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4
简论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一柴油机电控技术的背景柴油机电控技术是在解决能源危机和排放污染两大难题的背景下,在飞速发展的电子控制技术平台上发展起来的。
汽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为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从船用扩大到机车、IT 程机械和发电等多种领域.同时由于柴油机具有的独特优点,其使用率仍在不断扩大,而且在质量、性能方面.也经历了飞速发展,单机功率不断扩大,油耗不断降低。
目前,柴油机仍然是各种动力装置中热效率最高的一种.具有广阔的应用范围。
目前,在载重货车和大型客车的动力源中,柴油机在数量上占有绝对的优势。
在小型客车和轿车的动力源中也已经出现了柴油机化的趋势。
车辆排放法规日趋严格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于汽车发动机在节约能源和控制污染物排放方面的要求日趋严格。
柴油机在排放方面,虽然柴油机排气中CO、HC 等的排放量相当低,但其微粒的排放量很高,是汽油机的几十倍甚至更多。
因此,世界各国在采用柴油机汽车的同时对其排放(尤其是微粒排放)控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作为满足柴油机排放、节能和提高性能的重要途径,柴油机电控技术已成为当前柴油机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燃油喷射压力不断提高实现高压燃油喷射一直是柴油机研究中的关键环节。
提高燃油喷射压力,可以直接改善直喷式柴油机的燃油雾化效果,促进混合气的形成和充分燃烧,降低油耗和排放。
十几年来,提高喷油压力一直被作为直喷式柴油机降低排放的关键手段。
在柴油机上,燃油喷射系统作为保障高压燃油喷射的核心部件,传统的机械式燃油喷射系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不足。
随着高速微处理器及专用芯片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其它相关技术的共同发展,带动了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变革:从机械供油装置的改进逐步发展到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继而发展到柴油机电控技术。
二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1)位置控制方式柴油机供(喷)油量的控制方法随供给系统的类型而异。
第一代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主要以电控直列柱塞泵或电控转子分配泵为特征。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Parts1柴油发动机电控技术的概况在全球范围内,电控技术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上个世纪中期开始,相关部门为了改善汽车性能,开始研究电控技术,使其有了初步的发展;研究阶段:为了解决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相关部门对电控系统的进一步;成熟和多元化的阶段:上个世纪末,随着电控技术不断发展,它被应用到发动机领域。
1.1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特点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集成系统,第一是执行器,其自身的复杂多样化,可以执行终端各种变化的命令;第二是喷射系统,系统命令和程序多样化。
基于以上两点,系统可以极大的提高柴油发动机的工作效率。
1.2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元素同很多发动机的控制系统一样,相同原理和作用力的系统构成的基本元素也都大同小异。
主要包括的有:①发动机管理系统;②传感器;③执行元件。
其中传感器的种类比较多,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在发动机的工作中控制着不同的变量,主要有燃油温度传感器、反馈信号传感器和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等等。
2柴油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笔者在2012年至2016年曾就职于与“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总厂”,公司在整个行业的发展中是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每年也都投入了巨大的成本用于技术的研发。
笔者在这几年的工作中,见证了电控技术广泛的应用到集团生产的各个方面,以12v175、高压共轨型大型柴油发电机组为例,该型柴油发电机组主要是应用于大型船用发动机,电控技术系统的应用为船用发动机的燃油效率相比往年同期增长了十几个百分点,极大地提高了船用发动机的工作效率,缩减了集团的燃油成本,给企业和客户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其具体应用和发展表现为:2.1柴油发动机控制系统电喷技术的数据化对于传统的柴油发动机来说,效率和精准性一直都是比较难攻克的难点,对于企业的经济发展也有很多的阻力。
伴随这电控技术的发展,精准地实现了电喷系统的数字化,也就是可以根据终端数据的变化对机械运转进行调节。
