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疾病诊断流程最新
- 格式:ppt
- 大小:694.01 KB
- 文档页数:36
最新:急诊眩晕及翼诊断流程急性眩晕最常见的原因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 BPPV),但在年轻人中,前庭性偏头痛可能更常见。
眩晕患者可能被误诊为良性内E疾病,如迷路炎或梅尼埃病,远远超过应该诊断的BPPV平日前庭性偏头痛。
良好的病史和检查是达到正确诊断的关键,并确保卒中或真他危险的病变不被漏诊。
急性眩晕的中枢性(脑)病因比外周(内耳)病因更有可能需要紧急分诊相处理。
急诊眩晕的台类根据目前前庭疾病国际分类,前庭疾病可分为急性前庭综合征(AVS)、发作性前庭综合征(EVS)和慢性前庭综合征。
急诊眩晕主要包括所高的急性前庭综合征和发作性前庭综合征首次及病程阜期的部分发作;发作性前庭综合征在真病程的中后期,由症状的反复发作性,患者已部分适应并了解眩晕的规律,恐慌程度多显著低于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
急性前庭综合征指的是:①急性发作的前庭症状,常持续数十分钟以上乃至数天;②前庭功能检查常可见到前庭功能障碍的证据(自发性或诱发性眼震、视眼动障碍、前庭-目良反射(VOR)障碍及姿势或步态障碍);③常需要首先确定再无急性脑血管病,真;欠完善真他中枢性和外周前庭疾病的鉴别。
发作性前庭综合征指的是:①反复发作的前庭症状,常持续数秒~数小时;②发作问期的前庭功能检查或可见前庭功能障碍的证据;③需要完善外周与中枢性眩晕的鉴别。
急性眩晕急诊全科的处理步骤:①生命体征监测:血压呼吸、脉搏等;②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③踵孔和眼动检查;④检查脑膜剌激征、病理反射、肌力与肌张力;⑤真他再关的颅神经检查: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及迷走神经、舌下神经等。
异常者可先行头颅CT或者头颅MRI检查。
如果是神经E 科医生接诊,由于专业知识、检查手段的便利,可能更快进入眩晕的鉴别诊断流程。
急诊眩晕的鉴别要点根据眩晕症状的特征,可以基本确认是急性前庭综合征还是发作性前庭综合征,然后酌情配合专科检查,如:在急性发作期可以选择进行自发性眼震、位置性眼震和头脉冲试验(vHIT),前庭双温、转椅试验等需要急性期过后择期进行。
眩晕的临床诊断、治疗流程指南-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眩晕的临床诊断、治疗流程指南前言人体在空间中的静态或动态自身定向、平衡和动作上的协调,主要是通过视觉、深感觉、前庭觉和小脑系统等功能的通力合作,并在大脑皮质的统一协调下完成的。
其中又以前庭神经系统最为重要,一旦前庭半规管和耳石系统功能受损且超出了人体自身的代偿功能时,将出现眩晕(vertigo)或头晕(dizziness)症状。
眩晕是一种运动性幻觉眩晕(vertigo)常表现为突发性的而客观并不存在的一种自身和/或外物按一定方向旋转、浮沉、翻滚或飘移感。
系因前庭半规管系统病变,引发人体空间定向障碍和平衡功能失调所致的一种运动性幻觉,而并不是一种错觉。
眩晕是当前常见多发病国内人群的眩晕患病率为 0.5%,占:神经内科门诊病人的 5%~10%住院病人的 6.7%耳鼻咽喉科门诊病人的 7%每7个法国人中就有一位在他一生之中至少有过一次眩晕发作, 眩晕居病人就诊原因中的第三位(仅次于发热和头痛)。
眩晕的发病率估计还会上升由于:一、先天性原因,二、后天性原因:1、病源性原因、2、医源性原因、3、声源性原因,等的影响,眩晕的发病率估计还会上升。
眩晕的预防和诊疗工作值得关注眩晕发作常呈反复突发性,给病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就业、工作和社交活动带来较大影响;所致的人身或工作事故亦间有所闻;眩晕的病情多较复杂,可由多学科、多系统疾病所引起,且较多临床医生对其诊治尚有一定困难;眩晕也可为某些颅脑重病(如出血、肿瘤)的临床症状之一,稍有不慎又易导致误诊误治;大多数眩晕病是可以防治的。
眩晕的诊断流程建议首需对头昏、头晕、晕厥作出鉴别否则,一开始就会导致误查、误诊和误治。
首需对头昏、头晕、晕厥作出鉴别眩晕常表现以突发性和间歇性的外物或/和自身按一定方向旋转、翻滚、浮沉或飘移感(闭眼不缓解)为主症,多于头位变动和睁眼时加重,根据病变位置的不同,可或不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及眼球震颤和定向倾倒等体征。
头晕诊断流程、诊断思路及眩晕分类和注意要点头晕是一种常见的脑部功能性障碍,表现为头昏、头胀、头重脚轻、脑内摇晃、眼花等感觉。
患者头晕常分为4个类型,A.眩晕;B.晕厥或晕厥前;C.不典型头晕;D.行走不稳。
头晕涉及耳鼻咽喉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眼科、内科、老年科和精神心理科等诸多学科,头晕原因多样且复杂,在针对头晕诊断时需要按照完善而有序流程进行,避免误诊和漏诊,避免延误导致头晕的严重疾病治疗。
头晕诊断思路从头晕诊断流程入手,对头晕相关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明确头晕属于类型,需安排相关辅助检查,直到明确头晕具体病因及诊断。
所有头晕均有原因,也需要明确原因。
的确查不到神经、耳源性及躯体功能障碍,而又存在精神心理因素,进行抑郁及焦虑等精神心理量表的测评后,可以根据实际检查结果考虑抑郁症或焦虑症的诊断,试用抗抑郁或抗焦虑的药物治疗。
(1)判断是否为眩晕(A型"头晕")。
眩晕为前庭神经周围及中枢通路病变导致的身体与外界物体发生相对运动的一种主观感受。
表现为睁开眼睛发现周围的物体在运动,闭上眼睛时感觉身体不稳定或者在漂移。
(2)对于非眩晕的头晕患者,首先应该确定头晕是否为晕厥或晕厥前。
晕厥是脑灌注不够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
