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护理与保健
- 格式:ppt
- 大小:193.50 KB
- 文档页数:15
产褥期的护理及健康指导方法有哪些“母性的伟大旅程,即将进入全新的篇章。
在孩子降生的那一刻起,产妇的身体开始了一个新的征程—产褥期。
这是一个令人充满期待和兴奋的时刻,同时也是一个需要特别关爱和照顾的阶段。
产褥期不仅关乎产妇的身体健康,还涉及到心理适应、家庭角色的改变以及新生儿的呵护。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呈现一系列关于产褥期的护理和健康指导方法,帮助产妇温暖地融入这个新的角色,促进身体的康复,同时为新生命的到来做好准备。
一、什么是产褥期产褥期是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从胎盘娩出至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包括形态和功能,所需的时期(通常为6周)。
一般正常分娩者,产后24小时可下床活动,以增强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增强食欲,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促进康复。
由于产妇产后盆底肌肉松弛,应避免负重劳动或蹲位活动,以防止子官脱垂。
二、产褥期的护理措施有哪些1、乳房护理产褥期乳房护理是指在产后期间对乳房进行适当的护理和保养,以帮助产妇建立良好的哺乳关系,并预防或处理乳房问题。
常见注意事项包括:(1)保持乳房卫生:哺乳前洗净双手及双乳,鼓励并帮助产妇哺乳,做到早哺乳按需哺乳。
注意让婴儿先吸空一侧乳房后,再吸吮另一侧乳房,这样有利于乳汁分泌。
(2)避免过度清洗:频繁清洗乳房可能会导致皮肤干燥和刺激,避免使用条件过于干燥的毛巾来擦拭乳房。
(3)保持适当的乳房支撑:确保使用正确尺码和舒适的乳罩,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和保护乳房。
避免使用过紧或过松的乳罩,以免对乳房造成不适或不良影响。
(4)正确哺乳姿势:采用正确的哺乳姿势,确保宝宝正确吮吸乳房。
在喂养时,将宝宝的嘴对准乳晕部分,确保宝宝能够吮吸到足够的乳房组织。
(5)解决乳头问题:如果产妇出现乳头皲裂,建议可挤少量乳汁均匀的涂于乳头处,以缓解不适症状。
此外,如果产妇出现乳头凹陷,可以经常做十字操牵拉乳头,也可以用乳头纠正器将乳头吸出,这样有利于婴儿含接。
2、饮食护理产褥期的饮食护理对于产妇的康复和健康非常重要。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产褥期: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通常规定为6周。
产褥期母体变化产褥期妇女的生理调适一、生殖系统1.子宫产褥期子宫变化最大。
胎盘娩出后的子宫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称子宫复旧,需时6周,主要变化为宫体肌纤维缩复和子宫内膜再生。
(1)子宫体肌纤维缩复:于产后1周子宫缩小至约妊娠12周大小,在耻骨联合上方可触及。
产后10日,子宫降至骨盆腔内,腹部检查测不到子宫底,产后6周恢复到正常未孕期大小。
子宫重量也逐渐减少,由分娩结束时的1000g降到非孕时的50g。
(2)子宫内膜再生:胎盘附着部位全部修复需至产后6周。
若在此期间胎盘附着面因复旧不良出现血栓脱落,可引起晚期产后出血。
(3)子宫颈:产后2~3周子宫口仍能容纳两指,产后1周,宫颈内口关闭宫颈管复原,子宫颈外形及颈内口完全恢复至非孕状态,产后4周子宫颈完全恢复正常状态。
由于子宫颈外口分娩时常有轻度损伤,故由未产型的圆形变为已产型的横裂。
2.阴道及外阴产褥期阴道腔逐渐缩小,阴道壁肌张力逐渐恢复;分娩后外阴有轻度水肿,产后2~3日后自行消退。
会阴有轻度撕裂伤,或有会阴侧切缝合后,均可在3~4日内愈合。
3.盆底组织产褥期如能坚持产后运动,盆底肌肉可恢复至接近孕前状态,否则极少能恢复原状。