柴油发动机电控电喷控制油门的现状与发展方向————————————————————————————————作者:————————————————————————————————日期:2柴油发动机电控电喷控制油门的现状与发展方向目前,国际上的一些知名柴油发动机生产厂家,例如:美国CATERPILIER公司的3126系列发动机;德国的MAN 发动机等等,现在已采用了ECU电子控制技术来控制发动机的喷油量和转速,他的优点是:燃油量可根据负载的大小自动调节,发动机的转速升降加速度得到最佳匹配控制、转速的控制取消了传统的软轴而使得机械结构简化;缺点是:价格昂贵,特别是对于工程机械来说,由于他们的ECU软件保密,控制方式和参数无法修改来适应工程机械的特殊需要,因此,在我国国内仅有小批量使用。
在我国国内,目前发动机生产厂家,无论是国内的合资企业产品,如:康明斯发动机,斯太尔发动机,道义兹发动机等等,还是国产老品牌的发动机,如:上海柴油机厂的发动机等等。
由于受国外产品技术封锁,关键技术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特别是一些高科技的控制技术,包括硬件、软件等,当然也包括发动机的ECU电子控制技术,受制于国外,加上我国国内的一些技术人员由于受到“国外的产品好”的思想束缚,只把别人的东西拿来用,使得高科技技术基本上处于技术空白。
笔者认为:如果我们一下子将所有的技术问题都解决掉,有一些不现实,但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中的一部分,譬如讲:第一步先将柴油发动机电动控制油门,取代ECU电子控制技术来控制发动机。
第二步,在发动机厂家的配合下,逐步完成对发动机喷油量的自动控制。
由于ECU电子控制技术是将发动机的喷油量按功率扭矩的最佳匹配曲线来控制,目前以我们的现有技术,尚无法做到。
但我们可以另辟蹊径,在喷油泵不作改动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做成柴油发动机电动控制油门,可以使得发动机的转速与负载功率达到最佳匹配。
例如:工程机械中的发动机,拖动电控液压泵站,泵的排量受电流大小控制(非电控液压泵站,由于系统中的溢流阀的保护作用,在设备不工作时,发动机的负载最大,效率最低,发热量最大)。
柴油机电控技术与排放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纯属交流,谢绝他用摘要本文介绍了柴油机控制系统的特点、结构、分类和控制原理及方法,着重介绍了电子控制直列泵喷射系统、电子控制分配泵喷射系统、电子控制泵喷嘴系统和电子控制共轨系统的基本原理、特性、组成结构、控制方法和特性分析;然后论述了柴油机的主要排放污染物,概述了当前公认的排放物生成机理。
在些基础上,分析了控制柴油机排放的机内和机外净化措施,特别是采用电控技术优化燃烧过程、用还原法降低NOx的SCR法、用微粒过滤器降低PM。
最后,展望了柴油机废气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并讨论了在我国为降低柴油机排放所采取的技术路线。
关键词:柴油机,电控,喷射系统,排放,新技术1.介绍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由多种传感器、中央控制ECU、执行机构、显示器、数据总线和相应软件集合而成。
该系统采用复杂的多元控制过程,使车辆系统于适时的最佳状况。
现代汽车系统的运行分别受到驾驶员的操纵意志、车辆适时工况和环境状况及其变化等因素的制约。
上述因素的相关信息由多种传感器传输至ECU为其识别,强大的中央处理系统通过数据处理得到最佳控制指令,并将其传输给诸如燃料供给装置、点火装置、传动装置、制动和转向装置等执行机构,使车辆获得与社会环境、路况、交通状况和驾驶员期望相适应的、预期的系统响应,以按照操纵者的意志和环境的要求运行。
作为典型的变工况高速交通工具,对车辆控制系统的要求是动态性、敏捷性、快速性、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
为强调车辆运行的舒适、平顺与加强人机工程效应,操纵方便,现代汽车安装了多样化的附加配置与显示装置。
这些装置除了功能齐全、方便外,最重要的是控制系统直接控制其运行,使这些设备与装置与整车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协调、互补的高性能服务网络。
2.柴油机电控技术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包括燃油控制、进气控制、怠速控制、增压控制、废气再循环控制、配气正时控制等内容,其最核心的技术是燃油控制,且不同于汽油机。
在柴油机的电子控制系统中,最早研究并实现产业化的是电子控制的柴油喷射系统,随着排放法规的加严,以及加式和制造技术的进步,先后出现了多种电控燃油喷射系统,这些电控喷油系统是在不同机械式喷油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而形成了多种类型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柴油机在现代交通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愈发重要。
为了提高其性能和效率,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也日益成为焦点。
本文将从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技术成果及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1. 早期的机械式控制系统早期柴油机使用的是机械式控制系统,这种系统运行过程中几乎没有电子设备的参与,它们主要依靠针阀的调整控制燃料的供给和启停机器的动力机构。
虽然该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其缺点显而易见:一是精度不高;二是能耗大;三是难于满足复杂的需求。
2. 电子控制系统的出现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和普及,20世纪60年代中期,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逐渐成为研究和使用的焦点,机电一体化的趋势也随之而来。