对没有意识丧失者,称为晕厥前。
主要病因包括心源性、脑血管病变导致的低灌注、迷走反射性血压降低、低血糖以及低氧血症。
(3)对于非眩晕、非晕厥患者,确定是否为周围神经病、深感觉异常、前庭小脑疾病、大脑疾病导致的行走不稳等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躯体疾病导致的行走不稳,需要从中枢神经系统直到骨骼肌,进行详细神经系统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
(4)对于非眩晕、非晕厥且排除导致行走不稳的疾病的患者,则归入不典型头晕,需要进一步对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排除重要脏器疾病,特别是危及生命的疾病。
(5)在除外上述器质性疾病之后,需要寻找心因性因素,头晕也可以是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因素导致。
眩晕的临床鉴别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身体不适,它可能会伴随头痛、恶心、呕吐或晕厥。
临床鉴别眩晕的步骤包括:
1. 收集病史:询问患者发生眩晕时的情况,包括何时出现,有什么样的前兆,持续多长时间,是否伴随症状等。
2. 检测血压、心率和体温:确定患者的血压、心率和体温是否正常。
3. 血液检查:为了排除糖尿病、贫血、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疾病,可以进行血液沉渣和血常规检查。
4. 耳鼻喉科检查:主要检查耳鼻喉科病变、神经系统及神经内科症状,以判断病因。
5. 听觉、语言检查: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听力障碍、语言障碍等神经系统异常。
6. 电生理检查:进行脑电图、动脉血流图、眼底等检查,以确定眩晕病因。
7. 血清学检查:检查患者血清中尿酸、肌酐、乙酰胆碱酯酶等,以排除病毒感染、代谢性疾病等。
8. 脑部影像学检查:进行CT或MRI检查,以确定脑部病变、梗塞、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等,排除眩晕病因。
9. 药物治疗:根据眩晕病因,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吗啡、氨茶碱等。
- 1 -。
眩晕综合症诊断标准
眩晕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患者常感到头晕目眩,甚至伴随恶心、呕吐等
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眩晕综合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三个方面。
首先,病史采集是诊断眩晕综合症的重要步骤。
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眩晕
症状,包括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诱因、伴随症状等。
同时,还需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用药史、家族史等信息,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眩晕的疾病。
病史采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对于确定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体格检查是诊断眩晕综合症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头
颅神经系统的详细检查,包括眼球运动、视力、听力、姿势平衡等方面。
此外,还需检查患者的心血管、内分泌等系统,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眩晕的疾病。
体格检查的细致性和严谨性对于发现眩晕综合症的体征和病因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辅助检查是诊断眩晕综合症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头颅MRI、脑电图、前庭功能检查等。
这些检查能够帮助医生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眩晕的疾病,同时也能够发现眩晕综合症的病因,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辅助检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明确诊断和治疗眩晕综合症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眩晕综合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三
个方面。
全面、细致、准确地进行这些检查,对于明确诊断和治疗眩晕综合症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患者能够及时就医,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日明确诊断,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尽早摆脱眩晕的困扰。
精选欢迎下载眩晕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为主症的患者。
