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图输入法EDA设计流程Z
- 格式:ppt
- 大小:780.00 KB
- 文档页数:35
实验一 原理图输入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1、 初步了解MA*+plus Ⅱ软件。
2、 学习和掌握原理图输入方式,了解设计这一种迅速入门的便捷工具。
3、 学习和掌握EDA 的波形分析工具及分析方法。
二、实验要求1、 设计半加器的原理图。
2、 用仿真的方法,进展半加器的波形分析。
3、 生成半加器的底层器件。
4、 组成一位全加器。
5、 在EDA 实验箱上下载实验程序并验证一位全加器。
三、实验设备1、 装有MA*+plus Ⅱ计算机 一台2、 EDA ——Ⅳ实验箱 一台四、实验原理1、 用门电路连接成1位半加器,完成原理图的设计,输入输出信号须用端口连接。
其真值表见表1.12、 用波形分析的方法验证半加器的逻辑关系。
3、 用半加器、与或门等逻辑电路组成1位全加器,其真值表见1.24、 下载软件进入实验箱验证五、实验步骤 1、半加器原理图输入1. 1先建立自己目标的文件夹,D: \ E* \ Z04** \ you*\e** 。
1.2双击MA*+LUSE II 图标,进入MA*+PLUS Ⅱ管理器。
原理图输入的操作步骤如下: (1) 建立我们的第一个工程,单击管理器中的FILE 菜单〔单击鼠标左键,以后如有特殊说明含义不变〕,将鼠标移到Project 选项后,单击Name 选项,指定工程如图1.1所示。
表1.2 全加器真值表表1.1 半加器真值表图1.1 指定工程名的屏幕在Project Name的输入编辑框中,键入设计半加器工程名称"hadder〞,屏幕如图1.1所示:(注意工程所存放的目录):(2)再在管理器中单击File \ New选项,设定图形文件。
选择Graphic Editor file,单击OK按钮后,便进入到MA*+PLUSE II 的图形编辑器。
(3)归属工程文件 File \ Project \ Set Project to Current File;(4)保存半加器的文件名;屏幕如图1.2所示;图1.2 欲保存文件前的屏幕(5)如图1.3所示,选择图形编辑器的Symbol Name 输入编辑框中键入AND2后,单击ok按钮。
EDA技术设计电路的设计流程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是电子设计自动化的缩写,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和软件工具来辅助电子电路设计的技术。
EDA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电路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本文将详细描述使用EDA技术进行电路设计的步骤和流程,以确保流程清晰且实用。
第一步:需求分析在进行任何一项工程之前,都需要明确需求。
在电路设计中也不例外。
在需求分析阶段,需要明确设计目标、功能要求、性能指标、输入输出要求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实际应用环境、成本限制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
第二步:原理设计原理设计是整个电路设计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在原理设计阶段,需要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开始进行电路拓扑结构的选择和优化。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器件、元件、电源等,并确定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
在这一阶段,可以使用EDA软件中提供的原理图绘制工具进行设计。
第三步:参数设定在进行参数设定之前,需要对所选器件和元件进行详细的调研和了解。
根据器件的数据手册,设定合适的参数。
这些参数包括电源电压、电流、频率范围、工作温度等。
还需要进行一些特殊参数的设定,如滤波器的截止频率、放大器的增益等。
第四步:电路仿真在进行实际电路设计之前,需要进行电路仿真。
通过仿真可以验证原理设计的正确性和稳定性,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估。
常用的仿真工具有SPICE软件(如LTspice、Pspice)和EDA软件中提供的仿真模块。
第五步:PCB布局设计在完成原理设计和仿真之后,需要将电路转换为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布局。
在这一阶段,需要根据原理图进行元件位置布置、走线规划以及地线和电源线的布局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信号完整性、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和热管理等因素。
第六步:PCB布线设计在完成PCB布局之后,需要进行具体的PCB布线设计。
在这一阶段,需要根据信号传输特性、电磁干扰抑制等要求进行走线规划。
EDA技术设计电路的设计流程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软件工具辅助进行电子电路设计、分析和验证的技术。
它可以提高设计师的效率和设计质量,并减少设计周期。
本文将详细描述使用EDA技术设计电路的设计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 需求分析在进行电路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电路的需求和要求。