这种新型控制系统结构简单,将传感器和控制器结合在一起,使用方便且具有较高精度。
此时的电脑控制器已经可以对柴油机进行精确地调节,从而得到较为优良的燃油经济性。
3. 燃油直喷技术的出现随着技术的发展,燃油直喷技术的应用使柴油机重要技术参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燃烧室形态得到了改善;二是燃油喷射的压力和体积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三是马力和纵向加速度大大提高。
为了适应新技术的应用,电子控制系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更精度的燃油特性检测和控制、更高档次的速率传感,以及更复杂的电子控制策略等。
二、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技术成果1. 发动机控制模块(ECM)发动机控制模块(ECM)是柴油机电子控制的核心,其作用在于将发动机的工作状态通过各种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反馈给ECM,进行精确的控制。
在ECM控制下,柴油机可自动调节燃油供给、点火时机和空气进入量等参数,以实现最佳的性能和效率。
2. 燃油轨压力控制器为了保证燃油轨压力的稳定性,燃油轨压力控制器被人们广泛采用。
该控制器使用几个传感器来检测燃油压力和流量,通过ECM控制来保持热量稳定的状态。
这种手段不仅提高了燃料经济性,同时也保证了发动机的性能。
柴油发动机排放控制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柴油发动机是一种高效率的动力设备,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但同时,柴油发动机的排放问题一直是环保领域一大难题,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法规的越来越严格,柴油发动机的排放控制技术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柴油发动机排放控制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柴油发动机排放标准柴油发动机的排放标准由欧洲、美国、日本、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制定的指标。
目前,欧洲最新的排放标准为欧洲六标准,美国则是EPA2010标准,日本则为2010年排放基准。
在中国,GB3847-2018标准是柴油发动机排放检测的基本指引。
二、柴油发动机排放控制技术现状1、机械控制技术过去,机械控制技术是主要的排放控制技术。
它主要通过调整喷油泵、喷油器等元件的结构和参数,来控制柴油发动机的进、排气等参数。
虽然机械控制技术成本低,但是其对发动机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较低。
2、电控技术电子控制技术是当前主流的柴油发动机控制技术,它可以通过对发动机的电控系统进行优化和调整,精确控制燃油的喷射、进、排气等参数,使发动机能够更加高效、环保地工作。
此外,电控技术还能够帮助发动机实现自检、故障诊断等功能。
不过电控技术成本较高,需要高端的扫描仪等设备进行调整和维护。
3、高低压共轨技术高低压共轨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柴油发动机控制技术,它通过将高压油路和低压油路分离,使得柴油发动机的燃油控制精度和稳定性更高。
此外高低压共轨技术还能够提升燃油的利用率、减少燃油损耗等效果,在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与此同时,高低压共轨技术的维护和维修成本也更高。
三、柴油发动机排放控制技术发展趋势1、尾气后处理技术尾气后处理技术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柴油发动机排放控制技术,它通过对柴油发动机的尾气进行进一步加工,使排放物质的含量降低到规定标准以下。
目前尾气后处理技术主要包括SCR、DPF、DOC等技术。
在未来,尾气后处理技术将成为柴油发动机环保处理的主要方向。
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是指通过电子设备对柴油机进行监测、控制和优化,以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排放和提升性能。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汽车行业的发展,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也在不断演进和改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
一、传统机械控制系统的局限性在过去,柴油机的控制主要依靠机械系统,如机械燃油喷射泵和机械调速器。
这种传统的机械控制系统存在一些局限性,包括调整范围有限、响应速度慢、燃油喷射不精确等问题。
此外,传统机械控制系统对于燃油的供应和喷射无法根据不同工况进行智能调整,导致燃烧效率低、排放高。
二、电子控制系统的浮现为了克服传统机械控制系统的局限性,电子控制系统应运而生。
电子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控制单元和执行器等组件实现对柴油机的精确控制。
其中,传感器用于监测柴油机的各项参数,控制单元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号进行计算和控制,执行器则负责执行控制单元的指令。
三、电子控制系统的优势相比传统机械控制系统,电子控制系统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精确控制:电子控制系统能够根据不同工况和驾驶需求实时调整燃油喷射量和喷射时机,从而提高燃烧效率和动力性能。
