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用药与急救》精品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7
《用药和急救》新授课授课班执教人级1、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学习目2、认识中药和西药标学习重2.练习读懂药物使用说明书,提高学生的防病治病能力和实际点学习难练习读懂药物使用说明书,提高学生的防病治病能力和实际应点用能力。
学法指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教师指点。
导教具准师生准备药物使用说明书备导学流程情境导“是药三分毒”,因此,了解一些安全用药的常识,对于保障检查预3.处方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处方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_。
4、用药前关注使用说明中的哪些信息,有助于安全用药?学习任务一资料分析资料一:【中文名称】:京制牛黄解毒片【生产企业】: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散风止痛,用于肺胃蕴热引起:头目眩自主学晕,口鼻生疮,风火牙痛,暴发火眼,咽喉疼痛,耳呜肿痛,大便秘【主要成分】:牛黄,黄连,金钱花,大黄,连翘,荆芥穗,防风,蔓荆子(微炒),黄芩,黄柏,冰片,甘草等21味,【禁忌症】:孕妇忌服,【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片,一日2次,【贮藏方法】:密封。
【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
资料二:【成份】每片含对乙酰氨基酚250毫克,盐酸金刚烷胺100毫克,人工牛黄10毫克,咖啡因15毫克,马来酸氯苯那敏2毫克。
辅料为:淀粉、硬脂酸镁、羟丙纤维素。
【性状】本品为淡黄色片。
【适应症】用于缓解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咽痛、鼻塞、打喷嚏等症状。
【用法用量】口服。
成人一次1片,一日2次。
【不良反应】偶见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厌食、恶心、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
【禁忌】1.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2.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患者禁用。
3.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4.1岁以下儿童禁用。
【作用类别】本品为感冒用药类非处方药药品。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用药与急救》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中的第七章节《用药与急救》。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常见的药物分类和使用方法。
•了解急救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辨别医药类广告存在的虚假信息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急救技能。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心弱者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内容1.药物分类和使用方法。
2.急救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3.医药类广告中存在的虚假信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在引入本课时的学习内容时,可以给学生们分享一些与用药和急救相关的新闻或故事,如医生挽救病人生命的故事,或者示范如何使用急救箱等。
2. 课堂讲解(35分钟)1.药物分类和使用方法(15分钟)在讲解药物分类和使用方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强调医生处方药物的重要性,以及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对于治疗效果和身体健康的影响。
•讲解各种常见的药物分类、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如抗感染药物、镇痛药物和解热药物等。
2.急救的基本方法和流程(15分钟)在讲解急救的基本方法和流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强调救护人员和急救人员在急救过程中的重要性。
•讲解急救前的基本判断方法和对患者的基本检查方法。
•在示范急救过程中,教会学生们基本的包扎、心肺复苏和止血等急救技能。
3.医药类广告中存在的虚假信息(5分钟)在讲解医药类广告中存在的虚假信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强调医药类广告中可能存在的虚假宣传、夸大疗效或误导消费等问题。
•让学生们通过分析广告中的文字或图像等元素,辨别广告是否存在虚假信息。
•鼓励学生们在购买医药产品时,要寻求权威的医疗机构或医生的建议,并避免不当使用。
3. 活动与讨论(20分钟)1.观看医药类广告(10分钟)让学生们观看一些医药类广告,并分组讨论广告是否包含虚假信息。
2.模拟急救情境(10分钟)以学校内突发疾病为题材,分组开展急救模拟,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急救处理。
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第二章用药与急救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掌握安全用药的常识学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具体操作方法。
分清外出血的三种情况,学会对出血进行初步的止血处理2.过程与方法熟悉一些常见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掌握一些急救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安全用药的必要性,珍爱生命, 通过急救措施的学习,培养学生关心、帮助他人的优秀思想品德,提高自我素质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掌握安全用药的常识熟悉一些常见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掌握一些急救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安全用药的常识熟悉一些常见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方法。
根据外出血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止血处理的方法三、课前准备启发引导法、多媒体演示法、合作交流法。
