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基本观点.doc

  • 格式:doc
  • 大小:191.55 K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其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1.社会主流思想

(1) 古代中国主流社会思想的发展演变:百家争鸣;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和发展;宋明理学;

明末清初的早期启蒙思想等。

(2)近代中国西学东渐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救国思潮;地主阶级的“师夷长技”思潮,资产阶

级的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思潮 ( 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思潮 ( 民主与科学 ) ;

无产阶级学习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潮等。

2.社会文学艺术形式

古今中外不同时代各具时代特色的文学艺术,如《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

曲、明清小说,西方世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的文学、艺术等,均体现着上述唯

物史观原理。

1.(2015 ·保定联考)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

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

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2.(2015 ·烟台联考 ) “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沉淀与累积,又是现存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

映,而文化反过来又能给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带来巨大的影响。”下列文化现象与封建商品经

济发展及市民阶层的扩大关系密切的是()

①唐诗的繁荣②理学的形成③宋词的兴盛④明清小说的兴起

A. ①③

B. ②④

C.③④

D.①②

3.(2015 ·深圳校际交流卷) 进入明代后,随着杂剧艺术的日益衰落,南戏变得愈加繁盛,并形成了昆山、弋阳、余姚、海盐“四大声腔”,流传于各地,此即为明代戏剧传奇的兴起。

这种局面的出现,反映出当时()

A. 中国文化地域性浓厚

B. 思想解放的风起云涌

C.经济重心的日趋南移

D. 市民阶层的日益壮大

4.(2015 ·德州联考) 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 贵族 ) 文学,庄重深沉、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由贵族文学向平民

文学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

A.社会生活去掉了伦理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

B.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

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有利于文化发展和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

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5.(2015 ·绵阳第一次诊断)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

这反映了 ()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轻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专制统治腐朽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思想禁锢加深

6.(2015 ·贵阳一中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 汉武帝 ) 所自造赋二篇

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 刘奭,汉宣帝之子 ) 喜( 王 ) 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 ( 赋名 ) ,令后宫贵人左右皆诵读之。——《汉书》

材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等都是人口超过十万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

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 ”,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

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的时代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明清小说产生的新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的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其次,人民群众是

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最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

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2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归根结底是由于物质利益的对立引起的,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性质、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是

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这些规律不能自发地实现,只有通过人的活动,在阶级社会里

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才能实现。阶级斗争存在于一切阶级社会之中,存在于每一个阶级社

会的各个领域之中。阶级斗争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种形式:经济

斗争、政治斗争、思想斗争。

1.地主阶级主导下向封建社会的转型: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在新兴地主阶级推动下,引发了

社会思想文化、政治制度、国家体制、社会权力结构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通过各国改

革,完成了中国向封建社会的转型。

2. 农民阶级斗争推动下社会生产关系的调整:古代中国朝代的更替,主要封建王朝初期社会

政策的调整,盛世局面的出现均受益于农民阶级的斗争推动。

3. 资产阶级主导下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伴随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发展,西方资产阶级主

导下的革命行动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各具民族特色的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度,如英国、

德国为代表的君主立宪制,美国、法国为代表的民主共和制。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推动下发起

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政治变革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4. 无产阶级主导下向社会主义转型: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国际工人

运动、近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种种探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