2. 排放控制:电子控制系统可以监测和控制柴油机的排放,通过调整燃烧参数和排气后处理系统,降低有害气体和颗粒物排放。
3. 节能减排:电子控制系统可以根据驾驶工况和车辆负荷进行智能调整,最大限度地利用燃料能量,降低燃油消耗和碳排放。
4. 故障诊断:电子控制系统具备故障自诊断功能,能够通过故障码和传感器数据判断柴油机的工作状态,提供及时的故障诊断和维修筑议。
四、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提高,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以下是几个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1. 高精度控制:电子控制系统将进一步提高对燃油喷射量、喷射时机温和缸压力等参数的控制精度,以实现更高的燃烧效率和动力性能。
2. 多模式控制:电子控制系统将支持多种工况和驾驶模式的切换,以适应不同驾驶需求和路况条件,提供更好的驾驶体验和燃油经济性。
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柴油机电控技术出现的背景1. 石油危机要降低柴油机油耗,必须在各种工况下对循环供油量和喷油提前角精确控制。
2. 环境污染要降低NOx和PM排放,必须对喷油正时精确控制3. 电子技术的发展单片机技术发展,提高了控制精度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汽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为柴油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发展分为:位置控制式,时间控制式,时间压力控制式三个阶段。
1、位置控制式保留了传统的喷油泵-高压油管-喷油嘴系统,只是对齿条(直列泵)或滑套(分配泵)的运动位置实现电子控制。
同时,使用了电磁式供油定时控制阀。
图一如图一所示,为位置控制式的分配泵,它通过采集加速踏板位置信号,转速传感器信号等,确定一个喷油量跟一个合适的喷油提前角。
然后给执行器供油时间控制阀和溢油控制线圈通电,在电磁力和机械作用下,调整凸轮盘跟驱动轴的相对位置,同时也能改变滑套相对于回油口的一个相对位置。
整个过程中,通过两个电磁阀分别控制喷油量和喷油提前角。
同理,位置控制式的柱塞泵也是一样的道理,电磁阀只是控制齿条的相对运动,从而控制柱塞相对于柱塞套的位置,增大或减小喷油量。
位置控制式电控柴油喷射系统与机械控制柴油喷射系统相比,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都有所提高。
将机械控制系统改造成为位置型电控系统时,柴油机的机构无需改动,生产继承性好。
但是,这种系统的控制频率低,喷油压力跟喷油规律不能独立控制。
2、时间控制式用高速电磁阀直接控制高压燃油的适时喷射。
通过高速电磁阀关闭时刻和关闭时间长短控制喷油正时和喷油量。
可保留了传统的喷油泵-高压油管-喷油嘴系统。
图二图三如图二,图三所示,为VE分配泵部分结构简图。
如图二所示,当需要喷油时,电控单元ECU 根据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和柴油机转速传感器的输入信号,首先算出基本供油量,然后根据来自冷却液温度、气温度、进气压力等传感器信号进行反馈修正后,确定最佳供油量。
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1. 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概述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是指通过电子设备来控制柴油机的工作过程,包括燃油供给、点火、排放控制等方面。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机械控制系统,提高了柴油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2. 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2.1 第一代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第一代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主要采用电子喷油器和电子点火系统。
这种系统虽然能够实现燃油供给和点火的电子控制,但功能较为简单,无法实现精确的燃油喷射和排放控制。
2.2 第二代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第二代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在8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采用了微处理器和传感器技术。
这种系统能够实现更加精确的燃油喷射控制和排放控制,提高了柴油机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
2.3 第三代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第三代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在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采用了更先进的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
这种系统能够实现更高级的控制策略,如闭环控制、自适应控制等,提高了柴油机的动力性能和可靠性。
2.4 第四代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第四代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在21世纪初开始出现,采用了更先进的微处理器和传感器技术。
