗史”已各自衍生出了不同于原意的新含义,如史诗在今天可用于指那些结构宏大、内涵丰富的叙事作品,如小说、戏剧等;而诗史则也可以理解为诗歌发展的历史等。
文章所讨论的“史诗”和“诗史”仅指它们在古代文学史上的狭义内涵。
“史诗”并非中国本土概念,它来自希腊语 Epos,原义是平话或故事,后指人类早期歌颂本民族英雄的叙事诗。
最早在书面上使用“史诗”一词的是亚里士多德,他在《诗学》中将文学作品划分为史诗、抒情诗和戏剧三类。
黑格尔认为史诗是在历代口头流传的基础上形成的定本,具有故事性和一定的长度。
马克思《〈政治经济批判学〉导言》中则指出:“从另一方面看:阿基里斯能够同火药和铅弹并存吗?或者,《伊利亚特》能够同活字盘甚至印刷机并存吗?随着印刷机的出现,歌谣、传说和诗神缪斯岂不是必然要绝迹,因而史诗的必要条件岂不是要消失吗?”[1]P762显然,他把把歌谣、神话和传说作为史诗产生的必要条件。
在西方理论的基础上,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史诗特指人类童年时期创造的叙事文学体裁的名称,是一种规模宏大的叙事诗。
如陈来生认为:“史诗,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之一,是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由古代各族先民(这里的‘各族’,不包括那些没有条件产生史诗的民族),在神话、传说和歌谣等基础上集体创作出来的一种规模较大的叙事性长诗。
古代文学的地域与民族特色古代文学是一座展示着各个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庞大宝库。
它以文字为媒介,记录了各个地区和民族的文化、历史、信仰和情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古代文学的地域与民族特色,了解它们是如何相互影响和交融的。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地域与民族特色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各个地域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学传统。
从古代的《诗经》到明清时期的文言小说,中国文学展现出了极为丰富的地域与民族特色。
1. 《诗经》与华夏文明《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记录了西周时期的社会生活与思想情感。
其中的地域与民族特色主要体现在各地诗人的不同风格与表现手法上。
例如,《周南》中的诗歌大都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与山水之间的情感交融;而《商颂》中的诗歌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神话传说和祭祀仪式的崇拜之情。
2. 唐宋诗词的江南风格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之一,而江南地区则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与文化氛围为诗人们提供了灵感与情感的源泉。
他们通过描绘美丽的山水景色、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抒发对生活的热爱等手法,创作出了许多优美动人的诗词作品。
这些作品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形成了以江南为代表的地域文学特色。
二、印度古代文学的地域与民族特色印度古代文学同样具有丰富多样的地域与民族特色,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印度教和佛教的影响下的文学作品中。
1.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摩诃婆罗多》是印度最长的史诗之一,记录了古代印度的历史、神话和哲学思想。
它以史诗叙事的方式,描述了英雄、神灵和妖魔之间的斗争,展现了古代印度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部史诗以其独特的地域与民族特色,深深地影响了印度文化以及全球文学作品。
2. 女性文学与印度教婚姻制度的映射在印度古代文学中,女性文学也占据了重要位置。
印度教的婚姻制度对女性的地位和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也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例如,印度古代史诗《罗摩衍那》中的女性形象就展现出了她们作为妻子、母亲和女儿的不同角色和命运。
论中国先秦戏剧文学的缺失段菁晖中华文明与古希腊文明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东西方古代文明发展的高峰。
从文学层面看,戏剧文学把古希腊文学推向了当时世界文学的顶峰;中国却没有自己的民族英雄史诗(非少数民族史诗),也没形成独特的戏剧文学。
本文以古希腊文学作为比较视角,将具体分析我国先秦文学期间戏剧文学的缺失原因。
一、中国神话体系的缺失造成先秦戏剧文学土壤贫瘠一些学者认为:诗篇5生民65公刘65绵65皇矣6 5大明6五篇合称为/周民族史诗0,叙述了周朝祖先开始到周武王、周文王创业过程中辉煌战功与宏阔博大的历史发展轨迹,但是与5荷马史诗6的5伊利亚特65奥德赛6比较,/周民族史诗0也只不过是5诗经6中简洁短小叙事诗歌而已。
即使以春秋战国时代为背景的5战国策6 5吕氏春秋6,也是反映政治历史的短篇史学叙事与诸子百家的争论思想,而非东方式的/英雄史诗0与传奇。
/特洛伊0战争是古希腊传说中最著名的战争,以其背景作为叙事文学及戏剧题材在西方文学中创作出了不少经典之作,而中国华夏民族远古先帝黄帝、炎帝、蚩尤之间的激烈战争却没有构成叙事文学的宏大经典题材,从而形成汉民族的/英雄史诗0,更不可能形成上古文学的/戏剧题材0。
之所以缺乏远古叙事文学,最主要的是从文化渊源开始的汉民族神话就没有形成完整的叙事姿态,缺乏古希腊文学中完整的神话体系。
马克思曾深刻指出:/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这是希腊艺术的素材。