二、内分泌系统分娩后雌激素、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至产后1周时已降至未孕时水平。
胎盘生乳素于产后6小时不再被测出。
不哺乳产妇一般于产后6~10周恢复月经,平均在产后4~6个月恢复排卵。
产后较晚恢复月经者,首次月经来潮常有排卵,故哺乳妇女在月经恢复前也有受孕的可能。
三、乳房主要是泌乳,垂体催乳素是泌乳的基础,但乳汁分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哺乳时的吸吮刺激。
初乳:产后7日,因富含胡萝卜素,呈浑浊淡黄色液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尤其是球蛋白较多,使婴儿在出生后的一定时期具有防御感染的能力。
过渡乳:产后7日以后,乳房开始分泌,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脂肪和乳糖含量逐渐增加。
产后:产褥期护理,欢迎您的关注阅读!【篇一】产褥期护理原则1.慎寒温随着气候与居住环境的温、湿度变化,产妇穿着的服装与室内使用的电器设备,应做好适当的调整,室内温度约25~26℃,湿度约50%~60%,穿着长袖、长裤、袜子,避免着凉、感冒,或者使关节受到风、寒、湿的入侵。
2.适劳逸适度的劳动与休息,对于恶露的排出、筋骨及身材的恢复很有帮助。
产后初始,产妇觉得虚弱、头晕、乏力时,必须多卧床休息,起床的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等体力逐渐恢复就可以将时间稍稍拉长些,时间还是以1小时至2小时为限,以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姿,导致腰酸、背痛、腿酸、膝踝关节的疼痛。
3.勤清洁头发、身体要经常清洗,以保持清洁,避免遭受细菌感染而发炎。
古代由于环境简陋,生活条件差,又没有电器设备,因此规定较严,而有一个月不能洗头、洗澡的限制,现代人不必如此辛苦。
洗头,洗澡要用40℃左右的温水,洗完头后要及时用干毛巾擦干头发。
4.调饮食前面三项每一个人都没有差别,饮食方面就有个人体质的差异性,应该有所不同;再者,产后排恶露、哺乳也许有不顺的情形,或者有感冒、头痛、口破、皮肤痒、胃痛等等疾病发生,饮食与药物就必须改变。
坐月子的饮食还是以温补为主,请医师根据个人体质作调配比较妥善。
在坐月子的1个月中,妈妈应该如何计划呢?第1周:妈妈充分休息,注重营养;随时观察恶露情况;按需给宝宝哺乳。
注意保健,不要受凉;可在床上进行乳房按摩;进行产褥体操;进行全身检查,可以出院了;保持平静心态,预防产后抑郁症。
第2周:充分摄取营养丰富的食物,促进乳汁分泌。
做舒缓运动促进身体恢复;可上美发院洗头或是请丈夫帮忙清洗;坚持乳房按摩,挤出剩余的母乳。
第3周:保持均衡营养,注意铁的摄取;可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但应避免长时间站着或集中料理家务;进行阴部练习,加强会阴肌肉的力量。
这一时期,要注意观察身体状态,出现异常时,尽快检查、治疗,以免留下后遗症;肥胖者要适当进行体形恢复锻炼,使之恢复到怀孕前的健康;禁止性生活。
产褥期母婴护理与保健产褥期:指产妇从胎盘娩出(除乳房外)到全身各器官恢复或接近未孕状态所需的时间,此恢复期称为“产褥期”。
一般需6周。
一、产褥期妇女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一)产褥期妇女的生理变化1.子宫的变化:子宫是产褥期变化最大的器官,主要表现为子宫复旧。
胎盘娩出后,宫底在脐下一横指,产后第1天,宫底略为上升至平脐,以后每日下降1-2cm,产后10天了宫降入盆腔,产后6周子宫恢复正常产后宫缩痛:产因宫缩引起的下腹部阵性疼痛,多呈强直性收缩,于产后1-2日出现,持续2-3日自然消失,母乳喂养时加重。
2.阴道和外阴:分娩后阴道和外阴轻度水肿,2-3天自行消退,会阴伤口一般3-5天愈合。
3.乳房:激素因素促进乳汁合成和分泌;妊娠晚期,可由乳房挤出少量黄色清水样乳汁,称“初乳”。
产后2~3天仍分泌初乳,以后在垂体前叶生乳素的作用下,乳腺充血肿胀,产妇可感觉乳房胀痛,局部灼热1—2天后即开始分泌乳汁,开始量较少,以后逐渐增多。