这种系统能够实现更高级的控制算法和更精确的燃油喷射控制,进一步提高了柴油机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
3. 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特点3.1 燃油供给控制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能够通过精确的燃油喷射控制,实现燃油的经济使用和排放的减少。
通过控制喷油器的开关时间和喷油量,可以实现不同工况下的最佳燃油供给。
3.2 点火控制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能够通过精确的点火控制,提高柴油机的燃烧效率和动力性能。
通过控制点火时机和点火能量,可以实现更好的燃烧效果和动力输出。
3.3 排放控制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能够通过精确的排放控制,减少柴油机产生的有害排放物。
通过控制燃油喷射和废气处理装置,可以实现排放标准的达到或超过。
柴油发动机电控技术发展及展望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当然,柴油发动机的电控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振动以及噪音等技术性缺陷也在不断得到弥补。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柴油发动机的电控技术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文章将主要针对柴油发动机的电控系统技术以及电控技术的应用进行介绍,并对柴油发动机的电控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柴油发动机;电控技术;发展;展望一、引言柴油发动机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发动机,其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技术缺陷性。
例如:柴油发动机在工作的时候的噪声十分大,还存在着污染情况比较严重的问题。
现阶段,由于我国非常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工作,所以对柴油的排放量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因此柴油发动机的行业竞争力也在与日俱增。
未来对柴油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势在必行。
二、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发展现状分析柴油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特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柴油发动机的执行器结构比较复杂,另一个就是柴油发动机的喷射系统多种多样。
柴油发动机的电控技术起源于上个世纪,被许多公司竞相开发并投入到市场当中使用。
也正是因为这样,柴油发动机的使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柴油发动机的生产数量也呈现井喷式发展。
但是,生产数量的增多并不意味着对柴油发动机的经济性、动力功能不作任何要求,而是数量越多,对柴油发动机的要求越严格。
此外,柴油发动机由于具备高寿命、低油耗、低排放等多种优点,已经成为解决我国汽车以及工程机械能源最为实际性的问题。
现阶段,经过对柴油发动机的不断研究与技术发明,柴油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应用方面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突破,甚至实现了大范围的使用率。
三、柴油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趋势经过多年的技术发展,柴油发动机的技术使用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发展趋势,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具有较高的喷射压力。
为了满足相关的排放法规的要求,柴油喷射的压力从原来的10MP提高了20倍。
喷射的压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对柴油和空气的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浅析柴油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柴油机的发展水平一直是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标志,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和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我国对柴油机的发展不够重视。
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加大对柴油机的重视。
采用电子控制技术是使用柴油机面临的重要问题,其中的硬件和控制软件是否合理将对整个控制系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用柴油机的结构比较复杂,尤其是新兴的电子控制技术,对于广大汽车驾驶和维修人员来说都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柴油机电子控制发展汽车驾驶一、电子控制什么是电子控制柴油机,点柴油喷射系统是由信号输入装置、电子控制单元和执行元件三部分构成。