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 编码:BNG07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 医病证部分》(2008 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第二版,2008 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
眩晕临床常见证候: 风痰上扰证 阴虚阳亢证 肝火上炎证 痰瘀阻窍证 气血亏虚证 肾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8-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眩晕。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 编码: BNG07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3)心电图(4)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BAEP)、颈动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如颈椎X 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血管超声、头颅影像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痰上扰证:祛风化痰,健脾和胃。
(2)阴虚阳亢证: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完整版)眩晕诊断流程引言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常伴随头晕、目眩、恶心等感觉。
由于眩晕症状可以涉及多个系统,其诊断需要综合各种因素进行评估。
本文档旨在介绍一套完整的眩晕诊断流程,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患者眩晕。
流程概述眩晕诊断流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 患者病史采集2. 物理检查3. 实验室检查4. 影像学检查5. 专科会诊6. 最终诊断和治疗步骤详解1. 患者病史采集首先,医生应与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包括:- 眩晕的起始时间、频率、持续时间- 伴随症状,如头痛、耳鸣、听力下降等- 过去的疾病史和手术史- 过敏反应史、服用的药物和补充剂2. 物理检查医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 头颅神经检查,如眼球运动、面部对称性等- 眩晕试验,如直立性眼震试验、头位试验等- 平衡功能检查,如罗姆伯格试验等- 心血管系统检查,如血压、心率等3. 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体检结果,医生可能会建议一些实验室检查,包括:- 血常规和生化指标检查- 耳科检查,如听力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 内分泌功能检查- 免疫学检查4. 影像学检查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一些影像学检查,如:- 头部CT或MRI检查,以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颅内、颅外血管成像,如MRA、CTA等- 内耳影像学检查,如内耳CT、内耳MRI等5. 专科会诊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检和检查结果,医生可能会邀请其他专科医生进行会诊,如神经科、耳鼻喉科、内科等,协助诊断和治疗。
6. 最终诊断和治疗综合以上步骤的结果,医生可以进行最终诊断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眩晕病因包括内耳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等。
治疗方法根据具体病因而定,可以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结论眩晕症状涉及多个系统,诊断需要综合多个方面的信息。
完整的眩晕诊断流程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确定病因,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然而,每个患者的病情可能有所不同,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诊断和治疗。
2023反复发作头晕/眩晕诊断总结前庭性偏头痛(VM)是临床上常见的具有遗传倾向的以反复发作头晕或眩晕、可伴有恶心、呕吐,伴或不伴头痛症候的一种可以诊断的独立疾病体。
患者常就诊于神经科、急诊、耳鼻咽喉科,易被误诊为后循环缺血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前庭周围性眩晕、梅尼埃病、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等。
据统计,人群中VM整体患病率高达1%,是导致头晕/眩晕的常见疾病之一,误诊率最高可达80%o”诊断标准”2023年,B舒玲ny协会国际前庭疾病分类委员会(ICVD)制定并颁布了VM的新版诊断标准,此次新版保留了原2012年的诊断标准,包括VM 与很可能的VM。
1.VMA.至少5次中度或重度的前庭症状发作,持续时间为5min〜72h;B.目前或既往存在符合国际头痛分类(ICHD-3)诊断标准的伴或不伴先兆的偏头痛;C.至少50%的前庭症状发作时伴有下列一项及以上偏头痛样症状:头痛,至少有以下特征中的两项:单侧、搏动性、中度或重度疼痛、日常体力活动可加重头痛;畏光及畏声;视觉先兆;D.不能用另一种前庭疾病或IeHD疾病更好地解释发作。