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及教具。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包括课题引入、教学进程、教学总结)【复习上堂课内容】师:1、人体有哪三道防线?2、什么是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如何发挥作用的?3、为什么注射特定疫苗后,人体会对特定传染病有了免疫力?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一)安全用药师:如果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都无法起作用,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借助于药物来治疗疾病了。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们或者是你们的家人在生病的时候,没有去医院而直接吃药的经历?这样做可以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这样做是可以的,但前提是家长要有一定的医学常识,要能够做到安全用药。
“是药三分毒”。
师:那么,什么是安全用药呢?生: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
师:药物可以分为处方药(R)和非处方药(OTC)。
所有的处方药都需要患者持有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
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适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用药与急救》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识别安全用药和错误用药的区别。
(2)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如何正确用药。
(2)通过实践操作,提高急救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安全用药意识。
(2)增强关爱生命、关爱他人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安全用药和错误用药的区分。
(2)基本急救知识和技能。
2.教学难点:(1)如何正确选择药物。
(2)心肺复苏等急救操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安全用药吗?如何避免错误用药?2.知识讲解(1)安全用药讲解安全用药的原则,如:根据病情选择药物、遵循医嘱、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等。
(2)错误用药分析错误用药的案例,如:自行增减剂量、滥用抗生素、迷信偏方等。
3.案例分析(1)展示案例:某患者因感冒自行购买抗生素,导致病情加重。
(2)引导学生分析:该案例中患者犯了哪些错误?如何避免?4.实践操作(1)讲解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处理等。
(2)分组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操作,教师指导。
5.课堂小结(2)强调安全用药和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结合教材,完成课后练习。
2.收集有关安全用药和急救知识的资料,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安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氛围。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安全用药和错误用药的区分:教师展示两种药物包装,一种是处方药,一种是OTC药物,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这两种药物在使用上有什么不同吗?”(2)基本急救知识和技能:教师演示心肺复苏的正确步骤,并问:“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哪些步骤是最关键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确定患者状态、呼叫急救、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这些步骤必须迅速而正确地执行。
用药与急救-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感冒、腹泻、晕车等常见病的药物治疗方法;2.理解医学用语的含义,了解基本药理知识;3.学会决定是否需要用药、如何正确用药;4.知晓常见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
二、教学重点1.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法;2.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医学用语和药理学知识;3.对药物的正确使用。
三、教学难点1.药理学知识的掌握;2.对药物正确使用的辨别。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本课针对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二节“用药与急救”展开讲解,内容包括药物治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常见病的用药方案等。
1. 基本概念(1)医学用语诊断常用的医学用语包括:症状、体征、诊断、治疗等。
其中,症状是指患者的主观感受;体征则是指医生在检查患者时所见到的一些异常状况。
(2)基本药理知识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性质、作用、效果、用途以及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等问题的一门学科。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了解一些基本药理知识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判断药物的作用效果。
2. 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法(1)感冒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
一般来说,感冒不需要使用抗生素,而应该根据患者症状选择症状缓解剂、镇痛剂和退热剂等进行治疗。
(2)腹泻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便质稀烂,伴随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引起腹泻的原因可能有细菌、病毒、食物过敏等。
对于轻微的腹泻,可以采用口服补水盐、止泻药等进行治疗。
(3)晕车晕车是汽车、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行驶时引起的不适感,包括头晕、恶心等症状。
晕车的发生与运动感觉器官的刺激有关,因此通常可以使用抗晕动药来缓解症状。
3. 用药的正确方法(1)决定是否需要用药在选择药物治疗之前,需要对患者的症状和病情进行综合分析。
对于轻微的病症,可以采用生活常识和自我调节的方式治疗;对于严重的病症,应该及时就医。
(2)如何正确用药正确用药包括药物的剂量、用药时间、用药途径等。
正确的用药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第八单元第二章用药与急救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用药与急救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2)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3)举例说出配备家庭小药箱的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