其任务是对喷油系统进行电子控制,实现对喷油量以及喷油定时运行工况的实时控制。
采油转速、油门踏板位置、喷油时刻、进行温度、进气压力、燃油温度、冷却水温等传感器,并将实际过程中检测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内,计算机会和事前输入电脑中的数据进行对比,并把对比的结果及时的根据设定的方案反馈给计算机,计算机把规定的指令发送出去,有执行器进行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执行器会根据具体的情况,调整机器的零部件,维修个别的零件,以达到使柴油机各个部件灵活运行的目的。
1.1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
由于柴油机器自身的一些特点,使得柴油机成为解决汽车机械能源问题最为现实和可靠的手段。
因此柴油机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多的被广泛的使用。
同事由于柴油机的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以及今后面临的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依靠传统的机械控制喷油系统已经无法满足上述要求,也很难实现喷油量、喷油压力。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电子产品的可靠性、成本、体积等多方面都能满足柴油机进行电子控制的要求,并且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很容易实现。
柴油机是一种非均质燃烧,可以燃烧混合的气体,并且可燃的缓和气体与燃烧的过程是交错在一块的,通过分析柴油机规律,提高喷油压力和柴油雾化效果。
我国柴油机电控技术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
策
近年来,我国柴油机电控技术发展迅猛,柴油机产量不断增加,但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我国柴油机电控技术发展程度落后,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一方面,柴油机企业的研发能力不强,加剧了核心技术的落后状态;另一方面,由于技术更新和学习延迟,新技术的引入速度慢,决
策者的研发战略也不勇敢,部分企业模式选择不当。
其次,我国柴油机电控技术发展协同效应不强,学术科研支撑能
力弱,企业间协作不够。
由于缺乏一个集中凝聚众人智慧,协作研发、共享成果的创新平台,全行业无法集体提升技术能力。
最后,我国柴油机电控技术市场驱动力不足,缺乏政府、企业和
高等院校组织的项目投资,短期投资回报有限,监管解析能力薄弱,
政策鼓励涉及技术发展楔形细分领域的鼓励有许多空白。
因此,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对策。
首先,开展柴
油机电控技术研发联合项目,帮助企业加快实施技术创新;其次,建
立智库,通过集中资源,改善行业协同发展的问题;最后,建立起柴
油机电控技术创新支持机制,采取积极激励政策,促进高等院校、企
业和政府的资源整合与合作,并建立科技成果评估机制,促进技术发
展创新。
综上所述,我国柴油机电控技术发展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
问题,应该采取积极的对策,积极推动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我国柴油机行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柴油机电控喷射系统发展现状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柴油机的燃油消耗和排放问题越来越受到。
为了提高柴油机的燃油效率并降低排放,电控喷射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围绕柴油机电控喷射系统的发展现状展开,介绍其相关关键词、系统组成、技术原理以及当前的市场、技术和应用情况,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柴油机电控喷射系统、燃油喷射、电控单元、传感器、执行器、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多通道控制。
柴油机电控喷射系统主要由燃油喷射器、电控单元、传感器和执行器等组成。
与传统机械式燃油喷射系统相比,电控喷射系统通过电子控制单元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精确控制燃油的喷射量、喷射时刻和喷射方式,从而实现燃油的高效利用和降低排放。
柴油机电控喷射系统的技术原理主要包括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和多通道控制。
反馈控制是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柴油机运行状态信息,如进气压力、温度、喷油压力等,对燃油喷射进行实时调节,以保证柴油机运行在最佳状态。
前馈控制则是在反馈控制的基础上,根据柴油机运行的目标指令,提前对燃油喷射进行调节,以实现更好的控制效果。
多通道控制是指对多个通道进行同时控制,以实现更精确的燃油喷射。
多通道控制可以采用多个电控单元和传感器,对柴油机的多个部位进行同时控制,以提高柴油机的整体性能。
目前,柴油机电控喷射系统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市场方面,由于电控喷射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柴油机的燃油效率和降低排放,因此已经成为柴油机行业的主流技术。
国内外多家柴油机制造商,如奔驰、宝马、大众、康明斯等,都已经推出了配备电控喷射系统的柴油机产品。