这包括功能需求、性能指标、电源和环境条件等。
设计人员需要与客户或系统工程师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确保对电路设计目标的共识。
2. 架构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人员需要进行电路的架构设计。
在这一阶段,设计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电路拓扑结构、制定电路通信方式、确定信号处理算法等。
架构设计的目标是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功耗、电路面积和成本。
3. 电路原理图设计电路原理图是电路设计的基础,它描述了各个元件和电子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在EDA工具中,设计人员可以通过拖拽符号、连接引脚等方式来完成电路原理图的设计。
在这一阶段,设计人员需要根据架构设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元件,并进行连接。
此外,还需要进行信号的调节和滤波等处理。
4. 电路仿真电路仿真是验证电路设计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仿真,设计人员可以预测电路的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EDA工具中,设计人员可以通过输入电路的参数和信号来进行仿真,并通过仿真结果进行分析。
常用的电路仿真工具有SPICE、Verilog等。
4.1 直流分析直流分析可以得到电路的稳态工作状态,包括电流、电压和功率等。
设计人员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设置电路的直流电源和参数,并进行仿真分析。
4.2 交流分析交流分析可以得到电路在不同频率下的频率响应和滤波效果。
设计人员需要设置交流源和参数,并进行交流仿真分析。
4.3 时序分析时序分析可以得到电路在不同时钟频率下的时序性能,包括时钟延迟、数据到达时间和时序安全裕度等。
设计人员需要设置时钟源和时钟参数,并进行时序仿真分析。
eda的设计流程
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是一种在电子设计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和技术,其设计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设计输入:这是设计的开始阶段,设计师将设计思路和要求转化为可以计算机处理的格式,例如使用原理图、硬件描述语言(如Verilog或VHDL)或图形界面等方式进行设计输入。
2、综合:在这个阶段,设计师将设计输入转化为一个逻辑表,这个表可以用于后续的仿真和布局布线。
综合过程将原理图或硬件描述语言转换为门级表,同时进行优化和验证,以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3、仿真:在仿真阶段,设计师使用仿真工具对设计进行验证,以确保其在各种条件下的功能和性能符合要求。
这可以包括电路仿真、时序仿真、布局布线仿真等。
4、自动布局布线:在这个阶段,设计师使用自动布局布线工具将逻辑表转换为实际电路布局。
这个过程包括将元件放置在芯片上并进行连接,以生成电路板的物理布局。
5、物理验证:在布局布线完成后,需要进行物理验证,以确认设计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这可以包括检查电路板上的连接和布线、检查电路板尺寸和元件间距等。
6、输出:最后,设计师将设计输出为制造电路板所需的文件和文档,例如电路图、元件清单、钻孔数据等。
这些步骤可以按照需要反复进行,以确保设计质量和准确性。
此外,EDA设计流程还包括其他技术和工具的使用,例如信号完整性分析、电源完整性分析等,以确保电路板的性能和可靠性。
EDA课程设计报告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实验室:用原理图输入法设计8位全加器一、实验目的:熟悉使用Quartus II 的原理图输入法设计简单的组合电路,掌握层次化设计的方法,并通过一个8位全加器的设计把握利用EDA软件进行原理图输入方式的电子线路设计的详细流程。
二、实验原理:一个8位全加器可以由8个1位全加器构成,加法器间的进位可以串行方式实现,即将低位加法器的进位输出cout与相邻的高位加法器的最低仅为输入信号cin相接。
而一个1位全加器可以按照5.4节介绍的方法来完成。
三、实验内容:1、完成半加器和全加器的设计,包括原理图输入、编译、综合、适配、仿真、实验板上的硬件测试,并将此全加器电路设置成一个硬件符号入库。
2、建立一个更高层次的原理图设计,利用以上获得的1位全加器构成8位全加器,并完成编译、综合、适配、仿真和硬件测试。
四、实验步骤:1、为本项设计建立文件夹任何一项设计都是一项工程(Project),都必须首先为此工程建立一个放置与此工程相关的所有文件的文件夹,此文件夹将被EDA软件默认为工作库(Work Library)。
本项设计我的文件夹取名为JML_f_adder8,在D盘中。
2、输入设计项目和存盘(1)打开Quartus II,选File→ New,在弹出的New对话框中选择Device Design Files 页的原理图文件编辑输入项Block diagram\Schematic File,按OK后将打开原理图输入窗。
(2)按照如下图所示的原理图输入到打开的窗口中:(3)点击选项File→“Save As”,选出刚才为自己的工程建立的目录D:\ JML_f_adder8,将已设计好的图文件命名为:h_adder.bdf,并保存在此文件夹内。
