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1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职业病概论一、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职业卫生?职业卫生是指人们在从事行业和工作活动中,保持符合保护健康、防止疾病所必须的情况、状况以及达到这种状态所实施的行为和过程。
2、什么是职业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哪几类?职业危害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由于受不良的生产条件和工作环境的影响,给劳动者带来危险和伤害,其中包括事故和疾病等多种危害因素对人体的伤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3、什么叫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4、什么叫法定职业病?法定职业病是指国家规定并正式公布的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引起的疾病。
2002年国家卫生部会同劳动保障部重新颁布的法定职业病目录有10类115种5、职业病的特点:⑴病因明确:由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 这些人为因素被控制消除, 即可防止疾病发生;⑵病因可测:所接触的危害因素(病因)通常可以检测, 过量接触才得病;⑶群体性:接触相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常集体发病;⑷多无特效药:早发现,易恢复,晚发现,疗效差。
6、如何发现职业病最有效是做职业性体检就业前体检 : 发现职业禁忌症在岗体检: 早发现可疑职业病、禁忌症离岗体检: 证明在职期间有无得职业病或损害7、毒物进入人体的三个途径呼吸道(最常见最危险的途径)皮肤(有些毒物只要与皮肤接触,就能被吸收)消化道(职业中毒的机会极少)二、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物理性危害因素:噪音、振动、高温、光线过强、电离辐射等。
化学性危害因素:强酸强碱、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
职业病防治知识讲座简报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尊敬的同事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举行了一场关于职业病防治的知识讲座。
此次讲座旨在提高大家对职业病防治的认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以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讲座由资深职业病防治专家主讲,他详细介绍了职业病的种类、成因、症状以及防治方法。
专家指出,长期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会导致身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职业病。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职业病防治知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降低患病风险。
在讲座中,专家还分享了一些实用的职业病防治技巧,如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保持工作场所清洁卫生、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等。
这些技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保护自己的健康。
通过这次讲座,我们深刻认识到职业病防治的重要性。
作为员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同时,企业也应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和健康检查,为员工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最后,感谢专家的精彩演讲和大家的积极参与。
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共创美好未来!
谢谢大家!。
职业病防治知识讲座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2018年纪集村职业病防治知识讲座定义与范畴总论是严重危害劳动者健康的疾病。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人们愈来愈认识到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创造财富,而且是使人类能够过上高质量的生活,经济的发展不应以牺牲劳动者的健康作为代价。
因此,预防和控制,改善劳动者的作业环境,提高劳动者的健康素质,防止发生,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
一、什么是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或者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人类自开始生产活动以来,就出现了因接触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有害因素而发生的疾病。
追溯国内外历史,最早发现的都与采石开矿和冶炼生产有关。
随着工业的兴起和发展,生产或工作环境中使人类产生疾病的有害因素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的发生,常与社会经济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
近年来,我国各种形式的日趋严重,因而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二、有哪些因素工作场所中存在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对人体产生健康损害的因素称之为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两类:(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1)生产性毒物。
如铅、苯、汞、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
(2)生产性粉尘。
如矽尘、煤尘、水泥尘、石棉尘、有机粉尘等。
2.物理因素(1)异常气象条件。
如高温、高湿、低温等。
(2)异常气压。
如高气压、低气压。
(3)噪声、振动。
(4)非电离辐射。
如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微波、激光等。
(5)电离辐射。
如α、β、γ、X射线等。
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源体。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劳动休息制度不合理。
2.劳动过度精神(心理)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劳动安排不当,不能合理安排与劳动者的生理状况相适应的作业。
职业病防治知识讲座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分享职业病防治知识。
近年来,随着工作环境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职业病日益成为影响职场工作者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更好地维护广大职工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我们举办这次职业病防治知识讲座,旨在为大家普及相关知识,增强职业卫生意识。
下面,我将从职业病的概念、发病原因、预防措施以及相关法规等方面进行分享。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职业病的概念。
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下,长期受到某种职业因素或工作活动所致的疾病。
不同于一般的疾病,职业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发病与工作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目前,已经确定了数十种职业病,如职业性尘肺、职业性皮肤病等,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广大职工的健康。
那么,职业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呢?首先,职业病与工作环境紧密相关。
不合理的工作环境,如高温、低温、辐射等极端环境,会对职工的身体产生直接的伤害。
其次,职业病与职业性因素密切相关。
比如,接触化学物质、重金属、有害粉尘等职业性因素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最后,个人防护意识不足也是导致职业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要明确自己的工作环境,提高卫生防护意识,积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那么,如何预防职业病呢?首先,公司应该进行全面的职业病危害评价,了解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险因素。
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并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和装备。
此外,公司应加强职工职业健康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防护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职工更应自觉遵守公司的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减少职业病的隐患。
同时,定期进行体检,早发现、早治疗,也是预防职业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注意职业病防治相关法规的遵守。
我国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非常完善,如《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
这些法规明确了企业和个人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对于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职业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一、什么是职业病?
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二、什么是职业危害因素?
指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三、职业病都有哪些?
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名单有十大类,115种,如煤炭采选业、玻璃及玻璃制品业等可能导致矽肺。
水泥制造业等行业可能导致尘肺。
机械工业等可能导致电焊工尘肺等等。
如接触铅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铅中毒。
皮革、毛皮及其制品业因接触苯及其化合物可导致苯中毒。
喷洒农药、农药制造业等行业可能导致有机磷农药中毒等。
四、造成职业病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造成职业病的工作岗位主要有以下几类:有毒行业;粉尘行业;产生细菌病的职业;产生皮肤感染病的行业;极度气温下工作的行业;在稀薄或高温大气中工作的职业;光线不适宜条件下工作的岗位;需要连续使用身体某个部位的职业等等。
五、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方面应该怎么做?
1、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未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如防尘、防毒口罩,防噪音耳塞等用用品。
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和同事,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合同中写明。
3、产生职业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法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六、《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哪些劳动者需要健康检查?
对接触职业危害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七、哪些医疗机构能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伊犁州奎屯医院已于2008年12月取得了职业健康检查及部分职业中毒诊断的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