乳汁畅流后,局部胀痛即消失。
婴儿吸吮刺激垂体也能合成与释放催乳素,促进泌乳。
4.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低热,但多不超过38℃,大都在24小时后恢复正常。
产后3~4天,由于乳房胀痛亦可引起低热,乳汁分泌畅通后即恢复正常。
如体温持续24小时以上不下降者,应作全面检查,寻找发热原因。
产后脉搏缓慢,60-70次/分,可能与胎盘循环停止及卧床休息有关。
约1周恢复;如果脉搏过速,应了解是否有心脏病,并注意是否因失血过多引起。
呼吸由妊娠时的胸式呼吸转为腹式呼吸;血压平衡在正常范围,产前患妊娠高血压疾病者于产后明显降低,逐渐恢复,如果血压过低应考虑失血过多,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5.消化系统的变化:分娩时能量消耗、体液流失,使产后口渴,食欲不良。
因卧床时间长活动少,产后腹肌和盆底肌松弛导致肠蠕动减弱,而出现便秘。
6.泌尿系统的变化:分娩过程中,因膀胱受压,导致黏膜水肿、充血、肌张力下降、会阴裂伤、肿痛及不习惯床上排尿等原因,易造成产后排尿困难和尿潴留。
产褥期保健知识讲座一、产妇产褥期保健要点(一)预防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就是引起产妇死亡得主要原因,必须加强防治。
产后出血时,应迅速查明原因,及时作出处理。
(二)产褥期卫生指导为了预防感染与有利于康复,产后休养环境要做到安静、舒适,室内保持清洁、空气流通,防止过多得探视。
室温亦需合理调节.产妇要注意个人卫生,坚持刷牙、洗手、勤洗澡、勤更衣裤,特别要保持外阴部清洁。
产后康复操有利于产妇恢复精力与消除疲劳,亦有利于恢复盆底与腹部肌肉得功能。
产妇还需注意大、小便通畅.(三)心理保健,以防治产后心理障碍产褥期得心理保健很重要.近年得报导,产妇中50%-70%会发生产母郁闷,这就是指从开始分娩至产褥第7天内出现得一过性哭泣或忧郁状态,其特征就是:处于轻快心情得产妇,凭一时激动即可泪流不止,病程短暂,一般24小时内即可恢复如常。
产后抑郁得发病率在3、5%—33%之间,常出现在产褥第三周内或其后,抑郁得内容往往以关于婴儿或丈夫事为主,自责自罪,有自杀企图并有她杀得念头.产褥期产妇得心理障碍,原因就是多方面得,与分娩后体内内环境发生调整,性激素得比例重新调配以及家庭关系、环境因素等都可能有关,做好产褥早期产妇得心理适应工作非常必要。
(四)母乳喂养指导现在各医院都在孕期对母亲进行母乳喂养教育。
产后半小时内即开始早吸吮,并实行产后母婴同室,按需喂哺,为母乳喂养得进行打下了良好得基础.但在产褥期内仍需不断地给产妇以鼓励、支持与指导,使她们能至少坚持纯母乳喂养4-6月。
指导得重点:①母乳喂养得技巧.注意婴儿与母亲乳头得正确含接即婴儿将乳晕得大部分含入口中将乳头乳晕形成一“长奶头”,吸吮时婴儿得舌头卷住“奶头”,齿龈压迫乳窦。
②注意正确得哺乳体位即母亲放松、舒适,婴儿头与身体呈直线,面向乳房,鼻子对着乳头,身体紧贴母亲,下颌贴乳房。
③学会观察与判断婴儿吸吮就是否正确;④学会挤奶。
(五)产后检查与计划生育指导产后42天,对母婴都应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产后检查正常,可恢复夫妇间得性生活。
产褥期保健产褥期是指胎儿、胎盘娩出后的产妇身体、生殖器官和心理方面调适复原的一段时间,需6~8周,也就是42~56天。
在这段坐月子的6~8周时间内,产妇应该以休息为主,尤其是产后15天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调养好身体,促进全身器官各系统尤其是生殖器官的尽快恢复。
产褥期的休息环境产褥期是产妇恢复身体、开始承担并适应母亲角色的重要时期。
在此期间,母体个系统的变化很大,子宫内有较大的创面,身体未完全康复。
因此产妇要特别注意保健,以保障母婴身体健康。
产妇休息、哺乳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居室要安静、整洁、光线充足、保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夏天,可以将房间内不直接对这产妇和婴儿的窗户打开通风,避免电扇直接吹向产妇,谨防感冒。