编译通过之后,将该半加器封装入库待设计全加器的时候调用。
如果编译未通过,则检查电路设计,找出并能解决问题。
(4)重复步骤(1)、(2),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全加器原理图:(5)点击选项File “Save As”,选出刚才为自己的工程建立的目录D:\ JML_f_adder8,将已设计好的图文件命名为:f_adder.bdf,并保存在此文件夹内。
CPLD实验报告记录表姓名:顾宝亮班级:通工0909班学号:03091327(08)成绩:一实验名称用原理图输入法设计门电路用文本输入法设计门电路二实验目的(1)掌握PLD芯片的基本使用方法,熟悉EDA软件MAX+plusⅡ操作。
(2)学会利用软件仿真和硬件实现对数字电路的逻辑功能进行验证和分析。
(3)能够利用CPLD器件开发具有基本与非逻辑功能的数字电路。
(4)进一步熟悉MAX+plusⅡ软件,学习用文本输入法设计电路。
(5)进一步熟悉CPLD数字电路设计流程。
(6)学习初步的VHDL程序设计方法。
三实验原理可编程逻辑实验是建立在数字电路基础上的一个更高层次的设计性试验。
它是借助可编程逻辑器件(PLD),采用在系统可编程技术(ISP),利用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EDA),在计算机(PC)平台上进行的。
四实验结果实验1(1)F=A原理图F=A仿真:(2)①F=AB原理图F=AB仿真:②F=AB+CD原理图F=AB+CD仿真:③二位二进制全加器原理图全加器仿真:实验2(1)①与门编译文本仿真:②或门编译文本仿真:③与非门编译文本仿真:④或非门编译文本仿真:⑤异或门编译文本仿真:⑥同或门编译文本仿真:+编译文本(2)①F=a bc d+仿真:F=a bc d++编译文本②F=a b cd a++仿真:F=a b cd a原文已完。
下文为附加文档,如不需要,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施工组织设计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本着“一流的质量、一流的工期、科学管理”来进行编制的。
编制时,我公司技术发展部、质检科以及项目部经过精心研究、合理组织、充分利用先进工艺,特制定本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西夏建材城生活区27#、30#住宅楼位于银川市新市区,橡胶厂对面。
本工程由宁夏燕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银川市规划建筑设计院设计。
本工程耐火等级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三级,地震防烈度为8度,设计使用年限50年。
本工程建筑面积:27#楼3824.75m2;30#楼3824.75 m2。
eda设计的基本流程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电子设计自动化)是一种利用软件工具辅助电子系统设计的技术。
它通过提供各种设计、分析和验证工具,帮助电子工程师更高效地完成复杂电路的设计和实现。
下面将介绍EDA设计的基本流程。
第一步:需求分析在开始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设计的需求。
这包括确定电路的功能、性能要求以及预算限制。
通过与客户或团队内部的沟通,明确设计的目标是非常关键的。
第二步:电路设计在电路设计阶段,设计师需要使用专业的设计软件进行电路的原理图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需求选择适当的器件和元件,进行电路拓扑结构的设计。
此外,还需要对元器件进行参数的选择和匹配,确保设计的电路能够满足性能指标。
第三步:电路验证电路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验证。
验证的目的是确保设计的电路能够按照预期工作。
在验证过程中,通常会采用模拟仿真和数字仿真两种方法。
模拟仿真主要用于验证电路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数字仿真则用于验证电路的数字逻辑功能。
第四步:PCB布局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布局是将设计的电路转化为实际的PCB板的过程。
在布局阶段,需要将电路元件放置在PCB 板上,并根据电路的要求进行布线。
良好的布局和布线是保证电路性能和可靠性的关键。
第五步:PCB制造PCB制造是将布局好的PCB板进行制造和生产。
制造的过程包括PCB板的切割、镀铜、蚀刻等步骤。
在制造过程中,需要确保PCB板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必要的测试和检验。
第六步:电路调试和测试在PCB制造完成后,需要对电路进行调试和测试。
通过对电路的电气特性和功能进行测试,可以确保电路工作正常,并找出任何潜在的问题。
在测试过程中,可能需要使用一些专用设备和仪器。
第七步:性能评估和优化在完成电路调试和测试后,可以对电路的性能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进行电路的优化。
优化的目标是提高电路的性能、降低功耗或减小尺寸等。
eda的设计流程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是电子设计自动化的缩写,是指通过计算机和相关软件工具来辅助进行电子设计的过程。
在EDA的设计流程中,一般包括需求分析、电路设计、电路模拟、布局布线、验证测试等多个阶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EDA的设计流程。