2.很可能的VMA.至少5次中度或重度的前庭症状发作,持续时间为5min~72h;B.仅符合VM诊断标准的B和C中的一项(偏头痛病史或发作时的偏头痛样症状);C.不能用另一种前庭疾病或ICHD疾病更好地解释。
注意:1、根据Barany协会对前庭症状分类的定义,符合VM诊断的前庭症状包括:自发性眩晕,包括:内在性眩晕,指自身运动的错觉;外在性眩晕,指视觉环境旋转或移动的错觉。
位置性眩晕,头部位置改变后出现。
视觉诱发的眩晕,由复杂或大型移动性视觉刺激诱发。
头动诱发的眩晕,头部运动时出现。
头动诱发的头晕伴恶心,头晕是指空间定向受损的感觉。
2、中度前庭症状:前庭症状达到影响但尚未限制日常活动的程度。
重度前庭症状:无法进行日常活动。
3、发作的持续时间具有高度异质性:约30%的患者持续仅数分钟,30%患者持续数小时,30%患者持续超过数天。
2024头晕患者的诊断方法引言“头晕”是患者常用来叙述症状的—个非特异性表达。
该术语所指的最常见病况包括:眩晕、非特异性头晕、不平衡和晕厥前兆。
评估的第—步是将具有典型症状的患者归入上述某—类别。
本文将总结头晕的—般诊断步骤。
一般方法据报道,不同病因所致头晕的患者比例在社区调查、初级保健中心、急诊科和头晕专科门诊中相近:大约40%为外周前庭功能障碍;10%为中枢脑干前庭病变;15%为精神障碍;25%为其他间题,如晕厥前兆和不平衡。
大约10%的患者不能明确诊断。
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病因分布存在差异。
在老年患者中,中枢性眩晕的占比较高(接近20%),大多由脑卒中所致。
患者对头晕症状的描述对病因分类至关重要。
在—项病例系列研究中,病史对千确定眩晕(87%)、晕厥前兆(74%)、精神障碍(55%)和不平衡(33%)最敏感。
体格检查通常能证实诊断,但不能确立诊断。
最有帮助的体格检查内容包括:症状随体位变化、直立性血压和脉搏变化、步态的观察和眼球震颤的检测。
大部分精神障碍在应用了诊断访谈量表(d i a gn ostic i n terview schedule, DIS)进行标准化心理测验后才被发现。
这一点并不令人惊讶,因为没有患者会主动承认头晕是由精神病因所致。
通过开放式的提问、聆听患者对症状的描述以及通过针对性的问题获得其他信息,临床医生就能对患者头晕类型形成初步的判断。
例如,患者说“我差点就晕过去了',您可以问“您的意思是您差点就晕倒了,是吗?“若患者肯定,您可以进一步验证“您觉得就要失去意识了,对吗?“医生还应确定发病的时间进程、诱因和恶化因素伴发症状患者年龄、先前存在的疾病以及查体发现。
若根据患者的主观描述难以判断,例如将症状描述为头晕眼花'、短暂运动感或不平衡,则上述因素尤其有助千缩小鉴别诊断范围。
随后医生可决定患者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或评估以及检查评估的范围。
眩晕眩晕是前庭系统急性不对称的主要症状。
眩晕分诊流程全套资料(全套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眩晕分诊流程修订时间2021—06眩晕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造成人与周围环境空间关系在大脑皮质反应失真,产生旋转、倾倒以及起伏等感觉。
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物旋转、天旋地转不能站位为晕。
1、分诊接诊:用平车或轮椅接诊患者,防止跌倒造成意外伤害。
2、评估要点:急性眩晕发作患者,常伴有平衡失调,站立不稳、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及脉搏、血压的改变。
3、分诊思路:(1)出现耳鸣、视物旋转伴呕心、呕吐、水平眼震等急性症状,或伴有生命体征不稳者,送入抢救室。
(2)状态较轻患者,按Ⅲ级候诊或再次评估后优先就诊.(3)急性眩晕疑为前庭周围性眩晕时,引导患者到耳鼻喉科就诊。
急性眩晕疑为前庭中枢性眩晕时,引导患者到神经内科就诊。
急性眩晕疑为非前庭系统性眩晕时,由心血管病变、中毒、代谢性和感染性疾病引起者,引导患者到急诊内科就诊。
急性眩晕疑为眼性眩晕时,引导患者到眼科就诊。
参考资料:刘玉峰、李玉兰等,急诊科护士工作手册,军事医学科出版社。
眩晕中医诊疗方案(2021年版)一、诊断(一)疾病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2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同时结合《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年第二版)。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则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甚则仆倒。
(2)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3)起病较急,常反复发作,或渐进加重。
2。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21年第二版)并结合《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中华内科杂志》2006年9月第45卷第9期)有关内容制定。
(1)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感、晃动感,不稳感,多因头位或(和)体位变动而诱发。
(2)眩晕同时或伴有其他脑干等一过性缺血的症状,如眼征(黑蒙、闪光、视物变形、复视等)、内耳疼痛、肢体麻木或无力,猝倒、昏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