可用空调保持室内温度(25℃)。
冬季注意保暖,每日开窗换气,先将产妇和婴儿送到另一间屋子,然后通风,每次20分钟,上下午各一次。
被褥要清洁、松软。
产褥期的饮食正常分娩后产妇可进食适量、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例如:红糖水、藕粉、蒸蛋羹、蛋花汤等。
分娩时若会阴撕伤Ⅲ度缝合,应给无渣膳食1周左右,以保证肛门括约肌不会因排便再次撕裂。
做剖宫手术的产妇术后24小时给予术后流质食物1天,(但忌用牛奶、豆浆、大量蔗糖等胀气食品),以后再转为普通膳食。
母体在分娩过程中失血过多,需要补充造血的重要物质,如蛋白质和铁等。
鸡蛋含有很高的蛋白质,但每日进食鸡蛋的量不要多于6个,以免增加肾脏负担。
此外,我国的习惯只强调动物性食物的摄入,如鸡、肉、鱼、蛋,而忽视蔬菜与水果的摄入,容易造成维生素C与膳食纤维的不足。
产褥期的护理初为人母,对着可爱的小宝宝,内心的喜悦,照料新生儿的紧张及分娩后的不适互相交织,可能令您无所适从或情绪高涨。
但请记住:你的身体需要六到八个星期的休息和适当的护理才能复原。
这段时间科学名称为产褥期,俗称“月子”。
为了能顺利而科学的渡过产褥期,更好的完成产后的恢复,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您和宝宝的居室应清洁、明亮、通风好,温度及湿度适中。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一、护理评估病史评估生命体征分娩情况了解有无出血、会阴裂伤口渴、乏力、腹痛、大小便等。
乳房情况二、护理关键点尿潴留母乳喂养个人卫生三、护理措施为产妇提供舒适,安静的病室环境。
1、每日测量生命体征,如超过38度,应加强观察,查找原因,并向医师汇报。
2、饮食:产后1小时让产妇进流食或清淡半流食,以后可进普通饮食。
3、排尿与排便保持大小便通畅,特别是产后四小时内要鼓励产妇及时排尿,如出现排尿困难,可采取温水冲洗会阴,热敷下腹部刺激膀胱肌收缩;必要时可导尿。
鼓励产妇早日下床活动,多饮水,多吃蔬菜和含千维素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4、注意宫底高度,早哺乳早吸吮促进子宫收缩,观察阴道出血量。
第1页5、活动:产妇应尽早适当活动,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6至12小时内即可起床轻微活动,于产后第二日可在室内随意走动。
行会阴后-侧切和剖宫产的产妇,可适当推迟活动时间,鼓励产妇床上适当活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2)会阴及会阴伤口的护理1)会阴及会阴伤口的冲洗:用1:5000高明酸钾擦洗外阴。
每日二次。
会阴切口用碘伏消毒。
大便后,用清水洗会阴,保持会阴部清洁会阴伤口的观察:会阴部有缝线者,应每日观察伤口周围有无渗血、血肿、红肿、硬结及分泌物。
并嘱产妇向会阴伤口对侧卧。
四、健康教育1)一般指导:产妇居室应清洁通风,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
注意休息,婴儿护理,注意个人卫生和会阴部清洁,保持良好的心情。
2)。
适当运动。
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后6~12小时内即可起床轻微活动,于产后第2日可在室内随意走动,行会阴侧切和行剖宫产的产妇可适当延迟活动时间。
第2页。
浅谈正常产褥期护理与产褥期保健【摘要】目的采取恰当措施进行产褥期护理与产褥期保健,使产妇能迅速复原,婴儿健康成长。
方法总结我院50例产妇在产褥期的护理保健情况,探讨影响产妇产褥期健康的因素。
结果凡是接受产褥期护理与保健的产妇身体恢复快,精神状态好。
结论正常产褥期护理与产褥期保健对产妇的身体恢复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产褥期;护理;保健产褥期是一段从胎盘分娩出到产妇,到所有器官恢复到近乎正常状态的一个过程。