(4)说出急救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常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解读药品使用说明书”的活动,提高学生观察、对比、分析、判断、归纳与应用知识的能力。
(2)通过“设计旅行小药箱”的活动,了解一些常见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急救案例的分析和模拟,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冷静、谨慎处理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安全用药的重要性,丰富医药卫生常识,学会科学、合理的用药。
(2)通过对急救措施的学习,培养学生关心、帮助他人的思想品德和素养。
(3)关注自己与他人的健康,形成对健康负责、关爱他人、珍爱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安全用药的常识;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2. 教学难点:设计旅行小药箱;心肺复苏的操作顺序和步骤。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用药不当引发疾病的新闻视频,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非处方药,心肺复苏的规范操作视频,急救模型,止血规范操作视频,止血带、三角巾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用药不当引发疾病的新闻:我国每年5 000多万病人中,至少有250万入院治疗的疾病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致死人数每年约有19.2万人,比传染病致死人数还要高出数倍。
现有的180万聋哑儿童中,有60%以上是不合理用药造成的;1 000万聋哑人中,60%~80%也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
可以看出安全用药可以避免很多悲剧的发生。
(二)互动授课1.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或家人的一些亲身经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体出现不适,如感冒、腹泻、手不小心被刀切伤等小毛病是怎么应对的?学生:有时候感冒、咳嗽并不一定会去医院,而是按照家长的嘱咐吃药,这样做身体也能恢复健康。
八年级生物下册《用药和急救》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药物的作用并知道如何正确使用。
2.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3.能够有效预防和处理紧急情况。
二、教学重点1.药物的种类和作用。
2.急救知识和技能的讲解和练习。
三、教学难点1.在急救场景下如何处理不同种类的伤口或疾病。
2.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内容1. 药物的种类和作用1.阿司匹林:主要用于降低体温、止痛和减少血栓形成。
2.氢化可的松:主要用于过敏反应和炎症。
3.抗生素:主要用于杀死细菌或抑制其生长,治疗细菌感染。
4.其他药物:如解热镇痛药、感冒药、止咳药、缓泻药等。
2. 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药物使用应严格按照医嘱或药品说明书,不要超量或停药过早。
2.注意药物的保质期别使用过期药物。
3.避免药物与其他药物产生不良反应。
3. 急救知识和技能1.气管异物急救:让患者俯身,施以力度适中的后背拍击或胸部推压。
2.烧伤处理:及时用冷水清洗伤口,并请尽快求医。
3.轻度脑震荡处理:应当让患者卧床休息,注意观察其病情变化。
4. 基本的急救技能练习1.伤口包扎练习。
2.脑震荡情况下的活动限制和卧床休息姿势练习。
3.烧伤处理练习。
五、课堂练习1.药物种类和作用的匹配。
2.急救情景下的应急处理。
3.医院急救包的使用方法和操作练习。
六、作业1.阅读药品说明书并出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习过敏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七、教学反思本课程主要是注重对药物使用和急救知识的介绍和练习,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药物种类和急救技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有所作为。
在课堂练习中,学生们通过情境模拟练习和匹配练习,进一步深化了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授课效果。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更好地掌握药物使用和急救知识,预防和处理常见的意外情况,并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快速反应和处理相关紧急情况。
《用药与急救》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本章知识是从传染病到健康问题的过渡部分,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健康保健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并能很好地促使学生形成关注健康、珍爱生命以及关爱他人的情感。
总体设计思路是:通过典型的事例,唤起学生对“用药和急救”重要性的认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一系列的分析、讨论以及模拟场景的处理等活动,突破重、难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并能自觉地运用到今后的生活当中。
比如:通过生动的实例与情景导入新课,激发求知欲望;采用课前调查与观察对比,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设计“解读药物说明书并运用说明书指导患者用药”这一递进式的活动,让学生掌握安全用药常识这一重点;以学生生活常识与经验为基础,用启发式谈话与讲述法,引导学生了解家庭小药箱的适用范围与配备原则,从而降低了学生设计小药箱的难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配备药箱的具体方法;通过观看视频、表演与观摩、模仿练习、交流归纳等程序,让学生身临其境,边学习边运用,从而提高了对“急救方法”这一重难点知识的学习效果。
在反馈环节中,围绕重难点,设计了“纠正不良用药习惯”的分析题、“纠正用药误区”的是非题、以及突出“急救方法要点”的填空与选择题,前后呼应,达到强化与补充相关知识的效果;课堂内的“急救模仿练习”使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们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给予纠正;课后作业的设计则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提升学习兴趣。
二、教案[课题课时]用药与急救,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药物分为处方药和非处分药,初步了解二者的区别,识别二者的标志。
2.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3.举例说出配备家庭小药箱的基本常识。
4.说出急救的基本方法与基本常识。
能力目标:1.通过“解读与运用药物使用说明书”的活动,提高观察、对比、分析、判断、归纳与应用知识等能力。
2.通过“设计家庭或旅行小药箱”的活动,了解一些常见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