在技术方面,随着电子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柴油机电控喷射系统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也不断提高。
同时,多种新型的电控喷射技术也不断涌现,如高压共轨电控喷射系统、可变喷嘴环电控喷射系统等,为柴油机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基础。
在应用方面,柴油机电控喷射系统不仅应用于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还广泛应用于船舶、发电机组等非道路移动机械领域。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张爱山摘要:介绍了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状况、控制原理和应用特点及高压共轨技术的工作原理、研究方向、应用前景。
关键词:柴油机电控技术;高压共轨技术;应用前景1 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1.1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状况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卢卡斯公司、德国博世公司、奔驰汽车公司、美国通用的底特律柴油机公司、康明斯公司、卡特彼勒公司、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及小松制作所等都竞相开发新产品并投放市场,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
由于柴油机具备高扭矩、高寿命、低油耗、低排放等特点,柴油机成为解决汽车及工程机械能源问题最现实和最可靠的手段。
因此柴油机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数量越来越多。
同时对柴油机的动力性能、经济性能、控制废气排放和噪声污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依靠传统的机械控制喷油系统已无法满足上述要求,也难以实现喷油量、喷油压力和喷射正时完全按最佳工况运转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电子产品的可靠性、成本、体积等各方面都能满足柴油机进行电子控制的要求,并且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很容易实现。
实际上,柴油机排气中CO和HC比汽油机少得多,NOX排放量与汽油机相近,只是排气微粒较多,这与柴油机燃烧机理有关。
柴油机是一种非均质燃烧,可燃混合气形成时间很短,而且可燃混合气形成与燃烧过程交错在一起。
通过分析柴油机喷油规律得到:喷入燃料的雾化质量、汽缸内气体的流动以及燃烧室形状等均直接影响燃烧过程的进展以及有害排放物的生成。
提高喷油压力和柴油雾化效果、使用预喷射、分段喷射等可以有效的改善排放。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新技术应用,柴油机的现状已与以往大不相同。
现代先进的柴油机一般采用电控喷射、高压共轨、涡轮增压中冷等技术,在重量、噪音、烟度等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达到了汽油机的水平。
随着国际上日益严格的排放控制标准(如欧洲Ⅳ、Ⅴ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无论是汽油机还是柴油机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解决的办法之一是采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的技术。
现在,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在发达国家的应用率已达到60%以上。
1.2何谓电喷柴油机采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及排放的柴油机即为电喷柴油机。
电喷柴油喷射系统由传感器、ECU(计算机)和执行机构三部分组成。
其任务是对喷油系统进行电子控制,实现对喷油量以及喷油定时随运行工况的实时控制。
采用转速、油门踏板位置、喷油时刻、进气温度、进气压力、燃油温度、冷却水温度等传感器,将实时检测的参数同时输入计算机(ECU),与已储存的设定参数值或参数图谱(MAP图)进行比较,经过处理计算按照最佳值或计算后的目标值把指令送到执行器。
执行器根据ECU指令控制喷油量(供油齿条位置或电磁阀关闭持续时间)和喷油正时(正时控制阀开闭或电磁阀关闭始点),同时对废气再循环阀、预热塞等执行机构进行控制,使柴油机运行状态达到最佳。
1.3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1.3.1高的喷射压力为满足排放法规的要求,柴油喷射压力从10MPa提高到200MPa。
如此高的喷射压力可明显改善柴油和空气的混合质量,缩短着火延迟期,使燃烧更迅速、更彻底,并且控制燃烧温度,从而降低废气排放。
1.3.2独立的喷射压力控制传统柴油机的供油系统的喷射压力与柴油机的转速负荷有关。
这种特性对于低转速、部分负荷条件下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不利。
若供油系统具有不依赖转速和负荷的喷射压力控制能力,就可选择最合适的喷射压力使喷射持续期、着火延迟期最佳,使柴油机在各种工况下的废气排放最低而经济性最优。
1.3.3改善柴油机燃油经济性用户对柴油机的燃油消耗率非常关注。
高喷射压力、独立的喷射压力控制、小喷孔、高平均喷油压力等措施都能降低燃油消耗率,从而提高了柴油机的燃油使用经济性。
1.3.4独立的燃油喷射正时控制喷射正时直接影响到柴油机活塞上止点前喷入汽缸的油量,决定着汽缸的峰值爆发压力和最高温度。
