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社会工作的理论共57页
- 格式:ppt
- 大小:5.66 MB
- 文档页数:57
一、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是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他的个性的理论。
社会学习是个体为满足社会需要而掌握社会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以及技能的过程。
二、代表人物:艾伯特•班度拉(Albert Bandura)三、阐述著作:《社会学习心理学》(Social Learning Theory)(1977)四、理论产生背景:大致产生过程:1.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时代:观察学习、榜样学习2.衍生自「行为学派」3. 融合「认知理论」的观点,发展出社会学习理论一)、理论基础:行为主义理论主要内容:1) 行为主义强调人类行为的习得性,即教育和环境的重要性,社会学习理论继承和发展了这一观点,并且强调人的行为、思想、情感反应方式和行为不仅受直接经验的影响,同时也受间接经验的影响。
2) 行为与环境具有交互作用3) 观察和模仿学习是学习的重要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认知是非常重要的。
4) 人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特别的自我调节的过程。
二)、受米勒与多拉德的影响1) 社会学习与模仿《Social Learning and Imitation》一书2) 模仿是社会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3) 反对传统学习理论试误性的学习传统的社会学习理论主要是以动物实验作为研究对象,试图要从这些动物所产生的行为反应来解释人类行为。
在二十世纪后期有些传统行为主义学者注意到思维等认知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强调要从社会层面而不是单从个体行为层面来研究学习现象,从而开创了社会学习理论的研究。
班度拉(Albert Bandura)以客观科学的方法研究,以学习心理学为基础,探究人类行为的形成与改变,建构社会学习理论的思想体系。
他希望社会学习论能解释和预测人类的行为,包括行为的源起、决定因素和调适的过程等。
可以说班度拉的学说出自于学习理论,融合于认知理论观点,而发展出社会学习理论。
五、代表人物介绍:艾伯特•班度拉(Albert Bandura)于1925年12月4日生于加拿大西部埃布尔达省的孟代尔镇,父亲是波兰裔加拿大人,父母以务农为生,班度拉在家中排行老么,上有五位姊姊。
第一章小组工作概述一、小组工作的涵义:1.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它通过有目的的小组经验,提高个人的社会生活功能,并协助每个人能更有效地处理个人、小组和社区问题。
(——科诺普卡Konopka)2.社会小组工作是一种方法,它是由知识、了解、原则、技巧所组成。
借助小组工作者的协助,引导小组成员在小组活动中互动,促使组员彼此建立关系,并以个人能力与需求为基础,获得成长的经验,旨在达成个人、小组、社区发展的目标。
(——崔克尔Trrecker)3.社会工作实践将小组既当做过程也当做手段,它通过小组成员的支持,改善他们的态度、人际关系和他们应付实际生存环境的能力。
这种方法强调通过小组过程以及小组动力去影响案主的态度和行为。
小组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力通过成员间的分享、相互分担和互相支持而发挥出来,当然,这还需要小组工作者按照既定的目标来进行和指导。
(——海伦-诺森Helen Northern)二、小组工组的特征1.小组是由组员和工作者组成的关系体系。
2.小组在互动过程中带来组员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3.小组工作既是过程,也是组员改变的方法和手段。
4.小组工作都有明确的目标。
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是培养组员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和社会良知,提升组员的社会功能。
互惠模式下的小组强调改善组员与社会的关系。
治疗模式下的小组协助适应不良的个人达到和恢复预期的社会功能。
三、小组工作的功能1.社会功能的康复:帮助有问题的组员在情绪、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过程。
2.能力建立:通过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意识和自信心,而不是治疗的过程。
3.矫正:协助违法社会秩序、道德规范或侵犯他人利益的“问题”组员,在小组工作中改变的过程。
4.社会化:协助组员学习社会规范和人际关系技巧的过程。
5.预防:学习到可能会发生的困难的解决方法。
6.社会行动:鼓励组员参加社会运动,使个人学会领导、服从、参与、决策等方法,并承担社会责任。
7.问题解决:工作员协助组员发现自己的问题,通过民主决策,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
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第一节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一、价值和社会工作的历史演化(40~41页)1.早期社会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把救助看成是一种施舍,是对受助者的怜悯,它承认和容许受助者的羞辱及不平等意识。