1.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EDA设计流程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
在需求分析阶段,设计人员需要与客户或使用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通过调研市场需求、竞争对手产品等手段,确定产品的功能、性能、成本等方面的要求。
在需求分析阶段,设计人员还需要制定详细的设计规范和设计目标,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依据。
2. 电路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人员开始进行电路设计。
电路设计是EDA设计流程的核心环节,它包括了电路结构设计、电路元件选择、电路原理图绘制等过程。
设计人员需要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选择合适的电路拓扑结构,确定电路中各个元件的类型和参数。
通过使用EDA软件工具,设计人员可以快速完成电路设计,并对电路进行初步的仿真分析。
3. 电路模拟电路模拟是为了验证电路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通过模拟仿真来分析电路的性能和特点。
在电路模拟阶段,设计人员需要将电路设计转化为仿真模型,并使用EDA工具进行仿真分析。
通过对电路的输入、输出波形、电压、电流等进行分析,设计人员可以评估电路的性能指标,如增益、带宽、失真等,并对电路进行优化。
4. 布局布线布局布线是将电路设计转化为实际的电路布局和线路连接的过程。
在布局布线阶段,设计人员需要根据设计目标和约束条件,将各个电路模块合理地布置在芯片上,并进行线路的优化和连接。
通过使用EDA工具,设计人员可以进行自动布局布线,减少人工操作,提高设计效率。
5. 验证测试验证测试是为了验证电路布局布线后的设计是否符合需求规范,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在验证测试阶段,设计人员需要对布局布线后的电路进行功能测试、电气特性测试、可靠性测试等。
eda设计的基本设计过程
EDA设计是电子设计自动化的简称,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辅助实现电路设计、仿真、布局、布线和验证等多种功能的技术。
它以计算机软件为核心,支持电子系统设计的全流程自动化,在电路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EDA设计的基本设计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需求分析:该阶段主要是对电路的功能需求进行分析,明确电路的性能指标、功能要求、输入输出特性等,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指导。
2. 电路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电路的设计。
包括原理图设计、电路仿真、电路选择和优化等,通过仿真验证电路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3. PCB设计:在电路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电路板的设计和布局,包括元件的布置和连线等。
4. PCB布线:在PCB设计完成后,进行电路板的布线,包括信号线和电源线的布线、阻抗匹配、信号完整性等设计。
5. 验证与调试:完成PCB布线后,进行电路的验证和调试,包括电路的性能测试、故障排除和优化等。
6. 生产制造:完成电路设计和验证后,进行电路的生产制造,包括元器件采购、PCB制造、元器件焊接和装配等过程。
以上就是EDA设计的基本设计过程,不同的电路设计项目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整个设计流程的核心是需求分析、电路设计、PCB设计、
PCB布线、验证调试和生产制造等环节。
EDA简单电路原理图设计
这里是EDA(电子设计自动化)简单电路原理图设计的步骤:
1. 确定电路功能:首先,确定所需的电路功能,例如电源电压稳定器、信号放大器等。
这将有助于我们选择正确的元器件并创建正确的电路结构。
2. 选择元器件:根据电路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元器件,例如二极管、晶体管、电阻、电容、电感器等。
选择良好的元器件是实现高性能、可靠电路的关键。
3. 画电路原理图:通过EDA软件,创建电路原理图。
根据所
选元器件添加相应的符号,并将它们连接在一起,以实现电路功能。
4. 进行仿真测试:通过EDA软件对电路原理图进行仿真测试,以验证其功能和性能。
如果测试结果不理想,则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5. 绘制布线图:确定元器件位置和布线路径,以便完成电路板设计。
6. 生成电路板布局:通过EDA软件生成电路板的布局,包括
元器件位置、布线路径和焊盘等细节。
7. 输出生成的Gerber文件:Gerber文件是将电路板设计发送
到制造商进行生产的必要文件。
这些步骤是EDA简单电路原理图设计中的主要步骤。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电路板设计和制造之前,还需要进行一些其他的验证和测试,以确保电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