高的汽缸压力和温度可以改善燃油使用经济性,但导致NOX增加。
而不依赖于转速和负荷的喷射正时控制能力,是在燃油消耗率和排放之间实现最佳平衡的关键措施。
1.3.5可变的预喷射控制能力预喷射可以降低颗粒排放,又不增加NOX排放,还可改善柴油机冷启动性能、降低冷态工况下白烟的排放,降低噪声,改善低速扭矩。
但是预喷射量、预喷射与主喷射之间的时间间隔在不同工况下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因此具有可变的预喷射控制能力对柴油机的性能和排放十分有利。
1.3.6最小油量的控制能力供油系统具有高喷射压力的能力与柴油机怠速所需要的小油量控制能力发生矛盾。
当供油系统具有预喷射能力后将会使控制小油量的能力进一步降低。
由于工程机械用柴油机的工况很复杂,怠速工况经常出现,而电喷柴油机容易实现最小油量控制。
1.3.7快速断油能力喷射结束时必须快速断油,如果不能快速断油,在低压力下喷射的柴油就会因燃烧不充分而冒黑烟,增加HC排放。
电喷柴油机喷油器上采用的高速电磁开关阀很容易实现快速断油。
1.3.8降低驱动扭矩冲击载荷燃油喷射系统在很高的压力下工作,既增加了驱动系统所需要的平均扭矩,也加大了冲击载荷。
燃油喷射系统对驱动系统平稳加载和卸载的能力,是一种衡量喷射系统的标准。
而电喷柴油机技术中的高压共轨技术则大大降低了驱动扭矩冲击载荷。
2 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目的及优点2.1目的优化动力性、改善燃油使用经济性、控制排放,使柴油机从怠速至额定转速范围内均能获得最佳工作状况,防止可能发生的危险运行状况,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
2.2优点2.2.1具有多功能的自动调节性能工程机械用柴油机的运转工况是多变的,而且对油耗、排放和可靠性等要求较高。
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于柴油机的调节系统正好可以实现多功能的自动调节,从而保证柴油机动力性、燃料使用经济性、可靠性和操作方便性等性能充分发挥。
2.2.2减轻质量、缩小尺寸、提高柴油机的紧凑性对于现代高速柴油机而言,由于驱动喷油泵的扭矩较大,要设计一个紧凑和可靠的供油提前自动调节器很复杂,而且在柴油机总体布置上也比较困难。
采用自动控制技术解决供油提前角自动调节问题,不仅可以容易地解决上述难题,而且提高了柴油机的紧凑性。
2.2.3部件安装连接方便,提高了维修性采用自动控制系统,相关部件尺寸减小(特别是燃油供给系统),安装部位免受空间位置的约束,连接简便,有利于柴油机日常维护及修理。
2.2.4扩展了故障诊断、联络等功能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可方便地与微型计算机相连,很容易实现柴油机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功能,柴油机运行及检测数据的存储与传递等问题也迎刃而解,便于科学管理和使用。
2.2.5使柴油机的动力输出和负荷得到更精确的匹配随着工程机械制造技术高速发展,为了提高自行式工程机械的作业效能,采用了电喷柴油机,电控自动变速器等自动控制装置,使自行式工程机械在作业时,能随着负荷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自动调整动力输出、动力传递,柴油机的动力输出和负荷得到更精确的匹配,充分发挥工程机械作业效能。
3 柴油机电控技术的特点柴油机电控技术与汽油机电控技术有许多相似之处,整个系统都是由传感器、电控单元和执行器三部分组成。
在电控喷射方面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主要差别是,汽油机的电控喷射系统只是控制空燃比(汽油与空气的比例),柴油机的电控喷射系统则是通过控制喷油时间来调节输出油量的大小,且柴油机喷油控制是由发动机的转速和加速踏板位置(油门、供油拉杆位置)来决定的。
柴油机电控技术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柴油喷射电控执行器复杂,二是柴油电控喷射系统的多样化。
3.1柴油机是一种热效率比较高的动力机械柴油机燃油喷射具有高压、高频、脉动等特点。
其喷射压力高达200MPa,为汽油机喷射压力的百倍以上。
对燃油高压喷射系统实施喷油量的电子控制,困难大得多。
而且柴油喷射对喷射正时的精度要求很高,相对于柴油机活塞上止点的角度位置远比汽油机要求准确,这就导致了柴油喷射的电控执行器要复杂得多。
3.2由于柴油机的喷射系统形式多样传统的柴油机具有直列泵、分配泵、泵喷油器、单缸泵等结构完全不同的系统。
实施电控技术的执行机构比较复杂,形成了柴油喷射系统的多样化;同时柴油机需要对油量、定时、喷油压力等多参数进行综合控制,其软件的难度也大于汽油机。
4 电控柴油喷射系统分类最先出现的是电控喷油泵技术,而后又发展了电控泵喷嘴技术和高压共轨喷射技术,后两种技术是现在最主要的柴油机电控喷射技术。
其中,电控泵喷嘴技术的喷油压力非常高,可以达到200MPa,并且泵和喷嘴装在一起,所以只需要很短的高压油引导部分,泵喷嘴系统也可以实现很小的预喷量,其喷油特性是三角形的,并采用了分段式预喷射,这是很符合柴油机的要求(大众公司的TDI发动机就是使用这种技术)。
但电控泵喷嘴技术的喷油压力受柴油机转速影响,使用蓄压系统的高压共轨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它的喷油压力低于泵喷嘴系统,能达到160MPa。
有些公司看中了它对任意缸数的发动机喷油压力调节很宽泛的特点,逐步扩大其使用范围(最早使用高压共轨的轿车是阿尔法罗密欧156和奔驰C级别车)。
4.1第一代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也称位置控制系统,它用电子伺服机构代替机械调速器控制供油滑套位置以实现供油量的调整。
其特点是保留了传统的喷油泵——高压油管——喷油器系统,只是对齿条或滑套的运动位置由原来的机械调速器控制改为计算机控制。
这类技术已发展到了可以同时控制定时和预喷射的TICS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