0[1]古希腊神话英雄传说主要以5荷马史诗6为主,分为5伊利亚特6与5奥德赛6对整个欧洲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欧洲文学的源头,直到20世纪被称为/天书0的现代主义作家乔伊斯5犹利西斯6,也以词典般的引注诠释着/荷马史诗0。
中国古代神话基本没有构成完整的神话体系,各种神话片段都是在远古历史发展中逐渐出现的。
我国现存的神话主要来自5山海经65楚辞65淮南子6三部作品中,在5诗65书65易65左传65国语6等作品中也保存了部分神话,可是中国远古时期没有一部神话专集,也没有像荷马那样的诗人对先祖的/英雄传说0进行搜集和整理。
文学常识《诗经》●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思想内容;2.欣赏《诗经》中的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教学重、难点:1、了解《诗经》的基础知识;2、学习《诗经》的内容;3、了解《诗经》的艺术特点及其影响。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告知本次教学目的、内容)教师板书以下成语,请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些耳熟能详的词句出自哪里?“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求之不得、辗转反侧、逃之夭夭、信誓旦旦、在水一方。
”继记载原始劳动的神话等作品问世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标示着先秦诗歌已取得重要成就。
二、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步骤一:简要回顾诗歌的起源及其原始形态。
1、甲骨卜辞“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比较:《乐府诗集》相和歌辞“江南可采莲”一段)2、二字节奏:《吴越春秋》中原始歌谣“弹歌”。
步骤二:了解从《诗》到《诗经》之路。
请学生根据已有的文字知识理解“经”的意义。
提示:《说文解字》:“经,织从丝也。
”“经,径也。
如径路无所不通,可常用也。
《诗经》又称《诗》、《诗三百》。
《诗经》是后世儒家学者将其尊为经典之后的称呼。
步骤三:了解诗经的编订和体制。
1、你认为孔子删诗,编订《诗经》的说法可信吗?提示:《诗经》来源和编订有三种说法:献诗、采诗、删诗说。
包括采集于各地的民间诗、公卿列士所献诗及乐官保存下来的宗教和宴飨乐歌。
作者有公卿大夫,有中下层的“士”,下层平民集体创作,编者应为周王朝乐官。
2、请学生就掌握的知识谈谈对《诗经》分类的理解。
提示:《诗经》诗歌均为入乐的歌曲,按音乐性质不同分风、雅、颂三类。
“风”: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共160篇。
“雅”:正,指朝廷正乐,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
分《大雅》和《小雅》,多是宫廷宴享的乐歌。
“颂”:宗庙祭祀舞曲,分《周颂》、《鲁颂》和《商颂》。
步骤四:了解用诗和传诗。
1、学生思考并讨论:《诗经》在当时有哪些用途?提示:引诗(引证)、赋诗言志(不歌而诵谓之赋)。
关于周民族史诗和荷马史诗的异同
摘要:周民族史诗体现农耕文化、《伊利亚特》描绘战争、荷马史诗有强烈的神话色彩、周民族史诗更像是历史的记录
关键词:周民族、希腊、战争、英雄
黑格尔在他的代表作《美学》这部书的第三卷下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中国人没有民族史诗(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70页)。
对于这句话,很多人只能默默的表示认同。
没有错,根据马克思的史诗七要素——歌谣、传说、神话、以及创作时代(人类初期)、形象、情节、叙述的方式,中国确实找不出完全符合的“史诗”。
但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没有的是像荷马史诗那样的史诗,我们有自己的民族史诗。
诗经中有五篇被视为周民族史诗,即《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民》。
从《生民》的周民族始祖后稷降生,建立周文明基础,到后稷的曾孙公刘迁族人到豳,建屋定居,再到后来周民族迁到崎下,建立国家,消灭夷人,再到后面的文王受命,最后武王伐纣。
整个周民族史诗无不体现了中国的农业文化,这和古希腊的捕鱼文化相差较大。
周民族史诗没有太多的战争场面,更多的是讲述了周民族领袖如何带领族人定居生活,从事农业,大兴祭祀。
而我们看到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是整篇叙述希腊联军围攻小亚细亚的城市特洛伊,我们看到的是整个战争结束前后几十天的事。
还有《奥德赛》中的伊萨卡国王奥德修斯在战后归国途中十年遭遇无尽艰难,最终回到故土,并且杀死了那些逼迫他妻子的贵族子弟。
史诗中塑造了一大批的英雄形象,像阿喀琉斯,赫克托,阿伽门农,奥德修斯等人,他们无不体现了迈锡尼文明中的自由主义,他们无一不是现实的,但又是烂漫的。
这些和周民族史诗都有巨大的差别。
在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周民族史诗和荷马史诗的不同之处,在《奥德赛》中,我们看到了大量的神出场,他们参与到故事中去,他们有凡人的爱恨情仇,他们会嫉妒,会报复,他们有自己的私欲与恶念,在故事中衬托出了奥德修斯的光辉形象。
而在周民族史诗中,只有《生民》中的后稷身上还有神话色彩,后面的公刘等人完全脱离了神,是一种历史的叙述。
荷马史诗讽刺了神的邪恶,歌颂了英雄的勇敢和智慧,而周民族史诗则是描写首领们祭祀天神,祈求保佑。
但无论他们之间有多么大的差异,我们都看到这些史诗是以民间传说为基础而写成的。
他们都表达了人民对先祖的缅怀,对民族文化的歌颂。
他们用一个一个故事或者人物穿成了一部民族的历史。
周民族史诗虽然不能符合西方对史诗的要求,但从其歌颂先祖,传承文明,叙述历史的角度来讲,史诗之名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