此过程中,产妇由于分娩时造成了巨大的变化,如体力消耗殆尽,心态发生转变,抵抗力较差,导致在为期6周的产褥期内产妇的各个系统,如内分泌,生殖,泌尿等系统需要一个漫长的恢复过程。
若此时没有进行很好的产褥期护理与保健,缺乏护理保健知识,产妇极容易患上各种各样的疾病,如产后抑郁症,由于抵抗力较差引发的感染等。
所以,防止产褥期疾病的关键在于加强人们对于护理保健的重视,从心理上和生理上对产妇进行全方位的恢复,进行健康教育,使产妇及婴儿在此过程中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同时有一个较好的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从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所有的产妇中随机抽取50例,观察她们在产褥期是否进行了恰当的护理与治疗,并得出相应结论。
现将此次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产妇中随机抽取50例进行观察。
将50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
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每组随机抽取25人。
a组年龄20至37岁,平均为27.3岁。
b组年龄21至38岁,平均年龄26.4岁。
将a组产妇在产褥期进行完善的护理与保健,而b组只是进行普通的护理保健,a组与b组的产妇均没有其他的严重疾病,可以进行比较。
观察两组产妇在产褥期的身体状况与心理状态。
我们将a组的产妇进行相应的护理与保健,首先应进行:1.2 生活上的护理应给产妇一个安静整洁的环境供其休息,产褥期产妇易疲惫体虚,充足的睡眠会使他们心情舒畅。
产褥期护理与保健[关键词] 产褥期;护理;保健[中图分类号] r714.6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产褥期民间俗称坐月子,医学上指从胎盘娩出至产妇除乳腺外全身器官恢复或接近非孕状态的一段时期称为产褥期,一般为6周。
通过临床观察做好身心护理,舒适渡过产褥期,提高产褥期妇女的健康质量,减少产褥感染,降低发病率。
具体如下:1 产褥期临床以生殖器官和乳房的变化最为显著1.1 生殖器官的观察与护理1.1.1 子宫收缩①首先应严密观察宫缩恶露情况,每30min-1h、观察1次,共4 次。
产后子宫收缩呈硬球形,如子宫底上升,子宫体变软,可能有宫腔积血,应在腹部按摩以刺激子宫收缩,也可加压沙袋排除血块,必要时静滴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
②其次测量宫底,在测量时应注意每日在同一时间测量子宫底高度,以准确观察子宫复旧情况。
检查前产妇应排空膀胱,仰卧床上,测量由耻骨联合上缘至宫底的距离,且记录,产后第1天子宫底平脐或脐下1cm,以后每口下降1-2cm,产后1周缩小为如孕12周大小,仅在耻骨联合上方触及,产后10天左右经腹部检查已触不到子宫底,检查子宫底高度的同时应注意子宫及双侧附件有无压痛。
产妇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向其讲解有关子宫复旧的过程,指导产妇如何触摸子宫底,以及出血量多时,如何按摩子宫底。
1.1.2 恶露产后随子宫蜕膜的脱落,血液、坏死蜕膜组织经阴道排出称恶露。
观察恶露时,注意其量、颜色和气味的变化。
一般在按压子宫底的同时观察恶露情况。
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持续4-6周,总量约500ml。
产后1- 2天可有小血块,血性恶露约持续3天后转为浆液恶露,约2 周后变为白色恶露,再持续2-3周后干净。
观察时,若恶露量多有较大的血块,应注意是否有宫缩乏力或胎盘残留。
恶露有臭味提示可能有宫腔感染。
产后的最初8h 内,每隔1h检查恶露1次,以后每8h观察1次,出院前应复查b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