2.正式社会工作:在价值观上抛弃了早期的尊卑意识,承认人们之间是平等的,应互相帮助。
3.专业社会工作:以知识和科学为基础,强调责任,案主被放在中心位置。
二、价值和社会工作的总体界定(41~42页)1.价值和社会工作的关系高登斯坦—基础、源泉、解释战略地位列维—理想主义的理念价值不仅决定着社会工作的性质、目标和意义,而且决定着社会工作的方法、技巧、社会工作者和案主的关系、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和伦理原则以及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关系。
2.价值和社会工作者高登斯坦—价值注满的个人林德曼—道德上的责任普奈尔—重视与分享3.价值和知识A.价值和知识相区别,价值具有情感性B.价值和知识不容区别以价值为基础的社会工作和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工作统一起来4.价值和技术技术产生价值,价值和方法是互动的,价值就是动态互动过程的组成部分。
三、价值和反价值(43~44页)社会工作的价值取向既有积极的意义就,又有消极的意义。
有价值存在,就必然有反价值存在。
反价值:1.操纵:与自由和自我决定相反判断是否操纵的四个标准:谁受益、活动的目的、问题的实质和行动的性质。
2.家长作风:可能因为对标准的程度掌握,导致社会工作者的放纵和对当事人的侵犯。
评价家长作风的三个标准:(1)对一个人自由选择生活计划的干预不应该严厉(2)干预包含着对那个计划中某些成分的偏爱与支持(3)计划中明显存在着由于当事人没能力决定其自己的目标因而必然导致某种失败的原因第二节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一、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基础(44~46页)1.新教伦理—上帝面前人人平等2.人道主义—高扬以人为中心的旗帜3.社会福利观念—福利服务制度化与规范化的思想二、西方社会工作传统的价值体系(46至48页)1操作定义的价值体系(社会,肯定,知识)2 比斯台克的价值体系(个人与社会关系,肯定,详细,更符合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广阔和深厚)3 泰彻的价值体系(个人,虚拟,价值)三、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矛盾(48至50页)1.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对立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长期受到西方社会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钳制和束缚。
常用社会工作理论小结(适用于小组社区活动,可以依据自己得小组内容进行选择)社会支持网社会支持网络指得就是一组个人之间得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与服务、信息与新得社会接触、一个人所拥有得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得挑战、个人所拥有得资源又可以分为个人资源与社会资源。
个人资源包括个人得自我功能与应对能力,后者就是指个人社会网络中得广度与网络中得人所能提供得社会支持功能得程度、以社会支持理论取向得社会工作,强调通过干预个人得社会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生活中得作用。
特别对那些社会网络资源不足或者利用社会网络得能力不足得个体,社会工作者致力于给她们以必要得帮助,帮助她们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得能力、需求层次理论按马斯洛得理论,个体成长发展得内在力量就是动机。
而动机就是由多种不同性质得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得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得境界或程度。
马斯洛认为,人类得需要就是分层次得,由低到高依次就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要;该需要满足后,后面得需要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们通过观察与模仿她人得行为来获得改变,逐渐形成新得行为方式、小组工作中,每位成员都就是一个资源库,她们会真实地表现自我、分享自己得观点与经验、这样组员就能够充分分享利用这个资源,从而形成适应性行为,最终在心理层面达到一定得改变,提升自己得兴趣,并使自身得能力得到提升、工作人员还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对组员得积极行为与态度及时给予正面得称赞与评价,使该行为或态度得到满足,加强日后继续出现得可能、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交换理论指出,人与人得交往过程中都不免存在交换利弊等。
同样,在小组互动时,每个人都会选择一种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报酬与最小惩罚得方式,在人类关系中就一直存在一种交换得关系,人们得付出就就是为了某种意义上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